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凌烟阁阁老
采挖出来的八株野山参,除了那株千年人参作为公司的镇山之宝不动以外,三株上了拍卖会,一株被齐政许诺卖给了紫星药业的郭春发,留下一株作人情备用,剩下两株就被嘉谷内部消化了。
齐政以及家人都不需要,因此最终是王昱业以及张泽宏两土豪买了下来。
得到了一株百年野山参的郭春发心满意足,因此在接到齐政的邀请后,乐滋滋地就来到了嘉谷在吉省的分公司。
齐政的办公室,郭春发坐下后,齐政先给他倒了一杯茶。
“郭总啊,今天我俩的谈话,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会在国内人参产业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齐政气定神闲,却带着几分“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气势。
正在喝茶的郭春发差点被呛着。
他放下茶杯,看向齐政。
齐政稳稳地坐着,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模样。
“齐总,你这话倒是吓到我了,这是从哪说起呢”郭春发有点摸不着头脑。
齐政就微笑道:“目前国内的人参企业中,在我看来,有三种发展思路会慢慢地成为主流:一种是康梅药业式的以品牌资源和技术同盟出击;一种是同仁堂式的以深厚的文化积淀突围。”
他看了认真倾听的郭春发一眼,“最后一种就是你们紫星药业式的依靠政府支持和技术储备闯关。”
“就目前而言,你们紫星药业绝对不是国内最强大的人参企业,但我最看好你们。如果说国内人参行业终将会杀出一个领军者,你们紫星药业必定是最终的胜利者。”
这话说的,郭春发感觉到异常的舒适。但齐政总不会无缘无故的吹捧自己的公司,因此他沉稳地等待下文。
茶香氤氲了整个办公室,齐政这个时候也把话给说开了:“但就算你们紫星药业成为了国内人参行业的领头羊,面对着国际人参产业发展大国的压制和抢滩威胁,想要突围也绝对不是一件易事。但如果我们联合起来,将能为国内人参产业的振兴挺起脊梁!”
郭春发挺直腰背,齐政的一席话鼓动得他有些兴奋,但他很想知道齐政这种自信从何而来,“为什么是紫星药业为什么是你们嘉谷”
齐政笑了,他抿了一口茶,润润嗓子,才继续说下去:“为什么是紫星药业我前面说过了,因为你们的发展思路。”
“依靠技术储备闯关就不用多说了。我很欣赏你们致力于发展中国人参产品在技术层面的核心优势——技术优势将成为你们从一般企业到龙头企业腾飞的破局利器。”
技术,应该是制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哪怕是中药企业也一样。
但后世的中药企业是个什么鸟样呢最优秀的三家中药企业,呈现给大众和投资者的却是中药悬壶济世的另一面:大笔资金投入营销忽视质量精进,行贿医生获取市场垄断,囤积原料居奇、经营数据造假……中药可能会因此毁在贪婪上。
相反,紫星药业从来都不是国内最大最好的中药企业,但其坚守技术开发的决心,十年如一日,从不动摇。这就是齐政的信心之一。
“至于依靠政府支持;我只能说,国家对人参产业的重视和长期规划如同空中支援和海上支援,是本土人参企业和民族人参品牌这一支支‘特战队’快速成长和崛起的重要后勤保障,也是最有力的后盾。”
“你说,有这两点,为什么不能是你们紫星药业”
&nbs
第184章 狼来了(4/4)
齐政丝毫不留情面:“实话实说,虽然你们紫星药业是人参行业领军者的种子选手,但现在的你们……太弱了!”
被嫌弃太弱的紫星药业的董事长郭春发想反驳,却是无力反驳。
紫星药业弱吗
确实是弱得一逼。
不要说跟南韩倾全国之力发展起来的人参公社相比,就算是嘉谷投入一个亿收购人参的大手笔,都将紫星药业比成渣渣。
此时的紫星药业还没有上市,资金是其发展的最大桎梏。
建立人参生产加工基地需要投入,加大对人参深加工技术的研发需要投入,产品的销售推广也需要投入……想要快速发展,就不得不需要巨大的投入,为此郭春发愁得头发都大把大把地掉了——我秃了,但并没有变强。
这样的紫星药业,确实没有开战的底气。
但齐政这么问,肯定是有了想法,因此郭春发也不再纠结,直接问道:“我想齐总你这么说肯定不是为了打击我的,所以,你的建议是”
齐政就道:“嘉谷可以投资紫星药业,双方借此达成真正的结盟!但我可以承诺,嘉谷不会插手紫星药业的具体经营管理,这只是一笔战略投资。”
郭春发已经有了心理预期,倒是不觉得惊讶,他微皱着眉,“这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虽然我是董事长。”
齐政点点头,“那么,希望郭总能尽早给我一个答复,就像我前面所说,我们是合则两利,斗不能说是两伤,但也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我期待嘉谷能与紫星药业联合成为中国人参产业复兴的一面旗帜!”
郭春发离开了,带着满腹心事离开的。
齐政希望紫星药业能做出正确的决定,正如他所说,嘉谷的主业还是农业,从自身的角度来看,应该是将人参当作一种农作物,负责种植生产,后续的开发应用可以由盟友负责。
嘉谷目前的战线已经拉得够长了,再介入医药生产是不明智的,齐政希望通过战略合作,嘉谷自身专注于人参等药材的种植,紫星药业则专注于人参开发应用和销售,双方携手并进。
郭春发也没有让齐政失望。大概是资金压力太大了,又大概是齐政对未来的展望打动了他,他推动紫星药业召开临时股东会议,通过嘉谷增资扩股的决议。
嘉谷投资1.5亿,占据紫星药业28%的股份,成为其事实上最大的股东,但除了财务上的监督,嘉谷不会介入紫星药业的具体运营,由此双方达成了实质上的结盟。
双方结盟后,一些合作在优势互补下,已经可以提前推动了。
譬如,非常关键的政府扶持政策。
紫星药业靠着政府层面上的资源,率先提出了“振兴人参产业”的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事实上,今年人参的价格暴跌,使得政府早就注意到了国内人参产业目前存在着的产量大量流失、缺乏话语权、参企发展缓慢、人参贸易成逆差等问题。
在紫星药业和嘉谷的联合呼吁下,通过集中打造吉高官白山人参”品牌、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扶持力度、积极研发人参系列精深制品、加强标准化人参生产基地建设、制定行业标准并建立监管体系等一系列措施,全面振兴国内人参产业的呼声日渐响亮。
伴随着这一呼声,省政府已经酝酿着把人参产业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开展了深入产区调研、充分征求意见、组织专家论证的前置工作,为推进人参产业制度化建设,全面振兴吉省人参产业做准备。
同时,嘉谷和紫星药业也没有闲着。
&n
第185章 嘉谷再整合(上)
再多的烽火暗战,随着东北进入了冰天雪地,人参产业的各方也都沉寂了下来,转为暗中积蓄力量,明年再战。
而在这个04年的年底,齐政回到普诚县的公司总部,没有立刻讨论与紫星药业的联合或者进军药材行业的安排,而是宣布召开董事会,讨论集团迁址的问题。
集团旗下各个公司的负责人一听说,都屁颠屁颠的赶来了。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嘉谷集团旗下的公司实在不少,还有战略投资的企业,办公条件却越来越差。早期买下来的三栋办公楼尚且够用,后面旗下公司增加了,员工也增加了不少,不算上外地的子公司,总部这边的办公环境已经令人很不舒服,确实需要建立新的总部了。
齐政提前要求总部下发了通知,因此国内国外的管理人员都很快就到齐了。
7个子公司和集团总部的高管齐聚一堂,坐满了一个大会议室,看着黑压压的人头,齐政刹那间都有些发晕。
自从出售海外油田得到丰厚的资金红利后,嘉谷就扩张迅猛,横跨多个领域发展。都说多元化是国内企业做大的必然选择,但也是企业做强的最大桎梏……如今看来,这样的事,终于是落到了自己头上。
由于灵阵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齐政很多时候不得不亲历亲为,以至于在外四处奔波。因此他没有直接感受到嘉谷如今的多元化规模,但王昱业作为总经理,无疑是感受到了其中的管理压力,进一步的整合已经是势在必行。
会议室中,齐政坐在正对门的首位上,左侧是嘉谷总经理王昱业,他的下首是集团公关营销部的张泽宏,再往下,又有隶属于嘉谷实验室的陈建章,隶属于集团战略部的丁显,以及集团的财务部表姐陈灵珊。
王昱业的对面是嘉谷农业公司的负责人谢开济。
他的下首是嘉谷农业(美国分公司)的负责人卢志威以及嘉谷美国对冲基金的姜平。
自卢志威和姜平以下,分别是嘉谷食材配送公司和嘉谷粮油公司的负责人钟华志、嘉谷农牧公司的李东亮、嘉谷乳业公司的杨业和清源啤酒公司的何长川。
共计7家公司是嘉谷集团的绝对控股子公司,另外还有嘉谷投资的美国魔爪食品饮料公司和紫星药业公司,因为隶属于战略投资,且都不参与经营,根本就未被邀请。
加上列席和做记录的员工,会议室里坐了二十来号人,攒动的人头让房间热闹无比,添上一杯茶和几把瓜子,简直就是过年了。
等人齐了之后,齐政才轻轻咳嗽一声,道:“我们开始吧。”
会议室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今天主要有两个主题。其一是集团搬迁。我知道大家都对现在的办公环境怨念甚深,所以在这里,我先简单说明,集团总部是肯定要搬迁的了,我跟王总已经决定要买一块地,用来建一栋总部大楼,目前已经开始选址了,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公司总部不会在岷省!”
齐政说完,见到国内的管理人员都面露喜色,不由得感慨国人的置地渴望。
“总部搬迁是确定的了,前置工作也已经启动了。而因为目前公司的业务繁多,在搬迁之前,公司内必须整合资源,协调理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减少重复损耗,提升业务发展质量和增加效益。”齐政没有
第186章 嘉谷再整合(下)
“接下来,是粮油食品加工板块……”
嘉谷乳业的杨业和清源啤酒的何长川抬起头来。
“这一板块旗下将规划两家公司:嘉谷粮油肉食公司和嘉谷食品饮料公司。”
“嘉谷粮油肉食公司将主要聚焦粮食、油脂、肉蛋等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嘉谷目前的大米加工基地、油脂压榨厂以及屠宰场都并入粮油肉食公司,同时‘仙茗大米’这一品牌,以及即将创立的食用油品牌,也都整合进粮油肉食公司。”
齐政严肃道:“嘉谷粮油肉食公司是将集团的粮油食品送上老百姓餐桌的执行者,这也是集团的核心业务之一,责任重大,负责人暂由总经理老王兼任。”
这是早就说好的,王昱业欣然接下。
然后,齐政将目光放在杨业和何长川身上,“嘉谷乳业公司和清源啤酒公司将整合到嘉谷食品饮料公司,形成专业的品牌产品和服务组合,共享营销渠道,降低成本,杜绝浪费。”
杨业和何长川都是面无表情,从一家独立子公司被整合到食品饮料公司,他们相当于降了一级,内心肯定是不爽的。
尤其是杨业,一手建立的牧场被剥离出去了,虽然可以集中精力发展乳制品生产和销售版图,但内心总是不舍的;现在又被整合到食品饮料公司,虽然经营权利不算被剥夺,但肯定没有之前的自由了。
不过两人也明白,从集团角度考虑,两家性质相近的食品公司整合起来,共享营销渠道,确实能减少重复投入,提升业绩。更何况,胳膊也扭不过大腿不是
齐政清楚他们的状况,但是整合总归是免不了的。无论是乳业还是啤酒,都处于开拓市场的阶段,营销投入可以说是最大的成本之一,齐政估计,没有五六年的时间,这两家都是很难直接为集团贡献利润的。
但在打造全产业链的过程中,即使短期内会面临亏损或业绩下滑,也必须在粮油、食品加工领域,做一些长远的产业战略布局。而要完成这样的布局,就不能要求企业在短期内一定要获利、赢利。
接下来就是“商贸与推广服务”板块了。
“这个板块将成立一家新公司:嘉谷国际商贸公司,同时将目前的嘉谷食材配送公司并入其中。嘉谷国际商贸公司将以粮食仓储和贸易为主要业务,构建物流网络为大宗商品交易奠定基础,比如现在最重要的进口大豆采购。嘉谷目前的仓储和运输车队等物流资产,都将整合到其中。这家公司由老钟你来负责。”
钟华志点点头,面露笑容。
新成立的嘉谷国际商贸公司的地位可比之前的食材配送公司高得多,当然,责任也重得多。从“国际”两个字就可以看得出,这将是集团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打造的重要角色。
齐政继续整合,金融和风险板块同样将成立一家新公司:嘉谷资本公司。刺客基金作为金融投资部并入其中。
齐政对集团的最大金主刺客对冲基金没有做太多的要求,毕竟姜平已经做得非常出色了。齐政只是要求姜平抽调部分人手,协助嘉谷国际商贸公司组建风险管理部,对大宗商品贸易进行套期保值。
姜平轻松地答应下来。
剩下的生物工业板块,包含了紫星药业的中药研发和嘉谷的生物质能工程,要么是战略投资,要么是还在研发中,对他们以及嘉谷实验室,齐政都只是重申了财务纪律,要求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
整合方案确定下来后,并不
第187章 一座城市的决心(上)
新年过后,嘉谷的总部驻地基本确定。
隔壁江南省的安市赢得了嘉谷的青睐。
“第一轮评选时,说什么我也想不到嘉谷总部最终会选择落地安市。”王昱业对齐政如是说道。
齐政略显得意地说道:“可不是,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的夹击下,不起眼的安市差点在第一轮就被淘汰出局了,要不是我慧眼识珠啊……”
在国内,大多数雄心勃勃的创业者和管理者,公司总部可选择的地方除了北、上、广、深,顶多再加上杭城、长安、金陵等几个为数不多的二线城市。
嘉谷的高层刚开始也是同样的想法。
越往外走,越是看了天下,就越发觉得南开市甚至岷省的“狭小”。
如果是大鹏鸟,不会只在一角天空展翅;如果是真龙,不会只在一处深潭潜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