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危险的世界
否则天知道哪天老头子一个想不开要砍了自己,岂不是连点反抗的力量都没有。
小李越想越忐忑,越想越觉得不安,最后从温暖的炕上爬起来,安抚了一下被他惊醒的孔雯,坐到了书桌边上。
“殿下,怎么了?”惊醒之后的孔雯再也无心入睡,披衣而起,来到李承乾的身边。
李承乾坐在属于孔雯的桌案边上,皱着眉头琢磨着应该如何把六率调回来的事情,见她起来了,笑着安尉说道:“突然想起一些事情,你先去睡吧。”
“殿下一定是有什么心事吧?能跟妾身说说么?”孔雯从李承乾的眼中读到了那一抹焦虑,小心的询问着,试图开解一下他。
但这种事情李承乾又怎么可能跟孔雯来说,而且就算说了也只能让她陪着担心,对于事情本身没有一点作用。
所以李承乾只是笑了笑,从椅子上站起来,与孔雯相伴来到温暖的火炕边上:“你先休息,我突然想起还有一份折子要写,一会儿写完了就睡可好?”
“嗯。那妾身不打扰殿下了。”孔雯见李承乾不说缘由,便知道自己是根本帮不上他什么,有些失落。
“好好休息吧,过几天我陪你一起回家,你可要养足精神哦,否则被孔师认为我欺负你,你家相公怕是又要被罚抄书呢。”感受到孔雯的失落,李承乾笑着与她开玩笑。
“真的?殿下要陪妾身回家?”孔雯的一双眼睛瞬间放出璀璨的光芒。
要知道,古代的女子嫁人之后是很难有机会回娘家的,可不像后世想回去就回去,有些时候如果夫家不同意,往往十年八年见不到娘家人一面都很正常。
“嗯!快点睡吧!”李承乾肯定的点点头,扶着孔雯躺到床上,顺便给她盖上被子。
本应有侍女来做的事情,可是李承乾做起来却一点不陌生,不说在后世的时候给妹妹掖过多少次被子,就算是在大唐,李承乾也对兕子那个小丫头片子做过无数次。
不过对于孔雯来说,这却是第一次,几乎在瞬间就被李承乾的行为感动:“殿下,您为什么对妾身这么好,妾身……”。
“嘘……,别说话,睡觉,要是不听话过几天就不陪你回家了。”李承乾伸出手指在孔雯的樱唇上按了一下。
一番折腾之后,总算是将孔雯安顿好,李承乾几乎累出一身的汗,重新回到桌案边坐好,铺开纸张,提起笔在纸上写下抬头:父皇明鉴,儿臣惶恐拜上。
……
如同鸡刨一样的字迹,李二陛下尽管已经戴上了花镜,但依旧看的十分费力。几乎可以防伪的字体让老头子十分无奈的叹了口气,尽管已经罚他抄了无数次的书,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一点长进都没有。
不过李二陛下在看过李承乾的折子之后,已经没有心思再去挑剔字迹如何,里面的内容让他陷入沉思。
轮换制,一种李承乾提出来的关于军制改革的方案,在李二陛下看来,这似乎的确是一种很实用的办法。
其中主要的思想就是驻地轮换,将领轮换,任职三年轮一次。
但是其中的关键却是士卒的训练,毕竟以往都是由大将军来负责自己手下的某一卫,不管是训练还是操演都带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如果采用了轮换制的话,很容易使士兵的战斗力下降。
所以军校的建设再一次被提了出来,制定一套标准的训练方案,让全军士卒都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不管是谁来领军都不会影响士卒的战斗力。
这虽然有些费事,但同样也可以避免领军将领拥兵自重,毕竟新到一个地方,想要让一群并不熟悉的人听从自己指挥容易,但想让他们陪着自己的一起死却要费力许多。
三年时间很可能连自己的势力都没有培植起来,自然也就可以有效的避免谋逆这种事情的发生。
而李承乾既然提出了这个方案,在老李看来,几乎是等于拱手把手里六率的控制权让了出来,只要轮换制通过了朝议形成制度,那么他这个大唐皇帝自然就可以随意调动任何一支军队,包括驻地和领军将领。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354章 大军归来(下一)
自从李二陛下说出对自己不放心之后,李承乾犹豫了近乎一个晚上,最后决定交出兵权。
毕竟与未来相比兵权虽然重要,但未来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正所谓有舍才有得,用手里的兵权换老头子一个舒心,表面上看似乎损失了很多,甚至影响到日后对倭国和天竺的战略。
可李承乾相信到了需要对这两个国家动手的时候,一定还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毕竟发动战争的方式有很多种,挑起战争的方式也有很多种。
从某些方面来说,亲自操刀发动战争总是有些落了下乘,只有让别人站出来替自己说话,这才是上位者该干的事情。
另外李承乾想通的一点就是,现的他大势已成,那些手下已经身居要职,无论如何也洗刷不掉身上太子系的烙印,那么名义上归属于谁管辖似乎真的不是很重要。
而且细想之下,李承乾发现他自己面临的情况似乎和老头子当年差不多,手下能人异士颇多是一样的,战功卓著也是一样的。六率相当于曾经的天策军;东宫相当于以前的天策府;薛仁贵、苏定方、席君买、伍登等人相当于秦琼、李靖、尉迟恭等人。
面对这样的情况,会让老头子想起什么不言而预,老头子会对自己放心才特么是天下最大的滑稽。
老头子和老爷子有着明显的区别,老爷子李渊当年就是没有收回几个儿子手里的兵权,最后酿成玄武门惨案。
现如今亲自发动玄武门之变的老头子会不会让历史重演?李承乾认为不会,甚至说只要稍有这样的苗头之前,老头子就会亲自动手将这个还没有燃起的火苗亲手掐灭。
想通了这些之后,李承乾才意识到,自己以前的坚持到底有多么愚蠢,现在的处境有多么尴尬,甚至老头子能忍他到今天已经是超乎想象的有耐心的表现了。
所以,李承乾亲自操刀给老头子写了一封奏折,一封关于军队轮换制的奏折,以这种方式隐晦的交出了手里的兵权。
而与之相对的,几乎就在李承乾把奏折交上去的当天,他也收到了来自于老头子的温馨回复——《皇太子用库物勿限制诏》。
这会儿有人要问了,啥是《皇太子用库物勿限制诏》?
其实很简单,就是太子想用啥就用啥,想吃啥就吃啥的诏书,也就是说李承乾不用像以前那样一天四个菜了!
……
两天之后,早朝之上,重新过上醉生梦死生活的李承乾正在属于他的角落里昏昏欲睡。
“陛下!臣有本奏。”
这是老长孙的声音,在李承乾听来似乎有些遥远,不过没关系,他现在是太子,不是陛下,所以那老狐狸不管说什么似乎都和他没有关系。
“说吧。”再次从李承乾手中将兵权全部收回之后,李二脾气变的平和了许多。
“陛下,高句丽半岛已经平定,是时候进行安置了,再拖下去怕会有其它变故。”出于李二的授意也好,老长孙自发的想到也罢,总之这老家伙第一句话就把事情扯到了辽东。
“是啊陛下,臣也认为辽东地区兵力空虚,短时间或许没什么问题,但是时间长了,怕是会民心思变。”杜如晦附和着老长孙说道。
不过他所说的‘民’指的是高句丽人,刚刚经历过屠杀的高句丽人暂时在边军的控制之下还能比较‘老实’。
但是谁也不能保证不会出问题,若是长期没有大军镇守,天知道那些人在好了伤疤之后会不会忘了痛。
“嗯,此事朕也考虑过,朕打算调茂公过去辽东镇守,任安东大都督,右骁卫随行,再调刘宏基为行政主管;另外,朕打算调段志玄入西域,任安西大都督,左骁卫随行,刘政会为行政主管,众卿以为如何?”
“臣等无异议。”
不管是被老头子点名的四人,还是其他与这件事无关的老货,齐齐躬身下拜,一看就知道,这件事是老头子早就已经和他们商量好的,早朝之上不过就是走个过场罢了。
“陛下,既然左右骁卫已经调入辽东和西域,不知这两个地方的另外两只军队如何安排?”候君集这老家伙现在还是兵部尚书,自然需要表现一下。
“太子,另外那两只军团你打算怎么安排。”老李并没有直接给候君集答复,而是把目光转向了李承乾。
毕竟西域军团和辽东军团现在还隶属于李承乾,虽然他已经将兵权交了,但老头子也不想吃相太难看,该作的样子还是要做的。
“父皇,儿臣认为可以调他们回来搞一次阅兵。”李承乾在候君集提到另外两只军队的时候就已经醒了,此时见老头子征询自己的意见,自然而然的站起来阐述了一下自己的观点。
不过,阅兵这个词还是太过新鲜,让大殿上一群老家伙有些不解。
好在房玄龄在这个时候适时的替众人问出了心中疑惑:“阅兵是个什么搞法?殿下可否详细说说?”
“阅兵……”李承乾在后世看过数次阅兵,不过若是让他来说阅兵是个啥,这还真不怎么好跟这些在他看来就是一群土佬冒的家伙解释。
所以在想了片刻之后,嘬着牙花子说道:“呃……,阅兵,其实也可以理解为献俘,嗯……,大体意思差不多吧。”
“献俘么?这个倒是可以。”李二陛下大至上搞懂了阅兵的意思之后,点头表示支持李承乾的观点。
要知道,这曾经隶属于李承乾的这两只军团可是在外面打老了仗的,不说辽东那边高句丽的王族与大臣,就算是西域那边也是抓了不数小国国王,真要来一次献俘,估计需要献上好长一段时间。
这对于好大喜功的李二陛下来说,可是一件难得的喜事。毕竟现在大唐周边敢跟大唐呲牙的国家已经不多了,未来的大唐将会以发展国内经济为主基调,献俘这种事情可以说献一次少一次。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355章 有阴谋?
辽东军团与西域军团可以撤回来了,不过李承乾却没什么太高的兴致,想到前两天递交给老头子的折子,主动站出来:“父皇,儿臣这段时间公务繁忙,六率撤回来之后,实在无力再管,是以恳请父皇将六率划规兵部管辖。”
“唔,既然如此,君集,你看如何啊?”老头子很满意李承乾主动投降的举动,不过却没有直接答应,反而征询起兵部尚书候君集的意见。
小李同志固然在前几天上书李二打算上交六率,但那也只是打算,按现代人的理解,那也就是一个意向,具体怎么把管理权上交还只是一个计划。
也就是说那奏折等于是在战场上打起白旗表示要投降,但却并没有实际行动,今日在朝堂上的表现才是真正以实际行动表示投降。
可是他们父子两个演的这一出戏虽然是早有预谋,但朝堂上的大臣们却不知道,骤然听说李承乾要把六率的管理权交给老李,几乎所有人都是一蒙。
“陛下,这不合规矩啊!太子六率乃是太子仪仗,收归兵部管辖怕是不妥。”魏征考虑问题的方式与其他人不一样,在他看来,规矩就是规矩,任何人都不能逾越,李二也不行。
这是老魏在朝堂上立身的根本,也是他一惯表现出来的处世态度。
“有何不妥?现在的太子六率已经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战力几乎与十六卫持平,放在东宫当摆设太浪费了吧。”一群老兵痞们当场对魏征的言论进行了驳斥。
太子六率在高句丽的表现如何可是都被老家伙们看在眼里的,如此强大的战力没人会不惦记。
如果这一次真的把六率划归到兵部,那就等于说十六卫可以有充足的理由从其中抽调一些精兵强将来充实自己的队伍。
都是打老了仗的将军,谁会不希望自己的部下能征惯战?有机会扩充实力又有谁会不高兴?至于说礼法……大不了再招一批人来充实六率好了。
李承乾既然打算向老头子投降,自然不会让魏征坏了自己的好事,接着一群老兵痞的话头说道:“魏师,现在的六率实在不适合再守御东宫了,经过了高句丽战场,他们已经变成了一群嗜血的狼,放在宫里实在太不安全。”
“唉……”老魏叹了口气,也知道李承乾说的是实话。
六率已经不是当初的六率了,杀过人见过血之后,再让他们来守卫皇城,天知道会不会有哪个在某天想不开,搞一场刺杀之类的活动,若是那样的话,他老魏最后怕是要背上无尽骂名。
候君集这老家伙一直在边上冷眼旁观,见老魏不再吱声,这才站出来:“陛下,兵部接管六率没有问题,但是六率驻地要如何安排?”
“暂时安排在河套那边吧,待重新整军之后再做其他安排。”李二陛下对六率其实早有安排,候君集就算是不问,回头他也会找个机会安排下去。
“那西域军团呢?”安排完了六率,又有人提出了另一个问题。
“同样照此办理。”李承乾既然把军权交了,老头子自然不会客气,直接接收了一个彻底,连刚刚小李同志没有提到的西域军团也给收走了。
不过好在李承乾并不在乎这些,他既然能够打造出一支西域军团,自然也能打造出另一支西域军团。
而且贞观年间的老兵痞们可都是尸山血海里面滚出来的,李承乾并不担心他们不会使用这批战力出众的士卒,以至于让自己多年的心血白白浪费。
……
一个平凡的早朝,李承乾卸下了肩上所有的军权,这是当初老头子给他的,现如今他也全都还给了老头子。
正所谓无官一身轻,虽然李承乾现在还称不上‘无官’,但是没有了军权之后,小李的确感觉轻松了许多。
至少他不用为了庞大的军费开支而发愁,也不用为了制定训练计划而劳心劳力,现在的他只要安心筹备军校的建设工作就好。
这是刚刚散朝时老头子的安排,由李承乾全权负责军校的建设工作,另外由候君集、魏征等人协助。
所以在散了朝之后,一群老家伙呼啦一下子全都涌进了东宫李承乾的书房,乌泱泱一屋子人看的小李同志头大如斗。
“太子殿下,这一次老夫要去辽东,山高路远你总得给我安排一些熟悉辽东地形的人手吧?”
“某去西域,同样需要人手,殿下可不能厚此薄彼。”
关于军校的事情还没有开始讨论,李绩和段志玄两个就准备狮子大开口,想从李承乾这里要人手。
不过李承乾又不是傻子,在这个时候他才不会插手这件事,面对两个老家伙手一摊说道:“两位大将军却是找错了人,现在本宫可是没有给两位安排人手的权力了。想要人,还要去找候尚书才是。”
结果出乎李承乾意料的是,李绩阴阴一笑说道:“殿下休要推三阻四,整个朝庭谁不知道你的两只军团老候只是代管。”
候君集并没有否认李绩的说法,也不在乎魏征那老头就在跟前,坦言道:“那个西域军团是以‘獠牙’为蓝本扩编的,辽东军团再是直接由六率组成,这两只支军团不管训练方式还是战斗方式都与十六卫大不一样,老夫接手也不过就是个名义而已。”
“所以殿下不必将责任往老夫身上推,想要安排哪一部分人手配合他们两个直说就是,候某绝无二话。”
诡异,有阴谋,一定有阴谋!
李承乾不动声色的扫过一个个老家伙,又扭头向窗外看了看,似乎想要确定太阳是从哪边升起来。
这群老杀坯什么时候这么好说话?明明有机会接手六率和西域军团,竟然还会来问自己的意见?这其中如果没有什么龌龊怕是连鬼都不信。
可是,这些老家伙到底想要干什么呢?为什么会冒着被老头子训斥的风险来拍自己的马屁呢?李承乾对此感到深深的疑惑。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356章 行路难!
“殿下,今天可是正月二十五。”疑惑不解的李承乾耳中突然传来一个声音,不用回头看他也知道,那是杨雨馨的声音。
可是,正月二十五怎么了?又不是自己生日,这一群老货完全没必要送上如此大礼吧?
恍然间,另一个念头内过李承乾的脑海,正月二十五,似乎是自己给那些老家伙们定下的最后期限。
想到了这一点,李承乾隐约间明白了老家伙们的意思,这是来看他表态来了,看他到底会不会在这一天结束铁路公司股权的收束。
只不过眼下时机不对,这些老家伙没办法向他开口,所以只能不断示好,希望能从他这里得到一个准备的答案。
弄懂了这些,李承乾稍稍松了口气,看着候君集说道:“候叔叔,您是兵部尚书,杀死的敌人比本宫见过的人都多,这军事上的事情还是您看着处理,本宫既然将六率交出去了,就不会再插手其中了。”
在场的老家伙们几乎都愣了,谁都没想到李承乾这次竟然是玩儿真的,六率说交就交,连点惋惜之色都没有。
要知道,现在的六率可不是以前那支只知道举着旗幡走正步的六率了,不说经历过突厥之战又横扫西域的‘獠牙’,就算是在高句丽的那几万人也都可以称得上百战之师。
这么股力量除去伤残、死亡的那一部分,依旧有十余万人,真说起来完全可以抗衡十六卫中的任何四卫。
也就是说李承乾交出这一部分力量,等于是交出了十六卫的四分之一,而且这还是在不考虑战斗力的情况下。
若是考虑六率现如今的战斗力,以候君集等老家伙的经验来看,若是十六卫与之对战,没有一倍半的战力根本想都不要想。
可就算是这样,李承乾依旧是放手了,把六率直接交到了他们或者说老李的手中。
这说明了什么?以老家伙们对李承乾棺材里伸手死要钱的性格来看,除非他还有更加强大的战力,根本没有将现在的六率放在眼中,才会有这样的表现,否则……谁又会放弃到手的权利呢?
不过这些事情与今天老货们想要研究的事情无关,李承乾手里到底有没有更加强大的武力老家伙们并不关心,反正这都是皇家的家务事。
脑子里转着乱七八糟的念头,候君集终于拿定了主意,以商量的语气问道:“既然是这样,那不如把左右清道率派给茂公,左卫率派给志玄兄,殿下以为如何?”
李承乾笑着摇摇头,没有对给候君集任何明确的答复,敲了敲桌子说道:“军中的事情您几位看着办,本宫一个小年轻就不参与了,我们还是先来研究一下军校的建设问题,否则明日早朝怕是不好像父皇交待了。”
对于六率的安排,李承乾既然已经决定交给老头子,那么他就不会再插手其中,虽然现在这些老兵痞们一直在征求他的意见,但是鬼知道这些人里有没有老头子暗中埋下的钉子。
如果他现在继续插手六率的事情,这无疑会给老头子留下他贪恋军权的影响,这样一来将六率交出去换取老头子信任的目的无疑会大打折扣,上演一出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真实案例。
候君集和李绩等人在听完了李承乾的安排之后,互相对视一眼,交换了一下意见,最后老候无奈的点点头:“如此,老臣便擅专一回,日后若殿下有什么安排尽可吩咐老臣。”
“候叔叔言重了。”李承乾敷衍的笑笑,然后说道:“本宫打算将军校选址在曲江之畔,不知诸位叔伯们可有何建议?”
建议?当然有,不过都不是什么好的建议。
曲江那是什么地方?按地名理解似乎就是只是一条江之类,可实际上呢?实际上那可是摆状元宴的地方,那地方能随随便便建军校么?
在古代流传着一句话,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单凭这句话就可以确定那些大头兵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而把这些在人们眼中低贱的一群人摆到状元的身边,这特么是啥意思?只怕用脚指头想也能想到明天早朝之上不可能会通过这样的决议吧!
无语的众人让李承乾十分疑惑,眉头微皱说道:“怎么?叔伯们为何不语?可是本宫说错了什么?”
“殿下,非是臣等不语,而是那曲江实在不是设立军校的好地方,依臣之所见不如换上一换可好?”下面坐的一群老头子都不傻,在搞不清楚李承乾意图的时候,他们的建议尽量小心,给自己留下退身之路。
“这是为何?我观那里正是长安城外东南的位置,而且时常在那里又会有什么曲江宴举行,把军校弄在那里,让那些大头兵都占点文气不好么?”李承乾丝毫没有意识到,在那些老家伙看来,他的这个想法不但不好,而且还是非常的不好。
“殿下,这件事情臣认为还是要慎重考虑为好,曲江池历来为摆设状元宴的场所,而且每年都有大量的文人、士子去那里游玩,军校如果设在那里,很有可能引起某些人的反弹。”
魏征自从进到书房开始就没怎么说话,但却在这个节骨眼上开口了,开口的同时也引得其他老家伙们纷纷侧目。
“反弹?为什么?什么人会反弹?”不知是李承乾真糊涂还是装糊涂,在听完老魏征的话之后,眉头皱的更紧了。
“殿下只知士农工商?可知商的后面还有一个,那便是兵。”
“士农工商兵?”李承乾嘀咕了一句,随后深深吸了一口气:“你们的意思是这又挑战了那些仕林中人心中的规矩?”
“不错,士农工商兵,先古不变,若殿下将军校设在曲江池畔,那便等于是将‘兵’的地位提高到了‘士’的等级,这样一来怕是又会在朝堂上掀起一场波澜。”
1...353354355356357...4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