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大魏宫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几次下来,楚寿陵君景云身边大将羊祐渐渐瞧出了端倪,对前者说道:“大公子,这田武分明是在借我军的杂兵练兵……”
事实上,寿陵君景云亦隐隐有这种猜测,闻言皱眉说道:“即使明知他的意图,可又如何制止?”
“这……”羊祐无言以对。
也是,就算明知道田武的目的,就是借楚军的粮募兵磨砺那些技击之士,楚军这边又有什么办法?
难不成避战不出?
这岂不是更加助涨了齐军的气势?
还是说,派出麾下的正军?
可问题是,用正规军的士卒,去交换齐军那边的杂兵(技击之士),寿陵君景云实在感觉亏得慌。
不过话说回来,寿陵君景云这位楚国的贵公子,虽然并不擅长兵事,但做事倒也果断干脆,颇有几分他父亲寿陵君景舍的风采,他在沉思了片刻后,沉声说道:“与其叫田武借我军的杂兵达到练兵目的,不如当机立断……待等下回他引兵来攻之时,羊祐,你领正军从侧翼突入,一举击溃齐军的那些杂兵!”
听闻此言,羊祐颇为欣喜地称赞道:“大公子,此计甚妙!”
事实上,作为前寿陵君景舍的左膀右臂,羊祐倒不是想不到这个策略,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家这位对兵事不甚了解的大公子,居然如此果断。
有那么一瞬间,羊祐仿佛能从这位大公子的身影中,隐隐看到他此前效忠的家主——寿陵君景舍。
不可否认,寿陵君景云的判断十分果断而且明智,但他唯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齐军那些技击之士的成长速度。
这段日子,在田武刻意的引导下,齐军中的那些技击之士,简直就是脱胎换骨,曾经那些自认为能在战场上大杀四方的幼稚家伙,不是已经成为了战场上的尸体,就是意识到了自己的愚蠢,老老实实地学习像一名合格的士卒一样,以跟同泽密切配合的方式在战场上存活,就就使得,这些技击之士的伤亡率大大减低。
从一开始的阵亡过万,逐渐降低,隐隐有了几分仿佛正规军的气势。
而这就使得,楚寿陵君景云在后一场战事后,在派出麾下正军的情况下,也未能一举将齐军那些技击之士击溃,后者仍旧只是稍稍落于下风而已。
此时,寿陵君景云与大将羊祐才意识到,单凭他一军之力,怕是很难击败齐将田武,只好向其他几路楚军求援。
五月初时,邸阳君熊沥在完全控制了东海郡后,终于带领援兵赶来相助。
但可惜的是,在此期间,齐国临淄源源不断地招募技击之士,将其陆陆续续派到开阳县,以至于齐将田武跟寿陵君景云打了七八场仗,麾下兵力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而更关键的是,在这几场练兵中,齐军的技击之士好比是大浪淘金,以优存劣汰般方式,逐渐磨砺出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
强者生、弱者死,几场仗下来,似伤疤老昌这等老卒,似卫国游侠刘石这等草莽游侠越来越多,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草莽游侠、亡命之徒,还逐渐懂得了如何像一名优秀的士卒那样,在战场增加自己的生存机会。
在此期间,鸦五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己方这支乌合之众在这些日子的变化,他不得不叹服:金钱的力量实在是可怕。
五月下旬,可能因为寿陵君景云与邸阳君熊沥攻打开阳不利,楚公子暘城君熊拓,亲领大军抵达了琅琊军的交界。
而在此期间,据鸦五麾下的那些青鸦众的打探,齐国仅存的几支正规军,即墨军、北海军、琅琊军,甚至于飞熊军,亦隐隐有所行动,似乎是准备着随时奔赴前线战场参战。
本来,鸦五并不认为齐国能抵抗住楚国的攻势,可这段日子,他在亲眼见识到「金钱的力量」后,他却渐渐改变了想法。
当然,具体结局如何,还得看齐楚两国接下来的决战。
而与此同时,在韩国的巨鹿郡,魏国太子赵弘润正负背双手站在窗口,脑海中回忆着鸦五这些日子送来的那一封封密信。
『……真没想到啊,齐国的金钱攻势,居然……呵!唔,不过即便齐国能堪堪抵御住楚军,但楚军的优势仍然很大,如果是我的话,这会儿会暂时放缓对齐国的攻势,转而攻打鲁国,先得到鲁国的工艺技术再说,鲁国一亡,纵使楚国短时间内无法覆亡齐国,齐国的国运怕是也不长了……』
“鲁国,有能够与项末、项培等楚将抗衡的人物么?”
望着窗外,赵弘润喃喃说道。





大魏宫廷 第114章:鲁楚之战【二合一】
『ps:大家新年快乐~』
————以下正文————
鲁国有能抗衡楚将项末、项培的擅战将领么?
回答是并没有。
因此,在今年开春后,当齐将田耽率领即墨、北海、琅琊三支齐国精锐军队从鲁国撤出,撤回本土进行修正,以筹备与楚军的全面决战时,鲁国只能单凭一己之力抗拒楚军的攻势,压力剧增。
记得田耽还在宁阳一带的时候,用麾下三支齐国军队扼守住宁阳通往鲁国王都曲阜的要道,楚将项末几度引兵出击,皆未能突破田耽的封锁。
而待等田耽带着麾下军队撤离了宁阳,守卫此地的将领变成了鲁国的将军「季武」,田耽此前防守的防线,一下子就被项末给突破了。
在短短三四天工夫内,楚国上将项末便将战线推进到了曲阜西边的泗水上支——姑且就称之为「曲水」。
这条宽度约在十五丈左右的河水,已经是鲁国王都曲阜最后的防线,一旦这条河水被楚军突破,那么,鲁人就只能凭借着曲阜的城墙来抵抗楚军的攻势,做最后的殊死搏斗。
平心而论,十五丈左右的河水,完全谈不上天堑的称呼,尤其是面对水性不错的楚国军队,好在鲁国虽然既缺擅战之将、又缺悍勇之兵,但是鲁国的机关术,却能在这种防守战中,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这不,趁着去年冬季一整个冬天的空闲,鲁国大力打造了许许多多的战争兵器,似弩车、机关弩等等,摆满了曲水河畔,甚至于,鲁国工匠们还借鉴魏国的连弩。
这些战争兵器,成为了楚国军队攻略曲水的最大难题。
三月十八日,楚将项末第三次组织攻势,准备攻打曲水。
“咚咚——咚咚——咚咚——”
只见在隆隆战鼓声中,成千上万的楚国粮募兵,抱着搭建浮桥所需的木板,冲到河岸边。
然而此时,在曲水的对岸,鲁国军队却已展开弓弩齐射,铺天盖地的箭矢,仿佛倾盆暴雨,劈头盖脸地倾泻在楚军的上空,那场面,哪怕项末戎马半生,经历过许许多多的战事,亦隐隐感觉头皮发麻。
无他,只是因为鲁军的弓弩齐射实在是太密集了,密集到连一只鸟恐怕都不可能穿越其曲水防线,更别说楚国的士卒。
“啊——”
“啊啊——”
“我不想死……”
“母亲……”
在曲水西岸,楚军的粮募兵们前赴后继地倒在河岸上,或倒在搭建浮桥的半途中,翻身落下河水,被略显汹涌的河水卷到下游,这个战场,楚军可谓是死伤惨重。
当然,对于楚军而言,几千、几万粮募兵的损失,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甚至于在关键时刻,就算是楚国的正军也可以作为赢得胜利的牺牲品,似这种「自损一千、只为杀敌八百」的战争方式,历来就是楚国战争的特色。
但问题是这场攻略曲水的战事,楚军这边已然达成了「自损一千」的标准,但是「杀敌八百」,却是遥遥无期。
此一刻,楚国上将项末切身体会到了「魏秦三川战役」时期,秦国军队在「函谷之战」中的无奈感受:任你麾下军队有多么悍勇,我只用弓弩等远程兵器来对付你,让你连我军的衣角都摸不着。
眼下情况正是如此,在鲁国军队毫无保留的弓弩齐射战术面前,楚军非但死伤惨重,而且毫无进展。
作为新晋的楚国「三天柱」之一,项末从未想象过,有朝一日他率军攻打羸弱的鲁国,居然会陷入这等处境。
他也从未想象过,一条仅仅只有十几丈宽的河流,居然俨如天堑般难以跨越。
“上将军。”
项末麾下骁将「乜鱼」来到了本阵,抱拳请缨道:“上将军,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请允许末将带一支正军出击,为我军打开局面。”
听闻此言,项末瞥了一眼乜鱼,继而再次将目光投注在战场上,语气平静地问道:“你有把握突破鲁军的防线?”
“呃。”乜鱼犹豫了一下,低声说道:“唯死战耳!”
“……”项末微微摇了摇头,淡淡说道:“既然并无把握,那就退下吧……”
“将军?!”乜鱼睁大眼睛还想争辩,却见项末眼睛一瞪,沉声喝道:“退下!……何时派出正军,本将军自有分寸,轮不到你自作主张!”
乜鱼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抵不过项末的威势,带着几分懊恼情绪离开了本阵。
看了一眼乜鱼离开的背影,在项末身旁,新阳君项培轻笑着说道:“这小将,胆气不错啊,在见识了鲁军的弓弩齐射后,非但毫无胆怯,反而主动请战……似这等出色的小子,死在这里太可惜了,对吧?”
项末淡淡一笑。
正如新阳君项培所言,他项末正是因为爱惜乜鱼这个年轻骁将的才能,才严厉地呵斥,阻止乜鱼带兵出击,因为他很清楚,在鲁军这种堪称泼水难入的密集箭雨面前,就算乜鱼武艺再出众,下场恐怕也不会比那些粮募兵好到哪里去。
要知道鲁国的种种战争兵器,本来就是针对他楚国的军队而研发。
比如机关弩匣,在鲁军与魏军的战争中,这种兵器已充分证实对魏军士卒并无太大的杀伤力,因为魏国的正规军,大多都是身披铁甲、手持铁盾的刀盾兵,其强大的防御能力,完全可以硬生生用盾牌到底,鲁国的羸弱还是在于这个国家那「偏安一隅」的心态。
不像魏人,时常遭到韩、楚、三川、河西等势力的骚扰与进攻,民风普遍彪悍,正因为如此,魏国后来组建的魏武军、镇反军、河东军、河西军等等,论悍勇并不见得就在商水军之下,就因为魏人普遍悍勇而且有血性。
而鲁国不同,鲁国早已经习惯了作为齐国的属国,跟在齐王吕僖时期那强大的齐国身后,既无需畏惧韩国,亦无须担忧楚国,当时鲁国的军队,其最大的对手可能只是盘踞在泰山一带的贼寇。
似这般安享太平的国家,国人何来血性?
陈狩相信,倘若此刻驻扎在曲水的,乃是他魏国的军队,岂会那么轻易叫楚军在曲水西岸安营扎寨,日复一日地攻打曲水?
魏将中脾气暴躁的,比如姜鄙,怕是早已攻过曲水去了。
当年魏韩第一次北疆战役,不就是姜鄙以其麾下北三军(现上党军)伤亡过半为代价,才打得韩将靳黈茫然失措么?
再比如太子赵润、禹王赵佲、韶虎、司马安等等,仔细想想,魏国的统帅,很少有脾气不暴躁,岂会像鲁国这边的将领似的,打得这般窝囊——明明敌军已经攻到距离王都仅仅三十几里的地方,居然还想着被动防守,将希望寄托在「使楚军知难而退」,而并非是击溃楚军。
这在陈狩看来,简直是可笑之极!
摇了摇头,陈狩询问桓虎道:“这样的国家,你真觉得它真能挡住楚国的进攻么?”
桓虎闻言笑了笑,说道:“倘若是魏韩两国的军队,挥师几十万攻打鲁国,我会立刻逃走,能逃多远就逃多远,但楚军嘛……呵,也并非无懈可击。”
“哦?”陈狩惊讶问道:“你有把握助鲁国守住曲水?还是说守住曲阜?”
“我为何要去守曲水?”
桓虎哂笑道:“曲水不过十几丈宽,眼下全靠鲁国的战争兵器堪堪拖住楚军的脚步,一旦箭矢耗尽,楚军必定能攻克曲水,就算是加上你我,怕是也很难扭转局势……”
“你的意思是?”陈狩意外地问道。
“薛地。”桓虎眯了眯眼睛,压低声音说道:“你说鲁国的兵将靠不住,我并不否认,但此刻鲁国境内,还有一位齐国的老将……”
“田骜?”陈狩略感惊讶地问道:“你的意思是,与那田骜携手?”
“唔。”桓虎点点头,沉声说道:“田骜之所以一次次为鲁国抵挡楚军,无非就是怕鲁国覆亡过快,危及到他齐国……他也绝不希望鲁国覆亡,必然不会拒绝与我携手。”
“可是田骜还在薛地啊……”说到这里,陈狩好似明白了什么,惊讶问道:“你莫非打算率军返回薛地?”
“为何不可?”桓虎笑着说道:“薛地丘陵众多、草木茂盛,正是伏击楚军的最佳地点,楚暘城君熊拓麾下虽有几十万之众,但在那种复杂的地形下,却难以完全发挥几十万大军的实力,而我一旦截断了他的归路,那这几十万军队,怕是就……呵呵。”
“那曲阜这边怎么办?曲水一破,项末就兵临城下了。”陈狩惊愕地问道,结果话刚说完,他就看到了桓虎那似笑非笑的表情,心下顿时就明白了。
也是,桓虎投靠鲁国,只不过是想谋取一块地盘,投靠鲁王,也只不过是像借个名义而已,较真来说,鲁王也好、三桓也罢,纵使这些人都死了,与他何干?
甚至于,这些人死了才好,这样一来,桓虎随便扶持一个鲁王室的后裔,就能暗中操纵这个国家。
当然,前提是击退进犯的楚军,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想到这里,陈狩压低声音说道:“你打算几时率军返回薛地?”
“等两桩事就绪。”桓虎淡然说道。
“两桩事?哪两桩?”陈狩好奇说道。
只见桓虎轻笑道:“其一,鲁王许诺我等的种种战争兵器,尚未就绪。”
陈狩会意地点了点头,又问道:“那其二呢?”
“其二……”
桓虎的脸上的笑容徐徐收起,面无表情地说道:“所谓破而后立,单凭你我,无法挽救这个国家,唯有号召国内的鲁人,使他们响应我军……而在此之前,先要打破鲁人安享太平的美梦,让他们,切身体会痛楚与屈辱……”
“……”
陈狩张了张嘴,旋即好似明白了什么似的,转头望向薛地方向。
『痛楚与屈辱……么?』




大魏宫廷 第115章:鲁楚之战(二)【二合一】
今年开春之后,去年在「彭城」堵了楚公子暘城君熊拓秋、冬两季的齐国老将田骜,自忖开春后麾下兵力无法阻挡前者的大军,遂一面实施「清野」之策,一面向北撤离,撤离到了鲁国的「薛郡」,希望尽绵薄之力,尽可能地为鲁国争取时间。
一提到这个齐国老将田骜,暘城君熊拓等楚人就恨得牙痒痒,谁能想到,去年中秋抵达彭城一带的楚国主力军,居然会被一个半截入土的老将堵死在彭城——天呐,那是年过六旬的齐国老将田骜,而不是其那位勇冠三军、无可匹敌的儿子田武。
不得不说,年过六旬的田骜,即便曾经也是一位像他儿子田武那般的猛将,但如今,老迈的身躯已无法支撑这位戎马一生的将军继续驰骋战场,但其一生所累积下来的经验,却让暘城君熊拓等楚人有些无计可施。
正面进攻,那田骜借助泗水之险,生生让兵力占据优势的楚军难以寸进;可若是采取偷袭等战术吧,那个齐国的老家伙总能洞察先机,看穿楚军这边的伎俩。
这让诸楚国兵将们意识到,齐国曾经也并非全然依靠远超楚国的武器装备、战争兵器才将他楚国击败,这个曾经的霸主国家,亦有极为难缠的统兵将领。
四月前后,由于齐国老将田骜的主动后撤,楚国的军队见机而动,全盘攻陷了泗水郡,结束了近几十年来楚齐两国对这块土地的争夺。
此时,楚国的局势一片大好:在东海郡战区那边,已有楚寿陵君景云与邸阳君熊沥等人与齐国的军队交锋,并且渐渐占据上风;宋郡东部那边,复辟于滕城的伪宋,眼下正在魏将李岌、周奎、蔡擒虎几人的进攻下瑟瑟发抖;吴越之地,越国亦在楚国上将项娈的进攻下节节败退。
不管魏国与韩国交锋的结果如何,至少在中原东部、南部这边,他楚国俨然已经足以称王称霸。
“若是魏国亦在与韩国的战争中胜出,那我「四国同盟」,可谓是全线压制!”
在为了庆贺完全掌控泗水郡的庆功宴上,暘城君熊拓笑呵呵地与麾下的将领们、以及前来随军观战的楚东贵族们说道。
可能是楚国这边的优势实在太大的关系,也有可能是楚国压制了宿敌齐国,总而言之,无论暘城君熊拓还是那些楚东的贵族们,仿佛都忘却了曾经的种种龌蹉与矛盾,觥筹交错,好不融洽。
而没过几日,楚国派往韩国的细作,便将「魏韩之战」现今的进展送到了暘城君熊拓手中,此时暘城君熊拓这才得知,韩国同时与魏秦两国作战,而且一口气开辟了三个战场,如今难免已渐渐难以支撑,更要命的是,熊拓他堂妹夫、魏国太子赵润,居然已率领近十万魏军攻入了韩国的腹地。
对此,暘城君熊拓丝毫不感觉诧异。
想想也对,韩国以一己之力,同时抗衡魏秦两国,这几乎不可能有什么胜算嘛,毕竟魏国也好、秦国也罢,那可不是似鲁、卫、宋这种羸弱的国家,那可都是足以与他楚国分庭抗衡的国家。
在仔细看罢细作送来的消息后,暘城君熊拓笑谓左右道:“此战一过,魏楚两国或将平分中原。”
他的话中,并没有提及秦卫两国。
卫国就不用多说了,虽然在这场仗中,卫公子瑜也是很努力地在攻略齐国的东郡,但说到底,这只不过是欺负齐国目前顾不上他们罢了,倘若没有楚国牵制齐国的主力,以卫国这种小国,怎么可能攻陷齐国的领地?哪怕如今的齐国已经不再是八年前的齐国。
至于秦国,通过种种消息,暘城君熊拓大致也清楚秦国所具备的战争能力,但较真来说,秦国相比较魏、楚等老牌中原国家,显然还是欠缺几分底蕴。
当然,这话暘城君熊拓也就是随口说说而已,事实上,他内心其实反而倾向于魏国吃败仗——倘若他楚国在这场战争中吞并了齐鲁两国,而魏国却在与韩国的战争中吃了败仗,那么,局势可能就不大为不同了。
这里所说的局势大为不同,当然不是指暘城君熊拓会调转矛头攻打魏国什么的——毕竟楚国在吞并齐鲁两国后,也需要时间来消化齐国的财力、鲁国的技术,没必要急着跟盟国撕破脸。
除非魏国在跟韩国的战争中败得太惨、损失太多,而他楚国攻打齐鲁两国则不费吹灰之力,在这种情况下,他并不介意对魏国这个现今的盟国下手。
毕竟,暘城君熊拓对他堂妹夫赵润还是极为忌惮的,若是有机会铲除这个威胁,他肯定会下手。
只可惜,跟他楚国的战况一样,魏国的优势也来得太稳了,稳到暘城君熊拓实在是想不出,韩国还有什么机会挡住魏秦两国。
当晚,他亲笔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到寿郢,送到他的兄弟兼如今的左膀右臂、溧阳君熊盛手中。
而所述的话题,无非就是魏楚两国的未来。
比如,在这场战争后,他楚国将以什么面貌面对魏国,以及,如何利用齐国的财力与鲁国的工艺技术提升国力,尽可能地赶超魏国云云。
四月下旬时,暘城君熊拓原本打算一鼓作气攻打齐国,可出乎他意料的是,没过多久,齐国以重金招募天下的草莽游侠、亡命之徒,在短短半个月内,就招募了数万人,而且,这个数量还在持续上涨。
此时暘城君熊拓就意识到,他楚军应该是没有可能尽快拿下齐国了,毕竟齐国的富饶天下闻名,就算是许下重金,也能支撑好一阵子。
果不其然,在五月份,齐将田武退守琅琊郡的开阳,本来已几乎无力抗拒寿陵君景云的军队,没想到,在得到那些号称技击之士的支援后,田武麾下的兵力一口气从几万人暴增到十几万,甚至于,接连几场仗都战平了寿陵君景云。
这让暘城君熊拓暗恨不已:明明齐国此前已在覆亡边缘,谁能想到,那帮齐人用重金做诱饵,诱使天下草莽游侠、亡命之徒为其所用,苟延残喘,怎么就不能痛痛快快地接受亡国的结局呢?
抱持着种种恶念,暘城君熊拓只好率领大军前往齐国方向。
而在此期间,暘城君熊拓很意外地得知,他楚国上将项末,以及新阳君项培,在拥有二十万军队的情况下,居然被鲁国的将领季武死死挡在曲水。
这简直让熊拓目瞪口呆:鲁国不是一向没有擅长打仗的将军么?怎么这季武居然有本事挡住项末、项培二人?
直到收到项末、项培二人的战报,暘城君熊拓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季武,是凭借着鲁国的种种战争兵器,硬生生挡住了项末与项培。
因此,在前往齐国的途中,暘城君熊拓在临时帅帐中召开了军议会,将项末、项培那边战况告诉了诸人,并在最后说道:“鲁国羸弱,但鲁国的战争兵器不可小觑,以至于项末、项培两位将军如今陷入僵局,因此,我决定再派一路军队,攻打薛地,对鲁国展开两面夹击……”
听闻此言,帐内诸人纷纷踊跃请缨。
想想也是,这可是覆灭鲁国的天大功劳啊!
此前暘城君熊拓说得明明白白:功劳越大、他日授予的封邑也就越多。
在封邑的诱惑下,诸楚东贵族们争得面红耳赤。
最终,暘城君熊拓在经过考虑后,将这件事交予了「鄣阳君熊整」与「彭蠡君熊益」,算是对楚东熊氏贵族的示好或者拉拢——毕竟,就算他他日继承王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也需要与楚东的熊氏贵族改善关系,得到他们的支持。
1...706707708709710...8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