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危险的世界
“高句丽已经差不多被灭国,仅余其都城伪长安还在其手中,几位老先生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或者说,几位老先生对辽东有什么看法?”李承乾这次没有再让老家伙们等太久,很快就揭晓了谜底。
辽东?!几大家主彼此对视,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贪婪,只是很快他们就反应过来,这个便宜并不是那么好占的。
李承乾那小子可是典型的‘睚眦必报’加‘不见兔子不撒鹰’,怎么可能这么简单就把到手的好处让出来,若真是那样的话,老货们宁可相信这个世界上豕会上树。
“太子殿下,您的意思是辽东的土地和资源这一次会拿出来?”王家家主王静有些克制不住心中的小激动,第一个问了出来。
既然李承乾拿辽东出来说事儿,那么今天需要商量的事情很可能与辽东有关,而辽东最重要的东西自然就是资源和土地,这两样东西也正是世家所关心的。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122章 好戏开锣(中)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w .xxbi quge.c0内容更新后,需要重新刷新页面,才能获取最新更新!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123章 好戏开锣(下)
曾经的李承乾,不管是恐吓也好,杀人也罢,这一切的行为放在眼前几个老家伙的眼中,事实上还真算不得什么太大的事情。如果他有过任何一点妥协的意思,事情很有可能完全朝着另一个方向去发展。
但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如果,在李承乾的操作下一切事情都已经成为过去,成为了他与世家之间解不开的小疙瘩。
不管是李承乾还是世家,双方都知道彼此没有妥协的余地,现在看的就是谁的手段高,谁的招式妙,谁能够笑到最后。
李承乾,一个平时不被这些世家大佬们放在眼里的一个纨绔,一个只知道泄私愤,完全不顾大局的一个人。此时此刻竟然变得如此陌生,再也不是以前那个胡乱折腾的小家伙。
现在的李承乾竟然开始玩起了政策,这对世家来说简直就是最可怕一招儿,有一个强大的老子在他的身后为他撑腰,这个纨绔一样的太子在大唐几乎可以说是所向披靡。
而他太子的身份也注定了他的要远比其他人高,玩起方针政策大方向之类的东西简直不要太简单。
如果说以前李承乾对世家发动的一次次攻击是用手指在捅的话,现在的他就是在用拳头砸,而且还是钵盂般的拳头。
你千年世家或许有在民间有深远的影响力,但若是李承乾拿出一个对世家不利,但是对百姓有利的政策呢?谁能保证百姓还能继续支持世家?
就像现在这样,李承乾一句土地置换,老货们瞬间就想明白了他要作什么,但事实上却根本无力反驳。
因为李承乾把自己摆到了正义的一方,摆到了百姓的一方,占据了所有的主动权,与他为敌就等于是与全大唐的百姓为敌。
高明不高明,厉害不历害,这已经不用说了,就算是世家有办法应付李承乾这一招,估计动用的力量绝对会远远超过以前所有拿出来的力量的总和。
“太子殿下,您的意思是让世家全都迁往辽东?让出中原大量的土地是么?”卢家家主咂咂嘴巴,用颤抖的手捻着自己的胡子,语气尽量平静的问道。
“在场的诸位都贵族,处在大唐的上层社会,享受着百姓的供养,难道不应该为百姓出一些力气?”李承乾没有直接回答老家伙的问题,反而提出了另一个观点。
又是道德至高点,竟然又被他抢到了道德至高点。
几个老家伙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愤怒,但却无力再说什么。
因为李承乾说的没有错,他们的确是享受着百姓的供养。不管是吃的还是穿的,不管是用的还是玩的,这些东西都是大唐百姓生产出来的,根本容不得他们不承认。
“我等世家的确应该为百姓做一些事情,但是在辽东的问题上……”王家家主在沉默了片刻之后,试图找到一个理由,让已方能够再次回到道德至高点上。
只是没有想到,李承乾根本就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就接了过去:“没错,既然王老先生都这样说了,那么在辽东置换一块地,给百姓起一个带头作用应该没有问题吧?”
老家伙们有些傻眼,这何止是没有问题,这简直问题大了去了。
谁特么好好的中原不待,非要跑到苦寒的辽东去?辽东那地方有什么啊,除了野人还是野人好不好。
大好的中原,家族付出了数十代人的努力,才使得五姓七望有了今天这个局面,怎么可能因为李承乾一句话就远去辽东那个鸟不拉屎,一无所有的地方?
“太子殿下果然深谋远虑,老夫等人佩服!”有些无话可说的老家伙们嘻嘻哈哈的开始打马虎眼,打算为自己争取到一点时间。
“您几位不用想岔开话题,今天本宫既然召集您几位来了,自然是想尽快解决问题。辽东那边已经平等好了,只等我大唐前去开发,诸位总不能让我大唐军士的血白流吧?难道就这和看着辽东的土地就那么空在那里?”
李承乾并没有给老家伙们太多的反应时间,虽然他不指望着今天就能把事情定下来,但是在语言上刺激一下几个老头子,为自己前段时间的窝囊出出气还是可以的。
“太子殿下,事关重大,我们虽是族长,但也需要回去召开族中会议才能确定这件事情,现在如何能够答复您呢。”老头子们见事情无法挽回,便想到了拖字诀,打算拖延时间回去好好想办法。
李承乾自然不会没有料到这一点,不过有些计策就是堂堂正正的阳谋,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避开的。
这就像是我们上学时候要交作业一样,或许在第一天的时候可以说忘在家里了,但是第二天、第三天呢?难道每天都会忘在家里?这是不可能的。
李承乾现在用来对付世家的办法同样如此,甚至表面上看,他给出的条件世家还有很大的便宜可占,若是放在平民百姓家中,这简直就是天大的一件好事。
但是对于世家来说就不是这样了,土地、老宅、产业这些东西或许都可以丢弃,但是在大唐的影响力才是他们真正在乎的。如果去了辽东那样的破地方,他们最多也就是一个比较有钱的地主罢了,根本就不会有现在的影响力。
所以世家的几个老头子根本不想答应李承乾出来的任何一个条件,在他们看来这就是个坑,一个万劫不复的坑。
但就算是不答应,他们也不会当着李承乾的面直接顶回去。
因为算起来他们不管怎么说都是臣子,而李承乾是君主,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如果把他顶回去,那就是抗旨不遵,放在百姓眼中那就是大逆不道,与他们一贯秉承的理念是有违备的。
“既然几位老先生目前做不了主,那就算了吧。”取得一定上风的李承乾并没有过份的逼迫几个老头儿,大度的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完全可以回去开会商量这件事情。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124章 胆大包天
听到李承乾一句‘算了吧’几个老头子狐疑的扭过头,这么容易就算了?这不符合眼前这位太子殿下的性格吧?
就凭他老子逮住蛤蟆攥出尿的那种尿性劲,无论如何他也不可能在占了上风之后这么容易就算了。
果然,老头子们猜对了,李承乾在几个老家伙的注视下伸手从桌子上拿起一张并不怎么起眼的《大唐旬报》,翻开其中的一页,用手指在上面戳了戳。
“本宫在这里有一份今天的旬报,在第三版有一条简报,大体意思是:贞观九年夏秋交替之际,皇太子与五姓七望数位家主会面于咸阳,就土地置换一事展开磋商,数位家主对此赞不绝口……。
无耻,当真是无耻之尤,老家伙们面面相觑,一个个被气的老脸通红。这个丧心病狂的家伙,怎么可以干出这种事情,明明刚刚就是他一个人在说,大家在听,怎么就成了‘赞不绝口’了呢?
但是转头一想,似乎李承乾干出这样的事情也没有什么不可能的,这个三观不正,道德沦丧的家伙,你永远都不用指望他会有‘良心’这种东西。
没见他八、九岁的时候就从他族叔李孝恭那里坑了一千贯么?还打了一个分不清债主是谁的‘今借白银千两’的欠条,由此可见,李承乾这小子打小就不是个‘好东西’。
不过事已至此,老家伙们就是想反对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毕竟新闻署就是归李承乾管,他想写什么别人还真就限制不了。
“太子殿下这是何意,老夫等人何时说过……”赵郡李氏的李熹目光烁烁的盯着李承乾,语气中带着质问,颇有当场就要翻脸的意思。
这老货就是这么这爆脾气,人也长的五大三粗的,不知情的人看到他甚至会以为他是一个武人,而不是一个文人。
“怎么?李老先生有什么问题么?”李承乾打断了李老头的话,摇了摇手中的报纸:“你在这件事情上拿不定主意,但是总不能不让百姓去作吧?”
“辽东之地甚是富庶,历来有棒打狍子瓢舀鱼的说法,我大唐百姓生活困苦,手中的土地也多被恶霸乡绅所占,难道你们真的想把他们饿死不成?”
“二比一的置换比例,或许对于你们这些高高在上的人上人并不算什么,但是如果是那些穷苦百姓,很可能会让他们一生不用为吃食发愁。”
“所以本宫就搞不明白,你们难道就见不得百姓过的好一点么?难道真的是只许你们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你们可以大鱼大肉,百姓就只能吃糠咽菜?”
“若真是这样,李老先生,请你立刻出去,我大唐不需要你这样的贵族,你根本就不配作一个大唐人。”
李承乾的嘴巴像机关枪一样开合个不停,将李家的老头子说的面红耳赤,想要反驳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插言,最后只能气鼓鼓的瞪着他,看着那个还没到二十岁的小年轻不断往自己身上泼脏水。
“太殿,太子殿下,李兄刚刚也是一时心急,没有把话说明白,请您相信,李兄一定不会如您想的那样的,这一点您放心。”卢家老头子在身边一个年轻人的捅咕下接过了李承乾的话头,替赵郡李氏的家主辩解了几句。
老头子们几乎被李承乾这种指鹿为马的做法惊呆了,若是不是卢老头带来的年轻人反应快,险些被那小子坐实了‘朱门酒肉臭’。
所以在卢家老头子申诉之后,其余几人也都纷纷开口,为李熹解围,同时也都赞许的对跪坐在卢慕垣身后的东方亮点了点头。
李承乾此时也停了下来,心中为东方亮点了个赞,刚刚他也是说的有些激动了,一时忘了场合。如果不是有东方亮那一指头,合得卢家老头插了进来,怕是回头又要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最后,一场并不怎么愉快的家主见面会在李家老头愤然离席中结束了第一天的内容,在将几份当天的大唐旬报交给老头子们之后,李承乾也打道回府,躲回了自己的那个破破烂烂的小院子里面。
而这一天发生的事情,则是被李承乾、李孝恭分别派人以八百里加急的形式递送回长安太极宫,在宫里的晚膳结束之前送到了老李的案头。
“这是今天他们讨论的内容?”李二一点点翻着写满了铅笔字的白纸,上面满是娟秀的字迹,看上去明显是出自女人之手。
“是的陛下。”方老太监站在一边,他的手里拿的是李孝恭送来的一份会议记录,只不过这一份是用毛笔写成的,看上去要比李世民手中的那一份潦草了许多,而且有些地方记录的也不是那么清楚。
“看来这铅笔这东西还是不错的嘛,至少用来记录比毛笔要强上许多。”李世民从方老太监手中拿过另一份记录,两相比较之下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陛下,太子殿下拿出来的东西,多是从实用出发。”方老太监平日里可是没少从李承乾那里拿好处,而且在宫外的一些族人也没少受太子殿下照顾,自然不会说什么坏话。
“行,回头你去让人通知一下,让那小子送一千支铅笔进宫。”李世民无意识的点点头,随口吩咐道。
“喏!老臣记得了。”方老太监顺势答应道。
“嗯?这是……”正在讨论铅笔问题的李世民注意力很快被‘区域自治’所吸引,眉头不经意间皱了起来。
‘区域自治’但军事归朝庭调遣,虽然记录中语焉不详,但以李世民的老道经验来看,这似乎与封王没有什么区别。
封王么?难道李承乾这小子想要封王?
随着大唐的国土越来越大,李世民也感觉到了管理上的困难,这段时间也一直在纠结如何管理这个国家。
现在,李承乾在公开场合讨论起‘区域自治’这么敏感的问题,这让李世民在意外的同时,也感到有些棘手。
当然,最让他生气的是,李承乾这小子的胆子也太大了,竟然不经过自己同意,就敢擅自作主!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125章 失误了?
后世有一句名言,叫做: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
当时的李承乾并不能领会其中的含义,直到现如今在大唐身居高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时候才深刻领悟到其中的意义。
看着老家伙们一个个郁闷的离开,再看看他们彼此间那种眉来眼去的神情,将一切尽在掌握的那种快感,绝不是在后世选为小组长时可以体会到的。
等到老家伙们都离开了,走在最后的李孝恭留了下来,把自己的这个不让人省心的侄子拉到一边,略显紧张的问道:“小子,你到底在搞什么鬼?国中之国,裂土封王的事情也是可以在这里提的么?”
“王叔可曾听过‘大道五十,天衍四九’?”李承乾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对着远处回头望过来的老家伙们点头示意,口中却对李孝恭反问了一句。
“别给老子扯这些没用的,现在我就是在问你,你打算怎么办?那些老家伙明显是打算拿这件事情来做文章,若是你父皇为此发怒,你觉得你能扛下来?”李孝恭根本没有心思与侄子讨论什么道家典籍,他现在只关心李承乾的未来。
毕竟他李孝恭和李承乾的关系谁都知道,书坊的生意,酒坊的生意,这些都是两人之间亲密关系的见证,若是将来他的这个侄子倒霉了,他李孝恭估计也没什么好果子吃。
“如果不给那些老家伙留点把柄,他们怎么会乖乖听话?农垦兵团就是例子,难道您忘了?”目送一群老家伙向着咸阳城的方向离开,李承乾接河间郡王拉回坐位,又让杨雨馨出去取些吃食,这才正色与李孝恭谈起自己的目的。
“可不管怎么说你也不能闹独立啊,不与大唐执行同一政策,这就是在给你自己找麻烦你不知道么?”李孝恭到底还是一个古人,眼光看的也不够长远,对于后世的特区制度了解差了许多,所以在他看来李承乾的作法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到了极点。
可是李承乾呢?这位大唐太子殿下却根本不在乎这一点,作为大唐最,所以面对急吼吼的族叔,李承乾只能笑着安慰:“王叔,您想的多了,事情并不是您想的那样简单,不到最后一刻谁又能确定会发生什么呢。”
“你,你小子现在是长大了,翅膀硬了!”李孝恭被李承乾弄的毫无办法,最后叹了口气郁闷的拂袖而去。
而与此同时,咸阳驿站中,一群世家的老家伙们正坐在一起,商量着白天的发生的事情。
“王兄,您觉得土地置换的事情吾等是否有必要参与?”将所有随从都打发出去之后,郑家老头子第一个开口了。
他和王家老头算是亲家,关系要比其他人近上不少,六人之中可以算成一个派系。
“土地置换怕是容不得我等不等啊!”王家老头子眉眼低垂,像是睡着了一样,半晌之后才带着一丝无奈的语气说道。
“那可是数百年的基业,难道我们就这样放弃了?若真是这样吾等将来如何面对先贤。”清河崔氏的老头子苦笑着接过话头。
不过这些老家伙也都明白,若土地置换真的被推行开,他们很难抗拒这种诱惑。这不是李承乾在强制他们去置换土地,实在是二比一这个数值太过巨大。
试想一下,大唐的百姓家里可能田亩并不多,一般也就是百十亩左右,这还要分永业田和口分田。但是世家呢?谁家没有数千上万倾土地,如此庞大的基数下,翻上一倍的话简直就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数值。
如此庞大的数量无论是谁,都是一巨大的诱惑,对土地的渴望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深入到了华夏人的骨子里,即便是世家家主也同样无法逃避这种写到血脉之中的渴望。
“相比于土地置换,老夫更关心的是那个所谓的‘特区’。”就在众人纠结于土地问题时,赵郡李家的老头子慢悠悠的说道:“不管是国中之国,还是裂土封王,所谓‘特区’都会成为那小子的软肋,诸位难道就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么?”
“不错,李兄所言甚是。”某老头子立刻对李老头的话表示支持:“‘特区’应该是太子最大的败笔吧,或许这次东征大获全胜让太子有些过于自傲了,才会出此下策吧。”
“‘特区’的事情暂时还是先不要提,一切等到将来再说,只要谋算得当,或许……呵呵!”王家老头子的笑声中满是得意,似乎占了什么天大的便宜。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126章 啥叫‘特区’
一群人各怀鬼胎的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世家的老头子们觉得抓住了李承乾的把柄,以后拿出来搞些事情大有可为;李承乾则是主动送了一个把柄给老头子,以此为诱饵使老头子们放松警惕。
就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李承乾与世家终于是达成了一致,第一次完全成了全面会谈,而且期间没有吵起来,也没有闹出矛盾。
而在老头子们离开咸阳之后,的第三天李承乾便再一次被老头子强行弄回了长安,依旧在上次的小店见到了满脸严肃,甚至可以说苦大仇深的老李。
“父皇,你这是咋啦?”李承乾看着一直不说话的老头子心中忐忑,见礼之后好半天没人答理自己,只好尴尬的小心问道。
“咋了?你自己说说你都干了什么,还有脸问咋了,你自己说说你咋了。”李二虎着一张脸,就好像李承乾欠了他几百万贯一样。
“没,没干啥啊,这几天儿臣一直在和那几个老……老家主聊天,期间获益匪浅,有了颇多的感触。”李承乾瞪着眼睛说瞎话。
“是么?这么说朕是错怪你了?你非但无过而且有功是吧?”李世民气极反笑,五指伸缩不定,像是在练龙爪手。
李承乾理论上说在守灵期间是不得离开老李渊的皇陵的,可是李世民是真的气极了,加上他自己在长安实在走不过,所以只好借着这间属于情报科的小店来掩人耳目。
可即便这样,他也不能闹出太大动静,否则被魏黑子那些言官们知道了,又要被弹劾一番。
“父皇,儿臣是真的不知道错在哪里,您,您这到底是为啥啊?”李承乾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叫起撞天屈。
事实上他在见到咸阳见到来找他的林松海时就已经知道,只怕是老头子不满意‘特区’的事情,要拿他回去问罪了。
但是,现实的情况是他不能表现出自己知道自己犯了什么事,明知故犯和不知者不罪可完全是两个概念,一个是有心,一个是无意,后者明显是在被原谅的范围之内。
所以在跟老头子说明白什么是‘特区’之前,李承乾决定装傻到底,绝不表现出自己知道老头子为什么生气。
“李承乾,你好大的胆,未经朕的许可,竟然在外人面前提出封王之事,难道你还想蒙混过关?以为朕是傻子么?”李世民到底是看着李承乾长大的,他心里打着什么算盘,如何能不知道,三言两句直戳要害。
“不是,父皇,儿臣没有裂土封王的想法啊,您可不能听别人以讹传讹啊。”抱着把牢底坐穿的想法,李承乾坚决否认。
“那你说说,你的那个‘辽东特区’是什么!不想裂土封王的话,怎么可能出现一个国中之国,地处大唐境内,却不执行大唐律法,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你自己说说。”
李世民压了好几天的火气终于暴发出来,从桌子下面抄起了上次的那根木棍,大有李承乾解释不明白,立刻就是一顿‘棒子炖肉’。
不过李承乾却在这个时候长长出了一口气,暗叹一声总算不用再绕弯子了,否则真不知道要装到什么时候。
想到这时,李承乾抽了抽鼻子,讨好似的往前走了两步:“父皇,儿臣说的这个‘特区’和封王完全是两个概念,您把这两样东西搞混了。”
“别嬉皮笑脸的,你最好能把这件事情解释明白,否则的话你切看今天能不能逃过一顿好打。”鉴于李承乾以往的斑斑劣迹,老李同志并没有轻易的相信他的话。
要知道,曾经李承乾还在七、八岁的时候就十分擅长诡辩之术,现在随着年龄和势力的增长,已经很少有人再会逼得他用出这样的‘招式’,但其诡辩的能力却并没有在别人记忆里消失,依旧有着很深的影响。
李承乾面对警惕的老头子,无奈的苦笑了一声说道:“父皇,您先消消气,听儿臣跟您详细说说其中的区别。”
“说!”李世民瞪了儿子一眼,手里的棍子‘啪’的一声放到桌上,大有你自己看着办的意味在里面。
“父皇,‘特区’是指特别行政区,是指政务上与我们正常的行政区并不一样,有试验的性质在里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