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更何况,齐国要发兵援救魏国,最快的路线无非就是横穿宋国,唔,或者说是如今魏国的宋郡,到时候要是楚国聪明的话,只要派兵堵死了这条路,就像这次一样,那么齐国就只能走泰山北,穿过魏国的盟国、小国卫国,前往援助魏国。
这一去,至少又增加一个月的路程。
这就是整整五个月了。
万一魏国在这五个月里灭国了呢?
虽然齐王吕僖并不相信魏国这等国家会在短短五个月内灭国,但事总有万一,万一魏国灭国了呢?
到时候,正如赵弘昭所指出来的,他齐国,哪怕有盟国鲁国的相助,又能在攻灭了魏、卫两国的楚国的威势下,苟且偷安多少时日?
论殷富,齐王吕僖自忖齐国当居天下各国之首,可即便如此,到时候恐怕也难以抵挡楚国的攻势。
再者,魏人可以逃回陇西,而他齐人又怎么办?坐船出海逃生?
齐王吕僖被说动了,被赵弘昭那句话给说动了:与其被动地联手抗拒楚国,不如尽早结盟,魏出兵于楚西、齐出兵于楚东,主动出击,共同将这个两国南边最强大的国家,扼杀在其尚未有足够力量使两国灭国的当今。
“魏国……真有胆量触怒楚国?”齐王吕僖凝重地问道:“别到时候蛇鼠两端,让寡人难做。”
赵弘昭心中暗暗松了口气,因为这是他自今为止第一次抓到主导权。
“睡榻之旁,岂容强敌酣睡?”赵弘昭笑着说道:“楚国位居于南,疆域横纵极深,他若势大,必定危及我魏国,似此情形,我魏国岂会做出养虎为患之事?”
“可寡人却听说,此次楚国出兵攻魏,你魏国几次欲与楚国讲和,甚至不惜割地、赔款、和亲……”
赵弘昭闻言皱了皱眉,在思忖了片刻后,如实说道:“诚如齐王所言,我魏国起初确有说和之意,但那情有可原,毕竟我魏国,总归难凭一国之力抵挡楚国……”
“嘿嘿嘿嘿。”齐王吕僖诡笑了两声,摇摇头说道:“看来姬偲是老了啊,难复当年的气盛。……还未开打就想着求和,嘿嘿嘿。记得百余年前,魏人与韩国北方称雄,可惜,上党一战,韩国将你魏人的脊梁骨都给打断了,以至于如今这般软弱……”
赵弘昭的面色有些难看。
但不可否认,齐王吕僖说的没错,想当初的魏国,那是何等的强大,但是在上党大败于韩国后,魏国便自此一蹶不振,北方再难与韩国争雄,南方又受制于楚,当今的魏天子好不容易与楚暘城君熊拓一同攻灭了宋地,总算是给魏国开疆辟土了,可惜也因此得罪了楚暘城君熊拓,以至于熊拓长达十年来对魏国攻伐骚扰不断。
“……不过那姬润,倒不失是个有骨气的。”齐王吕僖点点头赞许道。
『难道他……』
赵弘昭的面色又有些难看了。
没想到齐王吕僖一句话半开玩笑的话吓得他面无血色:“你这般瞧着寡人做什么?寡人有你就足够了,至于你那幼弟……嘿嘿嘿,还是留在你魏国吧,那样更符合齐、魏两国的利益。”
赵弘昭当然明白齐王吕僖口中那句『符合齐、魏两国利益』是什么意思,毕竟他的幼弟赵弘润虽然年幼,但却是一个就连齐王吕僖亦出言赞赏他的硬骨气,似这等有本事又有骨气的魏国俊杰,留在魏国自然要比在齐国为质更能起到作用。
“他会是下一个魏王么?”齐王吕僖冷不丁问道。
赵弘昭愣了愣,如实说道:“姬润对魏王之位并无兴致。”
齐王吕僖皱眉盯着他瞧了半响,旋即嘿嘿嘿地笑了几声。
他的笑声,让赵弘昭心中微微一动,亦不由地朝着这方面深思了一番。
“好!……我大齐富饶,寡人不在乎那些纳贡,就如你所言,齐、魏结盟!自即日起同攻同守、共进共退!”说到这里,齐王吕僖顿了顿,肃穆地对赵弘昭说道:“不过,既然你魏国奉寡人为盟主,那么,日后寡人决定攻楚时,你魏国不可朝三暮四、阳奉阴违。……告诉你一桩事也无妨,你魏国的降将南宫,曾派人联系鲁王,说是欲扶持宋王后人登位,复辟宋国。只不过寡人不耻他为人,一直未有回覆罢了。”
『宋地的睢阳军大将军南宫?』
赵弘昭心中一惊,将信将疑地望了一眼齐王吕僖,他不敢轻易判断,那到底是实情,还是这位齐王借刀杀人,毕竟天底下谁都知道,齐王恨不得将原宋国将军南宫千刀万剐。
不过在深思之后,赵弘昭还是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待等日后设法偷偷传回国内。毕竟这种事,一旦泄露那极有可能会使魏国发生内乱。
因此,赵弘昭暂时将此事深藏心中,恭敬地对齐王吕僖说道:“齐王放心,单单此事,姬某有权自己做主。……日后但凡齐国对楚用兵,我魏国当及时发兵响应!”
“击掌为誓!”
“好!”
二人击掌三次,算是达成了盟约。
见此,赵弘昭心中大定,松气之余,又有些迫不及待地恳请道:“盟约已成,恳请齐王即刻发兵攻楚。”
可没想到的是,刚刚结盟的齐王吕僖却忽然变了一副脸孔,断然拒绝。
『这……不是刚说好同攻同守、共进共退的么?』
赵弘昭被吕僖这种近乎无赖的举动给激怒了,面色涨得通红。
而就在这时,却见吕僖怪笑了两声,语气一缓,说道:“别急别急,也不是不能发兵相助你们……寡人有个要求。”
看得出来,齐王吕僖在稍稍变得正经了一小会后,又开始变得不正经了。
可能是形势逼人,赵弘昭也没有办法,只好拱手说道:“齐王有何要求,只要我魏国力所能及……”
齐王吕僖摇了摇竖起的手指,怪笑着说道:“不不不,不关你魏国的事,只是你。”
“我?”赵弘昭闻言一愣,旋即只感觉胸口发闷、额头汗如浆涌,只见正襟危坐的他下意识抓紧了衣襟,表情有些难看地说道:“齐王要我做……做什么?”
只见齐王吕僖前前后后打量了赵弘昭一阵,怪笑着说道:“寡人很中意你,你就留在我大齐,为我大齐效力。……你在我大齐一日,齐魏鲁三国盟约便延续一日,如何?”
『就这个?』
赵弘昭闻言如释重负,只感觉心中仿佛千钧之石总算是落了地。
要知道他此行前来齐国作为质子,他也未想过返回魏国,以他一人,换取齐国对他魏国的支持,也不是不能接受。
想到这里,赵弘昭深鞠一躬,恭敬说道:“姬昭,愿留在齐国。”
齐王吕僖闻言撇了撇嘴:“不不不,是大齐,跟着寡人念,大齐……”
望着这个没正经的齐王,赵弘昭恨得牙痒痒,但终归不敢造次,只能老老实实地跟着念了三遍。
完事后,他有些气闷地说道:“眼下,齐王愿意发兵了吧?”
“齐王?唔?你应该叫我大王才对,来来来,跟着寡人念,大王……”
如此又是三遍,赵弘昭强忍着怒意,咬牙切齿般地重声说道:“恳请大王发兵!”
就在这时,却见齐王吕僖一把揽住了赵弘昭的脖子,低声怪笑道:“寡人的兵将,早就在国境了……”
『这厮!!』
赵弘昭闻言气地满脸涨红,感情闹了半天在耍着我玩?!
可能是注意到了赵弘昭气地满脸通红,齐王吕僖桀桀怪笑道:“人生苦短,何必这般拘谨?要及时尽欢才是。……好了好了,不说了不说了,来来来,到寡人的深宫去转转。”
赵弘昭一听,刚刚放松的心神顿时又绷紧了,面色有些发白地问道:“大王意欲何为?”
齐王吕僖怪笑了两声,照搬昨日赵弘昭的话,在他耳边低声说道:“寡人心中所想,与你略同。”
听了这句话,赵弘昭的面色更加苍白了,额头汗如浆涌。
“看你吓的,都出汗了……寡人不就是中意你嘛,好了好了,不吓唬你了,寡人只是觉得,你小子模样俊俏,人又机灵,应该配得上寡人的公主而已……”
“当……当真?”
赵弘昭的声音有些发颤,颇有种劫后余生的狂喜。
“你猜?”齐王吕僖笑嘻嘻地眨了眨眼。
“……”赵弘昭俊俏的脸有些发青。
“嘿嘿嘿嘿,有意思的小子……真的真的!唔,既然你留在我大齐,寡人先给你弄个一官半职吧,给你弄个什么官职呢?你擅长什么呀?”
“我会……”
“算了,那不重要。……对了,前几日给寡人养马的马夫死了,你给寡人养马吧。”
『养马?』
赵弘昭皱皱眉,说实话心中着实不肯,但迫于形势,他只能接受这种有些屈辱的差使。
可没想到还未等他点头答应,却见齐王吕僖又说道:“话说回来,前一阵子寡人的右相也老死了,要不然你当右相?”
『这……这两者的差距也太大了吧?』
赵弘昭简直无言以对。
“唔,右相、马夫、右相、马夫……啊,难以抉择啊,要不然你自己选一个。”
“……”赵弘昭张了张嘴,但最终仍然放弃了开口的打算。
或许在旁人看来,齐王吕僖的言行举止乖张近乎胡闹。
但若剥除了那层近乎胡闹的掩饰,在赵弘昭看来,那却是一位心性比他父皇魏天子还要难以揣摩的君王,看似不正经的举动下,往往别有深意。
『日后在这齐国,想来不会寂寞……』
赵弘昭暗暗苦笑。
魏洪德十六年十二月末,齐、魏之盟初步达成,待等来年互递国书,此盟约便正式昭告天下。(未完待续。)
大魏宫廷 第一百七十一章:楚国态度
阳城君熊拓大败于魏国肃王姬润手中,连治下领地也沦陷了几近九成的消息,终究还是传到了楚王熊胥的耳中。
楚国的王都设在寿郢,即寿春,因为楚人有将都城命名为“郢”的习惯,因此故称寿郢。
在各国中,楚国据说是迁都最频繁的国家,曾因为种种原因前后七次迁都,而若干年前,齐、鲁、宋三国联盟的军队攻打楚国,险些就迫使楚国第八次迁都,正因为如此,楚国对齐国可谓是有着深仇大恨。
但不可否认,即便是楚国,亦不太情愿触怒齐国这头虎踞在泰山东的强大国家,即便齐国很殷富、相当殷富,论经济实力毫不夸张地说位居各国之首,是全天下最富饶的国家。这致使有不少楚国的王公贵族们始终对齐国虎视眈眈,视为一块鲜嫩的肥肉,但遗憾的是,这块鲜嫩的肥肉却没有容易吞入口中。
而相比较齐国来说,楚王熊胥对于魏国倒是没有几分憎恨,相反,他反而有些欣赏魏国,毕竟魏王姬偲曾联合他楚王的儿子阳城君熊拓,攻灭了宋国,瓦解了齐、鲁、宋三国联盟,重挫了这个三国联盟。
至于最终宋地被魏王姬偲想法子坑了去,楚王熊胥却也没什么想法,反正在他看来,只要依附齐国的宋国被灭了,这就足够楚国为之庆幸了,至于这块地盘归谁,其实并无所谓。
当然,针对这一点,楚王熊胥的儿子之一,阳城君熊拓显然不这么看待。
但不可否认,对魏国抱持成见与敌意的,那也只是阳城君熊拓,至于楚王熊胥,他更加倾向于让魏国成为依附他楚国的国家。至少在齐国尚且强大的当今,楚王熊胥希望魏国能偏向他这边,毕竟齐、楚两国的恩怨实在太大。说不好什么时候就虎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导致两国倾尽全国兵力相互攻伐,到那个时候,楚王熊胥不希望魏国来蹚这趟浑水。
甚至于,他最希望制造魏、齐两国的矛盾。这样他就可以拉拢到魏国,先灭掉齐、鲁两国。
当然了,待等他楚国灭掉了齐、鲁两国后,那么魏国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到时候。再次举兵灭掉魏国就是了。
这才是楚王熊胥心中的宏图大略:先灭齐、鲁,再灭魏国,继而与韩国南北称雄,并最终打败韩国,成为大地上唯一的国家。
可遗憾的是,魏王姬偲也并非是庸才,他显然也明白:若是他相助楚王熊胥灭了齐、鲁两国,无疑是将自己的魏国逼上了绝路,因此,魏王姬偲向来对楚王熊胥在国书中所提出的“结盟事宜”左右言他。以至于弄到最后楚王熊胥心中怨愤,于是也就对他儿子阳城君熊拓在近十年内频频出兵骚扰魏国汾陉塞一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他想教训一下魏国,迫使魏国乖乖听话,乖乖成为楚国的小弟,虽然这个小弟最终还是难以幸免于被他楚国所吞并。
就像这次楚国针对使臣遇袭一事而对魏国宣战,一开始楚王熊胥并没有打算趁此机会攻灭魏国。
一来是魏国国力虽然不如楚国,但也不是轻易就能被攻灭的;二来,楚王熊胥心中清楚,一旦他楚国做出了危及魏国的事,那么。齐王吕僖势必会出兵干预。因为若是齐王吕僖坐视他楚王熊胥攻灭了魏国,那么他齐国也离灭国不远了。
这好比是,楚王熊胥、齐王吕僖还有魏王姬偲,这三位各国的君王对坐而弈棋。对手的套路、战略,他们彼此心中都清楚。
是故,楚王熊胥一心想先攻齐、鲁,再攻魏国,为了这个目的,他想要拉拢魏国。免得他到时候在背后捅刀子;而魏王姬偲左右言他、多次搪塞,却绝不会许下承诺支持楚王熊胥攻灭齐、鲁;至于与楚国已无丝毫缓和余地的齐国,齐王吕僖在确保自己国家以及盟国鲁国安危的情况下,亦不会坐视楚国当真将魏国给灭了。
不得不说,这三个国家的相互关系,真可谓是错综复杂。
但不可否认,正如赵弘润、赵弘昭、齐王吕僖等人猜想的一样,楚王熊胥并没有出动倾国的兵力,他只是派了三个儿子以及一些个熊氏一族的侄子罢了,楚国内真正善于领兵的将军,一个也未出动,因为楚王熊胥此番最大的目的,只是为了迫使魏国乖乖听话,而不是真打算灭了魏国。
毕竟想要在齐王吕僖必定会出兵干涉的前提下攻灭魏国,这个难度实在太大。
可让楚王熊胥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此番齐国还未出动一兵一卒在干涉他楚国攻打魏国,他儿子阳城君熊拓那一路攻打魏国的大军,就已经被魏人给打败了。
被魏国那个年仅十四岁的肃王,魏王姬偲第八个儿子,姬润给打败了。
而更出乎意料的是,那个打败了他儿子的魏国肃王姬润,收复了其魏国数月来失陷的城池还不够,竟然率军反攻到了他楚国的领土,攻占了他儿子阳城君熊拓近九成的领土城池。
当这个消息传到楚王熊胥耳中时,他简直难以置信。
要知道,阳城君熊拓是楚王熊胥最看好的儿子,正因为如此,楚王熊胥才会将这个儿子安置在远离楚国王都寿郢的西边,让他负责总督楚国西部境内对巴国、对魏国的战事,谁曾想到,这个被他寄以厚望的儿子,这次竟然败地这么惨。
这下麻烦了……
楚王熊胥心中很是焦虑。
毕竟当他儿子阳城君熊拓兵败逃回楚国的消息传至王都寿郢后没多久,楚王熊胥便再次受到消息,打败了他儿子阳城君熊拓的魏国肃王姬润,火急火燎地率军打出了魏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楚国相当于大半个颍水郡的领土。
要说那个魏国的姬润小子太过于放肆吧,事实上,人家只是带着“讨伐阳城君熊拓”的名号,并没有将矛头直接对准整个楚国,由此可以看出,这小子还是留有余地的,没有与他楚国全然撕破脸皮的打算。
可要说那小子留有余地吧,那小子手底下的军队那可是丝毫情面不讲,在短短时间内,先后攻克上蔡、遂平、汝南、平舆、项城、陈县、确山、新蔡、正阳九地,迫降彭氏、闾氏、章伯氏、子车氏、华氏等五个大氏族城池,抢掠了那些大氏族无数的财富。
正是这份毫不讲情面的留有余地,让楚王熊胥感觉有些左右为难。
想来,若是赵弘润一点情面不讲,公然提出“讨伐楚国”的口号,那么他楚王熊胥自当起兵好好教训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毕竟这件事起因在于楚国使臣在魏国境内遇袭,因此楚国在道义上占据着绝对优势。
可问题是那小子并没有提出“讨伐楚国”的口号,而是很聪明地将矛头对准了他楚王熊胥那个杀了不少魏人的儿子阳城君熊拓,似这等情况,楚王熊胥就得沉思一番了:在对方并不打算与楚国彻底撕破脸皮的情况下,他楚国有没有必要,继续扩大战事。
要知道,至今还未有丝毫动静的齐国,以及齐王吕僖,虽然说至今还未派人向寿郢呈递国书,指责他楚国攻打魏国,但是齐国的军队,却一直陈兵于楚、齐两国边境,说不好什么时候就会发动突然袭击。
换而言之,在明了了那个魏王肃王姬润的态度后,楚王熊胥其实更加担心齐国的态度,他不敢保证,在他楚国大败了一阵的情况下,齐王吕僖会不会因此趁机攻打他楚国。
这个因素,使得楚王熊胥一直不敢派兵支援他儿子阳城君熊拓,因为在这个档口,一旦他派兵与魏国那位肃王死磕,那就意味着,他楚国极有可能将同时与齐、魏两个国家交战。
诚然,天下盛传,楚国有着同时与齐、魏两个国家两线作战的底蕴与实力,甚至于楚王熊胥也这样认为,但问题是,这里所说的同时与两个国家两线作战,将会严重挫伤楚国的根本。
是的,楚国甚至可以招募一支四百万人的军队,皆由国内年轻力壮的男性组成,相信用这支兵力,足以同时与齐、魏两个国家作战。
可打完之后呢?
他楚国至少几十年难以恢复元气。
到时候,北方的强国韩国挥军南下,先取齐、鲁、魏、卫,再灭他楚国,成就大业毫不费力。
这简直是在给他人做嫁!
因此,在不是危难关头,楚王熊胥绝不会榨干楚国的底蕴,仅仅只是为了一场战事。
除非有灭国之危。
“你二人如何看待?”
沉浸于自己的想法多时候,楚王熊胥终于注意到,殿内还有两位要臣。
一位是信任的士大夫,公族出身的黄砷;还有一位,则是楚国世代虎将门庭,碰巧逗留在寿郢的几位大将军之一,项氏族人,项煨。
黄砷、项煨二人,分别讲述了各自的看法,简单总结来说,无非就是前者建议就此罢兵,而后者却认为应当派兵讨伐魏国的肃王姬润。
就在二人为此争论不休时,一名阉官匆匆步入宫廷,将一份文简递给楚王。
“大王,您最好先看看这个。”
“……”楚王熊胥皱眉望了一眼那阉官,抽出信纸粗略瞧了几眼,旋即眉头深皱。
“大王,怎么了?”楚士大夫黄砷低声问道。
只见楚王熊胥默默地将手中的信纸放在面前的案几上,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齐王僖……看来是要对我大楚用兵了!”
黄砷、项煨二人对视一眼,皆为之动容。(未完待续。)
大魏宫廷 第一百七十二章:楚国态度 二
“齐王僖欲对我大楚用兵?”
楚士大夫黄砷连忙起身来到楚王熊胥身前,恭敬地讨要过后者手中的文简,仔细观阅。
只见那张文简上,仅写了两桩事。
其一,魏王的睿王姬昭于两月前抵达齐国王都临淄,并于数日前获得齐王吕僖的召见。
其二,齐王吕僖下令在邳县修城,并运输了许多物资到该地。
看似这两件事没有一件有提到他们楚国,但是一旦这两件事联系起来,其背后所深藏的意义,却让楚士大夫黄砷不由皱紧了眉头。
首先说魏国的睿王姬昭抵达齐国临淄求见齐王吕僖一事,尽管远在寿郢,但是楚士大夫黄砷随便想想也得猜得到前者究竟是为了什么目的千里迢迢求见齐王吕僖。
若单单只是求援,恳请齐国吕僖出兵攻打他们楚国、借此支援魏国,这在黄砷看来还算是好了,要命的是,万一那姬昭说服齐王吕僖,促成齐、魏联盟,这对于楚国而言才是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再来说第二桩事,即齐王吕僖下令在邳县修城,这看似好像并无异状。
可问题是,邳县乃是齐、楚边境的一个小城,它东边接壤溧阳君熊盛的领地,在它南边不远,便是楚国当年为了抵挡齐、宋、鲁三国联军而特地修筑的楚长城符离塞。
因此,齐王吕僖在邳县修城,而且还是在这十二月的寒冬修城,其用意已十分明显:为了来年开春时对楚国用兵!
换而言之,齐王吕僖这次是准备要将邳县打造为他们齐国攻打楚国的桥头堡。
这意味着,齐、魏联盟极有可能已经达成,待等来年来春,齐、魏、鲁三国极有可能将同时发动对楚国的攻势。
因为楚国疆域纵横的关系,楚人习惯将楚国分称为楚东与楚西两地。相对于楚西,楚东更加富饶,毕竟楚国的王郢就在楚东的寿郢;而楚西。楚王熊胥曾经将它交给儿子暘城君熊拓代管。
对于楚东,说实话无论是楚王熊胥还是士大夫黄砷,他们都不是很担心,毕竟当年齐、宋、鲁三国联军攻楚之事。他们都熬过来了,又何况是如今仅仅只有齐、鲁两国?
问题在于楚西。
平心而论,楚西如今的战况可谓是糜烂,楚王熊胥从未想过,楚西竟会被魏国打地这么惨:平舆、暘城。两个熊氏王公贵族的领地被魏国的肃王姬润所攻破,这还不算,这次,就连魏国的汾陉塞都出兵了,那个汾陉塞的大将军徐殷,先攻破了泌阳君熊启的领地,随即转道攻打襄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