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危险的世界
“小子,这农场的事情你打算怎么个运作法。”老尉迟性子急,不等李承乾问,就先说道。
“两位伯伯不去看望杜尚书么?”李承乾不答尉迟的问题,转而问起两人动向。
到目前为止,农场的事情李承乾自己心里都没个全谱,想说都不知道怎么说,招多少人,种什么,养什么全是未知,虽然作过一个可研报告,但那都是猜测之言,过于理想话。
所以老尉迟突然问起,李承乾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说,而且老尉迟问的太笼统,想要回答也不是一句半句能说的清的。
“傻老杜一会儿再去看也不迟,你先说说农场的事情。”程妖精打算把老杜读书读傻一事给坐实喽。
“两位伯伯若是不急待小侄去看了杜伯伯之后,回来再与两位分说如何?”李承乾现在只想离老程远远的,这老货太不要脸,和他在一起呆的时间长了,怕是有被其传染上‘无耻症’的嫌疑。
谁知让李承乾意外的是,老程竟然嘿嘿的笑了几声,随后向李承乾身后努努嘴说道:“小子,你且回身看看再说。”
看看?李承乾有些疑惑的扭过头,向身后看去,霎时间就吓了一跳。
左卫大将军柴绍;右卫大将军侯君集;左武候卫大将军长孙无忌;左武卫大将军秦琼一众十六卫大将军共计十四人,算上殿门口的右武卫大将军程妖精、右武候卫大将军尉迟恭……大唐十六卫大将军齐集一堂。
这是要闹哪样啊?李承乾仰着脖子看着一个个膀大腰圆的壮汉,心里的无以计数的***在疾驰,一张小脸皱的跟包子一样。
看自己人小好欺负么,难怪刚刚老程会在大殿上举荐自己,这特么就是个坑啊。这帮老货们应该是早在朝堂上串通好了的,就是程妖精不出来挺自己,只怕也会有别人出来。
十六卫大将军既然留在这里,想必和尉迟老货一样,都是想要知道农场的具体操作。今日如果不和他们分说清楚,只怕这一群老货还真不那么容易放自己离开。
几乎是在一瞬间,如许多的念头一一从李承乾脑中闪过,虽然没想到打这群老货的办法,但却并不影响应有的礼节。
一个圈礼之后,李承乾开口说道:“见过舅舅,见过各位叔伯。”
如众生相一般,十六人各有表示,有的点头颔,有的不动如山,最亲切的莫过去舅舅长孙无忌。
“太子可是奇怪我等为何留下来?”此时的长孙无忌身份是左武候卫大将军,并不是李承乾的舅舅,不过暗中打几个眼色还是可以的。
“舅舅和例位叔伯可是要问刚刚尉迟伯伯所提的农场之事?”李承乾回了一个了然的眼神,随后反问道。
“正是,不是殿下可否直言相告?”左饶卫大将军段志玄的声音依旧是冷飕飕的。
“段伯伯,非是小侄不言,实在是事关体大,不敢轻言,还望伯伯莫怪才是。”得了长孙无忌‘小心说话’暗示的李承乾虽不自然明白其中到底有什么关窍,但这并不影响他对长孙无忌的信任。
所以对段志玄的问题,直接打官腔搪塞了过去。
“小子,有什么不敢轻言的?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你就说,在场这么多叔伯,总会给你一个答复。”程妖精满不在乎的说道。
“程伯伯此言当真?”李承乾眼中闪过一丝怀念之色,随后问道。
“这是自然,便是老程不知道,不是还有你舅舅在嘛。”隐隐一种上当的感觉让老程把话头引到了长孙无忌身上。
李承乾没在乎老程的心计,因为他想问的问题,连自己都不知道答案。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10章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一)
在心底重度的鄙视老程这个装疯卖傻的心机婊一番,李承乾才转对其他众人说道:“各位叔伯,不知哪位可以说清楚所辖军中有多少伤残军卒,原籍何处,现在何方?”
“这……”十六位大将军面面相觑,却无一人回答。
不单单是他们答不出,这种问题哪怕是问军中长史,怕是也要查证好久才能有个大概的数字,至于原籍何处,所在何方更是查无可查。
“叔伯们都是军伍之人,当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行军打仗如果不清楚敌军虚实如何能战?”众人不答,李承乾便继续往下说。
“政事也是如此,小侄连伤残军卒数量都不清楚,怎么可能会有章程拿出来,所以叔伯们强人所难了。”言罢,再次行了一个圈礼,道了声告辞,转身便走。
一群老东西,真当小爷好欺负呢,大字不识一筐还要来挑战,自取其辱罢了。背对众人缓缓而行,李承乾心中忿忿的念叨,一个破锣一样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怎么样,我就说这小子鬼头蛤蟆眼的一肚子坏水儿,说的没错吧?十六个大将军,被他一个娃娃堵的哑口无言,真是丢人丢到家了。”
“啪”左脚绊右脚,正在吐槽老程全家鬼头蛤蟆眼的李承乾,一个狗啃泥摔在上。因为没有心里准备,摔又的突然,着地的时候不小心……用了仅有的一颗门牙。
或许是身体年龄太小,满怀悲愤的李承乾不知是因为疼还是憋屈,眼泪不争气的顺着眼角流下来,心理年龄二十好几的汉子竟然可耻的哭了。
听着身后一众不怀好意的嘿嘿笑声,揣着满肚子的悲愤,李承乾步了老杜的后尘。被磕掉了门牙后流血不止,所以‘光头王’紧张的直接把他扛进了太医署。
等从太医署出来,嘴巴里就充满了一种怪怪的味道,闻上去臭臭的,不过好在血止住了,李承乾也就尽量不去想那些恶心的东西。
顺路去老杜那边看看,进屋表示一下自己的存在,随后被老李撵回去养伤。反正老杜已经醒了,看上去没什么大问题,所以李承乾也就从善如流回了自己的‘兰若寺’。
打‘光头王’去典仓署看看新鲜的茶树叶买回来没有,自己一个人回了书房,刚刚门口的侍卫说了,长孙无忌正在里面等着他呢。
“承乾,今日之事,你办的可是差了。”刚刚一进门,长孙无忌就皱着眉头,打哑谜般没头没脑的来了一句。
李承乾知道,长孙无忌的意思,无非是怕他主抓农场,手中有粮,加上又和十六卫大将军们接触过多,担心他引起李二的不满。
而当初李承乾也正是有这样的考虑,才将农场一事交给兵部去处理的,只是没想到,事情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舅舅,当时情况你也看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假假给长孙无忌见了一礼,坐到他帝边的椅子上,李承乾瘪着嘴说道。
不瘪也不行,门牙一个都没了,嘴唇有点塌。
“话是这么说,但李父皇那里……”长孙无忌怕李承乾不知厉害,极隐晦的说了一句。
目前来说这老货可是将宝全都压在李承乾身上,倘若这小子有什么一星半点的差池,先前的一切白费不说,怕是还要跟着吃瓜落儿。
“舅舅,某终归是大唐皇子,国之储君,有些事……避不开的。”
李承乾缓缓摇头,他知道长孙无忌的心思,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该生的事情迟早还是要生,该有的怀疑还是会有,与其躲躲闪闪,不如直接面对,至少也能给老头子留下一个有担当的印像。
将来老头子出巡的时候甚至还会留下李承乾来监国,难道为了躲避猜忌监国的事情也不接了?
一丝精光在长孙无忌眼中闪过,似乎没想到李承乾会有这样的想法,心中感概这小子成长之快的同时,也在为长孙家的未来生出一丝担忧。
为家族考虑,一个能对长孙无忌言听计从的李承乾才是他需要的,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那就需要让李承乾感受到来自他的善意。
至少将来有一天,小李真的当了皇帝,会念及旧情,对长孙家照拂一些。
这些念头只是眨眼之间就在老长孙的头脑中闪过,看着似乎主意已定的李承乾,点点头说道:“既然如此,就依你的意思办吧,有什么为难的事情来找舅舅。”
老长孙这一说,还真让李承乾想起崔冉的事情,当下就道:“舅舅,那万年县令现在还能调动不?”
“万年县令?崔冉?那个崔家庶子?”到底是吏部尚书,百官姓名如数家珍,李承乾刚刚提起万年县,长孙无忌便直接把姓名和出身都说了出来。
“对,就是崔冉,不过是不是崔家庶子就不知道了。”李承乾眼睛一亮,没想到长孙无忌竟然知道这小子。
“调他去哪里?”虽然长孙无忌已经升迁到尚书右仆射,但对吏部的掌控力还是有的,对李承乾的要求,几乎没有任何犹豫。
“石炭司!”只要能把人调来,李承乾才不管长孙无忌是怎么调的。
“没问题,人很快就会给你调过去。不过,你要那个墙头草干什么?”长孙无忌知道李承乾跑去圈地时和崔冉打过交道,长孙冲回家以后也和他说过这事儿。
但老长孙很好奇李承乾为什么会要一个喜欢两面三刀的墙头草到石炭司,如果是因为那家伙会吹捧的话,这事儿就要向老李反应反应了,必竟太子喜欢接触这种人并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墙头草识时务,会办事儿,如果石炭司的人都像段大将军那么倔,将来只怕要靠拳头打进山西了。”李承乾有些好笑的撇撇嘴,敢情老崔墙头草的名声还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竟然连长孙无忌都知道。
“你打算让崔冉进山西?想挑起世家争斗?”长孙无忌脸色变了变,沉声问道。
让崔家的人负责石炭司的事情,进入山西,这分明就是在让崔家去和王家撕逼大战的节奏嘛,谁不知道现在王家已经把山西所有的石炭看成禁腐。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11章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二)
“舅舅过于危言耸听了,我只是想让崔冉去谈一些合作的事情。”李承乾耸耸肩说道。
虽然他确实很想挑起世家争斗来削弱世家的力量,但在没有足够利益作诱饵的情况下,这个想法只能埋在心底,就算长孙无忌,他也不会说。
有些事说得做不得,而有些是做得说不得,君不密由失臣,臣不密则**,李承乾还不想早早的被暗中做掉。
所以有些计划他在做,却并不敢说,也不能说,就算是老李也只是隐隐察觉到他在布局,却不知他到底干什么。
“你若想要和解在长安谈就可以,为什么一定要去山西?”长孙无忌目不转睛的看着李承乾,闹不清他到底要干什么。
该死的豁牙子,说话漏风,长孙无忌一时间把合作,听成和解。
“不不不,弄错了,不是和解,是合作。”正在用丝帕将嘴上那些药物擦拭干净的李承乾,话说有些含糊,但还是把自己的意思表达的很清楚。
和解与合作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意思,在李承乾看来,除非王家把石炭的生意全部让出来,否则完全没有和解的可能。
这是原则性的问题,就像在王家看来,如果李承乾的石炭司不解散,那就永远不和解的道理是一样的。
“你想与王家合作?”不论是和解还是合作,长孙无忌都有些搞不清李承乾是什么意思。
前几天这小子还和家王闹的急赤白脸,现在转眼又要合作,这有些出乎老长孙的预料。
“当然,他们有资源,我有渠道,这就是合作的基础,大家总不能为了一点点分歧就耽误了赚钱吧。”李承乾这话说的颇有老程的无耻风范。
他曾经给王家扣过谋反的帽子,王家也试图毁掉他的名声,这一系列的事情在他的口中,变成了一点点分歧。
单就这份政客必备的隐忍与无耻,让长孙无忌心中隐隐泛起一丝嫉妒。
长孙冲要是能有他一半的成长度,长孙无忌这个当老子的都不用豁出这张老脸,天天捧自己这个外甥。
“你有什么计划?”长孙无忌不认为李承乾空口白话太原王家就会与他合作,所以他很好奇计划是什么。
“王家以矿山作为投资,我出销售渠道,事后三七分成,他三我七,具体计划没有,能不能成就靠崔冉那张嘴。”李承乾很不负责任的说道。
“你就那么肯定王家一定会接受?”长孙无忌问道。
在他看来如果这个分成条件反过来,或许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为什么不同意?啥都不用管,白得三成利,这样的好事儿上哪儿找去”李承乾嘴角扯出一丝笑意,在长孙无忌的角度看去,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怪异。
所以长孙无忌觉得程老货说的很有道理,自己这外甥还真是鬼头蛤蟆眼一肚子馊主意。
大概半个时辰之后,长孙无忌有些郁闷的从‘兰若寺’离开。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和李承乾的这一次谈话让长孙无忌有一种已经老了的感觉,如果下一代的年轻人都是这个样子,老一代只怕用不了几年就要被赶出朝堂,成为死在沙滩上的前浪。
作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之一,李承乾将‘黑哨’演绎的淋漓尽致,按照他的计划进行下去,王家如果不合作,二十年内必将分崩离析。
长孙无忌不知道自己是在嫉妒?羡慕?还是在担忧,总之心情十分复杂,原来打算去看看妹妹的心思也淡了许多,站在‘兰若寺’外面犹豫良久,最终选择离开皇宫回家揍长孙冲出气,谁让这小子不争气呢。
目送长孙无忌离开之后,李承乾颓然的在椅子上蹲下来,揪着自己的耳朵开始愁。
牛逼是吹出去了,什么皇子的责任;太子要有担当等等等等,可农场到底怎么搞还是一点眉目头有没有。
疏通河道的任务也需要被提上日程,必竟贞观三年的大蝗灾几乎近在眼前。这种事情如果不知道,还则罢了,知道了,就很难当它不会生。
历史上这一次蝗灾老李同志是怎么应对的李承乾不知道,唐书上也只记载老李吃了只虫子,念了篇罪己诏。
如果这样就可以灭蝗虫的话,那后世的农药可真是白研究了。
采用漕运之法南粮北调,把江淮一带的粮食调到关中,是李承乾能相到的唯一解决这次蝗灾的办法。只要关中粮仓中的存粮能吃上一个月,通过河道运来的江南米粮就可以解了这次的困境。
农场的事情,疏通河道的事情,石炭司进入山西的事情,一庄庄一件件,那一个都是刻不容缓。
要人没人,要钱没钱,还要处理一大堆的事情,想想这些李承乾就觉得脑袋快要炸了。
“殿下,钱管事来了。”就在李承乾蹲在椅子上,把耳朵揪的通红的时候,有侍女进来说道。
“让他进来。”换了一个姿势,坐在椅子上,李承乾对侍女吩咐道。
“喏!”
“臣见过太子殿下。”老钱一张皱巴巴的老脸挤出一丝艰难的笑容,进屋之后对李承乾见礼。
“免了,坐吧。”李承乾随意的摆摆手说道。
“谢殿下。”
“崔冉来找你了?”老钱坐下之后,李承乾便开口问道。
“是的,殿下,那个万年县县令来找过臣了。”李承乾的问话让老钱紧张的从椅子上站起来,苦着一张脸说道。
以这老家伙的精明劲,崔冉找到他没说几句就被他猜出了目的,一种被抛弃的委屈从老钱心底往上冲。
辛辛苦苦好几个月,为了太子的差事忙的没黑天没白的,可这一转眼,太子就调来一个新人,把自己的差事给顶了,虽然说不上卸磨杀驴吧,但总有些过河拆桥的意思在里面。
接近四个月啊,没功劳还有苦劳,没苦劳还有疲劳不是,当年只不过是训斥了那个春晓丫头几句,现在竟然落得这般下场。
那个春晓已经恢复姓氏,甚至还成了太子的诏训,看来这一切都是当初一时冲动惹下的祸事。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12章 折腾前的准备工作(上)
“老钱,你这一脸的心事,到底谁招你了?”李承乾一个后世穿越过来的人,对于太监什么的虽然心有芥蒂,但并不影响平等对话。
“殿下,您,您是不准备要老臣了么?”李承乾这一问可不要紧,老家伙竟然像个孩子一样,委屈的哭了,皱巴巴的脸上豆大的泪珠往下流着,就算是不断用手去擦都擦不干净。
李承乾被老钱演的这一出儿吓了一跳,愣了会儿才奇怪的问道:“怎么了这是,有话慢慢说,你哭啥?”
“殿,殿下,老钱知道自己办事不力,恳请殿下责罚,千万不要赶老臣走啊。”钱管事哭的老泪纵横,比月子里的娃强不了多少。
“老钱,你到底要闹哪样?跟你说了有话就说,你还哭什么?”一个老家伙蹲在跟前哭哭啼啼,搞的李承乾特别不自在。
见到李承乾有些要急眼的意思,钱管事也不再哭抽着鼻子委屈的说道:“殿下,那崔冉说,以后他就要调到石炭司来,让老臣快些滚蛋,从哪来回哪去,还说殿下您不要老臣了。”
这算是告状么?李承乾看着半个屁股放在椅子上,不断擦眼睛的老钱,突然觉得有些好笑,真没想到自己也会有给手下断官司的一天。
好在李承乾总算是照顾老钱的面子,没有当场笑出来,凭着对崔冉的印像大略想了一下,才开口问老钱:“你是不是得罪过他?”
钱管事被李承乾问的一滞,犹豫半晌才吱吱唔唔的说道:“老,老臣就是,就是办理矿山手续的时候和他起了一些龌龊。”
“得了,别哭了,那么大岁数了,羞也不羞!至于用不用你的事情,他说了不算,你说了也不算。”面对手下人这种无聊的争头,李承乾也很无奈,现在终于体会到一点李二为什么经常头疼的原因了。
“殿下,那,那老臣的职司……。”李承乾说话不清不楚的,老钱也听不明白,所以追问道。
“他说啥你都信啊,他说明天太阳从西边升起来,你信不信?”李承乾的耐心已经被老家伙磨的快要消耗殆尽,忍不住声音高了起来。
“呃~,老臣明白了,明白了!”如同变脸一般,李承乾的话音刚落,老钱的眼泪就收了回去,再次变回了以前那个精明的老钱。
看的李承乾在心里狠狠的骂了一句:驴日的东西。
“明白了就回吧,还要我请你吃饭么?”反正老钱刚刚话里已经把崔冉的意思表达的很清楚,李承乾当然也就没有再问的必要。
“老臣告退!”得了答复的老钱喜滋滋的走了,留下郁闷的李承乾一个人站在屋里呆。
该死的‘光头王’,让他去典仓署看看茶叶弄回来没有,结果这混蛋也是一去不复返,这么长时间,就是种茶叶,也特么该回来了。
真在嘀咕的时候,一阵马车的声音响起,‘光头王’的声音也同时传来:“殿下,殿下,茶树叶到了。”
虽然不知道李承乾要这些茶树叶子要干什么,但王成虎还是很园满的完成了任务——将典仓署收回来的茶树叶一扫而空。
看着满满一大车的茶树叶,李承乾有种‘光头王’想要喂猪的感觉。
舔舔嘴唇,将到了嘴边的骂人话收回肚子里,李承乾暗中决定,‘光头王’如果不把这些茶树叶都炒完,决不让他离开西池完半步。
叫上林晓晓,带着‘光头王’还有马车直奔西池院,虽然那里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大坑,但那里却有炉灶。
将炉温,翻炒等等一系列的过程大概的跟后找来的厨子说了一下,李承乾就开始让‘光头王’去挖坑。
茶炒好了之后是需要焙火的,所以很有必要现在就挖一个坑,作焙火用。
反正按李承乾估计那厨子不炒个三、四炉应该掌握不了火候,等他掌握了,这边焙火用的灶坑也就差不多搞好了。
然而李承乾的估计还是太过乐观了,直到日影西斜,厨子的两只手烫的全是水泡,他需的茶还是没有炒出来。
好在据厨子说,再有两到三炉应该可以差不多,所以李承乾总算没有失望的把整车的茶树叶都给烧了。‘光头王’甚至还得到了李承乾的表扬,因为他有先见之明,装回了足够多的茶树叶。
“殿下,您到底要做些什么呀?”回寝宫的路上,林晓晓有些不解的问道。
“还能干什么?当然是做茶叶了,难道我一直没说么?”从早上开始一直到现在没得休息的李承乾觉得脑袋晕晕的,就连记忆似乎都有些不好了。
“没有,不过茶叶是什么东西?是茶么?”因为李承乾经常会搞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所以林晓晓直觉上认为会在他这里得到答案。
“当然是茶,不过喝的方式和现在的不大一样。”李承乾现在只想回去睡觉,但林晓晓的问题又不好不回答,所以说的很简单,并没有详细的介绍。
“殿下累了吧?要不晓晓背您怎么样?”林晓晓和李承乾接触的时间长,看他现在的状态,隐隐猜到这位殿下怕是累坏了。
“你?”侧过头,打量着林晓晓瘦了吧唧的小身板,李承乾摇了摇头,觉得这事儿不太靠谱。
“来吧,我来背您。”林晓晓道是心大,两步跑到李承乾的前面,缓缓蹲下。
拗不过林晓晓的坚持,李承乾最后还是趴到了她的背上。
鼻腔中满是处子幽香,晶莹剔透仿佛有些透明的耳朵,微微有些泛红的面颊,李承乾的精神有些恍惚。
不自觉得,轻轻伸出舌头,舔了一下那近在眼前,如工艺品般精致的耳朵。
小姑娘的脚步有些凌乱,绯红已经布满双颊,甚至染红的脖颈。
呼吸开始变的有些粗重,碍于周围的宫女和侍卫,李承乾不好作出什么出格的动作,但隔着薄薄的胸围子,那一对跳动的小兔子却让他觉得手感颇佳。
1...2728293031...4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