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凌烟阁阁老
出口的话主要是出口到岛国和欧洲。
“出口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国外对于中药材有两个核心要求,一个是安全性指标,另一个是要求溯源。特别是安全性指标这一块,岛国、欧洲和东南亚地区非常重视,但国内重视度低一点。”
说到这个,丁显有了不少感触。
所谓安全性指标就是指农药、重金属、黄曲霉毒素,包括有害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控制指标。
 
第177章 从哪来冒出来的混账(2/3)
“还是先回到人参产业,你们以为我是因为发现了野山参才想到介入人参行业的吗好吧,我真的是。”齐政一本正经道。
众人一头黑线。这货前一刻还是慷慨激昂,后一刻就皮了起来。
齐政呵呵直笑,“好吧,说回正经的。人参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现在的人参价格谁都知道是不正常的。就算只是当做一笔单纯的投资来看,投资人参也是有赚头的。”
“我的初步设想是,我们先跟一批人参种植户签订采购合同,但是人参先不要刨出来,留在地里继续生长,嘉谷可以按照参龄提前支付部分货款,帮助参农度过难关。”
一般来说,人工种植人参,即园参,生长达到67年时,才是最佳收割时期。
但人参甚至是不少药材有一点是不同于庄稼水果的。
它们不是说到了时间就一定要收割。相反,生长时间越长,往往药效也就越好,因此价格也就越高。
参农或者药农也不是不懂这个道理。
谁都知道药材种了十年以上价格会更高,不过没有人能忍受得了十年没有收入,毕竟他们总要吃饭的。
但换成有资本的嘉谷就不一样了。
尤其是今年这种人参价格不正常的年份,嘉谷低价“囤积”一批人参,先养着,过了几年,人参价格必然会上涨,参龄也足了,真正算起来,这笔投资的回报率可不低。
当然,最大的风险就在于人参的种植了。
人参种植毕竟也是“看天吃饭”的行当,如果因为出现天灾导致人参的歉收,血本无归也不是不可能的。
齐政不能拍胸口对众人说有灵阵在,这个风险可以降到最低;但大家讨论下来,也觉得可以冒一冒险。
做农业的,尤其是嘉谷这种做大农业的,天灾总是避不了的。如果因为怕天灾损失就不敢投资,基本什么也不用干了。
至于野山参的处理……
“这么一批百年野山参,就算不是地球上最后的百年野生人参,也绝对是世间极为罕有的珍品了。在这个野生人参已经处在濒临灭绝的年代,可以说是我们嘉谷的‘镇宅之宝’!”
“我觉得,最好是将它们移植回人参种植园,让它们继续生长,然后再慢慢地投放市场,一来打响我们嘉谷在药材行业的名声,二来保护市场价格——虽然百年野山参基本上都是有市无价。”
这点大家都赞同,不过,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百年人参移植了还能成活吗”张泽宏问出了众人的疑虑。
齐政耸耸肩:“老实讲,我也不知道,这种问题,当然要找专业人员了。”
我知道没问题,但锅还是要让专业人员来背的。
……
时下,在东北吉省,开始降温的天气挡不住源自人参资源争夺的热浪。人参收购大战蓄势待发,虽无刀光剑影,却也“硝烟”弥漫,中资药材商、外资的人参代理商们淹没在人参交易市场的参土灰尘之中。
但朴赞泳却是优哉游哉。
朴赞泳来自南韩最大的人参加工企业——烟草人参公社,“正官庄”就是南韩人参公社创造的高丽参品牌,他此行前来中国是负责人参收购的质量把关。
作为近邻和人参产业发展的合作伙伴和对手,中国人参产业发展和中国人参企业的崛起,让南韩充满忧虑——中国人参企业将快速分食南韩人的奶酪。
最明显的就是,中国人参市场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导致南韩从中国进口人参成本的增长。因此,中国人参产业振兴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南韩人参企业的神经。
今年,经过日韩两国参企默契的筹谋和配合,中国的人参价格在他们抛售打压的冲击下暴跌,现在是品尝美味蛋糕的时候了。
药材收购商李富就是他的代理商之一。
李富开着一辆小型装货车,从各个镇收购参农的优质人参,拉来给朴赞泳过目。
第178章 老“参把头”(3/3)
嘉谷在大肆托市,一亿资金的投入,足以在东北人参市场搅起一阵强势的波澜。
与此同时,齐政和张泽宏带着聘请来的“放山”人队伍,一头扎进了长白山原始森林。
张泽宏这货对于寻幽探宝抱有天大的兴趣,这种“挖宝”时刻,他说什么也要参加。
谁还没有一个得到“奇遇”的梦想呢只要他不怕辛苦,来就来呗,齐政没有任何意见。
长白山莽莽苍苍的林海充满了无限的生机,然而这种生机对于野山参十分渺茫,野山参的生存状况在人类无止境的欲求面前已经濒临绝境。
但在从事“放山”行业的人眼中,长白山茂密的原始森林就是他们的聚宝盆。
“放山”是东北地区对进山采挖野山参这一行当的称谓。这一行当古已有之,在清朝时期就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
在利益的驱使下,人们毫无顾忌地采挖这种珍稀植物。以致于清朝政府不得不制止滥采之风,在康熙年间就实行发票采参,严禁私采。这是历史上较早的由政府采取的保护野山参资源的措施。
但清政府的保护措施并不能完全控制私采人参。历年对野山参的滥采,到了今天,野山参资源已经是凤毛麟角。
即便如此,每年还是有极少数的“放山”人采到人参,因一根小小的野山参得到可观的意外之财。
靠卖参发财的故事被当地被传扬得花团锦簇,而那些执著的“放山”人,也像是寻梦一样,艰苦地找寻着缥缈神秘的野山参。
年过五旬的崔忠明便是一名“参把头”,采参已有三十多个年头。“把头”是对放山多年经验丰富者的尊称,是采参队伍的带头大哥。
他是嘉谷重金聘请的领头人。
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崔忠明与齐政和张泽宏说起长白山人参的传奇故事。
“在清王朝时期,一株质量上佳的野山参,价格就已经大大超过同等重量的黄金。满族作为一个偏居东北的少数民族,之所以能崛起,从山上采挖的人参功不可没。”
“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看重野山参的药用及保健功效,这一认识直接导致了野山参的濒危。现在,能在野外发现野山参,实属奇迹。”
说到这崔忠明瞥了齐政一眼,他对齐政所说的在长白山中找到“几株”野山参的说法一直表示怀疑。
老实讲,如今能发现一株参龄稍大的野山参,都是祖宗保佑了,几株开什么国际玩笑!
他更倾向于齐政是看错了!
如果没有懂行的人指点,绝少接触野山参的都市人,即使在穿越原始森林的旅行中万幸地遇见它,一般也不会引起注意。
特别是对于没开花,也没有结果,叶片平平展开的人参植株,与周围的草并没有明显的不同。一般人即使看到了,也根本不知道自己错过的是连城价值的野山参。
故而在他眼中的“公子哥”齐政,大概是被野生人参的传说迷昏了头。
不过嘉谷给出的报酬实在太丰厚了,即使他早已不再翻山越岭去找野山参了,也无法不动心。
就算是陪“公子哥”户外游吧!崔忠明如此安慰自己。
但是他对齐政带的这么大一支队伍哭笑不得,不就是找几株所谓的“野山参”吗至于这么大的阵仗吗只能说,有钱人的癖好他真的不懂。
……
传承多年的“放山”行业有着独特的行规。
采挖野山参很艰难,“放山”少则要几十天,多则几个月,采参人要带上大量的生活用具和挖参用具。
齐政就好奇地看着崔忠明随身带着的挖参用具,有索罗棍、小手斧、匕首、剪子、铲子、鹿骨针(或用其他兽骨制成)、棒槌锁数个等。
崔忠明见齐政感兴趣,就一一为他讲解:索罗棍非常重要,它用硬木制成,用以拨草,寻找人参;棒槌锁是一根红线绳,两端各系铜大两枚,而且
第179章 从深山到参园
“卧槽”都不足以形容老“参把头”崔忠明的心情。
看着眼前这个凹槽之地,分布着一大片长有像人的巴掌般平展的复叶的植株,随林间的清风微微摆动,朴素得几乎和周边的绿色融在了一起。
但是崔忠明绝对没有看错,这就是人参!
老天爷!什么时候野生人参都扎堆出现了
眼前的这一幕彻底地打破了崔忠明几十年的“放山”认知。
队伍里的其他“放山”人也无不一脸怀疑人生的表情。
但反应过来后,崔忠明小心翼翼地转了一圈,无论是从周边的环境,还是人参的长势,都确定了这是野生人参无疑。
他激动得发抖,“奇迹啊,这是山神的馈赠啊!”
“快,马上准备祭山神仪式!”崔忠明手舞足蹈,催促着其他“放山”人赶紧行动起来。
众人轰然应下。
崔忠明向齐政介绍,“放山”人在正式挖参前,必须祭奠山神。“参把头”崔忠明拿出事先准备的猪头和白酒当作供品,准备起祭山神的仪式。
据说这种祭山神仪式从古沿袭至今,任何一个“放山”队伍都会非常认真地对待,不敢有半点疏忽,惟恐得罪山神。
齐政和张泽宏以及队伍里嘉谷的员工们帮不上忙,只能在一旁好奇地看着。
接下来的仪式很有趣,只见“参把头”崔忠明大声问:“什么货”
其他“放山”人则预估参龄,按照行话据实回报:比如长出一枚复叶,就说“三花子”;长有两枚掌状复叶的,就说“二甲子”;长有3枚掌状复叶,就称“灯台子”……长有5个掌状复叶的,就叫“五品叶”。
等喊到“六品叶”的时候,声音都颤抖了——这是在百年以上参龄,极为罕见,“放山”人习称“一片”,寓意见此元老,整片山坡会有无数子子孙孙,犹如族群。
关键是,这里的“元老”还真的不少……
至于那株貌似传说中的七品叶的千年人参,则由“参把头”崔忠明亲自动手,把棒槌锁的一端系在参茎上,另一端系在“索罗棍”上,以防棒槌“跑掉”。
待确定“锁”好人参后,崔忠明就召集众人伏地磕头,向山神表示谢意。
待祭山神仪式结束后,才是正式的挖参。
在开挖前,齐政就将崔忠明拉到一边,提出自己的要求:“崔老,你看这里的野生人参可不少,我是想尽量将它们移栽回去。所以除了难以移植的,其他的都不要直接采挖出来,你觉得怎么样”
崔忠明正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听到齐政的要求,不由得一愣。
“你不是在开玩笑吧老山参也移栽回去这种老山参根茎移植可是不可控的。”崔忠明提醒道。
齐政面不改色:“你觉得,这么一批百年野生人参,这世界上其他地方还有多少可能会存在全部采挖出来倒是省事了,但你不觉得可惜吗”
当然可惜,但是……
“你要知道,就算移植回去了,它们也未必能成活啊!弄死了可就绝对得不偿失了!更何况,一旦移植后,就算成活了,野山参的体型也可能会发生变化,很有可能不像正常野山参那样有灵气和自然……”
齐政问道:“我听说你以前移植成功过几十年生的野山参,难道你也没有把握吗”
崔忠明一脸纠结:“是有这回事。但我那移植的也不是百年人参啊,这种珍稀宝贝,要是弄死了,我可就百死莫赎了……”
其实最主要是,谁不是千辛万苦的才能找寻到一株野生人参啊,根本不会考虑移植的问题,第一时间采挖出来卖了才是最佳选择。
像是眼前这种“一片”的野山参,别说亲眼目睹,就算听也没听说过。
齐政就果断道:“你有经验就好,那就能这么办了,移栽回去后我们可以时刻保持关注,如果真的不好,也能及时挽回,你就放手干吧!”
有灵阵,怕个球!
说是这么说,但崔忠明还是面露迟疑之色,这种风险,究竟值不值得冒呢
“当然值得!你想想看,这可能是最后一批野生人参的‘活化石’了,我们总不能留一些在这里吧。最好的办法,还是移植回去。我已经准备好相似的移栽环境了,尽可能将这批纯粹的野生人参保留下来……”
崔忠明还是被齐政说服了,此时他也明白了齐政为何要带这么多人进山了,敢情是一开始就打着移栽的主意。
崔忠明宣布了两人的决定,其他“放山”人虽然惊疑不定,但面对着颇负盛名的“参把头”和财大气粗的老板,也就默默接受了。
方案定好,队伍就开始行动起来。
真正挖参的一般都是经验丰富的把头和边棍。
挖参时他们要先割除周围杂草,然后一面起土,一面用鹿骨针挑出人参的细小根须,确保每一根根须不损伤或折断,否则会“跑浆”,价值会大打折扣。
其他人并非原地等待,要在四周寻找还有没有人参,并采苔藓、扒树皮,准备包参的材料。
参挖出后,必须要“封包子”,也就
第180章 你这人参太假了吧
赶在在土壤封冻前完成野生人参的移栽,降低影响其成活的因素,崔忠明总算松了一口气。
但这只是开始,能不能让野生人参顺利地成活,还要看后续的照顾。
崔忠明已经被齐政聘请为野生人参的种植管理一把手,同时还有林业厅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