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危险的世界
到时候打土豪,分田地,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两座大山,实现人人平等,李承乾在心里给老头子补充了一句。
不过这些东西也只是在小李同志的脑海中一闪而已,就本心来说,他目前已经习惯了现在这种生活,如果真的玩一把革命什么的,只怕第一个投反对票的就是他自己。
这种事情和觉悟之类的东西无关,主要还是他刚刚说的意识形态问题。
现在的大唐百姓并没有那么好的政治觉悟,如果真的让他们人人平等,反而会让他们觉得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干什么。
在这个识字率不到千分之一的时代,你不能指望着一个不识字的人能管理好国家,人人平等之后只会是天下大乱。
因为读书人太少了,又或者一些读书人太过理想化,没有治理地方的经验,突然间的平等只会让他们胡来一气,最后把国家折腾的分崩离析。
这其中最直接的一个例子就是王莽,这家伙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推行了一些超过时代的东西,在侵害了既得利益者利益的同时,却没有办法再组建另一套高效率、有威信的领导集团。
所有文化人都是曾经的既得利益者,而新政的受益者——百姓,却没有管理国家的能力。
这就造成了他不得不用一些反对新政的人来管理国家,最后结果自然不言而预。
李承乾正是看清楚了这一点,所以才没有在大唐推行什么人人平等,国有制也只是稍稍进行了一些试探之后,便停了下来。这里虽然有些私心,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因为这个时代并不适合平等。
而老头子突然间发出的感慨却让李承乾感觉到了一种危险的信号,他很怕老头子一时冲动,来一个人人平等,在大唐玩一场革命。
“怎么不说话了?你平时不是挺能说的?”老李曾经的书房中,李二陛下坐在主位之上,看着一直沉默的李承乾。
“父皇,您是打算要整顿吏治么?”就着刚刚老头子的吐槽,李承乾询问道。
“吏治必须要整顿,但是现在却不是时候,朕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不过你放心,那些勋贵和世家朕暂时还不会动他们。”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361章 夹缠不清
听到老头子并没不打算立刻开始整顿吏治,李承乾的一颗心稍稍放下了一下。
虽然他知道老头子不会真的玩儿什么人人平等,到时候让别人推翻自己,也知道整顿吏治并不是什么坏事。
但任何事情都要一步一步来,必须要借势而为,整顿吏治固然重要,可是如果以牺牲大唐好不容易得来的和平发展为代价的话,李承乾认为眼下还是不要整顿的好。
毕竟大唐和后世不一样,不能按照后世的标准来要求大唐的官员。
你要求他们不贫可以,不腐也可以,但如果要求他们不利用手中的权力来搞事儿,那就有些不靠谱了。
“行啦,你有什么事儿,现在没有外人了,可以说了吧?”李二陛下并没有把刚刚的一时冲动当成一回事,享受着宫女刚刚端上来的茶水,询问起李承乾把自己找到书房的目的。
这样的情况李承乾能说什么,只能放下心事,从杨雨馨那里要来了一份表格放到桌上:“父皇,儿臣这里有一份东西,觉得您应该看一下。”
“唔,这是什么?”老李同志放下手中茶盏,抄起桌上表格看了起来,片刻之后将表格放下:“这上面写的都是真的?莫不是在骗朕?”
那表格上写的是这几天来魏叔玉他们几个在长安统计出的百姓收入情况,上面罗列的数字让老李心中震惊不已,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数字是千真万确的,不过这仅仅是长安城的数据,并不能代表整个大唐,甚至连京畿一带都不能代表。”李承乾好整以暇的说道。
“为什么?”老头子问道。
“因为这数据只是通过东、西两市和城内的坊市调查的,并不涉及其他地域,所以只能按长安城内来算。”李承乾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把自己如何安排魏叔玉等人去调查这份长安百姓收入表的经过说了一下。
“按你这么说,这份数据的确算是精准,不过为何不早早报与朕知晓?”李二陛下按照小李的思路理了一下,发现他的这个统计方式的确可以算得上最精确的统计方式。
“父皇,这种统计方式只适用于长安,其它地域多以农事为主,只要统计每年收缴多少粮食基本就可以确定百姓收入了,根本无须按照这样的方式来统计。”
“也只有长安,因为这段时间新生事物太多,给大量的城中百姓提供了工作的机会,单以农税来考核的话根本无法准确的估计百姓的收入情况。”
李承乾话里有话,说一半留一半,同时也将长安城与其它地域做了一个比较。
“你的意思是什么?打算怎么做?”李二陛下熟知李承乾的性格,知道他这么说一定是还有打算。
“父皇,我们应该把一些东西推广开了,而且要让百姓手里的钱流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增加税收,也只有这样钱才能变成钱,而不是一堆被埋起来的铜。”
李承乾有些犹豫,不知道怎么开口跟老头子提银行的问题,毕竟老头子上次已经把这件事给否决了。所以他只能兜着圈子说话,反复的强调消费的重要性。
“朕看你是贼心不已,还惦记着你的那个银行吧?”正所谓知子莫如父,熟知小李性格的老李几乎瞬间看穿了他的把戏。
“父皇,非是儿臣贼心不死。”李承乾摇摇头:“刚刚儿臣的府库您也看到了,那些堆积起来的铜钱总要有个去处,咱不能把它堆在那里看着,必须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
“所以儿臣觉得,我们可以把这些钱拿出一部分借给百姓,让他们有本钱弄一些自己的生意或者作坊,同时我们也可以扶持他们,给他们一些政策,这样一来钱也就运转起来了,我们等于花一份钱办了好几件事儿。”
小李同志说到兴起,从椅子上站起来,趴到老头子前面的桌案上,从桌上拿起一枝笔,找了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了大大小小几个三扁四不圆的圈,以及一个方框。
随后在老头子眼角抽搐的下情下,讪讪一笑,指着最大的一个圆说道:“父皇,假如这个就是儿臣钱库里的钱,这些钱都是用来修铁路的。”
“唔!”如果不是被李承乾勾起了好奇心,李二陛下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抽他一顿。
好好一个太子,竟然把字写的像鸡刨,画个图也画不清楚,圆不圆、方不方,让人看着头疼。
李承乾也知道自己的画的图有问题,所以根本不给老头子说话的机会,语速极快的说道:“这个方框代表着银行,而这些小的圆则代表着百姓的钱袋子,现在儿臣把钱存进银行……”一边说,小李同志一边画了一个箭头,将大的圆与方框连到了一起。
“接着我们把银行里的钱借给百姓……”继续画箭头,由方框到小的圆。
“百姓手里有了钱,就需要买东西,假如我们扶持百姓来种植冬季蔬菜,那么他们需要的就是玻璃,所以钱流入到了玻璃坊。”又是一个箭头。
“而玻璃坊是我们自己的产业,收来的钱我们还会再一次放回到银行里面。”又是箭头。
“父皇请看……”李承乾将被自己画的乱七八糟的纸调转了方向:“银行里的银钱并没有少,但是百姓手里却多了一个玻璃大棚,而这些回流的钱我们会用来买钢材、给百姓发工钱。”
“买钢材的钱会流入舅舅手中,而舅舅依旧会把钱再次存进银行;发给百姓的钱,百姓会消费,会用来买生活用品、买吃的、用的,这样一来钱又到了商人手里……”
李承乾一边举例子,一边继续在纸上画,直到一张白纸被他涂的漆黑如墨完全看不出上面是什么东西之后才罢手,抬头看着老李:“父皇,您明白了吧?”
结果,老头子一句话让小李彻底崩溃:“朕明白,说了半天,你小子就是想挪用公款,对吧?库里的钱太多,变着法的折腾是吧?”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362章 沟通一下
固执的老头子让李承乾无语,好话说尽怎么就听不明白呢。
叹了口气之后,小李同志重新整理思路:“父皇,儿臣知道以前一些做法有些荒唐,可是这次绝对不是瞎折腾,如果您还是不放心,那咱这样,龙首原上的那座宫殿的钱儿臣出了,您只要十年之内把这些钱还给儿臣就好,怎么样?”
“还有这好事?你小子到底要搞什么很么鬼?”李二陛下狐疑的皱起眉头。
龙首原的确在建宫殿,不过那是前几年打算修来给老李渊住的,后来老李渊病故,这修宫殿的事情也就一而再再而三的拖了下来,一是因为没钱,而是因为没人。
说没钱呢是因为这几年大唐一直在打仗,国库的钱根本没法动,修宫殿又事李二的私事,以前还可以借着老头子李渊的名义来修,可是现在老头子挂了,老李自然不好意思再从国库往外调钱。
至于说内库,不好意思,内库如果不是李承乾前段时间折腾进来一些钱被老李黑下来,现在只怕已经可以饿死老鼠了。
另外一点就是人,征调民夫历来为大唐言官们排斥,认为那是在重蹈前隋的覆辙,所以李二陛下尝试了无数次,依旧无法说服那些言官。
所以在没钱没人的情况下,龙首原上的宫殿一直修的断断续续,真说起来还没有李承乾的那个‘兰若寺’修的快呢。
李二陛下更实在没人的时候没少骂娘,感觉自己这个皇帝当的憋屈。
李承乾很清楚老头子有多么希望尽快把龙首原上的宫殿修好,利用老头子的这个弱点使他再银行一事上松开一点口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是以老头子的质疑声在他听来如同天籁,嬉皮笑脸的把脑袋往自家老爹前面凑了凑:“不满父皇,您办事太死板,这件事情如果您早点交给儿臣,现在可能都住上新宫殿了。”
“放屁!都按你的意思办就好了?你知不知道这几年老子给你擦了多少次屁股?如果没有老子帮你只怕你的脑袋在就挂在城门楼子上了。”李二再儿子的脑袋上狠狠弹了一下,恨声说道。
“诶呀!”李承乾只觉得脑袋像是被攻城锤凿了一下,疼的差点把眼泪流出来,抱着脑袋委屈万分的说到:“父皇,咱一码归一码,儿臣只是说龙首原上的宫殿,没说其他事情啊。”
“别宫殿宫殿的,那叫大明宫,知不知道!不学无术的东西。”老李瞪了李承乾一眼。
早在龙首原上破土动工的那一天,老李就已经说了那地方的宫殿以后就叫‘大明宫’,可偏偏李承乾这家伙还不知死活‘宫殿’、‘宫殿’的叫个没完,这也是让老李生气的原因。
“哦,对对对,就是大明宫。”李承乾从善如流的点点头,装成恍然大悟的样子。
“说吧,你打算怎么把大明宫修起来?”扯了半天犊子,李二陛下终于是把话题拉了回来,看着李承乾正色问道。
“简单啊,这不就是钱和人的事情么,儿臣现在别的东西没有就是钱多,现在开始儿臣可以给您提供十年的无息贷款,只要您十年之内把这些钱还给儿臣就行,利息什么的就免了。”
“另外人的问题也好办,西域那边有的是人,弄回来一些也就是了,那班人再西域都快要饿死了,到了咱这边只要给口吃的,表现好的可以给大唐的户籍,给他们分地,这样一来保证他们会像狼一样聚拢过来。”
李承乾眼中闪动着莫名的光彩,不知不觉间又把脑袋凑到了老头子的跟前,看的老李手指又开始痒痒,很想在弹一下。
好在李二陛下克制住心中的欲望,手指抽动了两下最终没有弹下去,利用一声轻咳掩饰:“那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动了那些钱财之后若是被人知道了会有什么后果?”
李二陛下的问题十分尖锐,如果换了一般人必然是回答不上来的。
可李承乾不是一般人,嘿嘿一笑说道:“父皇,儿臣刚刚还没说完呢,无息贷款给您了,您总得给儿臣一点利润吧?把这工程包给儿臣如何?”
“如何?小子,想骗朕你还差着老远呢!”李二陛下撇撇嘴,同样向前凑了凑,头几乎与李承乾顶在一起:“如果工程也包给你,岂不是让你可以一文钱都不用花,白白从朕这里拿走几百万贯。”
“父皇,您这话可怎么说的。工程就算是包给儿臣,这买材料的钱总要花吧?雇人的钱也省不下,算下来一年没有几百万贯根本就不够。”李承乾伸出五根手指,来回比了几下,示意老头子自己每年需要花费的数目。
“百十万贯?你小子是不是真当老子是冤大头?修个大明宫要几千万贯?你怎么不去抢。”李二陛下又想弹人脑瓜瓢了。
然而李承乾似乎并不惧怕老头子的愤怒,反而振振有词的说道:“儿臣施工的进度快啊,这进度快了每年的花费自然也就高了。而且工程进度快了,工期也可以缩短嘛,三年之内完工,也可以把工程总造价控制在千万贯以内。“
“那也不行,千万贯,朕每年不是要还一百万贯?你真当朕的钱是大风刮来的?一年一百万贯你也敢要?“按照工程总造价估算了一下,李二陛下很容易得出一年需要还一百万贯的结论。
“只有区区一百万贯啊父皇,您想想,现在一百万贯能干点啥?修一条到洛阳的铁路都不够,每年咱卖出去的军械也不止这个数,您就随随便便从手指缝里漏出来一点也就够了吧。“李承乾为了自己的第一个客户也是拼了。
如果能够做成老头子这一单生意,他就可以让老李知道银行的好处,到时候开设银行也就成了水道渠成的事情。
至于说修宫殿……,这对于李承乾来说根本不叫事儿,左右海上漂着的舰队也无事可做,让他们去南边随便抢一些珍惜木料回来也就是了。
而砖石之类的东西也好说,蒸汽机开动起来,直接压就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364章 无法拒绝的条件
“爷爷在担心什么?有道是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教育教革’势在必行,孔家难道就不想抢个先机?如果孔家不先下手,被其他人抢了先,得了名声日后怕是要落下不少的埋怨吧!”看出孔颖达的犹豫之后,李承乾手指轻扣桌面,语气中不乏威胁的意思。
“太子殿下,事关重大啊,非是老臣不允,而是殿下总要给老臣一些考虑的时间。”
“而且这‘教育改革’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殿下的布告现在发现去也有些时日了,可是却不见有人来报名,可见让百姓接受也是需要时间。”
孔颖达虽然年纪大了些,但却不是老糊涂,李承乾话里的威胁之意他同样听的明白。试想孔家上千年执中原教化之牛耳,他又如何能够舍弃这个教化万民的机会。
只是孔家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孔家,虽然他有着孔家家主的身份,但像这样的大事还是需要族中讨论的。毕竟家族要生存,为了名声把自己弄的千夫所指似乎也不是什么好事。
“爷爷需要考虑这个无妨,小婿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不过爷爷总要给小婿一个时间吧?”李承乾没有接孔颖达关于有没有来报名的话题,这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现在谁都知道,教化这方面的事情是把持在世家和士族手中的,如果他们不把消息外放,或者隐瞒不报拖延时间的话,李承乾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这种事情只能等下面的人报上来,或者是有人击鼓鸣冤,将事情告发,这样他才能动手将下面那些欺上瞒下之辈处理掉。
“以半月为期吧,半月之后无论如何老臣都会给殿下一个答复。”孔老头被李承乾挤兑的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也好,那就以半月为期,希望到时爷爷不要让小婿失望才好。”李承乾脸上笑意无比真诚,若是不听他说的是什么,任何人都会将他当成一个尊老爱幼的‘五好青年’。
可实事上,此时的小李同志却是在极尽威胁之能,将一个老头子逼的走投无路。
人说难道孔家就是那么好对付?难道就是他一个太子就能威胁的了的?
的确,如果李承乾只是一个空筒子太子的确威胁不了老孔,但现在的问题是小李并不是空筒子太子,在他的手里掌握着大量的资源。
不要忘了,山东那边还有一座大唐最大的石涅矿,这其中有李承乾的一份,有老程的一份,同时也有老孔的一份。
铅笔的问世让孔家借着这股风朝在学子中取得了不小的名声,这些都是李承乾给的,但他却从来没有对孔家提出过任何要求,孔也没有对他有过任何回报。
但不提不等于这件事情就没有发生,如果孔家不想被人评论为忘恩负义,那么就只能响应李承乾的号召,就算是不响应也要有一个合理的理由。
另外一点就是李承乾的那份执着。
以孔颖达对李承乾的了解来看,这货就是典型的不达目的势不罢休的人物,纵观他走向前台,出现在大唐朝庭众臣面前的那一刻一直到现在,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他想要做却没有做到的。
所以老孔并不认为‘教育改革’是一件李承乾办不到的事情,而既然这样的话,孔家如果不选择妥协,万事将来事成,只怕孔家的名声很可能会在他的影响力下变得糟糕。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老孔才没有当场翻脸,而是选择了忍耐。
不过李承乾在威胁完老孔之后并没有就此离开,威胁过后,总要给个甜枣吃才符合他的风格。
所以在一片沉默中,他再一次开口:“孔师,本宫知道这次的事情很棘手,您需要考虑也很正常。不过本宫最近听说国子监祭酒有些老糊涂,正打算向父皇举荐一人取彼而代之,孔师若是有合适之人选不妨为本宫举荐一二,也好让本宫在父皇面前不至于露怯。”
李承乾一改之前的称乎,用上了官称,这代表着他后面说的话可以当成是官场上的承诺,而不是私下里的谋划。
在未来的某一天,他真的会这样向老头子举荐一个人。
而国子监祭酒这职务听上去像是一个管酒的官儿,可实际上这个职务却相当于后世的教育部长,历史记载孔颖达是在贞观十四年获此殊荣,被李二选为祭酒的。
李承乾正是因为知道这些,所以才敢将这件事情拿出来当事儿说,毕竟既然有了先例,没理由这一次老头子会改变主意,左右不过是提前了几年,小李同志相信在自己的劝说下,老头子应该还会按照历史上的决定去做。
不过这些关于老孔的事情都是李承乾从后世的书里看来的,现在的老孔并不知道。
所以在听到国子监祭酒之后,孔颖达瞬间就蔫了,原本不趟混水的打算烟消云散,心中十分清楚,李承乾的这记杀手锏奏效了,就冲着国子监祭酒这个职位,他的要求自己也是非答应不可。
想到这里,孔颖达重重叹了口气,苦笑着双手抱拳朝李承乾拱了拱,意思很明显:老夫甘拜下风,你的要求老夫答应了。
“好,孔师果然是痛快人,本宫佩服!”李承乾见老孔答应过,脸上露出胜利者的笑容,起身说道:“小雯今日下午就留在您府上吧,本宫还有些要事去办,晚上再来接她。”
孔颖达没想到李承乾竟然这么直接,事情谈完了立刻就走,惊疑的脱口道:“殿下要走?”
“本宫也是公务缠身,不得不走啊。”李承乾先是学着老孔的样子叹了口气,然后冷笑着说道:“下面那帮人把本宫的太子令当耳旁风,如果不杀杀他们的威风,还真以为本宫拿他们没有办法。”
“什么?”孔颖达愣了一下。
不过很快他就反应过来李承乾要干什么了,不由得后背冷汗滚滚。
这个让人不省心的孙女婿这次怕是真的要拿那些世家子弟们开刀了。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1365章 安排
离开孔家,李承乾安步当车一路向京兆府的方向溜达,秦琼牵着马无声地跟在一边,至于杨雨欣她们几个,只能靠后站,马车更是被丢的远远的,保持着勉强能够看到他们的距离。
大约过了有一炷香的时间,李承乾突然停下脚步突然开口问道:“翼国公是否觉得本宫在孔府做的有些过分?”
“殿下行事自有自己的意图,秦某不便多言。”老秦同样停下脚步,面不改色的说道。
“不便多言……,看来翼国公还是有些想法的。”李承乾看了老秦一眼,转身继续向前走:“说说吧,你知道我没有把你当成护卫。”
“殿下真想知道?”秦琼是一个耿直的汉子,心里藏不住话,早在孔颖达家里的时候就觉得李承乾这事儿办的有些不地道,只是碍于身份,一直没有把话说出来。
“说吧,本宫想听听。”李承乾颔首说道。
“秦某觉得殿下此举有威胁之意,也有乘人之危之嫌。”秦琼的声音低沉有力,但却没有指责之音,听上去完全就是一个旁观者在评论李承乾的行为。
李承乾扭头看了看老秦突然笑了:“呵呵……,翼国公果然是翼国公。”
“臣唐突了!”老秦搞不懂李承乾是什么意思,微微低头表示歉意。
“不,你说的很对,并没有什么唐突。”李承乾扭过头继续向前走着,眼神中有一丝迷茫:“不过本宫也是没有办法,下面那些人欺上瞒下,领着朝庭的俸禄,享受着百姓的供奉,但却把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当耳旁风,完全没有放在心上,翼国公觉得本宫应该怎么办?”
“某不明白殿下的意思。”秦琼前段时间一直在家中休养,并不知道李承乾关于‘教育改革’的安排。
1...355356357358359...4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