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超级农业强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凌烟阁阁老

    而在嘉谷这样的粮食企业看来,这样的托市政策无疑是干扰了市场,使价格不能反映价值。

    “最初制定最低收购价,是因为市场价格比较低,为了防止谷贱伤农而制定。不过这个价格说是最低收购价,但从一开始执行就成为了市场的最高收购价,这实际上是把价格拉起来了。”王昱业习惯性地直指本质。

    “虽然这样调节了市场,但是已经没有市场了。”钟华志补充道。

    齐政自是最清楚不过了。

    确实,因为市场价格的扭曲,托市十多年后,“卖粮难”再次成为了




第199章 虚晃一枪
    “外资可以进入国内的粮食流通领域了”齐政还真的没注意到这个点。

    关于外资收购粮食问题,在我国加入wto的入世议定书中早有约定,我国粮食流通领域会全面对外开放,但要有一个过渡期。

    而要到08年,这个过渡期才算结束,至今还有三年。

    嘉谷商贸的钟华志解释道:“目前外资想全面介入粮源收购、仓储、运输、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当然是不可能,但在今年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粮食的存储和加工是被明确列在鼓励外资投资产业目录中。总的来说,开放的步伐在加大,政府对外资投资国内粮食储存和加工业采取鼓励的态度。”

    齐政只觉蛋疼不已,怎么就偏偏在今年粮改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开放了呢本来一片大好的形势,现在有了竞争者。

    嘉谷身侧是两大巨兽。

    一只是央企巨兽——国储粮公司。国家的“粮食大管家”,嘉谷的抢粮对象。

    另一只是外来的猛兽——益海集团。在掌握了国内食用油销售的终端渠道后,如今他们在不断建立或收购面粉厂、大米加工厂,用植物油的销售渠道进入粮食消费市场,与嘉谷形成直接的竞争关系。

    如果说国储粮与嘉谷的竞争不算激烈,毕竟嘉谷的粮食收购体量远远比不上国储粮;那么益海与嘉谷之间,就是赤膊相拼了。

    嘉谷与益海集团的成长基因不尽相同,但都显示出对国内粮食市场的雄心壮志。

    从这个角度来说,基层粮仓并不是两家的最终目标,却是两家的有力踏板。

    在这三股势力的夹缝中,基层粮仓注定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钟华志继续说着收集到的情报:“益海一方面通过租赁地方基层国有粮库的仓容,提高自己在粮食流通领域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在加紧投资加工企业建设,以期控制完整的产业链。”

    “这家国际粮油集团建立收购网络有两方面特点。一是排他性,要求合作方不再与其他方面合作。二是低调。作为国内食用油领域的领军者,益海在进军国内粮食主产区时基本上不会接触相关领导和地方媒体,行事极其低调,也极少接受媒体采访。”

    “我估计,这也是因为国家对外资进入粮食流通领域的敏感和限制……”

    齐政听完后略作思考,抬头说道:“益海不是在跟我们争夺江右省的基层粮库吗既然这样,你看能不能在这上面找突破口”

    钟华志对此早有打算:“嗯,我也是这么想的。益海不是要低调吗我倒要帮他扬扬名。而且,我们比他快一步进入江右省,这其实也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

    孙沧之前是一个国有粮站的站长,但自从去年改制之后,他就负担起了这家国有粮库的运营,任主任一职。

    在粮改以前,国内大大小小的粮食收储企业都高度依赖国家的财政支持:由农业发展银行提供政策性贷款,国家财政提供补贴,旱涝保收。

    但粮改后,他这样的基层粮库,就要参与市场竞争,自负盈亏了。

    不过经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并不是粮库本身不愿意参与市场竞争,而是条件有限——要想搞经营需要大量资金,而自主经营会有风险,要想申请农发行的贷款,需要找企业担保,而他的粮库找不到合格的担保人。

    因此当嘉谷主动找上门来,希望利用粮库的库容做代储,对他们来说,这当然是好事,至少有活干了,能解决温饱问题。

    合作方式是由嘉谷出资金,确定收购价格和粮食质量、等级,基层粮库出人力和仓储力量,收购的粮食储存在粮库的仓库中。至于粮食怎样处理,由嘉谷说了算。

    对于这种合作模式,孙沧当然也看得很明白,其实这就是地方粮库、粮所给嘉谷打工,帮助它获得大量的粮源。

    但现在是粮库困难时期,嘉谷的出现,在基层粮库那里扮演的更多是一个合作者甚至是拯救者的角色。

    况且



第200章 避其锋芒
    “我傻了才跟嘉谷集团硬碰硬呢中国这么大,哪里没有机会用得着这么早就对立上吗”益海集团的总经理康文杰对同样不解的下属说道。

    益海集团此前已经凭借“金龙鱼”、“口福”等食用油品牌成为国内油脂加工业最重要的力量。

    而在粮食加工企业的建设方面的投资同样如火如荼。从今年开始,益海集团全面进军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的粮食加工行业,并打算推出系列品牌大米和品牌面粉等。

    粮食行业占用资金多、储存难度大,具有较大风险,部分地方粮食收储企业和改制的粮食企业难以承担这种风险,宁可帮助别人收粮。

    益海集团就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实力,在粮改之后造成的虚弱的基层国有粮库那里,同样找到了可资利用的空间,这些基层粮库将成为其在国内不断扩张的粮油版图中的关键一环。

    这家已经在中国的食用油领域取得领军者地位的跨国巨头,正在谋求成为中国粮食市场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我们在鲁省的分公司已经取得了突破,首先和基层国有粮库接触,达成了合作,又通过他们的介绍,和其他县市建立关系,开展了合作!”

    “由于都是粮食系统内部人士,接触起来自然十分方便。而正在经历改制之苦的基层粮食局和粮库面对我们的合作要求也很难拒绝。”

    面临着生存压力的县级粮食局和粮库面对雄厚资本的诱惑,为了自身生存发展,选择与之合作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

    此外,鲁省地区的大多数粮食“经纪人”,目前几乎都在为益海集团收购粮源。这些粮食“经纪人”,以前大多是个体粮商和民营粮食企业,都有粮食收购许可证。

    通过粮食“经纪人”的活动,益海集团的粮食收购网络以鲁省为中心,正逐渐向全国扩张。

    在著名的优质麦产区和玉米产区鲁省,益海集团就是利用这样的收储网络大量收购小麦、玉米等粮源,疯狂地扩张,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收储网络。

    资金雄厚的益海集团在粮食局眼皮底下建立分公司,无论是对粮食局直属粮库还是本地粮食企业而言都是强大的竞争对手。即便如此,益海集团还是县级粮库理想的合作伙伴。因为和益海合作,只是代收代储,省心,而且没有风险。

    当然,最重要的是……

    “益海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那些当地的小企业根本不可能和益海竞争,它们只能是益海获得粮源的工具,就是给益海打工的。”谈到益海对当地粮食系统的威胁,康文杰毫不忌讳地表示,益海的实力是对当地粮油企业最大的威胁。

    “但是嘉谷不同于一般的小企业,别忘了它在油脂加工厂并购战中对我们的狙击。”提起这点,康文杰略皱眉,显然对此至今不能开怀。

    本来那是益海集团成为中国油脂加工业霸主的最佳时机,但是被嘉谷集团这么一搅和,将大部分因“大豆危机”陷入困境的优质油脂加工厂收入囊中,导致外资集团只能捡嘉谷漏下的残羹剩饭。

    而嘉谷集团,反而趁此一跃成为中国油脂加工业不可忽视的大玩家,直接威胁到了益海集团这样的头部玩家。

    也因此,康文杰对嘉谷抱有相当大的警惕。

    “现在鲁省和冀省是很多地方政府主动找的我们,希望益海能够投资。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根本没有必要跟嘉谷争抢江右省的基层粮库。”康文杰淡淡地说道。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nb



第201章 南北双粮的对峙
    在外部形势的压力和嘉谷高层的意志推动下,嘉谷体系的主粮化战略陡然加速。

    嘉谷的主粮战略选择从稻米下手,并不仅仅是因为在水稻种植生产上有基础。

    我国是世界稻米产业的第一大生产国及第一大消费国,其庞大产能和消费全部在国内完成,因此稻米可以说是我国农产品类别中做完整产业链的最佳品种。

    随着粮食及其加工业的发展,我国稻米的产业链,包括前端、种植、收储、粗深加工、流通、消费等六大环节,也亟待改变与完善。

    尤其是生产加工方面,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

    简单来说,就是总产量相对较高,但是普通米和优质米比重失衡——普通米产量高,市场需求量有限;优质米产量低,市场需求量大。

    嘉谷主推的“嘉籼1号”虽然是籼米品种,但就品质而言,绝对算是优质米。

    嘉谷农资和嘉谷农业在产业链的前端和种植端倾力合作,保证了优质原料的生产;嘉谷商贸又是联合基层粮库,又是与外资猛兽相搏——虽然是一拳打在棉花上,但终究是保障了稻谷的收储。

    而稻米粗深加工和销售,则是嘉谷粮油公司的主场了。

    稻米产业链在各环节上所形成的利润是有区别的。

    相对而言,在稻米加工中,包括初加工、深加工品种,各品种根据各自加工程度不同分为初级产品和深加工产品。

    两者单单从名称上都知道谁的价值更高了。

    在王昱业的主持下,嘉谷粮油公司与江右省政府签订投资协议,在这个产粮大省投资建设稻谷综合加工利用基地。

    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其中稻谷加工项目年加工水稻产品50万吨、米糠12万吨,并以可再生资源稻壳灰为原料,经过提取、沉淀等工艺,生产高附加值的白炭黑,年产白炭黑7.5万吨。

    这一“水稻加工循环经济”产业模式,对水稻产区的经济发展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建成后,该基地是江右省乃至南方水稻产区最大的稻谷加工基地,稻米生产线也是当前国内技术最先进、设备最精良、副产品加工利用最充分的顶级生产线。

    一粒水稻,经过去杂、除壳、碾米、抛光等加工流程之后变成了晶莹的大米。大多情况下,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稻壳、米糠、碎米,自此也告别水稻加工产业链,用做他途。

    但嘉谷粮油能在水稻副产品深加工利用上取得突破,是因为收购了江右省一家专注于打造稻谷深加工全产业链的民营粮企。

    这家民营粮企是一家“中间开花”的水稻深加工企业,从做米糠油开始分别向产业上下游配套了大米加工厂和稻壳发电、稻壳灰提取项目,但是因为囿于资金不足,一直没法取得大的发展。

    直到王昱业用支票敲开他的大门,才接受了嘉谷的投资,为嘉谷的水稻加工基地建设了稻壳、米糠两条水稻深加工产品线

    稻壳首先用来做生物发电的原料,燃烧之后的稻壳灰中则可进一步提取活性炭、白炭黑等化工产品。

    米糠就用来加工米糠油,而米糠油加工过程中的米糠粕则可继续深加工提炼米糠蛋白、膳食纤维、肌醇等高附加值产品。

    “白炭黑的市场价格在3000元/吨左右,主要用于饲料、添加剂、塑料鞋底行业;稻壳灰的另一种提取物活性炭则主要是作为吸附剂存在,市场价格在4500元/吨左右,同时还可用于豆油加工过程中的脱色、脱染。”加工基地的技术负责人介绍说道。

    王昱业也认为,按照深加



第202章 稳扎稳打在东北
    现实是,无论嘉谷和益海两家如何觊觎东北粮食市场,在当前各有侧重点的状况下,都没有余力进军东北产粮区。

    相较于益海集团,嘉谷在东北好歹早有两大产业布局。

    6月份,齐政就前往东北,视察嘉谷的人参产业和大豆产业。

    在吉省,齐政首先到嘉谷移栽了那批野山参的人参种植园。

    移栽的野山参植株现在开花了,淡淡的黄绿色小花组成伞状的花序,在植株的顶端随林间的清风微微摆动,朴素得几乎和周边的绿色融在了一起。

    再过一个月,这不显眼的小花就会结出分外鲜艳的参果,由众多心形的小果组成的参果,颜色逐渐由外向里变红,直至变成鲜红色,犹如玛瑙一样圆润、光泽。那时的人参植株,有一种触目惊心的美丽。

    “全部成活了,无一损失!”说起这一点,曾经的老“参把头”,如今的种植园总管崔忠明简直是兴奋得手舞足蹈,他觉得这简直是他的人生巅峰。

    感受着周边灵阵运行的齐政毫不意外,但还是认真地夸奖崔忠明一番。

    崔忠明继续介绍着种植园的情况,说起种植园被人觊觎时,还带着几分怒火:“幸好我们种植园的防护严密,要不然就惨了!”

    嘉谷人参种植园从山里移栽了野山参的消息还是泄露了出去,人为财死,一些胆大的就偷摸进种植园,意图盗取传说中的百年野山参。

    可惜嘉谷早就做了严密的防护,没等他们靠近人参种植地,就被安保人员揪出来了。

    前后来了几波人马,但是连野山参的影子都没看见,就被扭送至警|局,才刹住了这股不正之风。

    齐政同样表扬了种植园的安保人员,又巡视了一圈,这才溜达到紫星药业。

    在紫星药业的总经理办公室,郭春发幸灾乐祸地对齐政说道:“你听说了吗抢滩我国市场的南韩人今年可是吃了大亏了!”

    齐政清咳一声,怎么会不知道呢这其中还有他的手笔呢!

    去年,面对嘉谷和紫星药业推动政府提出的“人参振兴工程”计划,南韩人参公社抢滩吉省,在吉省投资建设人参种植基地和人参制品加工厂试点。

    其中,人参种植基地主要是引进南韩的农田栽参、土壤改良技术。

    事实上,虽然南韩参企要从我国引进人参原材料,但不少南韩参企是有意贬低我国人参,在一些市场上,曾有商店广告称“买一斤高丽参,送两斤吉省人参”。

    但真实的情况是,我国长白山区的人参是在林区生长,比起以农田栽培为主的南韩高丽参来,更富“原生态”。

    人参主要成分是人参皂甙,国内权威科研机构从各人参生产国人参成分测量结果看,吉省人参中皂甙含量在5%以上,比外国所产人参都高——作为原料的国产人参不仅价廉而且质优。
1...6465666768...1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