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至于赵赎本人,更是从始至终都未曾退离城楼。
靳炬必须承认,他小瞧了这名年轻人的勇气以及能力。
“靳将军,您受伤了吗?您的气色……”
在仿佛邀功般将自己坐镇城楼的战绩与靳炬说了一通后,赵赎惊愕地问道。
因为他看到靳炬的脸色颇为苍白,仿佛是失血过多。
“不碍事。”
靳炬笑着摆摆手,正要回城楼内歇息片刻,忽然一个跄踉,身体竟向前倾倒,幸亏赵赎眼疾手快,一把将靳炬扶住。
“靳将军?靳将军?”
赵赎大惊失色,连喊几声不见靳炬回应,连忙唤来附近的魏卒,此时却见靳炬握住了他的手腕,低声说道:“莫要声张,恐影响军心。……扶我到楼内。”
赵赎当即缄口,扶着靳炬来到城楼内,按照后者的嘱咐取来金创药。
鉴于靳炬已经非常虚弱,因此,与赵赎一同扶着他入内的魏卒替前者解下了甲胄。
此时赵赎这才注意到,靳炬的右侧腰际开了一道口子,殷红的鲜血染红了他半个身躯。
『……受了如此严重的伤势,居然还能坚持杀敌,支撑到楚军撤退……』
这一刻,赵赎对靳炬肃然起敬。
“靳将……将军?”
忽然间,赵赎注意到躺在卧榻上的靳炬不知何时已昏迷不醒,大惊失色的他,立刻就派人请来了城内的医师,为靳炬诊治。
然而,闻讯赶来的城内医师,在诊断过靳炬的伤势后,却叹息着摇了摇头。
见此,赵赎惊声问道:“陈医师,你摇头是什么意思?”
那名老医师闻言解释道:“靳炬将军右侧肾脏被利物贯穿,兼之又失血过多,恐怕命不久矣……”说罢,他看了一眼在床榻上昏迷不醒的靳炬,又感慨着补充道:“换做常人遭受如此严重的伤势,恐怕早已毙命,靳将军却仍能支撑着继续杀敌,古之猛将亦不过如此,但……惜哉、惜哉。”
“怎么会……”
赵赎闻言如遭雷击,一脸难以置信。
而与此同时,楚水君已撤回了联军大营。
回到帅帐之后,他坐在主位上久久不语。
从旁,跟随他一同走入帐内的巫女,端起茶壶给楚水君倒了一杯水。
只见楚水君一口饮下,长长吐了口气,旋即似笑非笑地说道:“魏将周骥,本籍籍无名之辈,可今日其据守大梁东城墙,竟叫卫邵、卫郧、卫振几人不得寸进……莫非是卫国无上将?亦或是魏国将领皆这般悍勇?”
听闻此言,那名巫女面无表情地说道:“需要我出手将那周骥杀死么?……我可以扮作寻常楚卒,一击得手立刻远遁。”
“毫无意义。”楚水君摇了摇头,说道:“苍青,一场战争的胜利,并非刺杀可以改变,更何况是此刻众志成城的大梁城,就算你刺杀了那周骥,大梁随后也会冒出来一个马骥、陈骥……”说罢,他感慨地说道:“这座城池,以及城池内的魏人,确实顽强。”
说到这里,他脸上微微一笑,话锋一转又说道:“不过,就我所见,对方的顽强怕也就此为止了,只需再一两日工夫,我军便能……”
刚说到这,巫女苍青猛地转头看向帐口方向,瞬息之后,帐外便有士卒通报道:“楚水君,鄣阳君求见!”
“鄣阳君?”楚水君喃喃念叨了一句,笑着说道:“请他进来吧。”
旋即,帐幕一撩,鄣阳君熊整迈步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一名身上甲胄带着几许血迹的将领,让对鲜血颇为敏感的巫女苍青嗅了嗅鼻子,用冷淡的目光盯着那名将领。
“鄣阳君……”
楚水君刚刚笑容可掬地站起身来,就见鄣阳君熊整一脸急切地说道:“楚水君,大事不好,魏王赵润打过来了!”
“……”楚水君愣了愣,旋即脸上的神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他皱着眉头问道:“怎么回事?”
见此,鄣阳君熊整转头看了一眼自己身后的那名将领,示意他回话。
那名将领点点头,朝着楚水君抱拳说道:“末将「丰澧」,乃熊整大人麾下将领,前几日受熊整大人之命驻守博浪沙河港……今日申时前后,忽有数以万计的骑兵涌入河港,楚水君您知道的,魏人并未在博浪沙设有城墙,是故我军根本无法阻挡那些骑兵……”说到这里,他偷偷看了一眼楚水君,这才小心翼翼地说道:“末将见不能力敌,遂下令撤兵,不曾想又被那支骑兵追杀了一阵……”
楚水君看了一眼丰澧,没有在意博浪沙河港失守这件事——毕竟相比较「魏王赵润亲率大军抵达梁郡」这个重大消息来说,博浪沙河港被魏军收复,着实显得微不足道。
相比之下,他更意外于丰澧口中所说的「数以万计的骑兵。」
“魏国仍有过万的骑兵?”他颇感意外地说道。
听闻此言,丰澧连忙解释道:“回楚水君,乃是川雒联盟的部落骑兵。……此事我当时审问过当地的魏人,魏国的三川郡,至今为止形成了两个部落联盟,其中一个部落联盟称作「川北联盟」,其下有一支号曰「羯角军」的骑兵……”
“唔。”
楚水君点了点头,不由自主地就联想到了此刻还在袭击他们粮道的那支异族骑兵,正是丰澧口中的那支「羯角骑兵」。
“……而另外一个部落,即雒城的「川雒联盟」,主要由羱、羝两族阴戎组成,其下的战士,个个弓马娴熟,除了没有军队的番号以外,实力与一般正军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丰澧一脸严肃地解释道。
听闻此言,楚水君负背双手在帐内来回踱了几步,随即问道:“这么说,赵润的大军抵达博浪沙了?”
丰澧闻言愣了愣,摇头说道:“那倒没有……至少在末将率领撤离博浪沙的时候,还未瞧见魏国的大军,想来那过万的骑兵,乃是魏军的先锋军,魏王亲率的大军,多半还在半途中……”
楚水君微微点了点头,又问道:“那支骑兵可是一路追赶着你麾下败军来到大梁附近?”
“这个……”丰澧犹豫了一下,有些惶恐不安地咽了咽唾沫,低声解释道:“应该……还未抵达梁郡吧,当时末将为了及时将这个消息送到,是故留下了许多士卒断后……”
“……”
楚水君深深看了一眼丰澧,淡淡说道:“送递消息这种事,只需一名小卒,何需……算了,以你估测,那过万的骑兵,大概几时能抵达这一带?”
见楚水君并未斥责自己临战怯逃,丰澧暗自松了口气,在略一思忖后说道:“博浪沙距离大梁并不远,就算末将留下了许多士卒断后,那支骑兵也大概能在……今夜夜半能到。……除非他们驻足不前。”
“今夜夜半?”
楚水君深深皱了皱眉头。
因为按照常理,在一支出征的军队中,先锋军与主军的距离,基本上都不会超过半日的路程,也就是说,魏王赵润亲自率领的大军,多半会在明日晌午前后——最迟在黄昏前,抵达大梁一带。
而这就意味着,倘若诸国联军希望在魏王赵润抵达大梁前攻陷这座城池,那么,明日就是最后一日期限——倘若明日还打不下大梁,就基本上可以宣告「大梁攻略」的彻底失败。
那么问题就来了,明日,到底还攻不攻大梁?
楚水君皱着眉头在帐内踱着步。
足足过了半响后,他这才开口道:“来人,传项末、项娈、田耽等诸位将军前来帅帐商议大事。”
“是!”
从帐外走入的亲兵依言而去。
大概过了有小半个时辰,项末、项娈、田耽、季武、桓虎、卫邵、卫郧、卫振等联军将领,陆续来到帅帐,依次入席就坐。
此时,除了仍在攻打冶城的新阳君项培与越国将领吴起尚未回来,其余诸国联军的将领皆已到齐。
只见楚水君环视一眼帐内的诸将,沉声说道:“诸位,我刚刚得知一个紧急消息,魏王赵润亲自率领的大军,离大梁或只有一日距离……”
听闻此言,原本帐内举动各异的将领们,不约而同地看向了楚水君。
其中,楚将项末、齐将田耽,皆露出了凝重的眼神;而楚将项娈,脸上却浮现出几许饶有兴致之色;鲁国的季武仍不明所以,在旁同为鲁国将领的桓虎,则舔了舔嘴唇,露出几许意味不明的淡淡笑容。
在座列位将领中,恐怕就属卫邵、卫郧、卫振三位卫国将领心情最是复杂,以至于脸上的表情亦是极为复杂,难以捉摸。
而此时,楚水君则继续说道:“是故,我召诸位将军前来商议,商议明日是否应当继续攻打大梁城,还是说,放弃进攻大梁城,备战魏君赵润的大军。”
说罢,他见等了许久不见诸将回应,遂点名道:“项末将军,先请说说你的看法。”
只见项末在思忖了片刻后,沉声说道:“项某以为应当放弃进攻大梁,备战与魏王赵润的交战……”
“兄长?”项娈看了一眼项末,有些不可思议地说道:“大梁城已摇摇欲坠,破城在即,此时放弃,岂不可惜?”
“没什么可惜的。”项末摇摇头说道:“虽大梁城仿佛摇摇欲坠、破城在即,但城内军民团结一致,悍不畏死,非一日就能破城,纵使我军明日攻陷了大梁城的城墙,相信城内军民亦会选择在城内的大街小巷与我军展开厮杀……倘若我等执意要攻取大梁,那么,待明日魏王赵润率领大军抵达大梁,我军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与其到时候进退维谷,倒不如索性放弃攻取大梁,趁魏王赵润还尚未抵达此地,积极备战……”
“田某附议。”
齐国将领田耽点了点头,附和了项末的判断。
不可否认,赵润并未真正意义上击败过项末与田耽,但是,这并不代表项末与田耽就没有在赵润手中吃过亏。
就拿项末来说,想当年「齐鲁魏越四国伐楚」的时候,虽说主要是原因是因为项末军中缺粮,但不能否认,赵润当时确实是单凭五万兵卒,以一敌二,一边压制驻守「房钟」的项末,一边进攻驻守「巨阳」的寿陵君景舍。
更不可思议的是,当时项末麾下有几十万楚军,而寿陵君景舍麾下,亦有十万巨阳军,可即便如此,合他二人之力,还是无法阻止「魏公子润」直取寿郢。
至于田耽那就更不用多说了,当年在宁阳时就被魏王赵润耍地团团转,而前一阵子,他再次中计,率领援军赶奔临淄救援,结果魏国的湖陵水军仅仅只是在临淄虚晃一枪,就直接奔北攻打韩国去了。
面对当年的魏公子润,如今的魏王赵润,田耽两度在战略上输的一塌糊涂,又岂敢小觑这位他戎马生涯中最可怕的敌人。
“简直……”
见兄长项末与齐国的田耽竟然意见一致地建议放弃攻取大梁、备战魏王赵润的大军,楚将项娈简直无法理解,他忍不住对项末说道:“兄长,纵使这几日在大梁稍稍受挫,然我军仍有一百五十万之众,完全有能力两线开战,一边攻取大梁,一边应战魏王赵润……何必放弃攻取大梁?这让我如何向麾下的兵将们交代?明明大梁城已摇摇欲坠、破城在即,然而我等,却被一个尚未率军抵达此地的家伙给吓破了胆……”
“阿娈!”
项末面带不悦地斥责道:“不可轻敌!……单凭魏王赵润横扫中原未尝一败,就值得你我提高警惕。”
“……”项娈直直地看着项末,在与后者对视了半响后,撇了撇嘴,侧过脸换了一个坐姿,不再说话。
看看项末、又看看项娈,鲁国将领桓虎饶有兴致地摸了摸下巴,眼珠微转,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而此时,同样打量着项末、项娈兄弟二人的,还有楚水君。
在楚水君看来,项末所说的固然很有道理——其实他同样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才会召集诸将商议此事,但不可否认,项娈的观点同样也很有道理。
毕竟他诸国联军,可是仍有一百四十余万士卒,完全有能力向项娈所说的那样,两线作战,一边应付魏王赵润的军队,一边继续攻取大梁,何必白白放弃一座即将得手的城池呢?
想到这里,他笑着说道:“我倒是觉得,项娈将军所言句句在理……季武将军,你怎么看?”
冷不丁被楚水君一问,鲁国的主将季武张着嘴亦为之哑然,毕竟他也觉得项末、项娈二人说得都很有道理。
而就在这时,桓虎瞥了一眼在他身侧的陈狩,见其绷着脸,遂当即嘿嘿笑道:“其实此事很简单。”
“哦?”楚水君闻言大为惊讶,转头看向桓虎道:“桓将军有何高见?”
见帐内的诸将纷纷转投看向自己,桓虎摸着下颌的胡须,笑嘻嘻地说道:“敢问诸位,攻取大梁的目的是什么?可是要让魏人因此畏惧、放弃与我诸国对抗?但桓某觉得,倘若能一举击败魏王赵润,摧毁魏人心中最后的希望,这对魏人的打击,怕是比攻陷大梁这座魏国旧日的都城还要有效……更要紧的是,魏国这些年来的崛起,是因为魏王赵润这个人,而并非大梁城……大梁就在那边,不会长腿跑了,但魏王赵润……呵呵,这或许是我军唯一能击杀这位君主的机会。啧啧啧,桓某智短,却也知晓,魏国一旦失去其君主赵润,就如同齐国失去齐王僖、卫国失去公子瑜……”
听闻此言,齐国的田耽,以及魏国的卫邵、卫郧、卫振,皆有些不悦地看向桓虎。
但不能否认,桓虎所说的极有道理,简直堪称一针见血、字字珠玑。
这不,楚水君闻言抚掌赞道:“善!善!善!……我终于明白,为何寿陵君(景舍)与项末将军,当初会对桓将军倍加推崇……”
他真的很惊讶,别看桓虎的举止像个土匪强盗居多,但还别说,这个人当真很有眼界。
倒是项末有些尴尬地看了一眼桓虎,毕竟,他当年攻取鲁国的时候,那可是被桓虎击退过的——被自己倍加推崇、且有意招揽到他楚国的桓虎击败,这让项末当时非常尴尬。
不过项末还是很有气度地朝着桓虎点了点头。
而此时,项娈亦有些惊讶地看了一眼桓虎,项末与田耽二人所说的理由并未说服他,但桓虎的话,却真正让他改变了主意。
想想也对,大梁城就在那里,不会长腿跑了,何时攻取都来得及,但击败魏王赵润的机会,那可是绝无仅有,毕竟,若是魏王赵润选择壮士断腕,舍弃了梁郡与颍水郡,死守成皋关与伊阙关,纵使诸国联军,亦不见得能攻到魏国的三川郡。
当日军议,在座诸国将领最终皆同意放弃继续攻取大梁,积极备战与魏王赵润的战事。
事后回到己方的营帐,陈狩犹豫半响,最终还是对桓虎说道:“方才在楚水君的帅帐,多谢了……”
“你说什么?”桓虎故作不知。
陈狩没有理会桓虎的不正经,目视着后者正色说道:“算我欠你一个人情吧。……据我所知,大梁城已经挡不住诸国联军了。”
看着陈狩一本正经的模样,桓虎嘿嘿一笑说道:“那是也赵润欠我一个人情,而不是你。”说罢,他舔舔嘴唇说道:“你说,待日后我向赵润邀功,他会许我怎样的承诺呢?”
看着桓虎一副垂涎的模样,陈狩翻了翻白眼,没好气地说道:“撤销你在魏国的通缉令怎样?”
“喂喂喂,那可是大梁城啊……”
“刚好抵消掉你曾率贼众袭击魏国故君的不赦之罪。”
“呃……”
次日清晨,大梁城上准备就绪,等待着诸国联军的进攻。
但奇怪的是,一直到晌午,也没有一名诸位联军士卒出现在大梁城外。
对此,城墙上的魏卒们面面相觑,觉得很是纳闷。
而就在这时,西北方向徐徐而来一支军队,军中飘扬着「魏」字旗帜。
『陛下的援军……终于来了!』
看到远方的先行军队,西城门守将李霖与他麾下的士卒们激动地欢呼起来。
仅仅一炷香工夫,这个喜讯便传遍了全城,使得大梁城内为之沸腾。
大魏宫廷 第253章:决战?!【二合一】
『ps:求月票~』
————以下正文————
魏将李霖与他麾下士卒所望见的,当真是魏王赵润派来的援军么?
事实上还真是。
那即是鄣阳君熊整麾下将领丰澧口中那支袭击了博浪沙河港的‘过万骑兵’,亦是魏王赵润大军的先锋军。
这支骑兵,集合了川雒联盟二十几个部落的战士,由禄巴隆、孟良、乌兀等各族族长率领,堪称是倾巢而动,除此之外,还有吕牧、穆青等原宗卫率领的大概两千余隶属于雒阳禁卫军的骑兵营,总人数超过两万人。
当然,由于是临时拼凑的各部落的战士以及禁卫军的骑兵,因此,这支骑兵指挥体系非常混乱,别指望这支骑兵能完全什么要求相互配合的精细任务——他们就跟羯角骑兵一样,只能去完成笼统的任务。
但不可否认,这些部落战士的实力相当可观。
这支骑兵的主将,由雒阳禁卫军副统领吕牧担任,至于先锋将领,则由骁将穆青以及青羊部落的族长乌兀担任。
大梁城西城门的李霖所看到的,正是穆青与乌兀所带领的带头骑兵,人数约为三千人左右。
穆青与乌兀二人的任务很简单,亦探查大梁城附近一带是否埋伏有诸国联军的兵马,毕竟魏王赵润的主力军行军速度并不是很快,谁也不敢保证诸国联军会不会在得知前者的到来后,在大梁附近一带的山丘或者森林中埋伏兵马,杀魏军一个措手不及。
正因为如此,穆青与乌兀二人非常谨慎,毕竟此番他魏国君主赵润倾尽了三川郡的兵马前来援助大梁,这已经是魏国目前最后的一点兵力,倘若因为自己的疏忽而遭到了诸国联军的伏击,导致吃了败仗,穆青死都无法原谅自己。
因此,他在隐隐能看到大梁城的轮廓时,便下令麾下三千骑兵分散,搜索附近一带,务必做到仔细搜查每一寸土地。
而他与乌兀,则伫马在一处高坡,谨慎地眺望大梁城的方向。
“援军为何分散了?”
在西城门的城楼上,一名魏卒不解地问道。
听闻此言,魏将李霖解释道:“从这支援军的人数判断,他们应该是陛下的先锋军。虽然不知究竟是哪位将军统领,但显然这位将军很仔细。他多半是怀疑这附近可能藏有联军的伏兵……”说罢,他也站在城墙上眺望城外各处。
然而结果,却出乎穆青、乌兀以及李霖的意料,只见三千名青羊部落、白羊部落的羱族战士们,花了足足大半个时辰搜查了大梁城西郊的矮丘、树林,却也没有发现有诸军联军的踪迹。
“没有?”
穆青有点意外,在思忖了片刻下令道:“扩大搜查范围。”
羱族部落的骑兵们依令行事,而穆青与乌兀,则在确认此地安全后,徐徐向大梁附近前进,一直来到与城池相距几百丈左右的位置。
此时,青羊部落年轻的族长乌兀已经注意到了大梁城下遍地的尸体,脸上满是震撼。
他无法想象,大梁城外竟然会有那样多的尸体——天呐,这还仅仅只是大梁的西郊啊!
而从旁,穆青亦是神色肃穆地看着大梁,目不转睛地盯着大梁城那被无数鲜血染成暗红的城墙。
旋即,他的目光移到城墙上,移到那些仍在迎风招展的「魏」字旗帜上,久久说不出话来。
『面对一百五十万诸国联军的进攻,大梁竟然能死守至今日?』
穆青心中震惊。
为了谨慎起见,他又策马靠近了一些,朝着城上喊话:“我乃雒阳禁卫前军校尉穆青,不知城上守将乃是何人?”
听闻此言,西城楼上的魏将李霖连忙回应道:“穆青将军,末将乃是李霖。”
『李霖?莫非是赵弘礼的内兄?』
穆青仔细想了想。
在他的印象中,既叫做李霖、且又有资格成为大梁城西城门守将的人,恐怕也就只有赵弘礼的正室的兄长李霖了,这样的人物,是否会投降呢?
虽然穆青觉得李霖投降楚国的可能性极小,但鉴于这场仗至关紧要,容不得他有丝毫的疏忽。
于是,他召来身后的几名禁卫军骑卒,嘱咐他们道:“你几人到城内瞧瞧动静。”
“是!”那几名禁卫军骑兵抱拳应道。
看到穆青伫马立于原地,却派出数名骑卒向城墙靠近,城上的李霖微微一愣,旋即顿时会意,挥手下令道:“城门打开一线,放城外的友军士卒入内!”
话音刚落,从旁便有魏卒小声说道:“将军,城门不是用泥石堵地严严实实了么?”
李霖这才想起还有这一茬。
最终,还是西城墙上放下了绳索,将那几名禁卫军骑卒吊了上去,在仔细查看了城内的情况后,向城外的穆青、乌兀二人传达了类似「安全」的讯息。
此后大概过了有半个时辰,城内的魏卒终于挖开了堵死城门的泥石,将城门打开一线,将穆青、乌兀等人放了进来。
在见到李霖时,穆青率先抱拳致歉:“李霖将军,并非我信不过你,实在是……”
李霖浑不在意地摆了摆手,他当然理解穆青为何会如此谨慎小心。
相比较此事,他更加在意魏王赵润的援军。
“陛下的大军目前已在何处?”
“据我所知,陛下所率领的军队,昨夜在博浪沙河港一带驻扎,距离我部大概几个时辰……”说话间,穆青打量着城内,只见西城墙一带伫立着许多魏卒,甲胄非常混杂,有的穿戴着禁卫军士卒的甲胄,有的则穿着楚军士卒的甲胄,不一而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