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危险的世界
当然,重点是朝庭决定要组建十二个军事化管理的‘农垦兵团’,由‘农垦兵团’负责建设十二个现代化的大型农场,并以此为‘领头羊’,带动原突厥各部落进行北部草原大开发,建设一个新时代下的新北疆!
去掉一些没用的吹牛逼用的词汇,去掉一些数据与实例,最后再去掉一些官方语言,所有人都看到了这份报纸中仅有的四个字‘农垦兵团’!
各大世家都疯了,每一个世家都在不断的讨论关于‘农垦兵团’的事情。
真理只在长矛可以刺到的距离之内,各大世家之所以每朝每代都要依附于皇室,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其手中没有兵权。
如果手中有兵,世家完全可以凭借其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一方诸侯,执天下之牛耳。
李二为什么会作出如此愚蠢的举动?这其中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这些都不重要,只要能够手握兵权,不管付出多大代价,用不了多久都会再次恢复,作为世家完全有底气做出这样的承诺,只要能把兵权拿到手就行。
老头子最近很开心,不断有世家家主借着各种名义来请见,为了只是从他手中要到一个‘农垦兵团’的名额。
不过为了保持‘农垦兵团’的神秘感,李二没有对任何一个世家做出承诺,他只是与这些个世家约定——五天之后在甘露殿共同商讨。
一家一家的谈很容易被发现破绽,消息就泄漏能坑到的人就少了,所以老李才不会傻在计划没有开始之前,就答应世家的要求呢。
“太子殿下,您看,家中伯父让我过来打听一下,臣也不好不来。”崔冉脸上写满了纠结,坐在李承乾的书房中小心的试探着李承乾的口风。
“没关系,我们终归是旧识。”李承乾有一搭无一搭的与崔冉应付着,故意装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不过私交归私交,公事归公事,父皇都没有开口的事情,本宫也不好多嘛啊。”
“是是是,这一点臣也明白,不过殿下可不可以稍稍透漏一下,这农场到底需要作些什么?”崔冉对李承乾的话点头表示自己理解,同时也把家主交待的问题问了出来。他也知道自己没有理由要求李承乾做出什么承诺,所以此来的目的,也就是为了打听消息而来。
“具体需要作些什么嘛……”李承乾拉长了声音,啧了一声说道:“总的来说有几点,第一,农场每年要向朝庭缴纳一定的粮食,当然,这包括一些肉食和一些粮食,具体多少这就需要你们坐在一起共同商讨,本宫不熟悉其中的关键,所以也不好发言。”
“这是该当的,该当的。”崔冉连连点头应承。他也知道,‘农垦兵团’主要是为了农场服务的,所以想要取得‘兵团’的管理权,那么势必要接收农场。
“另外,农场要收留一定的突厥人,这一点是硬指标,毕竟我们的另一个目的是教化万民嘛,那些突厥人太过野蛮,我们一定要让他们明白事理,让他们认识到当初侵略大唐是一种错误!”打着官腔,李承乾打开了话匣子,直打崔冉说的头上冷汗直冒。
(本章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三八零章 又有东西分了(补)
【因为发布系统的一些问题,qq阅读用户的“第八三零章”与“第八三一章”有了重复,特发此章】
过得片刻,老头子临朝,所有人抖擞精神,晃悠着走上大殿。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内侍尖细的声音在大殿里回荡。
不等下面有人出来奏事,就看老李突然抽了抽鼻子:“这,这什么味道?怎么那么臭?”
唰,大殿上所有人的目光全部集中到了李承乾的身上,就差没有伸手指着他的鼻子。
“太子,怎么回事?你这是几天没洗澡了?怎么像是……”考虑身份和地位,老李及时止住了话头,不过很显得,老头子也是想说有一股打屎没擦屁股的味道。
李承乾脸上全是尴尬:“父皇,儿臣这不是弄了件衣式的御寒衣服么,因为急着让您与诸公们看看……”千错万错都是自己的错,当初如果让人把这些鸭子毛洗干净了再弄成衣服,就不会有现在这样尴尬的情况出现了。
“得,你可省省吧,让朕的军队穿这东西去打仗?几十万人聚在一起,怕是还没到战场就被臭死了吧?”李二摆手打断李承乾,捏着鼻子说道。
按说这老李也是死人堆里打过滚的人,不应该因为一点味道就表现的如此不济,可人总是会变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多年的皇帝生活总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某些习惯,李二又何能例外。
再有另外一点就是,李承乾是老李的儿子,这一对儿父子就像是天生的冤家一样,每天都在‘斗’个不休,李二嫌弃的表现更多的也是在和儿子玩闹,并非是真的厌恶。
朝臣们这么多年下来,也知道李二父子的习惯,对他们这种‘斗’法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自然不会因为老李捏着鼻子就以为他是真的厌恶李承乾,所以小李同志也并不怎么在意老头子的表现。
但是不在意归不在意,该说的话总要说明白,总不能将来道:“儿臣已经亲自证明了,这些鸡鸭的羽毛的确可以起到保暧的功效,所以父皇您不觉得我们在白叠子不够的情况下,可以一些羽绒服来代替棉衣么?”
“而且要制羽绒服就需要家禽,我们可以在漠北的草原上大批的饲养一些禽类,到时候收购这些羽毛,这也可以算是开发黄河以北的一条路子。”
“加大黄河北岸的畜牧业、养殖业的规模,让那些草原上的牧民都找到一条某生的路子,这样一可以稳定民心,不至于让那些突厥人以为我们不管他们;二可以改变那些牧民的生活习惯,长此以往慢慢的他们就会变成和我们一样的农耕民族。”
“我们可以派出专家组,去指导他们如何养殖这些鸡鸭,也可以指导他们如何去耕作,数量重多的棱堡,四通八达的水泥路,再加上稳定的民心,把使漠北彻底归化将来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李承乾啰哩吧嗦的说了半天,总算是把自己的想法一次全都说了出来,使得朝堂上再次陷入安静,除了大殿右侧的一群老杀坯依旧在打瞌睡之外,所有人都在琢磨着他这个想法的可行性。
“什么是专家组?”李二沉思了一会儿,沉声问道。
此时已经说到正事,老李再也没了玩笑的心思,脸上的表情也变的严肃起来。
“就是一些有一技之长的人,比如一些兽医之类的,他们可以教导牧民如何发展畜牧业,如何减少牛马的生病几率,再比如一些精通种植的高手,他们可以去教导牧民如何发展农业,当然,教书先生也少不了,他们可以教导那些牧民懂礼仪,知廉耻!”李承乾扳着手指一件件细细的数着。
老李在贞观二年秋发动的北伐战争平灭了突厥,但却一直没有很好管理突厥的那块土地与迁徙到黄河南岸的突厥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归附的突厥人一直是有着颇多的怨言,觉得朝庭对不起他们,想要让他们自生自灭。
虽然李二的确有着让他们自生自灭的想法,但是如果有办法能让他们真的归附,老李也并不想真的把人全都搞死。毕竟大唐现在缺人缺的厉害,如果真的可以把这几十万突厥人全部弄训练好了,大唐也等于变相的增加了人口,就算是不用他们去种地,打仗这帮家伙总是一些好手吧。
可是现在的实际情况却并不允许李二这么做,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突厥人心不定。
试想一想,谁会在家里老婆孩子都快要饿死的情况下去帮着一个奴役着自己家人的国家打仗?如果发给这些突厥人武器,只怕等不到第二天,这帮家伙就会起兵叛变逃回草原。
就在李二琢磨着李承乾所说的一切时,朝堂上却已经乱成了一锅粥,那些‘文能定国’的老家伙纷纷各执己见的展开了辩论。
当然,他们讨论的并不是李承乾的办法是否可行,毕竟不管是畜牧业也好,养殖业也罢,就算是农业那也是需要生产粮食的,这样一来就会有产出,而有了产出就有了利益。老家伙们争论的就是利益,这么大一块蛋糕,到底每一家应该分多少。
(本章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836章 甘松岭之战(上)
京城之中,各大世家为了争得农场的管理权奔走呼号,广邀宾朋为其在李二那里说项,其最终目的不过是为了那虚无飘渺的‘兵团’。
而此时在松州城外的甘松岭,都督韩威却看着对面的五、六万吐蕃大军直皱眉头。
“都督,打一下吧。”身边副将同样举目远眺,语气中满是轻蔑。
“打一下?就咱们这三千人马?”韩威回头看着身后,跟着他从松州城里出来的三千边军越骑,颇有些自嘲的说道。
“总要试试他们是些什么东西,看看他们到底凭什么赶吹牛逼说打到长安。”副将余莫寒舔着嘴唇,脸上满是战意,手中长槊紧了又紧,似乎只要韩威一声令下,便要策马而出一般。
“吾等有守土之责,不过现在人家可是停在自己的地盘里面,你如果上去了,就等于是入侵,擅起边衅的罪名你担得起么?”韩威不动声色的说道。
身为朝庭的从三品都督,韩威知道自己的主要责任并不是试探吐蕃军力,若是松州失守才是他最大的失职。
松州毕竟只是下都督府,城中只有八千人马,五、六万吐蕃人虽然他也觉得有把握一鼓而下,但他总能倾城而出将所有人都带出城。
而留下五千守军之后,仅凭着他带出来的三千人,如果想要与吐蕃五、六万人硬撼,老实说,虽然大唐的将军都很牛逼自信,但却没有牛逼到个个都能三千对五万。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韩威还是选择了保守一些的战术,只要吐蕃人不过边境,那么就看着好了。
“对面的唐军听着,我家赞普说了,让你们速速让开道路,让我吐蕃迎娶大唐公主的队伍通过,否则大军到处鸡犬不留。”就在韩威与副将余莫寒商量对策的时候,吐蕃一方有一大将身军中策马而出,立于边境线上用半生不熟的大唐官话高声喝道。
“都督,现在我可以上去了吧?”余莫寒咧开嘴嘿嘿笑着,颇有些‘想啥来啥’的意思在里面。
“去吧,莫要失了我大唐守军的面子,若是他敢踏过边境一步……杀了他。”若是不考虑守土之责,韩威也不是什么好鸟,现在被人家骑到脖子上了,自然不会忍气吞声,对着余莫寒一摆头阴着脸说道。
出动五、六万大军迎娶大唐公主,看着似乎是挺给大唐面子,但实际上就是一个入侵的借口罢了,真不知道是谁给了他们这么大的胆子,真的以为能够打败吐谷浑、党项、白兰羌,就一定能够战胜大唐?不说大唐上百万的常备军,单按人口来算,一人一口吐沫也特么能淹死这五万土鳖。
“大唐的怂货们,是不是在商量着给爷爷们准备大唐美女啊?如果是这样的话,老子可以告诉你们:‘不用,老子会自己去抢!’”从吐蕃军阵中出来的那个家伙见半天没有人上来答话,便有些忘了自己是谁,挑衅的愈发厉害。
“大言不惭,有种你过来试试,看看能不能在某这长槊之下走上五个来回!”余莫寒得了将令,纵马而出,应声答道。
“哟喝,还真有不怕死的,知道爷爷在吐蕃的名头么?告诉你……”
“你特么全身上下只长了一张嘴么?想要去长安迎娶公主的话,就踩着爷爷的尸体走过去,若你真有这个能力,再吹牛逼不迟。”最讨厌这些番子一天天打架本事一般,光会吹牛逼,不杀杀他们的威风,还真以为天老大,他们老二了。
“你……”吐蕃人被余莫寒一句话怼的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只是没得到将令,他也不敢擅过境,只能勒紧缰绳,任由战马在原地蹬踏。
“怎么不说话了?吐蕃难道都是些长着狐狸尾巴的家伙?”看着对面的吐蕃人不说话了,余莫寒撇撇嘴嘲讽着说道。
狐狸在吐蕃人眼中是胆子最小的一种生物,每当有人胆小怕事,骂他一句狐狸胆小绝对是比骂他老子娘还要严重,当然,如果丢一条狐狸尾巴给他的话,估计就是再胆小的人也会上来跟你拼命。
所以余莫寒只用了一句话,立刻便将对面的吐蕃将军激的暴跳如雷,什么军令,将令也不管了,手里大刀一抡催马便冲了上来,口中叽哩哇啦叫着一些让人听不懂的吐蕃话,不用想都知道,一定不会是什么好话。
“来的好!”余莫寒出阵的目的便是要给这些吐蕃人一个教训,但见此人冲过来,正好遂了心意,也不去计较那货骂的是什么,手中长槊一紧,同样催马迎了上去。
“哐”,金铁交击,一声巨响震聋发馈,大刀与长槊擦出无数火花,第一回合双方平分秋色。
不过交手到了这里基本上已经算是有了结果,力气上平分秋色之后,吐蕃武将立时便落在了下风。
与只知道胡乱劈砍的吐蕃蛮子相比,余莫寒手中长槊宛如出水蛟龙,或刺,或挑,或砸,没几下功夫已经使得吐蕃蛮子险象环生,应接不暇。
“孙子,下次投胎的时候让得长些记性,把武艺练好了再出来装犊子!”三五回合之后,余莫寒一声大喝,手中长槊电射而出,一点寒光直逼吐蕃蛮子面门而去。
“不……”
“住手……”
吐蕃蛮子濒死前的惨叫以及吐蕃军阵中的一声大喝同时响起。
不过这一切都已经晚了,一心想要杀人的余莫寒哪里会听一个吐蕃人的招呼,手中长槊不仅没有停下,反而又快了几分,但听得“噗”的一声,硕大的槊头整个灌入吐蕃蛮子口中。
“哪个叫的住手,出来一战。”搞死了吐蕃蛮子之后,余莫寒收回长槊,傲然立于两军阵前,一双带着杀意的眼睛不断在吐蕃军阵之中扫视,像是要把刚刚喊话之人找出来一般。
“大唐的将军,我们是带着善意而来,你们为何要苦苦相逼?莫非真的要挑起两国争端才肯罢休么?”一个年轻的不像话的年轻人,骑着马慢慢从吐蕃军阵之中缓步而出,不是松赞干布却是何人!
(本章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837章 甘松岭之战(下)
第八三五章
“你特么谁啊?”余莫寒翻了个白眼,他还是第一次听到如此无耻的说法,带着五万大军进入大唐,却说带着善意而来,如果带着恶意那又当如何?
“住口,休要侮辱吾主!”不等年轻人接话,已经有数声大喝在吐蕃一方响起。
“切,都说是‘你主’,既然是‘你主’与老子有何干系。”余莫寒甩了甩长槊上的血迹,满不在乎的说道:“小子,你可是不服?若是不服上来一战如何?”
“你的确很厉害,归顺于我如何?我可以给你一个千户的职位。”松赞并不因为余莫寒言词上的不敬而恼怒,反而向他邀请道。
“千户?管一千个人?”余莫寒愣了一下。
“不错,你要知道……”松赞干布点点头,正要给余莫寒解释‘千户’的好处,结果却被一阵歇斯底里的笑声打断。
“小子,你特么真是太有意思了。”余莫寒笑的上气不接下气,喘了半天才说道:“老子在松州手下近万军士难道不比你那个千户有意思?跑去你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管理着千把人……,小子,你还是回去多读些书吧,好好了解一下大唐军制,然后再来!”
啊?一个副将就可以管理上万人?这特么好尴尬啊!松赞干布脸上像是开了染坊一般,五颜六色的变个不停。
在吐蕃千户并不多,只有四十多个,对于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来说,已经算是高层中的高层,可是在大唐,千户这个职位怕是连个都尉都不如,好歹一个都尉还能管着五到六校人马,而每校人马则是三百,所以都尉至少可以管理一千五至两千人,比那个什么千户可强多了。
放着能管理无数都尉的中郎将不干,跑去干一个和都尉差不多的千户,这人要傻成什么样儿能干出这么没有脑子的事情?
不过话说到这个份上也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丢了面子的松赞干布赤红着一张脸,回了本阵,然后吐蕃大军便开始向着大唐方向缓缓移动而来。
“全军列阵!”面对黑压压如潮水蔓延而来的吐蕃人,韩威脸色变的异常严肃,若不是仗着地利只怕他现在立刻就会命令部队后撤。
十五甚至二十比一的战斗,即便大唐军阵再厉害,也不可能应付下来,韩威自信自己可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毫发无损的脱身,但是却不能保证自己带出来的弟兄也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毫发无损的脱身。
所幸甘松岭这一带只是一块盆地,吐蕃的数万人马并不能全部展开,而大唐的三千人马身后便是随时可以撤退的峡谷,这样的情况下,他们需要面对的敌人并不会很多,而且如果真的打不过,也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撤回去,这才是韩威敢迎战的根本原因。
哗啦……,甲胄触碰间,立于山坡上的三千军士集体下马,盾牌向前,长弓向后,极短的时间内便完成了防御阵形。
而此时吐蕃大军已经开始提速,大概有五千左右的骑兵脱离本阵,向着唐军所驻守的山坡冲了上来。
“弓箭兵,目标一百五十步,吊射,放!”看着越来越近的吐蕃骑兵,韩威下达了攻击的命令。
“风,风,大风!”“嗡……”两千枝长箭带着风声将迎面而来的吐蕃骑兵笼罩,已经被十六卫淘汰的平头箭虽然比三棱矢差了些,不过在面对身上只有一件皮袍的吐蕃人时,依旧发挥了不小的威力。
“啊……”
“杀,杀……”
箭雨中,纵马而来的吐蕃人根本无惧死亡,前仆后继的向着山坡不断前进着。
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骑士不但没有停下,反而加快了马速,将同伴踏成肉泥的同时,也把自己生命交给了命运。
生长于荒芜的高原,生命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那么重要,缺吃少穿的生活环境,活着并不比死了好受多少,不如拼了这条命换个勇士的称号,将来回去吐蕃也能让自己生活的更好一些。
厮杀刚刚开始便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面对着越来越近的吐蕃人,弓箭兵已经收起了长弓,缩回到盾牌的后面,准备迎接战马的冲击。不过好在唐军是在山坡上,吐蕃人的战马冲上山坡之后,马速已经降了下来,并不会对他们造成多大的冲击。
“杀……”。
“轰……”。
“去死吧……”。
大唐与吐蕃的第一次交锋随着吐蕃骑兵冲上山坡,激烈的展开,一面面铁制的盾牌被吐蕃人砍的‘哐哐’作响,时不时会有盾牌被人用重武器砸开,后面的士兵惨叫着倒下,然后再由其他人顶上来,面对着数千骑兵的围攻,所有人都在苦苦的熬着。
“上马,所有人上马。”当吐蕃军与唐军纠缠到了一起之后,韩威跟余莫寒两个带着自己的亲卫,在人群中杀出一条血路,带着刚刚被赶到阵后的战马群重归本阵。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面对数万的吐蕃骑兵,韩威根本不可能让自己的三千人与其对冲,那样除了会使自己全军覆没之外,没有任何用处。
山谷盆地,数万人堆在这里,马速根本就提不起来,与其对冲还不如下马步战,至少大唐军队比较熟悉这样的战斗方式,与那些在马背上长大的吐蕃人相比还有些抵抗的能力。
拼掉了将近五百余人,换来了大唐所有人全部马上,而就在此时,吐蕃军阵之中也再一次派出了人数大概五千左右的援兵,似乎打算把韩威带来的三千人全部绞杀在甘松岭。
“都督,撤吧!我来断后!”乱军之中,余莫寒与韩威碰了头。
“不行,你带队先走,我来断后。”韩威脸色阴的像是要滴出水来,带着一血的鲜血,挑飞了一个吐蕃骑兵之后,沉声命令道。
“都督,还是你走吧,松州城还要靠你来守。”余莫寒架开一支刺过来的长矛,露出腹部一道巨大的伤口,惨笑着说道:“给我五百人,让我断后吧。”
(本章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838章 应对
韩威战败,副将余莫寒战死,战损人数多达两千,甘松岭失守,五万吐蕃军长驱直入,逼近松州。
李承乾收到崔钰的消息时整个人都是呆滞的,不是说大唐当初的松州之战胜了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老崔,这消息可靠么?”琢磨了半天之后,李承乾纠结着问道。
一方面他知道老崔不可能在这样的事情上说谎,另一个方面是历料记载的松州之战大唐获胜,这让他很难选择到底应该相信哪一种,最关键的两种情况下,需要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这才是李承乾面临的最大困难。
“当然可靠,这消息就是余莫寒亲口说的。”面对李承乾的问题,崔钰能说什么呢,作为一只能够沟通阴阳的‘信鸽’,只能一切照实禀报。
想到那个可怜的家伙拖着肠子,浑身是血的样子,老崔叹了口气。
三千对五万,不败又能如何?若是在开阔地,或许还有掉头就跑的可能,但是在峡谷盆地之中,掉头就跑估计连那逃回松州城的一千人都得扔在战场上。
“知不知道候君集他们到到哪里了?”确定了消息的准确性之后,李承乾索性不在纠结于甘松岭的事情,既然松赞干部敢领着人进入大唐领土,那么不付出极大的代价,无论如何也不能放他回去。
“候大将军具体信置臣不知道,这个要问情报科。”崔钰的消息来原一般都是那些死掉的家伙,没人死他自然是不会收到消息。
李承乾也十分理解的点点头,他总不能为了得到军队每天的行踪,就让老候每天都杀一个人去地府报信,这样作怕是要不了多久大唐军队就要被自己的太子给杀光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