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危险的世界
“父皇,说起这铁路,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复杂的东西。就像以前说的,它最大的优点在于运量和速度,只有运量足够才会有利润产生。”
“但是产生的利益我们并不是全都存起来了,这些钱我们还需要用来建造新的铁路,那些勋贵投资进来的钱儿臣也不会让他们全部存起来,咱大唐会不断有新的物事出现,到时候他们的钱还是需要拿出来的用度的。”
“这样一来钱就会流动起来,而钱流动起来之后就会产生效益,同样也会产生税收,这样一来……”。
“停,停下,你说的详细一点。”老头子听到这里已经开始发晕,摆手打断李承乾。
在古代大众接受的理论是‘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最低,所以对于钱的运作从来就没有人重视,李世民虽然是皇帝,但他同样也是一个贵族,歧视商人这个缺点在他身上也是存在的。
所以每当李承乾说到钱的时候,老头子总会感觉像是在听天书,完全搞不懂他在说什么。
李承乾沉默了片刻,重新整理了一下思路,然后对老头子说道:“父皇,咱们举个例子来说吧。”
“比如说朝庭出一百万贯来修铁路,那么这一百万贯都花到哪里去了?首先是购买钢材,这笔钱就到了舅舅手里;接下来舅舅需要去买铁矿,那么这些钱又到了矿产商人手中;开矿的商人会雇佣工人,那么这些钱就会流入到百姓手中。”
说到这里,李承乾停了下来,见老头子点头之后才继续说道:“那么钱到了百姓手中就是终点了么?不,因为百姓需要活着,他们会用这些钱去买粮食,去买一些生活的必须品,所以接下来这些钱会流入商人手中。”
结果,李承乾刚刚说到这里,老李同志便在身旁的矮几上狠狠拍了一下:“这就是商人的可恨之处,如果不是他们,我大唐的百姓岂会如此困顿。”
突然间,李承乾觉得老头子根本没有办法交流,因为旧的思想已经把老头子的脑子彻底的洗过,商人无情,商人不义的观点已经深入骨髓,想要改变难上加难。
长孙皇后看出李承乾的无奈,站起身转到老头子身后,在他肩膀上轻轻的按着,同时安慰着说道:“二哥,莫要气恼,还是听乾儿把话说完如何?”
“嗯。接着说吧。”老李也醒悟到刚刚有些失态,轻咳一声掩饰了自己的尴尬,随手对李承乾摆摆手让他继续。
“父皇,事实上这钱同样没有在商人手里,因为商人在赚到钱之后,需要去购进货物,而当他们购进货物之后就需要运输,这运输的过程就需要用到我们的火车,所以有一部分钱就会回到我们的手里。”
“当然,商人购进货物也是要花钱的,这些钱又会再次流入百姓的手里,然后百姓再拿来买生活用品,然后再次转入商人手中。”
“所以这些钱是一直不断循环着用的,每次循环大唐都会从商人的手中收取到一定的商税,这些商税里面同样也有我们花出去的钱。”说到这里,李承乾闭上了嘴,静静的看着老头子不再说话。
“啥意思?你是说那些钱最后全部都回了朕的国库?”老头子被李承乾看的有些别扭,翻着眼睛问道。
“当然,如果父皇您不发俸禄,不修宫殿,不去打仗,不发军饷……任何事情都不干的话,这些钱当然会回到国库。”
“可这是不可能的,军饷我们要发,宫里的用度也要花钱,宫殿的修缮同样要花钱,最关键的是,铁路我们不能停下来,因为我们第一次拿出去的一百万贯只能修数百里的铁路,我们必须不停的修下去。”
“所以那些回到国库的钱我们会再次拿出来修铁路,再修数百里,等到铁路修好之后,那些钱又会再次回来。”
懵圈是李二唯一的想法,尽管李承乾已经尽可能的为他解释钱是怎么用的,但最后还是把老头子听的稀里糊涂,隔了好半晌才问道:“那你说了这么多,既然路要不断修下去,那么你的三万万一千万贯钱在哪里?”
听了老头子的问题之后,李承乾恨不能给自己两个嘴巴,这特么也太愁了人,怎么就说不通了呢。
“你那是什么表情,再用那种眼神看朕,信不信老子抽你。”李承乾的抱怨最终还是被老头子看出来了,身为封建家长的李二陛下顿时将眼睛瞪了起来。
“不是,父皇,‘钱’这个东西只是一个名词而已,‘钱’并不等于财富,你必须把他换成东西才是财富对吧?三万万一千万堆在一起那不过就是一些铜而已,那并不是财富对吧?”
“如果‘钱’就是财富的话,咱们多制些铜钱,堆在一起不就等于发财了么?何必去收税呢?对不对?”
李承乾也被老头子给逼急眼了,从椅子上站起来,来回踱了几步之后再次说道:“三万万一千万贯只是一个数字概念,就像代表距离远近的步与里一样,所以在五十年后,您能看到的会是三万万一千万贯钱产生的财富。”
“它可能是一条完整的铁路,也可能是咱们宫里的无数金银器皿,还可能是军中无数的刀枪军械,也有可能是勋贵家中的良婢美妾,更有可能是无数大唐百姓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
“所以我们根本不可能看到实实在在的‘钱’堆在那里,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繁荣的大唐,这才是三万万一千万的价值。”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183章 成长
“行了,关于钱的事情咱就先说到这,你的想法的确有些独到的见解,不过朕还要好好考虑考虑,你还年轻,有些事情难免考虑不周。”就在李承乾打算继续说下去的时候,老头子拿出当老子的权威,狠狠的把他给镇压了。
李承乾只能无语的看着老妈站在老头子身后偷笑,心里却在拼命的哀嚎。简直没法活了,明明什么都不懂,却非要表现出当世大能的样子,能有这样的一个老子真不知道是自己的幸运还是不幸。
不过想想现在老头子对钱的认知,李承乾忽然觉得自己利用后世的知识搞一场金融风暴,完全可以直接让老头子的贞观皇朝彻底破产,到时候自己再来救市……似乎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来一场政变。
当然这只是想想罢了,毕竟政变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且鉴于古代的野心家太多,三观不正的家伙们如果借机起事的话,最后的赢家是谁还真不好说。
所以搞一次金融风暴的念头只是在李承乾的脑中闪了一下,便被他给压了下去,脸上尽量做出一副老实孩子的表情,等着老头子继续‘教训’。
“朕听说下午你跟着孝恭他们去了东市?”老李同志把搞的他头疼不已的‘钱’抛到脑后,关注起李承乾下午的行程。
“是的,是王叔和丈人约儿臣去的,还有尉迟伯伯他们也都在。”‘老实孩子’李承乾一个不落的将下午那些老货们全都交待了一遍。
这种事情根本没有隐瞒的必要,那么多人的聚会,若是说老头子不清楚都有些什么人,那才是怪事。
“他们想要什么?”听着李承乾口中说出的一个个名子,老李同志脸色渐渐沉了下来。
李承乾像是没有看到老头子难看的脸色,笑着说道:“他们想要争取宽大处理,打算把手里的地都交出来。”
“什么?都交出来?”老头子反问道。
“是的。”
“为什么?”李二没想到李承乾会有这样的一个解释,一时间没有控制住,随口问了出来。
据他所知的是勋贵们打算参与土地置换,应该是感受到了朝庭想要进行国土资源调查的想法,所以想着趁早将手中的土地放手,用支持新政策的方式来换取平安。
李孝恭在迎宾楼对李承乾说的那些其实只是一部分,最重要的事情他却并没有说。
这些大唐的勋贵们利用手中的权利,兼并了多少土地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如果这次世家全部将土地置换,那么很快他们兼并土地的事情就会暴露出来,这将会引起多大的震动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所以他们打算借着这次机会把手中的土地换了,换到辽东也好,换到西域也罢,只要能换出去就等于支持了朝庭,看在他们提前投降的作法上,老头子应该会大不见小不见的原谅他们。
李承乾虽然不清楚这些老家伙到底打的什么主意,但是他却有着自己的打算,所以他根本不在乎老家伙们在耍什么样的心眼,只要按照自己的计划一路走下去就好。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底气,所以面对老头子的问题,李承乾坦然说道:“父皇,就算他们现在不把地交出来,很快也会交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发现土地会成为一种负担,交上来只是迟早的事情。”
“朕不想听这些空话,朕只想知道,你为什么会同意他们将土地置换掉,难道你不清楚他们打的什么主意?”很明显,老头子并不相信李承乾,在他看来儿子这一次是被那群老家伙给耍了。
“父皇,儿臣想要利用世家与勋贵的力量来开发东北和西域,您也知道,世家和勋贵在民间从来都是一个‘风向标’,如果他们一股恼的跑去这两个地方,必然会带动民间百姓,到时候会有大量的百姓跟着他们的脚步跑去这两个地方。”
“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的增加我们对东北和西域的控制力,使得原本需要数十年才能完全控制的地域可以在十几年内完全被掌控。”
“相比于一点点的土地,儿臣觉得能掌控住这两个地方更加重要。”
“而且儿臣还想利用世家与勋贵的力量,百姓们手里的资源太少了,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开发的任务。而世家与勋贵就不一样了,拥有大量资源的他们可以在同样的时间里完成普通百姓三到五倍的工作,这也是儿臣想把他们调到这两个地方的原因。”
老头子愣了,训斥的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并不是因为李承乾的计划如何高明,而是因为他考虑问题的方式。
曾经的李承乾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往往都是自己,如果他自己不能占到便宜那是绝对不会去做的。不过好在李承乾代表的是皇室,他占了便宜也等于老李占了便宜,所以老头子并不怎么管他。
可是现在不同了,从土地置换这件事情上来看,李承乾竟然完全是出于公心,这里没有他任何一点好处,相对来说得到好处的只有大唐。
这说明什么?孩子长大了?不,李承乾这小子根本不可以用年龄的大小来衡量。在他只有八、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很少有人能理解他鼓捣出来的一些事物,所以年龄并不是问题。
而除了年龄之外,那就只有成熟。
以前的李承乾只会胡乱的折腾,经常会弄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而现在的他却不一样了。
现在的李承乾竟然知道从全局考虑问题,同时也知道让出一些好处给别人。单从这一点来看,便可以证明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这件事情你看着办吧,回去弄个方案出来,过几天朕会拿到朝会上去。”沉默了半晌的老头子终于开口了,语气平静没有一丝训斥的意思。
“诶?父皇,您……”李承乾被老头子突然间的态度转变弄的有些不知所措,尴尬的从椅子上跳下来,老老实实坐好。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184章 谣言
“雏鸟总会长大的,你现在已经长大了,朕能够提点你的已经不多,好好把握自己,去吧!”老头子的语气中带着伤感,似乎在为李承乾的成长感到失落。
儿子大了,有很多事情已经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他个这当老子的能够指点他的东西越来越少,甚至有些时候还要靠着儿子的提点来处理事情,难道这就是岁月如刀催人老?
看着李承乾离去的背影,李二陛下长长的叹了口气。
“二哥,可是在感叹乾儿长大了?”长孙皇后从老头子的身后转到身侧,斜倚着老李,眼中同样是一片迷茫。
“长大啦,以前一直盼着这小子什么时候能长大,现在突然发现,还是小的时候可爱一些,嗯……至少八岁之前就不错,那时候朕还可以考他背书。”
背书什么的是老李永远的痛,有一个过目不忘的儿子或许可以感到骄傲,但是却永远也享受不到那种考校儿子的乐趣。
长孙皇后有些诧异的扭头看看李二,他可是难得说出这么露骨的话,至少这种明显听起来有些吃味的感慨她是第一次听到。
不过当她转过头的时候却发现,老李正目光熠熠的看着自己,很明显刚刚的话是在逗她。
“二哥,您什么时候也变得这样了,若是再逗妾身,妾身可要生气了。”感觉到被老公调侃了的长孙皇后完全就是一副小女儿的样子,看的老李眼珠子差点没瞪出来。
“哎呀,二哥……”长孙皇后等来的不是老头子的道歉,反而是一个抢劫式的拥抱,整个人被老李打横抱了起来……。
老李二十一岁生的李承乾,长孙比李二小三岁,当时也就是十八岁。
现如今李承乾十七,不管是老李还是长孙全都没到四十,加上身居高位保养得当,使得长孙皇后虽然三十有五,但看上和二十多岁的花信之年并无什么差别。
昏黄的烛光下看得老头子心猿意马,自然也就不算是什么了。
而撇开老头子与长孙之间的‘人间正道’,一个人离开走在回宫路上的李承乾却再一次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无数的宫女、侍卫见到他宛如见到鬼魅,原本可以很正常的见礼,现如今全都躲躲闪闪,像是在害怕什么一样。
“怎么回事?小夜,你去找人问问。”李承乾被这些人弄的一个头两个大,又不好直接问,只好将夜魅派出去打听。
害怕一个人是一种很难表达的情绪,李承乾知道自己如果当面问的话很难问的清清楚楚,那些宫女和侍卫必然不会说出原因,也只有派夜魅出去才是正道。
夜魅去的快回来的更快,不到盏茶时间已经从后面追了上来,跟在李承乾身边轻声说道:“殿下,侍卫们都认为你是神仙下凡,所以不敢靠近!”
“嗯?”李承乾停下脚步,脸色阴沉:“这又是从哪里传出来的谣言?有没有问清楚?”
“殿下,臣以为应该是您的避水符引起的。”夜魅不避不闪的回答道。
“避水符?”夜魅的提醒下,李承乾这才想起昨天为了逗兕子开心搞出来的那一出儿闹剧。
不过,只是一张避水符而以,似乎不应该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吧?看现在的这个情况,那避水符应该改成避人符才对。
“殿下,以讹传讹啊,现在已经宫里早就传的沸沸扬扬,您现在已经从神仙弟子变成神仙下凡了。”一直没怎么说话的白月宁突然说道。
这特么可真是日了狗了,完全就是无心插柳嘛,不过是变个戏法,这特么招谁惹谁了?怎么就给传成这个样子。
李承乾郁闷的摇了摇头:“小夜,小白,回去之后给本宫严查,看看消息到底是从谁那里放出去的,找到之后送京兆府。”
“是!”不管是夜魅还是小白都是神色一紧,她们都知道李承乾的一些习惯,对于些乱嚼舌头,传谣言的人简直是恨之入骨。
同时李承乾严正的要求过,东宫所有消息不得外传,任何东宫所属进宫的准则就是管好自己的嘴。现在出了这样的事情,估计传谣言的人结果不会太好,或许会掉脑袋也说不定。
一路无话回了东宫,李承乾回自己该去的地方,夜魅和白月宁商量了一下,转身离开了。
她与小白擅长的东西不一样,黑夜中她可以发挥出百分之两百的实力,而小白却不能,所以调查的事情自然是由她出马。
杨雨馨同样听到了外面的谣言,不过她却并不是那么紧张,因为据她所知消息并不是从东宫传出去的,而是从外面传进来的,而且还有专人向她并报过。
“小雨,今天辛苦你了,陪着我们走了一天,你还是去忙你的事吧,估计这几天你们几个又闲不着了。”苏玫正在自己的寝宫整理着一些关于‘医改’方面的东西,听到有宫女禀报说太子回来了,便打算放杨雨馨离开。
杨雨馨的能力在李承乾身边已经锻炼的非一般女子可比,这次李承乾回京暂时没有什么事情,就把她借给苏玫,帮她一些忙,这也是为什么杨雨馨没有跟在李承乾身边的原因。
“苏妃娘娘,我还是把手里的这些弄完吧,殿下已经去休息了,他那边应该用不到我。”杨雨馨一边回答,一边翻动手头的那些纸张,顺带记录一些东西。
对小白派来通知她的人摆了摆手,示意她可以离开了。
“小雨,你觉得关于谣言的事情,是宫里传出去的么?”苏玫到底还是和李承乾接触的少,相比于贴身宫女身份的杨雨馨来说,她还没有摸清楚这个老公的性子,自然比较在乎他的想法,找小雨姑娘打听也在情理之中。
“苏妃娘娘,臣觉得不会。当时在场的人很多,不光有咱们宫里的人,还有一些太极宫那边的人在,所以若是有谣言,臣觉得从太极宫传过来的可能性会大一些。”杨雨馨轻巧的回答着,面对苏玫的询问不卑不亢,只是眼中闪过一抹小小的得意。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185章 整治(上)
李承乾虽然没有想过把东宫经营的铁桶一般,但也没有想把东宫弄的像个筛子,今天发生的事情等不到第二天就会传遍长安城这样的事他绝不希望发生第二次。
所以这次不管是谁泄漏了消息,只要是宫里的人,哪怕是太极宫的人,他也不会放过。
夜魅宛如幽灵一般在太极宫里穿行,诡异的身影就像是飘动的幽灵,无数斑驳的影子就是她天然保护伞,只要有阴影就不会有人发现。
数年来因为跟着李承乾,以至于她的能力大大的受限,本是属于黑暗中的幽灵却被迫一次次暴露在阳光下,甚至就连去高句丽也因为要掩护身份,不能放开手脚。
不过这一次她终于可是大展身手了,李承乾的命令是不计一切代价查出谣言的源头,不管此人是东宫的也好太极宫的也罢,必须把这个人给找出来。
太极宫,长乐宫主的居处。
李丽质这位大唐长公主并没有休息,尽管已经接近三更。
“长公主殿下,夜魅求见!”就在她埋首杂乱的文件堆时,夜魅中性的声音从外面传了进来。
“进来吧。”放下手中的蘸水笔,长乐抬起头,平静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疑惑。
“是!”短促有力的回答过后,夜魅如幽灵般的身影自门口现身。
“夜护卫,深夜前来,有什么事情么?”看到夜魅的第一眼,长乐便知道有事情要发生了,否则这个长年跟在哥哥身边的幽灵绝不会深夜来出现在这里。
“启禀长公主,臣是奉了太子殿下之命,调查宫中关于‘避水符’谣言来源的。”夜魅中性的声音中不带任何感情,这是她多年养成的习惯,已经很难再改变。
“你的意思是源头在我这里?是我给大哥造谣?”长乐听完夜魅的回答之后,眉头不着痕迹的皱了起来。
她虽是恬静,活泼的性子,但并不代表她没有脾气,换句话说这些个皇家贵女就算是再平易近人,也改变不了那种已经浸入骨子里的傲气。
夜魅的脸色微微一变,不过语气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臣没有这个意思,臣过来只是希望长公主殿下能够帮帮微臣。”
长乐抿了抿嘴不说话了,她也知道夜魅是奉命行事,并不是在故意给她找麻烦。而且宫里的传言她也听说了一些,隐隐的感觉到似乎要出娄子,现在果然出事情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长乐还是觉得心里有些不舒服,一种不被信任的感觉让她有些郁闷,语气自然冷了下来:“那么本宫是否需要回答你的问题?”
“臣不敢,臣只是想询问一下公主那天带去的侍者。”夜魅口中虽然说着不敢,但是语气中却带着不容质疑。
她是李承乾的护卫,大唐太子的命令对她来说等于圣旨,哪怕是那位小爷让她去刺杀李二,她也会去做,至于说到长乐这里调查事情更是算不得什么大事。
“好,既然你想查,那你就查吧,我带去的人都在这里,想问谁,想问什么,你就当着本宫的面问吧!”长乐到底还是一个孩子,十五岁的年龄放在后世也就是一个初中生,现在被夜魅当面顶撞,心生怨愤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好在她还记得夜魅是李承乾的人,而李承乾这个大哥……长乐很难说清楚与他的关系。
总之只要是李承乾说出来的话,她基本上就算是再为难,也会照着去做,所以尽管心中愤懑,她还是没有制止夜魅。
“长公主殿下,宫中谣言对太子殿下十分不利,臣也是不得以而为之,请殿下谅解!”夜魅也知道长乐与李承乾关系很好,但是太子交待的事情却不得不办,所以她只能尝试着解释一下,避免造成什么误会。
然而正在气头上的长乐哪里能听进夜魅的解释,手一挥将身后伺候的宫人全都招了过来:“本宫知道了,人全都在这里,你查吧。”
“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事情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夜魅自然也不会再缩回去,就算是长乐再不满意,她也必须要查,否则不说没办法跟太子交待,虎头蛇尾的处理方式也只会让长乐公主更加不满。
三个宫女,三个内侍,这六个人就是当天跟着长乐公主一同去东宫的几个人。当然,那天还有几个侍卫也跟着去了,不过当时他们站的远,根本不可能知道发生了什么,所以也就没有询问的必要。
“你们可知某手中是什么东西?”当着长乐公主的面,夜魅举起一个小小的牌子,上面只有一个并不大的‘七’字,向几个站在一起的宫人问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