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超级农业强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凌烟阁阁老

    等到被忽悠得七荤八素的桑德离开后,齐政才对一脸笑意的丁显说道:“下一步还要继续收购周边农场,最好美国农场每年能向国内出口30万~50万吨的草料,这样,才能满足嘉谷乳业发展所需。”

    丁显收敛笑意,思考了一下:“虽然周围都是种植牧草的农场,但经营状况都还不错,而且我们这次算是从他们口中夺食,想要继续收购他们的农场,不付出大代价估计很难。”

    齐政遥视隔河毗邻的农场,轻声道:“那就让他们不得不卖!”

    丁显一愣。

    “雷曼兄弟公司不是向我们推销cds产品吗?我让姜平找个在雷曼兄弟的老朋友,每周……不,每天将那些涨势最喜人的优质cds产品的详细情况发给周边的这些农场主,也可以给他们打打电话或者上门拜访之类的,要让他们相信,投资cds产品收益无限!”齐政淡然说道。

    丁显一惊,瞬间明白了齐政的心思。

    cds是一种新的金融衍生产品,类似保险合同。债权人通过这种合同将债务风险出售,合同价格就是保费。

    雷曼兄弟推出的cds产品主要是针对美国目前火热的房地产贷款,在嘉谷内部早有共识,风险极大,一旦房地产价格下跌,社会的信用履约率将大幅度下降,甚至可能引发一场次贷危机。

    所以,前段时间发财了的姜平面对老同事的推销,婉言推辞了。现在齐政要牵桥搭线将这种产品推销给周围的农场主,用意不言自明。

    齐政摩挲着下巴道:“老丁你手头上不是有周围农场主的联系方式、邮箱和地址吗?发给姜平,他知道怎么做的。对于我们来说,破产的邻居,显然才是好邻居!”

    雷曼兄弟很大程度上就是栽在cds上,由此引发了两年后的次贷危机,相关的投资者们自然也血本无归。

    但是现在美国的cds市场简直是一片狂热,雷曼兄弟也是大名鼎鼎,这可比投资农场收益高多了,齐政也不担心那些农场主们不动心。

    至于掉坑后,齐政表示,他会为他们祈祷并准备接手他们的农场的。

    丁显稍作斟酌,终究点头应道:“我会尽快将资料传给姜总的。”

    ……




第214章 一言不合就爆…牧场
    超多精品尽在

    完

    本

    神

    站

    喜欢我们请多多推荐给你的朋友们。

    齐政是带着大丰收回国的。

    左手一笔巨资,右手一个大型农场,收获甚丰。

    以至于集团大管家王昱业都笑谈老板没事可以多去美国走走,总归每次都不会空手而归的。

    有了钱,又补充了牧草来源,嘉谷业将“瓶子”牢牢握在自己手里的计划终于可以启动了。

    事实上,今年通过超女节目营销一路高歌猛进的后起之秀嘉谷业,在国内的业界,一直引发不少争议。

    主要在于嘉谷业的发展模式跟当下的企颇有些格格不入。

    自建万头牧场;产品主打高端化;在一个选秀节目上孤注一掷……

    如果说后两种做法虽然极端,但各**企还能理解的话,自建万头牧场的做法,就实在得不到主流的认可了。

    在国人被上一堂关于三聚氰胺的化学普及课之前,向产业链上游突进,在业界就是一个异类。

    因为此时原料收购价总体偏低,许多稍大的牧场都处于亏损状态,万头牧场的前景如何,还真的是一片唱衰声。

    无论专家、牧业企业还是投资机构,均对建设大规模集约化牧场持保留态度。

    就在嘉谷业的负责人杨业从伊力辞职加入嘉谷,建设国内第一家“万头牧场”的时候,有好友直言不讳地劝他说:“老杨,那个模式不行的,别忘了,家有千万,带毛的不算。”

    筹建初期,杨业邀请行业专家齐聚江南省,探讨牛规模化养殖,到场者没一个人支持。

    他们的看法是,牛养殖规模一般以几百头为限,再大的牧场,一旦发生疫病就可能血本无归,每堆积如山的排泄物也难以处理。而嘉谷牧场的规划更令人惊讶,直接上马存栏2万头以上的牧场,简直是不知死活。

    当时面对一片反对声,杨业都有些上火,直言说:“关于规模搞一万头对不对就不要讨论了,我在美国看过一万头的牧场,也看过两万头的,人家管理得很好。各位就说说我们现在要做这件事,需要注意什么就行了……”

    彼时嘉谷内部也有不少人对此表示担忧,也就是在齐政的大力支持以及杨业憋着一口气埋头苦干下,嘉谷牧场才得以顺利建设起来。

    而即使是嘉谷牧场建设起来并顺利运营了一年多,外界的质疑声依然不断。

    “是闯出一条新出路?还是吹大的泡沫?”这是今年一位业专家在《华夏经济周刊》上针对国内第一家万头牧场嘉谷牧场分析的文章标题。

    标题看似中立,但其实偏向非常明显。

    文章分析道:“万头牧场劣势也很明显,一是万头牧场将加剧人与牛资源争夺,二是可能造成环境负荷严重超载。牛养殖是一个高排污的产业,一年仅牛排泄物就有20多万吨。如果在一个人口稠密、大部分是耕地的农业地区,完成20万吨污物降解非常困难,势必造成当地环境污染,养殖效益很可能是规模不经济……”

    所谓的“规模不经济”,就是当牧场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后,管理成本等反而增加,而适度规模的牧场反而成本更低,也很好管理。

    “模式创新是很好,但嘉谷业对万头牧场的执著,陷入长期高负荷的运转,必然导致管理和资金上的重重困难。”这位业专家在《华夏经济周刊》上表示。

    这种观点并不是个例。

    国内业协会副会长也曾直指牧场“规模越大,环保、污染、疾病控制难度就越大”;而另一位业专家则抛出“深水炸弹论”:万头牧场面临防疫、环境和饲料的有效供应三大威胁。

    外界看来,嘉谷业的出略显神秘,背靠嘉谷集团,崛起太快,又不喜欢做宣传;数万头牛的超级牧场模式,在环保与防疫方面令人担忧;如此高度集约化,牛与饲料的来源也面临挑战……

    总的来说,除了利益相关方的有意贬低外,这些质疑也不无道理。

    但这是建立在外界无法窥探嘉谷实力的基础上。

    万头牛住在一起,疫病控制是最大的风险,但嘉谷有灵阵“三星聚灵阵,五系均衡。效果:聚灵,化浊。生物处于阵中,能使灵气涤体,魂魄精固,阳柔顺。”

    灵气涤体使得动物疫病爆发的风险为零,对于养殖业,只要不发生疫病,其他的问题都是小问题。

    至于环保问题,陈建章领衔的嘉谷实验室恨不得将物质循环精细到分子状态。

    饲料来源,齐政甚至跑到美国当起了大地主,只为国内的牛找口粮……

    因此在外界四面楚歌的质疑下,嘉谷业联合嘉谷农牧波澜不惊地开启了爆“万头牧场”的征程,同时为五个大型“万头牧场”选址。

    万头牧场每天消耗的牧草数量惊人,而按照嘉谷业的计划,未来选址并非遵照传统源地标准,而是着眼于黄河、长江以南等地区,这里靠近消费市场,也是嘉谷业建厂的首选,不过牧草却需长途运输本来就要从美国进口自家的牧草。

    与业界的质疑不同,有嘉谷牧场的例子在,地方政府对前来考察的嘉谷农牧和嘉谷业大受欢迎,在土地和融资方面都提供很大的优惠。

    要知道,牧场的主要固定资产是牛,作为活物,它并非可抵押资产。不过多个地方政府表示可以担保协调,以牛为抵押,给万头牧场建设提供信贷资金。

    综合算下来,计划建设的每一个牧场都至少能获得银行70%的贷款,嘉谷只需要投入预估三分之一的资金,就能完成“爆牧场”计划,这也压下了嘉谷内部不少的反对声虽然发了一笔横财,但资金压力还是太大了。

    作为后起之秀,嘉谷业的动静自然不会被业界忽视,但嘉谷业的大动作,却遭到了一致的嘲讽。

    “嘉谷业绝对会因为万头牧场的****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是目前业界的主流观点。

    但有趣的是,草原双雄之一的猛牛,似乎对嘉谷业看似任的“爆牧场”羡慕不已……

    看超多精品阅读网址:.wnΒ.o喜欢我们请多多推荐给你的朋友们。



第215章 永远不可能超越
    10月中旬,嘉谷牧场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

    来者叫邓久谦,曾是猛牛集团的副总裁,如今是一位创业者现代牧业的创始人。

    因工作关系,邓久谦与伊力、三元等乳品企业的高层都十分熟悉,出身伊力的杨业也不例外,因此杨业亲自过来接待邓久谦。

    老友相见,自是先寒暄一番。

    待说到正题,邓久谦毫不避讳地说道:“老伙计啊,我今天是带着学习的心态过来的,有秘诀你可不要藏着掖着了!”

    杨业就摇头苦笑道:“现在我们嘉谷乳业都被全行业声讨了,有啥好藏着掖着的?”

    邓久谦撇撇嘴:“那些所谓的专家,也只剩下放嘴炮的工夫了。至于真正的业内人,唱衰大型牧场的,不是蠢就是坏,不值得一提。”不同于当下乳业界的主流意见,邓久谦认为集约化、大型化的奶牛养殖,才是中国奶源真正出路。

    杨业闻言倒是若有所思:“看来,猛牛也对奶源质量有想法了。”

    现代牧业和猛牛的关系江湖皆知,邓久谦不意外杨业会联想到猛牛身上,爽快地承认道:“对,实不相瞒,创立现代牧业,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我的自主创业冲动,另一方面,也有猛牛的推动。”

    “养殖属于农业,乳品加工属于工业,两种行业利益并不一致,整个链条中就不具备可控性。”邓久谦对此深有感触,“国内乳品的加工能力在世界都是一流的,但这么多年做下来之后,我们感觉压力最大就是奶源,这方面与国外差距太大。一个大品牌,把自己放在脆弱的奶源基础上,是件很危险的事。”

    今年,尽管超女节目被“横刀夺爱”,但凭借着巨大的广告营销投入,猛牛集团总收入已逼近百亿元,与伊力共同成为乳业中唯二销售额破百亿的企业。此时警钟尚未敲响,不过作为领军者,猛牛已意识到奶源缺失的潜在风险。

    但是,猛牛本身无法从事养殖行业。

    “这是境外投资者的限制。”邓久谦透露,原因是奶牛养殖风险大、投入高。

    众所周知,猛牛的崛起离不开境外投资者的大笔资金,投资者的钱用着是爽,但他们划下的红线也难以突破。

    “建一个像样的牧场,投资要7亿多,也就能年产300多吨牛奶,而只要拿2.5个亿,就可以做一个年加工800吨的工厂。”因此,投资者和猛牛约定,全年用于“扶植奶站建设”的基金,不能超过2亿元。

    如此看来,猛牛“墙外开花”,再建一个实体经营奶源,似乎是早晚的事。

    现代牧业就应运而生了。

    虽然猛牛不能提供直接的资金支持,但通过人脉关系,邓久谦还是筹集了一笔资金,在徽省选址建设国内第二家万头牧场。

    但一家万头牧场,要怎样设计,怎样管理,都是从未有过的经验。

    这个时候,作为国内第一家万头牧场且目前运营良好的嘉谷牧场,就是邓久谦最看重的学习对象了。

    收到现代牧业的参观请求后,齐政没有迟疑地答应了虽然互为竞争对手,但能推进国内乳业的集约化进程,齐政不吝助力。

    ……

    经过两轮消毒之后,邓久谦在杨业的带领下得以进入嘉谷牧场内。

    一进门,放眼望去,犊牛舍、青年牛舍、高产牛舍、中低产牛舍……数千头奶牛分别在各自“地盘”上悠闲生活。

    杨业就指着奶牛运动场上踱步的奶牛风趣地说道:“平时让奶牛适当做点健身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奶质。”

    在高产奶牛区,一辆满载饲料的运料机从过道上“突突突”地开过,饲料均匀地撒进牛槽里,奶牛闻着草香,探着脑袋,甩着尾巴,不紧不慢地凑到槽前,埋头吃起来。

    “我们引进全自动日粮饲喂系统,根据奶牛的营养需求,按照饲料配方,配制出全混合日粮,以保证奶牛营养均衡,产出优质牛奶。”杨业介绍道,牧场的挤奶设备则是采用荷兰的转盘式棚架系统、以色列的控制及接收系统、美国的真空及接收系统,构成世界领先的挤奶运行流程。

    到了挤奶时间,智能赶牛系统将奶牛驱赶后,奶牛排队进入现代化挤奶厅,整个过程无人督促,听话的奶牛让人瞠目结舌。

    在现代化挤奶大厅,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清洗、消毒、安装挤奶设备……一切准备就绪,挤奶器启动,乳白色的牛奶顺着管道流进奶罐里。

    邓久谦瞪大了眼,不得不承认,现代牧业的第一家牧场建设,目前似乎走了一些弯路。

    现代牧业是请美国资深养牛专家设计,那些专家都是“老头级别”的,赴美参观的也是这些专家们设计的牛场。不过,现在跟嘉谷牧场一对比,那些场舍规划不要说在美国,就在国内都已属于过去时。

    眼前所见,才是代表着未来。

    邓久谦同时发现,牧场内几乎闻不到一般养殖场普遍存在的异味。

    对此,杨业得意地介绍道,嘉谷牧场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不光产出牛奶,还打通循环经济的产业链条,使牧场养殖全程无污染、零排放,让不值钱的牛粪变成宝贝。

    邓久谦就看到,各个牛棚一侧都有个全自动的牛粪处理设备。奶牛产生粪便后,这套设备会通过自动传输带,将牛粪运输到位于牧场一侧的有机肥生产中心,紧接着大型干湿分离机器将牛粪分离出来,并对其进行脱水、发酵等处理,生产成有机肥料,给附近牧草基地浇灌使用。

    杨业好心地提醒邓久谦,徽省同属南方,下雨大,积水快,牧场的粪尿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外泄造成环境污染。

    邓久谦回想了一下自己牧场粪尿池的设计布局,不由得暗汗,作为从北方刚到南方的一员,他对这个问题还真的没有注意到。

    这趟参观肯定是来对了,邓久谦同时对杨业的倾囊相授感激不已。

    最后他们来到了牧场周边的牧草种植基地,一望无际的牧草,葱葱郁郁而长;远方的防护林沿海边绵延,挡住海风的侵袭,将牧场牢牢地保护在身后。

    邓久谦羡慕得口水都要流了:“老伙计,你们这附属的牧草基地占地多少亩啊?”
1...6970717273...1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