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重生欧美当大师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电影的拍摄可能需要几个月,制作也可能需要几个月,但是前期想要找到合适的场地,确定好每个镜头,恐怕需要几年的时间。
《安妮日记》这部电影的拍摄还算简单,前半部分主要集中在阿姆斯特丹的一间房子里就可以,街景也可以在阿姆斯特丹拍摄。后半部分也主要是在欧洲寻找一个集中营,无非是置景需要耗费一些时间。
不过这一切,都要等到剧本完成以后才能开始。
所以,周南和霍华德身上的任务就比较紧了。因为这部电影里面,会经历两年的时间,也就是说要有春夏秋冬。
安妮躲在封闭的阁楼里,只能透过一个窗口看着外面的世界,季节的变换也会相应给她带来心态的变化,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要在春季就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拍摄场地,先拍一些树木发芽的镜头。虽然整部电影的开拍可能要到夏天,但是一些工作现在就要开始准备起来。
而在这之前,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周南跟弗兰克签订了版权合作协议,两个人成立了一家安妮弗兰克基金会,将版权置于这家基金会的名下。
所得的利益周南一分不要,全部由基金会负责捐助一些弱势儿童群体。奥托弗兰克不像周南这么自在,他还要负责基金会的运作,所以他将会在基金会得到一份权益。
但这份权益有所限制,在他还是一个人的时候,他能在基金会拿一份不超过瑞士平均收入两倍的收入。以后如果成立了家庭,能够得到不超过瑞士平均收入四倍的收入。
而这个期限将会跟著作版权一致,那就是一直到周南死去之后五十年。
也就是说,奥托如果以后有了家庭和孩子,他死了之后,他的孩子也依旧有这份权益。
这种方式也是欧洲这边比较流行的一种方式,主要用在权益不完全属于自己的基金会。如果像一些家族基金,那就不用说了,权益一直是属于自己家族的。
这家基金会的运作完全依靠宣传安妮弗兰克的版权收入,包括她所有的日记,故事版权,小说版权。
奥托还有些担心基金会不接受社会捐款,恐怕很难维持。但是周南毫不担心,因为他很清楚,《安妮日记》在前世没有他的参与,就卖出了三千五百万本,现在有了他的小说,只会卖的更多。
要不是有如此骄人的销售成绩,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怎么可能成为二十世纪影响世界的一百位人物之一呢!
剧本的改编,周南其实很轻松了,因为主要工作都是霍华德再敢,他只用每天检查一下他改编的结果,给出自己的意见就好了。
他除了联络出版社,准备要开始出版这本小说,然后就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帮奥黛丽减肥上。
赫姆斯特拉夫人去了巴黎工作,奥黛丽就没有人管了,她要减肥,也就只剩下了凯莉一个人啰嗦。
在凯莉看来,身高一米七,体重还不到一百斤的奥黛丽本来就太瘦了,现在却还要减肥,简直是个笑话。
但是在她看了安妮的照片之后,照片上的安妮比奥黛丽小一些,但是因为长期营养不良,瘦的眼睛都深凹了进去。
又看看奥黛丽的脸蛋,因为营养充足,虽然称不上胖,却面色红润,轮廓匀称,就只能长长地叹了口气。
当然,奥黛丽减肥可不是单纯的节食,为了给她减肥,周南还特意从沃州的蒙特勒一家生物研究所,请了一位营养专家帮奥黛丽设计一份新的食谱和运动计划。
结果就是,奥黛丽一个人减肥,全家人跟着受罪了。
奥黛丽要节食,每天控制摄入的营养量。为了怕她嘴馋,天天饭桌上面就清淡了许多,连每天一人一杯的牛奶都没了。
周南倒是能忍受,可是还没有过三天,凯莉和格莱温两个人就受不了啦。两个人给周南他们单独做了饭,自己大鱼大肉到另外的房间去吃。
然后就是运动,别看奥黛丽减肥的兴致很高,但是一锻炼起来,锻炼累了,就开始撒娇了。结果就是周南也陪着她一起锻炼,甚至比她练的还要多。
等到派拉蒙公司那边派来的前期工作人员来到了瑞士,看了他们的准备工作,忍不住笑了起来。
那个教奥黛丽表演的老师笑道:“你们难道不知道化妆术吗?只需要化妆师简单的修饰,就能把奥黛丽变的面黄肌瘦……”
周南跟奥黛丽两个都傻眼了,楞了半天,看着对方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周南笑的肚子都差点疼了,自己总想着现在跟以后比怎么怎么落后,可是许多东西,这个时代跟后世其实已经差不多了。
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吹风机,飞机,火车什么的,这个时代都有了,无非是功能上稍微差一点。
现在跟后世最大的区别可能也就是电脑还没有,没有互联网。家用电脑要到八十年代才开始发展,互联网更是要到九十年代才发展起来。可是除了这个其他方面差别并不大啊!
奥黛丽最开始有减肥的念头,就是因为周南看了安妮的照片,说她有点胖了,现在把责任都推到了他的身上。
她有些恼羞成怒了,小拳拳捶着周南的胸口。“我不管了,我要吃你做的宫保鸡丁,我要喝你做的排骨汤……”
“做……做……,你想吃什么我都给你做。”
这个乌龙也让埃廷尼他们松了口气,原本他们还能在周南家里经常混一顿好吃的,顺便喝上几杯果酒或者米酒。
等到周南在家里天天吃素了,他们这些肉食动物都受不了啊,饭混不了,酒也混不了。
凯莉更是开心了,让她不吃肉比杀她都难受。可是她们天天吃肉,看着周南跟奥黛丽天天吃素,她心里愧疚啊,现在不用愧疚了。
周南当然也不是天天待在农场里无所事事,这一段时间,他还去伯尔尼参加了三次例会。每一次的会议上,他也都完美地扮演好了他的角色。
不管什么国际问题,经济问题,民生问题,他都能拿出合理的建议。而且他的建议往往具有很大的可行性,也符合瑞士的国情,这也让他在联邦委员会的话语权越来越重。





重生欧美当大师 第二十四章 学习表演
但是在施托尔科的建议下,周南刻意地控制着自己的话语权转变成真正的行政权。
周南具有远超一般人的眼界和分析能力,这种大局观已经得到了国会和政府各级部门的公认,甚至是世界的公认。
但是大局观和细节控制能力是两回事,简单来说,就是周南执行能力差,应变能力差。他就像一个设计师,能设计出美轮美奂的建筑,但是让他亲自动手去盖,他却没有这个能力。
从他去年三月开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开始,社会各界对他的关注就从来没有降低过。除了媒体,许多专业机构也在从各个角度在评估周南整个人。
给周南安排这个特别顾问的职位,就是最能体现周南能力的位置。
但是,其他人不知道周南的想法,有些担心周南对这个职位不满意。因为这个职位并不是瑞士政坛现有体制内的职位,虽然表面上的级别很高,但是没有任何的实际权力。
一个议员,还能代表本州的选民,在社会各个方面进行行政干预能力。但是周南呢,联邦委员会听他的意见,他的意见才有用,他自己本身没有任何可以让他的建议变成施政措施的权力通道。
瑞士政坛的其他人在认识到周南的能力之后,对周南的重视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却不敢给他太重的权力。
可是不给他权力,又怕他心里有意见,挫伤他参政的积极性。何况其他国家也一直都在屡屡对他伸出橄榄枝。
施托尔科是最先意识到这方面的纠结的,跟周南开诚布公地深入讨论了一番,了解了周南内心的真实想法。
周南看重权力吗?不,一点也不。
如果当初不是当初阴差阳错,被驱逐出梅根,又被恩特勒布赫当成一块宝推荐进自由民主党,在党派的推动下成为了能影响整个欧洲风云的学者。他更愿意做的就是待在自己家的农场里,写写书,种种菜,享受悠闲的生活。
现在让他半涉入政坛,他就已经觉得有些难为了。如果真的完全投身政治,且不论他能不能干好,最少他是不喜欢这样的生活的。
如果说最开始,施托尔科还希望能够通过周南来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但是着半年多的接触,他已经完全看清楚了。
周南的本质上就不是一个政客,他只是一个文人。他这样的人,最适合的位置就是现在这样,游离于整治圈子之外,却在政治上保持一定的影响力。
所以,他跟周南认真分析了周南的个人能力在政坛的拓展性和局限性,告诉周南不仅不能在要求更多的权力,甚至要比以前更远离政治。
远离政治不是不参与政治,而是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超然性,不能陷入复杂的权力纷争和行政事务里面去。
周南接受了施托尔科的建议,在二月第二周的例会上,正式否决联邦委员会提出的顾问一职的行政级别提案。
他这个顾问目前还属于是临时职位,今年恰逢瑞士大选,在六月,新一届的国会议员们诞生之后,就会对他这个职位进行正式投票。
如果确定了正式的行政级别,那么周南以后的身份就被限制住了。虽然这个顾问位高权重,但是也要看这个职位对周南的帮助到底大不大。
目前看来,这个职位对周南的帮助大于限制,但是如果成为了正式职位,以后对周南的约束也就变大了。对于周南这个时不时就想溜到外国去转一圈的人来说,限制太大,没有什么好处。
他主动提出不正式确定这个顾问的行政级别,其实是一件好事。
国会不用因为这个职位进行全体表决,避免了各方因为这个职位进行了多方角逐。而他自己也可以避免陷入这种权力纷争,超然于体制之外。
唯一的不好之处就是周南会因为这样缺少对政治的直接干预力度,不过这却是周南并不在乎的。
解决了政治方面的繁琐事务,周南就可以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自己的兴趣方面了。
《世界通史》已经完本,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搜集二战之后的政治经济变化资料,准备以后再写一本二战之后的历史书籍。
不过这些有他的助理们帮他搜集,他只需要每天过目一下就好了。
然后就是密切关注每天世界上发生的大事,然后在媒体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些对他来说,也不会耗费太多的心力。
白天的时候,在积雪还没有安全融化的菜园里,开辟一小块地,今年他准备种的蔬菜就更多了。
还有米酒,这次玛丽塔会的时候,装了十个大壶走了,一个大壶二十斤,就装了两百斤走了。家里的米酒几乎一点不剩,只剩下了一点苹果酒。
周南又开始了酿酒,这次酿造的数量还更多。
不过他兴趣最浓厚的地方还是奥黛丽的表演训练,每天晚上看奥黛丽学表演,对他来说就是生活里最大的乐趣。
在表演方面,奥黛丽是有天分的。后世的记忆里,她一出道就就巅峰,第一部以她为主角的电影,她就荣获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她扮演的安妮公主一下子就征服了全世界的影迷,用天使降临好莱坞来形容她,一点也不以为过。
奥黛丽征服了挑剔的美国观众,用她的青春优雅开启了一条的封神之路。而这也奠定了奥黛丽的大众形象。
《窈窕淑女》、《蒂芙尼的早餐》、《偷龙转凤》、《巴黎假期》,尽管角色设定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同,但荧幕中的赫本都是一样的俏皮可爱,优雅迷人。
虽然她扮演的角色都是千篇一律,就连扮演一个几女,也是那么的纯洁。但是这些不是因为她的原因,而是因为全世界的观众都需要她这样一幅完美的形象。
在她的演艺生涯里,她所能被记住的角色几乎都大同小异,以至于尽管她曾经五提一中奥斯卡,但后世聊起50年代好莱坞黄金女星时从未有人主动聊起过她的演技有多优秀。
人们聊她的美貌、她的气质、她在联合国做的那些公益,甚至是她的发型和裙子,但却从不聊她的演技。
说起她的作品永远都是初出茅庐的那部《罗马假日》,和那部纪梵希投资的大型广告片《蒂芙尼的早餐》。
但是她真的一点演技也没有吗?当然不是,相反,她拥有的是一般人都比不上的表演天赋。
在《盲女惊魂记》里面,她扮演的盲女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但是人们不愿意看到她演的这样的角色,更愿意看到她时时刻刻展现她的魅力。
五六十年代,是欧美经济迅速发展,国民幸福指数最高的时期,二战之后作为战胜国的美国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一经济体、也成为了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
欧洲经济回升,国民有大量的时间去追求完美,更好的汽车、更好的房子、更好的娱乐方式以及更好的女人。
奥黛丽赫本的出现正好符合了五六十年代美国人对于完美的追求。她长相无可挑剔、气质优雅迷人,自带没落贵族身上的神秘,但又善良、平易近人,甚至还热爱家庭。
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让她变成了一个完美的符号。男人们渴望拥有这样一个完美的女人,而女人们渴望成为这样一个完美的女人。
所以几乎没人喜欢赫本的《盲女惊魂记》,因为观众并不需要这样的赫本。就像观众无法接受秀兰邓波儿从小天使童星变成和男人谈恋爱的少妇,也无法接受那个性感但纯情的荧幕梦露真的和肯尼迪搞在一起,还声称自己是一个同性恋。
派拉蒙派到瑞士来的表演老师是派拉蒙的签约影星玛琳黛德丽,她是电影史上的第一代性感女神,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女人。
玛琳黛德丽将会在这部电影里面扮演安妮的母亲,也是她在看了奥黛丽的广告电影之后,主动提出前来给奥黛丽做培训。
派拉蒙对此是求之不得,他们不需要奥黛丽有多好的演技,而是需要给奥黛丽赋予属于她的独特气质。
奥黛丽的生活一下子被排的满满的。早上起来要跟周南一起练功,然后去上学,按时完成自己的作业。
到了晚上,她要接受玛琳黛德丽的形体训练,发声训练,还有演技训练。
形体方面,由于有几位时尚大师的指导,奥黛丽这方面一直做的很不错。
发声方面,虽然奥黛丽有一口在美国最流行的伦敦腔。但是电影上的讲话,跟现实生活中的讲话,有着非常大的差别。
因为电影里面每句话里面的单词轻重,都需要带着自己的情感表露,跟现实里面的说话有着很大的差别。
演技训练,是周南最喜欢观看的节目。奥黛丽从一开始的不好意思表演,怕有损自己的形象,到最后放肆地扮演各种动物,各种人物角色。
那种在自己内心固定下来的奥黛丽的完美形象,跟在地板上扮演一只小猫,四肢着地,还要扭着屁股撒娇的形象对比起来,总是让他有一种如在梦中的荒诞感。




重生欧美当大师 第二十五章 出版与宣传
47年的二月,周南跟奥黛丽同样陷入了忙碌的充实之中。
从月初的世界经济论坛,月中的例会,随后的各种繁琐事务一直让他们都忙的不可开交。
情人节那天,周南跟奥黛丽在自己家的房子侧面的山坡上,共同种下了一棵苹果树,并且两个人约定,以后每年的这一天,两个人都会种下一棵苹果树。等他们老去的时候,要让苹果树种满主宅东面的山坡上。
在22号那天,周南度过了自己的二十五岁生日,周南虽然没有通知任何人,但是仍然接到了不少祝贺的电话和信件,以及电报。
奥黛丽用她那算不上好的手艺,给周南编织了一条深淡蓝色的条纹围巾,这条围巾也就成了周南的最爱,几乎每天都戴在脖子上。
时间进入了三月之后,本来期待着天气转暖,但是却又迎来了一场不小的暴雪,本来已经露出嫩芽的牧场,又被大雪覆盖了。
也就是这个时候,《安妮日记》的多个语言版本的小说和日记,在欧洲各国同时上市。
这本书在出版之前,就受到了媒体的密切关注,一上市就引起了售卖热潮。
而社会各界对周南的这本小说的评价也都相当的高,因为政治正确,甚至达到了一种吹捧的地步。
美国犹太人协会就高度评价了这本书:“这是一本代表了六百万(犹太)人心声的书,纵使这不是什么雄壮伟大的史诗,只是一本普通小女孩的日记。但是约纳斯周用他锋利的文笔,剖析了一个时代的悲哀。虽然他与纳粹曾经有过密切的联系,但是这不妨碍他成为犹太人的好朋友。因为他用他公正的立场和客观的评价,证明了他是一个真正的人道主义者。”
荷兰女王也在媒体上发声:“安妮的故事虽然只是一个小女孩短暂的两年,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是荷兰曾经遭受的苦难的缩影。每个荷兰人都应该去买回来,放在自己的书房,放在自己的床头,细心品读这本书。”
除了他们,还有无数的媒体和学者高度赞扬了这本书,阿姆斯特丹市政府立即在报纸上宣布,他们将会赎回安妮弗兰克曾经住过的房子,并且把这里建成一个纪念馆。
这更是带动了这本小说的销量,一周之后,就登上了欧美各国图书销售第一名。是的,欧美,因为这本书是美国和加拿大也同时上市,并且在美国的销量非常惊人。
周南写的小说只有二十一万字,加上安妮日记的节选,也只有不到三十万字。这本书是小说,当然比不上周南写的《世界通史》那样的专著售价高,所以许多人也不在乎这点书费。
因为这本书的销量屡屡突破新高,周南的家又成了给姐媒体关注的目标。不过这段时间周南连门都不出,不论是谁想要采访他,都没有得到许可。
三月底的时候,派拉蒙正式宣布,已经跟周南达成了协议,以周南的小说改编,要把《安妮日记》搬上大荧幕。
没过两天,阿姆斯特丹市政府就宣布,他们将会给派拉蒙公司提供最便利的条件,最优惠的政策,为《安妮日记》的实地拍摄提供便利。
这个时候的德国北部,还在英国的控制之中。英国方面也同时宣布,暂时终止拆除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的计划,以便电影公司能够在原地拍摄安妮最后死去的集中营场景。
一部电影,还没有拍摄,就能引起全世界的轰动,这在电影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
即使是十几年前拍摄的《乱世佳人》,这部电影一开始也只是引起了美国国内的关注而已。
《乱世佳人》按照实时票房计算,才应该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电影,甚至还要超过后世的《阿凡达》和《泰坦尼克号》。
后世的年轻人只知道《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创造的票房神话,但是,实际上能称得上票房神话的电影只有一部,那就是《乱世佳人》
这部现象级的电影在小说还没有出版的时候就开始了筹备,选角就花了两年多的时间,然后用一年的时间拍摄,后期制作,在39年上映,北美票房超过一亿,全球总共获得了将近两亿的票房。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用当年的gdp来计算,占了美国当年gdp的两百三十六分之一,而《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呢,票房纪录不过是美国当年gdp的几千分之一而已。
当然,这也是因为时代的不同。在《乱世佳人》的时代,连电视节目都还没有,人们的生活非常贫乏,哪怕是五个小时的电影,也有许多人看了好几遍。
不管是周南还是楚科尔,都没有想过在票房上跟《乱世佳人》竞争。因为爱情的悲欢离合与大时代的结合,是这部电影能如此吸引人的主要原因。
而《安妮日记》虽然政治正确,有时代意义,但是缺少了爱情,注定不能吸引太多的影迷。
票房不敢想赶超,但是艺术性却能追求。派拉蒙对这部电影寄予厚望,也耗费了重金在全世界范围内宣传这本小说,更是投入了不少人力和物力来筹拍这部电影。
而经过了激烈的竞争,派拉蒙签约的顶级大导演比利怀尔德成为了本片的导演,他同时也是一位非常出名的编剧,以擅长黑色电影,揭露社会和人性的黑暗的风格著称。
周南对这位导演其实有一些印象,因为奥黛丽的《黄昏之恋》就是他执导的。后来玛丽莲梦露成为国际巨星的那部《七年之痒》也是他执导的,梦露在出风口手捂裙子的经典造型,就出自他的设计。
而他获得的奥斯卡提名也是好莱坞导演里面最多的,并且曾经在一届奥斯卡上获得三项大奖,并且他个人屡获两次以上的奖项,是好莱坞历史上能排进前十的大导演。
现在虽然是47年,但是比利怀尔德已经是好莱坞的一流大导演了。44年,他执导的《双重赔偿》被誉为美国最佳剧本,在百大经典排名地三十八名。
45年,他执导的《失去的周末》,荣获奥斯卡七项提名,获得了四个奖项,他本人获得了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
在跟派拉蒙签订了导演合约自后,他就来到了瑞士。
在约纳斯农场,他跟周南就《安妮日记》的剧本,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和分析。用了一周的时间,确定下来了整部电影大致的分镜头剧本。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霍华德需要根据这些确定下来的内容,编写剧本。而他则需要前往荷兰和德国,实地考察拍摄场地,寻找可以入镜的背景和进行布景。
奥黛丽的形象也得到了他的认可,不过,根据安妮弗兰克的照片,她最开始是中长发,后来集中营被剪成了短发。
1...9495969798...17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