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危险的世界
“应该不至于,只是现在高句丽对我大唐严防死守,边境上的城墙不知加固过多少次了,若是要打我们的损失可能会大一些,但绝不会败。”李承乾摇头说道。
大唐现在的军事力量和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单单拼装备高句丽绝对不会是大唐的对手,拼人力的话因为是被入侵,或许有可能会拼个势均力敌,毕竟六十万常备军可不是说笑话的事情。
“朕打算亲征!”平地一声雷,李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说道。
“啊?亲征?”李承乾被雷到了。
短短的一瞬间,李承乾想通了为啥老头子把东征高句丽的事情提前,敢情老头子是‘羡慕嫉妒恨’了。
儿子都已经拿下大半个西域了,他这个当老子的却一直坐在北伐突厥的历史功劳薄上坐吃山空,换成谁也受不了这个刺激啊。所以李二虽然嘴上说着不怕李承乾功高盖主,但是在实际行动上,却完全是另一套做法。
李承乾想笑,真的很想笑,不过考虑到老头子的面子,他还是忍住了,轻轻咳嗽了一下说道:“父皇啊,您亲征高句丽,太给他们面子了吧?真的有这个必要么?”
“高句丽不是那么简单的,你以为高句丽真的是蕞尔小国么?朕跟你说,高句丽的实力很强,不是一般的强。”李二哼了一声,瞪了李承乾一眼。
对于李承乾,老李不知道应该怎么说,作为一个帝国的继承人,这小子那是没得说,不管是心思还是手段都是上上之选,可就是那份发自骨子里的傲气让人有些受不了。
就连自己这个当老子的,有时候都能感觉到这小子不经意间带出的那份优越感,也不知道这种傲气是来自什么地方。
“父皇,儿臣也知道高句丽的确很强,也知道高句丽的国力并不差,可是御驾亲征还是不要了吧,长安还需要您来坐镇呢。”李承乾并不知道老头子心里的想法,他只是觉得老头子离开长安之后,自己会很累,所以十分不想让李二去亲征。
至于说亲征能不能打下高句丽,这并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大唐那么多能人,就算打不过,跑回来还是可以的,反正苦谁不会苦皇帝,累谁不会累天子。
“行了,东征高句丽的事情朕知道你的意思了,回头把你的‘飞凤军’好好练一下,到时候朕有大用。”李二明显并不想听李承乾继续唠叨,果断的制止了他的发言,只是那句‘你的飞凤军’听着总是让人觉得怪怪的。
“父皇,咱能把‘飞凤军’改成空军么?飞凤听着女里女气的,显得有些娘!”李承乾委婉的说道。
想着若是改成空军的话,那就可以不顶着‘你的’两个字。
结果,李二眉头一皱,瞪了李承乾一眼:“不学无术的东西,凤为雄,凰为雌,你读了那么多书,这个都不知道么?‘飞凤军’就这么定了。”
老头子都拍板了,李承乾还能说什么呢,‘飞凤军’就‘飞凤军’吧,改了改去的也没啥意思。反正现在“你的‘獠牙’”、“你的‘海狼’”、“你的西域军团”已经听习惯了,再多个“你的‘飞凤军’”也没啥大不了的。
琢磨着这些事情,李承乾离开了老头子的书房,去准备迎接新的挑战——早朝!
(本章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879章 ‘枪’(下)
旭日未升,晨光未临,李承乾带着满心的豪情,顶着头上的星光,踏上了去往太极殿的征途。
没办法,老头子交待的任务无论如何也要完成,尽管心中与那些老家伙的目的十分一致,但是他还是要把那些反对出兵的老头子个打压下去。
或许有人会奇怪,李承乾到底准备拿什么来应付那些连李二的搞不定的老东西,而事实上李承乾自己也在琢磨这个问题,到底拿什么去说服这帮人。
打是一定不行的,如果能打程老货早就把那些老家伙打躺下了;绑架、勒索也不行,大唐太子要行的正,走的直,歪门斜道是绝对的禁忌;用嘴巴说倒是可以,不过已经争了十几天了,所有的问题都已经反反复复的说了无数次,由他来说似乎也不能脱出那个范围。
想了一整夜的李承乾心中虽然有豪情,但奈何独木难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搞定那么多的老东西。
不过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思来想去的李承乾在离开‘兰若寺’的最后关头,还是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道德绑架!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想法,这才避免了装病的尴尬。
心中有了主意人就不慌,晃悠着上了大殿,不着痕迹的对老头子眨了眨眼,示意准备完毕之后,李承乾便老老实实的坐回到自己的位置,眯着眼睛开始打盹。
什么情况?看着李承乾突然出现在朝堂之上,所有人都是面色一凝,纷纷皱紧了眉头。
这特么小子就是一条逮谁咬谁的“疯狗”,不管是谁,也不管是有什么理由,只要有人不按照他的意志去做,这小子就会疯了一样不顾一切的愚人死磕。
朝臣们没有忘记,李元昌只是因为一句话就被打断鼻梁骨,也没有忘记李元昌最后死的不明不白的结局,这一切如果说和李承乾没有关系,怕是没人会相信。
而五姓七望呢?这几大世家现在不是也被整的老老实实的,随着李承乾的指挥棒东奔西走,不敢再有二话。
一个互市,看似可以获利不少,可最后几大世家得到了没什么?还不是毛都没有一根?‘农垦兵团’名子喊的响亮,最后却让人哭笑不得。
可尽管这样,五姓七望还不是打落牙齿和血吞,咬着后槽牙把这件事情认了下来,虽然这其中李承乾请他们吃过一次饭,给他们提了一次建议。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不过就是李承乾坑了他们之后,给他们的一颗甜枣而已,最终吃了大亏的还是五姓七望,因为无论如何怎么解释,都无法改变他们是在帮李家拓边人事实。
李二是皇帝,虽然让人害怕,但是只要依着规矩来,就算是这位皇帝陛下再不满意,也会忍下那一口气。
可李承乾不一样,这小子从来不按常理出牌,而且还有逮住蛤蟆攥出尿的习惯,这样一个‘疯狗’般的人物,今天竟然被李二给放了出来,打的什么主意不问可知。
“本宫听说有人打算与高句丽苟合,不知是那一位,站出来让本宫看看。”执事太监刚刚喊了一句‘有事早奏’就被李承乾冷声打断,挺拔的身姿傲立老头子的御案之前。
“太子殿下这话说的过了,臣等非是想与高句丽苟合,实在是因为现在不是出兵的好时候。”魏征第一个站出来,作为一个耿直的谏臣,他有这个资格与责任。
“是么?那什么时候才是?那一年才是?”李承乾一点面子不给,直言逼问。
“待到我大唐兵精粮足之时,自然便是到了讨伐高句丽的时候。”老魏黑着一张脸说道。
“我大唐现在缺粮么?还是我大唐现在缺兵?”李承乾反问道。
“这个自然不缺,但辽东夏季遍布河沼,冬季又苦寒,殿下认为该当如何?”御史中走出一人,站在魏黑子身边梗着脖子说道。
坏了,就在这货话刚刚一出口之后,魏黑子和孔颖达两人面色瞬间大变,知道这下掉进陷阱里了。
果然,李承听了御史之言,冷冷一笑开始发飙:“尔等尸位素餐之辈,竟然有脸站出来问本宫该当如何?若是事事都要本宫来解决,那么大唐还养你们这些人干什么?天天拿着俸禄去喝花酒,找女人么?”
“想我中原上百万大好男儿陈尸高句丽,他们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中华民族之崛起!大唐之所以能够屹立于此,受万人朝拜,难道就是因为你们提出的各种困难?君忧臣辱,君辱臣死,你们人天天挂在嘴上,可是看看你们实际上干了什么?”
“一个个不想着忠君报国,光是想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官当成你们这样,不如都回家菘菜去算了,就算是养一头猪都比你们创造的价值要大一些。”
颠倒黑白,歪理邪说,这是李承乾擅长的,同时占领道德至高点也是他所擅长的,一番训斥直接把所有反对东征的人全都打上了不思进取,有负君恩的标志。
“臣等有罪,请陛下责罚!”帽子太大,没有任何人能顶的下来,于是乎朝堂之上几乎瞬间就跪下了一大片人。
“起来吧!承乾,说的有些过了,毕竟他们也是在为大唐的将来考虑嘛。”李二老好人一样的示意众人起来,又假意的训斥了李承乾一句。
不过在‘承乾’二字的称呼上,已经让所有人都听出了他话里的真实意思是什么。
“父皇,儿臣愿为讨伐高句丽之先锋,望父皇恩准!”反正已经被老头子当枪了,李承乾索性也豁出这张脸不要了,反正老头子都打算亲征了,他一个太子当个马前卒也没啥大不了的。
“你就免了吧,还是留在长安监国为好。”李二父子自说自话,完全把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当成了摆设。
不过,很明显的是,那些被当成‘摆设’的众臣并没有那么老实,就在李二决定让李承乾留下监国的时候,下面已经跪了满满一地的人,同一个声音响彻大殿:“陛下,臣等有罪!”
(本章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880章 群英荟萃
“陛下,陛下万金之躯岂可轻易涉险,臣等弹劾太子殿下蛊惑君父,不当人子!”先是请了罪,然后就是反戈一击,可见朝堂上的老油条们也不是那么好忽悠的。
面对这样的指控李承乾自然不能承认,老头子是让他来当枪的,可不是让他来挡枪的,若是真的被弹劾成功,那才是丢了大人。而且以前营造出的那种‘战无不胜’也会前功尽弃,今后还要面对更多的弹劾,完全就是得不偿失。
所以半跪于御阶之上的李承乾在得到老头子反击的暗示之后,一抖身上太子朝服长身而起,回身凝视这刚刚想他发起挑战的某老货:“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某曾经说过,为我大唐之崛起,纵然九死亦无悔,尔等若真为大唐考虑,本宫可以原谅你们一次,若有私心,本宫与尔等不死不休!尔等可明白?“
这话李承乾说的大气,可以说完全踩在道德至高点上,将下面一群老货堵的有些哑然。
不死不休都扔出来了,这等于是正面宣战一样的决定,换成一般人也许老家伙并不在乎,可是李承乾说的这句话他们却不得不好好考虑。
毕竟‘睚眦必报’的名声不是凭空得来的,谁知道他会把仇记到什么时候,若真的是将来有一天这小子登基了还在记仇,那可就是大大的不妙。
不过这只是文官一系的想法,武将一系却是听的热血沸腾,一个个仿佛看到了鼓角争鸣、长缨出征的场面。
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大唐的将军们已经老了,再不出征只能等着老死榻前。没人喜欢这样,建功立业、封妻荫子是所有将军的梦想,虽然有些人已经实现这个梦想了,但将军的价值体现在哪里?若是没有战争,都回家种地去好了。
所以武将们很喜欢那句‘纵九死亦无悔’,自然而然的,这些人便站到了李承乾的一方,与文官一系壁垒分明,形成对峙的局面。
一句话说白了,李承乾说得再好听,到最后还是离不开利益两个字,只不过表现的并不那么明显,而且说的好听了许多。一切的一切离不开一句话:团结大多数,拉拢少数,坚决打击极少数!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孔颖达……这些老家伙则是有些发懵,不就是争论要不要出兵高句丽么?怎么就上升到不死不休的地步了?这不是‘扬沙子’么,这么搞下去这‘天’可就要被聊死了。
所以,有鉴于李承乾的疯魔,几个老家伙很明智的闭上了嘴,不去招惹这个疯子。
“怎么?为何不说话?一个个人摸狗样的装神弄鬼,当着异族的面显尽你们的本事,也不想想大唐的今天是怎么来的,真当这一切都是你们用嘴皮子换来的?”
“若是你们真有这个能力,干嘛不去高句丽把那百万将士的遗骨给要回来?百万将士战死他乡,至今忠魂不得返乡,数百万被掳掠的中原百姓还在高句丽望眼欲穿,而你们却在这里唠叨这样那样的困难,大唐的米就养出你们这些废物么?!”
李承乾说着说着是真有些急眼了,原因无他,只是想到后世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生在中原大地上的悲惨记忆。
后世‘太宗’说过:落后就要挨打!
落后是什么?一个是科技上的落后,生产力上的落后,更重要的就是思想上的落后,总是躺在功劳簿上面想着吃老本,想吃坐吃山空,在这样的思想下,即便是有着强大的科技,也无法避免挨打的结果。
辫子皇朝的北洋水师落后么?并不落后!可为什么倭国却敢于向其发出挑战?还不是因为懈怠,还不是因为不思进取,若当时的朝廷真的是一个锐意进取的朝廷,北洋水师又怎么可能没了上进的动力?
想到这些,再看看眼前这些一个劲提着各种困难,却不想着如何去解决的混蛋,李承乾知道,哪怕不是为了这次东征,自己也要和他们‘不死不休’,趁着老头子还在皇位之上,借着老头子的手把这些已经堕落的家伙赶出朝堂。
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情况下,这帮家伙很有可能带坏了整个大唐的风气,到时候落到自己手里的大唐将会变成一个腐坏的大唐,再想要整治怕是就要伤筋动骨。
“臣等有罪!臣等惶恐!”长孙无忌带着,一众朝臣再次拜倒。
没办法,李承乾已经把道德标准抬到民族仇恨的位置上,此时再要弹劾他,便是等于站在中华民族的对立面,这可是能让人身败名裂的事情,一群人不得不慎之又慎,暂时服软。
至于说东征高句丽的事情……,日子还长着呢,大不了不表态好了,否则被带上民族败类的帽子,这辈子就完犊子了,不光将来自己抬不起头来,子女后代什么的也会跟着受牵连。
而且以李承乾那小子的性格,如果不落井下石,玩一把痛打落水狗,日头都特么能从西面升起来。
“好了,都起来吧,时间不早了,散了吧!”不动声色的看着下面众臣,心里怎么想的没人知道,皇帝嘛,总要有些高深莫测的样子,否则谁都知道你想的是什么,那这天下将来是谁的可真就不好说了。
不胜不败,不,应该说是略胜一筹,至少李承乾已经把那些唠唠叨叨的小喽啰给堵回去了,在短时间内,或者没有想出新的办法之前,他们是不会再出来阻碍东征的事情。
现在要做的就是说服那些大佬,比如房、杜,比如魏征。
这些人是真的在为大唐考虑,他们提出的一些问题很关键,并不是一个人就能解决的,甚至有些根本就是人力无法解决的。
甘露殿老李书房中,李承乾坐在一边,左右看看,李靖、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魏征、柴绍……大唐贞观年间的能人基本上齐集一堂,突然间,一道后世家常菜的名子闪过他的脑海——群英荟萃!
(本章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881章 弃如敝履
高句丽是一个统一的政权,不管是从统一调度来讲,还是从地理情况上来看,都和西域诸国有着天壤之别,这也正是房玄龄等人所担心的问题,有着六十万常备军的高句丽,和只有几千上万人的西域孰强孰弱不问可知。
但即便是这样也不能改变李二东征的信念,前一次那份写着‘免谈’的国书一直摆在他的案头,时刻提醒他高句丽的可恶与无礼,同时也在提醒着他不要放松与懈怠。
“陛下,亲征高句丽的事情,臣以为尚需认真考虑,不能意气用事!”魏征可不是一个惯皇帝毛病的人,直接点明李二的真实意图。
意气用事分明就是指老头子嫉妒李承乾打下大半个西域的功绩,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非要发起东征的行为。
李承乾默默注视着几个大佬的反应,心中对老魏那是佩服万份。
这种直接戳皇帝心窝子的话可不是谁都敢说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这些人不管是谁,和李二的关系都要比他魏黑子要近得多,但是这种话却无论如何也不敢说出来,也只有魏黑子这个傻大胆才有这样的气魄。
当然,戳李二心窝子的工作老魏实际上也不想干,这特么就像是站在悬崖边上跳舞,一个不好就是粉身碎骨的下场。
可是老魏也没有办法,谁让他当初给李二留下的印像就是一个耿直的谏臣形象呢,若是现在再来拍老李的马屁,弄不好一个没拍好,反而会把自己拍进去,还不如就这样一直耿直下去,让李二对他没有办法来的好。
“你们也认为朕是在意气用事么?”李二并没有被魏黑子的指责所影响,因为他已经习惯了,他现在需要知道的是这几个自己倚重的臣子真实的想法。
“陛下,现在征高句丽的确不是最好的时机,不是咱们打过他,而是就算打下来了,也没办法去治理,到最后只能便宜新罗与百济两国。”房玄龄顿了顿继续说道:“陛下,我们大唐只有这几百万户人口,现在河套地区与西域都需要开发,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源,哪里还有人去管理高句丽?”
“是啊陛下,我们总不能消耗国力,只为了取回前朝将士遗骨啊,那样完全就是得不偿失,根本没有必要的事情,远不如等将来河套地区和西域都稳定了,然后再彻底拿下高句丽来的直接。”杜如晦也在一边趁机发言,很明显他也并不赞同现在去征高句丽。
不过此时这些说法才是征讨高句丽的需要面对的真正困难,并不是像朝堂上说的那样,为能不能打得过而争论。
“承乾,你怎么说。”李二似乎铁了心要征伐高句丽,任凭房、杜二人怎么劲说,依旧不为所动,反而把目光转向了李承乾。
“父皇,儿臣认为可以采用土地置换的方式来开发高句丽,但现在的问题是高句丽的那些本地人怎么办,他们并不会那么老实,如何解决他们与大唐百姓相处的问题才是关键。”李承乾想起自己好像不知道从哪本书上看到过土地置换这样的说法,所以自然而然的便说了出来。
“土地置换?殿下的意思是迁民入辽东?”房玄龄几乎是在瞬间便领悟了李承乾的意思,连声追问道。
能到老头子书房里参与会议的,没有哪一个是傻子,也没有谁的反应会比别人慢,房玄龄能领悟的事情,其他人自然也都能想到。
所以在短短的一瞬间,十余双眼睛全都盯在了李承乾的身上。
“是的,迁民入辽东,我们可以采用一比二或者一比三的比例来置换土地,二十亩大唐的田产可以换取六十亩辽东的田产,另外还会赠送耕牛、种子等物,若是可以的话,我们还可以免几年的赋税,这样一来估计会有很多百姓会迁居到辽东那边。”李承乾缓缓的说着,一边说一边想,慢慢的理出了一条思路来。
老头子赞许的对李承乾点点头,对自己把这个混小子从宗正寺放出来的举动感到十分满意::“不错,这个办法不错,看来朕还是有些识人之明的。玄龄、克明,你们好好商量一下这个问题的细节,过几天给朕递个折子上来。”
敢情老李的赞许并不是因为李承乾的主意好,而是赞许自己的主意好,如果不是自己把他放出来,这小子怎么可能有机会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
而李承乾又能说什么呢?老头子已经把话说到这里了,他总不能跑出去拆老头子的台,非说是自己的主意妙吧,只能希望公道在人心,盼着长孙无忌等人心里能够有个公正的评价吧。
但事实证明,李承乾明显是想多了,有了解决事情的办法之后,一群老头子哪里还会管他一个小年轻,早就凑到一起研究起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再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来理会他。
李承乾再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弃如敝履’,很受伤的从老头子书房被赶出来之后,晃悠着去往老妈的居所,一是去看看许久未见的老妈,二是打算去寻找一些安慰。
“乾儿,为何没有去你父皇那里议事,却跑到本宫这里?”见过礼,打过招呼,李承乾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长孙来了一个二次伤害。
“母后,父皇他们商量的是军国大事,哪里有儿臣插嘴的余地,与其在那里捣乱,还不如到母后这里来尽尽孝心呢。”李承乾先是抱起走路摇摇晃晃的小公主李明达,也就是小名兕子人晋阳公主,十分违心的说道。
“是被赶出来了吧?”长孙皇后抿嘴一笑,虽手就在李承乾的头上戳了一指头:“别捏你妹妹脸,以后会流口水的!”
“哦!”李承乾答应着,松开了捏着兕子粉嫩小脸的手。
“哥哥哥哥……”一连串的‘哥’字被兕子机关枪一样的吐出来,很显然,这小丫头还控制不好自己的舌头。
看着小丫头可爱的样子,李承乾再一次情不自禁的捏了她带着婴儿肥的小脸一把,然后便被长孙皇后一把掌抽在后脖子上:“喜欢孩子就自己生一个去,别在这里拿你妹妹摆弄着玩。”
(本章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882章 终于成年了(上)
自己生一个,好尴尬的问题,刚刚获得自由还没到十二个时辰的李承乾,脑中不由闪过林晓晓的影子,不过很快这个事情就被他抛之脑后。才十五岁啊,想什么呢,要生娃怎么也得二十以后吧。
稀里糊涂的又和长孙皇后聊了一会儿,结果被老妈告知,回去好好准备准备,还有两个月左右就加元服,到时候就是正式成亲迎娶太子妃的日子,可别再一天到晚乱七八糟的瞎折腾了。
这就要迎娶太子妃?那不是宫里马上就要热闹了么?现在只有一个林晓晓,到时候那可就是苏玫、孔雯、程琳再加一个林晓晓四个丫头。
1...230231232233234...4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