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大魏宫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正所谓皆是自家人,因此,无论是赵弘润还是这位营建司的司郎徐炯,皆对彼此格外客气。
事实上,工部的官员,亦是六部中最团结的,其中原因,不难猜测。
赵弘润接过图纸来,细细瞅了几眼,不得不说,徐炯不愧是专门造房子,他亲笔所画的图纸,哪怕是赵弘润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更难能可贵的是,徐炯在设计工坊的图纸上,所采用的正是赵弘润前两日所制定的『肃氏新规』,这让赵弘润对徐炯乃至营建司的印象更提升了几个档次。
“本王很满意,就按照此图纸施工吧。”将手中的图纸又递还给徐炯,赵弘润思忖了一番,问道:“徐司郎,营部最近手中有什么工程么?”
只见徐炯将图纸小心折叠好,疑惑问道:“肃王殿下有何吩咐?”
“本王就是随口问问。”
“喔。”徐炯想了想,说道:“目前的话,我营部手中只有两桩工程,其一,南燕的驻防大将军卫穆,托我营部在南燕、河东、上党,修缮几条官道,方便其从南燕调兵,增援上党。”
“上党?”赵弘润闻言一愣,狐疑问道:“北面的韩国莫非有什么动静?”
徐炯捋了捋胡须,压低声音说道:“据谣言传来,肃王殿下攻楚国期间,韩国或有迹象兵出『天门』、『孟门』两关,好在南燕大将军卫穆与燕王殿下及时调兵,入驻『轵关』、『山阳』两地,韩人才没有轻举妄动。……据说,若非肃王殿下及时迫使楚国言和,山阳那里,差点就打起来了。”
说到这里,徐炯微微叹了口气。
事实上,魏人在提到『天门』、『孟门』两处关隘时,恐怕都不会有什么好心情,因为这两座关隘,曾是魏人为了阻挡韩国军队而建造的两座关隘,曾经是魏国的北方屏障。
谁曾想,当年上党一战大败之后,魏人便失去了这两座雄关,如今这两座雄关已成为韩国对大魏虎视眈眈的桥头堡,再想拿回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无奈之下,魏人只好在天门的南侧,又造了一座雄关,那便是『轵关』。
然而,『轵关』的竣工,虽然挡住了天门的韩国军队,却使得山阳城,成为了众矢之的,而如今,赵弘润的四哥、燕王弘疆,正率军驻扎在山阳,与『孟门关』的韩军对峙着。
轵关、山阳,这两地如今已成为魏人为保留有上党那一点点地盘的战略要地,一旦失去这两地,便意味着魏人将不得不从上党退出,甚至于,就连河东亦会有大片领土被韩人夺取。
『赵弘疆竟然亲自率军驻守前线边陲?』
赵弘润心中着实有些吃惊。
说实话,他对这位四哥的印象不咋地,因为在他看来,赵弘疆就是一个性格狂妄、莽撞的家伙,完全不是同路人,但不可否认,赵弘润对于这位四哥做出像六哥赵弘昭那样的牺牲,还是颇为感动的。
只不过,赵弘润原先以为赵弘疆在南燕,却没想到,这位四哥竟然身在最具威胁的山阳前线。
要知道,韩人若是果真对大魏用兵,那么,第一个打的城池,十有八九就是山阳!
『韩人的军备,与我大魏差距可不算大……』
赵弘润仿佛感觉到了某种压力,毕竟韩国号称有十万铁骑,虽然国民人口远没有楚国那么庞大,但其军队的战斗力,可远远不是暘城君熊拓那些农夫兵可以比拟的,那是曾经将大魏的战车部队打得流花流水的精锐骑兵!
“还有一桩工程呢?”赵弘润问道。
“还有一桩,便是协助我工部的水部。”营建司司郎徐炯笑着说道:“殿下也知道,水部正在整顿、梳理三川郡的水路,呵,这可是一项长达近十年的工程呐,咱们工部,日后十年里恐怕连喘息的空闲都没了。”
赵弘润闻言点了点头,正如他以往所说的,工部的官员,享受着朝廷六部中最低的待遇,却干着全国内最苦最累的活,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工部的官员虽有抱怨,但一直以来皆是兢兢业业地履行着他们的责任与义务。
“总之,有劳徐司郎了。”
“岂敢岂敢。”
在一番客套后,赵弘润亲自将徐炯送到了屋外。
在送走徐炯之后,他这才又回座位坐下,梳理着心中的种种想法。
虽然赵弘润十分清楚工部的重要性,同时也希望能拉工部一把,但很遗憾,凭他一人,并不足以提高工部在朝廷六部中的地位,除非他的父皇魏天子开口,加大工部的权利。
可遗憾的是,魏天子不可能会按照赵弘润的心意去做,他顶多只会那样说:“你若有本事,自己想办法提高工部的地位。”
是的,无论是对赵弘润还是对于其余儿子,魏天子从来不会主动帮助他们,可能在魏天子看来,这是诸儿子们磨练自身的机会,又岂会轻易插手干涉。
『算了,还是先打理到自己一亩三分地吧。』
微微叹了口气,赵弘润继续思忖如何针对冶造局的改革。
不可否认,尽管冶造局始终在朝廷六部二十四司署垫底,但是其技术实力,纵观整个朝廷,也只有寥寥几个司署可以比拟。
比如在冶铁方面,唯有兵部的兵铸局可以与冶造局并驾齐驱;而在大型器械打造方面,也唯有工部的虞部可以与冶造局匹敌;至于在营建方面,冶造局亦拥有着不逊色工部的营部的技术。
总而言之,冶造局是一个技术掌握非常全面的司署,唯一限制着这个司署的因素,便是资金与待遇。
据赵弘润所知,朝中六部二十四司署,以往就有许多司署将冶造局视为技术的前沿。只不过,其中有些不像话的家伙,一边汲取着冶造局的技术,一边对冶造局嗤之以鼻,久而久之,使得冶造局沦落为专门替人打白工的典型,有什么好东西全被兄弟司署给学了去,使得冶造局内的工匠们积极性大减。
『要提高冶造局的地位,看来得封锁技术,不过,这招治标不治本,最好的办法,还是得继续提升技术,将技术提升至其余部府与司署难以仿制的地步……』
赵弘润逐渐已有了思路。
『要不要弄些黑科技出来……』
赵弘润手指轻轻着刮着下巴,沉思着。
他心中所想的『黑科技』,当然不是指某些科幻小说中无法被证实开发的科技,仅仅只是超越当代科技的技术而已。
比如,蒸汽机。
记得早在当初与暘城君熊拓的军队打仗时,赵弘润曾将那两百辆战车改造地犹如狰狞的战场凶兽,其坚固的防御力,成为了无数楚兵难以瞑目的噩梦。
可提高了防御力的代价,便是机动力大减,哪怕借助绳索挂钩的外设,让八匹马来拉动那些战车,其速度也不会比轻装的步兵奔跑时快到哪里去。
而若是在增加防御,或者增加战车上的弩手,这将会彻底限制住战车的机动力,简单地说,若是按照赵弘润最希望的那样改造,单单马力,是不足以拖动那些战车的。
而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种超越马力的动力系统,在运载这些战车,比如蒸汽机。
可遗憾的是,赵弘润虽然能够画出最简陋的蒸汽机,但是蒸汽机系统内某些必要的零件,大魏目前并没有这个实力打造。
因此,尽管感到遗憾,赵弘润也只能将这个诱人的念头暂时压在心底,因为他很清楚,冶造局的技术,还远远达不到打造那等当代黑科技的地步。
冶造局甚至连钢杆、螺丝、螺母、齿轮、弹簧、铁丝等零件都打造不出来,更谈何其他?
若强行打造,充其量就是拔苗助长,白白忙活最终却得不到丝毫收获。
『得了,叫那帮人继续打铁吧……』
赵弘润颇有些心灰意冷地放弃了所谓的黑科技,准备老老实实从基础做起。
不过,让他注意力投向木工时,他忽然心中一动。
『木工?机关术……鲁国机关术!!』(未完待续。)





大魏宫廷 第二百四十五章:压力
“鲁国的机关术?”
当王甫被赵弘润叫到屋内,听到了后者的询问后,这位冶造局的局丞大人着实愣了一下。
“肃王殿下也听说过鲁国的机关术?”
“去年本王与冶造局打交道时,曾听局内的匠工谈起过。”赵弘润简单解释了一句,旋即问道:“王局丞对于机关术,有这方面的了解么?”
王甫想了想,苦笑道:“机关术源于鲁国,是鲁国的不传之秘,无论是我大魏的工匠,还是下官,早就对鲁国的机关术垂涎三尺,可遗憾的是,鲁国绝不会外传的。”
“若用金银财帛呢?”赵弘润搓了搓拇指与食指。
王甫苦笑着望着赵弘润,无奈地说道:“殿下,鲁国的背后,那可是齐国与齐王僖啊!”
赵弘润闻言一愣,旋即立马会意过来。
要知道,齐国据说是天下最富饶的国家,号称其国家财富占据全天下的五成,这是何等嚣张狂妄的说法。
一个齐国占尽天下财富的一半,而其余国家,平分另外五成,这看似是荒诞不可思议的言论,可事实上,据说任何一个到过齐国的人,都不会对此有所怀疑。
齐国,富得流油。
一个经济实力强大的齐国,再加上一个机关术鼎盛的鲁国,也难怪楚国对『齐鲁联合』畏惧如虎,也难怪当初『齐鲁宋』三国联军险些攻破楚国的王都寿郢。柏渡亿下潶演歌馆砍嘴新章l节
正如王甫所言,鲁国的背后是齐王僖,因此,想要用金钱去收买鲁国的工匠,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众所周知,鲁国是齐国百余年的盟国、百余年的附庸国,两者的关系犹如唇齿,密不可分,若非是鲁国与宋国不合,否则,当年魏天子与暘城君熊拓,根本无法攻灭宋国。
“既不能用金钱去买……能偷得到么?”
赵弘润压低声音问道。
王甫闻言愣了愣,似乎是惊讶于这位堂堂肃王殿下,竟说出这般或会令人不耻的话来。
但是很显然,赵弘润对此却丝毫惭愧之意,在他看来,任何能够强大大魏的举动,都是允许的,要不然,『规规矩矩地不择手段』又岂会成为他们诸皇子的训诫。
“偷得到么?”赵弘润再次问道。
见赵弘润再次询问,王甫稍微迟疑了一下,低声说道:“很难。……据说鲁国存有一本《鲁公秘录》,书中详细记载了种种机关术。曾经,楚、韩、卫甚至是我大魏,都曾派人前往偷取,但是……据说没有一个人能活着走出鲁国存放《秘录》的机关密室。”
“……”赵弘润张了张嘴,不可思议地说道:“从未有一人得手?”
“从未有一人得手!”王甫正色说道:“如今全天下,据说唯有两个人可以翻阅这本《秘录》,其一是鲁国国主,其二,便是齐王僖。”说到这里,王甫有些不能接受地补充道:“可据说,齐王僖在随手翻阅了几下后,就将其丢还给了鲁国国主,并不曾叫齐国的工匠学习秘录中所记载的机关术……”
『所以说齐鲁联盟才会牢不可破。』
赵弘润望了一眼一脸惋惜状的王甫,暗自将齐王僖记在心中。
在他看来,那是一位十分英明的齐王。
可能,齐王僖并不是不想要那本《鲁公秘录》,只是对方考虑到,若是他齐国的工匠学会了《鲁公秘录》上所记载的机关术,将会影响到齐鲁两国的联盟,会使鲁人心中不安:如今齐国学会了我鲁国的机关术,会不会日后就不需要我鲁国了?
或许是考虑到这一点,齐王僖才理智地放弃了那本《鲁公秘录》,反正鲁国是他齐国百余年的小弟,没必要抢夺自家小弟的东西。
当然了,这个道理赵弘润明白归明白,可若是换做他,他并不敢保证能做出像齐王僖那样自负而理智的决定。
何以是自负?
因为齐王僖自信鲁国不会背弃他齐国。
而事实,也证明齐王僖的判断,不,是历代齐王的判断是正确的,自身经济实力并不强大的鲁国,百余年来皆是齐国最可靠的盟友与小弟。
『齐王僖……』
赵弘润默默将这位齐王记在心中,同时不免地,他也想到了那位此刻远在齐国为质的六哥,赵弘昭。
微微叹了口气,赵弘润将那位六哥暂时抛之脑后,回顾王甫问道:“也就是说,鲁国的机关术,无论如何也偷学不到么?”
王甫一脸遗憾地摇了摇头,忽然,他好似想到了什么,摸着下巴上的胡须沉思道:“鲁国的机关术学不到,但,墨家的机关术,或许能学到也说不定……”
“墨家机关术?”
“正是。”王甫点点头,正色说道:“墨家,亦源于鲁国,本来是为保卫鲁国而设,但是后来据说内部分裂了,有一部分墨家中人离开了鲁国……”
“去了哪?”赵弘润紧声问道。
“这个……下官也不得而知。”王甫尴尬地说道。
『那你这不是废话?』
“……”赵弘润无语地看着王甫。
面对着赵弘润这等眼神,王甫愈加尴尬,忽然,他好似又想到什么,惊声说道:“等会,下官记得库房里……”
说罢,王甫顾不得向赵弘润辞别,急匆匆地便跑出了屋子。
赵弘润感觉莫名其妙,只好继续思考对冶造局的改革。
可没想到,大概一炷香工夫后,王甫风风火火地又跑了回来,此时再看他,全身上下官服污秽不堪,脸上更是布满了尘土,最不可思议的是,这家伙头发与肩膀上,还沾着一些蛛网,让赵弘润默默地对其避而远之。
然而,王甫显然没有注意到这位肃王殿下离他远了些,犹兴致勃勃地将手中一只脏兮兮的黑色大木箱摆在桌上,用嘴呼呼吹了吹木箱上的尘土。
“这是什么?”赵弘润远远地问道。
只见王甫用袖子擦了擦那只木箱,神神秘秘地说道:“鲁国的机弩匣。……鲁国就是靠这玩意,打地楚国军队丢盔弃甲,险些连王城都丢了。”
“机弩匣?”
赵弘润饶有兴致地走了过来,好奇问道:“哪来的?”
王甫一边用袖子擦拭着大木箱上的尘土,一边猜测道:“应该是下官的上一任,想办法在齐、鲁联合伐楚的那一场大仗中弄来的。……下官在数年前整理库房的时候,把它给翻了出来。”
说着,他指了指大木箱前那一排小孔,比划着手势说道:“下官听说过那一仗,据说,鲁人将成千上万的这东西摆在战场上,待等楚国军队向他们冲锋的时候,打开机关,然后就从这里,从这些小孔,突突突射出许多铁制的弩箭,然后那些楚国的军队,就全死光了。”
『突突突?这不是……』
赵弘润神色怪异地望了一眼王甫,旋即,仔细检查着王甫手中那只木箱,他惊讶地发现,这只木匣通体上下竟然没有一根钉子,全是采用特殊的结构拼合而成,那边角上的三个菱形结构,稳稳地与另外几块木板彼此咬合。
不过赵弘润对此倒是不感觉诧异,毕竟,这种工艺他们大魏也会。
『等会!』
仿佛是想到了什么,赵弘润询问王甫道:“王局丞,我大魏无钉拼合的工艺,不会就是学自这个吧?”
未曾想,王甫似乎没听到这句话似的,在检查了一番后,利落地将木箱给拆开了。
见此,赵弘润暗自点了点头:果然如此!
可待等那只木箱被拆开,赵弘润不觉有些失望,因为木箱内空空如也。
见此,赵弘润无语地望了一眼王甫。
而王甫仿佛是看透了赵弘润的心思,苦笑说道:“殿下,这恐怕是我冶造局内,唯一有关于鲁国机关术的东西了。”
『可光一个空箱子,以及那什么机弩匣的漂亮名字,有个屁用?』
赵弘润失望地摇了摇头,正要走开,忽然心中一动,猛地又回过头来,目不转睛地盯着木箱一块木板的内侧,只见在那里,有一个圆形的凹面,凹面中央还有一个浅浅的圆孔。
『这个不会是……齿轮?』
赵弘润摸着那内凹面,眉头紧皱。
仔仔细细检查了木箱的内部,赵弘润果然找到了几处齿轮安装痕迹,以及一处很明显的被箭矢射穿的痕迹。
『原来如此,这只机弩匣是在战场上发生了故障,因此鲁人们将其遗弃,但是内部的零件,鲁人却事先取走销毁了……怪不得上一任的冶造局局丞将其随意堆放在库房。』
赵弘润释然地点了点头。
在他看来,很有可能是上一任的冶造局局丞,在得到这只所谓的机弩匣后,拆开一看发现里面空无一物,满心失落却又舍不得丢掉,便将其堆放在库房。
毕竟没有一定见识的人,根本无法从木箱的内部痕迹判断这玩意究竟通过什么来运作,就算是赵弘润,也只是稍稍看出了些什么而已。
『鲁国机关术……』
赵弘润的面色着实有些难看。
曾几何时,他以为他们大魏的工艺已算得上一流了,可没想到,鲁国在这方面的工艺远远超过他们魏国。
“拿出去吧。”赵弘润挥挥手让王甫将这只大木箱带走。
他没有去考虑是否要复原这只机弩匣,毕竟,拾人牙慧也就算了,费心费力复原的工艺,还只是人家鲁国十几二十年前玩剩下的,这有什么意思?
『看来我大魏必须加紧对于技术研发了……』
不可否认,王甫找出来的那只机弩匣,非但没有让赵弘润学到什么,反而让他压力倍增。
青铜工艺比不上楚国,木工艺也比不上鲁国,大魏唯一的优势,恐怕就是冶铁技术还保持着相对的领先。
钢!
赵弘润目前最希望得到的东西。
可问题在于,目前大魏的冶铁技术,并不能一步到位冶炼出钢材。
『既然不能一步到位,那就……先炼生铁,再锻造成钢!』
赵弘润一合拳掌,如释重负般地吐了口气。可旋即,他心中一愣。
因为他忽然发现,他们大魏如今的冶铁套路,似乎就是这样。
只不过,规模较小而已。(未完待续。)




大魏宫廷 第二百四十六章:熊拓到来
大魏目前的冶铁工艺,仍停留在『块炼铁』技术的范畴内,而以这种方式锻造出来的钢铁,亦称之为『块炼铁成钢』,或者『块炼钢』,尽管大魏还未用这种锻铁技术真正意义上地锻造出钢材来。
而赵弘润所想到的最适合目前大魏技艺的炼钢方式,便是『炒钢法』。
说实话,『炒钢法』并不算最先进的炼钢工艺,但不可否认,它『两阶段炼钢』方式,是冶炼业的里程碑,是冶铁工艺的重要历史,同时,也是以目前大魏的工艺,稍加努力一把也能够达成的。
以一言蔽之,『炒钢法』不算是赵弘润所知的最先进的炼钢工艺,但它绝对是最符合当前大魏工艺的,甚至于,哪怕运用个一两百年,也不见得会落后。
其实,目前大魏冶造局所采用的冶铁工艺,亦能被归类于『炒钢法』的范畴,只不过还不完善。事实上,冶造局工匠们口中所说的『铁胚』,指的就是可直接锻造成形的熟铁。
以往冶造局给兵铸局打下手时,便是通过将铁矿充分燃烧得到生铁,之后再进一步使其淬火祛除杂质得到熟铁,即工匠们所称的铁胚,然后将这些铁胚运往兵铸局,借此赚得一笔在赵弘润看来微不足道的经费。
而之所以认为这种冶铁工艺并不完善,那是因为冶造局的工匠们普遍用小炉来锻炼得到熟铁,所需人力不少但产量极低,因此,赵弘润决定在大梁城外建造几座土法高炉。树如網址:heiyaпge.关看嘴心章节
而这几座土法高炉,并不是用来炼钢的,而是用来烧制砖块。
毕竟,若想要大批量地煅烧铁矿提高生熟铁产量,那么,炼炉的保温性与封闭性便是一项难题。
不可否认,工部早已掌握了烧砖工艺,尤其是在魏天子攻灭了宋国,大魏得到了宋国烧制瓷器的工艺资料后,烧制砖块已经成为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并且,工部以逐渐用火窑烧制出来的砖块,取代以往的石砖与泥砖。
而那种烧制出来后灰不拉几的砖石,便是工部目前用量最大的『青砖』。
但是赵弘润并不满意,因为青砖太脆,烧制成型后再次经过高温,就会开裂、甚至是断裂,倒不是说,是工部烧制青砖的工艺不佳,问题在于,烧制砖块所用的黏土。
那些负责烧制砖块的工部工匠们,极有可能只是沿袭了宋人烧制瓷器所用的黏土,还不清楚,不同成分的黏土,所烧制出来的砖块亦大有区别。
不过在这方面,赵弘润也没有办法,他只有用最笨的办法,叫人从大魏全国各地运一些富有代表性的黏土,运到大梁他的那几间土法高炉中,让冶造局的工匠们逐一试验,力求烧制出具有耐火特性的火砖。
待等烧制出火砖之后,那才是能真正开始大批量锻炼铁矿的时候。
在对王甫、陈宕、程琳、荀歆四人逐一嘱咐过之后,赵弘润就没有再去冶造局了,毕竟他要做的事已经对四人吩咐过,王甫等四人自会照着他的吩咐去筹备。
而在还未筹备妥当之前,赵弘润就可以明目张胆地偷懒了。
当然了,就只是这么一说,事实上,赵弘润根本没有偷懒的空闲,因为就当他准备带着宗卫们出城去打打猎稍微娱乐一下时,守卫皇宫的禁卫统领靳炬,却亲自将一份书信送到了文昭阁。
『谁给我写信?』
当赵弘润收到那份书信后,着实有些纳闷,因为在大梁,他可没有什么书信来往的朋友。
1...107108109110111...8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