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氏赘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百里玺
从东方和西方的经验来说,每一位皇帝都会本能的追求大一统,而大一统只需要一个“思想”。
东方选择了“儒教”,尊孔圣为先师。
而西方选择了一神教“基督教”,尊耶稣基督为神。
...
“既来之,则安之。”
楚天秀听完安东尼的自述,颇为同情,“既然罗马待不下去,就在大楚安顿下来吧。”
“谢侯爵阁下!”
安东尼感激涕零,“那鄙人的蓝色琉璃杯...?”
“本侯爷不需要。不过金陵城富豪多,找个大富豪卖了便是,换个几百两银子在金陵城安顿下来,在金陵经商赚点钱。”
楚天秀道,“我对西域的商路颇感兴趣,日后会开通前往西域的商路。
你从罗马一路跋涉过来,多少知道西域一些情况,或许会用到你的时候。到时候,跟着本侯爵一起发财!”
“多谢侯爵大人,鄙人定当效力!”
安东尼闻言大喜。
他来大楚皇朝,正愁没有本地有势力的王侯贵族可以依附。
有王侯罩着,才能安心经商。
而丝绸之路,从大楚皇朝到罗马之间这条商路,是他知道的最庞大最暴利的一条商路。
...
楚天秀将安东尼给打发走了。
桑弘阳在旁垂手而立,犹如弟子一般。
他是真惊叹的心服口服。
他和安东尼结识,至少有一年多了。可是对于这个白人老头安东尼的出身来历,他毫无察觉,一直以为是大月氏的商人。
没想到,居然是无比遥远,从未听闻过的“罗马共和国”,要穿越西域三十六小国,比安息和贵霜两大帝国,还遥远。
至于基督教,那是什么鬼东西?
“恩师,那基督是何物?”
桑弘阳好奇。
“呃,一神教,比佛教还遥远的东西,不必管它。”
楚天秀挥手。
佛教,也才刚刚进入大楚皇朝十多年,达海和尚到处苦逼的传教,金陵城只有少数人知道,没几个人信奉。
佛教在中土大兴,至少要几百年的时间。
至于基督教,还在罗马共和国受苦呢。
罗马帝国之后,基督教才短暂的兴盛,随后至少长达一千年之久,整个西方和基督教都在不断的沉沦。
匈奴一旦被大楚皇朝击败之后,便会逃窜往西方,一路上征伐。把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给打残了。
日耳曼人又逃向欧洲,把罗马人给打残了。
欧洲大陆被野蛮的游牧民族疯狂蹂躏,深陷泥潭中,欲死欲仙。
一直等到一二千年后,随着西方国家为了开辟商路,忽然率先进入大航海时代,才终于崛起,基督教这才传遍世界。
这段历史,很可能会因为楚天秀的出现而被改变。
说不定,西方众国根本没有机会进入大航海时代。基督,恐怕连多神教都干不过。
楚天秀自然也不在意这些。
“你现在住哪里?”
楚天秀道。
“学生此番前来金陵赴考,暂住在鸿门客栈,并无居所。那安东尼跟学生一起来金陵城,也住在客栈。”
桑弘阳道。
楚天秀微微点头,“既然中了进士,就在金陵城里买一座房子,先长住下来吧。
回头我炼制出玻璃,你们拿去大楚各诸侯国,闽越等周边小国,甚至运到匈奴去贩卖!”
“炼制玻璃?刚才安东尼的这种玻璃杯?...一个,至少一百两银子,那可是暴利啊!恩师知道炼制技术?...定然知道,否则恩师也不会知道凹凸镜和玻璃!”
桑弘阳震惊。
这是珍稀商品,来自西域的神奇之物,没有掌握高超的炼制技术,根本造不出来。
如果恩师知道造玻璃的技术,那绝对是暴利啊!
“自然。”
楚天秀笑了笑。
凹凸镜和光线实验,需要玻璃,先把它炼出来再说。
玻璃太容易碎,马车运输颠簸,损耗极高。不如丝绸方便,好卖到远方。
但是,在大楚境内,玻璃制品的需求量还是极大的。
梳妆台的镜子、玻璃容器、放大镜、望远镜,这几样是必须之物。
这玻璃,是贸易利器,也是战争利器。
桑弘阳是个经商和搞财政的天才,很有头脑。
以后他经商,生产出来的工业品,让桑弘阳、安东尼等人,拿到大楚的诸侯国、附属国、西域去贩卖,那绝对是事半功倍。
楚氏赘婿 187 欲灭诸侯,先断其财!
皇宫。
皇帝项燕然翻着各地上报的奏章。
大楚皇朝太大了,东西南北三四千里,各地三天两头闹灾荒、水涝,甚至还有瘟疫,饥民处处。
各地郡守经常上奏报,求朝堂拨掉钱粮,救灾赈灾。
此外,还有黄河新修堤坝,各地翻新沟渠灌溉农田,兴建新式学堂...。
国库花钱如流水。
令人头疼。
项燕然揉了揉额头。
钱粮啊!
处处都缺钱粮。
可是,国库里每年的钱粮就那么多。
他还要省吃俭用,留下一大部分,组建一支极为庞大的大楚骑兵,二三十万的骑兵,准备打仗——剪除诸侯、北征匈奴。
准备打仗,这才是他准备了十多年的头等大事。
解决了大楚的十多名嚣张跋扈的诸侯王,灭了匈奴这个拥兵数十万骑的北方大患,大楚皇朝才能享受几天真正的太平日子。
太子项天歌,也不用像他这父皇一样苦逼了。
...
蔡和大太监在一旁伺候着,看着皇帝批阅奏章。
“对了,最近小昏侯在鼓捣些什么?太子学业如何了?”
项燕然随意问道。
皇帝问的随意,蔡和大太监可不敢随意应付。
蔡和大太监知道皇帝的心思,对太子、小昏侯那边看的紧,立刻从袖里拿了一本书。
“皇上,小昏侯在王侯学院,带着一群进士和学生,在做新学问,研究什么新式算术、三角、光线、浮力。这是王侯学院的教材!
太子学的颇为辛苦...不过,也算是乐在其中。这几日,天不亮他就往王侯学院跑。”
皇帝颇有兴趣的拿过来一瞧。
这本厚厚的教材上,一堆鬼画符,1~10、+-*=...各种计算公式。
这些东西,没有老师当面解说,很难看明白怎么一回事。
“什么破玩意?”
皇帝看了几眼,皱起眉头。
完全看不懂,很快没了兴致,直接丢在一旁。
这些东西有用,但是见效慢。
没有一二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深耕积累,是看不出大效果来的。
“皇上,小昏侯发明的这些东西,令人匪夷所思,眼光非比常人...他不似纨绔...会不会...?”
蔡和大太监疑惑道。
有野心?
可他也不敢明说。
毕竟,没有发现任何证据,未免有挑拨离间的嫌疑。
可是,他又不能不提这么一句,否则皇帝会觉得他没用心,去监视那些王侯勋贵。
项燕然淡淡道:“小昏侯虽纨绔子弟,毕竟是传承了八百年,家学渊博,还是很有本事,比之山东孔氏一门的儒家,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过,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只要他手里一日没刀没兵,朕倒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小昏侯的岳父平王李荣,身为太尉,能调动天下兵马。
但也需要皇帝赐的虎符才能调兵,平日只有几百名李氏亲卫,造反是不可能造反的。
况且,李氏门阀效忠的是项氏皇室,享受的是大楚的王爵俸禄,跟楚家没多少关系。
李家真要有异心,也只会为李家造反,绝不会为楚家造反。
所以,李、楚两家虽是亲家,但走不到一块去。
小昏侯欲图造反的话,定然先要养数千上万以上的兵卒、战马,还要打造上万兵马所需的刀剑皮甲。
而数千上万的兵马,庞大的粮草消耗,是藏不住的,在这之前,肯定会被察觉。
在金陵城里天子脚下,没有哪户强豪做得到如此隐蔽。
相比之下,那些割据一方,手握郡县之地的财权,各个拥兵数万的十余位诸侯王们,威胁更大。
诸侯王们加起来,至少有数十万的大军,比大楚的中央军还多。
解决掉这些诸侯王,才是心腹之患。
如今大楚皇朝的庚子新政正在推行,选拔朝堂官员的科举考试改革,已经基本完成,选出来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只要每年继续下去就行了。
那些庸庸碌碌,不求上进的门阀士子们,不拼命学的话,极少能中进士。
连儒生也不多。
考中的这群进士,都是极为务实,有实干的人才。
也是时候,开始准备废黜掉这些割据一方的诸侯王了。
欲废诸侯,先断财路。
有钱才能养大军。
“《禁私铸铜币策》,小昏侯能在殿试上献此策,可见他是一片忠心赤诚,没有什么野心!
让小昏侯在早朝,上书此策,交由众臣商议。
断了诸侯王们的财路,也断了那些野心家之路。”
皇帝笑了笑,说道。
此策,是个好东西。
那些诸侯一个个富得流油,就是因为自己在封地内大量的铸造铜币,钱多的几乎用不完。
诸侯的钱财,估计有三分之一来自铸造铜币。
另外还有三分之一,来自盐、铁、酒等暴利的买卖。
最后,来自商税,百姓上缴的征粮。
钱多、养兵,便尾大不掉。
此策是釜底抽薪之法,把诸侯王的财政,一下挖走足足二三成。诸侯王不敢造反的话,那就只能削兵减政。
“是!”
蔡和大太监心头一震。
猛招!
终于要来了!
让小昏侯在早朝,公开献上此策。
这会极大的打击诸侯王。
顺便,还能打击一下天下门阀、王侯、勋贵、豪强大族的财力,大增大楚中央朝廷的财力。
私铸铜币的,不仅仅是诸侯王。
那些皇室王孙、王爷、公主、郡主、门阀、强豪,但凡家里有封地、山地,封地内有铜矿的,都会开采铸造铜币。
朝廷铸造的铜币,还不到天下铜币的一半。光是这笔收入,至少财政翻一倍有余。
此策一出,这是要惹来天下王孙、豪强的怒骂。
这口招人唾骂的大黑锅,皇帝自己肯定是不背的。
只能让大臣来背。
既然是小昏侯的殿试之策,那就小昏侯背起来。
天下的骂名,都冲着小昏侯去。
如此,小昏侯更不可能丝毫存在造反的可能。天下强豪恨之入骨,还有谁会支持小昏侯?
想到这里,蔡和大太监不由有些同情起小昏侯来。
终究是皇帝老辣啊,翻云覆雨之间,把这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
至于小昏侯...反正之前金陵大纨绔之名,被天下读书人骂了十多年,再被勋贵、强豪多骂几句也无妨。
楚氏赘婿 188 惊艳的玻璃和得罪人的大黑锅
楚天秀可不知道皇帝项燕然正在酝酿着下一波大动作,打算让他背上这口超级大黑锅。
他从学院回到虞园,便和李虞、祖儿和狄儿,在庭院内,开始鼓捣起玻璃。
他记得炼制玻璃的技术。
但是从没试过,大楚皇朝也没匠人师父会造玻璃。
炼制玻璃的技术,看似很难。他要是不炼制出来的话,未来几百年,恐怕都不会有人知道如何制造真正的玻璃。
其实...出奇的简单。
这玩意就跟昏侯纸的技术一样,一点就透...可你要是不点这一下,就一直不透。
楚天秀先在虞园空地,造了一口可以耐高温,熔炼一千五百度高温的土炉窑。
然后把石英砂,六方型菱状的石英磨碎成砂。
还有最关键的天然碱,这种东西在盐湖里经常出现。
以及石灰石等等辅助的材料,一起放进去熔炼。
用鼓风机,对炉窑进行高温加热。
当然,要提前准备一些剪切高温玻璃的铁制工具。
丹阳县这段时间大炼钢铁,县城遍地都是小土炉,小土炉的技术已经做得非常不错了。
而且各种各样的铁器大增,像铁管、铁剪刀、铁板、铁锤等等,产品非常丰富。
祖儿,狄儿在拉鼓风机,香泽满背,给土窑吹风加温。
一个时辰之后。
李虞惊奇的看到,炉窑内的石英砂全都融化了,成一团液体。
楚天秀用铁棒将这团溶液挑了出来,放在平铁板上,用力一压。它就变成扁平,半透明的玻璃。
退火降温,一块一尺大小的半透明的玻璃出来了。
只是里面有杂质,色泽淡蓝色,估计是含了铜离子。得把杂质去除干净,才能尽可能的透明。
楚天秀暗自琢磨着。
用剪刀,将尚未冷却的玻璃一剪,剪成了一块圆镜子。
“天呐!”
“这么一烧,居然炼出琉璃来了!”
“好美的琉璃!”
三女都是震惊。
待这块玻璃退火变冷之后,她们拿在手里,还可以隐约透过淡蓝色玻璃,看到对面的淡蓝色的人影。
太神奇了!
这绝对是稀世珍品,价比黄金的奢侈品。
不仅仅是大楚的贵族,全世界各地的贵族,都极为喜爱这种奢侈品。就这面圆的淡蓝镜子,拿去卖,恐怕至少百十两银子。
“这个不算,我给你们每人做一个蓝色的玻璃杯!”
楚天秀一笑。
有颜色的玻璃,自然不适合做镜子。但是,用来做其它日常使用的器具,再好不过。
吹玻璃杯,这才是真正的“划时代高科技”。
他拿了一根中间空心的铁管,一头沾了一团熔化的高温玻璃,然后,开始对着空心铁管大力吹。
只见,铁管子的另一头,玻璃溶液开始鼓了起一个包来,很快变成了一个圆球。
李虞、祖儿、狄儿,她们三女的美眸都瞪直了。
她们怎么也想不出来,这熔炼出来的高温玻璃液体,居然能靠嘴巴,吹~,吹大!
然后他用剪刀剪开口子,又用铁钳子、棒子,捏啊捏!
揉啊揉!
娴熟的手法,将滚烫的玻璃圆球,蹂捏成了漂亮的高脚杯子。
“哇~,好漂亮啊!夫君,还能做成其它款式吗?”
李虞都惊呆了。
这淡蓝色杯子,有着梦幻一般的淡蓝颜色,而起还透明。
用这种杯子喝葡萄酒,恐怕像是在梦中一般吧。
“当然可以,把它雕刻成凤凰都能做到。”
楚天秀一口气做了三个淡蓝色杯子,每人送一个。
三女爱不释手。
楚天秀又鼓捣了几个美轮美奂的玻璃器皿出来,这才停手。
炼制玻璃的技术上不成问题,他只需要盖一座大型的玻璃作坊,再招几十个老实可靠的匠人,便可以大量生产玻璃了。
当然,如何给玻璃去除各种杂质,造出各种不同颜色、透明度的玻璃。
这些还需要专门的玻璃匠人去仔细研究。
干脆建一所玻璃学院,招募匠人的子弟来学习,搞研发生产。
“虞儿,明儿在金陵城外买一块荒地,盖一座玻璃作坊。这是暴利,比造纸、炼铁还挣钱。”
楚天秀道。
独家垄断这项技术的话,至少一二十年之内都可以保持昂贵的价钱。
除非玻璃作坊太多,市面上到处都是,才会导致玻璃不值钱。
“嗯,我今日便去找地方。”
李虞兴奋的点头。
买荒地加上一座作坊,估计花不了一万两银子。但是,玻璃这是奢侈品,随便一件就能卖几十上百两银子。
只要金陵城里谁家用上了,吹嘘一番,其它王侯、门阀、勋贵,王孙贵妇人,谁不想要啊!
回本非常非常的快。
...
王府侍卫禀报,宫里的一位大太监来见。
楚天秀有些奇怪。
自从他在《石头记》拿太监们开刷,太监们跟他的关系都不好。
这太监来找自己干嘛。
很快,便见一名宫里的大太监带着几个小太监,来到楚天秀面前,带着一副幸灾乐祸的笑容,道:“咱家见过小侯爷。传皇上口谕,命小侯爷早朝上一道奏疏。”
他在蔡和大太监那里听到一点口风,似乎小昏侯要倒霉了。这次不同以外,是真要大倒霉,得罪太多人了。
而且这个霉,还是小昏侯自己主动招惹上的。为了殿试优甲头名,小昏侯不惜得罪天下强豪。
“上什么奏疏?”
楚天秀奇怪。
“就是您在殿试上写的策论。您写了什么,您自个清楚,皇上也清楚。您这殿试优甲头名,也不是白白得的。
当然,咱家可不清楚。皇上的话,咱家带到了。至于怎么做,您自己悠着点,可别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那大太监说完,也不等楚天秀的回复,大摇大摆的笑眯眯走了。
这皇帝的口谕,谁敢不听?!
他这太监只负责传达。
小昏侯接下来怎么做,那是他自己的事情。皇帝要小昏侯背起这口黑锅。违逆圣意,可没什么好下场。
楚天秀惊住。
这才几个月的功夫,《禁私铸铜币策》,皇帝这么快就要启用了?
他当时刚刚穿越来大楚,就被皇帝一道圣旨给平王府当上门女婿去了,还没弄清楚状况,连李虞的封地有一座铜矿都还没搞清楚。
他只想着在岁举殿试上一鸣惊人,扬眉吐气,也好混上一个大官当当,才会在殿试上献策《禁私铸铜币策》。
到现在,丹阳县马鞍山的铜矿都还没有挖完呢!
就要上缴给朝廷?
自家这铜矿上缴也没什么,反正他发财的路子已经有很多条了。
造纸,丹阳县大炼钢铁,还有这新上马的玻璃作坊。少一座铜矿的收入,丝毫不影响他继续过小侯爷的奢侈生活。
可是,得罪人啊!
多少诸侯王、王公、贵族的铜矿,从此不能私造铜币,损失多大啊。他们不气疯才怪。
头疼啊!
这口黑锅,他要是背了,恐怕连睡觉都要担心遭到刺杀!
偏偏,还是他自己作死,给献上去的。
皇帝看他这么生猛,立刻给了一个殿试优甲,又让他当上了丹阳县令...可是现在,皇帝要让他兑现了这份献策了。
楚天秀是欲哭无泪。
楚氏赘婿 189 干成了,犒赏一个郡守!
凌晨。
金陵城一片寂静。
天色尤暗,除了打更人和运柴樵夫等,城里百姓尚未早起,几乎没有什么人走动。
不过,皇宫外已经车水马龙,众三公九卿们各自乘坐座驾,早早的抵达宫门外。
又是早朝的时候。
楚天秀身穿侯爵衣冠,坐在马车里,坐立难安,袖子里抓着一道奏折,面色犹豫不决。
他很清楚。
这道奏折一旦在朝堂上递交上去,定然是一场掀然大波。
不管是朝堂众臣、在野的强豪,项氏皇族王孙们,那些王爷、公主,甚至遥远的诸侯王们.....但凡家里有座铜矿的,都不会站在他这一边。
无数人会恨他小昏侯入骨,不仅仅想骂他,恐怕更想刺杀他。
除了皇帝之外,没人喜欢这什么《禁私铸铜币策》。这是割众诸侯、王孙、强豪们的肉,让大楚朝廷得大利。
这就是一道催命符。
可是。
不上这道奏疏,皇帝就会恼火。
把他小昏侯当做只说不练,不忠、不老实、讲空话的二五仔,以后还能有好果子吃?丢官那都是小意思,找个罪名把他下狱了,那都是正常。
这次,要么站在皇帝这边,要么站在天下有铜矿的超级权贵这边。
唉~!
左右为难啊!
早知道这是一个天大的坑,他就不挖这个坑,把自己给埋进去了。
小昏侯不香么?
上门赘婿不香么?
干嘛要来趟这浑水。
楚天秀心里一肚子苦水。
李虞看他脸色苍白,不由抓着他的手,安慰道:“夫君,且安心。平王府几百李氏子弟亲兵,各个能征善战,金陵城里没人能动的了你。这天下人,顶多骂你...!”
《禁私铸铜币策》的事情,她听楚天秀说过,自是早就知道。
只是,没想到这么快,这道政策就要出台。
马鞍山的铜矿只来得及挖了一小半,还没挖完呢。
她父亲平王的封地也有铜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