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生物帝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别山农民
当时星海公司根本不能算是一个普通的公司,它是一个集行政与公司管理于一体的庞大怪物。
在会议开始的时候,王星海首先发言道:
“星海公司是我们大家这些年来共同努力创造的成果,但它作为一个公司,不应撑握太多权力及核心技术。”
“虽然说核心技术撑握在星海公司手中并不会存在泄密的事,但是现在帝国成立了,把这些核心技术转到帝国手上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关于星海公司的科学院,我想大家都是科学院的科学家,对科学院的重要性更是了解,所以我见意帝国这边应该马上成立帝国科学院。”
“星海公司的科学院我准备将继续保留,但只是作为一个民间科学院,它的一些行政职能全部交给将来新成立的帝国科学院。”
拆分星海公司的第一步就是拆分科学院,这是星海公司最核心的地方,科学家才是星海公司最保贵的财富。
目前在炎黄星这里通过科学家评定的人有5万左右,这些科学家绝大多数都是早期从地球那边招收的大学生,炎黄星本土培养出来的科学家极少。
至于后期及现在从地球招收的大学生数量少不说,他们来到这里还得跟这里的新生代一起上大学。
他们能跟这些新生代一起上大学,其实是看他们年龄大,照顾他们的心理感受。
不然以这里高中生毕业后基本达到地球博士生水平,以他们现有的水平根本就不能在大学里上课。
对于这些从地球过来的大学生,现在炎黄星这里的大学专门为他们单独设置课程,为他们开灶。
别的大学生四年毕业,他们需要六年时间才能毕业,毕业后没有四五年以上时间,很难通得过科学家评定考试。
目前新生代能够评上科学家的,都是那些出生在地球,时候就移民到炎黄星的人,他们从就在炎黄星接受这里强化教育。
按大家商议出来的办法,现在的星海公司科学院将直接变更成帝国科学院,科学家们按自愿的原则加入帝国科学院。
那些愿意留在新的星海公司科学院的科学家们,自然还是星海公司的员工,只不过将来拆分后的星海公司变成了一个普通公司,照章纳税。
这次拆分科学院,绝大数科学家加入了帝国科学院,留在星海公司的也有两万多人。
少部分野心比较大的科学家既没有加入帝国科学院,也没有留在星海科学院,而是自己组建了私人研究所,或者是加入了别的私营公司。
在拆分星海公司的资产的时候,之前王星海早就说过,现在帝国刚刚成立,现在还在准备星际扩张,根本没有一点积蓄,让他们尽可能为帝国多分一部分。
帝国高层像章宏光,林卫国,雍力震等一大批前早期跟随王星海的人,他们都是王星海的坚决拥护者,这些人大多是出身不好,靠着王星海改变了命运。
在拆分的时候,他们心里有一个底线,虽然现在星海公司中通过不断出售子公司,保留下来的多是一些技术比较强的公司,但他们尽可能为星海公司保留下一定的资产。
最终拆分下来,新的星海公司保留了近0的原资产,对于这次的拆分,不管是帝国还是星海公司都向民众进行了详细的。
星海公司的拆分,使得拆分后的星海公司完全变成一家普通私营公司,之前所有带有行政职能的权力全部交给了政府。
这次拆分使得资产的公私有了明确的划分,毕竟大家原来多是星海公司的员工,现在分开了,各自所在公司的性质变了,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很多东西因为是一家公司,分不不是很明确。
星海银行同样得以保留,只不过货币的发行权力分离出去了,交给了新成立的大唐帝国中央银行,星海银行变成了私立商业银行。
帝国成立了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同时也鼓劢有能力的私营企业成立私立银行。
星海公司原有的所有太空港,太空厂,军用战舰等全部归属帝国,但客货运飞船全部留给了星海公司。
就算是这样,留下来的星海公司仍然不是那些私营公司能够比得上的,它虽然占原星海公司的0左右,同样还是一家庞大得难想像的公司。
特别是星海科学院还有两万多位科学家,要知道,别的私营公司,科学家是少的可怜,很多都是靠亲戚关系才能找到科学家来公司帮帮忙而己。
当然没有那家私营公司会吃饱了撑着,去与星海公司比,那纯粹是找虐。
星海公司的分拆完成,标志着帝国完全接管了全国所有的行政权力,正式进入帝国时代。
=
第三百九十五章 没钱了
帝国民众平常生活中花费并不太大,每个家庭都有不少积蓄。
日常大项支出子女教育全部由帝国财政支出,包括子女养育也有补助。
至于医疗等费用,虽然现在看病不是全免费的,但费用相当低,大部分费用同样由帝国支付。
从星海公司时代开始,这样福利制度一直在执行,帝国成立后,这项到度同样完全保留下来了。
社会福利支出一直占帝国财政支出的大头,当然社会福利并不是只有教育、医疗。
在帝国成立后,对新从地球来的移民安置做出重大调整。
之前凡是从地球到炎黄里的移民,全部安置在明珠市,这当然是方便新移民快速融入炎黄星这里。
这种政策虽然却实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但现在存在有很大问题。
之前炎黄星这里人口比较少,没什问题,可是现在人口多,新移民再安置在这里,明珠市这里人口增长太快了,有些基础没施建设不到位。
新建的第三座城市现在人口比较少,除了那些年青轻父母因为没有房子外,没有人愿意搬迁到新城市。
这种情况除了一部分原因是华人一般不愿意搬家外,更多的是新城市配套公共设施不到位有关。
这是之前星海公司没有注意到的地方,还是受地球国内思维的影响,总是把最好资源集中起来。
这个问题在建国大讨论时就有人提出来,于是帝国成立后,一口气在合适的地方同时开建了五座城市。
按计划,以后将保持每三年一座城市的速度建设新城市。
于今新建的各种职业技术学校、大学己经不再安排建在明珠市了。
要知道,现在炎黄星这里的人口出生率持续增长,每年各个学校新入学的学生都在增加。
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学,中学,甚至大学每年都有新成立的。
这些新成立的大学,因为考虑到将来人口的增加,所以建设的时候,尽可能地划出足够大的面积,便于以后的扩建。
大学不像中学,需要就近建没,方便孩子上学,毕竟中学生末成年,不可能离家太远去上学。
大学就不同了,学生都成年了,离家远点去上学也没关系,正好把这些新成立的大学建在新设立的城市,增加城市的人气。
帝国政策这么一调整,倒是受到许多新生代的欢迎,一时之间,申请移民的人大增。
虽说民众每家都有一定的储蓄,但每家的孩子都比较多,不可能为孩子们买房子。
孩子们结婚后,家里房子就不够住了,再说了,结婚了一家再住一起也不太方便,必须得分家搬出去住。
现在帝国在住宅建设方面的的政策同星海公司时期一样,只有从地球移民过来的人才有免费分配住房。
并且这些住房是不能交易的,只有当房主搬到外星球的情况下才能出售。
在原房主去世后,子女可以用去世时八0的市场价格购回,不然将收回国有。
对于那些新生代住房问题只能自己解决,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申请帝国建设的廉租房。
这种都是高层住房,面积不会太大,主要是针对那些刚结婚的年轻人。
他们多是工作没多久没积蓄买房,也不需要太大面积住房,廉租房对于他们来说,属于过渡性住房。
另一种方式就是自己在外面购商品房,这跟地球上面一样,可以通过贷款买房。
帝国在三星星系这里同样实行的是土地国有,在城市中是不充许私人购地建住宅,只有房地产公司才能购地建商品房。
不过在炎黄星这里,房地产公司可不是什么爆利行业,只是一般普通企业,因为没有人去炒房,房价高不起来。
这里有比较高的房产税,谁要是没事买多套房,一年下来税可不少。
至于说找人代购,在这里可行不通,没人愿意替你顶这个房主的,万一查出来了,信用受损,以后自己买房贷款利率会很高,办其他事也受到极大影响。
正是因为现在搬到新建城市有免费住房分配,所以才有一些年轻夫妻愿意到新城市去,只不过之前新城市的配套设施不到位,去的人不太多。
现在帝国改变之前的政策,把公共资源配套到位,特别是新大学的建立,自然有很多年轻人愿意迁往了。
每年帝国巨额的教育,住宅,城市建设财政支出,让帝国财政承受巨大的财政压力。
帝国财政部不是没有想到发行债券,但是考虑到这些财政支出是持续性的,不是暂时性的支出,发行债券到期时,财政还是没钱。
这是因为随着人口快速增加,税收增加比下过这几项财政支出,财政赤字会不断增大。
要是帝国因为兑现不了民众的债券,不光帝国信用受损,搞不好还会闹出乱子来。
帝国财政部长吕栋国望着财政帐上少得怜的资金,案头厚厚的一叠付款请求,急得整天睡不着觉。
帝国成立才短短两年时间,就把从星海公司分得的海量资金,以及这两年通过分得公司赚取的海量现金,收取的巨额税金用的金光。
他之前是星海公司的首席财务官,从来没有缺过钱,自然也从没有为钱发愁过。
正是因为他是以前星海公司的首席财务官,他非常清楚之前每年赚取利润大部分投入到公共资源的建设上去了,实际每年留下的利润并没有多少。
如今这些投资全部都免费转移给帝国了,所以他们这些星海公司的老人对王星海的胸襟非常敬佩。
可是现在因为帝国才成立没多久,大量的建设需要投入海量的资金,再加上原有的项目投入每年都会增加,财政收入当然不够用。
就在他一筹末展的时候,秘书走了进来,手上又是拿着一叠单子,他真是一阵头大。
“吕部长,这是药王星太空工厂转过来的帐单,徐院长说己经托欠太多款项没有支付给那些采矿公司,必须要支付一部分,不然那些采购矿公司也不能正常运转了。”
“都是要钱的,帐上己经没有多少钱了,还有很多工程款没有支付,真不知接下来怎么办,这缺钱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呀”
“你们下面有没有商议出一个解决办法来”
“我刚刚去问过财政规划司,除非加税,没有别的办法了。”
“唉!只能去找张总理想想办法了,这个问题必须要想一个办法解决。”吕栋园无奈地摇头叹息道。
=
第三百九十七章 土地期权证
章宏光让吕栋国从星海公司借到十亿炎元,算是暂时能应付一段时间了。
要知道炎元的价值很高,虽然星海公司之间前规定是一炎元换一百人民币,但这是让利给员工们,实际价值比这高得多。
借出这十亿炎元算是把星海公司也一下掏空了,包括以前的积累也拿出来了,不过星海公司业务稳定,现金流量大,到是没多大问题。
吕栋国虽然借到钱了,但也接到一个任务,那就是设计一个出售未来土地的方案。
要说出售炎黄星这里的土地,民众肯定要抢着购买,但这是出售还没有到手的土地,虽说也会有人买,可这其中具体操作却比较难了。
现在连土地都没有到手,自然不可能知道土地的具体类形,比如是平原还是山地,土地所在地气候情况等等,这些都是对土地价值有重大影响的因素。
因为帝国暂时没有国土管理部门,平常出售土地是财政下面一个办公室负责,所以这件事才会落在财政部头上。
目前帝国很多部门都是这样,本来可能是一个很大很重要的部门,但因为现在业务量很少,就没单独成立部门。
这样虽然给民众带来一些不便,但能节约大量政府工作人员,减少财政支出,当然以后相关业务量大了之后肯定会成立相关部门。
吕栋国在召开的内部讨论会上直接点名问道:
“吴晓丽,你是我们财政部专门负责土地相关业务的人,章总理提出来的想法,你们是如何看的”
“大家都知道,土地价格跟所处位置,地形,气候有很大关系,这些我们倒是可以分成几大类,做成几档价格。”
“现在最大问题是土地用途,政府有没有具体规定,毕竟商业用地,住宅用地与农业用地价格差距是非常大的。”吴晓丽说道。
“这确实是个问题,必须明确土地用途,现在因为有飞行汽车,距离不存在问题,有部分人就喜欢住偏远的地方,安静于利修行。”吕栋国点头赞同说道。
“这样,吴晓丽,你们先按农业用地来规划出几种价格,是否允许有其他用途,我问过才知道,同时我们要把配套相关土地法规方面完善。”
内阁决定出售的土地全部为农业用地,商业用地价格方面完全不好确定,不具备可操作性,估计也没有那家公司愿意购卖这种不确定性土地。
而农业用地就不同,只要地不是沙漠或者太冷的地方,收益是可估算的,操作性非常强。
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并没有把购买的土地锁定在那一个区域,把它变成一种土地期权证。
规定凡是购买了这种土地期权证的人,只要帝国推出私有化的土地,就可以申请行权,而不是指定某一个位置。
这样对那些暂时不想种地或者不想要某一个位置土地的人可以等,以后帝国再有土地推出时,如果适合再要求行权。
这样的方式不管对帝国还是对购买者,都有极大便利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