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大魏宫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他的话,看似是说给谷粱崴与巫马焦听的,实际上却说给平暘军的每一位将领,这一点,在场的人都能听得出来。
“不敢。”谷粱崴与巫马焦低头说道。
见此,赵弘润收起了脸上的玩笑之色,正色说道:“谷粱、巫马、伍忌三将听令,本王命你三人领本部兵卒。稍加歇息后立即兵取平舆,期间大小诸事,你三人自行商议。……去吧!”
“遵令!”
三人面容严肃地接令。
旋即,三人起身向在场的诸位抱了抱拳。便离开了帅所:既然赵弘润令他们兵取平舆诸县,那么后续的军议,他们参加不参加已经无所谓了。
与其继续听着这些与他们不相干的战略军议,还不如回到军中,让士卒们带上足够的粮食,径直前往平舆诸县。
要知道如今的平舆诸县。那可正是防备空虚之时。
『这两个家伙总算是走了……』
瞧着谷粱崴与巫马焦二人离去的背影,屈塍心照不宣与晏墨互换了一个眼神。
在屈塍眼里,谷粱崴与巫马焦可是相当碍眼的,仗着他俩也是肃王赵弘润亲自降服的将领,以往并不将他屈塍放在眼里,如今这两个家伙带着伍忌去攻平舆诸县,屈塍心中庆幸地不得了,因为至少得有很长一段时间不用瞧见这两个家伙,用一双嫉妒以及不快的眼神时时刻刻地盯着他,哪怕因为一点小事也要向赵弘润打小报告。
至于三人带走的一万五千平暘军,屈塍根本就不在乎,毕竟他麾下仍有三万五千余的兵力。
甚至于,屈塍更加趋向于目前这种境况:毕竟他手底下的兵权越重,就越容易引起魏将们的警惕,而警惕,与不信任其实没多大区别。
“好了,平舆诸县的问题解决了,成与不成就看他们三人了……”拍拍手使众人的注意力集中到接下来的话上,赵弘润正色说道:“前几日晏墨将军跟本王提过,汝南悬瓠城易守难攻,将是我军进入楚地的最大障碍。……但是为了赶在暘城君熊拓之前攻克暘城,我军务必要想办法攻克这座城池。”
说罢,他转头望向屈塍、晏墨等人。
浚水营的大将们都没有贸然地插嘴,因为他们看得出来赵弘润在等待什么。
只见那俨然已成为众人视线焦点的晏墨犹豫了一下,抱拳说道:“殿下,晏某愿尝试一下,但……不保证能成功。”
尝试什么?无非就是尝试诈夺汝南县,看看能否凭借着他晏墨原来熊拓麾下三千人将的名头,骗过汝南城内的楚军。
不得不说,这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毕竟眼下谁也不能保证暘城君熊拓是否已逃回楚国。
倘若运气不好,暘城君熊拓已逃回了楚国,并且汝南城也收到了前线军队溃败的消息,那么,非但谋取汝南的计划失败,甚至于晏墨也不见得能活着走出汝南城。
毕竟楚国对于逃兵的惩戒手段向来严厉,更遑论是投向了敌国的将领。
别看晏墨说得很保守,说什么『不保证能成功』,但赵弘润并没有因此对他有所怀疑,毕竟晏墨如今已没有选择:已投降了魏国一次的他,就算是当着熊拓的面将所有的事托盘而出,也不会再得到熊拓的信任,相信晏墨不会做这种傻事。
因此,晏墨唯一的选择就是助赵弘润攻下暘城君熊拓的地盘,尽量赚取赵弘润对他的印象分,以便于日后在魏国过得滋润。
正因为他不可能再倒向熊拓以及楚国,因此,摆在他面前的便只有两个结局:要么顺利拿下汝南,要么就是死在汝南城内的楚兵手中。
其实赵弘润也一直在等着晏墨主动请命,毕竟无论是他,还是浚水营的魏将们,都不太适合提起,否则容易引起晏墨的反感。但若是晏墨主动请命,那就另当别论了。
不过为了安抚晏墨,赵弘润还是许下了丰厚的承诺。
事不宜迟,晏墨立即告辞去准备了,他要从麾下的平暘军士卒中挑一些面黄肌瘦的士卒,好方便扮作从前线溃败逃回的败兵。
并且在临行前,他还要想办法对那些士卒威逼利诱一番,免得这些士卒当中有人到时候坏事,非但破坏了魏军攻取汝南县的计划,还害死了他晏墨。
而期间,赵弘润亦派浚水营大将李岌,率领一支浚水营魏兵换上楚兵的皮甲,远远跟着晏墨。
倒不是出于怀疑,只是为了侧应协助晏墨,与他里应外合,谋取汝南。
而在做出了让晏墨想办法谋取汝南城的决定后,赵弘润便使众将们退下了,虽然他腹中有许多要吩咐的事,但是在汝南城尚未攻克之前,这些东西说了也等于白说。
当晚,忧心忡忡的赵弘润再一次失眠了,想法多的人就是这点不好,他们往往在事情还未出现结果时便想好各种结局,以及相应的对策,以至于左想右想,经常性地会失眠。
这不,明明晏墨、李岌那队人才出发不久,他就开始盘算万一谋取汝南失败,他究竟应该强攻汝南,还是转道绕行。
而事实证明,他一宿的苦思冥想实在多余,可能是因为大雪封路的关系,暘城君熊拓还未逃回楚国,并且,汝南城的楚军们也还未得知前线大军溃败的消息。
让守城的楚将瞧见晏墨这位同属暘城君熊拓麾下的将领披头散发地来到城下叫门,大惊失色,甚至没有细问就下令楚兵们打开城门,放晏墨入城。
而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晏墨趁机挟持了他,并且使麾下的平暘军士卒,配合李岌麾下的浚水营士卒,迅速控制了汝南城,迫降了城内的楚军。
十一月十三日,魏军几乎兵不血刃地攻克了汝南城。
别看这座城夺取地轻松之极,但事实上,这只是凭借着晏墨的关系罢了。否则,哪怕是浚水营的魏兵们再是勇猛,短时间内也无法攻克这座楚国的北面屏障。
“好!”
在接到了晏墨与李岌二人分别派人送来的捷报后,赵弘润大为欣喜,因为攻下汝南,不单单意味着大军粮草问题得到解决,更意味着暘城君熊拓的领地对于魏军而言将处于一个几乎不设防的状态。
魏军们能够以汝南城为基地,迅速攻取暘城君熊拓治下的大片领地。(未完待续。)





大魏宫廷 第一百五十六章:魏兵的素质『打赏加更2/17』
十一月十四日,得知汝南已然攻克的赵弘润,便率领两万浚水军、五千鄢陵兵以及近三万的平暘军,正式进驻了汝南城。
是的,他在上蔡留下了五千鄢陵兵驻扎,毕竟这是他们回归大魏的退路,自然要谨慎对待。
对此,鄢陵兵的三位将领,武尉陈适、王述、马彰三人有些无奈。
毕竟浚水营魏兵作战能力极强,断然不可能留守此地白白浪费战力,至于平暘军,眼下魏人普遍都还不是很信任他们,岂敢将重要的退路交给那些楚人是守卫?于是乎,鄢陵兵便成为了最佳的选择。
在陈适、王述、马彰三人谁也不愿意留守在上蔡,都心向跟着赵弘润进攻楚国斩获战功的情况下,赵弘润只能建议他们猜拳。
结果,武尉马彰不幸落败,一脸沮丧、如丧考妣般地灰溜溜离开了帅所。
陈适与王述二人虽然有些同情这位兄弟,但他们可不会傻到去跟他交换。
好在赵弘润事后召见马彰单独谈话,好言安抚,并许下了一番承诺,总算是让这位沮丧的将领重新恢复了光彩。
也难怪,毕竟呆在上蔡这座破城内眼睁睁瞧着其他人不断地建立功勋,这的确是一件折磨人的事。
赵弘润是在当天的傍晚时分抵达的汝南,当时,汝南城早已被晏墨与李岌给控制起来了,城内的楚兵们,也早已投降,至于那些城内的百姓,则更是吓得躲在自己屋子里不敢露面。heiyaпge.
毕竟汝南城内的楚人都知道,他们邑君暘城君熊拓,在七月份的时候曾组建了多达十六万的大军挥军进攻魏国,而如今,魏人竟然打到了他们楚国的领土上来了,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你是此次最大功臣。”
在城门洞内一同恭迎赵弘润的时候,浚水营的大将李岌郑重地对晏墨说了一句,这让后者颇有些受宠若惊。
要知道李岌那是什么人,那可是浚水营的中军大将,堪称是浚水营除大将军百里跋外的第二人,能得到他的认可,这就意味着浚水营魏兵绝不会再对晏墨有什么偏见或者挑衅的举动。
“末将愧领李将军的赞誉。”晏墨连忙逊谢,不过心中却是欢喜地很。
毕竟他也晓得浚水营是目前赵弘润麾下最器重的精锐,若是浚水营魏兵对他有什么偏见的话,将直接影响他在魏军中的地位。
而如今,这一切都将不是什么问题。
晏墨暗暗庆幸,庆幸自己这次有违性格地提出了冒险的请命,所得到的收获远远超乎他的预计。
就在他俩闲谈时,赵弘润率领着大军抵达了汝南城。
见此,对晏墨印象极佳的李岌对他使了一个眼神,提醒晏墨上前替赵弘润牵马。
别以为身为一名将军替别人牵马是一件很丢脸的事,这也得看马上坐的究竟是谁。
若在以往,似晏墨这般降将有资格上前替赵弘润牵马,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就算仅仅只是过于靠近赵弘润,都会因为魏人们的警惕。
可让李岌与晏墨都大吃一惊的是,赵弘润远远瞧见晏墨在李岌的提醒下急步奔来,似乎有意替自己牵马,竟翻身下了马,随手将马缰递给宗卫沈彧,而邀请晏墨与他一同并行走入城内。
这可是更高规格的礼遇,纵观赵弘润麾下如今八万余人,除了百里跋外,谁有资格与赵弘润并行?
没有人!
“殿下,我……”
“怎么了,你可是此战的最大功臣,还怕有人会说闲话?……若真有人说闲话,叫他先替本王拿下一座城,再来议论此事!”
见晏墨唯唯诺诺,一脸惊慌之色,赵弘润一把抓过晏墨的袖子,半拽着他走向城内。
后方,平暘军的诸位将领们都瞧在眼里,虽然他都明白这是赵弘润收买人心的举动,但不可否认,他们很受用,毕竟赵弘润此举意味着,他的确不在乎什么魏人、楚人的区别,只要是立下功勋的,这位肃王皆会论功行赏。
这就潜移默化地让那些归降了魏国的原楚军降将们有了奔头。
而身为当事人晏墨,那就更加受用了,他甚至开始觉得,与喜怒无常的暘城君熊拓想必,这位魏国的肃王殿下才是更加值得追随的主上。
不过欢喜归欢喜,理性的晏墨并没有因此得意洋洋,相反,他求饶似地小声对赵弘润说道:“殿下就饶了末将吧,那么多人眼红地盯着末将,末将实在是……”
“这可不像是一位将军应该说的话啊。”赵弘润打趣了一句,见晏墨的确是一脸惊慌失措的样子,遂松开了手。
见此,晏墨松了口气,赶忙退后半步:作为此次的最大功臣,退后半步跟着肃王赵弘润入城,显然要比与赵弘润并肩入城不易引起他人的嫉妒眼红。
经城门走入城内后,赵弘润拿眼打量了一眼四周,又仔细听了听,见城内并没有己方士卒杀掠城内居民的迹象,心中很满意。
不过为了肯定此事,他还是问了一句。
“你与李岌入城后,没有惊扰到城内百姓吧?”
晏墨愣了愣,旋即好似想到了什么,面色古怪地说道:“不曾!……浚水营的兵将们,都很规矩。”
说到这里时,晏墨亦有些敬佩浚水营的魏兵,敬佩这支魏兵们在攻下了汝南城后,并没有大肆屠杀城内的楚人,抢掠楚人的财物,再回想起他们楚兵几个月在攻下了魏国城池后的做法,晏墨羞愧地抬不起头来。
这就是两国军队素质的直接体现!
『浚水营的士卒,怎么可能会做出屠杀、抢掠一般百姓的事。』
听到晏墨提起浚水营,赵弘润心下暗笑了一声,他并没有说破,他实际上担心的是当时晏墨麾下的那些士卒。
谁能保证,同是楚人,那些平暘军的士卒就不会抢掠本国的百姓?
“很好!”赵弘润满意地点点头,透露道:“汝南的楚民,本王也是打算日后迁往大魏的,因此,莫要做出引起众怒的事来。……本王素来不喜欢没必要的杀戮。记住,我等是兵,而不是寇!”
“谨遵肃王殿下教诲。”晏墨恭恭敬敬地向赵弘润行了一礼,心中对这位肃王的品德更提升了几分。
在这件事上,晏墨俨然是万分赞成的,毕竟他是楚人出身,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同胞遭到屠杀。
果不其然,当魏兵们进驻汝南城后,果然没有魏兵敲开楚民的门户,抢掠其家中财物,那些魏兵们只是站在街头,警惕着城内或有可能突然杀出来的反抗势力罢了。
哪怕是有些楚民们偷偷地从门缝里观瞧,或者躲在院子的篱笆后偷偷打量这支魏军,魏兵们也没有去理睬他们。
这份素质与纪律,让许多瞧见这一幕的平暘军兵将惭愧不已。
毕竟他们当初攻克魏国的城池后,对待魏国军民可不是这般秋毫无犯。
而此时,赵弘润与百里跋等人正在晏墨的指引下走向内城,即汝南城中那些中、小氏族们所居住的地方。
沿途,晏墨向赵弘润等人介绍着汝南城内的人口构成,包括城内有哪些哪些氏族,以及哪些哪些氏族比较有钱等等。
晏墨很清楚,赵弘润的“优惠待遇”只是针对汝南城内的一般楚民,对于那些城内的氏族,相信这位肃王就没有那么好说话了。
不过对此晏墨看地很开,反正那些氏族跟他也不沾亲带故,不狠狠宰他们一笔,这位肃王哪来的钱财犒赏三军?
“这件事,回头你与屈塍合计一下,若是跟平暘军有沾亲带故的,你二人酌情就饶过他们吧,那些毫无干系的……让他们的氏族长,是叫这个吧?叫他们自行到本王的下榻之处来,时限截止于今日太阳完全下山之前。……若是那些人视若无睹,呵,你与屈塍看着办吧。”
“遵命!”晏墨抱了抱拳,他自然明白赵弘润口中那句『看着办』究竟是什么意思。
在晏墨的指引下,赵弘润一行人来到了内城,瞧见那一幢幢规模宏大、修饰气派的豪奢宅院,赵弘润微微摇了摇头。
因为正如晏墨之前所介绍的,楚国独特的回型城池,内城与外城俨然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只见在内城,望眼望去皆是气派的豪宅,而外城的民居那算是房子?一片耕地外加一间茅草屋而已。
这贫富差距,比较魏国何止严峻数倍。
“本王累了,随便找个地方吧。”
“是。”
晏墨点点头,一挥手,自有他身后的平暘军士卒冲上前去,砰砰砰叩响一桩庄院的大门。
没过多久,府门便打开了,从门里头探出一个脑袋来,目测是一个二十几岁的男丁,从衣装打扮应该是这户人家的家奴。
“你……你们是何人?要做什么?”
那名家奴眼瞅着府门众多的兵将,俨然有些吓傻了。
见此,晏墨几步上前,一把将大门给推开了,旋即,他躬身向身后的赵弘润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肃王请。”
瞥了一眼那名倒在地上,一脸呆滞的家奴,赵弘润迈过门槛,心中亦有些犯嘀咕。
从原则上说,晏墨替他找下榻之所的方式实在有些不太合适,不过一想到若是拒绝了晏墨的好意,自己说不定就得去住那种四面透风的茅草屋,赵弘润还是理智地选择了闭嘴。
『借宿,唔,只是借宿而已……』(未完待续。)




大魏宫廷 第一百五十七章:小氏羊舌
ps:感谢“天王星涡芽”书友的万币打赏,目前是2/18。
以下正文
赵弘润“借宿”的这户氏族人家以羊舌为姓。
唔,具体这羊舌到底是氏称还是姓称,赵弘润既不清楚,也没有兴致去细问。
尤其是当赵弘润望着这个小氏族的十几口家人,站在厅中在浚水营魏兵与平暘军的威慑下瑟瑟发抖时,他就更没有这个兴致了。
“羊舌焘?”
赵弘润将目光投向那三十几口人前那名一脸谄媚之色但仍旧可以看得出无限惊恐的老人,显然,这个衣冠鲜华的老头是这个小氏族的族长、家主之类的存在。
“是是是,小人就是叫羊舌焘。”
老头一边唯唯诺诺地承应着,一边偷偷打量着屋内那两拨兵汉。
其中一拨兵,他俨然能够从衣甲的式样中判断出来历:他们楚国的军士。
问题在于另外一波兵士,那些套着玄黑色铠甲的威武士卒。
纵观整个楚国,能有多少邑君奢侈到用铁打造甲胄?
显然,这拨士卒十有**不是他们楚国的士兵。
难道真的是魏兵?
羊舌焘心中不禁有些惊慌。
其实在晏墨与李岌控制全城时,不乏有人将城内的变故通知内城的氏族们,羊舌焘方才亦听家奴来报,说是魏军攻入了汝南。
当时羊舌焘不屑一顾之余,还将那个家奴狠狠骂了一顿。
因为在他看来,他们的邑君暘城君熊拓大人正率领着十六万大军打地魏军节节败退,如何突然之间魏国的军队就攻到汝南来了?
可没想到,短短一日光景之后,便当真有魏兵闯入了他的氏族庄院。
而更让他感到震惊的是,似晏墨那等明明是他们楚国的兵将,却与那些魏兵们厮混在一起,反而对他们这些汝南的氏族大加呵斥。
平复了一下慌乱的心情。羊舌焘搓了搓手,谄媚而恭敬地唤道:“君上……”
然而他的话还未说完,就被晏墨给厉声喝止了。
“什么君上,这位是大魏的肃王殿下!”
羊舌焘被晏墨呵斥地浑身一颤。睁大着有些昏花的眼睛仔细地瞧着赵弘润,心下暗暗嘀咕。
王?魏王?魏王年纪这么小?
不能怪他孤陋寡闻,只能说这个时代的消息存在着局限性,就好像有不少魏人会对暘城君熊拓的“邑君”身份感到茫然,楚国这边。亦不能理解魏国那边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王。
难道魏国就不怕因为那么多的王彼此征伐而导致亡国?
从这方面去想,羊舌焘会将赵弘润错认为魏王也无可厚非,毕竟按照他们楚国的国情,王,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一个国家就只有一位王。
想到这里,羊舌焘连忙又恭敬了几分,一脸谄媚地喊道:“原来是魏王……”
然而他的这句话同样也是还未说完就被喝止了,只不过这次呵斥的人是赵弘润身旁的宗卫沈彧。
“什么魏王?!肃王!”
沈彧厉声呵斥道。
他心说,开玩笑。魏王那是能随便喊的?
这要是传出去,以讹传讹,说不定还真有人会认为他家殿下迫不及待想当大魏的天子呢。
连番被呵斥了两次,羊舌焘那张老脸顿时变得很难看,面色苍白而毫无血色。
而在他身后,从年纪判断不知是他儿媳还是小妾的一名年轻女子,其怀中的女婴哇了一声就哭了出来。
而其余羊舌家的人,亦是满脸惶恐之色,不断地用眼神打量那些兵汉手中的武器,生怕那些凶神恶煞的兵汉们一个不高兴将他们全部杀掉。
望了一眼那个因为害怕而哭泣的女婴。赵弘润挥了挥手,示意沈彧与晏墨莫要再插嘴,旋即,他和颜悦色地对羊舌焘说道:“就喊肃王即可。”
听到这番话。羊舌焘连忙恭敬喊道:“肃……肃王。”
“唔。”赵弘润点了点头,不急不缓地说道:“本王初来乍到,暂无栖身之处,不得已叨扰贵府,还请见谅。”
羊舌焘睁着老眼,吃惊地看着赵弘润。因为他感觉眼前这位年轻的肃王,温文尔雅、谈吐有礼,比他们楚国的贵族还像贵族。
开玩笑,赵弘润可是姬赵一族的皇子,自幼受到大魏宫廷内礼官的严格要求,其言行举止,那可都是规规矩矩地由那些礼官们一手调教出来的。
为此,赵弘润年幼时吃过多少苦?
不过这会儿,赵弘润当年吃过的苦总算是有了回报,这不,他那经过多年严格调教的大魏宫廷礼仪,让羊舌焘一看就知道对方是大贵族出身,心中顿时更为恭敬了,长躬一礼拜道:“肃王驾临寒舍,实在是让我羊舌家蓬荜生辉……”
也难怪,毕竟楚国是一个讲究血统、讲究门第出身的国家,出身高贵的人往往能容易得到他人的认可,哪怕他只是个草包。
喔,原来“羊舌”是氏称啊……
赵弘润看似点头满意地回应着羊舌焘,可实际上,他却只是在恍然那羊舌其实是氏称这件事而已。
不过他点头的举动,倒是极大地缓解了羊舌焘心中的畏惧。
毕竟无论在哪个语言不通的国家,点头与微笑总不至于是代表着敌意。
从旁,晏墨捉摸着时辰已经不早,而赵弘润等人却还未用饭,于是,他站出来吩咐羊舌焘道:“将最好的房间腾出几间来,另外,再去准备一桌上好的酒菜,明白么?”
别看晏墨的语气很重,可相反这种命令式的口吻,却让羊舌焘如释重负,毕竟在他看来,只要他们小心伺候好了这几位,相信这位有大贵族之雅风的肃王,断然不会再让这些兵汉杀害他们。
于是,在请示过赵弘润后。羊舌焘赶紧将家人们赶到别的房间去,一边叫家中的家奴们去准备腾出最好的房间,一边命令后厨准备酒菜。
“你留在殿下身边。”
宗卫沈彧低声与张骜说了一句,便带着几名浚水营的魏兵摸向后厨去了。
1...6869707172...8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