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美]贝文·亚历山大
地发动进攻。起初他们决定开战或许可以解释为他们错误理解了美国关于共产党侵略的态度,尤其是国务
卿艾奇逊1950年1月发表的把朝鲜置于美国战略防御圈之外的声明。但是,北朝鲜的进攻坚持得越久,取
得的胜利越大,他们在战略上越是注定要失败。他们几乎倾注了所有的军队,力图把南朝鲜及美国的军队
赶到朝鲜南端的大海里去,从而,无意地为坎尼之战更大规模的翻版创造了机会。
北朝鲜军向南渗透得越远,他们就在美国人从其身后任何地方所布的口袋里陷得越深。北朝鲜领导人
已经把朝鲜的陆地看做了自己的囊中之物,却完全没有意识到朝鲜半岛三面环水,而美国对这一水域具有
绝对的控制权。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可以在北朝鲜军队后方的任何地方部署两栖部队。几乎可
以绝对肯定,在空军和海军的轰zhà下,北朝鲜根本不可能阻止两栖部队的陆上推进,也不可能阻挡随后向
部队提供的给养和防护。
公元前216年的坎尼之战是历史上歼灭战的典范。1950年夏天的朝鲜和坎尼惊人的相似xing简直令人称
奇。迦太基的将军汉尼拔将大量步兵和骑兵部署在侧翼,而战线中间却用实力较弱的军队朝着对峙的罗马
军队推进。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的罗马军队简直喜不自胜,一举进攻便把中间战线又远远地推了回去,
使汉尼拔的军队形成了凹面的半月状。于是,汉尼拔用重兵从侧翼向盲目推进的罗马军队发起猛攻,同时
迦太基骑兵击溃了罗马骑兵,从罗马军队后方发动攻击并截断了他们的退路。只有大约3000罗马士兵逃出
包围,多达7万人被歼灭。而迦太基和凯尔特盟军只损失了不到6000人。
北朝鲜军攻入南朝鲜纵深处和罗马军队从中部深入迦太基战线一模一样,而麦克阿瑟在仁川发起的背
后进攻和汉尼拔的步兵与骑兵从罗马军队侧翼和后方扎紧口袋如出一辙。在洛东江的北朝鲜军没有直接受
到攻击并不能说明它没有惨败,因为占领汉城就意味着摧毁了北朝鲜军队可能的后勤供应而这足以使
这支军队面临灭顶之灾。
战争几乎刚刚开始,麦克阿瑟就一眼看出北朝鲜的将领把他们的军队置于了危险境地。在7月初的几
天里他便开始为仁川登陆做准备。参谋长联席会议反对仁川登陆,因为那里cháo水极高而且水道狭窄,在参
谋长联席会议看来,这两个因素不但使仁川登陆困难重重,而且还可能危机四伏。陆军参谋长j?劳顿?
柯林斯上将和海军作战部长福里斯特?p?谢尔曼上将竭力主张在群山登陆。那是一个港口小城,位于仁
川以南100空里、洛东江防线以西70空里的地方。然而,在群山登陆根本不能切断北朝鲜的jiāo通线。反过
来,北朝鲜的指挥部却可以迅速从釜山环形防线中抽调兵力,组成一条新的横亘南朝鲜的防线。以后,美
军任何沿这一条防线的进攻都将直接面对着严阵以待的阵地,那仅仅把北朝鲜人往后赶到了他们的后备军
和给养线上,而不能切断北朝鲜军与其后备军和给养线的联系。
李奇微把仁川登陆称作是一场“5000比1的赌博”。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相反,这是一场十拿九稳
的下注。更重要的是,在战略上,仁川可以是决定xing的,而群山则仅仅起到sāo扰作用。尽管风险这么大,
李奇微最后还是支持仁川登陆。选择仁川的充分理由在于,它具有出其不意以及一举结束战争的潜在可能
xing。
军事史中已有多个利用了麦克阿瑟仁川策略的成功战例。相比较而言,由于传统上大多数指挥官思维
僵化、肤浅,这样的战例显得极为罕见。在另一方面,英勇而又富有想象力的指挥官通常独辟蹊径,正如
卓越的南部邦联将领“石墙”?杰克逊所说,“迷惑、蒙蔽并且突袭敌人”,而不是在正面和严阵以待的
敌人拼得jīng疲力尽。
英国著名的军事作家b?h?利德尔?哈特用两个准则非常简明地表述了这种理论:第一,“纵使历史
上有大量的证据,也绝不能认为一个将军让他的部队向严阵以待的敌人发动正面进攻是合乎情理的”;第
二,“不是在进攻中打破敌人的平衡,而是在真正的进攻成功地发动或者能够发动之前就打破这种平衡。

麦克阿瑟的仁川登陆计划是对背后制敌策略的又一诠释,而这种策略是拿破仑作战的一贯目标和主要
方法。与其他战例相比较,麦克阿瑟的计划和公元前217年汉尼拔在特拉西梅诺湖击败罗马军,1800年拿
破仑在马lun戈击败奥地利军以及1918年英国陆军元帅埃德蒙?亨利?h?艾lun比在巴勒斯坦粉碎土耳其军
防线如出一辙。每一场胜利都是获胜的将军出其不意地在敌后发动袭击,然后在敌军和它的后勤供应以及
援军之间建立战略阻击线,从而使敌人土崩瓦解。
仁川之战和汉尼拔在意大利中部的特拉西梅诺湖所取得的胜利简直是一模一样。汉尼拔没有朝着驻扎
在阿尔勒提乌姆(阿雷佐)的罗马军队迎头挺进,而是选择了极为难行的穿越阿尔诺河上危险的、在春汛时
被认为是不可逾越的阿尔努斯沼泽地,然后在克卢西乌姆(丘西)如奇兵天降,从而chā到了罗马军队和罗马
城之间。罗马指挥官盖乌斯?弗拉米尼乌斯意识到汉尼拔向罗马进军畅通无阻时已为时太晚,他放弃了坚
固的防御阵地,迅速向南进发以寻机作战,结果中了埋伏,在湖边被汉尼拔打得一败涂地。
麦克阿瑟正是采用了汉尼拔的策略。他要求从背后进攻,这样既可以避开沿洛东江驻扎的北朝鲜军,
又可以从侧翼发动进攻。因此,他计划沿着抵抗最小的阵线开战。另外,在选择易守难攻、危机四伏的仁
川港时,他也选中了敌人最料想不到的地方。
北朝鲜为数不多的预备队也没有集中在仁川,因为北朝鲜的指挥官知道那里cháo高水窄,没有想到敌人
会在那里登陆。在战略上麦克阿瑟的计划可以说是jīng妙绝lun:在一个致命的地方发动突袭,不但在心理上
使北朝鲜人晕头转向,而且由于是向一个基本毫无防御的目标进攻,这样就把北朝鲜人抵抗的可能xing降到
了最低限度。战略的真正要旨在于以最少的战斗、最低的伤亡取得胜利。正如中国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孙子
在公元前500年的《孙子兵法》一书中所写的那样:“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麦克阿瑟也为利德尔?哈特用下述文字所阐述的jīng辟理念提供了又一佐证:“历史表明,一位出色的
指挥官宁可采用最危险的迂回的方式,也不愿采用毫无把握的直接方式,……险要的地势,无论多么可怕
,在实质上,也没有战斗所蕴涵的危险和不确定xing可怕。任何条件、任何障碍都比人的抵抗所制造的条件
和障碍容易估计和克服。”
麦克阿瑟之所以选中仁川作为登陆点,在军事上还有一条最好的理由。该城距汉城仅仅20英里。作为
韩国首都,汉城具有极为重要的象征意义;而且它还是朝鲜的jiāo通枢纽,能够为北朝鲜军有效提供补给的
仅有的铁路和公路都从汉城或附近通过。在汉城切断这些jiāo通线就等于切断了北朝鲜的命脉。另外,汉城
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从此处向北,麦克阿瑟可以朝北朝鲜进军;向南,可以攻击北朝鲜军的后方;向东
,则可穿越半岛,切断所有的二级道路和一切可能的退路。即使不考虑切断一切补给和援军这样的关键效
果,仅上述威胁就足以迫使北朝鲜司令部下达紧急撤退的命令,这样至少可望挽救他们的军队。因此,仁
川登陆既可在北朝鲜指挥官的心理上产生效果,又会对北朝鲜士兵的士气产生影响。要是命令军队坚守不
动,指挥官就会担心其军事力量有可能被摧毁;要是不赶紧逃跑,士兵们会害怕丢掉xing命。
在仁川成功地实施登陆并迅速占领汉城意味着一qiāng不发就可以摧毁洛东江战线上的北朝鲜军队。现代
军队若没有食品和油料,尤其是没有弹yào,就没有几天的生存时间。然而,比物质损失更重要的是一支被
断了退路的军队会失去信心。无路可退的军队不会再无所畏惧地盯着前方的敌人,而是焦虑不安地向后张
望。断了退路的士兵的基本动机不再是怎样坚决地打击敌人,而是如何使自己从困境中脱身。由这种心态
的士兵组成的一支军队在短暂的时间里尚能保持完整,但要不了多久便会溃散成一帮拼命寻求安全的难民
。攻击敌人的后方和jiāo通线之所以是毁灭xing的,原因就在于此。在坎尼,尽管罗马士兵一下子陷入了绝境
,但直到他们意识到退路已被迦太基骑兵从身后切断,才惊慌失措、四散溃逃。北朝鲜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第 25 章
本身也把这个原
则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不断在侧翼运动,并且刻意在美军和南朝鲜军的身后设置路障。他们在战术上运
用纯熟,然而,麦克阿瑟却要在战略上给他们一个教训。
麦克阿瑟用在朝鲜的战略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用在太平洋战役中并取胜的战略极为相似。在那次出色
的行动中,麦克阿瑟和太平洋中南部的指挥官切斯特?尼米兹上将以及小威廉姆?f?哈尔西上将一道,
创造了著名的“越岛进攻”战略,他们绕过日军重兵驻守的岛屿或阵地,打击其余的单个目标,使孤立起
来的日本驻军“憔悴而亡”。这些被绕过去的日本兵就好似被送进了战俘营一样束手无策,毫无用处。
麦克阿瑟的仁川计划是太平洋越岛进攻战略的变体。这个计划非常出色,当时没有人,甚至是联席会
议的参谋长们也没有看出和太平洋形势的相似xing。在那里,日本部队战线拉得过长,战略两栖部队从其后
方登陆便可将其截断。同样地,一直向南压的北朝鲜军队战线拉得也很长,战略两栖部队从其身后登陆也
可将其切断。
麦克阿瑟和联席会议的参谋长之间的争论是现代最有趣的例子之一:同样一种形势,在一个军事家眼
里是大胜的良机,而在其他军事家看来却是莫大的危险。由于麦克阿瑟被证明是正确的,这场争辩的结果
使麦克阿瑟头上军事天才的光环更加灿烂夺目,但却使联席会议参谋长们黯然失色。于是便有了这样一种
观点,麦克阿瑟事事不错,同时后来当他实施军事上最为冒险的行动时,这种观点也束缚住了联席会议参
谋长们的手脚,以致不敢责备这位远东军司令官。许多人难以相信在麦克阿瑟身上依附着一个军事善恶两
面人的特征。在美国人的眼里,英雄总该是英雄。然而,这位构想并坚定地实施了仁川登陆的将军,仅仅
在几星期以后便不顾公开的警告,眼睁睁地跨进了中共军队的伏击圈。
这便显出麦克阿瑟是一位凡人,他和任何普通人一样,既有灵感也犯错误。然而,正是作为一个人而
不是神,麦克阿瑟才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就像身处阿尔努斯沼泽地的汉尼拔一样,他透过仁川恶劣的地理
条件,把这些困难看做是以奇致胜的保证。除此之外,作为一位70岁高龄的武士,他那充沛的jīng力和毅力
也令人敬佩,他不但说服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了他的行动,还使他们提供了他认为发动进攻所需要的兵力
。得到必需的部队决非易事,因为当时美国军方领导机构毫无准备,许多军方和政界领导人坚信,对美国
的威胁不是来自突出于亚洲的一个半岛,而是来自欧洲,那里有数百万全副武装的俄国兵,只待克里姆林
宫一声令下,便会倾巢而出。
尽管他认为“华盛顿的那帮人”只盯着欧洲,但他却感到亚洲才是决定西方世界命运的地方。他的努
力所取得的最后成功是巨大的。仁川登陆实施之时,美国的每一支满员的作好战斗准备的部队都jiāo由麦克
阿瑟指挥,只有第82空降师例外。同时,运送如此大量的兵力,对于参谋长联席会议和美国军方领导机构
也是一项光荣。他们创造了一个奇迹,在朝鲜战争开始仅仅两个半月后,他们就完成了部队的训练、组织
和后勤工作。
第22章 战略之争
制定仁川登陆计划(代号“烙铁行动”)时在美国高层军事部门所引起的争论,突出显示了参谋长联席
会议这样一个特别机构和麦克阿瑟这样一位独一无二的军事思想家和指挥官之间的分歧。设立参谋长联席
会议是为了对军事力量进行统一、全面的指挥和调配,他们要对美国的安全进行通盘考虑,并提出相应的
解决方案。参谋长们是考虑大事的,要他们也去从事创造xing思维未免太苛求了。在朝鲜问题上,人们意料
之中的最大的创造xing思想家不是参谋长联席会议,而是麦克阿瑟。委员会之类的机构很少会有令人叹为观
止的创新举动。
参谋长联席会议发觉,他们对麦克阿瑟的提议要么表示赞成,要么表示反对,自己却提不出什么见解
。当然,部分原因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战区司令官所担当的角色:高度独立于华盛顿并具有极
大的独自制定方针的权威,这种角色也被带到了朝鲜。
至于麦克阿瑟,还有另外一个因素:战争bào发时参谋长联席会议级别最高的官员是参谋长联席会议主
席布莱德雷;那时他是四星上将,而麦克阿瑟却是五星上将。作为最后一位尚在军中服役的上将,麦克阿
瑟的军衔实际上比他五角大楼的上司还高。在军队等级森严的气氛中,很少有人对陆军上将在事后说三道
四,甚至连参谋长联席会议也不会那样做。直到9月份,杜鲁门才决定把布莱德雷晋升为五星上将。随之
而来的问题是,这次迟到的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集团军指挥官当之无愧的晋升是否有旨在压制麦克阿瑟的因
素?自从布莱德雷之后再也没有五星上将。
美国军队投入朝鲜后不久,麦克阿瑟就有在北朝鲜军后方实施两栖登陆的计划。7月2日,他请求国防
部派出一个海军团战斗队,以及协同作战的海军航空兵。尽管他们不清楚麦克阿瑟具体怎样使用这支海军
部队,参谋长联席会议还是在第二天就批准了他的请求。两天之后,即7月5日,麦克阿瑟又要求更多的兵
力:整个第2步兵师,第2特种工兵旅,以及第82空降师的一个团,所有这些兵力都将在7月20日至8月20日
之间投入使用。这些要求意味着要投入美国所有的战略后备兵力中相当大的一部分。美国驻扎在日本之外
的6个师中,其中一个在德国驻防,这样在美国只有5个普通后备师:第2和第3步兵师,第11和第82空降师
,还有第2装甲师,所有这些都被军事专家认为不宜投入朝鲜战场,尤其是第11空降师,根本毫无准备。
参谋长联席会议经过短时间的权衡便在7月7日请国防部长路易斯?约翰逊批准麦克阿瑟所要求的兵力
部署。几天后,约翰逊和杜鲁门总统便批准了。同时,参谋长联席会议要各部队待命开拔。他们只做了一
项变动:从第11空降师抽调了一个团战斗队,他们认为第82空降师弥足珍贵,所以舍不得将其拆开。这是
美国仅有的一个满员的jīng锐之师,可以随时空投到任何发生危机的地方,是美军的秘密杀手锏。
令参谋长联席会议吃惊的事在7月9日和10日接踵而来。9日那天,麦克阿瑟提高了他的要求,提出再
派4个师。他在发往华盛顿的电文中这样写到:“局势已经发展成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7月10日,他敦
促国防部把驻防在远东的4个师扩充到满员编制(当时是70%),而且要求已处于待命状态的海军团战斗队扩
充为一个师并尽快给他派去。两天之内,麦克阿瑟就把他估计的朝鲜所需的兵力翻了一番,从4个师增加
到8个师。对这一要求,美国当时难以满足。
参谋长联席会议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境地:一位深受尊重的战区指挥官,要求派兵前往一个本不是美国
重大战略利益所在的国家去打仗,他的要求超出现有的兵力,而这一仗在刚开始时仅仅是一次有限的警察
行动。海军作战部长谢尔曼上将说,该是“澄清国家战略领域里几个基本问题的时候了:美国部队在亚洲
的地面战场,要介入到何种程度;在世界其他地区,我们可以冒多大的风险。”
参谋长联席会议迅速采取了行动。首先,他们决定派两名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前往东京,搞清麦克阿
瑟需要这些部队的意图,因为他一直对他的计划闪烁其辞。其次,他们开始在世界各地搜寻,看有没有可
以迅速投入到朝鲜的部队,最终找到了两支,即驻扎在冲绳岛的第29步兵团和驻扎在夏威夷的第5团战斗
队,并且迅速将他们运往朝鲜。最后,他们开始大规模地扩充美国部队。
最后这一决定终于让美国人切身感受到了亚洲战争的现实。当初他们普遍赞同美国介入朝鲜战争,现
在他们开始意识到参战的代价了。参谋长联席会议立刻得到了国防部长约翰逊和杜鲁门总统的支持。7月
19日,总统对全国发表广播电视讲话,宣布大量扩充美国军队(仅陆军就达20多万人),并向国民警备队、
预备役军人及个人发出动员令。到8月底,陆军已征召了9.3万人,组编为404个预备役分队,205个国民警
备队分队(包括4个师),再加上1.05万名预备役军官。同时,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征召了几乎10.4万名预备
役军人(包括所有3.28万名海军陆战队预备役军官和士兵),空军召回了近5万名军人,所有这些加起来,
共计25万多人。
虽然国会还没有完全拨付这些军人所需的所有资金,总统却已经批准了由83.4万人组成的陆军,分编
为11个师,12个独立团;由58万人和911艘舰艇组成的海军;由13.8万人组成的海军陆战队,分编为两个
师;由56.9万人和62个战斗联队组成的空军;再加上16个战斗航空队和20个独立运输航空队。
指派去会见麦克阿瑟的参谋长联席会议特别代表团于7月13日抵达东京。领队是陆军参谋长柯林斯上
将和空军参谋长霍伊特?s?范登堡。正是在这次会见中参谋长联席会议才首次获取了关于麦克阿瑟战略
思想的实质内容。
第8集团军司令官沃克将军和参谋长阿尔蒙德分立在两旁,麦克阿瑟在两位参谋长和随后赶来参加会
议的太平洋舰队司令亚瑟?雷德福上将的心目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柯林斯这样描述他:“麦克阿瑟依然
是那副沉着冷静的样子。像往常那样,他一边信心十足地侃侃而谈,一边来回踱步。他总是给人这样一种
印象:似乎不只是对着眼前的听众讲话,而是对着不在眼前的一大批听众讲话。”
布莱德雷上将对麦克阿瑟的看法可不那么宽容。他在自传中这样描写麦克阿瑟:“他卓越的才华令人
生畏。但作为统帅他又有几点不足:过分自命不凡,刚愎自用,对上司的判断不屑一顾。”布莱德雷还说
道,他像美国将军乔治?巴顿和英国陆军元帅伯纳德?蒙哥马利一样,是个自大狂。
“将军”(参谋长及其下属,不论军衔有多高,通常都称麦克阿瑟为“将军”)在柯林斯、范登堡和雷
德福的面前摆出一副故作高深的模样。对于在何处、何时会阻止住北朝鲜人,他拒绝作出任何猜测,然而
,正当北朝鲜大获全胜,美国和南朝鲜军一败涂地之时,他却流露出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他向他们保证
,完全可以挡得住北朝鲜人,但是为了用这种局势来更紧地钳制国防部他警告说,美国还击的速
度和成功取决于参谋长们把他所需要的部队和装备运来的速度。
将军毫不掩饰地争辩道,在战略意义上,美国应该给朝鲜而不是给别处以足够的重视。他坚持认为,
冷战的结局是在远东。当柯林斯问及他需要多少军队才能恢复和稳定三八线这条分界线时,麦克阿瑟说道
1...1516171819...1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