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杨门秘史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手可摘星辰
“可是谁又能保证他们不会第二次背叛主人呢?”胖子继续质问道,“如今他们可以扔下赵元礼四下逃窜,他日就有可能不顾我们继续第二次逃窜!”
“呵呵——”我笑了起来,拍了拍胖子的肩膀道,“赵元礼本就不是可以成事的人,这些人跟在他pì股后面厮混,也不过是为了他头上顶着的皇亲名号,和那个清源军节度使的牌子,如今他去了这些牌子,就什么也不是了!而我们可不一样啊!就算是没有整个西北的几十万大军作为后盾,我们几个兄弟出来单挑,也能放倒一大片!只要我们自己屹立不倒,自然会有大批的来者追随!”
“你说的倒也有些道理。”胖子点了点头,不再赘述。
说话是说话,处理起后事来还是很令人心烦的。
清源军节度使府虽然被我们给占了,赵元礼也落网了,可是外面飘着的大军还在南北两地呆着,我以平西王府与朝廷枢密院副使的名义,给他们的首领下了手令,申明了清源军节度使暗中与叛军勾结,意图不轨的事实,然后吩咐两之人马的负责人来阳曲述职,处理清源军在赵元礼去职后的各项事务。
很快地,阳凉北关的守军统领郭利用就将大军整顿之后,将大权交给我派去的使者,然后自己带了几个侍卫,直接来到了阳曲的节度使府邸,向我述职。
这倒也在我的意料之中,郭利用本来已经做到高级武官,再往上的话就得靠朝中的人事了,他追随赵元礼叛乱没有什么好处,若是失败了还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此时我透露出愿意重用他们的意思后,自然是毫不犹豫地前来表达忠心。
而平定军那边就有些不太顺利了,虽然对方也对我的使者以礼相待,却不愿意交出武装,但也没有向北行动投向契丹人,而是越过东方的山岭前往河北军所在的驻地联络,直接投了枢密使曹彬去了。
“这也就罢了,反正算是顺利解决了清源军之乱,自此整个河东路除了北方的三关五寨之外,已经尽皆收入我的手中,其余的小地方,且待徐徐图之。”我想了一下,也觉得事情办的比较顺利,可以自我告慰一番了。
眼下的河东路全境,可以说大事底定,值得庆幸的就是没有经过大的冲突就解决了清源军节度的二十万人马,这对于整个河东路都是有利的,对于我稳定山西,向东发展的战略也是一个有力地促进。
不过通过这次平定赵元礼之乱,也使我认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山西的军备力量实在是太差了,否则也不可能被我轻而易举地就解决掉,赵元礼虽然养了不少兵马,可是疏于管理,部将之间也是心存隔阂,心力不谐,各地守军之间的空挡互相推诿,无人照看。
如果我接手的山西仍然是这个样子的话,那基本上可以等同于一块儿jī肋,随时都可能被外来势力所侵蚀掉。
为了加强我在山西在河东路的统治,是很有必要对这里的军政事务做一番彻底的整顿了。我决定了大方向以后,就开始拟定细节和章程,在新年之后对河东路所有的地方驻军进行整编,并从西北讲武堂抽调了一些教官,以军中的宿将和有经验的中级军官为主要培养对象,在阳曲筹办了西北讲武堂阳曲分院,以学习西北军先进经验为目的,开始了对原清源军节度的基层军官的短期集训。
一时之间,整个晋军都展开了规模空前的大学习大练兵。





杨门秘史 第205章 推心置腹
原清源军大将郭利用来到了阳曲之后,立刻就来见我。
“王爷,末将郭利用,前来听候差遣。”郭利用见到我之后,行了一个军礼,谦恭地说道。
我看了看郭利用,此人不过三十五岁的样子,早年间参加行伍,一直在清源军中当差,积功升为清源军的统兵大将,直接管理南线的驻军,这一次赵元礼yīn谋叛乱未遂,郭利用没有跟着他死硬到底,而是奉我的将令,将手下所统大军交给我的使者,自己只身来到了阳曲我的行辕。
“郭兄不必多礼。”我抬了抬手,笑着将他扶了起来,然后说道,“这一次本王受朝廷委派,来到河东路,本是送两位知州大人履任,却没有想到碰上了这档子事儿,所幸你们这些军中将令还冻得把握分寸,没有闹出大乱子来。”
郭利用有些惶恐地回答道,“王爷这么说,末将真是汗颜了!末将也是一时糊涂,没有看清楚形势,万幸王爷威临河东,一扫契丹蛮夷,二扫楚王乱军,使得清源军没有机会与二贼同流合wū,赵元礼没有机会举起叛旗,否则的话,我们这些当兵的,都得跟着倒霉啊!如此说来,王爷是我们整个清源军的救命恩人!理当受我三拜!”说罢作势要拜。
我将他拉住笑着说道,“算了算了,哪里有这么多的规矩啊!拜来拜去的,本王又不是佛爷菩萨,受不得这么多的礼拜,你就起来吧!”
“多谢王爷厚爱,末将真是无以自处了。”郭利用站直了身子说道。
我同郭利用谈了一上午,发现这个人很有些才干,为人含而不露,很懂得进退之道,在赵元礼的手下为将时,刻意地压低了自己的姿态,否则的话,我也未必就能如此轻松地攻入阳曲,这与他在阳凉北关的不作为是很有关系的。
呵呵,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郭利用此人深得其中三昧了。
我在考虑如何安排郭利用随后的职位时,郭利用却抢先说道,“王爷,属下有一事不明,想同王爷讨教,不知可否开诚布公地谈一谈?”
愣了一下,我顿时反应过来,看来郭利用是要认真地考虑自己后半辈子该怎么过了,于是便大方地回答道,“当然没有问题,不如出去走走,边走边谈如何?”
“如此甚好!”郭利用立刻点头赞同道。
赵元礼设在阳曲的节度使府邸,距离悬瓮山不是很远,趁着雪后初晴,我带了些人,与郭利用一道,上了悬瓮山,一起游览晋祠。
若说道阳曲风光,晋祠当首屈一指,悬瓮山麓,晋水源头,山环水绕,古木参天,在如画的美景中,在苍郁的树木掩映之下,清澈见底的泉水蜿蜓穿流于祠庙殿宇之同,历史文物与自然风景荟萃一起,使游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
“郦道元的水经注有云,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呵呵,晋祠风光,果然赏心悦目。”我漫步在山水之间,微笑着对郭利用说道。
郭利用的心思显然要重一些,闻言指着一条水渠对我说道,“这条河叫作海清北河,又叫作智伯渠,当初晋国世卿智伯为了攻取赵襄子的采地,引汾、晋二水guàn晋阳而开凿此渠。后人在旧渠的基础上加以修浚,成为guàn溉田地的水渠。千余年来,依然流水不止,令人看到之后不禁慨叹时光如白驹过隙。”
我信步走上前去,口中吟诵道,“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萧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当初智伯为了攻城开凿了此渠,却未必想到过此渠会成为后人guàn溉良田的晋水干渠,呵呵,所谓世事难料,以后的事情,谁又能说的清楚?”
渐渐地走上一座亭台,四下望去,景色尽收眼底,侍卫们分散开来警戒,郭利用谨慎地看了看四周,然后对我说道,“王爷,看着这大好的河山,您难道不动心吗?”
我笑了起来,很坦率地说道,“想当皇帝就是想当皇帝,跟这大好河山有什么关系?呵呵,难道说因为河山大好,就争个头破血流,河山不好,就弃之如敝履吗?我可不喜欢这些虚的东西,郭兄你如果这么掖着藏着,那也不必多说了!”
“呵呵——”郭利用笑了起来,笑声很爽朗,摇了摇头道,“早知道王爷是做大事的人,不过毕竟不熟悉,末将总得先看看,王爷是不是有这个心思,否则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话,末将岂不是表错情了?”
“要对自己有信心嘛!”我顿了顿说道。
“河东这地方,守成有余,攻取不足,且北方受契丹人压迫,需要耗费大量的军费支出,两翼皆为大山环绕,除了晋中与晋南地势平缓适合耕作以外,其他地方实在不值得一提,加上自太宗伐北汉之役后,河东路人口急剧减少,兵源也是不足,王爷如果要经营此地的话,怕不是一年半载所能见效。”郭利用分析道。
这倒也是实情,可是赵元礼经营清源军七年,竟然拥兵二十万,我真有点儿怀疑这些人都是从哪里拉出来的,难道说整个晋中三分之一的男子都出来当兵了么?
接着郭利用又说道,“赵元礼在清源军视事时,虽然算不上英明,却也是中庸之主,再加上朝廷重视防御北疆的契丹人,每年都会拨付大量的军费,因此晋北的军费,几乎占到了天下军费的三分之一有余!赵元礼在经手时克扣了不少,才养得起这只大军!”
“清源军的实力究竟如何?”我对这个问题也有些感兴趣。
当初在攻打阳凉南关的时候,我依仗着重火器将城门给炸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服了胡云等人,基本上没有打什么硬仗,而后来夜入南关,又没有遇到大规模的反击部队,再后来郭利用听命交出了兵权,阳凉北关的大军纹丝儿没动,因此真的没有跟清源军实实在在地打上一场,自然对他们的真实战力不甚清楚,此时问起郭利用来,也是想知道以河东路的财力物力,究竟能够养兵几许?
郭利用苦笑一声道,“让王爷见笑了!其实说老实话,我的七万大军,能够动用两三万就不错了,其他的人尽是些老弱病残,打仗的时候不拖大军的后腿就不错了,哪里还敢指望他们打胜仗?在三晋,真正能够打仗的队伍只有一支,就是那三关五寨的守军而已!”
汗!我顿时有些惭愧,原来郭利用看起来人多势众,原来只是一只纸老虎啊!怪不得赵元礼窝在晋中不敢出来,一遇到风吹草动就将大军堵在家门口严防死守,想来他自己也是清楚的,这样的人马拉了出去也只有丢人现眼而已,当不得真的!
“那对于清源军,你可有什么建议?”我很快便想到了这个问题,既然清源军中大部分都没有战斗力,我又该如何安排他们这些人手呢?
“裁撤!”郭利用的回答非常简单,只有两个字。
我皱起了眉头问道,“能不能说得具体一些,我要的是详细的可行的方案,不是一句空话!如果我将此事交给你来做,你会如何处置呢?”
郭利用不慌不忙地从袖筒里面抽出一卷丝帛来,双收捧到了我的面前,微笑着回答道,“末将早有建议,只是不知道会落在谁的手中罢了,如今诚心献给王爷,还望王爷能够采纳!”
原来是有备而来啊!我慎重地将卷轴揭了过来,有些迫不及待地一点点展开,就这么站在寒风之中看了起来。
卷轴上面的字体圆润有力,题目便是《河东攻略》。
我一看心中立刻有些好笑,听起来倒像是网络游戏的攻略一般,再看时,发现上面密密麻麻地写了许多条陈在上面,蝇头小楷非常之工整,便认真地看了下去。
只看了第一条,我便觉得郭利用此人如果不好好利用一下,实在是对不起他父母给他起的好名字了。
“煤铁之力,解盐之利,自当通行天下,则三晋可聚天下财货矣。”
下面几条提的也非常之中肯,比如同契丹人在北疆互市,以日用品换取契丹人的良马金银等物,还有一些针对军政弊端提出来的改进意见,看了之后我似乎觉得这些意见是专门为我而写的一般,于是感到有些惊奇,便问道,“郭兄,你这条陈,莫非是专门为我写的不成?为何每一项上面都似乎是以我西北为出发点?可是看这笔墨字迹,又像是陈年旧物啊!”
郭利用顿时笑了起来,“这条陈确实是几年以前草就,只不过当时党项李氏称雄西北,我也是以之为出发点来写的条陈,却没有想到几年之内,王爷你平了党项,又占了关中,大军将整个西北尽收囊中,因此这条陈献给王爷你,倒是冥冥之中注定了的。”
“莫非郭兄想过投奔党项李氏不成?”我顿时有些惊奇,心道这郭利用还真没有什么是非观念,居然想过投靠党项人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所幸我将李继迁给干掉了,否则这世上岂不是又多了一个铁杆儿汉jiān?想到这里,我不禁为自己感到有些骄傲了。
事实上,投靠外族来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人不少数,西汉的时候就有个宦官中行说向皇帝兜售自己的方略,结果不为所用,后来便投奔了匈奴,将汉朝打得稀里哗啦,若不是后来汉武帝横空出世,靠着一群不世出的将领,将匈奴人打了回去,这小子没准儿真能打到长安也说不定的。
还有党项人李继迁的周围也有不少汉人智囊,看来大家的大汉族本位思想还不够严重啊!如果想要真正地将我的事业做大做强,这个宣传的力度是一定要加强啊!我顿时走了一会儿神儿,想着将报纸办到河东路来,先从思想上将大家的意见统一起来,什么事情就都好办都了!然后再将这种理念逐渐向各地渗透,让天下之人都接受我的政治主张,到时候水到渠成,我只要登高一呼,天下大事可定矣!
呵呵,这也算是一种文化侵略吧,我乐呵呵地想道。
无可否认,我想要经营山西,不仅仅是因为这是我的家乡,从前世的因缘上有种无法割舍的深厚感情,更是因为我深知这里有世人还不了解的各种资源,能够使我的经济及军事实力突飞猛进的各种重要资源!
“一定要将三关五寨收入囊中才行!”我心中暗暗地思量道。
不将三关五寨拿下,我就得不到一个完整的山西,也无法防备随时可能南下的契丹人大军,虽然我现在已经有独自与契丹人开展的实力,可是绝对不应该将自己的jīng力都浪费在毫无意义的屠杀与争斗上,与那些低劣的游牧民族争夺那么一点点可怜的食物和领土,实在是没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的目光,应该放的更远一些,我们的角度,应该看的更广一些,我们的起点,应该站的更高一些!
“郭兄,你认为我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应该先做什么?”我突然问郭利用道。
“正名!”郭利用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正名?”我有些诧异地问道。
“不错!”郭利用点头答道,“如今王爷你虽然统御西北大军,实力雄厚,但是在名义上,依然是朝廷的藩王,不可能不考虑到朝廷对您进入河东路的看法,如今楚王作乱,与朝廷的大军激战于洛阳以东的汜水关一带,双方无暇北顾,正是王爷你的大好时机,只要趁这个时候要挟一下朝廷,将河东路正式划归您的统御范围,就得到了正当的进入理由!即便是以后朝廷有了时间顾及这里时,您已经占了道义上的优势,形势就大不相同了!”
“嗯,名不正则言不顺!郭兄你此言非常在理!”我点头道,“接下来如何?”
“收取三关,巩固边防!”郭利用回答道。
这一句话深得我的赞同,然而我也有些顾虑,三关五寨的将领,可以说对事业非常忠诚,契丹人大军历次南下,都被他们给死死地阻挡在关外,而且我也与他们有过多次的合作,如果我亲自去跟他们谈这些事情的话,感觉上有些不知道如何启齿,也担心一旦双方无法达成意向后,大家的面子上都不太好看。
我需要一个代言人啊!而且是同三关将领们比较熟悉可以谈到深层次问题的同级将领。
“末将愿意走一趟三关,为王爷将大事说定。”郭利用很有把握地对我说道。
转念一想,郭利用果然是非常合适的说客人选。
首先他在清源军中待的时间很长,同晋北三关的将领们有过多次接触,非常熟悉,其次这个人的头脑灵活,思维缜密,有成为一名政客的重要要素,去做这个说客正好可以体现出他的人脉与灵活性。
既然要为我做说客,那就得给他一个合适的名分,可是要给他一个什么样的官职?是军职?还是地方长官?这个一时之间我还真的无法确定,于是便向郭利用征求道,“眼下河东路的官职,除了并州与晋州的刺史已经由郑途与石崇义两位大人兼任以外,其余的官职,郭兄你可以任意挑选,在这个问题上,我还真不好限定了你的才能的发挥。无论是军职还是地方官,你尽管开口,回头我给朝廷上一份表章,让吏部行文下来确认便是。这样的话,你去三关也好有个正当的名义。”
郭利用也没有怎么客气,想了一下后便说道,“若是沿用旧的官职,则显示不出王爷你开拓进取的决心,我觉得不如增设一个新的官职,让人耳目一新,也好让三关众将体会到王爷你经营河东路的意图来,这样会增加很多说服力!”
“不错!你这个说法值得推敲!”我听了郭利用的意见后,顿时觉得有搞头,只有将西北军所辖之地的官职变得与众不同,这样才能够增加全体官员们心向平西王府的凝聚力,可怜我以前怎么就没有考虑过,真是失策了。
于是我便任命郭利用为河东路布政使兼任潞州刺史,立刻赐予全副仪仗,将布告发往三晋,同时行文给吏部报备此事,让他们批复,文书上面的口气很平淡,没有表露出丝毫的意向来,只是简单地说了任命之事,既没有让朝廷承认,也没有索取相应的信物。
郭利用领受了新的官职后,带了些近卫,直接向北王三关五寨的方向赶去了,这一次的名义是赴任后视察所辖疆域,整顿地方吏治,顺便安抚边防。




杨门秘史 第206章 吃饭问题
平定军那面,虽然投了河北军,但是人马驻地都在当地,并没有一下子涌入河北去,据我的猜测,他们的首领应当是考虑自己的权力是否会因为前往河北后被削弱,以致迟迟不能够做出决定。
而我则考虑到平定军的驻地就在阳曲东部不远,大军来往,也不过是三四日便可到达,他的存在对我在河东路的统治,始终是一个不小的威胁,应当妥善地解决掉才是。只是如今他们在名义上已经归属了河北军,我投鼠忌器,多少得给曹彬留些面子,因此就不能直接采取bào力手段来对付他们了。
“怎么处置,确实得好好考虑一番。”我一时之间也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只好先将这个问题给搁置下来了。
接收防务和政务是个非常烦琐的过程,我自然是懒得去费脑筋的,索性一股脑儿将这些琐碎事情都扔给了石胖子,自己跑到了新成立的西北讲武堂阳曲分院里坐镇。
最初的时候,这里跟西北讲武堂刚成立的时候差不多,让一群丘八哥们去学文化,确实比较令人头痛,好在西北讲武堂已经步入了正轨,教官和老兵们也都富有经验了,此时带起这些刺头儿来很有一套,不用我去cào那个闲心。
实际上,我情愿没有接收这么多的人马,郭利用手下的六七万人,再加上胡云的人马,以及从各地散落的慢慢归附过来的人马,粗略地统计也有十一二万人,这些人的战斗力虽然不怎么样,一张张嘴吃起东西来可一点儿也不含糊,才接管了不到半个月,就吃掉了我几十万两白银,心疼啊!
半夜睡觉起来,我都是梦见一张张的血盆大口,狂bào而迅猛地吞噬着我那来之不易的可怜的家底儿。这么下去可不行啊!
经过半个月的考察之后,我决定还是得对这些军队进行整编,将人马缩编为三万左右,保留其中的jīng干力量,而将冗余的部分裁撤下来,效仿当初在西北屯田时所采取的政策,将这些人补充到农业建设当中去。
根据河东路的特殊情况,也可以考虑依靠军队富余人员来建设钢铁及煤炭产业,兴办盐务,扩大制造业的发展,从而达到养活自己快速发展的目的。
发展产业化建设,一是要有资源,二是要有人员,三就是要有银子,这三样缺一不可。目前的河东路,除了解州的盐业是个肥差外,其他还真没有什么赚钱的产业,主要还是以农耕为主,且灾害较少,农民相对富裕一些,对于放弃土地进行工场劳作的意愿也比较低,如果不是我可以拉出来近十万人马组织大规模生产建设的话,还真有些头痛这些劳动力从哪里来。
启动资金的问题,我看了一下清源军节度使府中的库存,基本上都已经光了,显然是为了养活军队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发动叛乱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从这一点上来看,赵元礼确实不适合统领一方,更不具备成为一个合格的国家领导人的条件,所以他的败亡也是意料中事。
“看来只好向宋迪小老婆借钱了——”我愁眉苦脸地盘算道。
不过很快地,朝廷的特使来到了阳曲。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的特使并非是代表皇帝,而是受宰相吕端所派,前来讨要解盐税务中的盈利,以解同楚王作战中耗费巨大的燃眉之急。
“呵呵,他这也是没有办法了,否则是不会厚着脸皮来要这个钱的!”听到石胖子向我报告情况后,我只是笑了笑。
吕端是什么人,石胖子可能不知道,但我是最清楚的。若不是担当起这个宰相,也不至于为了些银子的事情,拉下一张老脸来向我要钱。
虽然解州的盐务向来都是朝廷用来支出军费的一个大头,可是自从楚王的大军攻占了洛阳之后,朝廷的势力再也无力跨越太行山,进入晋南,若不是我的大军将楚王的北上意图粉碎,这解州的盐池恐怕已经在为叛军源源不断地提供资金上的支持,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进入河东路是对朝廷有着积极的意义的,当然,这是从损人不利己的观点上看问题。
从名义上讲,解州盐务还是朝廷的内帑,我只不过是临时接管,除非我也公然拉起杆子闹独立,这在目前来看似乎是不太可能的。而我如果不是被朝廷被形势bī得太急的话,自然是不会撕破脸皮,走到这个地步上的。
对于这一点,恐怕朝廷方面看的也很清楚,否则就不会请吕端来向我讨要这个面子钱了。
无论如何,这个钱是要给一些的。
1...132133134135136...1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