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帝国霸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龙灵骑士
面对这样一个赫鲁晓夫,大家都已经非常头痛了。科涅夫借口身体不适已经好几天没有参加赫鲁晓夫主持的会议了,因为他不想看到赫鲁晓夫那越来越丑陋的嘴脸。
另一个让科涅夫不愿意参加会议的原因,就是莫斯科的郊外差不多全部都被德军占领了。
那里现在成了德军的炮兵基地,囤积物资还有军火的地方。到处都可以看到兵营还有临时搭建的野战医院。
现在科涅夫已经忙不过来了,之前他只需要监视一条战线,然后主要经营一条战线就可以了。
而此时此刻,科涅夫要面对的是三个方向上的德军进攻,还有另外一个方向上的德军封锁。
这叫他焦头烂额,不愿意参加那种毫无用处的会议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毕竟,听赫鲁晓夫骂街不会对战局起到任何的改变。
之前应约参加这种会议,是因为赫鲁晓夫有权力调配增援部队,所以他还要迁就一下对方。
可现在,赫鲁晓夫已经不可能拥有大规模的增援兵力了,因为莫斯科已经差不多被彻底包围了,所以他也就不用去应付赫鲁晓夫的诘难了。
“通报吧!告诉那些该死的指挥官们!我们现在只能依靠自己了!”赫鲁晓夫敲打着桌子,大声的喊道。
因为德军的炮火,他已经好几天没有见过太阳了,现在他的健康情况很糟糕,每个小时都要上一次或者好几次厕所。
他的心脏也很不好,医生建议他不要继续再熬夜,可是他已经养成了习惯,无法再改变自己的作息时间。
每天他都睡的很短,短到让人怀疑他究竟有没有睡觉。每天他都要处理许多文件,很多文件其实都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
比如说一些扩建莫斯科地铁的文件,他就格外的注意。每天他都要过问地铁继续扩建的事情,尽管百分之九十八的施工都已经瘫痪了。
赫鲁晓夫寄希望于将地铁挖到莫斯科城外去,让部队在地下调动运输,甚至可以通过那里撤出莫斯科。
傻子也知道他这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幻想,可就和真实的历史上45年的希特勒一样,沦为穷途末路的幻想者,是谁也叫不醒的。
有了这种幻想,他才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一个活着的理由,是他能够支撑着自己走到今天的原因。
可惜的是,现在这种情况下,莫斯科地铁的施工根本就不可能进行下去。每天只有几米远的掘进,和停工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即便是不停工,而且用十倍的速度继续施工,想要把地铁挖到德国的包围圈外面去,也无异于痴人说梦。
“我们只要建成了隧道,就可以在敌人的脚底下神不知鬼不觉的行动!”赫鲁晓夫自说自话道。
然后他看向了那名军官,摆了摆手:“去吧!对外承认,就说我们英勇的罗科索夫斯基同志在红特卡奇阵亡了!他的英勇事迹值得我们所有人牢记。”
那名军官立正敬礼,然后转身走出了赫鲁晓夫的办公室。走出去之后他向着等候在门外的一些官员还有将领摇了摇头,所有人看到他摇头之后,脸上都露出了颓败的表情。
今天又无法办公了,他们只能等明天,赫鲁晓夫的状态好一些之后,再来汇报各种情况了。





帝国霸主 944几率
刚才在弹坑里的士兵,现在都已经成为尸体了。而且这些尸体,也只能算是残缺不全的尸体。
炮弹落在同一个弹坑里面的几率非常小,这是因为覆盖射击一般来说会采取微调手段,来确保炮弹覆盖率。
就是说,开了一炮之后,要调整火炮射击角度,保证自己的炮弹落在距离这个弹坑有一段距离的地方。
即便是丝毫不改变射击诸元,让火炮用原来的射击参数再开一炮,因为风阻还有火炮精度的变化,炮弹也很难落在同一个坑里。
想想一下,高精度的手枪射击,子弹都无法全部击中一个点上,更何况是两枚飞跃十几公里的炮弹了。
在这个距离上,哪怕是地球自转可能都会对炮弹的飞行轨迹造成影响,所以炮弹很大几率上不会落在同一个弹坑里。
这只是说一个概率问题,并不是说绝对的。因为凡是涉及到概率问题的时候,从数学的角度上来分析,都只能是无限趋近于零!
可即便是无限趋近于零,也永远无法等于零。而只要不是零几率,那就有可能出现最坏的情况。
玩过游戏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物品掉落如果是有一定几率的,那这个物品就有可能不掉落——理论上如果一个装备的掉落率是百分之一,就有可能让某人一辈子拿不到这件装备……
说白了,李宁说的那句一切皆有可能,其实还是很有道理的:确实一切都有可能,一发手枪子弹可能击毁一辆坦克——只是有这个可能罢了,至于能不能实现,只有天知道……
但是这个说法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个说法指的是一轮炮击之中,炮弹落在同一个弹坑里的几率很小。
如果是两轮炮击,或者三轮不同时间的炮击,炮弹落在弹坑附近或者弹坑之中的概率就要成倍的提高。
而如果是多轮高密度炮击,那弹坑之中其实并不算安全——它这个时候的唯一作用,就是能够充当掩体,躲避附近炮弹散射的弹片。
眼前的这段运输路线,实际上大大小小的炮弹弹坑已经层层叠叠了……这种情况下,还相信什么弹坑里安全的鬼话,就有点儿戏了。
“……”从隔壁的弹坑里面爬出来,苏军的排长脸色都变了。他刚才看着还活蹦乱跳的大活人,现在都成了碎肉块——这谁都要恶心一下。
他也是第一次看见活人被炸死,而且是这么惨的炸死在眼前。他吞了一口唾沫,然后赶紧爬回到这个冒着热气的弹坑之中。
现在,他亲眼看见了炮弹在这里爆炸,也就证明这个弹坑算是一个“新弹坑”了。躲在这里保命的几率,立刻就提高了无数倍。
毕竟现在他躲着的这个弹坑,已经试用了“炮弹不会落在同一个弹坑里”这个法则了……
苏军依旧在不停的向前蠕动,他们被德军的炮火压制,却只能寄希望于赶紧脱离开这段已经被覆盖的地区。
躲在弹坑里的这个苏军排长双手抱着自己的步枪,听着一声一声的爆炸渐行渐远。
德军没有炮兵观察哨,所以他们只能凭借感觉轰炸,干掉一些苏军。
想要用炮火全歼这些运输物资的苏军,几乎是不可能的:封锁火力再猛烈十倍,也无法达成切断这条补给线的任务。
真实的历史时空中,美国在上甘岭投入了更大规模的火炮,持续了更长时间的火力阻断,却依旧没有能够切断志愿军的后勤补给,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总是会有漏网之鱼混过火力封锁区域,但是漏网之鱼毕竟不会太多,所以阻断只是一种降低对方运输效率的手段罢了。
随着最后一声爆炸在某一个地方回荡,整个战场又恢复到了安静的状态。
突然的安静让所有人都难以置信,大家都趴在原地,没有任意移动:因为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新一轮的炮弹突然落下。
炮弹也是值钱的东西,德国的工厂在后方把炮弹生产出来,后勤部队再越过千山万水把这些炮弹从遥远的德国运输到苏联前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炮击停止了几十秒钟之后,苏军的士兵陆陆续续的从弹坑里面爬了起来。炮击不会杀死所有的人,甚至只能杀死少部分人。
爬起来的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从对方狼狈的还带着泥土的脸上,看到了一丝庆幸的神情。
这绝对值得庆幸,在密集的炮击之中活下来,无论是心理上的压抑,还是肉体上的摧残,都会让人绝望。一个人经历了绝望,总会庆幸一番的。
总算是熬过了这一轮炮击,按理说之后德军就不会马上再开始炮击了,他们算是捡回了一条命来。
“快走!快走!”一名士兵从地上捡起了一个背囊,也不管里面的东西是什么,还剩多少,就背在了自己的身后。
刚才他们都躲避炮击来着,丢掉了自己的背囊的士兵不在少数。现在大家赶紧找回那些背囊,省的到了莫斯科那边不好交代。
“我们快离开这里!”那名躲避开了炮击的排长也大声的对身边站起身来的士兵命令道。
他的军衔要高一些,所以也有这种发号施令的权力。只不过他自己的部队现在在哪里,还剩多少人,就没有人知道了。
也许到了莫斯科,重新整队之后,他还有不少人可以指挥,也许到了那边,他就要被降职成为一名士兵,被调送到前线去。
反正无论怎么样,抵达莫斯科的援军不会有什么太好的归宿。因为统计数据表明,大多数新兵在莫斯科巷战中只能活3天。
是的,只能活三天!这就是大多数苏军新兵的最后时限。德军老兵在巷战之中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让苏军有些手足无措。
对于他们来说,走过这条被德军炮火覆盖的道路,就是这3天的计时开始。他们需要面对的战场,可能比今天残酷十倍。




帝国霸主 945前赴后继
曼斯泰因将军的巷战部队相当的专业,他们在波兰的城市内训练巷战,为此甚至把小半个城市都清空了出来,作为专门的训练基地。
反正对于军队来说,他们这样做是完全没有成本的,清空半个波兰的城市,和抓犹太人这种任务比较起来,其实还更简单一些。
“前进!前进!”一名政委代理了附近士兵的指挥权,因为这个营的营长已经在刚刚的炮击之中阵亡了。
有人在约束部队继续向前行进,有人在默默无闻的低着头向前赶路,大家都很沉默,没有了刚才听到了《神圣的战争》的时候,那种豪迈与激情。
在这一轮炮击之后,这些已经暂时安全的苏军,一边走,一边还有人回头,看了看身后那已经走过的布满弹坑的道路。
就在这路上,他们有差不多一半人没有能够再站起来。这里的尸体更多了一些,这里的血腥味也更浓了一些……
而远处,在他们出发的位置上,军乐团的姑娘们还在唱着豪迈的歌曲,又一个师的苏军士兵正在集结,正在准备拿上他们的东西,走这条已经危险到极致的道路。
……
“德军距离这里还有10公里不到了……我们这里马上就要被切断了。”苏军的将领郁闷的看着眼前不断进入莫斯科的补充部队,开口对身边的政委说道。
他这里还有3万多名士兵,还有一些远道而来的物资需要送进莫斯科内去。
可是他两翼的德军正在努力的向中间进攻,试图切断苏军的补给线,彻底合围莫斯科。
自从红特卡奇之战结束,莫斯科到下诺夫哥罗德州之间的道路被切断之后,苏军就禁止任何人离开莫斯科了。
因为如果再有平民向莫斯科城外走,就只能走莫斯科到弗拉基米尔之间的道路,那就会造成堵塞,影响运输效率了。
现在,也就是最近两天,德军距离莫斯科通往外界的最后一条通道越来越近,这条通道也早就已经不再安全。
走这里能不能离开莫斯科,谁也没有把握。所以平民也已经断了这方面的念想,只有军队在这条通道两边苦战。
“我们的部队必须全部进入莫斯科,那里需要我们。”政委皱着眉头,对着自己的军事主官开口说道。
这名军长从不断进入德军炮击区的苏军士兵身上挪开了自己的目光,开口说道:“那边只能接收到五分之三的部队,这样做值得么?”
“如果……”他只是想说出心里的话,可是话到了嘴边,他还是没有说得出口。
毕竟这个时候,即便是一个合理的建议,也会被误认为是胆小怯懦,叛变革命了吧?
他想说的是,如果让这些部队在外围作战,逐渐的积累战斗经验,或许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也说不定。
可现在他不进入莫斯科去填补城内的消耗,赫鲁晓夫就有可能少坚持几天的时间。
这几天的时间,说不好就可能左右整个苏德战争的胜负,这个责任他可负不起。
要是德军提前几天攻占了莫斯科,然后解放了数百万的部队,集结起来南下,朱可夫集群腹背受敌,苏联也就真的万劫不复了。
虽然在他的心中,斯大林清洗部队干部的做法确实不怎么样,可苏联毕竟是他的祖国,让他选择的话,他还是愿意为祖国战斗到最后一刻的。
“没有什么如果了……现在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听从指挥,哪怕是命令说让我们去死,我们就去死好了……”政委一脸的无奈,说出了他最近几天经常说的话来。
为祖国尽忠到最后一刻,无脑又坚决的战死在莫斯科,就是他认为最好的报效祖国的方式了。
“我们的通道只有21公里宽了,如果算上前线区域,可能连15公里都没有了。”将军看了一眼政委,苦笑着说道:“我的部队,差不多到了莫斯科,就只剩下两个师能战斗了。”
他的军一共有三个师的部队,部队编制是满的。毕竟他的部队是新兵补充部队,在打散建制分配到其他部队之前,人数上确实是三个师的规模。
只可惜这并不代表着他有三个有战斗力的师,相反他的部队只有轻武器,可能连一个师的战斗力都无法达到。
“更北一些的部队,情况也不好。”政委开口说道:“我打听过了,他们的损失更大,似乎过封锁区要丢掉一半人。”
“尽量让部队快点走吧,如果前线崩溃了,我们这里可能连半个小时都坚持不下来。”那名将军叹息了一声,开口说道。
如果外围的防线被德军突破,他这里基本上就是一触即溃的状态。士兵集结起来等待分配物资,周围连一条像样的战壕都没来得及挖呢。
“报告!将军同志!”一名苏军通信兵冲进了两个人谈话的农舍,立正敬礼然后开口说道:“近卫第54师发来的急电。”
将军接过了那张电文,看了一眼之后,就脸色不好的递给了自己身边的政委:“德军距离这里还剩下5公里不到了。”
“最后一条防线了?这么快?”那名政委有些不太敢相信电文里的内容,扯过来看了一遍之后,才自言自语的问了一句。
“不算快了……如果按照估计的速度,今天上午对方就有可能打到我们站着的地方了……他们在控制节奏,似乎不想让周围的我军离开。”将军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了一下德军的想法。
“让部队尽快进入莫斯科吧,东西能带多少就带多少,不能带的,就轻装前进!”随后,害怕自己的部队被拦腰截断的将军,给出了自己的命令。
说完之后,他就指了指还没来得及退出屋子的通信员,开口吩咐道:“你去,给前面的第118师发电,命令他们尽快通过封锁地段,我们没有多少时间了!”
“是!”那名通信员赶紧立正敬礼,然后转身跑出了这间农舍。
将军也开始扎自己的武装带,一边穿一边对政委说:“我们也要移动了……”




帝国霸主 946各种问题
莫斯科市中心,地铁站旁边挨着的一处地下防空掩体内,赫鲁晓夫的总指挥部里面正一片忙碌。
战况一天比一天激烈,德军的炮击也一天比一天让人绝望。大家都在昏暗的灯光下忙碌,那种闪烁的照明看着就让人心悸。
西南北三面都有德军不断的向市中心推进,莫斯科的情况已经非常危急了。
“赫鲁晓夫同志,还有几个小时,可能莫斯科就要陷入被全面包围的境地了。”一个军官背着手,向赫鲁晓夫汇报了封锁地段的战况。
那里的战斗相当的激烈,德军稳扎稳打,苏军步步为营,几乎把那段道路打成了一片焦土。
现在那里已经没有什么植被了,德军的飞机还时不时轰炸,简直就和地狱没有什么两样。
“两天前,我就知道这里马上就要被德国人包围了!你们只会撤退,只会诉苦……却根本不愿意为祖国战斗到死!”赫鲁晓夫冷笑着看了一眼脸上无光的苏军将领,开口讽刺了一句。
“士兵们已经尽力了,昨天有3个团长还有1个军长阵亡,没有部队轻易后撤。”那名军官无奈之下,开口解释了一句道。
他代表的是军队,军人当然是有血性的。听到了不公正的评价还有讽刺,他当然咽不下这口恶气。
只可惜讽刺他的人是赫鲁晓夫,莫斯科城防的最高负责人,也是他的最高上司,所以他不能发飙,只能低声下气的申辩。
“这里是莫斯科!莫斯科!我们的首都被敌人炸成了一片废墟,你们却跟我说你们已经尽力了?”赫鲁晓夫抓着问题不放,继续质疑道。
这句问话让申辩的苏联将领脸色微红,一路上从布列斯特地区溃败到了莫斯科,也确实让军队高层们脸上无光。
如果他们可以把对方阻击在明斯克,或者斯摩棱斯克,此时此刻莫斯科也不会沦为前线城市,被德国人包围。
“许多指挥官已经一个星期没有见过您了……这不是一个好消息,有流言在基层部队流传,说您已经离开莫斯科了。”一个行政方面的军官岔开了话题。
岔开了话题之后,赫鲁晓夫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一再的埋怨军方,实际上也改变不了什么现状。
关键是,现在他的健康状况,包括精神状况,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所以他不愿意经常出现在人们面前。
此时此刻的赫鲁晓夫面容消瘦,已经脱了像了。而且他患有严重的胃病,吃饭都需要特殊照顾才行。
一些人在他面前提起过,所以他确实也听到了一些流言蜚语,说是他已经离开了莫斯科,这对于他来说,是一种难以忍受的诽谤。
“您是这里的最高指挥官,有没有什么想要对士兵们说的鼓励的话?我们举行一次宴会,让所有的高级指挥官都见一见您如何?”一个官员开口建议道。
他的建议本来还算不错,可在莫斯科被包围起来的时候聚餐,影响也够恶劣的。
“那不行的话,就开会吧!开会,召集所有人开会!尽可能的让他们见到您。”另一个官员开口跟着说道。
“只能这么办了,如果我不想背负上逃兵的罪名的话。”赫鲁晓夫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召开一次会议,露一次脸的事情。
见一件事情已经完了,边上的一个民政官员接着说道:“另外,还有一件事情,外围的两个电厂已经失守了,城市差不多三分之二都已经失去了供电,饮水也很成问题。”
这就不是一个好消息了,因为水电水电,电如果出了什么问题,那么水也一定会出问题:“莫斯科河能够提供的饮水并不多,外围的水库已经被德军占领了……这不是一个好消息。”
一个军官听到了这个,立刻开口补上了自己的专业看法:“德军只要切断供水,我们就只有莫斯科河这一个饮水来源了。数百万人拥挤在城市之中,每天的消耗都是惊人的。”
主管民政的官员也跟着点头,开口补上了一刀道:“100万人每天吃一个面包,就是一百万个面包!即便有土豆还有其他的农作物,可粮食问题依旧是一个大问题。”
粮食当然是一个大问题,莫斯科虽然早在被合围之前,就开始囤积大量的粮食,可一个城市的粮食消耗总量也是惊人的。
虽然经过一番努力,苏联确实提高了莫斯科的粮食储备数量,但是这些数量在补给断绝之后能支撑的天数,依旧少的让人可怜。
另一位主管医疗的官员苦着脸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情:“还有一个事情是之前想到了,却没有估计的这么严重的——城市里面的尸体,会随着天气变热腐坏,到时候可能会引起瘟疫。”
这个问题就显得比较严重了,如果尸体不及时处理,那整个城市也许会变成一座死城。
当然了,成为一座死城也很符合苏联高层的想法。只不过死城是针对苏联单方面来说的,有大量药物补给的德军是不会惧怕瘟疫等传染病的。
更要命的是,在瘟疫流行起来之前,莫斯科城内的储备药品就会率先告罄。
主管医疗的这位官员开口对赫鲁晓夫解释道:“瘟疫不是最让人担心的,担心的是药品严重不足。我们的弹药和粮食都是优先储备的,药品显然不是。”
“我们的药品已经不足了?”本着得过且过原则的赫鲁晓夫听到了这个说法之后,先是一愣,然后才开口问了一句很不专业的话来。
“药品还有一定储备,可问题是德国人有青霉素,我们却没有那种特效药。除了青霉素之外,还有很多药物也都数量不足,无法和德国人比较。”那名官员开口回答道。
脸上带着郁闷的神色,这名官员继续说着自己的难题:“而且,即便我们想要储备大量的药品,也做不到……美国那边提供的药品也不算多,我们的生产能力也远远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




帝国霸主 947扭曲的生活
“莫斯科被包围之前,我们就希望可以提高城市内的储备药物总量,可实际上数量一直在减少。”他说到这里的时候,赫鲁晓夫已经不想再听下去了。
“现在士兵们每天都要阵亡上千人,许多士兵其实是可以抢救回来的。可惜我们没有药品,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死在医院里……”为首的苏联将军很是遗憾的补上了一句。
“我才不在乎他们的死活!他们都应该为苏联战死在这里!他们都应该战死在那里!”赫鲁晓夫拍打着自己的桌子,对提供建议的官员喊道。
1...323324325326327...38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