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大唐粮草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尊天不畏天
“殿下!”
转头一看,却是刚才买纸的那“经纶纸行”的王掌柜。
瞧着王掌柜身后一排牛车上的纸张,李玄霸眉毛动了动,有些意外的颔首道:“没想到是王掌柜亲自送纸,有劳了。”
“殿下言重了,给殿下送纸,臣下当然要亲自来了,而且臣下还有一副自己做的画,想请殿下品鉴一下。”
说着话,这王掌柜从怀里掏出一副卷轴,双手高举,虽是恭敬却也有些越礼的递给马上的李玄霸。
瞧着王掌柜怪异的举动,李玄霸心中的疑惑更深,只是看着王掌柜忽然变换的左手手型,心中一动,有些恍然的接过那卷轴,随即将这重量不对的卷轴放入怀里,对了王掌柜点了点头,左手动了几下,淡声道:“这画我回府再看,有劳王掌柜将这些纸张送到逍遥书院,再去王府结账。”
“殿下放心,臣下省得。”注意到李玄霸左手给出来的接收手势,王掌柜大大的松了一口气,恭敬的对李玄霸拱了拱手,回身坐上牛车开始赶路,眼光不再瞄向已经策马奔腾的李玄霸。
一路无事的赶回逍遥王府后,李玄霸仿若无事的转回自己的屋子,对奉上茶来的春兰和秋菊摆了摆手,“无事不要打扰本王”
“是,殿下!”
春兰和秋菊一走,李玄霸掏出怀中的那幅画,打开后瞅了几眼,将画卷上那寥寥几笔的山水画扯了下来揉了揉扔到一边,随后打量了几眼重量不对劲的画轴。
看了几眼后,李玄霸将那画轴顶端轻轻一拧,倒出了里面藏着的一个小竹筒,随后将竹筒里面的小纸条取了出来,细细读了起来。
“烦请殿下亲启,殿下所遇那三位书生乃是范阳卢氏之人——卢一凡、卢宏图、卢心远,三人随卢家卢同业于十五日前来到长安,一直安分守己,臣下也无法探查他们的目的。但从今日这三人的对话之中当可听到,他们的目的应当是殿下,似乎想要对殿下出手,还请殿下早做准备。臣下唐卫王二”
这‘唐卫王二’四字当然不会写在小纸条上面,那是李玄霸用暗语翻译过来的。
“呵!死了卢同和与‘卢贪财’,又派来了四个找死的人么?宏图?心远?所图甚大啊!”
读过那王二传来的消息,李玄霸冷笑了几下,随手将纸条烧成灰烬,进行真正的毁尸灭迹。
范阳卢氏派谁来,他都不在乎,只要他们对付的人是自己不是他人那就没事,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如此而已。
“殿下!”
冷笑中,春兰的声音在屋外响起。
“讲!”
“有千牛卫求见殿下,此时正在大厅之中等着拜见殿下,不知殿下是否见他?”
千牛卫?二哥的侍卫不保护二哥,来自己这逍遥王府做什么?
听到春兰的话,李玄霸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应当是二哥要回来了,不然这千牛卫也不会离开二哥的身边过来找他的。
“吱呀……走吧!”
房门一开,李玄霸走了出来,往大厅方向走去。
大厅里面,一位穿盔戴甲的将军挺直腰身站立其中,其面下挂着一尺长须,坚毅的面容配着一身染土的盔甲,不见狼狈,反而显得很是威武。
二人才入大殿,那名将军对着李玄霸行了一记军礼,恭敬中夹杂着一丝坚毅问候道:“新进千牛备身牛进达见过殿下,殿下安康!”
“原来是牛将军,快请起来!”见是牛进达这位将军前来找自己,李玄霸忙将其扶起来。
他以为来的人只是千牛卫中的一人,哪想到是有过一面之缘、刚刚被提拔上来的牛进达,这牛进达可是二哥的心腹将领,以后大唐对外的东征西战还靠他呢。
在李玄霸的巨力之下,牛进达也拜不下去,顺势起身,双手一抱拳,恭敬道:“殿下,陛下明日正午于明德门入城,特请殿下前去观礼、受封!”
“观礼?”
听到牛进达的话,李玄霸想了一下,这观礼除了庆祝大唐北伐之战大捷,恐怕其中的献俘也是一种礼吧!毕竟回来的大部队里面可是有着三万多的突厥壮劳力的。
受封么?自己都是大唐第一王爷了,要封赏做什么。让狼王军去吧!那是他们应得的。
在牛进达愕然的眼神中,本应前去的李玄霸摇头道:“观礼本王就不去了,你给我二哥回个话,就说因我李玄霸的激进导致大唐粮价暴涨,此错我一人承担,今日起闭门思过。”
“这……”牛进达愣了一下,反应过来后,为难的看着李玄霸,“殿下,您……”
“放心吧!你将我的话带给我二哥就好,他会明白的。”
李玄霸淡笑着摆了摆手,打断了牛进达将要说的话,他们兄弟二人之间话不用多,稍稍几句,自会领会。
“是,殿下!末将告退!”见李玄霸真的不想去,今年的再次抱了下拳,转身往外走去。
“本王送送你!”
才要送牛进达出王府,李玄霸心中一动,一搂牛进达肩膀,附耳说道:“牛将军,回去后让张八度来我这,我有事情找他。”
反正张八度已经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唐卫他是当不成了,给自己当个帮手还是不错的嘛!
“末将领命!”牛进达应了一声,翻身上马,对李玄霸一拱手,往蓝田县城之外奔走而去。





大唐粮草王 第199章圜丘祭天(第二更)
卯时三刻,太阳初升,长安城明德门外。
撒了水的大道之上飘起淡淡的的烟尘,其中当先而行的是依旧披挂金色龙鳞宝铠的大唐皇帝陛下李世民,只是他如今的坐骑由那本是灰白二色的良驹变成了纯白之色的白龙驹。
其左右两侧依旧是秦琼和程咬金等人,身后则是浩浩荡荡的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唐出征军队。
程咬金一抬手中纯金望远镜,看向长安城两里外有着十二面台阶的祭天圜丘。
视线内清清楚楚的出现长孙无忌和尉迟恭等留守长安城的文臣武将,凤辇之上影影绰绰的皇后长孙无垢和太子李承乾、越王李泰,赵郡王李孝恭等皇家众人也都看到了,却没有看到他心中应当出现的人。
“陛下,殿下果然没有来。”瞅着白龙驹之上傲然而立的李世民,程咬金不得不汇报这个消息。
“这个臭小子,有功却不想领,还闭门思过,他又有什么过?”
一听程咬金的话,李世民心道果然,好气加好笑的哼声道:“我怎可遂他的愿,以他开疆扩土之功要是不封赏,‘有功必赏’四字岂不是成了一纸空话?”
闻听李世民的话,程咬金等人对视了一眼,无言退下,以殿下开疆扩土之功都不来领赏,必定是看大唐此时国库虚空,不想给陛下再添其他烦恼。
“吾皇万岁!大唐万岁!……”
浩浩荡荡的军队离这圜丘还有三里之外,齐刷刷的翻身下马,圜丘外围的长孙无忌等人齐齐拜服下去。
刚开始只是千多名大唐臣子高呼出声,随后滚滚雷声连续响起,却是长孙无忌等人身后的黑压压的百姓们自发高呼起来,引得长安城内响声一片,使得声似雷音,响彻天地。
“大唐万岁!”
耳中听着大唐百姓的集体欢呼声,再看看望远镜中尽皆跪服的文武大臣、满脸兴奋与自豪的百姓们、震惊之色的他国使臣,李世民收回心中所想,跟着喃喃念叨了一句,随后双目亮如太阳,右手一抽腰间绕金龙首佩剑,斩杀过千百名敌人却依旧锋利的剑尖直指祭天之圜丘,气沉丹田高声喝道:“吾利剑所指,要这四方皆伏!”
“臣妾见过陛下!恭贺陛下凯旋而回!”
“儿高明见过父皇!恭贺父皇凯旋而回!”
“儿青雀见过父皇!恭贺父皇凯旋而回!”
“臣长孙无忌见过陛下!恭贺陛下凯旋而回!”
“臣尉迟恭见过陛下!恭贺陛下凯旋而回!”
“臣……”
“臣……”
长孙无垢带领之下,大唐一众人等行到百步之外,迎接依旧处于傲然状态的李世民。
“快起、快起”
长孙无垢这一开口,倒把漂漂然状态的李世民惊醒了过来。
眼看长孙无垢的脸色依旧有些苍白,李世民赶紧翻身下马,将其搀扶起来,柔声道:“观音碑,这些日子苦了你了。”
虽从前几日的急报之中,知道长安缺粮之事稍稍缓和了一下,但从长孙无垢脸上依旧残留的苍白之色,以及她瘦了一圈的脸庞,李世民依旧可以看到她那段日子的辛苦,心中也很是疼惜。
瞧着李世民痛惜的眼神,长孙无垢温柔一笑,握住李世民抚摸自己脸颊的大手,柔声道:“陛下言重了,臣妾身为皇后,既是陛下的妻,亦是天下百姓的母,万事当以陛下及大唐的百姓为重,只要陛下能平安归来,大唐百姓没有太多苦难,臣妾受的这一点点苦又算的了什么。”
这些日子以来,长孙无垢日日夜夜都期盼着能看到李世民回返长安,如今见得丈夫依旧是那个傲视天下的大唐皇帝陛下,一直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去。
而今有着李世民痛惜的眼神,她自觉自己所受的一切苦都是值得的。
松开握着长孙无垢的手,李世民又拍了拍李承乾和李泰小小的肩膀,注意到二小崇拜的看着自己的眼神,仰天乐道:“我的儿,好好好!”
其他的话不用多说,单单三个“好”字就是李世民对李承乾和李泰最大的褒奖,也是他喜到极点才能说出来的话。
李世民也没有想到这娇生惯养的两个儿子竟然能可以以身作则,带领皇室之人一起陪着百姓吃苦,不由得对自己内心的决定更加看重。
一番叙旧过后,李世民在内侍服侍之下,身穿天子大裘,内着饰有日月星辰之衮服,头戴前后垂有十二旒的冕,腰间插大圭,手持镇圭,走上四阶三丈高的圜丘顶端之上。
“武德九年,岁次丙戌,九月初一,嗣天子李世民,敢昭奏于皇天上帝,曰:时维秋至,六气资降,敬遵典礼,谨率臣僚,恭以玉帛牺齐粢盛庶品,各此禋燎,只祀于皇天上帝,突厥袭扰中原已久……”
郎朗回音响彻圜丘,祭天之烟火缓缓飘上天空,长孙无垢、李承乾、李泰等皇家之人立于圜丘第三阶平台之上,而以长孙无忌、李靖、尉迟恭、程咬金、秦琼为首的文武百官则表情肃穆的立于第二阶平台之上,第四阶是跟随李世民北伐的程怀默、苏定方等大唐中低级将领。
鼓乐齐鸣,天帝享祭,君臣共跳舞《云门》之舞,分享酒醴,天子赐胙。
此次祭天大典既算是祭天,也不算是祭天,是李世民为震慑寰宇,北伐得胜而归特意做出的举动。
对于大唐皇帝陛下要震慑四方国家的举动,一直劝谏皇帝陛下不可劳民伤财的魏征魏玄成也没有出言反对,反而在三天前跟着李世民一起痛痛快快的洗了回奢侈的凉水澡。
一整套的祭天大典下来,日头已经由初升变成了日头当中,本是有些凉爽的天气也变得温暖了起来。
“起驾回宫!”
四字说完,李世民在长孙无垢搀扶之下,走下圜丘,行向帝辇,和一众人等返回皇宫之中。
即使以李世民青壮之年,即使他心中仍然十分亢奋,近三个时辰的祭天大典依旧让他汗流浃背,身上的汗水已经将那代表天子的大裘浸透了。
李世民带着一众大臣走了,那随他而回的将士们却没有全部散开,一个个阵营摆开,将带回来的突厥俘虏围在其中,免得出现骚乱之事。




大唐粮草王 第200章封赏(第三更)
明德门中门大开,龙辇缓缓驶入,随后行驶在宽达三百步的朱雀大街之上,所到之处,尽是拜服的大唐百姓以及他国而来的番邦商人。
瞧着如此情景,刚刚换过衣衫的李世民很是开心,握着长孙无垢的手,指了指二人身后凤辇之上的李承乾和李泰,随后又指了指东南方向的蓝田县,低声道:“观音碑,我想让逍遥当太子太傅,以便可以名正言顺的教导高明和青雀,你看此事如何?”
“逍遥当太子太傅?”闻听李世民的话。长孙无垢紧了紧丈夫温暖的大手,柔声道:“国家大事本不应该由我一妇道人家插手,但既是关乎于我儿之事,我便说上一说。”
嘴上虽是如此说,长孙无垢却也心中发笑,自己之前就同意两个儿子跟着逍遥去学习,此时怎会不同意此事,丈夫如此说,不过是寻求一个可以背后支撑他的人吧!
“逍遥当太子太傅,我当然同意,只是这历朝历代,从来没有亲王任太子太傅一职,二郎你想好如何与大臣们说了吗?那魏征魏玄成可是很反对陛下有予礼制的。”
说到这本就十分执拗的魏征,长孙无垢也有些担忧了起来,有这位敢和丈夫这大唐陛下出心中的疑惑,继续念着封赏。
“逍遥王北伐有大功,特封为太子太傅,负责教导太子承乾与越王泰等皇家子弟”
“轰!”
要是前面几次的封赏是一点点燃烧起来的小火苗,这最后一个李玄霸的册封则像是倒入火锅中的热油,瞬间将太极殿中燃烧了起来。
见魏征脑袋一低,闭目养神,竟是不出言反对皇帝陛下的封赏,谏议大夫王珪眉头一皱,当先站了出来。“陛下!臣反对,两个不知名的工匠而已,怎可因什么神目之镜就越礼擢升为七品工匠。”
一头白发的裴矩民部尚书随着王珪站了出来,和王珪说的却不一样,“陛下!臣也反对,唐王殿下若有大功,当封武官之职,封太尉也可,怎可封为太子太傅,这是文官才有之职,况且殿下乃宗室之王爷,怎可再当太子殿下之师。”
李玄霸解决了长安城内粮食缺少的问题,裴矩是感激他的,只是依着裴矩的性格,却不会因感激而赞成了皇帝陛下给李玄霸的封赏。
萧瑀一抬玉笏,面色严肃道:“陛下!唐王殿下北伐有大功可封太尉,那两位工匠若有神物献上,赏赐他们一些钱财也就罢了,怎可封为正七品的工匠。”
“陛下!臣反对……”
“陛下!臣反对……”
……
似乎李世民变成了一个昏君,也似乎到了为国尽忠之时,太极殿内众大臣齐齐开口反对。
他们倒也聪明,不反对分封北伐将领,全都反对封公输松柳和欧冶铜铁这两个下等工匠为七品臣子,也反对让李玄霸当上太子太傅这可以给脸上贴金、给头上加光环的正一品虚职。
太子太傅啊!
等太子当上皇帝,那太子太傅就是天子的老师,那是他们的人生最高奋斗目标,足可青史留名、记载于正史之中的封号啊!




大唐粮草王 第201章太子太傅OR三师三公(第一更)
眼见群臣激奋,似乎要将的太极殿掀开,端坐龙椅之上的李世民却依旧施施然的坐着,那神态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眼中透出一抹看透一切的意味。
眼睛扫了几眼人群之中不动的程咬金、李靖以及长孙无忌等人后,李世民右手虚抬了一下,整个太极殿瞬间安静了下来。
“反对朕封那两个工匠?呵!”
李世民嘴角微微挑起,露出一抹嘲笑的笑容,似乎是嘲笑众人见识浅薄,随后双眼看向程咬金,对其摆了摆手,“知节,给他们开开眼界!”
“得令!”
李世民话音刚落,早就等待许久的程咬金得意的拿出怀中一直放着的纯金望远镜,递到一直闭口不言的长孙无忌手中,显摆似的说道:“辅机贤弟,快试试这神目之镜的效果,保证你大吃一惊。”
“这头放于眼前,那头看向太极殿外,别离人太近,那看不清楚的……”
似乎好不容易能当上长孙无忌的老师,程咬金嘴巴不断开合,唾沫横飞,算是过了一把给长孙无忌当老师的瘾。
“咦?果然可称得上是‘神目’,好清晰啊!”稍稍摆.弄了几下纯金望远镜后,长孙无忌无视了程咬金那带着异味的大嘴,惊叹的看着视线中.出现的景物。
“清晰吧?过瘾吧?拿来吧!给王珪这老倌看一看。”眼见长孙无忌被镇住了,程咬金显摆似的嘿笑了两句,随后一把夺过那纯金望远镜,递给一边的王珪。
“那、那,那不是朱雀门吗?怎么在这儿也能看到朱雀门?这真的是那两位工匠打造出来的神物么?”王珪这一看,依旧和长孙无忌一样,甚至比长孙无忌还要震惊
他本以为‘神目之镜’是夸大其词,此时才发现这效果说的还是小了,这东西称为神物亦可啊!
见王珪握着那望远镜的手都开始哆嗦了,吓得一旁的程咬金赶紧将这望远镜抢了回来,递给一边的萧瑀。
瞅着视线中清晰的禁卫军,萧瑀双目圆瞪,愕然道:“我的天!真可称得上是‘神目之镜’啊!”
“哎呦!好清晰啊!真乃神物也!”
“神物啊!”
“名副其实啊!”
纯金望远镜在太极殿中来回传递,次次响起惊叹之声,眼见无人再出言反对,一旁的程咬金得意的咧了咧嘴,冲李世民比划了一个成功的手势。
李世民嘴角一弯,环视一圈后,淡淡的说道:“可有人反对朕封赏打造此物的工匠?”
众大臣互相看了看,齐齐高举手中玉笏,拱手道:“臣等见识浅薄,陛下眼光独到,封赏那两个工匠却是应该。”
“很好!”
没等底下的诸位大臣再说出拍马屁的话,李世民淡淡的点了点头。
“你们反对朕封逍遥为太傅?呵!”
李世民冷笑了一下,环视一圈儿后,冷然道:“这神目之镜就是逍遥让他那两个工匠打造而成的。”
“北伐之时,逍遥率领狼王军将士半月内连下五城,灭了后梁与后隋,以千骑狼王军破突厥万骑,轰杀颉利与草原之上,结束了北伐之战,为我大唐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
太极殿内落针可闻,没有参加北伐之战的文臣武将齐齐震动不已,连知道捷报内容的长孙无忌和尉迟恭等人也暗叹不已。
殿内静,李世民依旧没有停止说话,右手一抬,早有准备的秦琼拿出藏起来的玉匣子,置其手上。
“这是什么,你们可知道?”
一瞬间,李世民双眼仿若发出灼热的火焰,灼烧的殿内众位大臣齐齐低下头,不敢与其对视。“这是始皇帝嬴政传下来的传国玉玺,是逍遥于定襄城中为朕寻来的。”
“你们反对朕封逍遥为太子太傅?那你们说,以逍遥之功劳,朕当如何封他?太子太傅?太师?太保?还是太尉?司徒?或是司空?”
“亦或者,全封!”
李世民话音一落,太极殿内只见弯腰低头的文武大臣,没有敢抬头看他之人。
就连程咬金这等大智如愚之人也装模作样的低下头来,心中虽然暗笑,面上却做出一副陛下说的对之模样。
李靖、秦琼、魏征这些一直没说话之人倒是好了,刚才开口的裴矩、萧瑀等人倒是有些傻眼了,刚开始是反对陛下封唐王为太子太傅,此时怎么变出了六个虚衔出来啊?
不管这其中哪三个是三公、哪三个是三师,但是这要是一全封岂不是三师三公占了?亦或者是“六公”?
瞧着满殿文武大臣无人敢出声,李世民心中冷哼一声,逍遥不来观礼本就有推辞不授之意,朕左想右想,才想出封逍遥太子太傅的虚衔,要是这太子太傅也封不了,那莫不如直接封他三师三公。
“既然无人反对朕封逍遥为太子太傅,那就不必商议了,圣旨拿来”,李世民淡淡的声音回响在太极殿,除了程咬金、李靖等人抬头看去,其他人等只敢偷偷摸.摸抬眼喵去,却真就无人敢应话。
金黄色的圣旨一拿,李世民的神色也郑重了起来,亲自提笔在那圣旨之上写下册封李玄霸(逍遥二字)为太子太傅的话语,随后也不用以前的皇帝宝玺,翻开那玉匣子,直接拿出传国玉玺,郑重其事的也是头一次的盖在圣旨之上。
传国玉玺闪过一道金光,那金黄色的圣旨仿佛被添加了一丝贵气,看上去很是神圣高贵。
“你等自去传旨。”
“喏!”
说是传旨,但这次加封的人,基本都在这太极殿之内,真正需要去传旨的,恐怕也就李玄霸他一个人吧!
封赏之事结束,李世民再次抬手,接过魏征递过来的三指高的小册子。
瞧底下大臣疑惑的眼神,李世民抿了抿嘴,压制住内心的兴奋之色,淡声道:“此次北伐,东部突厥大.片之地归我大唐所有,得牛马羊几十万口,另有突厥俘虏十五万口,其中壮劳力五万余口,这买卖之事就由你等商议一下吧!”
一两个突厥劳力之事,当然不用李世民操心,但是这可是十万以上的人的突厥劳力,其中那壮劳力五十贯一个,这五万余口的壮劳力可是涉及两百五十万贯以上的交易额,比大唐今年一年的国库收入都高出一倍不止,不由得他不操心一下。
“喏!”一听李世民带来这个好消息,太极殿内忽然响起齐齐的暴喝之声,声音之中都夹着一丝压抑不住的兴奋之意。
眼见众大臣眼神忽然变的炙热,李世民心中暗暗咂舌,逍遥说的果然对,一场战争打赢,胜利的一方将会收获想象不到的巨额财富,这三四百万贯的钱财可不就是战争带来的财富。
瞧李孝恭和李神通等皇室之人都要跟着一起去商议买卖突厥俘虏之事,李世民心中暗笑着站起身,拉着两位王爷的手往外走去,“众位皇兄皇弟随我去大安宫拜见太上皇,商议一下四天后逍遥的婚事。”
大安宫也就是弘义宫,是李世民之前住的地方,只不过今早没有去参加祭天大典的李渊住进来之后,直接将其改成了大安宫。
1...6263646566...1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