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霸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龙灵骑士
正在他办公室里的几个将领,其中一个开口应道:“也不是不可能,日本的飞机确实在刚刚袭击了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炸毁了不少房屋。”
另一个将领也点了点头,从军事的角度上分析了日本的行动目的:“日军可能会出动陆基航空兵……使用中型轰炸机继续轰炸澳大利亚,好向我们施压。”
确实,如果理智的去判断的话,日军轰炸澳大利亚并不算什么奇怪的事情。
无论从摧毁美国在澳大利亚的战争准备的角度,还是从逼迫美国妥协的角度,日本轰炸澳大利亚都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呵呵,不管他们就是了,何必跟他们一般见识。如果他们真的在澳大利亚登陆,也是攻击的英国人的领土。”这个时候,一名将军反而脸带笑容的开口说了这么一句。
他的话提醒了身边的所有人,立刻有人赞同的说道:“这个说法倒是对的,我们没有必要帮助英国人防御他们的领土,澳大利亚被日军进攻,应该由英国人自己去管。”
马歇尔也觉得这个办法听起来很好,于是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来:“确实是个好办法,另外,我们在要在澳大利亚地区集结兵力,如果日本敢在这里登陆,我们就教他们做人!”
陆军方面的将领听到有可能要增援澳大利亚,立即附和道:“说得对!陆军已经可以一战,我们能够在澳大利亚击溃日军的攻击。”
所以大家的对策很快就达成了一致:让海军绕远路运输3个步兵师去澳大利亚,应付日本可能对那里的登陆。
这三个师是训练非常充分的精锐部队,配给的武器装备也都是最好的。美国的主力师火力强大甚至超过德军,所以这些部队的战斗力是非常强悍的。
随行的还有刚刚被生产训练出来的100多架空军战斗机以及其飞行员。有了这些飞机,澳大利亚附近的制空权,日军想要争夺就不那么容易了。
吩咐完了澳大利亚方面的事情,马歇尔提起了另外一方面的事情来:“现在我担心的,是日本在印度还有缅甸方向上的进攻,他们如果在那边取得了优势,那么也就能够和德国建立起联系了。”
听到了这个说法,一旁的将领有些无奈的吐槽道:“德国?现在我们能指望的,就是德国的那位元首不要脑子进水,和日本人联系在一起了。”
他说的也算是实话,日本向印度方向的进攻,还有德国向印度方向的进攻,都不是美国可以管到的。
两个国家在印度会师的可能性真的非常大,这也是让马歇尔郁闷的问题关键。
一旦这两个国家互通有无,德国在陆地上建立起对日本的石油出口,或者通过马六甲海峡源源不断的支援日本战争物资,那美国想要打败日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好消息是,在一年前德国断然拒绝了日本想要加入到轴心国集团的要求。至少在表面上来看,元首对日本没有太多的好感。
这个时候,海军方面的一个军官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见解,启发了马歇尔:“希特勒?他才不会脑子进水呢!他如果想要帮日本一把,就直接把舰队拉出来向我们施压就可以了。”
是啊,如果德国愿意和日本配合,现在只要在大西洋上找美国一些麻烦,美国就要陷入到两面受敌的不利局面之中了。
可是德国方面并没有这么做。他们和美国保持着表面上的中立关系,甚至从未做出过任何挑衅这种关系的危险举动。
“现在的情况是,他没有拉出舰队来!从这个表现我们就可以看的出来,他也意识到,不能让日本在远东一家独大。”想到了这里,马歇尔开口为自己的将军们打气道。
坦白一些说,美国现在对付一个日本,已经感觉到巨大的压力了。虽然美国在体量上拥有碾压日本的优势,可实际战场上他们一直都是损失更多的一方。
夏威夷群岛被日军占领,这是美国在击败了英军独立之后,第一次有自己的领土被外国人占领。
更悲催的是,尽管生产能力超群,可美国依旧只能在正面战场上疲于应付,反击最快也要等到1942年。
“但是希特勒对我们美国也没有什么好印象,还记得他反驳罗斯福总统的演讲么?充满了挑衅和嘲笑。”另一个陆军将领插嘴说道。
听到了这个质疑,海军的将领冷笑着讽刺了一句:“算了吧,他就是一个演讲家!现在我们需要在意的事情,依旧还是日本舰队的动向吧?”
帝国霸主 1034无限制潜艇战
虽然不太赞同海军将领的话,可马歇尔还是觉得应该把重点放在对付日本海军上:“是啊,日本舰队的动向!如果日本舰队依旧驻扎在太平洋上,我们就应该想办法歼灭这支力量!”
尽管这个事情非常的难以做到,可是想办法削弱日本海军舰队,是美国现在正在拼命做的事情。
潜艇部队在岛屿地区活动频繁,目的就是尽可能的摧毁日本海军的运输能力,拖延其在太平洋上的推进速度。
“在太平洋上,日本没有像样的补给基地!岛屿都是无法使用的状态,日本的施工能力不足,运输能力也不足,所以我们还有时间!”海军将领出言安慰马歇尔道。
马歇尔却摆了摆手,开口反驳了这种不切实际的安慰:“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不能让日军为所欲为!”
夏威夷军港已经被轰炸毁掉了,剩下的设施也在美军投降之前被破坏干净了。
日本想要利用夏威夷群岛,简直就是痴心妄想的事情。日本无法利用夏威夷珍珠港,联合舰队就没有威胁美国本土旧金山等地区的能力。
实际上,最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日军在正面战场上的攻击确实无敌,但是美国也没有浪费这些宝贵的时间。
建造周期比较短,而且威力十足的潜艇,被美国拿出来当成是了杀手锏,投入到了对日本的作战之中。
这些美国潜艇不以日军战舰为目标,只袭击没有反抗能力的日本运输船。
他们发挥自己从德国潜艇部队那边学到的战术,三五成群的结队攻击日本在核心运输圈内的运输船,让日本海军头痛不已。
反潜能力低下,一直都是日本海军的短板。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海军因为反潜问题损失的战舰数量非常庞大。
这也是二战之后,日本海军心甘情愿沦为“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反潜分舰队”的重要原因。
大家都被德国狼群在大西洋上逆天的战绩吸引,却忽略了另一个使用潜艇逆转乾坤的国家——美国。
美国潜艇部队的战绩其实非常惊人,甚至有资料统计超过了第三帝国那些可怕的狼群。
只是这些可怕的战绩,都被中途岛之战还有莱特湾之类的大海战的光芒掩盖了罢了。
被日本海军逼迫到没有退路了的美国海军,被逼无奈拿出潜艇部队,立即就给日本海军制造了无数的麻烦。
日本和英国一样,都是一个依靠海运维持本土运转的海洋型国家。这种国家最害怕的,就是残酷的破交战。
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看准了这个软肋,经常到台湾附近海域,打日本运输线的主意。
要知道,日本是贫油国,这个国家的石油,只能从东南亚地区的产油区掠夺。
而无论是走菲律宾航线,还是走台湾航线,这些运油船,都要经过这片海域。
守株待兔的美国潜艇,就在这片海域截击日本运输船,把那些不明所以的日本运输船,击沉在这里。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海军与日本陆军之间的矛盾一直由来已久,而他们之间的矛盾,也帮了美国海军的大忙。
日本也是少有的,陆军自己建造自己的运输船,不依赖本国海军运输船的国家。
按照日本陆军的想法,那就是不受海军掣肘,也不受他们的窝囊气!
结果日本陆军的运输船,也九成都得不到日本海军的保护,只能自己玩自己的。
真实的历史上,日本海军的运输船在某片海域被美国潜艇击沉之后,并不会通报给日本陆军的运输舰……
按照日本海军的想法,就是:我大日本帝国海军栽了跟头,你陆军也别想白占便宜!
所以美国海军的潜艇指挥官们,经常会遇到莫名其妙的状况:昨天在这里刚刚击沉了一艘日本运输船,第二天还有日本船只从附近出事的海域经过……
久而久之,陆军和海军双方的损失,累计起来也就到了更加惊人的程度。
现在,日本海军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自己的主力舰队损失并不算大,可他们的后勤补给已经开始吃紧了。
本国的工业生产因为运输损失陷入到半瘫痪状态,境外的作战部队也因为得不到及时的补给,战斗能力大打折扣。
也正是因为陷入到了这种不利的境地之中,日本大本营才动了心思,想要投入更多兵力到中国战场。
毕竟,只有中国这块战场,日本的后勤补给还算良好,而且本土到伪满洲国与中国华北之间的航线,相对来说更加安全。
因为美国的潜艇基本上只能回到澳大利亚去补给,无法大规模的北上到日本海作战。
说日本是害怕德国插手自己后花园也好,说日本是怕了美国潜艇,准备扩大陆地战场也好……反正日本是准备调头,处理泥潭一样的中国战场了。
按照日本的推测,失去了外部增援的中国战场,现在也已经足够虚弱了。他们只要一鼓作气,就能一劳永逸的结束侵华战争!
现在,日本海军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自己的主力舰队损失并不算大,可他们的后勤补给已经开始吃紧了。
本国的工业生产因为运输损失陷入到半瘫痪状态,境外的作战部队也因为得不到及时的补给,战斗能力大打折扣。
也正是因为陷入到了这种不利的境地之中,日本大本营才动了心思,想要投入更多兵力到中国战场。
毕竟,只有中国这块战场,日本的后勤补给还算良好,而且本土到伪满洲国与中国华北之间的航线,相对来说更加安全。
因为美国的潜艇基本上只能回到澳大利亚去补给,无法大规模的北上到日本海作战。
说日本是害怕德国插手自己后花园也好,说日本是怕了美国潜艇,准备扩大陆地战场也好……反正日本是准备调头,处理泥潭一样的中国战场了。
按照日本的推测,失去了外部增援的中国战场,现在也已经足够虚弱了。
帝国霸主 1035拆台
日本海军与日本陆军之间的矛盾,最早要从萨摩藩与长州藩之间的合作与对立关系说起。
至于为什么发展到后来甚至闹到杀首相掀桌子,详细剖析起来差不多能写一整篇学术报告。
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东条英机这位刚刚上任不久的日本首相,目前是没有实力摆平两个军种之间的争斗的。
他可没有伊藤博文那两下子,也没有山县有朋那样的手腕,他在位的时间里,除了和稀泥之外,最有创意的就是发动对外战争了。
日本海军在战争爆发之前,也一直都是作为决战力量发展的,所以强调的是“发扬火力”,对反潜这种细枝末节,也就不那么重视了。
也就是说,日本海军的炮战很强,鱼雷很强,海军航空兵很强,联合舰队也很强!
但是日本海军毕竟不如老牌海上强国英国有经验,不注重反潜护航,走的依旧是德国潜艇破交战那种“管杀不管埋”的野路子。
准确的说,就是日本海军依旧是一支针对美国海军的“破坏型海军”,而不是类似英国和美国海军那样的“战守平衡型海军”。
论起攻击能力来,日本海军很强,可是打下的海域控制与管理,日本海军就只能放羊了。
正是因为这样,美国潜艇才能在日本控制海域来去自如。比起大西洋潜艇战来,攻击日本船队的风险要小太多太多了。
说回到海陆矛盾,其实到1941年的7月为止,东条英机这位首相,在日本的人气还是非常高的。
因为一方面在他的带领下,日军横扫东南亚,确实是凯歌高奏;另一方面在太平洋上打败了美国海军,同样让他深得人心。
一连串的扩张,让日本海陆矛盾更加激化起来。海军不愿意帮陆军在南亚作战,陆军不愿意帮海军在太平洋上巩固战果。
两边都不愿意为对方锦上添花,并且都准备在对方得意洋洋的时候,从背后捅一刀子,以解心头之恨。
归根结底,这一次的“一劳永逸的结束支那作战”的计划,就是陆军搞出来的幺蛾子!
看不得即将在太平洋战场上获胜的海军耀武扬威,陆军准备自己靠自己来争取更伟大的胜利了。
你不是不帮我运人到东南亚去么?老子自己搞定!不用你了还不行么?这就是陆军对海军的想法。
按照陆军的计划,这一次的进攻真的可以说是一揽子解决问题的多米诺骨牌式连续解题办法。
首先,在中国战场上投入兵力,攻击陪都重庆,并且打通陆地通道,连接中国占领区与东南亚占领区。
只要这个战役目的达成,中国政府八成就只能投降了。接下来就可以抽调中国战场的精锐,沿着打通的交通线南下,加入到缅甸战场,进而征服印度。
接着,打垮了印度的英国流亡政府之后,一边可以对澳大利亚施加影响力,敦促其投降;另一方面又可以抽调南下的部队北上,动苏联在远东的利益了。
最后,入侵外蒙也好,砸了共青城兵进海参崴也好,大日本帝国独霸远东的日子也就近在眼前了……
不管这个计划能不能最终实现,或者说实现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至少这个剧本写出来看着是非常诱人的。
陆军方面欢欣鼓舞,海军方面也只能说说风凉话,大形势上,天皇还有东条英机,包括一大堆的日本有识之士,是赞同这种“求变”思路的。
因为按照现在这种四面出击的形势再继续走下去,不用哪个强大的外敌突然介入,只是单纯的让大日本帝国自己继续这么玩,不久之后自己也能把自己玩死了。
虽然现在日本一直在胜利,可是这种胜利究竟能维持多久,很多人心里都是要打一个问号的。
胜利的光环掩盖下的,是日本国内资源几近枯竭的事实。胜利的欢愉下面,是三线作战四面受敌的苦涩。
在中国战场上,日军投入了大量的兵力,牵制了相当大的精力,却一直没有办法结束战争。
东南亚地区,日本陆军虽然胜利连连,却因为地形与天气受限,几十万大军迟迟无法进攻缅甸和印度。
太平洋夺岛之战更是惨烈无比,十万大和男儿血染疆场,换来的不过是一个有机会胜利的开局罢了。
而在远东对苏联的觊觎,日本甚至连发动战争的勇气都没有,只能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建一个东方的马奇诺防线。
对比一下德国,就可以发现日本与德国两者战局布置上的优劣了:
德国兵力基本分布,监视英国与法国的留守部队,大约100万人左右;中东地区部署了40万,其余大部分都在苏德前线。
日本在伪满洲国防备苏联的部队就多达60万人,这还是在德军节节胜利,日本压力减轻的前提下。
华北上海南京等地区维稳部队超过20万人,与中国交战前线兵力常年也要保持100万以上。
并非是中国军队多么强大,而是因为中国太幅员辽阔了。把这些部队投入进去之后,就发现根本没有富裕可以抽调出来了。
上百万人的作战方向上,不留个十万八万的预备队,谁心里也没底。所以这一留,就留了上百万在中国境内。
朝鲜与台湾的维稳也需要十万左右的部队,这就有差不多200万甚至更多的作战部队无法派驻前线了。
东南亚菲律宾等地区,日军投入了接近100万人,现在分散在泰国越南缅甸菲律宾等地区,基本上也算是动弹不得的状态了。
除掉那些不能动弹的被牵制部队,太平洋战场这个主战场日本能动用的兵力,其实上限满打满算也就只有200万左右,这些部队需要面对的,是美国1000万级别的动员力量。
结果更悲剧的是,东条英机发现,就这可怜兮兮的最多只能有200万的军队,在作战的时候,还要分成海军与陆军互相拆台……
帝国霸主 136打哪里
“首相先生,如果不能立即结束一面的战场,那大日本帝国在太平洋前线的情况,就非常让人忧虑啊。”一位幕僚跪坐在榻榻米上,对矮桌对面的东条英机说道。
对于目前日本面临的严峻形势来说,这位幕僚已经算是比较婉转的提醒了。
只要不瞎就可以看得出来,现在的日本经济,完全都是由贺屋兴宣一人勉力支持,根本算不上运转良好。
这一点与德国早期的扩军状态很像,经济上全靠一个搞出米福券的天才沙赫特的那一套办法。
经济上被动,物资上也匮乏。自从日本发动战争以来,铁矿依靠掠夺,石油依靠掠夺,煤矿依靠掠夺,却很少能够真正用到反哺国内经济上。
这些战略物资日本在美国的潜艇干扰下,能够运回国内的,多数也都投资到“大东亚圣战”之中去了。
其实也很好理解,为什么同样对外扩张,日本与德国如今的境遇却天差地别。
德国占领区是欧洲精华部分,最贫穷的地方也是波兰这种还算不错的地区。哪怕算上苏联占领区,铁路公路甚至是工业都是相对来说有底子的。
日本占领区可就不同了,除了日本一直在私下里经营的东北之外,其他占领区都需要大量的基础建设投入,才能开始产出效益。
想致富先修路,1940年的中国道路状况,比起欧洲来要差多少,就不用详细介绍了。
在这样的差距下,占领区能够发挥的作用,就非常明显了:如果说德国占领区可以属性+10的话,日本占领区最多也就只能算属性+3了。
“您说的都是对的,可是却没有太好的解决的办法。”东条英机微微低头,开口抱怨道:“我已经尽力了,可是依旧想不出一个对策。”
他不是没有想出对策来,只是他的对策并不比别人的高明,所以说与不说,也就无关紧要了。
大本营现在的集体共识是,最好想办法先结束一个局部战场,好能抽调出更多的部队,部署到其他战场上去,形成良性循环。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共识,陆军才能抛出这么一个庞大的计划来。
其实陆军的想法也很正常:你海军为了对付美国舰队抽身不得,那接下来要解决问题,也就只能依靠我们陆军了不是?
海军无奈也就无奈在这里了:他们被越来越强大的美国海军牵制,被潜艇战拖累,只能在太平洋上疲于奔命,无法在短时间内搞定强大的美国。
既然海军走不开,又无法短时间内摆平对手美国,那也只能在陆军身上打主意了。
不过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陆军自己又吵起来了:接下来陆军做主力这个没问题了,可究竟先打哪一边,又确定不了了。
华东地区的主官们希望先解决重庆政府,击垮中国然后就可以左右逢源。
东北地区的关东军派系觉得,可以趁机捅苏联背后一刀,与德国瓜分西伯利亚,然后解脱出关东军来南下,搞定中国战场。
“首相先生,如果不能立即结束一面的战场,那大日本帝国在太平洋前线的情况,就非常让人忧虑啊。”一位幕僚跪坐在榻榻米上,对矮桌对面的东条英机说道。
对于目前日本面临的严峻形势来说,这位幕僚已经算是比较婉转的提醒了。
只要不瞎就可以看得出来,现在的日本经济,完全都是由贺屋兴宣一人勉力支持,根本算不上运转良好。
这一点与德国早期的扩军状态很像,经济上全靠一个搞出米福券的天才沙赫特的那一套办法。
经济上被动,物资上也匮乏。自从日本发动战争以来,铁矿依靠掠夺,石油依靠掠夺,煤矿依靠掠夺,却很少能够真正用到反哺国内经济上。
这些战略物资日本在美国的潜艇干扰下,能够运回国内的,多数也都投资到“大东亚圣战”之中去了。
其实也很好理解,为什么同样对外扩张,日本与德国如今的境遇却天差地别。
德国占领区是欧洲精华部分,最贫穷的地方也是波兰这种还算不错的地区。哪怕算上苏联占领区,铁路公路甚至是工业都是相对来说有底子的。
日本占领区可就不同了,除了日本一直在私下里经营的东北之外,其他占领区都需要大量的基础建设投入,才能开始产出效益。
想致富先修路,1940年的中国道路状况,比起欧洲来要差多少,就不用详细介绍了。
在这样的差距下,占领区能够发挥的作用,就非常明显了:如果说德国占领区可以属性+10的话,日本占领区最多也就只能算属性+3了。
“您说的都是对的,可是却没有太好的解决的办法。”东条英机微微低头,开口抱怨道:“我已经尽力了,可是依旧想不出一个对策。”
他不是没有想出对策来,只是他的对策并不比别人的高明,所以说与不说,也就无关紧要了。
大本营现在的集体共识是,最好想办法先结束一个局部战场,好能抽调出更多的部队,部署到其他战场上去,形成良性循环。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共识,陆军才能抛出这么一个庞大的计划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