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听闻此言,王甫顿时醒悟,释然地点了点头。
的确,他们冶造局建设河港以及造船的目的,只是为了提高矿石等原材料运往大梁的输运能力而已。(未完待续。)
大魏宫廷 第二百八十九章:按部就班 二
不得不说,尽管赵弘润一次又一次地告诫自己,他冶造局必须按部就班地发展,但不可否认,他冶造局所铺设的摊子还是太大了,以至于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需要用钱的地方。
尤其是博浪沙河港的建造与祥福港的扩建,使得财政情况刚刚出现良好改变的冶造局,再次回到了当初紧巴巴的局面,陆陆续续欠下了户部与工部一大笔钱。
好在研发的蜡烛工艺分成,使得冶造局有了一笔稳定而可观的收入,也使得户部放心借钱给冶造局,否则,冶造局的处境恐怕要比当年还要艰难。
“有必要这么着急么?切记,欲速则不达。”
在凝香宫一起用饭的时候,魏天子也提到了这件事。
记得自从博浪沙一事之后,魏天子便叫内侍监密切关注着儿子赵弘润与他所执掌的冶造局每日的一举一动。
“我也明白我冶造局的摊子一下子铺的太大了,但是没办法……”
赵弘润略有些苦恼地摇了摇头,一针见血地说道:“最近逐渐感觉,我大魏的底子十分薄弱。”
说起这件事,赵弘润还真感觉挺郁闷的。
毕竟,若是仓部的运输能力强大的话,他根本不用在博浪沙建造河港,也不同对祥福港进行扩建,同样的,也不用去考虑模仿楚国的船只打造运输船。
造成这一切的最根本原因,无非就是仓部的运输能力不足以供给冶造局充足的原材料罢了。
至于博浪沙河港日后势必将成为大梁附近最繁荣的贸易河港,这也只不过是赵弘润为了增强仓部运输能力时的顺带产物罢了。
想想也是,倘若单纯只是为了赚钱的话,赵弘润根本不会选择在博浪沙建造河港的方式,毕竟那得前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且耗时极久,是名副其实的国家级项目工程。
以发起国家级项目工程的方式来赚钱?
恐怕博浪沙河港还未建成,赵弘润所执掌的冶造局就已经饿死了。
毕竟那是一项前期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根本别想着有什么收获的大工程,其最终目的只是为了使大梁附近出现一片繁荣的贸易区。带动大梁周边地区乃至整个大魏的经济,纯属『十年项目』以及『造福后人工程』。
“看在我冶造局无偿为我大魏出力的份上,父皇就不给点什么好处么?”
魏天子闻言望了一眼儿子,良久沉吟着问道:“你想要什么?只要是合乎情理。朕可以给予你冶造局相应的补偿。”
听闻此言,赵弘润不觉有些意外,毕竟他方才那句话只不过是发发牢骚而已。
“很意外么?”魏天子注意到了儿子那惊讶与意外的目光,笑着说道:“朕还没瞎,看得出你所做的那些。只是为了我大魏着想……”
“……”赵弘润眨着眼睛,不觉有些惊愕,毕竟他们父子很少夸赞彼此,更多的是嘲讽以及挤兑,因此就连沈淑妃有时候也很难理解他们父子用以加深感情的交流方式。
“唔……让我考虑一下。”
“慢慢考虑吧。只要是合乎情理,朕会应允的。”
说到这里,魏天子终止了这个话题,将话题转向了另外一件事:“宗府你二伯那边,情况如何?”
“还行吧。”赵弘润耸了耸肩说到:“虽然他没多说什么,但我感觉地出来。二伯对我那时的做事方式非常不满,多半是认为我损害到了姬姓一族的利益……父皇与二伯的关系如何?”
魏天子闻言皱了皱眉,想了想含糊道:“还行吧……问这个做什么?”
赵弘润咧了咧嘴,笑着说道:“我感觉,父皇与二伯,应该也存在着诸多矛盾……”
“……”魏天子张了张嘴,旋即苦笑着摇了摇头。
的确,正如赵弘润所猜测的,魏天子赵元偲与宗府宗正赵元俨,虽是兄弟。但事实上关系并不密切。
从某种意义上说,魏天子与其子赵弘润,这对父子所着眼的价值观,基本上是较为相似的。
区别仅在于。魏天子身为大魏的君王,有责任与义务肩负起祖宗打拼下来的大魏社稷,因此在他心目中,整个国家的利益要优先于他姬姓赵氏一族的利益,毕竟他是整个大魏的王。
而赵弘润嘛,恐怕根本就没有身为姬姓赵氏一族宗族一员的自觉。所重视的也仅仅只是『我是魏人』以及『我是魏人的皇子』而已,至于像什么原阳王赵文楷还有其世子赵成琇,在赵弘润眼里其实跟陌生人没有区别,根本没有所谓的同族之情。
因此,只要对整个大魏有利的事,哪怕是损害到姬姓赵氏一族利益,赵弘润也会去做,而魏天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予方便。
而与他们父子不同,宗正赵元俨所着眼的,却是姬姓赵氏一族的利益,毕竟宗府正是为此而存在的,倒也不难理解。
正因为如此,哪怕赵元俨也希望大魏逐渐强盛,但他绝对不会坐视用损害姬姓赵氏一族的利益的方式来使大魏强大的做法。
“父皇如何看待我大魏与我姬姓赵氏?”赵弘润冷不丁问道。
魏天子闻言,伸手用筷子夹菜的动作不由地一顿,转过头来神色莫名地看着赵弘润,神色中充满了惊疑与意外。
见此,赵弘润耸了耸肩,解释道:“当初初次见到二伯时,二伯就问了我这个问题。”
魏天子沉默了片刻,问道:“那你是怎么回答的?”
“我没敢直说。”赵弘润耸了耸肩。
魏天子愣了愣,旋即微笑着点了点头:“唔,有些事,放在心里就好了。……来,多吃点菜。”他夹了一筷子菜到赵弘润的碗里。
“……”赵弘润望了一眼自己父皇,心中也就明白了。
冶造局的五月,从中旬开始就变得越来越繁忙了。
撇开博浪沙、祥福港的建设与扩建不谈,亦刨除仿造楚国船只的事宜,冶造局在城外的地炉,也随着临近各地那些不同质地的沙土陆陆续续运到了城外的仓库,而正式投入使用。
火砖项目正式启动。
这件事,赵弘润交给了冶造局的局丞王甫。
没办法,由于摊子铺地太大,冶造局内的官员人手变得愈加紧张,三位冶造局的郎官,陈宕负责监督博浪沙河港的建设,程琳负责监督祥福港的扩建,而荀歆则负责仿造楚国船只的事宜。
再加上如今冶造局局丞王甫亲自出马负责火砖的烧制,冶造局内四位在技术方面能独当一面的主要官员全部任务在身,倘若再弄出什么项目来,恐怕就连赵弘润也只能亲自上阵了。
从其他部府与司署借人手,不切实际,并且赵弘润也很难彻底信任他们,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相关的官员,从郎官以下的主事级官吏中选拔人才。
除此之外,工匠方面也陷入了人手不足的尴尬,别看冶造局有着四百余名工匠与近千名匠人、匠徒,可随着冶造局四线开工,人手不足的问题已变得越来越严峻,哪怕工部善意地暂借了两百余名工匠,也只是杯水车薪。
因此,赵弘润决定从民间招募工匠,毕竟大魏境内存在着许许多多有相关经验的石匠、木匠、铁匠,将这些有相应工作经验的工匠们招募到冶造局,才是解决人手不足问题的最佳办法。
可问题是,这个时代的通讯实在不便利。
想来想去,赵弘润唯有用最笨的办法,托仓部的官员在向各地市场销售蜡烛的期间,在国内每个县城的城门附近,在那以往贴通缉悬赏的公告墙上,贴上一份他冶造局的招工告示,使那些不满足于各自当前工作环境的工匠们,投入冶造局的怀抱。
还别说,前期效果还真不错,至少在大梁,当冶造局的招工告示出现在城门附近的公告墙上后,大梁城内的魏人中,便有不少人到冶造局试工。
为此,赵弘润特意提拔了三名主事来负责这件事,这三人分别叫做吕玙、顾和、郑昭。
其中,吕玙负责招收新人,顾和负责测试那些新人的水平,而郑昭则负责将新收的工匠们按照其擅长,分别调到博浪沙建河港、祥福港扩建、仿造楚国船只、烧制火砖这四项工程。
这三位主事,皆是在冶造局内干了好几年的老人,并且工作能力过硬,只不过资历不如陈宕等人,这才无缘于郎官之位罢了。
毕竟工部辖下的司署,尤其是在冶造局,普遍重视资历,将资历与个人能力摆在同等高度:哪怕某个人才能平平,但只要他兢兢业业地干上几年,有为冶造局做出过贡献,那么此人就是值得被尊敬的,若是有一个资历不如他的后辈,哪怕能力再是优秀,也只能规规矩矩对前者喊一声前辈。
不得不说,工部的风气,还远比吏部那些官员的风气严谨地多。
而随着冶造局逐渐步向繁忙,赵弘润这边反而是轻松下来了,毕竟他要做的只是给冶造局制定一个发展规划,用不着事事亲力亲为,反正有王甫、陈宕、程琳、荀歆、吕玙、顾和、郑昭等人替他盯着。
这让赵弘润有了一段难得而宝贵的个人空闲,让他可以安排一下私事。
比如说,正式搬到早已翻修竣工的肃王府,办一个乔迁宴席。
再比如说,将苏姑娘从一方水榭接到肃王府,向她坦白『姜润其实就是肃王弘润』的真相,并且,让沈淑妃见一见这位与她儿子已有过肌肤之亲的女人。(未完待续。)
大魏宫廷 第二百九十章:坦白
『ps:有关“魏国经济发展”那条评论,我已作出回复且置此事的。”
赵弘润望着屋顶思忖了片刻,如实回答道:“唔……五天前吧。”
“姜郎为何今夜才告诉奴家?”苏姑娘似乎有些要被急哭了的意思,一双眼睛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水雾。
“诶诶?”见苏姑娘急地竟然有哭的意思,赵弘润赶忙将她搂在怀里,安慰道:“别担心,我娘为人很和蔼的……唔,事实上,她其实也不是专程为了见你,只是我在城内的府邸翻修完毕了,更准备从家里搬出来住,因此,她想去看看那座府邸,顺便见见你而已。”
“只是顺便?”听闻此言,苏姑娘心中稍安,然而一转念,她不由地又担心起来,毕竟无论身边爱郎的母亲究竟是专程还是顺便想见见她,对她来说结果都是一样。
而瞧着她这幅模样,赵弘润也只能摇头苦笑了。
“好了好了,先莫要想这件事了,待明日天明之后,你与绿儿收拾一下包袱。”
“收拾包袱做什么?”正处于芳心大乱期间的苏姑娘闻言一愣,旋即,面颊顿时就红了,一双美眸患得患失地频频瞄向赵弘润,显然是意识到了什么。
赵弘润并没有让她失望,探身过去,在她耳边低声说道:“当然是搬过去与我一起住咯?……我不是说了么,我的府邸已经翻修完毕了。”
“这……不太合适吧?”苏姑娘咬着嘴唇怯生生地说道。
“你放心,那些『礼数』我会补上的……”
苏姑娘当然明白爱郎口中的『礼数』指代着什么,闻言欢喜地低下头,小声说道:“奴家不是那个意思,奴家只是……姜郎你看,令堂还未见过奴家,奴家冒冒失失地搬到你府邸去,这不是……”
“没事,反正是迟早的事。”轻轻将苏姑娘拥在怀中,赵弘润不容她反驳地说道:“就这么说定了。”
“嗯,那好吧……”(未完待续。)
大魏宫廷 第二百九十一章:坦白 二
待等天明时分,赵弘润带着宗卫们离开了一方水榭,因为他要先到肃王府去一趟,毕竟自从工部左侍郎孟隗告诉他肃王府已翻修完毕的消息后,他还未亲眼看过。
而在这段时间,苏姑娘便按照赵弘润所叮嘱的,与丫环绿儿一起在翠筱轩收拾包袱,将一些主要的、不舍得遗弃的东西整理出来。
其实就是一些以往所穿的衣物,以及长久以来积蓄的金银细软、头钗首饰罢了。
不得不说,苏姑娘此时的心情奇佳,毕竟这正是她许久以来所期待的。
只见她哼着曲调,笑吟吟地收拾着自己的重要东西,唯有当想到过不了多久就要见到爱郎的母亲时,她才会因为过于紧张而不自觉地叹气,同时暗暗责怪爱郎,怪他没有尽早告诉她这件事,以至于她丝毫没有心理准备。
而瞅着苏姑娘那患得患失的模样,正协助她整理包袱的丫环绿儿实在是忍不住了,皱眉问道:“小姐,你真准备搬到那小子的新府宅去?”
“咦?”苏姑娘不解地回头瞧了一眼绿儿,似乎是不明白她为何有此一说。
而这时,就见绿儿愤愤地往床榻边沿一坐,气鼓鼓地说道:“没有聘礼、没有彩礼、没有迎亲的队伍,什么都没有,小姐就贸贸然跟着那小子搬到他的新府邸去了,这算什么嘛!无名无分的……”
苏姑娘闻言一愣,旋即微微一笑,坐到绿儿身边,握着她的手,低声说道:“即便如此,我亦心满意足了。……尽管姜郎从未言及其家室,但是我猜得出来,他必定是出自某个家规森严的大家族。似我这般出身不洁的女人,能承蒙他不弃,已属幸事……”
绿儿撅着嘴。不满地嘀咕道:“就算这样,好歹也得给小姐一个妾室的名分嘛。”
苏姑娘闻言苦笑着摇了摇头,伸手揉了揉绿儿的头发,轻声说道:“名分。皆是虚幻,他如何待我,才是最紧要的。……他在这大梁的新府刚翻修完毕,便要我搬过去与他同住,他的心意。我已收到了……”说到这里,她眨眨眼,带着几分小女儿般的喜悦补充道:“再者,姜郎已对我说过,那些『礼数』,他随后会补上的……”
“当真?”绿儿将信将疑地望着苏姑娘,半响后这才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算他还有点良心,不枉费小姐对他痴心一片!”
苏姑娘微微一笑,旋即,她轻轻抚摸着绿儿的头发。神色微微有些黯然。
因为她想到了眼前这个小女孩。
小丫环绿儿,那是她在这一方水榭里唯一所信任的人。
可是问题在于,绿儿确切地说,并不是她的丫环,而是年幼时被卖给一方水榭的丫环,她若是搬出了一方水榭的话,便意味着就要与这个信任的人分别,这让苏姑娘很是不舍。
从本心出发,苏姑娘自然想将眼前的小丫环也带到爱郎的新府里去,但是。她做不了这个主,她必须询问绿儿的心思,以及,他爱郎对此的态度。
犹豫了半响后。她终于鼓起勇气开口问道:“绿儿,你愿意跟我一起去么?”
“咦?”小丫环绿儿闻言愣了愣,似乎有些错愕:“我……可以吗?”
听闻此言,苏姑娘眼睛一亮,一把将绿儿拥在怀里,欢喜地说道:“当然。你我相处多年,虽看似主仆,实则情同姐妹,若你愿意跟我一起去,那再好不过。”
“可是……”绿儿咬了咬嘴唇,显得有些迟疑。
聪慧的苏姑娘似乎是看懂了绿儿的顾虑,轻轻拍着她后背安慰道:“不打紧的,我这儿还有些积蓄,应该足以让你赎身了。”
“可那是小姐的……”绿儿眼眶微红地说道:“若用那些钱给我赎了身,那小姐怎么办呢?”
“诶?”苏姑娘愣了愣,她这才想起,一方水榭只是摘了她的牌,并未给予她自由身,因此从某个角度来说,她与丫环绿儿的处境其实是一样的,能否真正得到自由搬到爱郎的新府邸去,还得询问过一方水榭那位徐管事的态度。
“应……应该会放了咱们吧?”绿儿怯生生地说道,因为就一般来说,任何一处青楼都不会轻易放手像苏姑娘这样才艺与美貌兼备的女子。
不过待等她看到苏姑娘脸上流露出担忧之色后,她立马改口道:“不过仔细想想,当初你失身于那姜公子后没多久,徐管事便叫人摘了小姐的牌,这岂不是意味着,姜公子的家族在大梁颇具权势么?”
“但……但愿……”苏姑娘显然有些底气不足。
见此,绿儿小心翼翼地提议道:“要不,先跟徐管事说说这件事?”
苏姑娘思忖了一下,缓缓点了点头。
于是乎,绿儿连忙跑出了翠筱轩,将一方水榭的大管事徐管事请了过来。
“苏姑娘有什么吩咐么?”
正如绿儿所言,徐管事对于苏姑娘以及绿儿主仆二人,非常客气,客气到一方水榭内其余雅间内的姑娘们以及楼内那些龟奴们都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毕竟自从被摘了牌后,苏姑娘可谓是白白吃住在一方水榭,所接待的客人除了赵弘润外再无其他人,根本没有对一方水榭带来什么收益,可即便如此,一方水榭对待苏姑娘主仆二人的态度依旧宽松、客气,以至于他们主仆二人有时还真忘却了她们尚不是自由之身。
“有劳徐管事跑一趟,事情是这样的……”
苏姑娘组织了一下语言,徐徐将她们主仆二人希望赎身,希望一方水榭将她们卖身的字据还给她们的恳求告诉了徐管事。
而让她们颇为惊愕的是,徐管事闻言笑着说道:“原来是为了这件事,苏姑娘,事实上您的卖身赎据,徐某早已经撕掉烧毁了……”
“咦?”与丫环绿儿对视一眼,苏姑娘难以置信地问道:“为……为何?”
“这是主人吩咐的。”徐管事闻言沉思了一下,解释道。
『主人?莫不是这一方水榭背后的金主?』
苏姑娘吃惊地看着徐管事。
仿佛是看穿了她的心思,徐管事点头说道:“正如苏姑娘此刻心中所猜测的,徐某所追随的那一位。亲自叫徐某善待苏姑娘,还苏姑娘自由之身。”
苏姑娘听得心中喜悦,忽然,她好似想到了什么。小心翼翼地询问道:“是因为姜公子的关系么?”
“姜公子……”徐管事表情怪异地念叨了一句,旋即望向苏姑娘,待一番思忖后反问道:“恕徐某多嘴,苏姑娘此番向徐某提起赎身之事,莫不是因为那位姜公子决定将苏姑娘您接走?”
“是……”苏姑娘惴惴不安地点了点头。旋即试探着问道:“徐管事不会阻拦吧?”
“徐某哪有那个胆子。”徐管事苦笑着摇了摇头,旋即正色说道:“既然是那位姜公子有意将苏姑娘接离一方水榭,那么,稍稍向苏姑娘透露一些实情也不打紧。事实上,那位姜公子的家族,实则是在这大魏权势通天的大贵族,更巧的是,我家主人与这位姜公子乃是旧识。论辈分,姜公子乃是我家主人的晚辈……因此,我家主人才会对苏姑娘多加照顾。”
“咦?”苏姑娘与丫环绿儿吃惊地对视一眼。面面相觑。
“权势通天?”绿儿眨着眼震惊地问道。
徐管事微微一笑,眼眸中闪过几丝异色:“啊,权势通天!”
“……”苏姑娘微微皱眉,有心仔细询问一番,可她再深问时,这位徐管事却不再多做解释,只是告诉苏姑娘,等到时机合适时,她自然会明白的。
见此,苏姑娘便不再多问。转而恳求徐管事,希望他能允许绿儿赎身的事。
而听闻这个恳求,徐管事笑着点头说道:“没有问题,回头徐某便将这丫头的卖身字据撕碎烧毁。”
见此。苏姑娘与绿儿心中愈发惊疑。
下午的时候,待等赵弘润带着宗卫们来接时,苏姑娘与绿儿早已整理好的包袱。
于是,赵弘润便叫宗卫沈彧他们帮她们提包袱,领着他们离开了一方水榭,乘坐上他准备的马车。
望着生活多年的一方水榭逐渐消失在自己眼中。不可否认苏姑娘有些感慨唏嘘,但这份难明的心情,随着绿儿询问赵弘润一句话顿时烟消云散。
“姜公子,你的家族很了不得么?”
“……”冷不丁听听着绿儿这么一问,随后便又注意到苏姑娘那双满是疑问的眼眸,赵弘润不禁苦笑了起来,他不知该如何解释:“待会,你们就明白了。”
主仆二人心中的疑惑更深了,不过见赵弘润明显不想解释,她们也不好再追问。
也不知过了多久,马车缓缓停了下来。
“到了,公子……不,殿下。”宗卫沈彧在外低声提醒道。
正在闭目养神的赵弘润睁开了眼睛,率先走下马车,将手伸向他身后的苏姑娘。
『殿下?』
苏姑娘搭着爱郎的手走下了马车,这才发现自己正站在一座气派宏伟的府邸之前。
她下意识地抬起头瞧了一眼府前的匾额,顿时一双美眸中充满了震惊。
因为这座气派宏伟的府邸匾额上,清清楚楚地镌刻着三个鎏金的大字。
『肃王府』!
苏姑娘俨然是惊呆了,而丫环绿儿更是指着赵弘润一连串的结巴:“你你你你你你——”
就在这时,赵弘润歉意地望着苏姑娘,攥着她小手的右手稍稍加了几分力。
“对不起,苏姑娘……其实我不姓姜,我姓姬,姬姓赵氏,族中辈分排弘字,单名润……”
『姬……润?赵弘润?肃王姬润(弘润)!!』
苏姑娘张了张嘴,半响说不出话来。
她万万没有想到,她当初胡乱猜测爱郎的身份,竟然真的猜中了。(未完待续。)
大魏宫廷 第二百九十二章:肃王府
“你……你就是肃王弘润?”
小丫环绿儿目瞪口呆地指着赵弘润,一脸仿佛白日见鬼的模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