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脑中帝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金懿懿

    “第一排,预备,放。”

    “第二排,放。”

    “第三排,放。”

    整齐地枪声充斥着整个校场。

    马上有明军军官上前查看,扛着几个木头靶子来到朱由校跟前。

    脱下铁甲,里面的木头已经被打成了几个大洞。

    “陛下,200米就有破甲效果,还有强大的杀伤,远超弓箭,如果我们辽东全部装备这些燧发枪,建努将不再是威胁。”明军官解下铁甲向朱由校道。

    “再试试火炮。”

    “轰,轰……”

    一轮炮击,1500米处的靶子瞬间四分五裂,烈火熊熊。

    突然巨大的轰鸣声吓的朱由校浑身一哆嗦,胆小的文官一屁股坐到了地上,狼狈地起身。

    “好远的射程,好大的威力!”明军官呆呆地自言自语,回过神来马上向朱由校道:

    “陛下,如果我们有足够多的这种火炮,建努将攻不破我们任何一座的城市、堡垒。”

    回过神来的朱由校和群臣们都不由自主的兴奋,“好、好,有此利器,我们将不再害怕任何的敌人,收复辽东指日可待。起驾回宫。”

    当晚,华夏帝国和外交官员和间谍们全体出动,按品阶给大明京师四品以上的官员们送了大量的金币银币。还有魏忠贤和他手下的一大帮党羽都收到了大量大明所没有的稀有宝物和金币银币。

    孙间亲自宴请顾秉谦等一众内阁大学士,奉上大量礼物金银,在一片和谐而热烈的氛围下结束宴会。

    第二日午后,乾清宫偏殿。

    朱由校正忙活着自己的木匠活,整个偏殿中到处堆积着各种各贵木材,还有各种成品的桌椅床柜。

    魏忠贤悄声进入,静立一旁等候朱由校自己停下来,打断朱由校的木工活的后果非常严重。

    半个时辰过后,有些累的朱由校在地上爬了起来,看到魏忠贤道:“有何事。”

    “陛下,几位内阁大学士前来求见。”

    “宣。”

    换过衣服的朱由校来到乾清宫正殿,顾秉谦等人已经等着了。

    见过礼后,顾秉谦道:“陛下,华夏帝国该如何回复”

    “诸位爱卿有何建议”

    “陛下,现如今大明帝国四处闹灾,流民至少几百万人,饿莩满野,灾民们易子而食的情况屡见不鲜,让各地官府组织灾民移民华夏帝国,可以减轻我们的负担,还避免了暴乱的发生,最主要的可以换取大量的金银,就算移民一千万百姓,我们就有两千万两的收入,购入华夏帝国的先进火枪火炮,再不缺粮饷,我们就放开手去收复辽东,恢复大明帝国的祖宗基业,这是一件一本万利的事情,我们几位内阁大学士都同意执行。”

    “奴才也希望陛下能同意,内帑有钱了陛下也可以多买些名贵木材,给后宫的各位娘娘们也添几件首饰。”魏忠贤赶紧弯腰行礼道。

    “既然都同意,那明日上朝再下旨。”

    “遵命,陛下。”




第二十五章 大明现状
    自从天启皇帝下旨以来,华夏帝国太平洋舰队来到大明的各外交人员和间谍人员各自接到了属于自己的任务。他们将在大明内地到沿海设置三条移民路线,北方天津出海口为一处,南直隶松江府为一处,再到广州府为一处。

    由于大明吏治,再加上小鬼难缠,进入大明的各小队外交和间谍人员按柯立封的意见,移民迁移经过之地都要送上好处给各级的官员。每府每县都一致处理,包括直接由地方官府直接迁移移民,华夏帝国也直接付钱给地方官府,至于他们有多少上交给天启皇帝,就不是帝国方面能做得了主的了。

    经过半个月的行程,樊林和吴逊来到了河南洛阳。一行上百人人,还有几千民夫组成的钱粮运输队,他们的目的地是陕西,路过的各府都会留下人手设置移民点,接收移民并保证迁移中的民众的后勤。

    樊林和吴逊骑着马并肩走在最前方,远处洛阳的城墙已隐隐可见。

    路边不时的经过一些神情麻木、衣衫褴褛的村民,见到大部队惶恐地退至一旁。两边农田一片荒芜,枯草上还有一些未化的积雪。

    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樊林不由感叹道:“以如今这形势,大明不亡没有天理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大明官员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何其讽刺,他们早就接到了圣旨,可对我们的到来不闻不问,待我们送上大笔银币,马上待我们如兄弟,办事速度截然不同,南直隶都已经组织了大批的流民朝松江进发了。”

    “大明现在就没有不贪的官,更何况流民对他们来说只是麻烦,我们还送上银子赎买,他们轻轻松松的又一笔进项,没有流民乞丐,对他们来说又是一笔政绩,我们又送上额外的孝敬银子,他们不快不行,慢了和自己的钱包过不去,我们陛下清楚大明的现状,他说能用银子解决的事就不是事,只要大明皇帝有个名义上的圣旨,再收买各府各县官员,移民多少就不是宫里的那位说了算了,这对我们有好处,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尽可能的迁移汉人百姓回帝国,不管大明官员是用什么方法迫使他们移民。”

    吴逊一路打量着路边瑟瑟发抖的农民,面无表情地回道。

    不管怎么说,大明百姓都是同胞,一路上见过太多的惨状,卖儿卖女破产农户,一群群半死不活的乞丐,趾高气扬挥舞着皮鞭的豪门奴仆,酒楼里肆意挥洒着才情、高谈阔论的秀才举人,让一路见过的樊林和吴逊心里蔽闷的很。

    “移民我们帝国也许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幸运,所以我们尽可能的多迁移走他们,让多灾多难的汉民族多些血脉能够传承下去,少些人死在乱世和奴酋的屠刀下,我们要尽最大的可能带走他们,特别是中原一带,人口众多,豪门林立,流民更是多不胜数,待会进城我直接去巡府衙门和福王府上送礼,你先在城外支起粥棚施粥,洛阳作为我们迁移移民的中转站还要买块地作为中转基地,尽快地搞定我们才能继续前进,希望我们的速度能够多救几个灾民。”樊林沉声道。

    随着话落,队伍接近了城门,只见门口处几个拿着一把锈迹斑斑的长枪的士兵迟疑地来到队伍前面,轻声问道:“各位老爷是哪家的,好让小的给你们通报。”

    吴逊随手扔给他士兵一枚银币,抱拳道:“这位兄弟,我们是华夏帝国负责移民的官员,你们应该已经接到圣旨了吧,请代为汇报抚台大人。”

    士兵慌忙地扔掉了长枪,接过银币,顿时眉开眼笑道:“这位大人,请稍后,我马上去向抚台大人汇报。”

    转身狂奔而去,丢在路边的长枪直接不闻不问。

    吴逊又给了剩下的几个士兵每人一个银币,道:“几位兄弟,我们现在马上设立粥棚施粥,希望几位代为向饥民宣传下。”

    “大人,我们马上代为宣传。”

    樊林队伍中马上出来一群人,分工配合,支起几个大锅,搭起帐篷,迅速的投入了煮粥蒸馒头的行动中去,看他们的熟悉程度,应该是配合过很多次了。

    半个时辰左右,几口大锅上炊烟升腾,淡淡的食物香味已经向四周飘洒,收到消息的饥民已经围拢在四周。

    跑去报信的士兵才气喘吁吁地回来领路。

    樊林带着几位手下抬着礼物进城而去,吴逊在等到四周围到上千人的时候,跳上一块巨石,双手抱拳向四周行礼道:“诸位兄弟姐妹,父老乡亲,我们这支队伍来自华夏帝国,同是汉人国家,为大明帝国的兄弟之国,由大宋遗民所建立的国家,现在回来希望大家能够移民到我们国家去,只要你们去,每家每户都能分到一座带庭院的砖瓦房,一个人头分10亩地,你们家5口人就50亩,而且都是上好的肥田,我们领土几倍于大明,但人口太少,我们陛下希望能够见到更多的来自家乡的百姓,以后我们长期在此施粥,有移民意向的只要到我们这里登记,马上就可以出发,沿途各州府都有补给点,不怕路上饿着,到南直隶上船即可。”

    随着吴逊的话音落下,人群顿时响起了一片嗡嗡声。

    汉人的传统一直是故土难离,除非实在活不下去了才会不得不离开另谋生路,对于眼下周围的饥民而言,只要这位大人的话属实,不免为一条生路,在大明继续待着,不知何时就会冻毙在街头,怕就怕不属实。

    吴逊继续道:“各位乡亲不用担心,各州府都已经有大明皇帝陛下的圣旨,我们不可信,难道你们自己的皇帝也不能相信吗,等会抚台大人就会来此担保,只要签了字,确定去我们华夏帝国,马上以户为单位安排出发。”

    百姓越围越多,都在议论纷纷,只是还没有一位上前咨询签字离开,一位位都带着质疑地眼神筹措不前。

    “各位,我们先吃饭,大家排好队,每人一碗粥,一个馒头。”知道急不来的吴逊只能让百姓先吃饭。

    千多号人马上乱成一团,互不相让地往前挤着,吴逊和手下运输队的成员早有准备,马上挤上前维持着秩序,好半天才排好了队伍。



第二十六章 移民
    洛阳巡府姓李,四十有二年龄,文质彬彬的气质让初次见面的人都以为他是一个正直的官员,然则知人知面不知心,李抚台有一外号,“李有钱。”只要有什么事需要李抚台经手的,有钱就顺顺当当,没钱门难进,还会找些由头对百姓商人敲骨吸髓,他也精明,从不去招惹有背景的士绅地主,只要没有强硬的靠山,不管谁都会被刮一层油,整个洛阳地区几年来怨声载道,但他上头打点的好,还稳稳当当地坐着他的抚台。

    本来几日前收到的圣旨说什么华夏帝国来大明移民,他没当回事,刚刚报信的士兵说人已经到洛阳了也没当回事,但是当自称华夏帝国外交部官员的樊林送上5万银光闪闪的银币还和半人高的玻璃镜以后,他态度大改,何况一个移民给他二银币,只要他派人监控着华夏帝国驻地,按登记的人头收钱,洛阳周围流民没有百八十万也有四五十万,只要上交一点点,剩下的他就能揣入怀中,轻轻松松的就能收入上百万银币,十来年的收入一朝就收到了,他想想就美得发疯,眼神中带着疯狂的银光,仿如银币的银光。流民卖没了,他还可以派人下去强制迁移,反正大明别的没有,贱民到处都是,以后的收入会是多少200万还是500万

    当樊林要求他配合移民的宣传,他马上吩咐下去,各个衙役迅速的奔向四周,敲锣打鼓的宣传开来。

    而他亲自陪着樊林来到城门口,配合着吴逊他们宣传,为了闪闪发光的银币,他积极性空前高涨。

    “大人,大人,我这么老能去吗还有我老伴儿媳妇还有两个孙子孙女”

    终于一位老者带着一家四口颤颤畏畏地来到吴逊摆放的桌前问道。

    “大叔,可以去的,我们不管你们是多大的年龄,只要是汉人,我们都收,田地都是按人头分配,不管男女都有10亩,去了就能分到,前期官府还会发放口粮农具耕牛棉衣,保证你们能过得舒舒心心。”吴逊急忙上前扶着老者坐下才回道。

    “大叔你儿子呢”

    “今年旱灾,粮食减产,一伙土匪入村抢劫,我儿为了护粮被砍伤,没办法只能卖了两亩薄田给我儿子治伤,但是没救过来,只能带着家人出来乞丐为生。”老者说着说着便和老伴媳妇哭开了。

    吴逊急声安慰道:“大叔,别哭,只要孙子孙女还在,香火肯定能传下去,生活还有希望。我们陛下对自己的百姓非常仁慈,只要到了华夏帝国,你就安心的享一辈子福吧,孙子孙女还能入学,以后说不定还能入朝拜相呢。”

    “大人,农村娃儿哪能当官,只要他们能平平安安长大再给我生个曾孙子我就心满意足了。”老者急忙摆手道。

    “大叔,华夏帝国小孩子都必须上学,以后肯定能出息,上学的钱还不用你们自己出,陛下全包了,孩子以后肯定出息。”

    吴逊拍拍老者肩头安慰道。

    “那就把我们一家登记了,我们在大明已经没有活路,出去未必不是一条路,麻烦大人了。”

    老者起身鞠躬道。

    吴逊扶起老者,吩咐手下道:“小李,马上给大叔登记,尽快安排大叔一家去吴松。先给大叔一家拿上件棉衣,不要冻坏了。”

    按吴逊的吩咐,手下迅速的拿上三大二小的棉衣,小女孩的还是红棉袄,穿上顿时喜庆多了。

    老者一家眼含泪水,一个劲地说着谢谢。

    由于有了官府的保证,还有老者一家的表率,陆陆续续的流民一户户的上前,登记、领棉衣,再安排帐篷住下,等有上万人了再向沿海出发。

    樊林更把一包包的糖果拆开,每个登记过的孩子手里都塞上一把,顿时帐篷区一片热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个个孩子都把糖果塞进父母长辈的嘴中,一片其乐融融。

    这时代,糖是奢侈品,地主家都不一定能常吃到,何况还是各种果味的晶莹糖果。

    只让一旁看着的李抚台酸气冲天,“贱民哪配享用这么好的糖果,一群贱民。”

    这就是大明帝国的读书人,生来就高人一等。

    银钱开道,随着后续工作的展开,樊林留了两个手下继续主持洛阳驻地的工作,而他和吴逊继续向西进发,一直到陕西,建立一路的补给站。

    松江府,华夏帝国先期抵达的舰队这兵在海边建立了一个巨大的港口,边上营地林立,房舍一排接着一排,港口内战舰、运输船挤得密密麻麻,远处海湾外还有舰队在巡逻。

    中原到松江人口众多,移民的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孙间还呆在北京城和大明的各路官员打交道,松江只能交给柯立封负责。

    随着时间的流逝,各处的移民陆续的到来,营地里慢慢地汇聚了越来越多的人口,随着大明各级官府的收钱宣传,大半个大明都已经知道了华夏帝国,还知道移民华夏帝国所受到的待遇。

    为了自己的钱包,各级官员不管辖下贫民或是流民愿不愿意,更多的是强制性的迁移到松江,然后收钱走人,松江府的官员更是以就近的便利,还有些地区的消息不灵通,派人进入山东山区强制性的迁移贫民。

    来到营地的百姓由初期的不适,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的适应下来,营地每天都能保证三餐,以前不要说三餐,两顿都不能保证,何况午餐还能见到一块肥肉,现在就算是赶他们走都不会走了。

    柯立封每天都会巡视一遍营地,移民是帝国的千秋大计,不能丝毫耽误,松江更是重中之重,天津和广州只有各一百艘运输船,剩余的300艘全部在这里,如果条件差些,一艘船运输2000人计,300艘装满需要60万人口,目前营地已经超过了二十几万人,超过三十万以后就安排移民登船,先行派遗一半运输船回帝国,这几天人口就能满足,马上要安排移民登船了。

    看着营地外兴高彩烈玩耍着的孩童,柯立封仿佛看到了他们的未来,远离了贫困和疾病的他们将成为帝国的基石。

    1625年1月10日,装载着30万大明移民的舰队出发。天津和广州的运输舰也各50艘回归华夏帝国。



第二十七章 俘虏
    天京皇宫后花园。

    春还未至,景观树上还挂着片片残雪冰棱,在朝阳的照射下反射着点点白光。远处不时的有宫女穿梭而过,各自在忙碌着自己分配的工作。

    中心湖边草地上,云懿正穿着原能铠甲,离地两米的绕圈飞行,拳头上覆盖原能练习搏击动作。虽然说技能具备就能使用,但想熟练地使用还得多多得练习,几个月来每日的清晨便是云懿的练习时间,直至原能用尽,不得不停下飞行的脚步。
1...1011121314...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