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任侠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云霄野
古往今来,祸乱时节凡能安定民百姓民心所向者,方才配为民之明主也。而主公恩泽著于黎庶,为诸族所依归,应天顺民,俨然为一方雄主。如要称帝,我以为治下各路诸州,也必得黎民推崇。因宋主无道,致使金虏猖獗,治下子民苦遭涂炭。历朝各代兴衰之事,成者功德著于苍生,也总不免有不肖子孙断送祖宗基业,宋廷二帝昏聩无道如斯,好歹大好江山,未曾断送在外虏敌寇手里,也终难免要由有德者取而代之!
而如今哥哥顺天应民,得时运之济也是顺势而为。建国称帝,正如许贯忠贤弟所言也绝对不仅只是虚名,如此也是教诸部军旅将士深知自己效死奋战,所为者何,更是教诸地百姓心有所向。帝王的名号,就是要教治下官吏军民深知自己的归宿所在何处,当初主公挥军杀溃完颜斡鲁补大军时执宋廷二帝于手中,可若妄然趁势断绝宋廷社稷,则是有弊无利;而后得宋廷钦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共讨金虏,趁势广占州府做大声势时若是急于自立称帝,仍是弊大于利;倘若我军攻取得燕云之地时宋廷仍不做动弹,建国称帝,便是利弊相间;然如今宋廷已是按捺不得,便已翻脸斥主公为谋逆叛臣,遂莫不如称帝正名,便是有利无弊!是以我也以为,如今主公建国称帝,也正是时候!”
萧嘉穗语气铿锵,他那极有煽动性的声音在节堂内回荡着,当即又有不少头领高声激昂附和,而萧唐微蹙的眉头也渐渐的舒展了开来。
也正如许贯忠、萧嘉穗所言,自立建国,宋廷再是昏聩软弱也绝对容忍不得,而势必要与己方兵马决一死战。也只是因宋朝、金国与自己这一方势力之间相互彼此本来都属于敌对关系,拉拢哪一方、打击哪一方的个中利弊相互都在随着时势的进展而发生改变。宋廷那边官家赵桓就算再蠢,也已意识到了不是他在利用萧唐去清绝差点把他老赵家宗室子女一锅端了的金国大患,而是萧唐在利用宋廷正统皇朝的名义收复沦陷失地纳为己有,却也是在不断的动摇他宗室皇权在各地的统治地位
既然赵桓不想再忍下去了,宋廷也就不再会于讨伐金国上任何助力,就算是终究无法避免南北两面受敌的情况,但是自立称帝的时机,实则也已经成熟了。
而更教萧唐心中感慨的是,他也还记得当初要招揽萧嘉穗投从时,却立刻引起他这个尚在江湖中四处漂泊的南朝梁国始兴郡王嫡派子孙的警惕之心,本来萧嘉穗看不惯朝堂官场有巨恶当道、奸邪作祟,可是他同样不齿于同做造反勾当却肆虐反民,祸乱得山河动荡的乱党为伍。而按许贯忠原本的处世哲学应是淡泊名利,亦不愿投身官场沆瀣一气,可是他们如今先后都是站出身来力谏自家哥哥称帝以成就大业,不但是因为如今他们尽能一展所长,无须投从奸邪当道的官场,不必再去做避世隐居的闲云野鹤,也全是因与萧唐彼此之间多年相处下来的深厚情义。
李助虽然最先站出身来提议主公如今合当自立称帝,他这个金剑先生从一开始在江湖中打踅时期便力图辅佐一番枭雄成就霸业的心思最为迫切,就算投从至自己麾下效力对于李助而言也是最为合适的选择,但萧唐知他也未尝不会包含着私心。然而萧嘉穗、许贯忠二人与自己都是交心交命、坦诚相待的心腹兄弟,既然他们两个也极力赞成,那么称帝一事,也就是势在必行了。
萧唐思付罢了,遂抬起手来做势往下一压,回荡在节堂内激昂的附和声也渐渐平息了下来。直待萧唐略清了清嗓子,又朗声说道“听过诸位兄弟方才所议,剖析其中得利弊分明,也教我已是了然于心,我军既早脱离朝廷名义制约,也已不免两相为敌,又是否已是适合据地自治,以正名义的最佳时机,我大概心中也已有计较,只是因开元建制大事,又岂同儿戏也正因兹事体大,个中诸般细节,也尚需思量商榷敲定,这几日内,我自会再召会些兄弟参详细议,其他众人则各司其责,而几日之后又须当称帝与否,我自会将最终议定决策通晓传报于众位兄弟。”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怎的依然要等这倒是哥哥有些搭缠了!
节堂之中,固然也有些心直莽、性急躁,也没甚政治心机的头领见说脸上登时流露出焦急之色。但也快也会被身旁较为心思稳重的兄弟拽住教那些愣头青休要莽撞到在去急劝哥哥当即表态,就算啸聚绿林的强人在山寨里烧香结拜推举山寨之主,但凡会来点事被拥戴做结义哥哥的,又有哪个不是先出言推诿婉拒一番更何况这可是拥立一国总揽将相,驾御黎民的九五之尊呐,你这厮还以为萧唐哥哥便须当一拍桌子,直接吼道成,这皇帝老子干了
而节堂之内,却要属韩企先、刘彦宗、郭企忠这些就在朝堂为官的降臣最先察觉出萧唐话中含义,他们完全是以君臣之礼恭敬施礼,仿佛在这个时候,他们便已是正在尊奉一国之君的金口玉言一般
1844章 国号只一字,讲究却多着呢
的确等到萧唐再度召集些要紧头领密议商榷时,所需细议的内容,便已经是开元建制时的帝号,国号、年号等诸般事宜,随后自然还要论功赐封文武诸般开国功臣。
至于帝号当中只须考量的是生时在位的尊号(谥号、庙号这些死后才加尊的称谓现在还活得活蹦乱跳的萧唐当然无须去考量),譬如甚“开元圣文神武皇帝”、“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圣母神皇”(武则天)、“应天神龙皇帝”而用于国事邦交、奏文礼仪、奉天祭祀等死后,也无须避讳,且并不固定,随时都可以加称,下至平民百姓也都可以称呼,倒也有痴迷道教的赵佶自谓做教主道君皇帝,毕竟是要拿来摆谱的称谓。只是这也教本来于后世记忆各代君王习惯以庙号、年号称呼的萧唐听着总感到有些别扭,似乎还满是股中二的意味
而皇帝驾崩后,按制于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谓之太祖、高祖、文帝、武帝、哀帝、仁宗、玄宗、僖宗等庙号,一定程度上也代表后朝后代对皇帝德行、政绩、事迹的评价,皇帝在时之际固然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倘若尚是在宋廷中为官时萧唐当着赵佶的面来句“徽宗那厮、腌臜泼才,浑浑噩噩、狗屁不是”,保不齐赵佶还得笑嘻嘻的问道“爱卿所唤者何人又何故骂他嘛”
至于国号、年号。实则不知怎的,就萧唐个人而言,对于年号本来一直对明朝老朱家爷俩的洪武、永乐十分喜欢,实则中间还插了个建文,以武横扫八荒,建制开国之后便要以文治,或是教国家永乐太平,寓意上这倒也都通。然而经过自己思量一番,萧唐还是打算另做思量,毕竟涉及到力图促成一个时代的开启,萧唐也是冀望于这个国家将会有别无其他自己认知中的朝代,也不必做到千秋万代,但是也将会对于后世生活在这片神州沃土上的华夏儿女能够产生更为弥足珍贵的正面积极的影响。
然而议定国号,则成为眼下教萧唐最为头疼的问题。因为这绝对不会是一拍脑门就能议定,或者可以随心所欲定下的抉择。朝代、国号的选择,在只单单一个字的背后,却还要包含牵扯很多的影响与问题。
一个国家形成主权的政权名号,同时也将会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历史标志,而按制通常会遵循封爵属地、据发迹地、循谶语义、按建国者姓氏、尊崇沿袭等原由而定。
然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拟定国号时至关重要的传承,也务必需要去尽可能的满足条件。便如按照正统王朝的兴衰交迭,如“始秦得水德,汉受之,推终始传,则汉当土德,土德之应黄龙见,故而土克水、汉代秦”之论,如果要按着文化与疆域上完成统一,终究要以灭宋为日后的战略大方针,那么按立朝各带交替时五行生克、五德始终,便如“宋朝五行属木,蒙古灭宋,金克木;元朝五行属金,明灭元朝,火克金;明朝五行属火,满清入关,水克火”那么的国号选定的这一个字,按五行就须当属金。有些事,萧唐固然会选择思量创新的可能性,但是在一个错误的时期就算选择所谓正确的革新,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自取其祸,而于如今这个时代,若要合乎天下人相信自己的是顺天应民,这等举国大事,能够遵循的也务必需要去遵循。
而其中按建国者姓氏设立国号,在历史中除了韩虔、赵籍、魏斯三家灭其他三卿势力后终于由周王朝承认而分晋时各立韩、赵、魏三国,还有南北朝陈霸先篡位南梁后简单粗暴的把国号定位陈,然而这种方式第一个便被萧唐排除在考量的范围之内。休说萧朝这称谓有些怪异,国民又如何唤之萧国萧人听起来怎么就那么像小国小人
至于循谶语义的方式似契丹人建立辽朝,是取辽在契丹语中是镔铁之意,寓意国家如铁坚强,而完颜阿骨打偏生要压在辽国头上,取“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唯金不变坏”之意便以金为国号,而后世蒙古元朝取国号则取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之意,又有因以蒙语“戴青”谓之善战,又因五行水可属火的明朝而取国号大清的朝代除取继承旧主的称谓、红巾明教的派系、按五行朱明克制北方属玄冥元朝等众多因由立国号的明朝之外,几乎都是以少数民族统治阶层为班底建立的政权。
然而在如今时节恁般国号称谓,也仍是不符合于中原正统王朝更迭之制,是以按萧唐想来,如果致力于要创造个大一统的强盛朝代,也仍须符合以汉民族文明历朝各代自古以来所传承的传统,是以按循谶语义拟定国号的方式,也被排除在选择的范围之外。
至于尊崇沿袭,建立者大都尊崇周礼,诸如南北朝宇文觉建立的北周,武则天改唐建立的武周,五代时过郭威建立的后周五胡十六国中匈奴人刘渊、五代沙陀族刘知远以尊奉汉代分别以得赐姓复汉,汉高祖刘邦后裔的名义所建立的汉赵(先称汉王,后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后汉周这个字,也可以在萧唐的考量范围之内,然而自己虽然是汉家儿郎,但是来到这个世界自己的意识是附在了南迁宋境的辽人子裔身上,那么仍尊崇沿袭定国号为辽由耶律辽朝变作萧辽休说与萧唐按中原正统王朝传承之制、并沿用汉制朝代定名的想法极为不符,如此也只不过是能够有效的拉拢旧辽时节的耶律宗亲、契丹旧部与前朝降臣,可除了这个益处之外,这辽国灭亡还不算年头极久呢,这就便要复辟旧王朝是以根本连想都不用多想,便直接被萧唐排除。
那么说是从封爵属地以及据发迹地的方面去考量,萧唐早年曾被宋廷封为横海郡开国侯爵,而横海郡属沧州,沧州地界古时于西周属邢国、春秋末期属晋国、战国时属赵国是以邢、晋、赵三字也在国号可供的选择范围之中;而萧唐如今占据燕云之地收复燕京便意欲自立称帝,也将会是权力中枢所在的去处亦可取燕字为国号;而萧唐当初啸聚于青州二龙山、济州水泊梁山,虽是招聚得绿林兵马,但如今已抗击征讨金虏,反抗宋廷暴政的义军出身之所在,青州古时地始归于齐。历春秋战国之世,均为齐属,而更早时由秦朝行郡县制时于本地设立齐郡;济州大半地界与春秋战国时曾属鲁国,后也曾属宋国,而又曾为齐国所取,那么除了于方今赵氏皇朝国号相同的宋,还有齐、鲁二字,也在可供考量抉择的国号之内。
是以除去萧唐自己作想的考量之外,又有被召集来齐议商讨的文武臣子在两三个时辰内引经据典、商讨提议,最终国号的选择,基本也就确定要在燕、齐、鲁、邢、晋、赵、周这七个字当中再择选出一个。
1845章 军旅改制,另有重任的心腹
然而这七个字当中,邢字作为一个国家乃至朝代的国号显得有些生僻,燕字五行属土,而晋、赵、鲁三字五行属火,字属金,而克属木宋朝的,仅仅剩下了周、齐二字,也可以说要遵循正统朝代传承的传统,也就还剩下两个选择。
而萧唐也不是未曾想过既然身边多是水浒聚义兄弟,若是取水泊梁山当中的梁字但只按地界内山川名称,如此也并非是按古时地属封国称谓,且梁字五行属火,而所谓的萧梁称谓,于正史中更惯称呼那个南北朝时由萧衍所建立,而正是萧嘉穗的祖上先人,终究还是被重臣陈霸先篡权谋位的国家,如此也未免倒也显得有些不祥了
既然可供拟定国号的还剩下周、齐二字从周礼典制,再到先秦时节的百家争鸣,也是中华文明推演成形的基石时期,然而按萧唐想来,那段王朝时期固然须当铭记缅怀,但也不打算再反复使用本来以宗周为正,而在相应的时代之下诸如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曾经完成过一统江山伟业的正统朝代国号,实际上但凡后世沿用正统朝代国号的国家也有的纵然会强盛一时,但是也终究无法与所用国号本来的正统朝代所创下的江山基业相提并论时代仍要推进向前,所以还剩下的一个选择,也就将会是萧唐所选择的国号。
“联决群豪共聚大义,引得各路兵马争相来投时,哥哥于江湖上势起于齐鲁之地,如此以齐为国号,也是合众兄弟齐心同所愿之意,说是按《尔雅释言》解注殷齐,中也,中州为齐州,中州犹言中国也。
正所谓国家昌隆,必将修礼以齐朝,正法以齐官,平政以齐民倒也合其理”
当许贯忠沉吟说罢,随即抬起头来,又与萧唐、萧嘉穗等相视一笑。虽说前些年也有刘豫那宋奸得金人扶植建立伪齐政权,然而这个国号自古有之,世人当然也不可能将萧唐所建立的帝国与刘豫那厮的傀儡政权想到一处。何况实际上齐这个字,也不单单代指山东地界的诸侯政权,也正如许贯忠解字所言,如《列子黄帝》中所载“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当中的所写的齐语意便是为中,而“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实际就是不知道已经距离中国有几千万里的意思。
是以在这个时代,以齐为国号不止符合正统皇朝交迭的传统,而且萧唐与许贯忠、萧嘉穗等有识之士也都已清楚,如此决议,便是要用中国之名以绥四方昭告这个国家将会是正统的朝代(正史相当时期,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为“中国”而不承认对方)。而后世中华民族,会以唐人、汉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自居,然而很多人却不清楚以古汉语做释义时,齐国在相对应的一些语境中也可以代指中国。是以按萧唐想来,或许随着时代的推进,自己所建立起来的这个朝代也会在政体制度终究要发生天翻地覆剧变的时代,也会逐渐演变为它的语意之一,而在后世更教国人会有归属情怀的那个名字
而又到了论功赐封文武诸般开国功臣的时候,今日参与同萧唐逐一细议敲定称帝建制细节中人,也都是这个朝代的开国功臣,非但有从龙之功,当初还有共聚大义的兄弟情分,然而论亲疏讲派系,其中也有韩企先、刘彦宗等萧唐打算放手重用的治政能人,而他们这些久经朝堂官场上沉浮的臣子似乎也明白自己如今的地位,如此大事,除非是萧唐亲口向他们垂询,韩企先、刘彦宗等人也一直是在恭谨聆听,且仍是要看自己所投奔的这个新主的心意。
然而如今得萧唐宣召前来参赴会议的武将派系当中,虽然多有战功赫赫,且久经沙场早已是积累下威名的诸般猛将。但是除了奉萧唐率领各自率部镇守京东、河东、陕西诸路等要隘的义师正偏将佐之外,参与这次会议的武班军将当中,也只有卢俊义、林冲、花荣、呼延灼、石秀等几个兄弟。
其他诸如步军大将鲁智深,直待萧唐亲自与他叙谈时,那个花和尚也只顾笑说道“众兄弟用命效死时日已久,如今终于能助哥哥成就大事,争得个功名出身。而由哥哥有才智的兄弟集思广益,劳心思量,为众兄弟定个名分,洒家又如何信不过也必然不会辜负了我等。而俺是个粗人,又是出家人,哪里懂甚国家大事称帝立业虽然干系要紧,胆识哥哥与众人也少不得旁征博引掉书袋,洒家去了也只嫌聒噪,还不如不去。”
而武松的反应几乎也与鲁智深一样,甚么立国建制议政大事,遮莫也要拖拖拉拉,忒过文绉绉的,嫌烦,不去。至于甚么厚封重赏,自家兄弟,那就看着办吧。
这对花和尚与行者,平素喝酒吃肉,斩杀上手刃诛杀敌酋比谁都狠,一直也都是不受清规杀戒的主。可是到了这等萧唐麾下也少不得有许多人翘首以盼自己又能将得赐封钦命得享世代荣禄爵勋之时,他们两个反而倒更像是六根清净、四大皆空的出家人
牵涉到马步军诸部正偏将佐,按萧嘉穗之意,是保留各支军师劲旅的番号,大抵也维持原本的人员编制不变,如此不至分散战力军心。只是本来由萧唐钦点任命的各部统军正将,则按宋军制厢辖十军,军辖五营,营辖五都,每都百人如此按满编制算下来,每支军旅最多时保持两万五千余名将士,而先前义军正将便是做为厢指挥使,也已然统领麾下的嫡系兵马。而马、步、水各军偏将,其中诸如杨再兴屡建功勋的将才,便提拔任命,再另行组建几支厢指挥编制的军旅。其余偏将则仍留任于所部义师,担任军指挥使或参军等武职,协同一起搭档时日甚久的正将继续辅佐。
然而也只是领兵出征时的军阶划分,按武勋官阶,除了当中萧唐欲重任钦命于军权中枢枢密院、殿前三衙的军事领导机构任职的心腹之人,于南北与宋、金等国势力犬牙交错地带设经略府节制诸军,而各路兵马总管,各州兵马统制、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则由各部保持编制的将领按分往调遣的诸地,再按以往功勋高低兼任。如此一来,得受掌管经略府、各路帅司的义军中上将之才,有权力调动所在路治这支军旅,在各处战略环境内以形成集团军的规模。而本来按宋廷军制畿辅与诸州禁军定期更换驻地,却致使兵不识将,将无专兵的措施至少于现在这个阶段,也根本不必去采用。
而首先萧嘉穗提出的这个建议,大致也正合萧唐的心意。如此安排,也已然能够保持各支军旅内部的默契,而中央朝廷对于军队的控制相对削弱,虽然萧唐仍然直接掌握军队的建置、调动和指挥大权,但是屯守各处经略府与路治帅司的将帅军权得以被加强,如此一旦边防军情紧急之际,控扼各处路治的主将也将立刻做出反应。
萧唐再与萧嘉穗以及其他几员武班头领商议如何调派各支军旅戎卫一方,又当隶属于何处路治军司。然而正提及石秀所统领的军旅时,萧唐踌躇片刻,随即便对石秀嘱咐道“三郎,本来你所统领的烈勇军,我有意将各营军卒调拨至其他部曲已做补充。至于军中两员偏将,杨雄也仍作为你的副手,薛永则调拨至其他军旅中任职而烈勇军中,你只须择选五百最是精细机警的军士,仍受你听用至于我为何如此安排,则是要新设一处司衙,而对你另有任命。”
1846章 仪鸾镇抚司,扫荡魍魉、缉拿不法
以石秀的精明,以及同萧唐之间的情分,当然也不会疑心自家哥哥会无端撤了自己的兵权而无端打压,他展颜一笑,随即干脆的说道“哥哥但有何吩咐能用得上我,也尽管安排便是,只是不与众弟兄征战做杀鞑子的勾当,我却又能当得甚么大用”
“我欲重设按宋制卫尉寺内辖的仪鸾司,更名为仪鸾镇抚司,属御前亲军,但以旧制武德皇城司,但是不必兼领掌宫门出入、保卫宫廷职事,不受殿前三司管束,直接听命于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