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见此,桓虎转头看向陈狩,笑嘻嘻地说道:“兄弟,到你出马了。”
看着桓虎那张欠揍的笑脸,陈狩恨不得一拳砸上去。
好家伙,方才在那些鲁国百姓面前,桓虎这厮为了表现他的英勇形象,生生夺了他陈狩出击的机会,而如今没有鲁国百姓围观了,这厮就将出击的任务丢给了他,简直是无耻至极!
“这天下怎么会有你这种人?”
皱着眉头丢下一句话,陈狩最终还是无可奈何地率领八百骑兵先行一步了。
正如金勾所打探的情报一般无二,此时此刻,楚军的士卒们大多都在薛城内烧杀抢掠,城外的军营几乎没有防备,这使得陈狩毫不费力地就杀到了楚军的营寨——可怜这座楚军营寨,前两日刚刚被田骜、田恬祖孙二人夜袭过,今日又遭到了桓虎军骑兵的夜袭,营内的辎重、粮草等等,几乎毁之一炬。
这个消息,很快就送到了鄣阳君熊整与彭蠡君熊益二人的耳中,连带着「楚将司东被桓虎所杀」这件事。
“什么?司东那厮被桓虎杀了?”
“什么?我军营寨被桓虎军袭击了?”
『桓虎……那是谁?』
鄣阳君熊整与彭蠡君熊益面面相觑。
别说,尽管前寿陵君景舍颇为看好桓虎、陈狩二人,甚至于现三天柱之一、楚国上将项末亦曾主动招揽过桓虎、陈狩二人,但这两人的名气,在楚国却名不见经传,以至于鄣阳君熊整与彭蠡君熊益二人想了很久,才依稀记起桓虎好似是南宫垚曾经麾下的一名部将。
想到这里,鄣阳君熊整与彭蠡君熊益二人心中大怒:连齐国的名将田骜都不敢与他们为敌,早早向北撤离,一个当年南宫垚麾下的旧部,居然胆敢与他们为敌?
南宫垚那是何许人?
纵使此人曾经是把持了宋郡的军阀,但在楚国贵族心目中,依旧是不入流的角色罢了。
然而这个不入流的南宫垚,其麾下旧部,居然敢挑衅他们?
“简直岂有此理!”
当即,鄣阳君熊整便喝道:“伍酉(you)!”
话音刚落,便有一名将领出列抱拳:“末将在!”
“你率麾下曲部,替本君侯杀了那帮不知死活的家伙!”鄣阳君熊整下令道。
“遵命!”
楚将伍酉抱拳而去。
结果等了大概一个时辰后,非但没有等到伍酉的捷报,却等到了伍酉战死的噩耗。
“启禀两位君侯,伍酉将军他……他被人杀了!”
“什么?!”鄣阳君熊整与彭蠡君熊益闻言面面相觑,简直难以置信。
要知道,伍酉可是他俩麾下颇为勇武擅战的将领,怎么会如此轻易被敌军所杀?
皱皱眉,鄣阳君熊整问道:“杀死伍酉的乃是何人?”
前来传达噩耗的传令兵说道:“那敌将,自称是桓虎麾下大将陈狩。”
彭蠡君熊益也问道:“伍酉带了多少士卒过去?”
“伍酉将军带了约五千兵力。”那名传令兵回答道。
鄣阳君熊整与彭蠡君熊益对视一眼,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五千人,被区区七八百骑兵击溃了?
甚至于,连统兵的大将都被敌将给杀了?
如此看来,这支骑兵相当了不得啊。
而就在这时,又有一名传令兵急匆匆地闯入帅所,急切地禀报道:“启禀两位君侯,北边有大量军队,打着「睢阳」、「桓」字号的旗帜,向我薛城靠近,据目测,疑似有数万之多!”
“睢阳军……”
鄣阳君熊整皱了皱眉:“那不是魏国军队的番号么?”
或有知情的将领解释道:“南宫垚叛魏之后,魏国早已撤销了睢阳军的番号,如今的睢阳军,乃属桓虎麾下军队。”
只要不是魏国的军队,那就没有问题,当即,鄣阳君熊整与彭蠡君熊益便下令麾下军队全军出动,企图趁桓虎军初来乍到之际,将其击溃。
结果不难猜测,鄣阳君熊整与彭蠡君熊益为他们的轻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要知道,桓虎麾下的睢阳军,军中大半都是南宫垚的旧部,是曾接受魏国式严格操练的精锐军队,况且此番又从曲阜得到了不少战争兵器,岂是善于之辈?更何况,虽然鄣阳君熊整与彭蠡君熊益二人麾下有十几万之众,可桓虎麾下睢阳军的兵力也不少,最起码有五万,纵使有两倍的兵力差距,可这些差距,足以被军备以及士卒的训练度所弥补,更何况,桓虎、陈狩二人,皆是武力出众的猛将,鄣阳君熊整与彭蠡君熊益麾下,根本没有能与这二人相抗衡的将领。
在吃了一场败仗后,鄣阳君熊整与彭蠡君熊益率领残兵败将仓皇逃回薛城,准备重整士气再战,只可惜桓虎丝毫不给他们机会,在占据楚军营寨后,就下令围困薛城,同时打造攻城器械准备攻城。
没过两日,齐将田骜、田恬祖孙二人带领军队去而复返,连同桓虎军,对薛城城内的楚军展开了两面夹击,叫楚军苦不堪言。
此后没过三日,还没等鄣阳君熊整与彭蠡君熊益二人派出的心腹将求援的消息送到暘城君熊拓的手中,薛城便被桓虎、田骜二人联手攻陷。
鄣阳君熊整与彭蠡君熊益二人仓皇逃走,近十万楚军亦四散逃逸。
经此一战,桓虎扬名鲁国,成为了鲁国无数百姓、尤其是鲁国年轻人心目中的英雄。
大魏宫廷 第118章:初夏【二合一】
待等鲁国的战况以密信的形式传到巨鹿、传到赵弘润手中时,已经是六月中旬前后。
当在这份密信中看到桓虎竟然改头换面、以「拯救鲁国的英雄」扬名于鲁郡后,赵弘润足足愣了十几息,都没能回过神来。
而在旁瞧见这份密信内容的宗卫长吕牧,亦是一副活见鬼的表情。
主仆二人面面相觑。
“这个桓虎……居然被鲁人称作「英雄」?”
赵弘润张着嘴,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
平心而论,尽管韩国一度曾被韩、魏两国通缉,甚至于赵弘润本人也曾一度恨不得弄死他,可归根到底,这桓虎终究只是个小人物,因此,后来当赵弘润陆陆续续忙着应付楚国、韩国、秦国的威胁时,一度将桓虎给忽略了——因为他觉得,这种小人物根本掀不起多大风浪来,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兴师动众去围剿。
当初南梁王赵元佐率军攻打睢阳,主要目的也只是为了收复「睢阳」,钳制楚国,不过是顺带着将桓虎驱赶到魏国暂时无法顾及的宋郡东部。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曾经被赵弘润忽略的草寇,如今居然摇身一变成为了鲁国的英雄,深受鲁国百姓的爱戴,这让赵弘润感觉很不可思议。
要知道,他跟桓虎是打过交道的,而且曾经面对面地接触过,在他眼中的桓虎,是一个息怒无常且残忍暴虐的家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厮的胆子非常大,说得好听点是有骨气、骨头硬、头铁,说难听点,那就是个不知死活、不知分寸、不知天高地厚的滚刀肉。
就比如,当年在赵弘润的种种威逼利诱下,仍然一刀砍了他魏国王皇后的亲弟弟王瑔,既不给他赵弘润面子,也不给王皇后、郑城王氏、乃至魏国的面子,纵观整个天下,有几人敢做出这种混账的事来?
可桓虎他偏偏就敢!
他宁可当着赵弘润的面砍下了王瑔的脑袋,然后带着率下贼众逃亡,也不肯接受赵弘润那「放了王瑔、饶其不死」的交涉,在赵弘润所接触的所有人当中,就属桓虎最是硬骨头——就连同样是硬骨头的韩釐侯韩武,在这方面也不及桓虎。
然后就是这样一个暴虐、残忍的家伙,如今居然成为了鲁国的英雄,更不可思议地是在鲁国还笼络了不少民心,这让赵弘润短时间内实在是无法消化。
“莫不是同名同姓吧?”
在旁,吕牧亦是一脸诡异表情地说道。
赵弘润摇了摇头,指着手中的密信说道:“既然密信中提到了「陈狩」,那么,那个鲁国的英雄桓虎,应该就是你我所知的那个桓虎了……不可思议。”
随手将密信递给吕牧,赵弘润站起身来,负背双手站在窗口,目光深邃地看着窗外初夏的景致,但脑海中却在盘算着。
他之所以会说「不可思议」,并非单单指桓虎这个被韩、魏两国军队相继撵着到处逃亡的草寇,有朝一日居然成为了鲁人相传的「拯救国家的英雄」,更在于这个桓虎,居然在薛城以五万军队击溃了鄣阳君熊整与彭蠡君熊益十几万军队,使楚公子暘城君熊拓那对鲁国展开两面夹击的计划彻底泡汤。
而对此,尽管赵弘润不喜桓虎,也从未将这个草寇放在心上,此时亦忍不住得在心中称赞一句:干得漂亮!
从本心出发,尽管目前魏楚结盟,但赵弘润依旧不希望楚国此次能吞并齐鲁两国,因为这不符合他魏国的长远利益,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在韩王然做出妥协之后,曾一度做出决定:只要齐国在与楚国的战争中出现明显的劣势,那么,他就立刻率麾下所有军队,抢在楚国之前攻灭齐国。
出于自尊心、且为魏国的信誉考虑,赵弘润当然不能做出拖楚国后腿的事,就像当年他父皇赵偲似的,虽然成功坑了暘城君熊拓,但也使得后者对魏国怀恨在心,从而才引发了长达十年的,暘城君熊拓对魏国的进攻。
所以说,故意给盟友拖后腿这种事,不但非常伤人品、伤声誉,还会使原本的盟友反目成仇,后患太大。
但似赵弘润所决定的那样,赶在楚国之前攻灭齐国,却不存在这种问题,毕竟赵弘润此前为了让暘城君熊拓尽快派人接管宁阳的战事,只是答应将「攻打鲁国」的权利让渡给楚国,却并不涉及到齐国,因此,就算赵弘润到时候率军前往齐国截胡,楚国也不能多说什么,只能自认这个哑巴亏——毕竟同盟中并无相应的协议,说齐国只能被你楚国所占领对不对?
但还是那句话,计划赶不上变化,明明赵弘润已做出了那样的决定,就等着齐国露出败绩,可谁曾想,齐国居然来了一波回光返照,鼓捣出什么「技击之士」,硬生生挡住了楚国寿陵君景云与邸阳君熊商的攻势,甚至于,齐国猛将田武还凭借着这些技击之士,一扫之前的劣势,逐渐取得一些优势,这就逼得暘城君熊拓不得不改变他最初的计划,率领主力军攻打齐国。
倘若说齐国那边的战况已经足以叫人意外,那么鲁国这边,更是让人目瞪口呆。
谁曾想到,鲁王公输磐竟然会招揽桓虎这种巨寇,又有谁能想到,在楚国攻鲁的大趋势下,那桓虎居然有胆子投奔鲁国,与楚国这个庞然巨国相抗衡,更关键的是,他居然还真击溃了楚国一路军队。
『莫非……齐鲁两国此番还真能抵御住楚国的进攻?』
伸手轻轻拍了拍窗棂,赵弘润心下暗暗盘算道。
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与亲份无关,就算暘城君熊拓是他的内兄,但赵弘润内心依旧更倾向于楚国这番攻打齐鲁两国失利。
这不是什么自私不自私的粗浅问题,而是更深层的考量。
就魏国而言,眼下的魏国,既已得到了远远超过本国需求的土地与丰富的牧场,也基本上坐定了「中原霸主」的位置,若无意外的话,至少二十年内不会主动挑起对外战争。
因此,魏国对楚国基本上是无害的,并没有什么理由去撕毁「魏楚结盟」的协议。
相比之下,楚国撕毁协议的可能性较大。
只要楚国此番吞并了齐鲁两国,在得到了两国土地的同时,拥有了齐国的财富与鲁国的工艺技术,那么不出十年,国力突飞猛进的楚国,就会对魏国的霸主地位造成威胁,甚至于,楚国自己也因此出现了野心,妄图取代魏国而成为中原霸主。
到时候,魏楚两国情谊不复,为了利益相互攻伐,这才是最糟糕的。
反过来说,倘若楚国吞并齐鲁两国失利,那么就只能老老实实地发展国力,不会去奢望取代魏国,因此与魏国也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冲突。
这种情况,其实对魏、楚两国都颇为有利。
当然,更重要的是,芈姜到时候就不必夹在魏国与楚国之间难做。
因此,在赵弘润自己没有出手的情况下,得知楚国在攻打齐鲁两国的战争中出现了阻碍,赵弘润其实是非常欢喜的,他甚至有心写封信给桓虎,表彰后者两句。
想着想着,赵弘润的心思再次回归到当前的「魏韩之战」上。
是的,尽管在今年的三月份,赵弘润与韩王然在那座小土丘取得会晤,并达成了某些协议,但魏、韩两国的战争,却仍然还在持续。
这也难怪,毕竟韩王然虽然做出了妥协,愿意以「割让包括邯郸在内的、邯郸郡南部所有城池」为代价,换取魏国同意终止两国的战事,但这种私底下的协议,终究是不好摆上台面来讲。
试想,韩王然该怎么向臣下交代?难道他能说,我用割让城池、甚至是割让王都来乞和?
倘若他敢这么说,那么,韩王然瞬间就会失去绝大多数的支持。
因此,韩王然只能在背地里‘帮助’魏国,比如,以粮草不继为借口,命令前线作战军队徐徐后撤,变相将邯郸以南的城池拱手相让。
也正是这个原因,目前魏、韩两国的军队还在打仗,不过战场,已从魏国的河内郡,慢慢转移到了韩国的邯郸郡,而在此期间,魏国也逐渐收复汲县、淇县、共地、临虑等失土,甚至于,还打了荡阴侯韩阳的封邑荡阴。
不过在这段日子里,赵弘润为了随时可以向齐国出兵,因此并未分兵攻打韩国腹地,始终保持着按兵不动的局面。
不得不说,这让韩魏两国的很多官员士卿、统帅将军都有点看不懂,毕竟,魏公子润懈怠战争,而且还是在这种关键战争中携带,这是难以想象的。
只有极少数人才明白,赵弘润之所以按兵不动,这是为了能随时出兵齐国,截楚国的胡。
似这种事,彼此心照不宣即可,没必要弄得人人皆知。
而这极少数人中,就包括南梁王赵元佐。
不能否认,南梁王赵元佐确实是一位颇具战略眼光的统帅之才,他见赵弘润率领十万魏军驻扎在巨鹿,近三个月按兵不动,就猜到这位太子殿下多半是想袭击齐国,顺带着,也猜到了他们这场「魏韩之战」的结果——那位太子殿下都准备转战齐国了,这是否代表着韩国已在暗地里表示了求和之意呢?
而韩军这边,韩军主将暴鸢,则是得到了韩王然隐晦的暗示。
虽然心中不甘,但暴鸢也明白,这场仗他们多半是无法全身而退了,于是也就暗中徐徐放水,以至于邯郸郡境内魏韩两军的征战,双方变得越来越默契:上午韩军从某城池撤离,下午魏军便进驻该城,为了掩人耳目在城外打一场,双方也是草草收场。
打到这种地步,其实已经可以说,魏韩之战已然结束,剩下的,只不过是收尾善后而已。
对于这些事,有不少韩人看在眼里,就比如韩国的丞相申不骇。
当这位老丞相得知韩王然曾与魏公子润会面过,再结合随后暴鸢的种种消极作战行为,老丞相当即就猜到了几分真相。
因此,他在韩王然于四月初返回邯郸后,曾单独面见韩王然,求证心中的猜测。
韩王然并没有隐瞒,将他与魏公子润的私下协议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申不骇,听得申不骇久久默然不语。
平心而论,申不骇并不是反对韩王然的决定,甚至于,他还有些佩服这位年轻的君王那毅然壮士断腕的果断,毕竟,割让王都在内的邯郸郡南部所有城池,这种大手笔,可并非随随便便就敢说出口的。
老丞相只是觉得有些悲哀:他韩国曾经是多么的强大,如今却沦落到要以割让王都的方式来向魏国乞和,该死的,要知道魏国那可是他们曾经的手下败将,在长达五十年的岁月里都不敢主动挑衅。
“大王有何打算?”申不骇询问道,略显浑浊的双目目不转睛的看着面前这位年轻的君王。
事实证明,韩王然并没有让他失望,在听到他的询问后,这位年轻君王掷地有声地说道:“孤打算迁都蓟县,暂避魏国锋芒,而后励精图治,以待日后。”
看着双目神采奕奕的韩王然,申不骇微微点了点头。
在他看来,尽管这场仗他们韩国打了败仗,但鉴于韩王然及时说服魏公子润,暗中终止了这场战争,使得韩国保全了不少有生军力,因此,损失倒也不是很大,至少比国家被魏国覆灭要好得多。
他唯一担心的,是这位年轻的君王在遭受这个挫折后,是否会变得心灰意冷,亦或者,这位年轻的君王是否有带领韩国东山再起的野望。
而试探的结果,让申不骇颇感欣慰:眼前这位年轻的君王,丝毫未曾气馁,甚至于,早已想好了后续。
接下来的谈论,其实也没什么可谈论的了,毕竟「割让邯郸」说来简单,但个中意义,相信每一名韩人皆是百般滋味在心头。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像老丞相申不骇那样理智,就比如荡阴侯韩阳,他在隐隐察觉到韩王然与赵弘润私底下的协议后,就坚决反对向魏国乞和,甚至于,他还搬出了釐侯韩武在被魏将伍忌掳走时所下达的严令:在这场事关韩国兴亡的战争中,谁敢轻言降和,就是整个国家的罪人。
为此,荡阴侯韩阳频繁奔走,游说秦开、乐弈、司马尚等将军,希望这些将军能配合他对邯郸甚至是韩王然施加压力,遵从釐侯韩武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与魏国继续开战,至少得逼得魏国主动提议以平局收场——绝不是以「割让王都邯郸」作为代价。
起初韩王然对荡阴侯韩阳还有所容忍,毕竟荡阴侯韩阳的这些行为,足以证明这位君侯对国家确实是赤胆忠心,只不过双方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以至于出现了分歧罢了。
因此,韩王然暗地里叫心腹「颜聚」去拜访荡阴侯韩阳,试图让后者接受这个局面。
没想到,荡阴侯韩阳非但将颜聚赶出了他在邯郸的府邸,甚至于试图将这件事公布于众,指证韩王然「构陷康公韩虎」、「对义兄釐侯韩武见死不救」、「企图割让王都向魏国乞和」等种种罪名,逼得韩王然只能叫颜聚派人将其收监,关入监牢。
在得知这件事后,上谷守马奢的心情变得更加忧郁,遂临时从军中回到邯郸,于监牢中探望荡阴侯韩阳。
探望那位,在监牢中口口声声大骂韩王然为昏君的荡阴侯韩阳。
事实上,无论是上谷守马奢也好,荡阴侯韩阳也罢,皆是对国家赤胆忠心的忠臣,但奈何立场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使得这两位反目成仇——确切地说,是韩阳视马奢为仇寇。
这也难怪,毕竟在当时釐侯韩武被魏将伍忌生擒之后,正是上谷守马奢暗地里派儿子马括日夜赶往邯郸,协助韩王然设计了康公韩虎与武安守朱满,从而夺回了大权。
因此,荡阴侯韩阳的叔父、康公韩虎的死,马奢至少得负起一半责任。
但这些都不重要,最让荡阴侯韩阳无法忍受的是,韩王然在夺回王权后,非但不设法营救陷在魏营中的釐侯韩武,反而要以割让王都邯郸为代价,向魏国乞和,这算什么?
这在荡阴侯韩阳看来,简直就是丧权辱国!
相比较釐侯韩武在被魏将生擒时,犹大声呼喊继续攻城,且此前明确表示谁与魏国乞和谁就是国贼,韩王然在夺回大权后的种种行为,实在是让荡阴侯韩阳太过于失望。
在他眼中,韩王然只在乎自己的王位以及权力,为此可以牺牲其义兄釐侯韩武,甚至是他整个韩国的利益,似这般君王,不是昏君又是什么?
抱持着满腔的愤慨情绪,荡阴侯韩阳在监牢内怒声骂道:“无道昏君,我韩阳终此生不为其谋!……上谷守且自去谋富贵吧!”
非但没有劝服荡阴侯韩阳,还被后者骂了一通,上谷守马奢又羞又怒,却有无法解释,当晚心气郁结,卧病不起。
尽管韩王然在得知此事后,大惊失色,连忙带着宫廷内的医师前往探望马奢。
然而那几名医师却对马奢的病况无能为力,连说,心病无法用药石医治。
当晚,上谷守马奢拉着韩王然的手,一番发自肺腑的叮嘱与祝愿。
本来韩王然觉得,马奢多少会交代一下身后事,没想到,马奢对自己的身后事提都没有提,只是叮嘱韩王然道:“臣知大王偏爱我儿马括,微臣死后,或会叫我儿执掌上谷军,但微臣素来知我儿能耐,其虽有谋略之长,却仍少于经验;反观微臣的副将「许历」,常年跟随微臣,有勇有谋、老成持重,可令其代微臣之职,望大王明断。”
此后,马奢又针对韩国国内的重重弊端作了一番规劝与建议,随即,这位韩国三朝元老,便带着遗憾过世了。
继前代郡守剧辛战死,前上党守冯颋与前太原守廉驳相继投奔魏国之后,旧日的「北原十豪」,又损失了一位干将,而且还是文武兼备、无论军政皆颇为杰出的上谷守马奢。
从始至终,马奢都没有提及他的儿子、他的家眷,以及他的身后事。
这让韩王然莫名的感动。
毕竟从一开始,马奢便跟李睦、暴鸢等人一同,坚决支持王室,竭尽全力与韩虎、韩武等人周旋,而如今,韩王然大权在握,本想报答一下这位始终支持自己的老臣,却不想,这位忠心耿耿的老臣,却因为被荡阴侯韩阳骂了一通,心气不顺,郁郁而亡。
这让韩王然在万分感动、悲伤之余,终于对荡阴侯韩阳起了杀心。
但最终,由于老丞相申不骇、中尉卿张开地等重臣的苦苦相劝,连说国难在前、不宜再杀大将,这才使得韩王然忍下怒气,对荡阴侯韩阳网开一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