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危险的世界
如果因为大唐将军的肆意胡为将西域逼的彻底反叛,不知道会不会对李承乾的未来造成一定的影响呢?
自从接入西域开始,李元昌遇到的所有人,身上基本都打着太子派的标签,如果现在他还反应不过来李承乾打算图谋西域的话,那这么多年的皇子生活可真就白混了。
基于这个推断,西域如果叛乱的话,李承乾势必会因此而受到牵连,甚至就此失势也未可知。当然,李元昌或许也会受到牵连,但是如果能拉李承乾下水,他认为完全值得。
仇恨在很多时候会蒙蔽一个人的双眼,让人不知不觉中走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李元昌自以为是的认为他的能力可以在西域搞风搞雨,搅动风云,却不知道已经落入别人设计的圈套,正慢慢滑向无底深渊。
一个皇宫之中勾心斗角培养出来的皇子,没有经过朝堂,一下子就扎进国与国的纠缠,除了撞的头破血流之外,不会有任何结果。
这是李承乾对李元昌西域之行做出的判断,就算是李元昌想要就此消声觅迹,退隐江湖,李承乾也会想办法把他逼出来,让他走上造反这条路。也只有这样,才有机会绝了这个后患,又不背上‘犯上’这个污点。
一夜的时间在李元昌的沉思中缓缓度过,当天色渐亮的时候,他终于下定的决心,招来了门外的护卫,将昨天晚上写好的一封奏书交给护卫,让他快马送回长安。
奏书中,李元昌言词恳切的阐述了大唐军队在西域种种行为的不当之处,同时把自己对‘维和’的理解写了进去。
在李元昌看来,‘维和’就是要保证西域的和平与稳定,那么大唐军队在这里强迫西域各国供应粮食就是持强凌弱,失了大国风范,有内圣外王之嫌疑。
一封奏书,内容写的言之有物,而且文采斐然,李元昌还用了半个晚上的时间来润色加工,可以说这是他从小到大写的最好的一篇文章。
只是缺少经验的他从来没有想过,如果各国不供应粮食给大唐军队,那么大唐就只能从西域撤兵,必竟大唐没有能力从国内运输数万人的粮食进入西域。
而如果大唐撤兵,那么他这个空筒子王爷是否还会有现在的地位?这是颇为值得深究的问题。
(本章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676章 狂妄的吐蕃人
大唐长安城,来自吐蕃的使者已经在鸿胪寺驿馆之中呆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就在这些番子渐渐没了耐心的时候,终于他们终于等到了李二的召见。
“吐蕃使者,说说你们的来意吧!”李二从鸿胪寺卿手中接过吐蕃的国书,拿在手里看了几眼随手放到一边。
里面都是些套话,看与不看没什么区别,还不如让这些吐蕃人自己说说来的痛快。
“尊敬的大唐天可汗,外臣是代表鄙国国主前来求亲的。”吐蕃使者上前几步,站在御阶之下,朗声说道。
“又是求亲?上次不是和你们说过大唐没有年龄合适的公主么?怎么还来?”候君集位列兵部尚书,多年没有上过战场,让这头老虎憋了一肚子的气,说话都带着一股浓浓的火药味。
“不知这位将军尊姓大名?为何要说大唐没有适龄的公主?莫非是瞅不起我吐蕃不成?”吐蕃使者不动声色的转头看着候君集,语气中满是不在乎的口气,听上去就像吐蕃是大唐的宗主国一般。
候君集哪里受过这样的气,连李靖都不放在眼里的他立刻就炸了,大步自朝班中走出,阴森森的说道:“瞅不起你吐蕃又如何?若是不服尽可提兵来战。”
“哼!”吐蕃使者轻蔑的瞥了一眼候君集,根本就没把他放在眼中:“尊敬的大唐皇帝陛下,鄙国国主希望能求取长乐公主为妻,还望陛下恩准!”
李二有些无语的看着御阶之下的吐蕃使者,突然发现竟然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脑中只有李承乾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不断的闪来闪去:这货让傻子给配了!
长孙无忌也是眼神怪异的看着这个吐蕃人,感觉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
那吐蕃老货说的竟然是长乐,那可是长乐啊,连长孙家都没有娶到的长乐。难道吐蕃人都是这么没脑子么?难道他们就不知道如果他们这句话被某些人知道的话,会给吐蕃带来什么样的灾难么?
李承乾那家伙把几个妹妹看的比眼珠子都重要,连嫁到长孙家都不大满意,现在吐蕃人竟然敢大着胆子提出要娶长乐,真不知道是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或许与吐谷浑一战取得了优势让他们忘了自己是谁了吧?
大殿中怪异的气氛让吐蕃使者觉得不太舒服,等了半天没有见李二回答,不由再次将刚刚的话重复了一遍。
这下连王珪这老家伙都有些忍不住了,出班大声呵斥道:“吐蕃使者,尔可知长乐公主乃是我大唐最尊贵的公主,你吐蕃国主何德何能,也敢妄想取长乐公主为妻?”
吐蕃使者对王珪的呵斥夷然不惧,傲然说道:“我国国主可以让长乐公主成为天下间最尊贵的女人,得到远比大唐公主还要荣耀的身份。”
“大胆……”“闭嘴……”。
“来人,将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赶出去。”
一石激起千层浪,吐蕃使者话音刚落,太极殿中瞬间炸了,无数的怒喝之声响起,纷纷斥责其言词间的无理。
天下间最尊贵的女人只能是大唐的皇后娘娘,什么时候能够轮到吐蕃国主的女人了?吐蕃使者这话说的分明就是没有把大唐放在眼中,或是有想要取大唐而代之的打算。
李二虽然没有说什么,不过微眯的眼中却带着丝丝寒光,似乎在强自忍耐,克制着心中的那份杀意。
这还是第一次有人敢在他面前说出想要取他而代之的打算,不得不说,这吐蕃使者够有种。
“吐蕃使者,若是朕不将长乐嫁过去呢,你吐蕃又待如何?”好不容易等到大殿之中安静了一些,李二这才咬着后槽牙冷声问道。
“若是不嫁,我吐蕃国主自会带二十万甲兵亲自来娶!”吐蕃使者并不为李二的怒火而恐惧,反而再次踏前一步,站在御阶的第一阶之上狂傲的说道。
完了,这家伙已经疯了,看样子已经没什么挽救的价值了。
李二突然间意兴阑珊,这种狂的没边的人应该交给李承乾那个小混蛋来处理,只有自家那个混小子才会让他知道牛逼不是吹的,床弩不是背的,大唐不是那么好耍的。
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李二双手向下按了按,意近群臣不要过于激动,然后看着吐蕃使者说道:“回去告诉你们国主松赞干布,就说朕等着他兵临长安之日,只是希望他能言而有信,莫要坐着囚车进长安,那样可就不美了!”
“退朝……”持事太监的尖细嗓音中,群臣叩拜,李二拂袖而走,留下吐蕃使者一个人在大殿之中,微微发愣。
征服了吐谷浑、党项、白兰羌之后,吐蕃已经是高原上的第一强国,以前的宿敌羊同现在也在吐蕃铁骑面前颤抖,一系列的战绩已经让吐蕃人快要忘了自己是谁。
泥婆罗尺尊公主就是这样被威胁着嫁给了松赞干布,现在吐蕃打算故技重施,用同样的办法来取大唐的公主,结果却撞了一鼻子灰。
郁闷的吐蕃使者在周围异样的目光中梗着脖子离开了太极殿,不过其去留已经不再被众人关心。
李二一句随时恭候几乎是等于拉开了战争的序幕,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魏征等人一等到散朝立刻就向着后成甘露殿而去,这些人谁都没有忘记,在松州附近,在黄河的源头,那里还有吐蕃五、六万军队在枕戈待旦,虽时会进兵松州。
甘露殿书房中,李二看着面色严肃的长孙无忌等人,笑着说道:“来了就都坐吧,别站着了。”
“陛下,难道大唐真的要与吐蕃开战不成?”坐下之后,魏征第一个开口问道。
他是民为重、君为轻的坚定拥护者,为了李二的面子就去干仗这种事情他魏黑子总是会第一个反对。
“老魏,这可是吐蕃上门来挑衅,可不是我大唐想要开战。”跟着来凑热闹的程妖精最不爱听的就是什么教化之类的事情,一听魏征的话,当时就不软不硬的怼了一句过去。
特么大唐要是不打仗了,他们这些将军的战功从哪里来?拿什么封妻荫子,难道天天训练就能有军功了?
(本章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677章 老李要放人咬狗了
朱元章曾经说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后世太祖也曾说过类似的话: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吐蕃没文化,根本没听过这两句警世名言,所以他们跳出来了,他们没有洞,粮也不广,但却有了称霸的打算。
他们不知道,虽然高原气候是他们天然的屏障,但这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只要训练得当,装备精良,打上高原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大唐早就有人惦记上了那片雪域高原,目前正在积极组织力量训练,时刻为杀上高原作着准备。
李二看着聚在一起不断争论的长孙无忌等人,手指轻扣桌面,脑中想的却是那个已经不知跑到哪里去野的儿子,或许到了把他叫回来的时候了吧?
可是李二想儿子,他的儿子可不想他,有了倭人多给的五万贯,再加上合法的小老婆,李承乾在杭州玩的那叫一个嗨!
看到好吃的……买;看到好玩的……买;看到美女……这个不能买,不过却可以看,同时评论一下。
这个腰太细了,那个腿太粗了,横挑鼻子竖挑眼的看了半天,再来一句‘都不如咱家晓晓漂亮’,换来身边美人娇羞中的一低头。
至于小武鄙视的视眼神,夜魅和小白怪异的表情,这些统统被李承乾无视之,小屁孩和单身汪在这种时候根本没有发言权。
雷峰塔是一行人必去的去上,小武在塔里找了一圈又一圈,没有发现臆想中的白素贞,情绪有些不太高,她本是抱着救人的心态来的,没人可救的情况让她有种失落感。
至于李承乾则是无所谓,陪着林晓晓这里看看,那里瞅瞅,时不时说上一个后世流传比较广的小段子,逗的美人掩口轻笑就是他现在最大的乐趣。
就这样,李承乾一行在杭州整整玩了大概有十来天,这才志得意满了回到了船上,继续上路,直奔泉州而行。
杭州刺史及一众官员站在渡头上,看着李承乾的坐驾远去,不约而同的长长出了一口气:总算是把这个瘟神送走了,没发生什么大事。
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位瘟神还真是差点死在杭州,如果不是因为那个不知名的小老头,怕是现在杭州府的官员正在收拾行礼,准备或砍头或发配呢。
只是在李承乾一行走了大概十天之后,一封八百里加急的红翎急报便送到了杭州府。
“史君,太子殿下现在何处?陛下有旨,召殿下速速回宫。”信使喘成狗一般,一句话断断续续说了大半天才说完,将杭州刺史急的满头是汗。
不过在听完信使之言后,杭州刺史也有也傻眼,李承乾都走了十天了,谁知道他现在在什么地方?
于是信使只能苦逼的再次上马,直奔泉州,只因为杭州刺史记忆中李承乾似乎说过要去泉州。
长话短说,这一日泉州码头迎回了出航已达数月之久的五艘战舰,以及跟着战舰一同到达泉州的李承乾一行。
“臣,于志宁见过太子殿下。”看到李承乾从船上下来,于志宁嘴角抽了半天,强压下心头火,上前躬身施礼问候。
“于师快快平身,您这样可是折杀高明了。”李承乾也知道,当初建议老头子把于志宁弄到泉州监督造船的事有些不地道,看着又黑又瘦的小老头,连忙上前将他施礼的动作拦住。
至于叫小老头‘于师’,也不过是客气一下,给老头儿找点面子。
结果小老头还不领情,冷着一张脸说道:“殿下不必如此,这船也造出来了,不知什么时候能把老臣调回去啊?”
“调回去……,哪个……”李承乾脸上满是尴尬,他自己都是被李二给赶出来的,想回回不去,更不要提调于志宁回去了。
“怎么?殿下还有什么困难不成?”于志宁看着李承乾的表情,心里咯噔一下,连忙出声问道。
“这个,我这次出来是代天巡狩……,无令不得回京啊。”李承乾四下看了一眼,压低了声音在于志宁耳边轻声说道。
得,于志宁听完李承乾的话之后,心立刻凉了半截,啰嗦了半天,前面都不重要,最后一句‘无令不得回京’才是重中之重。
敢情这位太子爷是被他家老头子赶出来了,现在自身难保,哪里还有心思能顾得上自己这个老头子。
“于师,不要泄气嘛,有我在这儿,您还怕没有事情做么?放心吧,在泉州我们有忙不完的事情呢。”李承乾看出老于情绪的低落,忙上前安慰,这老家伙还有用处,就此一下得罪了终是不好。
李承乾的一脸无赖相落入于志宁眼中,老家伙无奈的叹了口气,将手伸进袖子里掏了半天,拿出一封信来,双后递给李承乾:“陛下有书信过来,殿下还是看看里面写的是什么吧。”
“信?给我的?”李承乾看着老于手中有些发皱的信,眉头不由一紧。
老头子一般找他都会用飞鸽传书的,这次竟然写信,分明是有重要的事情,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才会这样。
扭过头,给夜魅打了一个眼色,示意她注意一点周围的动静,随后李承乾又从她的手中接过一把小刀,轻轻挑开信封上的火漆,将信抽出来。
待抖开信看了个开头,李承乾就愣在原地,脑子隐隐有些发懵。
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这么多事情都提前了?
前段时间老头子来信说吐蕃在积石山驻扎重兵,这个李承乾判断出应该是针对松州的威胁,但却并没有放在心上。
必竟历史上对贞观六年的事情记载不是很多,但贞观六年和吐蕃并没有开干却是真的。
可是现在这是什么情况?原本贞观十二年才会发生的求亲为什么现在就发生了?而且竟然还指名点到了长乐,该死的家伙,也不想想自己有没有那个长相,有没有那个命。
长孙冲想娶长乐老子都没同意,一个吐蕃的番子竟然也敢动这种念头!
(本章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678章 准备回京
看完手里的信,李承乾将信递给了于志宁,里面没有什么不能见人的东西,没必要让老于觉得自己不信任他。
于志宁在接信之前看到李承乾脸色的变化,心里已经有了一定的准备,不过老家伙在看到里面的内容之后,还是被气的胡子直抖。当然,李承乾把这种颤抖理解为兴奋,因为老家伙看到了回去的希望。
“小白,通知他们,东西不用拿下来了。”无意中李承乾瞥见程华安等人正在指挥人牵马搬东西,便吩咐白蝙蝠回去制止。
如果不想被弹劾抗旨不遵,李承乾现在最好快点回到船上,然后以里快的速度往长安赶。这样一来就没有必要把东西都搬下来,甚至程华安他们连下船的必要都没有。
“太子哥哥,我们是要回京了么?”小武古灵精怪的,见李承乾看过信之后,便不让人搬动西,首先反应过来,抬着小脑袋兴奋的问道。
“是的,回京,马上。”李承乾低下头,将小武的头扭到船的方向,然后拍拍她的肩:“回船上去,一会儿就要走了。”
“太好了!”小武跟着李承乾在外面跑了这么长时间,早就无聊透着,便安排人从船上调了两个‘獠牙’的战斗班下来,亲自命令他们一切听从老于的安排。
想让驴子跑,那就要给驴子喂草,换成老于也一样,想让老于干活,那就要给老于一点好处,让老于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
这种笼络人心的手段李承乾老早就知道,只是一直没有机会用,现在‘抓’到老于了,在他身上用着试试。
果然,安排了‘獠牙’两个战斗班给老于当护卫之后,老于的脸色缓和了许多,必竟他是大唐第一个除了皇族之外,享受到‘獠牙’护卫的大臣,回去有牛逼可以吹了。
折腾到了现在于志宁也终于认命了,安排船厂的人回去他家里接他的两个儿子出来,自己则是认真的翻起李承乾给他的改造图纸。
“太子殿下,这是什么?”看了半晌之后,于志宁拿出一张画着螺旋桨的图纸出来,递到李承乾面前。
李承乾接到手中,看了一眼之后说道:“这叫螺旋桨,旋转起来之后可以推动水流,达到让船只行走的目的,不过这个的动力很小,并不能让船只有很快的速度。”
“螺旋桨,是会转的?”于志宁认真的听着李承乾的解释,然后试探着问道。
“对,会转的。”李承乾借着老于儿子没到的时间,找了一张没用的纸,简单的折了一个现代小孩经常会玩的那种小风车,然后用小风车给老于作了一个演示。
看着小风车转动下,将刚刚点燃的柴禾冒出的烟吹变了方向,老于脸上闪过一丝恍然。
等到老于没问题了,李承乾又陪着他聊了一会儿泉州的情况,重点是问了一下老于在泉州这里有没有什么困难,是不是还需要人手之类的,直到老于的老婆带着两个儿子过来:“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老于的两个儿子与李承乾也是早就相识,长安城里没少在一起瞎混,不过现在老头子就在边上,两个小子胆子就是再大,也不敢当着老于的面叫出那一声:高明贤弟。
不过两个小子挤眉弄眼的样子,还是引起了老于的注意,一人一个脑瓢之后,才让他们两个老实了一些。
“太子殿下,犬子顽劣,今后还要殿下多多费心,帮忙照看一二。”不管到了啥时候,当娘的都是一个样子,眼瞅着儿子就要离开身边,总是觉得有些不放心,尽管于夫人知道自家这两个小子和李承乾实际上很熟。
李承乾毫不理会一副苦瓜脸的于家兄弟,先是对于夫人施了一个弟子之礼,然后才说道:“师娘放心,高明省得。”
“行了行了,这两个逆子交给太子殿下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时候不早了,还是让殿下赶紧登船吧。”老于也是受不得这种家人分离的感觉,硬着头皮咬牙把老婆劝到一边。
“于师,师娘,高明就此告辞,他日长安城中,为您二位摆酒赔罪!”李承乾对着于志宁和他夫人抱了抱拳,便带着于家两兄弟转身向船上走去。
该说的已经都说完了,再磨叽下去也没啥意思,反道是让老于夫妻心里更难受,还不如早点走,让这对老夫妻眼不见心不烦。
当然,李承乾走的如此急主要并不是因为老于夫妻,他只是看着老于夫妻想起了自己在后世的父母双亲。
随着他两世灵魂的融合,后世双亲的面容也越来越清晰,一些以前被忘记的事情也会时不时的想起,这让李承乾愈发的想‘家’了。
(本章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679章 第六七九 一首小令
十余天之后,‘海狼’舰队进入长江,在杨州朔汴河(也就是现在的通济渠)而上,直奔陪都洛阳,又行船二十余日,舰队到达洛阳,再次转道长安。
眼见得长安近在眼前,船上的人心中都活泛起来,就连‘海狼’的人也不例外。
他们之中大部分是关中人氏,去了南海之后便再一直没有回来过,算算和发配涯州的那些官员也没什么区别。
而且人家发配至少是拉家带口的过去,他们这些大头兵到了南海却是孤身一人,每日里看的也就是队里那几张面孔,这样的生活如果不是有强大的纪律约束着,怕是早就有一堆的逃兵了。
忽然一日,船行至潼关,李承乾等人尽皆来到甲板之上,遥望着这道长安城里后的门户。
“高明,我等在京中久闻你诗才过人,却一直没有机会听你赋上一首,不如今日在此雄关之前,赋上一首如何?”于家兄弟与李承乾相熟,看着万丈雄关心生感触,奈何文思枯竭,一时不知如何表达,最终把主意打到了李承乾的头上。
“你们兄弟怕是早就算计好了是吧?否则为何刚刚一定要拉我出来看这关隘。”李承乾用手指点点于家兄弟,打趣说道。
于家兄弟中的老大于立政笑着应道:“算计这话是从何说起啊,我们兄弟这不是才学不够么?否则美人当前,谁还不想显摆一下。”
他们几人在船上闹腾惯了,李承乾知道于立政口中的美人指的是白月宁和杨雨馨,并不是指刚刚被找回来的林晓晓,闻言之后也不生气,只是苦笑着摇头。
不过于立政这话说的还真没错,美人当前,怎么也不能弱了名头,他李承乾在长安城可是有‘智妖’的名号,同时也隐有诗词双绝之称,若是连首诗都搞不定,还真是有些下不来台。
但是待到细想才发现,竟然真的没有什么应景的诗句可以用,《潼关吏》?不行,这个有些文不对题,再一次年龄也不对,所以必须放弃。
然后还有什么?李承乾琢磨着,看到身边林晓晓、小武、夜魅等人期待的眼神,以及双胞胎兄弟狐疑的目光,脑中灵光一闪,让他想到了一首元代关于潼关的一首小令《潼关怀古》。
虽然这首小令不是诗,但是好在也流传后世数百年,此时拿来应付一下想必也没什么问题。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