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百里跋闻言为之动容,要知道就算是他,也从未做出过像赵弘润这样的觉悟。
『以武止戈……』
百里跋深深望了一眼赵弘润,内心着实有些热血沸腾,毕竟敢对楚国喊出『以武止戈』口号的,纵观整个大魏也没有几个。
毕竟楚国太强大,楚国那建立在疆域与人口基础上的强大,让大部分的魏人都为之忌惮。
不得不说,赵弘润这句『以武止戈』的口号,远比某些文人所提出的『止戈为武』更加让百里跋这类纯粹的武人热血沸腾。
长长吐了口气,百里跋咧了咧嘴,笑道:“就冲殿下这句针对楚国的『以武止戈』之言……某便跟殿下走一遭楚国又如何?”
听闻此言,赵弘润心中大喜,毕竟那意味着百里跋已经同意了他的决定,而一旦百里跋同意此事,浚水营上下将没有人会提出异议。
“既然如此,还请百里将军速速发书至汾陉塞,告诉汾陉塞的魏军,暘城君熊拓与平舆君熊琥的十六万大军已尽皆溃败,眼下正是楚国颍水北郡兵力空虚之际,本王要求汾陉塞一同楚兵,双管齐下,齐攻楚国!”
『……』
百里跋闻言面色微微一变,他没想到赵弘润竟然玩得这么大,不过在舔了舔嘴唇后,他脸上却露出了几分兴奋之色:“好!……某即刻派人知会汾陉塞的徐殷,此人多年与暘城君熊拓交战,早就恨不得兵讨楚国,他会同意出兵的。不过……”
说到这里,百里跋脸上的兴奋之色退下了几分,正色说道:“但是有一点,某还是得事先提醒殿下,徐殷手底下的兵马因为要守汾陉塞,兵力分散于南长城,他顶多只能出兵一万……这一万兵,充其量只能助涨我军的声势,但恐怕起不到什么实际性的帮助,因此,若要攻楚国,我军仍是主力……”
赵弘润听懂了百里跋言外之意,笑着问道:“百里将军是担心我军兵力不足么?”
百里跋没有直接回复,只是细细分析道:“我军目前,即便算上曹玠的近五千骑兵,整个浚水营也不到两万五千人,再加上一万鄢陵兵,三万五千人,这便是我军目前唯有的兵力……靠这么点兵力攻打楚国……”他摇了摇头,又接着说道:“还有此间那五万余楚军俘虏……”
“那就先解决俘虏之事吧。”
赵弘润打断了百里跋的话,眼中闪着莫名的精光。(未完待续。)
大魏宫廷 第一百四十三章:捷报安大梁
洪德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魏国的都城大梁率先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大雪。
所谓瑞雪兆丰年,适合的冬雪预示着来年将是丰收之年,这在当代俨然是一种吉兆。
可是这等瑞雪,更何况是临近岁末,本该是欢欢喜喜的日子,然而大梁城内的百姓,脸上却无几分欢喜之色,他们脸上更多的却是忧愁。
因为自打入冬以来,那一骑骑的传讯驿兵便络绎不绝地出入大梁,他们将颍川战场以及宋郡战场两地的战况传入京中,尽管朝廷刻意封锁的消息,但据小道消息传出,两个战场的战况并不乐观。
大梁的居民们忧心忡忡,生怕翌日那蛮横的楚人便攻至大梁,为此终日惶惶。
而这段期间,大魏朝廷亦显得有些死气沉沉,仿佛有一片乌云笼罩在偌大的大梁上空,遮蔽了天日,让城内的军民难免因此心头蒙上了一层阴霾。
大梁,需要一场大捷来鼓舞人心、稳定局势。
甚至于,对此十分迫切。
清晨辰时的时候,大魏天子便早早地来到了垂拱殿。
按理来说这个时间段,这位魏国的君王应该在文德殿小憩片刻,但是最近,魏天子却改变了以往的作息习惯,他睡不着。
“颍水郡那边,还是没有消息传来么?”
刚刚踏入垂拱殿,魏天子便立即向蔺玉阳与虞子启两位中书大臣询问最新的战况。
顺便提及一句,在那次玉珑公主潜逃出宫的事件之后,原中书令何相叙便立即上表请辞,辞官乞老于府中,魏天子虽然有些不舍得这位老臣,但考虑到赵弘润在那件事后的态度,又见何相叙态度坚决,遂应允了何相叙的恳请。
如今,原中书左丞蔺玉阳,顺位坐上了中书令的位置。而虞子启,亦高升了半阶,坐领中书左丞之职,这两位年纪尚且不过四旬的大魏官员。竟坐上这等高位,也算是大魏历代少有。
“回禀陛下,颍水郡暂时还未有战报传来。”
中书令蔺玉阳放下了手头的工作,起身紧声回道。
“喔。”魏天子怅然若失般地应了一声,看似魂不守舍地走到龙案后。坐在龙椅上,也无心政务,只是坐在那里发呆。
见此,大太监童宪忍不住劝道:“陛下,颍水郡暂时未有战报传来,相信一定是正与楚军鏖战这,无暇旁顾……肃王殿下聪慧异常,吉人天相,相信定然不会有事,陛下放心吧。”
“但愿如此吧……”魏天子点点头应了一声。依旧坐在龙椅上发呆。
尽管这些日子有数不清的人用类似的话宽慰天子,但是因为颍水郡的战报久久不至,以至于魏天子心头仿佛始终有一块巨石高悬着,实在是心中难安。
他甚至是开始后悔,不该听信赵弘润的话,放任这个第八子赶赴前线。
一个尚未弱冠的稚子,又没有什么征战的经验,他能懂得什么?
人就是这样,尽管当初魏天子对赵弘润极为推崇,但如今。因为毫无音信,他不由得开始自我怀疑起来,自我怀疑之余,亦对自己当初的决定深感悔恨。
回想起这些日子凝香宫的沈淑妃每日因为思念她的大儿子赵弘润而寝食难安。魏天子心中很是不好受。
他甚至有些害怕再去凝香宫,因为每次沈淑妃一见到他,就会迫切地询问赵弘润的近况,而问题是,魏天子又哪里清楚?
每次在安慰沈淑妃的时候,说实话魏天子亦有些底气不足。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名兵部官员急匆匆地奔入了垂拱殿,口中喊道:“陛下,前线有战报至。”
正在假寐发呆的魏天子闻言动容地坐直了身体,双目绽放光彩,但是在顷刻之后,他眼中的神采亦逐渐暗淡下来。
『一定又是南宫发来的求援急报。』
魏天子满是遗憾地恨恨想道。
不同于颍水战场的了无音信,宋郡战场的降将南宫这些日子可是没少向大梁求援,每次在信中都说什么『楚军攻势甚猛』,非但要求援兵,还要求军备、粮草等各种战略资源,搅和地得魏天子恨不得叫这厮自生自灭算了。
大太监童宪注意到了魏天子方才的举动,心知天子是想询问但又生怕失望,遂主动问道:“是宋地的南宫送来的消息么?”
“不是。”那名兵部官员摇了摇头,正色说道:“是颍水战场那边送来的消息。”
此言一出,整个垂拱殿顿时鸦雀无声,非但蔺玉阳与虞子启两位中书大臣停下了手中的工作,就连天子亦立马露出了凝重关注之色,那一瞬间仿佛笼罩在垂拱殿内的紧张气氛,唬地童宪身后两名内侍监的小太监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怎……怎么说?”天子强忍着心中的紧张,沉声问道。
只见那名兵部官员从怀中取出一本小册,摊开后照着宣读道:“洪德十六年十月二十三日,肃王弘润,率鄢陵兵一万余,浚水军两万五千人,与楚平舆君熊琥及麾下六万楚先锋军战于鄢水。……肃王弘润迁鄢陵军民至安陵,焚烧鄢陵城郭……成功伏击六万楚军。……此战大捷,我大魏兵将共杀熊琥军兵士三万人,迫降三万人,使熊琥军全军覆没,而我大魏仅折损兵士千余人,此战战果旷古,自古罕见。……战后,我魏军顺势攻克熊琥军大营,暂作修整。……浚水军百里跋敬上,恭祝陛下龙体安康。”
『……』
听着这份战报,垂拱殿内众人惊地目瞪口呆。
要知道那可是六万楚军啊!
仅仅一战,就杀三万人、迫降三万人,使这支六万人的楚军全军覆没?
蔺玉阳与虞子启对视一眼,均难掩心中的惊喜与骇然。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两位中书大臣不约而同地起身向魏天子恭贺,这反应,让本来想抢先一步恭贺的大太监童宪瞧得一愣一愣。
然而大魏天子似乎还未反应过来,他俨然被这突然的喜讯惊得有些难以接受,生怕如梦境一般,一有所动作就会惊醒。
良久,他这才迟疑地问道:“朕……没听错吧?是大捷?”
这回童宪可没有落后。躬着腰,欢喜地说道:“非但是大捷,而且还是战果旷古、古今罕见的大捷。……肃王殿下,叫楚军一支六万人的军队。全军覆没!”
“而且他还仅损失了千余兵卒?”天子又试探着问道。
“正是!”童宪连连点头,老脸上堆满了笑容。
“呼……”魏天子缓缓闭上眼睛,长长吐了口气,半响之后,忽然一拍龙案。大声叫道:“好!”
说罢,魏天子连忙指示道:“速速将这则捷报敲锣打鼓遍传京师,我大梁……急需一场大捷来稳定人心。”
那名兵部官员闻言,亦连忙说道:“陛下放心,我兵部的尚书李鬻大人,在命下官前来报讯时,已命人将这则消息遍传京师。”
“好好好。”魏天子连连点头,忽然好似想到了什么,对童宪说道:“对了,童宪。你带着这则捷报走一趟凝香宫,将此事告知沈淑妃。……告诉她,她那个了不得的大儿子,将六万楚军全军覆没……唔,算了,阵亡楚军的具体数目就不要提了,省得吓坏了她,你也晓得她身子不好,受不得惊吓,你就跟她说。她儿子打败了一支楚军,做得非常漂亮。”
听着魏天子的叮嘱,童宪老脸上堆着笑容,连连点头说道:“陛下。老奴省得……”
正在说着,忽然又有一名兵部官员走入了垂拱殿,拱手禀告道:“陛下,前线有战报至。”
因为有了一份颍水军的捷报,魏天子的心情好了许多,连带着瞧那个宋地的南宫也顺眼了许多。笑着问道:“是宋地的战报么?”
只见后一位兵部官员笑着摇了摇头,说道:“陛下,是颍水郡的战报……陛下放心,仍是捷报!”
本来魏天子还有些犯嘀咕,生怕好消息之后就是坏消息,可如今听这么一说,心中倒是放心了,挥挥手笑道:“吾儿弘润方才已惊了朕一回,再来一回朕亦能接受,快,将这个好消息速速念来。”
“是。”那名兵部官员拱了拱手,亦从怀中取出一本小册,摊开后照本宣读道:“洪德十六年十一月初四,楚暘城君熊拓攻我军大营,不克。楚军伤亡过万。……十一月初七,楚将子车鱼率战船七八十艘,楚兵三万,乘船逆蔡河而上,企图偷袭大梁。幸肃王弘润早有提放,于两个月命我浚水军在蔡河筑坝,于楚将率船进犯时掘坝放水。期间,肃王弘润又以金令命司马安率砀山营伏击……于是楚三万水军沉默,折损过万,余者逃回楚营。……十一月初九,楚暘城君思退,肃王弘润命我魏军倾巢出动,伏击敌军必经之路穆山,一战而定,楚五万余兵将乃降,惜未曾抓获暘城君熊拓。至此,颍水乃安!
臣,浚水军百里跋敬上,恭祝陛下龙体安康!”
整个垂拱殿鸦雀无声。
倘若说前一份捷报便足以叫众人欣喜若狂,那么这一份捷报,简直让他们目瞪口呆,惊喜地难以置信。
曾经声势浩大的暘城君熊拓与平舆君熊琥麾下十六万大军,至此竟然是全军覆没了?
“这可真是……又一次惊到朕了。”
魏天子苦笑着喃喃说道。
他站起身来,走到两名兵部官员身旁,从他手中拿过了那两份捷报,气定神闲地走向殿外。
“陛下……不高兴么?”
虞子启诧异地小声问道。
听闻此言,童宪抬手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意有所指地笑眯眯说道:“别急。”
话音刚落,众人便听到从殿外传来了魏天子那无比畅快的大笑声。
“哈哈哈,哈哈哈哈——”
『原来如此。』
殿内众人心领神会,亦不约而同地露出了发自肺腑的笑容。(未完待续。)
大魏宫廷 第一百四十四章:捷报安大梁 二
“咣咣咣——”
“咣咣咣——”
当日,大梁城内街道上出现了一支特殊的队伍。
只见那一队队以往负责治安的兵卫们,敲锣打鼓地走动在大梁城内大街巷,引来了无数城内居民顿足观望。
“发生什么事了?”
“难道是楚军攻至大梁了?”
“莫要瞎八道!”
众围观的百姓们窃窃细语,有好奇的,也有担忧的,不一而足。
而此时,就见那队兵卫中有一名官员大声喊道:“我大魏子民聆听喜讯:肃王弘润,携浚水军、及鄢陵兵,大败楚师,使颍水郡内十六万进犯我大魏的楚军全军覆没……我大魏的子民们不必再担忧楚军进犯我魏了,那群楚狗已被我国的肃王殿下讨灭了!”
周围围观的百姓听到这番话无一不是目瞪口呆。
要知道今年七八月的时候,楚国进犯他们魏国的势头那是何等的凶猛,短短月余便连接沦陷七八座城池,可如今,仅仅只过了三个多月,楚军竟然全军覆没了?
“消息属实么?莫不是朝廷放出来糊弄咱们的消息吧?”
一名身强力壮的莽汉站在人群中忍不住问道。
只见那位站在众兵卫中的官员瞪着眼睛回骂道:“此事陛下也已经得知,陛下金口玉言,难道你这厮还不信么?”罢,他瞪了那莽汉一眼,骂道:“若不是今日本官心情奇佳,定要将你这厮抓到牢笼里去,胆敢质疑朝廷……”
在一阵百姓的轰然大笑声中,那莽汉尴尬地抓了抓脑袋,不敢再话了。
不过也有不少百姓纳闷于这名官员口中所指的肃王弘润。毕竟赵弘润以往在宫外可没什么名气,不夸张地,大梁城内的百姓甚至不知他这位皇子叫什么,长什么样子,毕竟赵弘润还未出阁开府。
“肃王……那位大人,肃王弘润是何人啊?莫不是哪位皇子殿下么?”
“正是!”只见那名官员正色解释道:“肃王弘★▼★▼★▼★▼,♀.c∷
大魏宫廷 第一百四十五章:俘虏争议
——时间回到十一月初九——
当日,于穆山一带打败了暘城君熊拓之后,肃王赵弘润并没有顺势兵取临颍、召陵、西平之地,因为在此之前,他必须先解决那五万余楚军俘虏的争议。
要知道赵弘润麾下仅两万浚水军与一万鄢陵兵,而楚军俘虏却有多达五万,兵力占优的一方反而被兵力处于劣势的一方俘虏,这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因为若不能谨慎处理,一旦这五万楚兵俘虏发动暴乱,赵弘润麾下的三万魏兵将会受到远比战场上更巨大的伤亡。
对此,百里跋的建议仍然是杀,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位军户出身、自小受到宗府教导的大将军,根本信不过那些楚军,哪怕是屈塍、谷粱崴、巫马焦、伍忌四人,他眼下亦是半信半疑,更遑论是那些楚兵。
而在这件事上,屈塍首次针对以百里跋为代表的魏国将领,提出了反对的建议。
他诚恳地对赵弘润说道:“肃王殿下,无端杀俘不祥。再者,楚国的士卒,大多并非是常备军,那些楚兵,在非战争时期,不过是楚国的贫苦田农,他们助暘城君熊拓进犯大魏,只是为了钱财供养家中老小,虽畏惧熊拓那等王公贵族,但却无几分忠诚可言,只要殿下以利诱之,不见得他们不会倒向殿下、倒向大魏。”栢镀意下嘿眼哥关看嘴心章节
听闻此言,谷粱崴、巫马焦、伍忌三人亦是纷纷点头,一来他们也是楚国的底层出身,自然会怜悯那些与他们身处于在一个阶层的楚兵,二来,此事关系到整整五万楚国俘虏的生死,若他们不能说服这位肃王殿下,或许这位肃王殿下便会听取百里跋那位大将军的建议,为了减少累赘而将那五万楚兵全部杀尽。
“以利诱之?”赵弘润思忖了片刻,问屈塍道:“若是本王赐愿意归降我大魏的楚兵,房屋一间、田地十亩,免赋三年,三年后再按照我大魏税赋,五取其一,他们愿意归降我大魏么?”
屈塍、谷粱崴、巫马焦、伍忌四人闻言愣住了,半响后,伍忌这才怯生生地问道:“殿下,大魏的赋税,是两成?”
“对啊。”赵弘润不明所以地回答道。
伍忌听了后似乎有些难以置信,又追问道:“还有别的税收么?”
“这个……赋税之事,本王不大清楚……”赵弘润有些迟疑地望向百里跋,却见百里跋耸耸肩,说道:“某亦不太清楚,不过据某所知,我大魏百姓一般只缴纳『什二』的田赋,另外,缴纳了田赋后就不必缴纳『户税』。反之,若是无田地的人家,只须缴纳户税,往年大概是每户每年二十钱,十两钱左右吧。若缴纳不足户税,也可以用徭役代替。再者就是兵役了,十三岁至三十五岁,皆有可能征募为军,不过这大多都只是地方卫戎,除非是国情紧急,强制征募,否则像砀山营,还有我浚水营,是不会招那些新兵的。”说到这里,他忍不住自夸了一句:“我浚水营的士卒,操练未满一年那是连上战场的资格都没有的。”
听到他最后一句,屈塍、谷粱崴、巫马焦、伍忌四人忍不住转头瞧向百里跋,心中暗暗咋舌。
瞧瞧人家魏兵,操练未满一年连上战场的资格都没有,再看看曾经自己所在的楚军,招募一群贫农训练个半月左右,就立马投入战场,怪不得人家浚水营的魏兵几乎都是以一敌众,单兵作战杀几名楚兵丝毫不在话下。
然而百里跋倒是没有注意到屈塍等人的目光,耸耸肩继续说道:“另外我大魏还有商税、盐税、山(矿)税、不过那些针对的并非是寻常百姓,因此对我等而言,无所谓了……”
“也就是说,田赋、户赋、徭役,三者取其一……”伍忌喃喃自语着。
瞧见他这幅模样,赵弘润忍不住问道:“很重么?我大魏的赋税?”
只见伍忌舔了舔嘴唇,苦笑着说道:“若是殿下也经受过『什五』的重税,就不会觉得『什二』的税收有什么沉重的……更何况还可以用徭役代替。”
“什五?”百里跋麾下的大将李岌吃惊地望着那四名楚国降将,俨然是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对,什五……”
谷粱崴与巫马焦二人亦苦笑着符合道。
“……”赵弘润不由地与百里跋互换了一个眼神,相信两人都很纳闷,像楚国这种暴虐的国家为何至今还未亡国。
可能是猜到了他俩心中所想,屈塍微微摇头说道:“楚国国内,并不是不曾发生暴乱,只是各地的王公贵族们用私兵镇压了而已。……另外,这个赋税并非是楚王所定,楚王所定的赋税只是三成,但是,各地的熊氏王公贵族们,会再这两成的基础上再往上涨,换而言之,楚民每年所得的三成,归于楚王,两成,归于各地的熊氏王公……伍忌是项城附近人,曾经的项城君熊仼治下之民,当初项城君熊仼便一度将赋税定在五成,后来暘城君熊拓与平舆君熊琥密谋了项城君熊仼的领地后,又将赋税降低为四成……从这一点说,熊拓远没有楚国内其余那些王公那样贪婪。殿下不知,楚国内甚至有些领地的贵族将赋税定为七成、甚至八成,亦不罕见。”
『亏楚国至今还未亡国……难以想象。』
赵弘润无言地摇了摇头,要知道就算是『什二』的赋税,他也觉得挺重,没想到比起人家楚国,那可真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足以比较。
“那么你们四人的建议呢?”赵弘润望了一眼屈塍等人。
只见屈塍思忖了一下,说道:“其实殿下不必额外拨给房屋、田地,若是大魏境内仍有荒地的话,只要允许他们自行开垦,所取赋税亦是两成,相信定有大部分的楚兵愿意携家归降大魏。”
“无人开垦的荒地啊?这个本王还真不太清楚。”赵弘润有些迟疑,因为他对此的确不太清楚。
就在这时,就听不远处有人喊道:“无人开垦的荒地?黄河以南,三川之地,一望无垠的荒地。”
众人诧异地转过头去,正巧望见工部左侍郎孟隗正气喘吁吁地向这里跑来。
“孟大人。”
赵弘润等人起身迎道。
“祝贺肃王殿下与诸位将军此战大获全胜啊!”孟隗急步走到赵弘润等人面前,笑着恭贺道。
赵弘润拱了拱手,笑着说道:“多谢多谢。……孟大人刚到?”
只见孟隗朝着此地众人拱了拱手,点头道:“得百里将军命麾下将士将捷报传至大营,下官便遵照殿下的吩咐,以四千鄢陵兵驾着马车,将攻楚所需物资辎重用马车运到此地……为了谨慎起见,下官还是在大营留下了一千鄢陵兵屯守,希望殿下莫要怪下官自作主张。”
赵弘润闻言微微一笑,要知道本来他是要求孟隗在得到他大军获胜的消息后,便叫留守的五千名鄢陵兵带着营中物资辎重赶赴此地,至于那座鄢水大营,空着就空着了,然而小心谨慎的孟隗却在大营留下了一千兵,以防备各种突发情况。
区区一千鄢陵兵,相比较赵弘润眼下正在考虑的这桩事,倒也显得无足轻重了,毕竟眼下这桩事若是顺利的话,他俨然能够得到数万楚国的降兵,哪里是区区一千鄢陵兵可以比拟的。
“方才孟大人所言,河南三川之地,有无数荒地?”
“正是。”孟隗点了点头,捋着胡须说道:“其实若不是楚军进犯我大魏,我工部今年下半年正陆续开始在河南三川之地投入建设,殿下也明白,三川之地水土肥沃,利于灌溉,只要提防雨期黄河决堤河水泛滥即可……六月的时候,我工部向垂拱殿递交奏请,欲征募十万民夫开垦三川之地,可惜十万民夫对我大魏而言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不过,或可解殿下心中之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