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凌烟阁阁老
“单单牧草种植就有十万亩,还有种植了几万亩玉米,全部是有机生产,品质优越,产量也高。”杨业故作轻描淡写道。
邓久谦咂咂嘴,这个自己就没法学习了,南方地少人多,腾出几千亩地建设一个大型牧场已经是竭尽所能了,像嘉谷牧场这样的,总占地面积超过二十万亩,饲料大部分能自给自足,简直是过分!
杨业就说道:“你以为我们牧场能有如今的规模容易啊?我们是一手一脚将这块二十万亩盐碱化的不毛之地,改造成今天的良田,单单看这几百公里的‘绿色海防长城’,就知道我们的投入有多大了!”
邓久谦就顺口一问:“嘉谷牧场总投入多少?”
杨业略作思考,“将土地改良和嘉谷乳业加工厂包含在内,所有投资在15亿元左右。”
邓久谦咋舌,嘉谷牧场先进得让他痴迷,但是这投资额度也高得让他心颤,紧接着反应过来:“没有贷款?”
杨业笑得一脸满足:“没有贷款,集团全额投资!”
这下邓久谦不只是羡慕了,他简直是妒忌恨了。
想他一个人,靠着这张老脸和猛牛的名号,东拼西凑的,才凑了两亿多元;好家伙,人家居然连贷款都不需要,就在一个牧场砸进去了15亿。
如果不是各为其主,邓久谦都想抱着嘉谷的大腿哭喊,土豪,求包养啊!
除了感慨嘉谷的财大气粗外,邓久谦也深刻体会到为什么伊力、猛牛等大企业在自建牧场上投入有限了。
以嘉谷牧场为例,建一个存栏4万头,日产800吨原奶的奶牛牧场,投入要15亿元左右,哪怕除开盐碱地改造的费用,投资额也比建一家日加工800吨乳制品的工厂高多了,收回投资的时间也比做乳制品加工长得多。
而即使是一个日产800吨原奶的万头牧场,一年的原奶供应量也只有不到30万吨,而根据年报,猛牛乳业今年乳制品产能达到200万吨,如果全部自建牧场,投入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再想想嘉谷乳业现在“爆牧场”的操作,即使有贷款,前期投入也是一个巨额数字,除了感叹一句“贼有钱”外,邓久谦已经不想说话。
……
仔细参观完毕后,心累的邓久谦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打击离开了。
嘉谷牧场现在的主人,嘉谷农牧公司的负责人李东亮就笑着调侃杨业道:“老杨,你这么倾囊相授,不怕现代牧业联合猛牛集团超越我们吗?”
“他们永远也不可能超越得了我们。”这是杨业的评价,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神态从容,面带开朗微笑,就像是说今天中午吃什么一样平常。
但这样的平常背后,却隐含着一种强大的底气和信心,那是来自于一个团队,一条真正贯通的产业链的信心。
有些东西,是学不来的。
嘉谷牧场,是真正将种植、养殖以及乳制品加工结合起来的典范。
高人一筹的优质牧草,有赖于嘉谷实验室的牧草育种培养虽然其实是“青竹百灵阵”的功劳;全部健康成长,高产优质奶的奶牛,有赖于牧场员工团队的管理虽然大多是“三星聚灵阵”的功劳;物质循环利用的种养模式,有赖于实验室的设计虽然……好吧,这就是陈建章的功劳;乳制品新品类的开发和畅销,有赖于嘉谷乳业公司团队的绞尽脑汁……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集团的“氪金”操作那些世界先进的自动化设备,都是用钱砸出来的。
相较于连启动资金都差点凑不出来的现代牧业,有着上下游支持的嘉谷乳业,有充分的蔑视对手的底气。
……
第216章 最后一千米的盘剥
嘉谷乳业和嘉谷农牧铆足了劲准备花大钱。
五个万头牧场,奶牛设计存栏数从五万头起步,总投资超过五十亿元即使有银行的贷款和集团的分批投入,也将是嘉谷这几年最大的投资支出。
这样的大项目,自然不能一拥而上。
单单是选址,就值得嘉谷集团高层正儿八经地坐下来,讨论确立一些基本原则。
“既然牧草要从美国运回来,那选址的交通位置就很重要了,最好是靠近水路,降低运输成本……”
“按照嘉谷牧场的经验,即使牧场配套建设有机肥生产厂,但牧场周边最好还是要有配套的种植项目,以消化剩余的沼液等底料……”
“还是要看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在提供贷款的同时,牧场占地要尽可能大,荒地也无所谓,反正我们舍得投入改造,几年就变成了沃地……”
有现成的嘉谷牧场作参照,扩建的万头牧场的选址标准,就在众人的各抒己见下出炉。
齐政最后叮嘱嘉谷农牧的李东亮:“老李,你要和老杨沟通好,按照做工业的标准化流程养殖奶牛,并且将养殖场和乳品加工厂尽可能连在一起。不同于欧美的牧场和乳制品厂布局早已固定,重置成本太高,国内的大型牧场才刚刚开始,这是我们独有的机会……”
及至散会后,齐政喊住王昱业。
“我的王总,看你刚才有些心神不定的,是出了什么状况?”
王昱业没有隐瞒,他揉揉额头,将一份资料递给齐政:“嘉谷粮油旗下的嘉谷大米和嘉谷食用油上市了,不过……上市后遇上了不小的麻烦。”
“哦?”齐政一挑眉毛:“是什么麻烦?”
……
嘉谷商贸公司在夏收后,凭借着订单农业的形式,从江右省为中心的南方产粮区,收购了首批优质籼米。
在完善了水稻上游产业链的打造后,嘉谷粮油才在终端推出“嘉谷大米”品牌。
夏末,在南方籼米消费区的电视台黄金广告时段,嘉谷大米的广告闪亮登场:“3600多个经审定的稻米品种,嘉谷只选一个;全国43亿亩水稻,嘉谷只限定3个优质产区;国家标准特等大米不完善粒每万颗不超多300颗,嘉谷出厂不允许超过10颗。从种子到大米,全程用心,美味放心。”
借助“仙茗大米”的销售渠道,嘉谷粮油公司将嘉谷大米和嘉谷食用油,通过各大超市、卖场送上老百姓的餐桌。
王昱业所说的“麻烦”,就是出在终端销售渠道上。
“如果按照家乐福给我们开出的合作条件,我们一年下来等于白忙活。这已经不是被盘剥的问题了,而是在‘献血’。嘉谷粮油的产品进入家乐福,几乎是穿着衣服进去,光着身子出来。”王昱业蹙额说道。
齐政也皱起眉头。
按照育种、化肥农药(饲料)制造、种植(养殖)、贸易或进出口、加工、食品制造的农业产业链链条,嘉谷已涉足大部分环节。
但是,农业产业链到此还没有结束。因为大家不可能直接到食品加工厂里排队购买食品,而农贸市场或超市就成了农产品和终端消费者见面的“最后一千米”,而这“最后一千米”,在目前恰恰是外资的天下,也是嘉谷的短板。
农产品最大的销售渠道一直以来都是农贸市场,但在农贸市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却良莠不齐,很多地区的农贸市场被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因此,嘉谷出产的产品,基本都不会选择不符合品牌形象的农贸市场。
农产品通过商超途径销售,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由于国内零售业向几大商超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商超和上游供应商之间的话语权严重不对等,成了中国农业的锁喉之痛。
其中以家乐福为甚。
家乐福是最早进入国内的外资零售巨头,在上世纪90年代,凭借其成熟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带给中国老百姓的体验是颠覆式的。
只要大卖场的位置开在大城市商圈,就会出现两条长龙:营业前,大门入口等待购物的长龙;营业后,收银台前等待结账的长龙。
躺着都能赚钱的时代太美好,于是家乐福的步子更为激进,去年我国全面开放零售市场后,其开始了更大一波的跑马圈地,红蓝十字商标插满了全国,是国内不打折扣的商超状元。
传统商超如沃尔玛的利润来源主要是买断商品,零售后赚取差价,家乐福则不同。
赚取零售差价仅是家乐福的利润管道之一,对供应商的花式压榨才是利润大头。
齐政就见识到了家乐福对嘉谷粮油的盘剥清单:“我来看看,新店开张,1万~2万元;老店翻新,1万~2万元;海报,3000元;人员管理,每月2200元人;产品放在货架前端,3000元;产品堆放在走道前端,3万~10万元;中国节庆,33万元年;法国节日店庆,12万元年……神特么的法国节日店庆!”
齐政都被气笑了,前面的也就算了,好歹算“师出有名”,最后一项简直是耍流氓你特么在中国跟我说法国节庆,真难为你能想出这样的收费名目。
但这样的收费名目就被发明出来,甚至被直接写进采购合同,同意吗?不同意,你的货品就直接下架。
王昱业冷笑道:“这还不算什么。家乐福要求我们出厂价要让利;送货不及时要扣款;同样的产品,只要发现有任何一家商店的价格低于家乐福,企业必须向其缴纳相当数额的罚金;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什么咨询费、排面管理费、税差等……”
“我算了一下,如果按照家乐福的标准计算,其收取的费用最多占到嘉谷粮油销售额的20以上。”
齐政只能“呵呵”了。
要知道,嘉谷粮油的普通农产品加工最高利润不过15,算下来,产品进入家乐福,不仅不会赚钱,居然还要倒贴家乐福?
难怪王昱业说这是向家乐福“献血”!
“去特么的,劳资可没兴趣被他层层扒皮,先暂停向家乐福供货!”
……
第217章 有些气不能忍
♂
“停止向家乐福供货?”王昱业吃了一惊。
吐槽归吐槽,但退出家乐福又是另外一回事。
王昱业虽然也吐苦水,但他想的是再跟家乐福好好谈谈,将嘉谷粮油的进场费用降下来,而不是像齐政一样直接断了跟家乐福的合作。
尽管同样对家乐福的霸道不爽,但他还是理智地提醒齐政:“退出来容易,以后再想进去就难了。”
在现阶段,本土商超企业可不是零售界的主角,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欧美老牌超市企业在一线城市势如破竹,他们都是国内商超学习的对象,而家乐福是其中光环最耀眼的明星。
今年国内连锁商超十强榜单中,外资商超占据了半壁江山这意味着嘉谷的农产品销售,根本离不开外资商超势力。
去年农科院的经济研究所做过一个专门的调查,农产品已经成为商超销售量最多的品类,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随着零售业竞争的加剧,商超的利润越来越低,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商超采用了家乐福的模式,压榨供应商的利润,只不过大多数商超的吃相没有家乐福这么难看而已。”被叫回来的嘉谷商贸的钟华志对商超渠道最是熟悉,他也反对齐政因一时之气断了与家乐福的合作。
“其实在我看来,产品能够进入家乐福,是值得高兴的事。当然,我也认为要在家乐福赚多少钱是不可能的,进入家乐福更多的意义在于体现了自己产品的品牌价值,等于就是家乐福给我们做做广告,以后产品好卖了,价格才能卖得高点。”钟华志理地说道。
王昱业和钟华志都有志一同地认为家乐福贪婪是贪婪,但这口气,嘉谷还不得不忍下来。
齐政理解他们的顾虑。
说得难听点,家乐福对供应商的压榨被曝光不是一次两次了,但家乐福非但不改,甚至是变本加厉,凭什么呀?
凭其在目前国内零售界做到第一的地位。
大家都知道,这是个无底洞。
但是,想进入商超的企业那么多,你不掏钱,自然有人掏钱。而即使出钱,也还要看掏多少。
就拿农产品来说,国粮集团旗下的福临门已经是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吧?但家乐福照样不给面子,在与国粮签订年度采购合同时态度非常强硬。
国粮是谁?航母级别的中国粮企,自然不肯在家乐福面前轻易低头,双方之间也是摩擦不断。饶是如此,国粮集团也没有断开跟家乐福的合作。
说到底,供应商并非一定要接受商超的盘剥。当某个行业主要由几家大企业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时候,供应商说话就“有分量”了,可以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譬如宝洁,就可以给各大超市开罚单,甚至可以直接进入沃尔玛的内部体系查阅产品的销售记录。
但这种况在国内的农产品领域却很难实现。
国内的猪加工业在农产品中已经算是发展最快的行业,但前三大类加工企业的市场份额不足全国的3%……嘉谷粮油目前的实力还不如国粮集团,在行业的话语权不足,又凭什么让家乐福另眼相看呢?
就像世界著名的品牌营销专家拉里·莱特所说的:“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控制了零售市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拥有市场。”
市场在人家手里,只依靠别人的施舍度,那滋味自然不好受。但如果不忍气吞声,失去的可能更多。
齐政偏偏不想忍下这口气。
王昱业和钟华志被以家乐福为首的外资商超四处攻城略地、火爆各大商圈的状况所唬到,齐政可不怕。
在本世纪头几年门店规模的快速扩张与销售业绩的持续增长后,诸如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零售巨头,布好了局,杯中斟满香槟,准备好庆祝第二次躺着赚钱的胜利。
然而,他们等来的,却是国内本土企业凶猛的进攻不但开始触到瓶颈,还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围剿,同时被自己的“学生们”追赶上并超越。
这还不是悲剧的尽头。
自从乔布斯推出一代“肾机”之后,智能手机开始普及,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相继强势崛起,降维打击开始。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我消灭你,但与你无关。”
当互联网巨头们开始用新零售重塑造传统零售业后,传统商超变得无所适从无论是本土还是外资商超。
当然,这是未来,除了齐政,没人能看得这么遥远,也没有人能想到新时代的到来会那么的猝不及防。
但齐政既然知道了家乐福等外资商超以后的子会越来越难过,又怎么会甘心为其义务“献血”呢?
齐政抬手止住了两人的劝说,认真地说道:“我知道,有之前仙茗大米畅销的例子,如果我们跟家乐福谈判,进场费会降低一些,就算不赚钱,应该也不至于还要补贴。”
“但以后呢?如果是一般的贪婪,我们还可以考虑合作,比如沃尔玛,就不会在合同里规定供应商到底要交多少钱,而只是在采购员与供应商沟通时,以口头传达的方式告知要交多少钱,相对来说,收取的费用还算是比较低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