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近百万诸国联军倾巢而动,那是何等的景象?
倘若是对于局外人而言,这绝对数十年甚至难得一见的壮观,但是对于大梁城内的魏国军民而言,那足以让人感到绝望的恐怖兵力。
“咕……”
当得知今日诸国联军试图强攻大梁城的四个方向时,东城门守将周骥看着城外远处那接天连地的兵力,忍不住暗自咽了咽唾沫。
『联军攻打了城池三日,兵力损失不计其数,怎么仿佛丝毫没有影响似的?』
周骥忍不住瞅了瞅城外的遍地尸骸,若非城外依旧堆积着许许多多联军士卒的尸体,他甚至有些怀疑这三日艰辛防守是否只是一场梦,否则,怎么丝毫不见诸国联军的兵力出现减少呢?
他看了眼自己四周的麾下魏卒,发现这些士卒的脸上亦布满了惶恐与不安。
这是在所难免的,由于今日诸国联军暴露意图,企图同时攻打大梁城的四座城门,因此,城内的一万五千名禁卫军,不得不被分散安置在四个方向的城墙上——事实上,此刻城内的禁卫军人数,早已远远不到一万五千名,只剩下约一万两千左右。
这约一万两千名左右的士卒被分散部署在东南西北四面城墙,就意味着每个方向的魏军仅仅只有约三千人左右,而城外的敌军却有多少?至少就周骥目测地来说,恐怕不止十几万。
三千人防守十几万敌军,一万两千余人防守几十万敌军,似这等悬殊的兵力差距,确实难免让人感到绝望。
深吸一口气,魏将周骥大声喊道:“弟兄们,打起精神来,别忘了,我等并非孤军作战,更非是被抛弃,我大魏君主亲自所率领的援军,正在赶来的路上……就像我昨日所说的,在陛下率军抵达大梁之前,我等就算是死,亦要守住这座城池!”
听到大魏君主这个词,城上的魏卒们逐渐振作精神,不得不说,在如此悬殊的你我兵力差距面前,这已经是能维持他们目前士气的唯一,若非对他魏国君主赵润抱持着极高的拥护与信赖,恐怕大梁城内的军民早已崩溃。
忽然,有一名士卒急匆匆地奔了城楼,对周骥说道:“将军,城内的李氏、王氏、陈氏等家族,献给了许多酒水,说是给将士们振作精神……已经搬到城墙下了。”
周骥愣了愣,走到城墙内侧往下瞧,果然瞧见城墙内侧不知何止停靠着几十辆人力拉车,车上装满了酒坛,并且,一名名民夫正试图将这些酒坛搬上城墙,只不过被周骥麾下的兵卒给拦下了。
『大战之前畅饮烈酒么?真是太疯狂了……』
周骥舔了舔嘴唇,大手一挥吩咐道:“叫他们搬上来罢。”
在经过周骥的允许后,那些民夫纷纷将酒坛搬上城墙,他们甚至还带来了许多碗,有瓷的、有瓦的,不一而足。
其中,有一名穿着华贵服饰的老者走到周骥面前,拱手说道:“老朽乃是城内王府街「李氏一门」的家主李昌,祖祖辈辈皆居住在此。经褚书礼大人的引荐,眼下由我李氏等几个家族,负责东城门这边将士的酒水、吃食所属……与城外的敌军作战,我等几家帮不上什么忙,但我等亦不会叫将士们饿着肚子与敌军交战!”
在他说话时,城墙下又走上许多穿着打扮像是家仆的人,一个个都提着装满了糕点、馒头、肉食等食物的篮子。
那喷香的气味,让人自咽口水。
“多谢老丈。”周骥抱拳回礼。
只见那位自称李昌的老者摇了摇头,正色说道:“是我等要感谢将军与诸位将士才是……”
看着这位老者诚恳的目光,周骥点点头,却没有再说什么。
可能曾几何时,他对城内这些世家并无太多好感,但今时今日,或许这些人会成为他们极好的后方助益。
“弟兄们,待吃饱喝足,再与敌军厮杀!”
周骥笑着下令道。
听闻此言,城墙上的魏卒们纷纷涌向那些搬着酒坛的民夫与提着篮子的家仆,左手抓着食物,右手端着盛满酒的大碗,吃一口,喝一口,好不畅快。
就连周骥本人,亦连饮了三大碗的烈酒,只感觉胸腔内仿佛有一团火焰在燃烧。
“呜呜——”
“呜呜——”
就在这时,城外的诸国军中响起了代表攻城的号角。
见此,只见周骥一口将碗内的酒水饮尽,旋即啪地一声将碗摔碎在地,大声喝道:“准备守城!”
“啪——”
“啪啪啪——”
一连串的破碎声响起,城墙上的魏卒们纷纷将手中的碗摔碎在地,握紧兵器,回到各自的防守区域。
可能是喝了酒的关系,只见这些魏卒们一个个精神亢奋,瞪着眼珠,看上去颇为狰狞。
“弟兄们,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今日,便是我等为国家尽忠之时!……击退敌军,我等再畅饮烈酒!”
“喔喔——!!”
大魏宫廷 第246章:第四日(二)
『ps:今天回老家了,第二更在十二点后,没有补更。另外,月底双倍月票活动,求月票。』
————以下正文————
“快快快,上去上去上去。”
在大梁城东城墙的城下,一名身穿着寻常士卒革甲的楚军五百人将一脸心急地催促着麾下的士卒。
在他的催促下,几名楚国士卒争先恐后般顺着攻城长梯往上爬,然而还没等他们爬到半途,却见城墙上的魏卒用长戈、推杆等物,生生将长梯给推离了城墙。
在惊恐声的呼喊声中,这架攻城长梯连带着长梯上的楚国士卒们向外倾斜,旋即轰地一声倒在城外的楚军人潮中。
“该死的!”
这名五百人将暗骂一声,手指着城墙方向,反复大声喊道:“弓弩手,放箭,压制城上的魏卒!”
一连喊了好几声,附近的楚军弓弩手们纷纷举起弓弩,朝着城上射击,但是换来的,却是城墙上魏国士卒的反击。
“压制城上!压制城上!”这名五百人将扯着嗓子喊道。
忽然见,他心中闪过一丝警惕,猛然抬头一瞧,却见一架明晃晃的魏连弩,不知何时已对准了自己。
『不……』
还没等这名五百人将做出什么规避的举动,只见噗地一声,一根足足两根手指粗细的铁矢洞穿了他的身躯,顺便连带着射死了他身后的两名楚军士卒。
“好!又干掉一个!”
在城墙上,操作着机关连弩的魏卒振奋地欢呼一声,随即眯着眼睛寻找下一个目标。
自从前两日机关连弩大发神威,在一日内射死了二三十名诸国联军的前线将官后,这些诸国联军的将官与将领们,非但立刻就收起了将旗,亦不敢穿戴着有区别于寻常士卒的甲胄,这给有心狙击这些将官的魏军士卒增加了不少难度。
忽然,城墙上有魏卒大声喊道:“井阑!敌军的井阑车靠近城墙!”
只见在城外,有几十架目测高达六七丈左右的井阑车,正在诸多联军士卒的推动下,缓缓朝着城墙这边靠近。
“弩炮准备!”
城墙上有一名魏军千人将大声吼道。
当即,便有魏军士卒操作着弩炮,将其对准了远处的井阑车。
城防所用的弩炮,跟当初冶造局在诸国代表面前操演的弩炮并不相同:巨大仿佛如抛石机一般的弩炮机,那是专门用来摧毁城墙的,拥有着比抛石机更强大的城墙破坏能力;而安置在大梁城上的弩炮车,则仿佛是弩炮机的缩小版,专门用来摧毁城外敌军的攻城兵器。
最主要的就是井阑车。
这也难怪,毕竟井阑车这种攻城兵器,对于城池的威胁性太大,它可同时兼备「使弩手立于高处压制敌城的敌军」以及「能够比攻城长梯更便捷的方式强行登陆城头」这两个优点,因此,一直是防守方的优先摧毁对象。
“砰!”
一架弩炮车率先发动,只见一枚仿佛有成人脑袋大小的石弹被弹飞出去,“嘭”地砸在远处一架井阑车的支柱上,那强劲的威力,立刻就打断了那根支柱,以至于井阑车的上半截哗啦一声坍塌,几十名联军的弓弩手惊叫着摔落下来。
“砰砰砰——”
其实几十架弩炮车紧跟其后,纷纷开炮,当即便又有三座井阑车被摧毁。
见到这一幕,卫国将领、鄄城侯卫郧心中暗骂,暗骂魏军的战争兵器简直就是层出不穷。
看着己国士卒的惨重伤亡,卫郧不由得攥紧了拳头。
平心而论,无论卫国还是他鄄城侯卫郧,皆根本不想蹚这趟浑水——四国联盟要与魏国厮杀,彼此杀个痛快即是,何必要波及他卫国呢?
不过卫郧也明白,在当下「非魏即楚」的大体格局下,他卫国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纵使他们并未协助魏国对付诸国联盟,但诸国联盟照样会逼迫他卫国倒戈对付魏国——这即是弱国的悲哀。
不自觉地,鄄城侯卫郧想到了早已过世的公子卫瑜,尽管他仍不认为一个卫瑜会让他卫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至少不至于像眼下这么窝囊——被楚水君逼着攻打魏国的城池,而魏国的军卒,亦毫不留情地杀死他卫国的士卒。
『唉,事已至此,再想这些又有何用?』
鄄城侯卫郧叹了口气,只能再次振作精神,指挥着麾下士卒加紧进攻大梁,毕竟楚水君正在后方看着呢——若不能使这位楚国的君侯满意,他卫国恐怕就只有迎来覆亡。
待等太阳升到头顶,这场仗已持续了整整三个时辰。
『真是不可思议的顽强……』
在楚军的本阵中,楚水君观望着战况,心下暗暗自语。
他看得出来,此刻正在攻打大梁城的卫国军队,其实并未因为魏卫两国曾是盟友而手下留情——反过来魏军也没有,接近六万兵力的卫军,一刻不停地猛攻仅仅只有约三千魏卒防守的东城墙,却居然至今都未能攻上城头,这在楚水君看来,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难道那一纸「魏王御驾亲征」的檄文,竟支撑着城墙上的魏卒坚持到这种地步?
皱着眉头思忖了片刻,楚水君下令道:“令卫邵、卫郧、卫振等人率军后撤五里修整,重整旗鼓;再命「西门嵇」、「蔡厚」等人率领粮募兵取代卫军继续攻城!”
“是!”
片刻之后,便有传令兵来到卫将卫邵身边,传令道:“卫邵将军,楚水君命你立刻率领军队后撤五里,重整军势。”
“感谢……”
卫邵勉强挤出几分笑容,有气无力地说了句,也听不清究竟是在感谢这名前来传令的传令兵,还是在感谢楚水君的高抬贵手。
他的笑容很勉强,勉强中带着几分苦涩。
要知道在这整整三个时辰的攻城战中,他拢共组织了七拨攻势,六万卫军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至少两次攻城,可即便如此,他卫军还是没能攻上仅仅只有约三千名魏卒把守的城墙,反而己方损失了近万兵力。
说实话,卫邵已经有点看不懂这场攻城战了,因为在他眼中,远方大梁城城墙上的魏卒,那些明明只是驻守雒阳、大梁两座都城的王师驻军,却发挥出了比商水军、鄢陵军、镇反军等魏国精锐军队更加勇悍、更加可怕的实力。
“全军后撤五里!”
在深深看了一眼大梁城后,卫邵下令撤兵,无论是仍在城下继续攻城的卫军,还是在后方短暂歇息的卫军士卒,使得大梁城东城门外,就只剩下一些楚国的粮募兵。
见此,城墙上的魏卒大为欢呼,他们此刻仍以为,卫国正军的后撤,就意味着诸国联军将就此停止今日的攻城战。
就连东城门这边的守将周骥都如此认为,用利剑拄着城墙坐在一块滚木上,满身是血、满头是汗地大口喘气着,暗自欢喜总算是又撑过了一日。
可没想到是,仅过片刻工夫,就见一名魏卒用略显颤抖的声音叫道:“将、将军,敌军又攻上来了!兵力……成千上万!”
“什么?”
魏将周骥面色顿变,几步紧走到墙垛旁,瞪大眼睛注视着城外。
只见在城外的郊地,虽然卫国的军队正在徐徐撤退,但立刻就有一支看旗号是楚军的军队,接替了卫军的攻城任务,朝着城池这边杀了过来。
『怎么会……难道联军……』
周骥皱着眉头盯着远处的卫军,他这才发现,卫军在撤离交战区后,并未像他所猜测的那样退回诸国联军的营寨,而是在距离城墙大概五里左右的地方停了下来,原地歇息。
依稀还能瞧见,许多卫军士卒似乎是取出了干粮之类的吃食,坐在原地一边吃食,一边歇息。
看看那些即将攻到城下的粮募兵,再看看远方正在歇息的卫国军队,魏将周骥心中咯噔一下。
此时他忽然意识到,他将今日的这场攻城战想的太简单了,城外的联军根本没有就此撤兵罢休的意思,卫军暂时撤退,只是为了恢复体力,重整士气罢了。
而可恨的是,楚水君根本不给他大梁城上的魏卒喘息的机会,待卫军暂时撤退之际,就立刻增派了粮募兵,不求杀敌夺城,纯粹就是继续耗着魏军,耗到卫军重整旗鼓,再次攻城。
在猜到这一点后,周骥立刻转头看向四周的魏卒,只见这些魏卒虽然精神士气依旧高昂,但明显能看得出,他们已经非常疲倦了,不知几时就会崩溃。
『不妙了……必须想办法让将士们轮换歇息。』
周骥暗暗想道。
就在这时,一名将领走到周骥面前,低声说道:“将军,城墙上的弩矢告罄了……”
“什么?”
周骥闻言一惊,失声问道:“今早不是才从城内搬来了十几个大箱的弩矢么?你居然说弩矢告罄?”
那名将领苦笑着说道:“将军,似今日这般激烈的厮杀,纵使十万支弩矢也不经用啊,又何况仅仅只有四万支弩矢,城上的弩手们每人射击十余回,就差不多耗尽了……”
周骥张了张嘴,默然不语。
见此,那名将领催促道:“将军,还是速速派人向城内的兵械库讨要弩矢吧。”
听闻此言,周骥长长叹了口气,摇摇头说道:“今早那些弩矢送来时,兵械库的军需官就已对周某明言,这已经是城内最后的库存了……”
“那……”那名将领闻言色变。
要知道迄今为止,他们完全是靠弓弩才压制了城外诸国联军的进攻,此刻弩矢告罄,他们将如何抵御城外数十万的敌军?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
周骥惆怅地叹了口气,转头看向附近那些精疲力尽的魏卒。
既然弩矢告罄,那么,防守城墙就只能依靠白刃战,然而,似他麾下剩下的近两千名精疲力尽的魏卒,如何招架地住城外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敌军?
想到这里,他召来两名亲兵,吩咐他们道:“你二人即刻去城内找寻褚府正,传告褚大人,东城门需要支援,这里需要大量的人手。请他速速派来那些新兵!”
“是!”两名亲兵抱拳而去。
看着那两名亲兵离去,周骥长长吐了口气。
既然弩矢告罄,那么,就用人命来堵死楚国的军队,填完禁卫军填城内的百姓。
除非大梁城内已无男儿,否则这座城,绝不会被诸国联军攻陷!
大魏宫廷 第247章:永不陷落之城!
『ps:一些书友急着看矮子救场,我想说,赵润又不是神,挥挥手百万敌军灰飞烟灭,没有举国魏人同仇敌忾,在毫无地利情况下,百万联军骑脸,魏国怎么赢?另外这些铺垫都是必要的,到时候书友们就知道了。等不及的书友我可以剧透大结局的:魏国一统天下。
再p:月末求月票,双倍月票活动,一票的笑谈,但由此也能看出,「魏卒」在中原的分量。
但这次,大梁城毫无选择,因为单单一万两千名禁卫军,根本无法在数十万诸国联军面前守住大梁城,大梁需要生力军,大量的生力军。
尤其是在兵械库内的弩矢储藏已经彻底竭尽的情况下。
但是,一旦他将这些毫无战场经验的新兵派到城墙,说不定这些新兵,将有高达一半以上的人将死在敌军的第一拨攻势下。
一想到这里,褚书礼心中便愈发犹豫。
“褚大人,褚大人。”
远处,传来了呼唤声。
褚书礼转头一瞧,便瞧见两名身穿甲胄的士卒正在远处的人群中朝着自己挥手。
这二人,正是东城门守将周骥派来的亲兵。
片刻之后,那两名士卒来到褚书礼跟前,抱拳行礼说道:“大人,我二人乃是东城门周骥将军麾下的士卒,一炷香之前,卫国的军队暂时撤退,但并未走远,我家将军怀疑卫军是准备后撤重整阵势,此后再度采取攻势,是故命我二人前来向大人讨要人手。……转述周骥将军的原话,城上的将士,需要喘息的时间。”
一听这话,褚书礼心中有些慌。
因为片刻之前,驻守在南城门的魏将靳炬,亦派人送来了类似的战况消息:南城门外的诸国联军,在长达三个时辰的攻城失利后,仍不思退兵,立刻就增派了精力饱满的士卒,替换了那些疲倦士卒,继续消耗南城墙一带的魏卒。
当时褚书礼心中就隐隐有些发毛,但此刻他已完全可以证实:城外的诸国联军,企图在今日一鼓作气攻陷大梁城!
『增派援手……哪里还有什么援手?』
褚书礼忧心忡忡。
因为方才南城门的靳炬求援时,他就派出了城内最后的兵力——即大梁府的府兵以及城内那些大家族的护卫所拼凑的兵力。
如今,东城门的周骥亦要求增派援军……
褚书礼转头看向最近的那队正在操练的新兵,心下暗暗苦笑:当真要将这些毫无战场经验的士卒派上城墙么?
就在他犹豫之际,在不远处的新兵操练队伍中,有几名新兵士卒走了过来,其中一人对褚书礼抱拳说道:“您是大梁府府正褚书礼褚大人吧?褚大人,可是哪边的城墙派人来请援?若果真如此,不妨派我等前往。”
“你等?”褚书礼上下打量着对方,脸上露出几许犹豫之色。
见此,那几名新卒仿佛是看穿了褚书礼的心思,拍拍胸脯说道:“这位大人莫要小觑我等,我等并非寻常百姓,在下杨宜,曾经乃卫瑜公子辖下「长铗」,又曾兼任「东军」的五百人将,虽不敢夸口所向无敌,但寻常士卒,未必会是在下的敌手。”
褚书礼闻言心中很是吃惊。
他听说过「长铗」,也同样了解「(卫国)东军」。长铗乃是卫公子瑜当初麾下的游侠团体,有点类似他魏国君主所掌的青鸦、黑鸦,乃是由一群武艺不俗的赤胆游侠组成;而「东军」,则是前些年以卫瑜麾下「无盐军」为主的卫国东部军队的统称,其中不乏有与韩国、与齐国打过仗的老卒。
但在卫瑜亡故、且卫王费强行解散了东军之后,无论是长铗还是以无盐军为主的卫国东军,从此解散,大量的青壮卫人对王室失望透顶,纷纷涌到了魏国,从此在魏国安居下来。
而大梁作为距离卫国最近的繁华城池,理所当然成为那些投魏卫人的首选,这也一度让大梁城的治安变得很差——甚至于,当时褚书礼还对这帮涌到大梁跟当地魏人游侠抢地盘的卫国游侠颇感头疼。
可现如今,这帮人却仿佛成为了褚书礼的救命稻草。
“足下当真愿为我大梁而战?”褚书礼有些激动地说道。
那名自称杨宜的卫人闻言笑着说道:“大人或许已不记得在下,但是在下,却在大梁府出出入入了好几回……惭愧惭愧。”
这话说得褚书礼也很是尴尬:白身的平民,在大梁府出出入入好几回,这可不就是被抓进去的嘛。
而就在这时,却见那杨宜正色说道:“杨某虽是卫人,但也在大梁居住了多年,亦视大梁为我等第二个故乡,哪怕我辈平日里尽做些偷鸡摸狗之事,叨扰乡邻,为人所耻,但今日大梁有难,我辈亦不会袖手旁观!”说罢,他拱手抱拳,正色说道:“恳请大人允许我辈上城墙,与城内的禁卫军一同奋战,保卫这座城池!”
看着杨宜那双诚恳的眼神,褚书礼连连点头。
谁说草莽之人就没有豪杰?
当即,褚书礼便派人在全城喊话,将那些游侠出身、卫国东军出身等有作战经验的男儿通通组织起来,派到四面城墙援助。
此举,立刻就让大梁城多了两三千名士卒。
待等未时正刻,在东城门外,楚水君撤下了粮募兵,再次派遣卫国军队攻打城墙。
而与此同时,在西城门、北城门、南城门三地,楚将项末、项娈,齐将田耽等人,亦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凶猛的攻势。
此时,大梁城上魏军弩矢殆尽,再也无法阻止诸国联军的士卒攻上城墙,两方士卒在四面城墙上展开血战。
整整一个时辰的鏖战,数以万计的双方士卒在这场恶战中丧生,致使大梁城墙上横尸遍地、血可漂橹,仿佛每一寸墙砖,皆被殷红的鲜血所染红,以至于远远望去,在夕阳下的大梁城,一片赤红。
可即便如此,待等鏖战到接近天黑,诸国联军最终还是没能彻底攻占城墙。
此时大梁城的城墙上,依旧悬挂着许多沾满鲜血的「魏」字旗帜,在夕阳的余辉下,显得是那样的刺眼,又那般的壮丽。
大魏宫廷 第248章:永不陷落之城!(二)
『ps:还在老家,第二更在十二点后,没有补更。补更等我回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