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84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老徐牧羊
但是纯正的喜剧也没有几部。
《私人订制》是喜剧吗?
不知道,反正冯晓刚自己说了‘我拍《私人订制》就是为了替公司赚钱!’
《私人订制》确实赚钱了,据说单单贴片广告就卖了8500万,已经回本了。
可惜,这电影也导致了华艺股价的大弧度下跌,连续跌停,市值蒸发进40亿…
这个怎么说呢?
只能说现阶段的股市对于电影本身太看重了,这也是许辉不敢随便提转型的真正原因…
《扫毒》没能开个好头,之后的《四大名捕2》、《风暴》也没能让单日大盘破亿…
《四大名捕2》,啧啧…
陈嘉尚导演自从拍了《画皮》,在口碑不错的情况下,就爆发了,膨胀了,接连拍出了《画壁》这样说起来都痛苦的烂片,现在过度消耗原著和演员的《四大名捕》一二两部,对了还有第三部…
话说原时空武侠类型片势微,陈嘉尚功不可没!
热衷拍武侠的导演本来就没有几个,再加上一堆武术指导拼了命的往这个题材上加辣椒,导致整个题材都被爆了!
12月6号,《四大名捕2》、《风暴》上映。
即使有柳菲菲、邓朝加持,也没能挽救被吐槽的命,电影太烂了。
不是,第一部口碑烂到家了,心里没点b数吗?
怎么还敢连拍两部?
宣发团队,也就是光鲜,很不要脸的宣称‘票房破5亿’…
不过,口碑烂到家并不影响前期拍哦放,首周末狂收1.2亿,挤压的《风暴》差点沦为炮灰…
坦白讲,《扫毒》、《风暴》都还算比较合格的香港制造的商业片,警匪片模式本身就是香港电影的立身之本!
可惜,刘天王今年有《富春山居图》这样一部足矣载入烂片史的电影,猪玉在前,导致很多观众下意识就认为这玩意绝对是烂片!
当然,最主要还是因为警匪片这几年是在不吃香。
套路太传统,警察、悍匪、卧底,跑不开这几个元素,最后也仅限于这几个元素,缺乏类型的有效融合,总是常规调查、见面开打的模式,打到最后观众也看疲。
还有一点,体制的问题,警匪片受审查限制很大,所以这一类型基本上成了香港导演的专属片种,于是,我们看到各种糟烂事不是发生在香港就是民国。
但是,就好像《扫毒》一样,内地观众从《英雄本色》开始已经浸淫了近三十年了,基本上香港警匪片中的对白没有听着不耳熟的,也没有什么人物关系是以前电影中没见过的,即使把这种东西推到极致,对观众的冲击力也是有限的,无意外则无惊喜,也没什么话题效应。
没有话题效应自然也就不太可能引发观影狂潮!
之后的《警察故事2013》,虽然把视角放在了内地公安,但讲述的故事依旧很老套,金田一、柯南或其他推理小说早就看过类似的剧情了!
除了大哥成又演警察了,基本上没有别的声音…
也不尽然,还有就是网上有一堆人开始各种猜测我大甜甜背后的势力。
说真的,陈老师的《唐人街探案》很惊艳,除了剧情流畅,最主要他讲了一个我们这些侦探谜都觉得非常不错的推理故事!
对了,很多人说我大恬恬的存在拉低了整部电影的票房,说什么换了大恬恬,整部电影至少能提升3亿票房…
这个,不评价,只是希望《狄仁杰》能扛得住!
生于1984 第一百二十五章 颁奖季的正确打开方式
到底还是没有忘记自己来北美的主要目的,9号,许辉离开蒙大拿,前往纽约。
当奥斯卡逐渐成为世界影坛最盛大的颁奖礼和全球娱乐行业关注度最高的秀场,在最终奖项揭晓之前,一系列能对其造成影响的事件,就会被纳入考量范围。
因此,像北美各地的影评人奖、金球奖、广播影评人协会奖、三大公会奖乃至远在英伦的英国电影学院奖,这些足够对奥斯卡颁奖结果造成影响的奖项,就自然而然如串连在一起的珍珠,成为颁奖季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球奖主要根据影评人还是市场的反馈颁奖。
它的公关不太好做,因为它的评委阵容实在少的可怜,你想送礼,很快就能被扒出来!
而且,最近几年金球奖愈发受到多伦多电影节的影响,一般能在多伦多大放异彩的电影,肯定能在金球奖有所斩获。
试金石还有《天堂电影院》的公关团队制定的冲奖策略很简单,从9月的多伦多电影节开始,影评人、金球奖、广播协会奖、工会奖,最后是奥斯卡!
毕竟阿尔帕西诺很有可能再拿一枚小金人。
因为已经参加了戛纳电影节,《天堂电影院》虽然不太可能参与到多伦多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但是多伦多电影节向来是北美颁奖季的风向标,参加展映绝对能让《天堂电影院》赢得不错的名声!
事实上,戛纳之后,很多人就已经期待《天堂电影院》,能让斯皮尔伯格说出‘伟大的电影’,不多1
于是,借助试金石的强大公关能力,多伦多电影节期间,《天堂电影院》有十个场次的放映…
赢得了一堆媒体还有观众的强烈支持!
这也是11月上映欧,虽然仅仅只有900家院线放映,《天堂电影院》最高单馆票房达到1.5万美元的原因。
12月之后,就是颁奖季的几个前哨站奖项,影评人协会奖,波士顿、洛杉矶还有纽约,三大影评人协会奖!
这三大影评人协会奖基本上代表着专业口味。
根据公关负责人凯勒的说法,最佳男主角集中在《为奴十二年》的切瓦特·埃加福特还有《天堂电影院》的阿尔帕西诺身上。
最佳影片则是《为奴十二年》占绝对上风!
但是,很多影评人不喜欢这部电影,尤其是纽约影评人。
洛杉矶影评人也是公关目标之一,至于波士顿…还是不要把主要目标放在他们身上,按照这帮人的口味来看,他们会支持《华尔街之狼》…
作为全美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奖项之一,纽约影评人认可电影作品的艺术性,以鼓励先锋和开创闻名于世。
《为奴十二年》的艺术性当然有,但是有点过火了,史蒂夫·麦奎因毕竟不是大师,非常典型的中庸之作。
单纯从电影的艺术性来说,《天堂电影院》可以吊打它!
纽约影评人一项标榜跟奥斯卡不同,所以,《天堂电影院》很有机会!
但是也要全力公关。
北美颁奖季首要第一点,你一定要表示对奖项的渴望,并且公开为颁发奖项的协会唱赞歌,最好能包下几大最著名的媒体杂志,刊登你对它的感谢…
否则,人家凭什么颁奖给你?
算一笔账,一般来说,《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的头版价格是20万美元左右,也就是说,光是‘感恩’,至少要花费数百万美元…
所以,没钱还想玩转颁奖季,基本不可能!
……
许辉没怎么来过大苹果城。
除了又一次专程过来看了看百老汇的舞台剧。
坦白讲,他对舞台剧兴趣不大,虽然有很多人认为舞台剧、话剧才是真正的表演艺术,可他就是个俗人,完全get不到艺术…
这次过来,当然是参加酒会。
这是必须的,作为种子选手,许辉需要跟各大影评人见面,表达一下仰慕之情…
于是,从进入酒店开始,许辉就跟在凯勒的身后,手上端着红酒酒杯,不停地跟一群年过半百的‘德高望重’的影评人打招呼。
“许辉,这是大卫·丹比,北美最有影响力的影评人之一!”
北美最有名的影评人不是罗杰艾伯特嘛?什么时候换人了?
许辉当然没有说出来,而是很热情的咧开嘴:“大卫,年后,我是许辉!”
“…真是难以相信,你太年轻了,《天堂电影院》这样的电影居然出自你的手里…你是怎么想到那个故事的?”
大卫·丹比露出一副‘azing’的表情。
“…大概是做了一个有关电影的梦吧!”
“生活和电影不一样,生活比电影难多了!你是个诗人!”
“…没有,只是突然想到了那句话而已…”
老外怎么总是一惊一乍的?
“大卫·丹比对《天堂电影院》十分推崇,他觉得这是今年的最好的电影,你可以看看他在《纽约时报》上发表的影评!”
凯勒小声提醒许辉。
“嗯,我知道了!”
“大卫是纽约影评人协会的会长,他的决定影响到整个协会…”
“…所以,你想让我怎么做?”
“跟他谈电影,谈艺术!”
“…好吧!”
谈艺术?
许辉最擅长的是跟人吹牛逼,艺术这种东西需要真材实料,有点困难,不过他会尽力尝试!
……
酒店旁边的沙龙,许辉跟大卫丹比坐了下来。
“其实你的很多电影我都有看过,《黄飞鸿》、《客栈》还有这部《天堂电影院》,对了,《荒原》!我实在很难相信一个导演可以驾驭这么多风格的作品,你是天才!”
我这么优秀?
“我觉得电影都是相通的,首先都有一个故事,其次我们才能根据故事设计不同的场面,商业片、文艺片对我来说没什么区别。”
“《为奴十二年》,你看了吗?”
“看了一遍…”
“感觉怎么样?”
大卫认真看着许辉,想知道他的看法。
“…可能我不是黑人吧,所以无法感同身受,而且,这几年有关黑人奴隶的电影题材也太多了,有点审美疲劳了…”
生于1984 第一百二十六章 颁奖季的生意
影评人有什么用?
最表面最直观的作用,自然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电影,满足观影人群的好奇心
依附于繁荣发展的电影产业,影评人、电影专家、电影分析家都能获得很滋润。
一般来说,一个小有名气的网络影评人每一篇稿子能拿到2000到3000左右的稿酬,如果再加上红包,那钱就更多了。
阴谋论一点的,制片方、发行人可以通过影评人哄抬或抹黑某部作品,舆论洗脑普通大众。
当然,也有不少正值的影评人,他们坚信自己存在的真正意义就是遴选优质作品,促进影视行业常变常新,同时架构普罗大众对于影视审美的一般认知和专业人士的系统认知。
大众是影视作品的普通受众,有赞美佳作的和批评烂片的权利。
影评人则是大众的代言人,他们的批判,带动舆情,可以让电影人认认真真地想故事想手法,少一些无趣的俗套,去更好地满足我们观众越来越挑剔的口味,让整个行业可以有序的向前发展。
当然,现阶段影评人存在的意义更多的是为自己服务…
他们把身份当成敛财的工具。
《摆渡人》上映的时候,找了一堆‘影评人’帮忙刷好评,开的价很高!
北美,市场比较成熟,他们当然也采用这些手段,但是,大部分有了名声的影评人还是比较爱惜羽毛的,比方说,他们很少分析暑期档的大片,把注意力集中在颁奖季…
事实上,老一代影响力巨大的影评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一代的影评人素质堪忧,但是,不可否认,这帮人在颁奖季的影响力巨大!
一般能被影评人集中认可的佳作,今年的电影,比方说《美国骗局》就很符合影评人的口味,也是在他们的推荐下,《美国骗局》成为今年奥斯卡最大的提名赢家。
十项提名,呃,当然最终结果是一无所获。
这个主要是因为韦恩斯坦越来越不被奥斯卡的那帮评委老爷们喜欢。
11年的《艺术家》之后,哈维的奥斯卡公关就逐渐失效了,当然,他还是推出了詹妮弗劳伦斯这样的90后奥斯卡影后。
到17年,哈维更是被曝出了一堆的性骚扰秘闻,曾经的奥斯卡·哈维已经成为过去…
……
“《为奴十二年》主要讲述的是奴隶制和美国的政权,奥斯卡最近几年确实很讲究向主流文化靠拢,“少数族裔”、“种族歧视”、“同性恋问题”、“反基督教文化”,这是近年来所有问鼎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作品的共同话题。”
“可是电影不应该沦为这样的工具!”
许辉故意做出义愤填膺的态势。
看起来简直要气爆了。
“…这是很正常的情况,每一个国家在电影方面都有限定的制约条件,你们国家不是也一样嘛?”
根据美国宪法宪法第一修正案,禁止美国国会制订任何法律以确立国教;妨碍宗教信仰自由;剥夺言论自由;侵犯新闻自由与集会自由;干扰或禁止向政府请愿的权利。
这就从法律层面为美国电影后来的发展扫清了阻碍,特别是在题材方面,只要没有涉及违反联邦法律和地方法律法规的题材拍摄,宪法第一修正案会给予你必要的法律保护,也就是说,只要能合法上映的影片,都是“政治正确”的。
奥斯卡的政治正确特指的是某一话题的民众接受度。
观海·奥上台之后,黑人还有同性恋成了最热门的话题…
“我们国家的电影工业起步比较晚,到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颁奖季的概念…”
许辉摆了摆手。
一个完整的颁奖季对本国电影的推动作用是很强大的。
可惜,到目前为止,被民众还有业内接受认可的电影奖项尚未能统一…
缺乏一个有影响力的电影奖项,无疑会拉低整个电影的工业体系的有序前进。
大卫·丹比端起了面前的红酒杯:“说回《天堂电影院》,那是一部很美好的作品,尤其是结尾的时候,当多多孤独的坐在放映厅看着艾佛特剪辑的片段,有一刹那,我找回了电影的魅力!”
“…电影是很美好的东西,我之所以决定做一个导演,是因为我相信自己可以拍出美好的作品,电影的意义和读书的意义是共通的,本质上都是可以让观众体验不同的人生!”
“时代变了,今年的几部电影我都有看,《为奴十二年》、《华尔街之狼》、《达拉斯马家俱乐部》,明显能感觉到不管是导演也好或者演员自身,都在拼了命的往重口味方向去演绎…”
“大师缺席?”
“对!大师缺席!”
大卫·丹比对这句话很欣赏,拉着许辉开始谈论起了电影大师们…
……
基本上就是这样,许辉作为新人,需要不停的参加酒会、派对,然后公关团队的人会各种游说一些影评人或者评委们。
经常可以看到,当某人开始夸赞另一部电影或是明星而不是他们的电影时,他们将立即开始就这部影片或是参演明星进行长篇演讲,突出自己影片的艺术优势、高尚主题,以及赞美他们艺人出色的表演。“他难道不棒吗?”
这也算是某种形式上的洗脑。
如果一个评委声称他们不被公关所影响,那么他就是在自欺欺人。
因为这些公关活动,正如任何形式的营销或者广告,旨在从潜意识和感情层面上影响评委,就像电影本身。
公关活动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奖项的评委,他们也在公众领域影响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导向。
《天堂电影院》在《纽约时报》、《好莱坞报道》、《华盛顿邮报》包下了一整版的版面,详尽叙述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老实说,许辉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
而且有点担心钱会打了水漂…
到目前为止,《天堂电影院》的累计票房是4200万美元,已经很高了,在一干种子选手里面,《天堂电影院》的票房可以排进前三名!
“放心吧,只要拿了金球奖最佳影片,票房至少能增加一倍!”
当许辉把顾虑告诉辉文北美分公司的负责人时候,他很淡定的说道。
“…如果拿不到呢?”
“那也不会亏,上个礼拜,《天堂电影院》上映的院线增加到了1400家…许总,我那《月升王国》举例好了!”
北美方面的负责人姓陈,陈欧。
“《月升王国》的公关花了200万美元,我们拿到了金球奖喜剧类最佳影片的提名,就这一个提名直接让电影的票房增加了接近500万美元,后学的dvd销量还有电视版权我们买了差不多1000万美元!”
“…《南方的野兽》呢?”
“那部电影的投资太低了,工会不承认,所以,没法参加颁奖季,只能竞争一些独立电影的奖项…”
这个很好理解,奥斯卡毕竟是工会奖,没有在工会备案的电影是不可能被奥斯卡卡中的——你都不是自己人!
工会备案,也就意味着这部电影的最低成本要求在500万美元以上…
生于1984 第一百二十七章 《私人订制》
截止到12月20号,《天堂电影院》刷下了不少影评人协会奖。
纽约影评人协会把最佳影片还有最佳男主角颁给了《天堂电影院》,许辉还收获了第二顺位的最佳导演——纽约影评人协会奖的惯例,几个重要奖项会颁发给两部作品,当然分为第一顺位还有第二顺位…
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则把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颁给了《天堂电影院》!
很奇怪,马修麦康纳似乎不收影评人待见,原时空也是如此,三大影评人协会集体无视了马修,最佳男主角纷纷给了《为奴十二年》的切瓦特·埃加福特…
很明显,《为奴十二年》的政治正确性成了所有人攻击的的目标!
许辉和他的公关团队知道怎么用这种方式抹黑对手,其它旨在颁奖季的电影自然也会采用这种方式。
今年备受关注的作品可不止《天堂电影院》和《为奴十二年》,科恩兄弟的《醉乡民谣》、大卫·o·拉塞尔的《美国骗局》、《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内布拉斯加》包括伍迪艾伦的《蓝色茉莉》,对了,还有汤姆汉克斯加持的《菲利普船长》…
虽然互相都是对手,但是《为奴十二年》实在奥斯卡属性太正确了。
而这也是这部电影的最致命的缺陷!
当一部电影的其他属性太过明显的时候,人们会下意识忽略演员的表现…
颁奖季进行到现在,按照接下来的流程,应该就是金球奖还有工会奖了!
于是,许辉回到洛杉矶,开始接受一堆的杂志、媒体专访…
……
12月19号,冯晓刚新作《私人订制》上映。
葛大爷+冯晓刚,顺百还有汪朔编剧,三个人一个组合,吸引力不是一般大!
冯导重回都市喜剧!
首日拿下7200万的票房成绩;
受口碑影响,第二天稍有滑落,7100万;
第三天,也就是周六,报收9900万,差点破亿!
原本以为第四天票房会再创惊喜,有点可惜,周日报收7200万…
首周末3.3亿。
根据瞄眼数据给出的分析,最终票房应该会在8亿以上…
可惜,差评满满!
《私人定制》非常没有诚意的!
哪怕冯晓刚自己也很少提这部电影。
什么是诚意?诚意是姜闻在拿出100%功力拍了一部《太阳照常升起》,票房惨败后,又再起炉灶拿出100%功力交出《让子弹飞》,群众终于懂了,情愿把在《鬼子》、《阳光》、《太阳》欠他的票房都还给他;
诚意是李安都大师成那样了还要花1.2亿美元制作《少年派》,光是一只老虎的cg就做了六个月;
诚意甚至可以是陈恺哥,哪怕在《无极》里被馒头噎个半死,也要拿出拍《霸王别姬》的劲头拍出半部佳作《梅兰芳》。
而《私人定制》呢?
冯晓刚还是冯晓刚,汪朔还是汪朔,葛大爷依旧是葛大爷。
资金比以前足、技术比以前先进。
但是这个作品却是个残次品:创意是抄袭自己的,段子是抄袭网上的,故事是拼贴的,老本也吃《甲方乙方》的…
平心而论,这部电影从内容上讲还是有它犀利深刻的地方,展示出了讽刺的胆量与力度,总体上讲也算是一部有情怀和担当的电影。
就像冯晓刚自己说的:就电影的完整性来说,我给它打5分;就娱乐性来说,我给它打6分,就对现实的批判性来说,我给它打9分。
冯晓刚大概是再也回不去了。
你是导演,不是教授,贺岁档扯什么批判性?
还有一点,《私人定制》中的很多段子,早都在网络上传播多时,还能给观众带来新鲜的愉悦么?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当年冯导的电影就有着一种蓬勃的艺术力量,它不断在创造流行语、引领和充实民众的精神生活;而现在,时势异也,位置换了。
创造能力一旦大打折扣,其核心竞争力在网络时代被大大消解,便是自然的了。
这年头想完全放松的看一部喜剧电影,怎么就这么难?
对了,《私人订制》首映当天,华艺股票跌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