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大魏宫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仿佛是看穿了沈淑妃的心思,魏天子摆摆手说道:“朕又不是立刻张罗,只是叫他先看一看罢了,若是有瞧得上眼的,那自然最好,否则,再找就是了……”
魏天子正说着,忽然有一名小太监急匆匆地走了进来,附耳对大太监童宪说了几句,只听得童宪面露惊色。
“怎么了,童宪?”魏天子皱眉问道,毕竟倘若不是什么大事的话,童宪不至于会露出那样震惊的表情。
只见童宪走上前几步,压低声音说道:“陛下,颍水郡或传开一个谣言,称,去年在雍丘伏击楚国使节熊汾一案,乃汾陉塞大将军徐殷所为……”
“什么?”
魏天子满脸惊愕,旋即,脸上露出浓浓的惊怒。(未完待续。)





大魏宫廷 第三百章:谣言 二
魏天子当然不可能会怀疑汾陉塞大将军徐殷,毕竟徐殷与浚水军大将军百里跋、砀山军大将军司马安,皆乃是魏天子曾经的宗卫,魏天子对他们的信任,就如同赵弘润信任宗卫沈彧、吕牧、卫骄等人,这是皇子与宗卫间一份几乎不会因为时光而褪色的深厚感情。
徐殷会做出危害大魏利益的事来?
嘿!
魏天子情愿相信天真会塌下来!
他脸上的惊怒之色,那是针对这个谣言的源头。
于是乎到了次日,魏天子到了垂拱殿的第一件事,便使召见刑部尚书周焉,请他到垂拱殿问话。
大约小半个时辰左右,刑部尚书周焉便急匆匆地来到了垂拱殿,叩地行礼,口称陛下。
“爱卿平身。”
魏天子抬手虚扶了周焉一记,旋即沉声问道:“周爱卿,昨日朕偶然得悉一则谣言……”
听闻此言,周焉的面色微微变了变。
见此,魏天子心中微动,试探问道:“观周爱卿神色,似乎对此已有所猜测?”
只见周焉犹豫了一番,拱手说道:“陛下指的,想必是汾陉塞大将军徐殷一事。”
『汾陉塞大将军徐殷?』
垂拱殿内三名中书大臣闻言一愣,不约而同地停下笔来,不解地望向刑部尚书周焉。
『周焉果然知道……』
魏天子眯了眯眼睛,冷冷问道:“不错,正是此事!……周爱卿何时获悉此事的?”
“回禀陛下,微臣五日前得悉此事。”
“五日前?”魏天子脸上泛起几分惊怒,皱眉斥道:“整整五日,你竟瞒而不报?”
周焉闻言脸上露出几许难堪,低头说道:“当时微臣只想着如何迅速压下这股谣言……恐这则荒诞的谣言污了陛下的耳。”
“……”听闻此言,魏天子心中的怒气退下了不少,在徐徐点头后,问道:“究竟怎么回事?哪里是这则谣言的源头?”
“这个……”周焉脸上露出几许尴尬之色。低着头讪讪说道:“当微臣得悉此事时,新郑、焦城、安陵、承匡、成陵等地亦传得沸沸扬扬……臣遣尽刑部内督缉公吏,暂时也未能查到究竟是何人在传播谣言。”
“那些地方县抚在做什么?!”魏天子一拍龙案,震怒骂道:“朕委他们为一地的县抚。他们就是这么替朕分忧的?!”
“陛下息怒。”殿内包括三名中书大臣、包括大太监童宪,齐声劝道。
“事实上……”周焉抬起头来,替那些地方县令辩解道:“据微臣所知,当我刑部的督缉公吏赶到新郑、焦城等地时,当地的县令早已在干预此事。众县令们非但设了宵禁、还增加了白昼里在县城内巡逻的卫戎军,只是,那些因为谈论这件事而被那些卫戎军所抓获的,皆只是当地的民众,因此众县令训诫了一番后,便将他们放了……”
魏天子闻言皱了皱眉,古怪说道:“按照谣言的传播范围推断,这则谣言岂不是已流传了至少两三月之久?”
“不然。”周焉摇了摇头,沉声说道:“据微臣刑部的督缉公吏追查,似乎新郑、焦城等地的谣言皆源于一支贩粮的商队……”说到这里。他好似想到了什么,拱手说道:“我刑部已发布通缉,在河南(黄河以南)大肆通缉追查,并令各地方县府给予协助。”
“抓到人了么?”
“暂时还未曾。”周焉羞愧地低下了头。
魏天子闻言心中愈发不悦了,不过在看了几眼周焉后,他最终还是将心头的怒火压制了下来。
毕竟他也明白,想要在茫茫人海中搜寻那支传播谣言的商队,这难度等同于大海捞针。
长长吐了口气,魏天子沉声问道:“周爱卿,依你之见。那些贼子传播徐殷大将军的谣言,究竟有何企图?”
话音刚落,就听中书右丞冯玉试探地说道:“陛下,会不会是楚国的阴谋?”
『楚国?』
魏天子皱眉瞧了一眼冯玉。在心中思考着这句话的可能性。
但是在深思了一番后,他便暗自摇了摇头,将这个可能性给排除了。
毕竟在他看来,以往最有可能做这种事的楚国暘城君熊拓,眼下正忙着训练他意图将手伸到巴国内的军队,应该不至于闲着没事故意放出这种谣言。因为这对他没有什么好处。
或许朝廷官员并无几人知晓,但是魏天子却清楚地很,目前他儿子赵弘润正在暗中支持暘城君熊拓,前些日子就暗中运了十几船的粮草到陈县,待等今年年底左右,他儿子赵弘润还要运送大量的军器、军备给熊拓。
除非暘城君熊拓脑袋撞上石头,否则,他怎么可能会做出这种损人不利已的事?
而就在魏天子正准备摇头否定中书右丞冯玉的话时,忽然,刑部尚书周焉压低声音说道:“恐怕此谣言并非是外人所为,而是我大魏的内贼!”
『内贼……』
魏天子眯了眯眼睛,忽然间想到了某个可能性。
此时,中书左丞虞子启叹了口气,插嘴言道:“莫非是当初谋害那楚国使节熊汾的真正凶手?”
刑部尚书周焉略有些惊讶地望了一眼虞子启,点头说道:“恐怕是吧。”
殿内顿时陷入了死寂,不过中书右丞冯玉看似有些不能理解,一脸莫名其妙地问道:“这……两者莫非有何关联?”
周焉抬头望向魏天子,见天子似乎也在等着自己的解释,遂也不隐瞒,正色说道:“事实上,肃王殿下从楚国返回大梁后,唔,大概是祀天仪式之后,肃王殿下便寻到我刑部本署,与微臣在密室商谈了一番。……肃王殿下指出,当初谋害楚国使节熊汾一事,恐怕是我大魏的内贼所为,这个结论,事实上与微臣不谋而合。”
『原来弘润当初前往刑部本署。是所为此事?』
魏天子恍然大悟,毕竟祀天仪式之后,他为了精确估摸赵弘润的情绪,遂派内侍监的人盯着他这个儿子的举动。因此,赵弘润前往刑部本署的事,魏天子是清楚的。
只不过,魏天子并不清楚赵弘润究竟为何前往刑部罢了,因为他当时并没有怎么在意。
直到如今周焉提及此事。魏天子这才得知究竟,在心中对这个劣子的做法十分满意。
毕竟在魏天子看来,似赵弘润这等顽劣的皇子,哪怕是被迫接管了冶造局的烂摊子,却仍记得提醒周焉谨防大魏国内的某些贼人,这说明此子对大魏那是发自内心的认同,是真心希望大魏愈发强盛。
“接着说。”
“是,陛下。”周焉拱了拱手,正色说道:“当时,事实上微臣对徐殷大将军有所怀疑。毕竟护送楚使熊汾的队伍有汾陉塞百余名精锐士卒,要想将其全部杀死,除非取得他们的信任。”
魏天子皱了皱眉,疑惑地瞅了眼周焉,旋即,他眼中的疑虑逐渐消退:“如今呢?”
“如今嘛……”周焉摇了摇头,说道:“如今看来,正如肃王殿下所言,徐殷大将军多半不会是主谋,而是另外其人。……呵!当初由于现场的种种迹象。使得微臣对徐殷大将军有所怀疑,然而,那支商队的贼人,却仿佛与微臣想到了一处。将种种对徐殷大将军不利的证据,促使这个谣言愈发真实,这就值得让人深思了:这些人,究竟从何得知,当时案发地那种种对徐殷大将军不利的证据呢?”
“除非这群贼子便是当初杀害楚国使节熊汾的凶手!”中书右丞冯玉恍然大悟地接上了话茬。
“虽不中,亦不远矣!”瞧了一眼冯玉。周焉沉声肯定道:“即便传播谣言的并非那伙杀害楚国的贼人,亦是其同谋无疑!……国家不幸,恐怕正如肃王殿下所顾虑的,我大魏国内,或许真潜藏着一些狼子野心、欲图谋不轨的贼人。”
魏天子皱眉沉思了片刻,沉声说道:“查!定要查到这则谣言的源头!”
“是!”
毋庸置疑,魏天子已铁了心要追查这则谣言的来源,毕竟这事关徐殷这位对他忠心耿耿的大将军的清白。
然而,刑部的动作似乎仍然慢了一步,没过两日,这则谣言便由颍水北军传到了大梁。
一时间,大梁城内百姓惊怒、朝野震动,仿佛人人茶余饭后皆在私下谈论这件事。
也难怪,毕竟在这种消息传播不便捷的时代,一旦当真传出某个爆炸性的谣言,想要制止朝野民众去议论它,那是极为困难的。
毕竟是人都有好奇心,更何况是事关汾陉塞大将军徐殷的谣言。
尽管说谣言止于智者,但事实上,能清楚看穿谣言的终归只是少数,天底下绝大多数民众,皆是抱持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来看待这种事。
但随着讲述这则谣言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了这件事,甚至于信誓旦旦地向别人传播这则谣言。
这便是所谓的三人成虎,当轻信谣言的人变得越来越多时,谣言便取代了真相。
国内对此反应最激烈的,便要数召陵、安陵、睢阳等地,毕竟这几座县城要么是受到楚军侵害最严重的城池,要么就是移居着大量受到楚军劫害的魏人。
随着这则谣言的传开,这几座城县的魏人们逐渐将对丧失亲人的痛恨转嫁到对汾陉塞大将军徐殷的憎恨上来,以至于那些魏人『反大将军徐殷』的情绪越来越高涨。
甚至于到最后,朝廷为了舒缓国内那些魏人的情绪,竟向垂拱殿上呈了一道奏章:恳请暂罢徐殷汾陉塞大将军之职,将其召回大梁!
“简直荒谬!”
在看到那份奏章的当日,魏天子在垂拱殿大发雷霆。(未完待续。)




大魏宫廷 第三百零一章:朝廷的应对
“岂有此理!”
魏天子愤怒地将手中的章折狠狠丢在地上,不得不说,这位开明圣贤的大魏君王陛下,似这般震怒实属罕见。
见此,大太监童宪连忙弯腰将被丢在地上的奏章捡了起来,同时眼睛迅速地瞄了眼章折上的注名,只见封面落款写着『兵部李』字样。
不出差错的话,这应该是兵部尚书李鬻所呈上的奏章。
“陛下息怒,兵部多半是想保护徐殷大将军。”小心翼翼地将奏章放回龙案上,童宪小声地劝说道。
他没有去翻看章折内的内容,毕竟刚才,在他察觉到魏天子在翻阅这份奏章时的的面色有些不对劲时,就已经偷偷瞄过两眼了,心中已大致有数。
魏天子伸手揉着眉骨,顾自在那闭目养神。
事实上童宪所说的他也懂,他当然明白兵部是见那则对徐殷越来越不利的谣言,传播地越来越广,为了防止事态进一步糜烂,兵部当插手干预。
首先暂时停职徐殷他那汾陉塞大将军的职务,并将其召回大梁。相信只要徐殷坦荡荡地回到了大梁,那则谣言即便无法短时间内抹除,至少也不会再扩散,便谣言地更不像话。
然后,由兵部与御史台对徐殷以及汾陉塞的某位将军彻查一番,哪怕只是做做样子的例行公事,只要朝廷向国内的民众做出表态,传出正在调查这位大将军的消息,毕竟在那股隐藏的贼子势力的推动下,召陵、安陵、睢阳一带的魏民情绪尤其强烈,若不加以安抚,或许真会引发一股『反徐反楚』的民间暴动。
到那时候,非但徐殷大将军无法证明清白,甚至还将引发召陵、安陵、睢阳等地对鄢陵、长平、商水三县原楚国民众的敌意,引发两拨国民的争执甚至是暴力对抗,致使前一阵子礼部在化解魏人与降魏楚人之间矛盾时所投入的心血与努力。
因此,在这股风浪爆发前先将徐殷雪藏、保护起来。等待风头过去,待由朝廷出面,向全国民众证明这位大将军的清白,的确是化解这则谣言所产生的恶劣影响的最佳办法。
可问题就在于。魏天子何来脸面,向对他忠心耿耿汾陉塞大将军徐殷提出『暂时停职、回京待查』的要求?宗卫出身的徐殷,那可是魏天子最信任的人之一啊。
而最让魏天子感到不甘心、感到震怒的,还是对于主导这件阴谋的背后主谋的厌恶与憎恨。
要知道作为大魏的王,魏天子习惯让一切事物掌握在手中。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对于儿子们的规教,要不然,他也不会派人暗中盯着赵弘润与他的冶造局。
可这则谣言的出现,却让魏天子感到一种事物脱离他掌控的无力感,这是任何一名君王都无法忍受的。
得亏魏天子是一位英明仁慈的君王,否则若是换做一位暴虐的君王,相信此刻早已发动文字狱,以最严厉与残酷的手段去遏制这股谣言的传播,以此追查这则谣言的源头去了。
过了大概整整半柱香工夫。魏天子总算是平息了心中的怒意,开始冷静地分析当前的局势。
兵部尚书李鬻在奏章中说得没错,当这则谣言传播到这等程度,倘若朝廷仍然对此视若无睹的话,或会让那些失去理智的民众对朝廷失却信任,这不利于日后由朝廷出面来替徐殷大将军平凡。
因此,兵部尚书李鬻在章折中做出请示,恳请将徐殷大将军暂时停职,召回大梁。
当然了,这件事并不会通过兵部。可以由魏天子以个人的名义将徐殷召回王都,免得落人口实。
但魏天子仍然有些犹豫,毕竟他很清楚徐殷绝不会做出这种事来,可明明如此。还要将徐殷召回大梁,到时候徐殷会是何种心态呢?他可不希望多年深厚的感情因为一则捕风捉影的谣言污蔑,而产生哪怕一丝一毫的裂痕。
再者,汾陉塞乃是大魏防范南面楚国最重要的关隘,尽管暘城君熊拓目前不大可能再与大魏发生什么冲突,但疏于防范终归不好。
更何况。汾陉塞所要防范的还不仅仅只是暘城君熊拓,还有黔地,黔巴之地的某些部落之人,在魏人眼中不亚于秋收前的蝗潮,可没想到因为他们本国土地的贫瘠而觊视大魏的土地。
因此,要召回徐殷,最好是派一位足够分量的将军暂时代替徐殷据守汾陉塞,并且,与徐殷的私人关系还得是不错,不至于引起汾陉塞士卒的敌意。
想来想去,恐怕也只有浚水军大将军百里跋、砀山营大将军司马安等寥寥几位同样是宗卫出身的大将军了。
不过即便如此,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百里跋与司马安等人,都有自己需要负责的军队,怎么能够轻易抛下原有的部下,暂时去接管汾陉塞呢?
再者,即便于徐殷私人关系密切,亦不保证汾陉塞的士卒便会接受似百里跋、司马安这样突然间派过去的大将军。
毕竟『驻军六营』不同于地方上的卫戎军,可能地方上的卫戎军是『铁打营盘流水兵』,哪怕突然之间更换了主帅,底下的士卒们也不会觉得如何。
可『驻军六营』不是,那是常驻军,贸贸然更换主帅只会引起士卒们的不安与抵触。
说白了,即便魏天子有心叫百里跋或者司马安去接管汾陉塞的军队,他也没把握这两位大将军能在短时间内将汾陉塞的士卒管地服服帖帖。
想到这里,魏天子便将心中的顾虑说了出来,希望听一听殿内三位中书大臣的意见。
不得不说,正当上俨然是内朝大臣般的中书大臣,蔺玉阳、虞子启、冯玉等人的智慧不可小觑。
这不,魏天子话音刚落,蔺玉阳便试探着建议道:“陛下,要不借着此番兵部更替驻军六营军备的便利,命浚水营与汾陉塞军暂时交换一下驻防?”
“唔?”魏天子闻言一愣,诧异问道:“此话怎讲?”
只见蔺玉阳拱了拱手,正色说道:“微臣的意思是,叫兵部优先更替浚水营的军备。待等浚水军的军备更换完毕,则将浚水营派到汾陉塞,接管汾陉塞的防务,同时。命令汾陉塞的军队开往大梁。……朝廷可对外公布,此举是为了让兵铸局能更好地为汾陉塞的军士量身定制军备,应该可以避免引起汾陉塞士卒的猜忌。”
“这倒是个好办法。”魏天子听得眼睛一亮,但是旋即又顾虑道:“不过浚水军对汾陉塞一带并不熟悉……”
听闻此言,中书左丞虞子启拱手说道:“臣以为此事无关大碍。……楚国刚与我大魏私下签署了停战和约。暘城君熊拓不至于会立马撕毁和约,再者,即便熊拓背信弃义,南方边境还有肃王殿下新建的召陵军、鄢陵军与商水军,共计八万军队,即便浚水军对于汾陉塞一带并不熟悉,但在这三支军队的协助下,要守住边疆,并不成问题。”
『熊拓?』
一想到熊拓,魏天子晒笑着摇了摇头。暗暗好笑自己太过于谨慎:眼下暘城君熊拓与他儿子赵弘润私底下存在着某种亲密的交易,怎么可能会撕毁协议攻打他大魏?
仔细想想,浚水军到了汾陉塞后,只要提防黔巴之地那些流窜抢掠的巴人,对于楚国倒是不用这般提防。当然了,只是针对暘城君熊拓。
“就这么办。”
魏天子点点头,抬手指着蔺玉阳说道:“蔺爱卿,你草拟一份诏书,叫兵部对外公布。”
“微臣遵旨。”蔺玉阳拱了拱手。
而后,魏天子又将目光投向虞子启。沉声说道:“虞爱卿,你替朕盯着刑部所呈上的彻查结果,若是查到什么,哪怕蛛丝马迹。亦要即刻报于朕。”
“遵旨。”虞子启领命道。
当对此做完决定后,魏天子这才注意到窗外的天色已临近黄昏。
本来这个时候,他应该在垂拱殿再呆一阵子,等到天色彻底暗下来,才到凝香宫或别的宫妃寝宫用饭,但是今日。魏天子实在没有继续处理政务的心思。
此刻的他,恨不得立马抓住那些谋害了楚国使节熊汾竟然还将此事污蔑给徐殷的家伙,将其抽筋扒皮,凌迟处死!
『对我大魏社稷心存不臣的叛逆贼子……』
魏天子皱眉思忖着。
因为他意识到,无论是当初谋害那支有一百名汾陉塞精锐士卒护送的楚国使节熊汾的队伍,还是今时今日扩散那则谣言,那皆不是单凭一个人或寥寥几个人就能办到的。
那应该是一股规模不小的隐藏势力。
而让魏天子弄不懂的是对方这样做的用意。
毕竟似这种单纯给大魏添乱,企图使大魏陷于动荡的做法,使得魏天子可以排除掉很大一批人,为何?
因为没有利益。
『一群欲毁我大魏社稷的……魏人么?』
魏天子凝重的眼神中有几分厉色一闪而逝。
“陛下,可是欲摆驾凝香宫?”
见魏天子站在垂拱殿前,面色青一阵、白一阵,童宪心中亦有些畏惧,小心翼翼地试探道。
“去凝香宫吧。”
魏天子吐了口气,收敛了眼中了狠厉之色,点头说道。
话音刚落,忽然他心中微动,问道:“童宪,朕着你收集众朝臣府上待嫁之女,进展如何了?”
童宪闻言低头说道:“老奴已画制成册,朝中官员待嫁之女,皆罗列其中。”
『不愧是内侍监……』
魏天子满意地点了点头,迈步走下了台阶:“带上吧。”
“……”
童宪微微一愣,旋即便意识到了什么。
“遵旨。”(未完待续。)




大魏宫廷 第三百零二章:恍然
当日傍晚,赵弘润自打搬离皇宫后,首次来凝香宫用饭。
说实话,这挺麻烦的。
毕竟以往住在皇宫里的时候倒是还好,文昭阁距离后宫的凝香宫倒也不算远,步行穿过宫内的庭院园林,大概也就是一辰时不到,来来回回步行权当散步健身。
可如今搬离了皇宫,住到了城内的肃王府,再来凝香宫用饭可就麻烦了,非但要骑马或者坐轿从正阳街一路抵达皇宫宫门,还得从皇宫的南宫门一路走到后宫,路程何止比当初翻了一番?
但是母亲召见,赵弘润也没有办法,带着沈彧、种招、穆青三人,驾着马车从肃王府一路来到了皇宫,随后步行抵达了他母亲沈淑妃的凝香宫。
迈入凝香宫的大殿后,赵弘润就感觉有些纳闷,因为他今日并没有瞧见弟弟赵弘宣的身影。
“娘,小宣呢?”
待见到沈淑妃后,赵弘润好奇地问道。
沈淑妃微微一笑,说道:“宫学近几日布置了课题,宣儿有些功课拉下了,这几日抹黑才能回到他寝阁。”
“哈。”赵弘润牵了牵嘴角的肌肉,暗自为弟弟的不幸遭遇感到同情。
毕竟曾几何时,他也受到了类似的待遇,被宫学的讲师们强行灌输一大堆所谓的为君之道、为臣之道,甚至于年幼的时候还被戒尺打手心,可谓是凄惨。
与母亲打了声招呼后,赵弘润便注意到了魏天子。
今日的魏天子,脸上欠缺几分以往的笑容,似乎心情有些凝重。
见此,赵弘润好奇问道:“父皇有烦心事?……莫非是因为徐殷大将军一事?”
1...131132133134135...8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