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美]贝文·亚历山大
行动,而且推迟了两天才进行讨论。
东京的远东司令部和华盛顿的领导人都对中国发出的警告未予重视,因而,也未能在大灾难发生之前
停止一切行动。这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结局。
有大量确切的证据表明,极其强大的中国军队正在阻挡联合国军的推进。一个由三个师组成的南朝鲜
集团军被打得溃不成军,如惊弓之鸟。南朝鲜军队另有一个团由于损失了大部分装备和人员而从战场上消
失。美军的一个团也被打垮,不得不仓皇撤退,其属下的一个营下落不明。人们把一切责任都归咎于麦克
阿瑟,因为他固执己见,拒不相信眼前的证据,坚持要重新发动攻势。但同样的证据也摆在华盛顿参谋长
联席会议成员和政府领导人的眼前,尽管他们一个个说得头头是道,但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以避免灾难的
发生。华盛顿的这些要员应当同麦克阿瑟一道对即将发生的事情负责。实际上,他们是麦克阿瑟的顶头上
司,他们有权把他那种务求全胜的思想压制住。
正如施纳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第 45 章
贝尔和沃森在其《朝鲜战争期间参谋长联席会议史》一书中所说的那样:“不管作出何种解
释,在中国人后来称之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攻势之间出现了连续三个星期无战事的局面,这为
美国提供了一个喘息的机会,它完全可以趁机重新调整其策略,以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但终因优柔寡断、
举棋不定和判断失误而错过时机。”
国务卿艾奇逊后来曾说过:“本届政府失去了在朝鲜停止走向灾难的最后机会。在这件事上,总统的
所有文职和军事顾问都清楚,某个方面出了严重问题,但他们却坐失良机,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如
何找出这一问题,也没有考虑如何去对付它。”
这决不仅仅是坐失良机,而是一种失职的行为。当身居要职的人意识到某个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他
们就有责任立刻提醒人们注意,而不是要求继续执行会带来灾难xing后果的政策。总统的顾问们并没有同麦
克阿瑟正面冲突过,尽管他们不久之后得到的证据表明,麦克阿瑟本人彻底改变了自己对中国威胁的判断
:他已下令从空中摧毁横跨鸭绿江的所有桥梁,以此减缓中国增援部队涌入朝鲜的速度。在两件至关重要
的大事上,即让联合国军继续发动攻势并轰zhà鸭绿江上的桥梁,参谋长联席会议和政府对麦克阿瑟的态度
也前后不一,最初是举棋不定,接着是作出让步,到后来是撒手不管,听之任之。
麦克阿瑟于11月5日下达命令轰zhà朝鲜一端的鸭绿江大桥(还包括从鸭绿江到联合国军防线之间的所有
工厂、通讯设施、城镇和村庄等),这离他对参谋长联席会议说无法对中国干预的“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后仅有一两天时间。而现在,他却下令投入远东空军的全部力量进行为期两星期的狂轰滥zhà,给北朝鲜及
其盟友中国予以沉重打击,以图迅速结束战争。麦克阿瑟命令远东空军司令乔治?e?斯特拉特迈尔中将
:“如有必要,就让参战的机组人员飞到筋疲力尽为止。”
麦克阿瑟甚至没有把这道命令通报给参谋长联席会议。这一命令极具挑衅xing,北京会把它看成是一种
直接对抗的举动。但斯特拉特迈尔将军完全明白这样做的潜在影响,所以,他提醒其在五角大楼的空军上
司重视这件事。在轰zhà机将要从机场起飞前3小时,国防部的官员与艾奇逊取得了联系,他马上前去面见
杜鲁门。杜鲁门说他主要关心的是部队的安全,但又说麦克阿瑟应事先讲明进攻的理由,然后才能实施轰
zhà。于是,参谋长联席会议于11月6日电告麦克阿瑟,要他立即取消对靠近满洲边界5英里之内的一切轰zhà
,并要他尽快回电说明下令轰zhà鸭绿江大桥的理由。
麦克阿瑟后来的愤怒答复不仅清楚地表明,不管产生什么后果,他都决心继续实施轰zhà计划,而且从
中也看得出,他本人此时对中国干预的危险所做的估计要比原来的估计严重得多。假若以前还没有人这样
做的话,麦克阿瑟后来流露出来的情况也足以向参谋长联席会议和杜鲁门政府举起了示警红旗,促使他们
立刻停止一切行动,直到澄清存在的危险之后再行定夺。而相反,参谋长联席会议和政府却任由麦克阿瑟
口出狂言。此时此刻,他们本该当机立断,行使领导权,但他们却没有这样做,而是让可能产生灾难xing后
果的政策继续下去,以致造成了可悲的结局。
这里是麦克阿瑟电复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电文:
大批人马和物资从满洲越过鸭绿江上的桥梁cháo水般涌来。这一举动不仅对我指挥的军队构成威胁,而
且还有可能最终导致我的部队全军覆灭。过江的实际行动可以在夜幕的掩护下进行,而鸭绿江和我军防线
之间又很近,敌军遭遇不到什么空中封锁即可完成针对我军的部署。阻止敌军增援的唯一办法就是摧毁这
些桥梁,并从空中最大限度地摧毁北部地区帮助敌军推进的所有设施。每迟延一个小时,美国和联合国其
他成员国就要付出巨大的血的代价。按照原定计划,位于新义州的主要渡口将在几个小时内遭到打击,而
且轰zhà任务实际上已经在执行之中。在提出最严正抗议的同时,我正在贯彻你们的指令,暂停这一轰zhà计
划。我命令采取的行动完全符合战争规则,并且是在我从联合国得到的有关决议和指示范围之内的,它一
点也不构成对中国领土的任何轻微侵犯,尽管从那里发生了肆意违反国际法的行为。你们所施加的限制对
将士们的身心所造成的灾难xing影响,我无论怎样强调也不会过分。我希望这件事立刻引起总统的关注,因
为我相信你们的指令很有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灾难;假若总统没有亲自直接地了解这种情况,我就不能对
此承担责任。时间极为紧迫,我要求立即重新考虑你们所作出的决定,在此期间,我当然完全服从你们的
命令。
布莱德雷将军在其自传中说,在华盛顿,他本人和其他人“都没有想到麦克阿瑟在回电中语气竟然如
此强烈”,更没有想到他“完全改变了自己在11月4日对敌军力量所作的估计”,这“在华盛顿引起极度
震惊”。
恰在此时(11月6日),麦克阿瑟下发了一份夸大其词的特别公报,指责“共产党不宣而战,让异国共
军跨过鸭绿江进入北朝鲜,犯下了有史以来最令人生厌的违反国际法的罪行”。公报还指责中国赤色分子
以满洲为基地大规模集结军队。事实上,中国人曾警告过,如果美国侵略北朝鲜,他们将予以打击。
麦克阿瑟的电文和公报里所包含的令人惊愕的信息还不是说必须zhà毁鸭绿江上的桥梁,而是说中国人
正在对联合国军构成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胁。假若中国军队的调动真有可能使联合国军遭到覆灭,假若中国
人真的在满洲集结部队,那么,zhà毁鸭绿江大桥相对说来就是一个小问题;而怎样对付中国的威胁才是大
问题。中国人可以非常迅速地在鸭绿江上架起浮桥。不管怎么说,鸭绿江不久就要结冰,到那时大江就会
变为通途,而不是一道障碍。法国骑兵不就是在1794年经冰上而进入阿姆斯特丹的吗。zhà毁桥梁并不能阻
止中国军队的调动。头等大事应该是如何消除对联合国军构成的威胁。明显的答案并非坚持为发动进攻作
准备,而是要立即着手制定保护联合国军的计划,要么就地挖壕固守,要么把部队撤回到较容易进行防御
的防线上。
然而,联席会议的参谋长们并没有立即着手解决这件事,反而只是开始处理那件令麦克阿瑟放心不下
的事情:大江上的桥梁。他们打电话给杜鲁门,并把麦克阿瑟的回电念给他听。杜鲁门左右为难,因为一
方面他的战区司令官要求进行轰zhà,而另一方面联席会议的参谋长们又拿不出其他办法来,于是,他只好
同意进行空中攻击。
麦克阿瑟胜利了。轰zhà于11月8日开始实施,但对桥梁的轰zhà并没有取得很大成功。轰zhà机飞行员可
接近大桥的飞行路线非常有限,因为他们不能侵犯满洲的领空,而且中国的防空pào火和喷气式飞机也露了
面。历史上第一场全由喷气式飞机参加的空战发生在11月8日,那天,驾驶美制f-80战机的拉塞尔?布朗
中尉击落了一架大概由中国人驾驶的俄制米格-15战机;12月5日,空中攻击被取消,至此,连接朝鲜和满
洲的12座公路和铁路桥梁只有4座被zhà断。
国务卿艾奇逊在其回忆录中,谈到了从中国军队初次出现,到麦克阿瑟最后宣布发动所谓的“结束战
争”的攻势这一关键时期在华盛顿发生的事件的动态,他有一段表示歉意的话。这段话不仅概括了波托马
克河上的美国政府提出的各种借口,而且似乎在无意之中还从侧面反映出领导不力的状况仍在继续。艾奇
逊是这样说的:
由于我们自己分散了兵力,再加上中国方面的干预,各种危险都已显现出来。我们对此无不深感忧虑
。虽然我们彼此以诚相待,但做得还相当不够。劝说总统考虑一项他的军事顾问们没有提出的军事策略,
这是我所不乐意干的。他们之所以没有提出来,是因为这项策略违背了战区司令官拥有正当权力这一美国
军事传统……假若马歇尔将军和联席会议的参谋长们提议把部队撤回到平壤至元山的防线上,并提议由联
合指挥部统一协调延伸防御阵地而且假若总统支持他们,毫无疑问他会支持的也许灾难就可以避
免了。但这却意味着与麦克阿瑟发生冲突,他会指责他们使他无法获胜并意味着在有争议的情况下解
除他的职务。因而,他们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坐失了时机。尽管每个人都做得很对,但我相信过后没有
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相当满意。
第40章 华盛顿的空谈
中国军队的进攻虽然没有使麦克阿瑟司令部改变计划,但至少在华盛顿引起了人们对美国政策的讨论
。11月8日,应国务院的要求,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与麦克阿瑟讨论朝鲜局势,言外之意就是要这位将军
放弃原来的计划,由进攻转为防御。
虽然麦克阿瑟在11月7日的电报中承认,“强大的中共军队介入了朝鲜战役,已经完全改变了总体形
势”,但他拒绝接受任何让他放弃进攻的想法。在给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回电中,他说道:
消灭在朝鲜的一切武装抵抗力量,并使之成为一个统一自由的国家,是联合国十分重要的基本政策,
而削弱这一政策将是一个致命xing的错误。
麦克阿瑟称,他相信美国的空军力量有能力阻挡住来自满洲的中国增援部队,并消灭已进入朝鲜的部
队。他计划于11月15日开始发动攻势,一直挺进到朝鲜北部边界。
除此之外的任何计划都只能彻底挫伤我军的斗志,其在将士们心理上所造成的影响将是无法估量的。
这将迫使我军在北朝鲜极其艰难的防线上无限期地滞留下去,而且毫无疑问还会引起南朝鲜人的反感,致
使他们的军队土崩瓦解,甚至可能会掉转qiāng口来对付我们。
据传,英国建议在朝鲜最北端中国和联合国军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区,但这个主意一经提出,即遭到麦
克阿瑟的严词拒绝。他认为这与1938年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拱手让给纳粹德国的做法如出一辙。
相反,麦克阿瑟强烈要求联合国谴责红色中国不遵守联合国的有关决议,而且,如果中国不撤军,就应以
军事制裁相威胁。
麦克阿瑟的战争思想是勇往直前,迫敌无条件投降,这一思想在其复电的结尾几句话中得到了概括:
“我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提议,在此关键时刻我们决不能减弱攻势。我们必须向前推进,争取全面胜利。我
相信,只要我们不放弃坚定的决心和不屈不挠的意志,我们就一定能够取得这一胜利。”
麦克阿瑟认为,美国的空中观测可以发现中国军队的调动情况;既然如此,美国的飞机就可以轻而易
举地摧毁中国军队。毫无疑问,他的这种乐观态度部分是基于他个人的见解。这表现在许多方面。但他却
忽视了一个事实:几个月来,为了躲避空中侦察,北朝鲜部队和装备的转移几乎全部是在夜间进行的。同
时,这与他要求zhà毁鸭绿江桥梁时所采取的立场也是不相符的。他认为那是阻止中国军队进入朝鲜的唯一
办法,因为他们是在夜色的掩护下从桥上过来的。然而,11月9日,麦克阿瑟告知联席会议的参谋长们:
“中共为防其入朝作战的部队被我消灭,想再派大量援军过江,美国的空军力量有能力阻挡住他们。”接
着,11月17日,他告诉美国驻南朝鲜大使约翰?穆乔,中国进入北朝鲜的军队不会超过3万人,因为只要
大于这一数目就需要进行明显的军事调动,就会被空中观测系统侦察到。然而,此时已有比这6倍还多的
中国士兵进入朝鲜。11月18日,麦克阿瑟向参谋长联席会议保证,前10天猛烈的空中打击成功地隔离了战
斗区域,阻断了敌军的增援部队,而且使敌军补给大大减少。中共士兵缺乏对抗空中侦察的技能,是麦克
阿瑟将军低估中国在北朝鲜的威胁的原因所在,这在后来表现得很明显。然而,麦克阿瑟发给联席会议参
谋长的电报却自相矛盾。仅这一点,就足以告诫人们:中国军队在北朝鲜集结的数量还是个未知数,联合
国军正在面临难以想象的巨大威胁。
对麦克阿瑟的电文仔细研究之后,联席会议参谋长们于11月9日给国防部长马歇尔提jiāo了一份分析报
告,为当天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作准备。在这份报告中,联席会议参谋长们认为中国军队进入
朝鲜,可能是为了保护鸭绿江沿岸的水力发电设施,利用消耗战牵制美国力量,或试图将联合国部队完全
赶出朝鲜。联席会议参谋长们说,联合国军司令部在军事行动上有三种选择:继续向鸭绿江挺进;在不到
鸭绿江的地方设立一条防线坚守;或是撤军。他们虽然没有提出具体的行动策略,但却暗示,在未澄清由
于中国介入而引起的军事和政治问题之前,以坚守鸭绿江以南阵地为好。如果能坚持的话,这将是一项合
理的策略。但联席会议参谋长们并不坚定。
在11月9日召开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有可能通过一项谨慎的政策,不过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第 46 章
在此次会议上华盛顿非
常清楚地表现出要放弃责任,因为他们在这里没有做出任何决定。因杜鲁门没有出席,会议由艾奇逊主持
。会上较多地讨论了中国介入的问题和美国可能会采取的一些行动计划,其中包括在鸭绿江以南坚守一条
防线。但最终国家安全委员会还是一致认为不改变麦克阿瑟的命令。远东司令官可以按自己的意志行事,
但不能进攻满洲。麦克阿瑟实际上被授予了全权。联席会议参谋长们没有表示反对意见。
在联合国,成员国的代表们同样也是流于空谈,却没有得出任何结论。11月10日提出的一项决议案本
来要宣布“中国与朝鲜接壤的边界是不可侵犯的”,但在表决之前会议就结束了。与此同时,安理会要中
国派一名代表,旁听对麦克阿瑟提jiāo的有关中国介入的报告进行的辩论,中国拒绝了这一邀请。这一拒绝
,加之中国军队正从朝鲜战场上后撤,显然使多数安理会成员国确信没有立即采取行动的必要。
安理会再次没能采取行动,因为红色中国宣布接受联合国已发出两个月之久的邀请,参加由俄国发起
的关于“美国侵略”台湾的辩论。安理会成员国希望在中国代表到达后,能够讨论整个远东局势。然而,
到开始辩论的时候,朝鲜战场上的军事形势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样,安理会就失去了可能对事态的发
展产生影响的机会。
不过,那种认为能找到解决办法的乐观情绪并非人人有之。11月13日,澳大利亚总理通过外jiāo途径告
知美国政府,中国和联合国对抗的后果将是严重的,力劝美国“尽可能不理睬中国的挑衅”。瑞典驻北京
大使在11月中旬报告说,中共向朝鲜调兵遣将的行动规模很大。缅甸驻北京大使馆也在报告中指出,中国
准备竭尽全力帮助北朝鲜。荷兰在11月17日转jiāo给美国政府的情报中称,中国进行干预的动机是害怕美国
进犯满洲,如果联合国部队在鸭绿江以南50英里处停止前进,中国将不会进一步介入。最重要的是,中国
共产党在11月4日广泛播发的一份声明中向全世界表明,中国打算“以武力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
战争”。
但由于国家安全委员会11月9日作出了让麦克阿瑟统揽全权的决定,使人们没有太注意各方面表达的
意思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的警告,荷兰让联合国军在分界线以南停止前进的建议,还是英国最终在当月
中旬提出的关于联合国撤军的建议。英国曾建议联合国军撤至横跨朝鲜狭窄处的一条分界线上,界北地区
由联合国的一个机构负责管理,该机构将有红色中国的代表参加。尽管艾奇逊认为建立缓冲区的想法有一
定价值,但他还是劝说英国不要在联合国提出这项建议,部分原因是他希望中国能使其所在的一侧成为非
军事区。不过他估计,要让中国同意这一点会非常困难。
与此同时,艾奇逊和国务院希望与国防部一起探讨关于建立缓冲区的想法,并于11月21日召开了一个
国务院与国防部联席会议,讨论是否有可能与中国进行谈判以在分界线两侧建立非军事区的问题。国务院
迈出的步子太小而且为时已晚。麦克阿瑟已在11月18日告知联席会议参谋长,第8集团军将在11月24日发
起进攻。此外,针对国务院的建议,11月20日,美国陆军作战训练处的查理?l?博尔特少将起草了一份
措辞严厉的有关国务院所提建议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断然拒绝建立非军事区的想法,并说:“在朝鲜的武
装抵抗力量没有完全被消灭之前建立这样一个非军事区,会削弱联合国提出的将朝鲜变成一个统一而自由
国家这样一项基本政策。”
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国务卿艾奇逊和马歇尔、联席会议的几位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罗伯特?a?罗维
特以及其他国务院的高级官员。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博尔特将军已经预见到的:不改变授权麦克阿瑟向鸭绿
江推进的命令。不过,说服中国同意在边界上建立中立区可能有困难。在讨论了这一困难后,国防部副部
长罗维特建议麦克阿瑟在其部队到达鸭绿江后,单方面建立一个事实上的非军事区,把部队撤到鸭绿江以
南可以防御的阵地上。参加会议的人多数都赞成罗维特的建议。柯林斯将军绘出一条位于鸭绿江以南10-
25英里左右的可能分界线。11月24日,联席会议的参谋长们以圆滑的外jiāo辞令告诉麦克阿瑟有关这条分界
线的总体设想,并建议由南朝鲜军队防守这条分界线。
但根据美军向鸭绿江推进而造成的与中国对抗的情况,以及中国军队在满洲和北朝鲜大量集结的实际
情况来看,由国务院、国防部官员和联席会议参谋长提出的这个颇有希望的建议似乎显得有些苍白和不切
合实际。毕竟在中国方面看来,从鸭绿江后撤10-25英里根本算不得什么撤退,因为他们已经进攻了离鸭
绿江还有50英里远的联合国军。
无论怎样,这项建议很快就被麦克阿瑟否定了。他是在视察过第8集团军的前线进攻将从那里开
始刚刚回到东京后作出这一反应的。在视察过程中,麦克阿瑟乘飞机飞越鸭绿江上空,进行所谓的“
亲自侦察”,并向联席会议参谋长报告说,鸭绿江以南地带不易防守,但鸭绿江本身却具有得天独厚的天
然防守特点。麦克阿瑟说,暂且不论撤军这一举动有多么愚蠢,单单由此而引起的政治后果就“充满了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