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危险的世界
一首小令原本无甚奇处,但是最后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却最是发人深省,震耳发聩。
“高明啊高明,你,唉……”一声长叹之后,于立政摇了摇头不在说话,只是一次次的重复着李承乾最后那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于家兄弟在老于的言传身教下,肚子里的学生可不同于那些只读过几天书的迂腐儒生,以他们的能力完全可以理解这小令最后一句话的份量。
也知道这种东西似乎除了李承乾,这船上还真就没有人敢喊出这么一句来,虽然大唐并不流行文字狱。
李承乾也知道这一点,不过他却并不在乎什么含义之类的东西。
诗与词这种东西,根据吟诵的人不同,场影不同,解释的人不同,意思也会不同,同样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他这个太子吟诵那是富有同情心,但如果放在别人身上,那就是意图造反。
所以说李承乾这个太子的身份给了他很大的便利,只要不高喊:‘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等类似的词句,其他诗词没什么不可以抄的。
身份在很多时候可以帮人解决很多问题,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好学生、坏学生都在上课的时候睡着了,老师发现在之后对坏学生的评论是:你看看你,笨的像猪一样,拿起书就睡觉;对好学生的评论就是:看看人家,睡觉都拿着书。
这就是身份带来的好处,也是现实,李承乾正是看明白这一点才敢肆无忌惮的抄袭一些诗词,一切只因为他太子的身份,让人不会主动往坏处想,或者说大多数主流思想不会往另一个方面去想。
战舰上,愿本众人高涨的兴致被李承乾一段小令搞得意兴阑珊,所有人都在默默的思索小令中最后一句的含义。
李承乾则是无所谓的耸耸肩,漫步走向船头,张开双臂做出一个拥抱的动作,像是在拥抱这大唐的壮丽河山。
《潼关怀古》火了,再一次火遍长安城,随着于家兄弟将这首小令与众同窗吟诵之后,李承乾的名字再次在长安城的街头巷尾流传。
而且只三两天的功夫,便已经是尽人皆知。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李二呆坐在甘露殿书房中,一次次不断的重复着,眼中迷茫之色渐浓。
“二哥,不要想了,乾儿那孩子说的话只要听听就好,若是真要追根究底怕是要想破头呢!”长孙皇后轻轻的为李二揉着微微发酸的脖颈,低声的劝着。
自家老头子自从听到《潼关怀古》之后就变的疯魔了一般,让长孙皇后十分不放心,她以前可从没见过李二有这样的表现,生怕李二出了什么问题。
“观音婢,看来承乾这次出去人长大了不少,否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有这样的体悟啊。”李二抬起头,透过窗子看向窗外:“可是我大唐有多少官员会有这样的觉悟?有谁真的知道百姓的苦处?”
“二哥……”长孙皇后不知道应该怎么评论这件事情。
她的儿子一首小令,道尽皇朝更迭给百姓带来的伤害,理论上说当爹妈的应该高兴,必竟李承乾身为太子能有这样的觉悟是大唐之福。
可是想到其中的内容,又让人乐不起来,大唐是建立在前隋的基础上的,而隋、唐交替,朝代更迭到底有多少百姓死于战火?又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
(本章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680章 ‘仙家法宝’
就在大唐满朝文官为一首小令心生感怀的时候,李承乾却带着双胞胎兄弟、夜魅、苏猛等一群杀手直奔鸿胪寺的驿馆。
这群混蛋敢打长乐的主意,而且求婚不成之后,竟然还敢在长安呆着,如果不给他们一点小小的教训,李承乾这个哥哥只怕也没脸再当下去了。
时间不大,驿馆已经遥遥在望,不过驿馆前面的情景却让李承乾有些意外。
原本应该门可罗雀的驿馆门前竟然十分热闹,两伙人正在吵吵嚷嚷争论着什么,因为距离太远,李承乾他们听不清楚。不过看听着含糊不清的大唐官话,应该双方都是异族之人。
待走的近了,众人才发现其中一伙人应该是突厥人,看样子应该是属于执思失力的部下。
因为现在医学院已经彻底完工,当初抓回来的那些战俘已经被李二遵循诺言安排给了执思失力,成为大唐境内的第一支外籍兵团。这批人装备的大唐的装备,但是打扮上却略有不同,尤其是那一头乱发更是明显的再明显不过。
而与突厥人对峙着,却干脆就是一些异族,从其脸上干涸的泥巴上可以看出来,这帮家伙就是李承乾他们要找的目标——吐蕃人。
“公子,怎么弄?”苏猛性子急,属于一言不合,掏刀就干那种,所以在看到吐蕃人之后,眼珠子立刻就开始发红,恨不得马上冲上去。
李承乾乜了苏猛一眼,示意他稍安勿躁,然后向突厥人的方向呶呶嘴:“过去看!”
突厥人的一方只有三个人,与人多势众的吐蕃人相比明显不在一个级数上,由此可见应该不是突厥人搞事在先,这引起了李承乾极大的好奇心。
“这里怎么回事?都在吵吵什么?”等走到两伙人跟前,苏猛站出来沉声问道。
一个敞着皮袄的吐蕃人横了苏猛一眼,不屑的说道:“汉狗,从哪里来滚回哪里去,驿馆门前禁止通行,违者按刺探吐蕃机密论处。”
卧槽……,这吐蕃番子好霸气啊。
李承乾一行被那吐蕃汉子一句话骂的愣了半天,这还是第一次在大唐的地盘上听到有人让他们滚开,一时间多少有些接受不了。
“我等要是非要打这里走一走呢?”苏猛有些不信邪的问道。
“杀无赦!”这一次那吐蕃人看都没看苏猛一眼。
苏猛被说的有些傻眼,忍不住回头看看李承乾,感觉世界观都被颠覆了。什么时候异族可以在大唐称王称霸了?鸿胪寺难道就不知道管管?
“问问他们,是怎么回事。”李承乾指指那三个突厥人。
此时他已经回过神来,阴阴的瞥了那个说话的吐蕃人一眼,一股暴厌的情绪开始在心底涌动,不过被他强自压了下去,这几个吐蕃人已经被他列入必死的名单,就算天王老子来了怕也就不了他们。
只是现在还是满足好奇心为要,那些打打杀杀的事情都放到一会儿再说。
“你们不用问,他们几个和你们这些汉狗一样,想要从驿馆前面过去,不过他们走的比你们远一些,所以他们的命已经属于老子了,至于你们……,敢再往前走三步,你们的命老子也收了。”敞着皮袄的吐蕃汉子狂傲的说道,脸上全是满不在乎的神情。
这些高原上下来的汉子生存环境恶劣,不得不时时与天地争命,所以也养成了他们桀骜的性子。
不过狂归狂,如果他们平时这样也就算了,他们有使者的身份,一般人遇到他们这样的忍忍也就过去了,不一般的人也懒得与他们计较这些东西,见他们装犊子,也不和他们扯淡,省得丢了面子。
必竟他们是外使,大唐又有不杀使者的传统,事情闹得大了,谁的面子都不好看。
可是这些吐蕃人学问不好,忘了大唐有一句老话,那就是瓦罐不离井边破,将军难免阵前亡,淹死会水的,打死犟嘴的,夜路走多了总会遇见鬼……。
“你敢不敢再说一句汉狗?”李承乾按照那吐蕃汉子说的,向前走了三步,然后从腰间抽出一直没有用过的手铳,拿在手中掂量着。
那吐蕃汉子看到只有十多岁的李承乾走出来,不由咧开大嘴笑了,露出一口发黄的牙齿:“还真有胆子大的,成你既然喜欢听,老子就多说几次让你听听:汉……”。
“嘭……”一声大的吓人的臣响,将吐蕃人后面的话全部压了下去。
“呃,呃,你……”过响过后,刚刚还在笑的吐蕃汉子脸容僵硬在了脸上,眼中带着恐惧的目光,艰难的抬起一只手,指着李承乾,口中喃喃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吐蕃汉子的胸口已经被手铳中的铁沙轰的血肉模糊,看不出一块完整的皮肤,血不停的从胸口处向外涌着,短短一瞬间就已经染红了地面。
“噗通”一声,那吐蕃汉子最终还是没有把想要说的话说出来,整个人已经瘫软了下去,倒在地上出气多进气少,眼见是不活了。
这是火铳第一次在大唐发威,直接轰死了一个在吐蕃战功赫赫的勇士,也轰碎了吐蕃人那颗傲慢的心。
“你……”剩于的七八个吐蕃人艰难的咽着唾沫,看着李承乾半晌无法说出一个字来。
“谁想第二个?”从腰里抽出另一支火铳,李承乾目光阴冷的扫过前面站着的一群吐蕃人。
没有人说话,不但吐蕃人不敢说话,甚至就连那三个突厥人,以及跟着李承乾一起过来的苏猛等人也都紧紧的闭上了嘴。
没见过手铳的大唐土鳖们,看着手铳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仙家法宝?再看李承乾,不由自主的就想起当初神仙弟子的传言。
疯了,真特么疯了,老子竟然真的跟了一个神仙弟子啊!苏猛如是想着。
当然,震惊的人中不包括杨雨馨和夜魅,她们两个早就见过李承乾用这东西打草靶,知道那东西叫‘手铳’,和手弩的性质差不多,不过比手弩要小上不少。
可是她们两个知道,别人不知道啊,由其是那些被封建迷信洗了脑的吐蕃和突厥人,这两帮人现在两条腿哆嗦着,就差没跪下大喊佛祖显灵了。
(本章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681章 大唐太子的霸道
“去个人,你们的吐蕃正使叫出来!”看到吐蕃人怂了,李承乾嘴角挑起一丝弧度,冷冷的说着。
反正已经弄死一个了,如果这些吐蕃人敢从牙缝里嘣出半个不字,李承乾不介意再开枪轰死一个,然后让夜魅等人出手,把余下的几个吐蕃人杀掉。
这里是大唐的土地,任何时候都绝不允许异族在这里撒野。
至于什么没子不面子的……,李承乾并不在乎,反正说说而已,身上又不会少块肉,只要不是当着他的面说就好。反正他现在已经恶名在外,‘睚眦必报’都算是比较含蓄的外号,再多些也无所谓了。
可是,李承乾明显是低估了手铳对吐蕃人造成的‘伤害’,尽管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但还是有人站了出来:“不,不行,你,你是恶魔,你会杀了正使的。”
是啊,那仙家宝贝不用准备,抬手就打,如果正使出来了,被这家伙一下子干死了,那可咋办!得到提醒的吐蕃几乎是瞬间统一了思想,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李承乾弄巧成拙。
李承乾摇了摇头,不知道是不是在后悔刚刚的举动:“叫他出来,我不杀他,同时我可以给你们使团另外留下九个名额,至于你……不用回去了。”
“轰”又是一声震耳轰鸣,刚刚说李承乾是恶魔的吐蕃人惨叫着倒了下去,血再一次染红地面。
眨眼间被连杀两人,吐蕃人的脸色全都变了,不约而同生出同仇敌忾之心,手开始向腰间伸去,看样子是准备和李承乾拼了,不过很明显,他们忽略了跟着李承乾一起来的夜魅等人。
“吐蕃正使,难道你打算一直缩在里面?如果这样的话我不介意让你住在里面一辈子。”李承乾看也不看那些吐蕃人的动作,只是将目光投向驿馆大门。刚刚门口人影闪过,分显就是有人隐身在驿馆大门后面偷听。
而那些吐蕃的如果敢动,李承承乾相信,夜魅等人一定会给他们留下永久的记忆。
“大唐太子,杀伐果断,盛名之下果无虚士。”一口地道的长安腔从驿馆大门中传了出来,接着便是一个年龄接近三十的吐蕃人从里面走了出来。
“见过正使!”几个吐蕃人听到身后的动静,转身打完招呼之后便将其挡在身后,看着李承乾,脸上全是戒备之色。
“你竟然认识本宫,看来是早有准备啊!”李承乾撇撇嘴,连吐蕃正使的名子都懒得问,他今天是来找麻烦的,不是来拉关系的,问不问名字根本没什么意义。
“太子殿下如此作为,难道不怕本使上殿弹劾么?”吐蕃使者话中带刺,既有威胁又也有妥协。
威胁不用说,自然是指找李二去告李承乾的状;而妥协的意思则是如果李承乾就此放手,转身离开,他可以既往不咎,不去李二那里告状。
可是吐蕃使者却是失算了。
李承乾只是淡淡的隔着人墙看了他一眼,便将两只‘法宝’收了起来:“五天之内,带上九个人,你可以安全离开长安,多耽搁一天就多留下一个人,十五天之后如果你还没有离开长安,那就永远不用走了。”
某人并不是一个只有十四岁的孩子,对‘找家长’这种事情十分敏感害怕。连后世带大唐一共三十来年的生命,怎么可能怕对方一句:你敢打我,我就去告诉你爸爸。
不过某人不怕吐蕃人的威胁,不等于吐蕃人就不怕他的威胁。
对于这个一言不合就杀人的大唐太子,吐蕃使者还真不敢赌他是否会说到做到。
而且只有十个名额啊,留谁不留谁呢?看今天李承乾的行为就知道,留下就是死。
吐蕃勇士的确不怕死,但也不想死的一点价值都没有,如果吐蕃使者真的选人带走的话,弄不好他自己就要先死在自己人手中。
之所以他被李二拒绝之后还一直流连大唐不肯离开,实际上就是想见见那个传说中‘睚眦必报’,性格乖张的太子殿下,
现在见到人了,但却没有想到此人性格竟然会乖张到这种程度,一下子就把他逼进绝境,早知道这样还不如早点离开,何必留下等这个杀星回来。
“太子殿下何必如此咄咄逼人,我们只是来求亲的,并无恶意,我吐蕃国主……”吐蕃使者想要争取一下,如果李承乾能答应不杀人的话,他甚至同意马上起程走人。
“八个。”李承乾打断了吐蕃使者的挣扎,面无表情的说道。
“什么?”吐蕃使者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不由反问道。
“七个。”
“……”吐蕃使者闭上了嘴巴,将所有的问题都咽回了肚子里。
眼前的杀星这是在数可以带走的人数,多说一句话就少带走一个人,这要是再说几句,怕是连他自己都走不出长安城了。
“求亲失败却不离开,你是在等本宫吧?现在你见到了,满意了吧?”李承乾面无表情的说着,根本不在乎吐蕃使者回不回答。
当然,如果吐蕃使者回答了,他会再减少一个可以离开的人数。
“本宫早就说过,大唐公主不和亲,你们竟然还敢来,那么就要有付出代价的准备。”
“另外本宫可不是我父皇,父皇仁德,但本宫可不一样,想娶本宫的妹妹,就先试试本宫的刀利不利。”
“最后,还是那句话,告诉你们国主,本宫等着他,让他尽可放马过来一战,看本宫惧他不惧。”
霸道,不容拒绝的霸道,所有人看着李承乾的目光都满是异样。
吐蕃人眼中满是绝望,而突厥人和夜魅、苏猛等人眼中却是异彩连闪。
谁都不想自己跟着的主上是一个怂包,或者是那种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的软性子。那样的话他们这些作下属的办起事来就会束手束脚,生怕有什么失误会引起上头的怀疑或者责怪。
可是霸气无双之辈就不会这样,通常霸道的人都是为达目的不责手段,在这样的人手下做事完全可以放开手脚,不用有任何犹豫,不管是杀人也好,放火也罢,只管放手去做,不用有任何负担,只要把事情办成,一切后果都会人替他们扛下来。
(本章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682章 应对(上)
吐蕃人到底是怎么选出七个随从的,李承乾并不在乎,因为在当天夜里,由‘第七小组’主攻,‘獠牙’三中队辅助,京兆府‘城管大队’配合的绝杀计划便已经展开。
白天已经警造过那些吐蕃人了,如果到了晚上还没有选出七个随从离开驿馆的话,那么死了只能算是那个吐蕃使者倒霉好了。
而在杀戮展开的同一时间,李承乾则是坐在老头子的书房里面,抱着曾经属于他的大茶缸,四下打量着。
“现在外面都在传你手里有仙家宝贝,是什么东西,拿出来给朕看看可好?”李二批完了最后一本奏折,放下笔,凝视着李承乾问道。
“仙家宝贝?”李承乾疑惑的扭过头,把注意力放到老头子身上:“父皇,仙家宝贝是什么?”
“嗯?”看着李承乾不似伪做的表情,李二也是一愣,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不过很快李二就定下心思,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着:“就是发出一声巨响,然后就把人弄死的那个。”
手指轻敲桌面是李二思考问题是的习惯动作,一旦他和谁聊天时做出这个动作,那么就说明他已经开始怀疑对方说话的真实性。
“父皇说的是火铳吧?您不是也有两把么?就是您上次从九成宫回来时候儿臣送您的那个。”李承乾脸上带着狐疑的表情,有些搞不懂老头子在搞什么,难道老头子拿到那两把手铳从来都没用过?或者送人了?那可就太吓人了。
“……”李二两眼直勾勾的,分明就是还没有想起来的样子。
无奈李承乾勾勾手指,把方老太监叫过来,然后把自己的手铳掏出来交给他,让他给李二送过去。
“就是这东西?”拿着李承乾的手铳,李二脸上闪过一丝恍然。
然后……,李承乾嗖的一下窜到了门外:“父皇,那东西别对着人,一不小心会死人的……”。
天啊,老头子难道不知道那手铳是上了膛的么?竟然拿着来回比,这要是不小心,自己的小命可就要被老头子给报销了。
半晌之后,老头子的声音从里面传了出来:“行了,你进来吧。朕还当是什么仙家宝贝,原来就是这个。”
“父皇,您的呢?不会没带着吧?这可是儿臣送您防身用的,可不是摆设。”回到书房里面,李承乾看到手铳被放在桌上,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朕还用不到防备那么多,如果到了这天下有人想刺杀朕的时候,那么这大唐江山不要也罢。”说到自身的安全,李二信心十足。
不管是真是假,单就这份豪气就够李承乾学上百把十年。所以某人只能干巴巴的眨着眼睛,一脸窘迫不知应该如何应对老头子。
“你真的打算一个活口都不给那些吐蕃人留?要知道你这段时间名声可不怎么好,那五万高句丽奴隶的事情还没有平息,你再折腾这么一出儿,怕是麻烦不会小。”搞清楚了‘仙家宝贝’是什么东这后,李二将话题转到了晚上李承乾对吐蕃使团的行动上面。
在行动之前,李承乾已经把方案报到了老头子的案头,动用多少人手,什么时间动手,这些全都写的一清二楚。
上一次背着老头子调动军队被流放的风头还没过去,李承乾可不想让老头子说他‘记吃不记打’。
“父皇,左右不过是一些蛮夷罢了,既然他们敢到大唐的土地上撒野,那就要有承担后果的准备。”李承乾耸耸肩,显得满不在乎。
左右现在他也是没有好名声了,不如就留个屠夫的名声好了,当一个‘暴君’没什么不好的。
而且他是太子,只要让老头子满意就行了,其他人的评论完全没有必要去在乎,就像他的另一半灵魂说的:有不服的杀了就了,杀五百看看还有没有不服的。
再说李承乾也不是听不进去意见的人,一些对国家,对他有利的建议他还是听的。
不在乎的只是一些无所谓的评论罢了,比如什么以教化蛮夷,比如什么烂好人的仁义。
仁义这种事情对大唐子民没错,必须皇室需要子民的支持,待百姓以仁、以义这是正确的。
但是对那些想要抢夺大唐的土地,抢夺大唐的资源的异族,还要讲什么仁义的话,李承乾完全不介意把这些想话仁义的家伙送到异族去,让他们在异族好好讲一讲仁义。
另外就是教化,一个没有大棒的教化可行么?就算是在大唐,老师还要准备一个戒尺吧?对那些不听话的学生要用戒尺教育。
那么异族呢?大唐自己的子民都需要用戒尺来让他们好好学习,异族是否要用钢刀?
李二知道李承乾的想法,如何对待异族,他们父子不止一次的讨论过,所以在看到儿子的态度之后,无奈的苦笑了一下,暗叹自己这个当爹的真是命苦。
人家爹当的那是说一不二,自己这个爹当的,天天给儿子擦屁股,然后还要被老婆说心太狠,真不知道谁是爹谁是儿子。
如果不是看在这小子一些作法深得朕心,早就揍的他连他爷爷都不认识了。
把吐蕃使团的事情放到一边,李二又略带调侃的对李承乾问道:“那关于吐蕃入侵你怎么看,人家吐蕃使者可是说了,他们赞普要提兵二十万来长安呢。”
“二十万?”李承乾嗤声说道:“父皇,一个吐蕃哪来二十万军队?现在吐蕃一共就四十东岱,每个东岱管理一千多户,每户出一个兵,则其总兵力也就是四万至五万。二十万!难道他连驴都算进去了么?”
“哈哈……。”李承乾说的有趣,把李二逗的哈哈大笑。
事实上原本李二心中也是有些忐忑的,这种忐忑不是担心吐蕃会攻入长安,而是担心二十万军队一旦打起来会死多少人,要发多少抚恤,另外就是粮草、物资等等。
所以在李承乾回来之前,就查了好几遍的资料,核实过吐蕃的人口总数和军队人数。
1...178179180181182...4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