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危险的世界
果然,孔明理刚刚说完,郑姓青年就眼前一亮,轻轻在孔明理的肩上一拍,就向着李承乾等人走过来,看样子是打算上演一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戏码。
只可惜,李承乾并不是像孔明理一样的老实孩子,郑姓青年刚刚走过来,还没等到开口,就看到某无良太子像他一指,大喝一声:“有剌客!”
剌客?什么剌客?郑秋林眼中闪过一阵迷惑,紧接着一道黑影冲了过来,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一股巨大的力量就撞到他胸口上面,然后他只觉得身体一轻,整个人便飞了起来。
一阵的鸡飞狗跳之后,所有的士子都被隔离开,二十余个皇家顶级护卫将一群皇子、皇女紧紧围在中间,戒备的四下打量着。
好半晌之后,被二十七一脚踹飞的郑秋林才勉强从地上爬起来,看着李承乾,气咻咻的说道:“无,无耻!”
“再敢靠近一步,杀无赦!”李承乾懒得与这种读书读傻了,自以为文采斐然,脑袋一热就粪土当年万户候的家伙废话,言语上威胁一番之后,淡然说道:“希望你没有忘记王文昭是怎么死的。”
好好的诗会转眼前就变的刀剑相向,让所有人都有些愕然,就连身后李恪、李泰脸上都带着一丝惊讶。
这些人可都是国子监的学子,天子门生,李二都会时常去给他们讲学,如果闹腾起来,完全可以把事情闹到皇宫大内李二的面前,到时候后果难料。
孔雯见场面有些不可收拾,不由有些担心起来,扯了一下李承乾的衣袖,轻声说道:“太子殿下,还是算了,我们先走吧。”
“没事儿,一些宵小之徒罢了。”李承乾回头安慰了孔雯一声,转头对二十七说道:“安排人把烟火放了吧,我们就不过去了。”
“喏!”二十七微一躬身,狭长的双眸扫了一眼聚在一起的世家子弟还有国子监学子,转身向一旁离开。
“哥,要不咱们还是走吧,真要闹起来还是咱们吃亏。”李泰从后面凑到李承乾跟前,看了眼有些群情激愤的国子监学子,低声劝阻着,生怕李承乾一时收不住性子,来个血溅玄都观。
“一边呆着,看大哥给你来个独占鳌头。”轻轻一拍胖胖的李泰,李承乾嘴角扯出一丝不屑的笑容,随后对孔雯言道:“小雯,帮个忙如何?”
“听凭殿下吩咐。”一场诗会闹成现在这个样子,孔雯也是乱了方寸,只能李承乾说什么她就作什么,只希望能把事情压下去便好。
“如此,还请小雯执笔,你我合作赋词一,好叫此等庸碌之辈知道,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带着孔雯来到一张早已被备好笔墨的桌案旁边,李承乾看也不看将桌上已经写好的诗词团成一团丢到一边,转对身侧的杨雨馨说道:“研磨”。
事过境迁,经过李承乾的一番折腾,现在的情况已经不是刚刚被人逼着作诗的场面,他现在的作法等于是在给挑衅者一个教训。
同样的作诗,其中的意义已经完全不同。
就像是老师教学生一样,如果学生一起哄,老师就要拿出看家本领来满足学生,虽然显得平易近人,却未免有些失了老师的威严。
而如果反过来,老师将学生的起哄作法强力镇压下去,然后再满足他们的要求,却可以在树立了威严的同时,又赢得尊敬。
不过现在明显不是分析事情利弊的时候,如果李承乾不能以一诗冠绝群‘雄’,前面一切分析都只能是一个笑话。
李承乾会怂么?答案当然是不会。
《青玉案-元夕》,一千古留芳的词作,足以在上元夜将他再次推上神坛,至于剽窃的心里负担……这种东西是李承乾的脸皮之下,完全没有挥的余地。
是以,在面色微窘的孔雯示意准备好之后,众人注视下的李承乾缓缓闭上了眼睛,口中轻吟:“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本章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378章 给你十年准备
‘东风夜放花千树’,在没有烟花的大唐,这却是一句让人很难理解的句子,而至于后面的‘更吹落,星如雨’也是完全无从说起,让听的人如坠云雾之中。
因为这个时代所有的灯都是在地上的,就算有些高一点,也是挂在一些飞檐之上,同时这些灯决不会落下来。
所以李承乾第一句才刚刚出口,小广场上便响起无数嗤笑之声。
词虽大气磅礴,但却明显并不应景,颇有些做作之嫌。
长孙冲、程处默以及一众皇家子弟也在面面相觑,搞不清李承乾到底在弄什么玄虚。
而负责记录的孔雯也有些愣,提着手中毛笔,不明就里的看着李承乾,似乎在确认他是否说错了。
不过很快,就没人有人再管李承乾说的是什么,因为伴随着一连串‘平地惊雷’般的巨响过后,烟花第一在在大唐绽放出璀璨的光华。
天空中一声声雷鸣般的巨响过后,五颜六色的烟花在空中炸开,又如流星般坠落。
没人再去管李承乾了,所有人都仰头看向天空,小广场上的一群人还好些,多多少少有些文化,没有那么多迷信思想。
而在玄都观外面的朱雀大街上,却彻底闹腾开了。
无数的百姓匍匐于地,向着天空叩拜,在他们心中,那种流光溢彩,漫天繁星坠落简直就和传说中天门大开,神仙下凡无异。
玄都观对面的和尚庙里,人群已经在蜂拥而出,向着玄都观涌来,丝毫不顾老和尚们难看的脸色。
神仙都下凡了,谁还在这里拜佛祖啊。
而此时刚刚从宫里出来,打算夜游长安的李二君臣也是惊愕非常,看着漫天的烟花呐呐不知所言。
最后还是方老太监反应快,绕到李二面前躬身一礼:“陛下洪福齐天,天降祥瑞,万里江山得神仙保佑,臣为大唐贺,为陛下贺,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接着,陪同李二出来的一众臣子也反应过来,一时间,万岁之声如山呼海啸,连绵不绝于耳。
一些文臣或许不清楚烟花中的门门道道,但见识过火药的李二却知道,此事想必和李承乾脱不了关系,思及此处,便轻轻抬手,示意众人平身:“众爱卿,且随朕去那玄都观一观如何?”
玄都观外面乱糟糟的场面并没有影响到小广场上的众人,不断在头顶爆开的绚烂烟花已经让他们忘记了一切,只是口中不断念诵着:星如雨。
天空中闪耀着无比璀璨的光芒,闪烁的烟花与天空中的繁星交相辉映,那不断向下坠落的光华,当真如星星自天空落下。
孔雯同样在仰望天空,眼中闪过一丝迷醉,不经意间,身体已经靠到身边李承乾的身上而不自觉。
美?漂亮?一个个词汇在她脑中闪过,然后被她一一否定,这些词汇并不足以形容此刻的美景,无论怎么形容都像是有着一些缺憾。
思来想去,脑中突然灵光一闪,刚刚那个俊秀中带着一股妖异的少年好像说过: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不过,现在的景色太美,根本没人有心思去琢磨词句怎么样。
小半个时辰,随着天空中最后一朵烟花落下,小广场中再次陷入一片寂静的昏暗。
只是众人眼中的那层迷醉却久久不曾消散,尽管因为仰头时间过久,脖子已经开始酸痛,但却没有人肯低下头,依旧锲而不舍的向天空中望着,似乎希望刚刚的美景能够重现。
“好了,已经结束了,休息一下吧。”李承乾轻轻扶了一下靠在自己身上的女孩,伸手在她的肩头揉了几下。
“太,太子殿下,刚刚那是什么?好美啊!”孔雯脸上闪过一抹羞涩,不过很快被好奇心所取代。
“小雯姐,那叫烟花,是哥哥特地为今天准备的。”长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挤到李承乾和孔雯的身边,拖过孔雯躲到一边悄悄嘀咕着。
“烟花么?”孔雯目光看向不远处的李承乾,眼神中带着复杂的情绪,像是在好奇,这个年龄比自己还小两岁的少年为什么会这么多的东西。
小广场上的众人各有心思,昏暗的灯光下,沉默不语,其中一些甚至已经开始三三两两准备离开。
没必要再留下去了,那一句‘东风夜放花千树’已经足够打脸了,再待下去只怕会更加丢脸。
“你,你耍赖,你是提前准备好的。”郑秋林脸色有些阴郁,由身边的人扶着站在一旁,双眼死死盯着李承乾,语气中满是不甘。
李承乾哼了一声,扭头瞥了他一眼,口中淡淡说道:“是啊,我是提前准备好的,你待如何?”
“我……”自视甚高的郑秋林一时语滞,没想到李承乾竟然如此直言不讳,一些准备好的指责猛的卡在喉咙里,吐不出咽不下,说不出的难受。
“放心,本宫也可以给你准备的机会。”李承乾将手中用来装样子的折扇轻晃了几下,满不在乎的说道:“十年,本宫给你十年时间,如果你能作出与《青玉案·元夕》相媲美的词作,本宫当着国子监全体,向你道歉如何?”
“我……”郑秋林深深的吸了口气,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词到底如何,只看第一、二句便基本上能判断个**不离十。
所以郑秋林很清楚,别说十年,就算是一百年,他也作不出同样的词句出来,这东西有时候是天赋,不是靠努力就能成功的。
可是如果就此认输,他又觉得很不甘心,国子监第一才子,竟然比不过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哪怕这个孩子是太子,那也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
自视甚高也好,利欲熏心也罢,总之郑秋林沉默了一会儿之后,作了一个让他后悔很久的决定:“太子殿下,方才那词好像殿下没有作完,不知能否将全词告知小生,也好让小生有个努力的目标。”
“也罢,既然你不死心,那本宫就成全了你吧!”莫名的笑意闪过,李承乾手中折扇轻摇,征询了孔雯的意见之后,缓缓将《青玉案·元夕》背了出来。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本章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379章 寻访孙思邈
上元节的一场闹剧随着李二的到来很快结束,学子们借着参见伟大的皇帝陛下,纷纷遁走,心中誓从今往后再也不见这个该死的‘智妖’。
郑姓青年亦混在学子当中溜了出去,他实在没脸再留在小广场上,本以为凭借这国子监第一的名头能和李承乾在诗词方面别别苗头,没成想被人打了一顿不说,还被人严重鄙视了。
孔明理没有走,领回眼神有些迷离的妹妹,老老实实的站在孔颖达身后一言不,只是看向李承乾满是炙热,典型的书呆子做派。估计如果不是孔颖达和李二在场,这货很可能就要上前找李承乾请教一番。
李二同样没有多说什么,听长孙冲将《青玉案?元夕》复述一遍之后,负手长叹一声,便带着一众手下转身离去。继上一次中秋李承乾送给长乐一《水调歌头》之后,这上元诗会终究还是没有逃过他的魔掌。
有了《水调歌头》、《青玉案?元夕》,今后中秋和上元怕是再也没人会出来比试诗词了,毕竟再怎么比人们先想到的一定会是上面两,既然得不到第一,写与不写又有什么区别?
不过熟悉李二的臣子们都知道,他们的皇帝陛下心里指不定怎么高兴呢,毕竟自己儿子力压群雄,独占鳌头,将一众世家子弟和国子监学子统统震的不敢说话,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
在大唐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李家皇朝并不被世家放在眼里,几乎所有的世家和士族暗地里都认为他们是一群没有底蕴的土鳖,是一群有着鲜卑血统的化外蛮夷。
所以说李承乾的崛起在对李二来说是一种骄傲,一种对世家的挑战。
现在李承乾已经出战书,《青玉案?元夕》、《水调歌头》、《赤壁怀古》、《京郊狩猎》、《将进酒》一传世名作成为摆在世家面前不可逾越的山峰,只等着有千年底蕴的世家来挑战。
“哥,我们怎么办?”李恪、李泰看着老头子离开,纠结的问道。
长乐、豫章、襄城几个小丫头已经跟着老头子离开,玄都观小广场上只剩下李承乾兄弟三个还有十来个纨绔面面相觑,有些不知所措。
“什么怎么办?该怎么玩怎么玩,父皇又没有说什么,也没有让我们回宫,你们干嘛要心虚?”李承乾大咧咧的说着,一双眼睛却盯在秦英老道士的身上。
“可是没了烟花,我们玩儿什么?惦记了好多天就为了能自己放几个,没想到被那帮混蛋给搅合了。”李恪眼睛瞟向玄都观的大门,语气中颇有些不甘。
“去找处默和表哥,他们一定会带你们找到好玩的地方。”李承乾对长孙冲和程处默他们一伙努努嘴,示意李恪和李泰去找他们两个拿主意。
“啊?你不和我们一起啊?”李泰圆滚滚的身子扭了扭,诧异的说道。
“我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做,你们去玩你们的。”李承乾在李恪和李泰后背推了一把,将两人推向长孙冲,同时对长孙冲和程处默等人说道:“带上他们两个,除了青楼,其他地方随你们去玩。”
除了青楼随便玩?长孙冲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他实在想不出除了青楼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去玩。
不过这和李承乾没什么关系了,摆脱了李恪和李泰,他就把秦英老道士拖到一边:“怎么样,我让你查的人查到了没有?”
“如果殿下说的人是孙思邈的话,贫道想应该是已经查到了。”秦英老道士似乎很不习惯这样的拉拉扯扯,不过考虑到《封神演义》只听到十绝阵,后面还有很大一部分要依靠李承乾来讲诉,只能皱着一张老脸忍下来,并且还要装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
李承乾一听人找到了,立刻来了精神,两眼放光紧张的问道:“人在那里?”
现在已经是贞观四年,很快大唐的一批老臣子就要大批的凋零,这是李承乾不希望看到的,大唐还没有做好新旧交替的准备,这帮老货们还是多活几年的好。
所以李承乾不惜一《封神演义》后续部分为要挟,逼着秦英老道士去找孙思邈那个老头子。毕竟老孙信奉道教,而且还出了家,让道门弟子去找远比让‘第七小组’去找要好得多。
秦英见李承乾问的急迫,当下也没有隐瞒,十分肯定的说道:“此人现在终南山中隐居,似乎正在钻研整理一部医术。”
对于秦英的坦白,李承乾毫不领情,翻了翻眼睛反问道:“终南山地方大了,你这么说让我去哪里找?”
“那依殿下的意思……贫道让人把他找到长安来?”秦英老道士现在有求于李承乾,心中纵然不满,也不得不强自忍着。
“对,找到长安来,而且要快。”李承乾点点头,不过他也能感觉到秦英老道士心中的不快,手中象牙为骨的折扇轻轻在老道士的手臂上拍了拍,挑着眉毛说道:“只要见到此人,我立刻给你九曲黄河阵、诛仙阵的那一部分。”
“别,还是先把十绝阵搞明白再说。”秦老道士连忙摆手,他可不想故事听一半。
而且最关键的是老头士听故事的同时,还要记录里面各路神仙妖鬼的关系,而且神仙之间的关系才是重点,至于事故本身,老道士的兴趣并不大。
“行,一切都听道长你的,只要把人找来,咱立刻就往下说,绝不反悔。”李承乾拿着折扇向天一指,多多少少有些指天誓的意思。
不过老道士却对其报以意味难明的眼神,分明就是不再想信他这个拿誓当水喝的‘无良太子’,弄的李承乾同学尴尬不已,无奈只得拱拱手对老道士说道:“如此,承乾先告辞了,道长留步。”
“殿下慢走,贫道不远送了。”玄都观外面人山人海,已经快要翻天了,很多信徒等着进来进香、看神仙显灵。
是以老道士根本就没有没有心情继续陪李承乾磨牙,只盼着他快点离开才好。
(本章完)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第380章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后续
“对了,‘洛神赋图’其他四卷在哪里?道长可否借来一观?”眼看李承乾就要离开,结果又掉回头突然问道。
秦英老道深深吸了口气,想起那一幅被李承乾连蒙带骗弄走的‘洛神赋图’,一脸肉疼,心有不甘的说道:“没有,贫道只有那一幅,已经被殿下拿去。”
“那道长帮忙寻找一下如何?某可以用另外的一份东西来换。”李承乾贼心不死的问着,试图用其他方式打动老道士。
‘洛神赋图’即便是李承乾见识浅薄,也知道那是后世十大传世古画之,作为一个收集狂人,如果不能收集全套五卷,只怕这辈子他都不会舒心。
“殿下言过了,贫道的确不知其他四卷现在何方。”秦英老道坚定的摇摇头,像是一只吃了秤砣的王八,不留一点商量的余地。
“既然如此,某家告辞。”李承乾不可置否的点点头,带着二十七和杨雨馨离开了玄都观。
今后的日子还长着呢,想要巧取豪夺也不急在一时半刻,毕竟上元夜人多眼杂,弄不好只怕会出大乱子。
夜总会过去,当天边泛起鱼肚白,喧嚣了一夜的长安终于恢复了平静。
不过很多人的心却并不平静,比如:孔雯!
十四岁的小姑娘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一晚的经历让她至今还犹如身在梦中,绚烂的烟花,绝美的诗词,让小姑娘忘记的一切。
蓦然回,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在说自己么?
孔雯犹豫着,俊秀中带着一丝妖异的少年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呢?是对自己有意?还是他平时一直如此?若是无意,为何要邀请自己去看那绚烂的烟花?还写下那样动人的词作。
尤其最后一句,那少年的眼神分明是看向自己的,难道他是在寻找自己?
可是自己比他大啊,足足大了两岁,就算自己愿意,皇宫中那个雍容华贵的皇后娘娘会同意么?
而且他是太子,今后注定要有很多的女人,自己是他最喜欢的么?难道将来自己要和其他女人一起去争宠么?
回到秀楼的小姑娘已经呆呆的坐了两个时辰,一条丝帕被揉的没了样子,脑子里转着乱七八糟的疑问,却没有人可以回答。
“小姐,在想太子殿下?”翠儿正在一边做绣活儿,实在看不下去孔雯唉声叹气的样子,忍不住出声问道。
“没,没有!”孔雯心中一惊,矢口否认,只是那羞红的姣好面容,完全地暴露出她的心思!
十余年的朝夕相伴,孔雯与翠儿虽然名义上是主仆,实则与姐妹无异。她的一举一动翠儿可以说再了解不过,是以就算她在失口否认,依旧逃不过小丫鬟的眼睛。
果然,小丫鬟狡黠的笑着把话题引到了她与李承乾的身上:“小姐,您知不知道,昨晚您可是充当了太子殿下一晚的女伴呢。”
“啊?!”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一个旁观者的翠儿一言点醒了纠结、犹豫中的孔雯,让小姑娘失声惊呼:“这……,这可怎么办?”
前面说过,上元节在大唐同样也可以看成是情人节,很多未婚的男女会借着这个节日相会、相邀、相伴。
回想昨天晚上的一切,李承乾虽然打着陪弟、妹出来赏灯的旗号,可实际上却上一直陪在孔雯身边的。
这在其他不明就里的人眼中,岂不是等于他们两个就是一对儿?
难怪昨天晚上哥哥看着自己的眼神那么怪异,原来……。
孔雯这下彻底懵了,脑子里乱成一团,再也理不清一点头绪,反反复复只有‘太子妃’三个字在脑子里翻腾。
而此时的皇宫之中,李二陛下正在用一手漂亮的飞白体抄写着《青玉案·元夕》,而他的身侧,则是李承乾的老妈长孙皇后与李恪的老妈杨妃。
“陛下你这词……怕是只有长乐的那《水调歌头》可以一比了呢。”杨妃立于李二右侧,反复轻吟两遍之后,轻轻叹了口气感慨着说道。
“是啊,陛下昨日夜间怕是收获不小。”长孙皇后在李二的左侧附和着说道。
只是言词比杨妃犀利了许多,‘收获’二字分明是针对着最后那一句‘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
李二将笔放下,又盯着刚刚写过的字看了半晌,才摇头叹道:“你们两个都高看朕啦,以朕的能力还写不出这样出尘的词牌。”
“不是陛下写的?”长孙与杨妃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迷惑,试探着问道:“难道又是……”。
“对,这是那混球,上次他毁了中秋,这一次他又把上元的也给毁了。有他这两词放在这里,今后我大唐还有何人敢言中秋与上元的诗词!”李二恨恨的说着,只是这话听在房间众人的耳中,怎么听都有一种炫耀的意思在里面。
“陛下,世家、士族能人异士辈出,怎么知今后不会有人会越乾儿。”长孙皇后与李二自小一起长大,杨妃也是自小在皇宫长大,两女自然知道怎么配合伟大的皇帝陛下把牛逼吹的尽兴一些。
果然,李二面带傲然之色嘿了一声说道:“非是朕瞧不起他们,那些知道啃祖宗老本,不思进取,只知嫉妒的虫豸之辈,即便再给他们百年时间亦是无用。”
这牛逼吹的似乎有些大,不过却并不是没有道理,至少长孙皇后听在耳中,觉得很合自己胃口,必竟被夸的对像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