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楚氏赘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百里玺
也不知项羽这是戏谑之言,还是有意为之。反正,圣旨上就有这么一句话,让楚氏一门,继续昏庸。
项羽乃是大楚开朝太祖皇帝。
他的圣旨,自然比如今的皇帝项燕然还管用。除非皇帝项燕然不认这个开朝太祖了,否则就要认这道圣旨。
“我楚氏昏侯一门,奉太祖之命昏庸。
干了什么昏庸透顶的事情,都是天经地义,奉太祖之命而为!
你们有本事,让太祖皇帝给你们也赐一道圣旨!”
楚庸高举着太祖皇帝的圣旨,怒道。
众大臣们脸色不由大变。
他们没想到,楚庸居然拿出太祖圣旨这样一件大杀器。
“太祖皇帝啊,您这才仙逝了多少年。
这群王八羔子就不听话,不让我昏侯府继续昏庸下去了!非要逼着我昏侯,去当贤侯啊!
皇上,您还是给我昏侯改一个称号吧,改成‘大楚第一贤明侯’。
否则,我昏侯府变得贤明起来,这便是违抗太祖圣旨之罪。他们又要骂我楚氏一门,违逆太祖了!”
楚庸举着圣旨,在金銮殿上捶胸顿足,嚎啕痛哭起来。
满朝王侯朝臣们都是一个个瞠目结舌,原本滔滔不绝怒骂的大臣们,一个个彻底哑火了。
昏侯都说了奉太祖旨意昏庸。
他们还怎么骂?骂太祖不成?
只要脸皮足够厚,昏侯府那就是太祖圣旨护体,刀枪不入。
寻常之人,都是以昏庸为耻辱。
可是老昏侯楚庸偏偏引以为荣,拿着太祖皇帝的这道圣旨炫耀,别说他们这些朝臣,就连皇帝都没办法给昏侯府治罪。
难怪老昏侯到处借债挥霍,小昏侯到处惹是生非,皇帝和沈太后也没给昏侯府治罪。
都是这道太祖的这道圣旨在作祟?没办法治昏侯府!
还是沈太后想了一个法子,把小昏侯送去平王府上门入赘了,才彻底断了昏侯府这条万代昏庸之路。
“众位大臣,你们觉得老昏侯这个提议如何?给昏侯,改一个贤明侯?”
皇帝淡然的问道。
众王侯、朝臣面面相觑,无人敢答。
太祖的圣旨哪有这么容易改,太祖贬黜先楚王熊心为昏侯。改了称号,这是要翻案啊!
况且,昏侯要是成了贤明侯。
他们这些大臣算什么,迫害贤明侯的昏庸奸臣?他们反倒成了反面人物了?
这更是一个大火坑,更不能跳啊!
老昏侯摇身一变成了贤明侯,拿着这道贤明圣旨倒打一耙,他们都要倒霉。
“看来封号还是不能改啊!”
皇帝项燕然淡淡道:“太祖这道圣旨,朕是知晓。
昏侯一门,奉旨昏庸嘛。只要不造反,一切都好说。胆敢妄议太祖圣旨者,杖责三十大棍!
昏侯府是否昏庸一事不提了。就事论事吧,你们继续商议《禁私铸铜币策》吧,不得再提小昏侯!”
众王侯、众臣们顿时懵了。
卧槽!
大事不妙。
小昏侯献的《禁私铸铜币策》,推动新政。
为政之道在人。
人在,政在。
人亡,政亡。
要阻止此策的施行,只要把人干掉,就人亡政息了。
所以打掉小昏侯的嚣张气焰,不是把《禁是铸铜币策》策干掉。
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小昏侯治罪,拉去菜市斩了,也就没人敢再提《禁私铸铜币策》这件事情了。
可是,老昏侯在金銮殿上,拿出这道太祖圣旨,把小昏侯的一切昏庸的罪名都洗干净了。
小昏侯只要不起兵造反,该干嘛干嘛。太祖皇帝让他奉旨昏庸,自然是越昏庸越好。
他们接下来怎么骂?
皇帝不让骂小昏侯了,他们没有批判的对象了啊!
任由他们怎么痛骂《禁私铸铜币策》,都伤不了此策背后的小昏侯一根寒毛。
动不了小昏侯,小昏侯就能继续推动《禁私铸铜币策》。
这是釜底抽薪,过河拆桥!
楚天秀都惊呆了。
他原本还指望着,有皇帝在大殿上顶着,天塌下来也不怕,能顶住众王公大臣的嘴炮,推行新政。
没想到,昏侯老爹的战斗力爆表,这么彪悍,祭出太祖皇帝的圣旨,一出马就把这群王公大臣们怼的骂不了口。





楚氏赘婿 193 满朝文武全拜服
楚氏昏侯府有太祖这道圣旨护身。
众王侯、朝臣们奈何不了小昏侯楚天秀和老昏侯楚庸,光是破口痛骂《禁私铸铜币令》,骂昏侯府一门昏庸透顶,也没多少用处。
反正这父子俩脸皮都是一般的厚,纵然千夫所指,毫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皇帝项燕然看众朝臣们都被老小昏侯这对父子,怼的哑口无言了,不由再次向孔寒友道,“丞相大人,身为百官之首,你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老臣听众臣之言,剖析此策利弊,都有各自道理。深思熟虑一番,以为禁私铸铜币...于民有大利,于国有大利。
私铸铜币,奸商定然投机取巧,以致各色铜币良莠不齐。当以朝廷统一铸造铜币,通行天下。”
孔寒友心中动摇了。
禁私铸铜币这件事情上,儒派官员们、儒生们和天下的中小地主们,其实没有太大的切身利益。
毕竟,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铜矿。纵然有点,那也是极少,损失了问题不大。
毕竟,私铸铜币,是以各地诸侯王和门阀勋贵为首。他们才有大片的土地和铜矿山,才能铸币,坐享其成,成为暴富巨富。
从根子上说,封禁铸铜币,对儒派几乎没有影响。
只是,儒派一旦赞同禁私铸铜币,会得罪一群人——得罪诸侯王和一大群的王侯、顶级门阀勋贵。
但是,得罪再多的人,也比不上得罪皇帝。
皇帝这副态度,如此的偏袒老小昏侯,借着太祖这道圣旨把父子二人给摘干净了,哪怕天下人痛骂,也保这父子安然无恙。
皇帝这分明是铁了心,要推动此策的施行。
一旦失去帝心,没有皇帝的支持,儒派想要在朝堂上壮大,几乎毫无可能。
这件事情上,还是得站在皇帝这边。
舍小利,谋大利。
众王侯、朝臣们一听,不由惊恐。
丞相孔寒友这么快就扛不住了,放弃抵抗,支持《禁私铸铜币策》?!
主相一旦扛不住。
底下的大臣们,恐怕要倒戈一大片。
皇帝项燕然终于露出一抹久违的笑容。
这就对了嘛!
这新任丞相都不支持新政,他还要这丞相干什么?
要是阻挠新政,让你来当丞相,还不如让小昏侯来当丞相呢!小昏侯可是自夸有丞相之资,早就窥视相位已久。
“御史大夫,你以为如何?”
项燕然道。
只要三公之中,丞相和御史大夫两名文官首领支持此策,朝堂上便大势已定。
“小昏侯之策极为大胆,丞相大人之言深思熟虑。臣,无异议!”
王肃咬牙,斩钉截铁。
丞相孔寒友已经倒戈了,朝廷两大派系的立场已经分裂。一旦陷入拉锯战,那么儒派定然会得到皇帝的更多支持。
孔寒友已经拉拢金陵十大门阀之一萧恭望,加入儒派,成为副相。
副相,随时有机会取“御史大夫”而代之。
门阀勋贵继续阻挠下去,皇帝肯定更加厌恶门阀勋贵。
甚至,门阀可能再次丢掉一个三公官位。
儒派拿下两名三公之高位,那恐怕整个朝堂很快都会成为儒派高官的一言堂。
割肉。
割吧!
毕竟,还有诸侯王们扛着呢。
几十名诸侯王才是受损失的最大头。王侯、门阀都是小铜矿,不过是小打小闹而已。
诸侯王们的抗议,远比他们这些朝堂大臣们的抗议,威力大的多。
阻挠新政的恶人,不能他来当,不能金陵门阀来当。
“还有哪位大臣反对?”
皇帝问道。
众王侯、朝臣们面面相觑,都彻底沉默了。
御史大夫王肃也退让了。
金陵十大门阀这是准备割肉,以保存实力。
“既然众卿无人反对,小昏侯之策通过!颁布诏书,丞相府拟详细条例,即日颁布天下,朝廷统一铸币,禁绝私铸铜币。
收缴铜矿,于与适当补偿。收回坊间不合格铜币,准许废铜上缴,朝廷给予一定的补偿。”
皇帝项燕然见朝臣们再无人反对,说道。
...
退朝。
众王侯和朝臣们纷纷离开皇宫,神色匆匆而去。
他们家里有铜矿铜山的,都要赶紧回去处理。相关之物能卖的卖,铸造铜币的工人也要遣散。
金陵城内飞起数十只信鸽,“扑腾”着飞出城外,疾速往天下各方而去。
金陵有大变。
各方诸侯皆能最快收到消息。
...
昏侯府父子大摇大摆出了皇宫。
众王侯大臣们见到他们二人,都是避瘟神一般,纷纷绕着走。
这昏侯府祸害了大楚的王侯权贵。万一这父子二人遭天雷劈了,却说是他们陷害的,可怎么办!
还是离他们远一点好。
“爹,咱们家居然有这种宝贝,这太祖皇帝的这道圣旨怎么管用?早知道有这宝贝,我岂不是在金陵城里横着走。”
楚天秀疑惑道。
“小兔崽子,就知道整天惹是生非。也就是皇帝认账,这圣旨才能保你一命。要是皇帝不认账,这道圣旨管个屁用!”
老昏侯楚庸气的七窍生烟,骂道。
这道圣旨也就狐假虎威,压压大臣的威风还可以。
可要是皇帝一心要让小昏侯死,他连皇宫这道大门都进不去,别说送圣旨保命了。
“我又没招惹皇帝,封禁私铸铜币,这还不是皇帝自己的意思么,让我帮他说而已!
再说,得罪人的事情咱家天天干,也不多这一桩。...要是皇帝真要杀我,我早就跑的没影了。”
楚天秀嬉笑。
“你个傻子,满朝这么多高官大臣都不帮皇帝说,偏偏让你说,让你去得罪人!
万一招惹来了刺客,怎么办?!
皇帝就没安好心,想着法子祸害咱们楚家。也就你这么傻,才会去上这道奏疏。”
昏侯楚庸都快气死了,跳起来朝楚天秀一个脑勺子敲了过去。
好好当自己的小昏侯,花天酒地,到处欠钱被人骂不好么!
自从去了平王府,就开始加倍折腾了。
朝廷上上下下,权贵都得罪了一个遍。
“别敲,再敲就傻了,我还不是被你给打成这样的!...皇帝答应加官,最起码一个郡太守级别的!这买卖也不亏啊!”
楚天秀急忙抱头道。
回去赶紧造一个头盔,还有金丝内甲,全身上下都武装起来。最好是带倒刺的那种。
以后谁敢打他,自动反伤。




楚氏赘婿 194 把自己武装成刺猬!
“爹,回头我派十个护卫去昏侯府。”
“顾好你自己,再捅这么大的篓子,爹也救不了你这小兔崽子!”
老昏侯楚庸痛骂了一通,坐着马车回昏侯府去了。
估计这段时间他都不想出门了...小昏侯住在平王府,人多势众,不好招惹。
但是昏侯府没这么多护卫,只有一些老弱残丁。
好在金陵府的衙门就在长乐街,离得不远,衙役经常巡视,倒也没人敢在王侯巷和乌衣巷闹事。
...
楚天秀上了一辆平王府的马车。
李虞和祖儿、狄儿、狄儿三女正在马车上等着呢,看到楚天秀回来,终于安心了。
祖儿拍着起伏的胸,脸色苍白,“姑爷可算回来了,朝堂上一群喊打喊杀的,可吓死我们了。”
马车徐徐往平王府而去。
“夫君,禁铜的那件事情解决了?”
李虞担忧道。
“嗯,朝堂上通过了,即日便通令推行天下。”
楚天秀微微笑着,又有些奇怪道:“我爹平时不上朝的,怎么会忽然上朝?谁让他来的?”
“是皇帝派了一名大太监出来,让我们去找老昏侯。”
李虞道。
“皇帝?...看来这一切,都在皇帝的预料之中。”
楚天秀微微点头,明白过来。
“我原先还寻思着,皇帝会用什么手段,逼满朝大臣服软。没想到是让我爹带着太祖圣旨过来,强行通过了。
不过,不管软手段也好,硬手段也罢,皇帝牢牢的掌控着大楚皇朝的大政。
满朝王侯、大臣们除了发牢骚,也没什么办法阻挠此事。
唯一能威胁到皇帝的,只有那群野心勃勃,实力又极为强大的诸侯王。但他们也没在朝堂上,除非造反,否则进不了金陵城内。”
李虞摇头,“为了这件事情造反,未必划算。就算没有铸铜币,封地也有很多收入,诸侯王们未必能下决心造反。不过,我怕那些诸侯不敢对朝廷怎样,却一怒之下报复夫君。”
“除了刺杀,估计他们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加强平王府的护卫便是。”
楚天秀道。
想到这里,他心头忽然又是头疼。
自己这小昏侯真要被刺客刺杀了,恐怕皇帝便有一条足够的罪名,惩罚诸侯王了。
难道皇帝也有这个预料?!
...
楚天秀回到平王府之后,当晚便派人送了一份密函去一趟丹阳县,给县丞李敢年。
让李敢年秘密打造百炼甲和百炼刀。
丹阳县这短短半年的转型发展,一口气兴建了多达上百座新式土高炉,已经从农业县变成工业县。
如果是大楚哪个郡县的工业实力最强大,恐怕非丹阳县莫属。
县城一万五千壮年、妇孺老幼,家家户户全都以挖铁矿、运矿、烧铁矿、打铁器为生计。
至于县里耕地什么的杂活,雇佣那些无地的流民和贫民去干就得了——花点钱就能解决。如今丹阳县富得流油,根本不缺钱。
大幅改进的土高炉,能淬炼出大楚皇朝最高品质的钢铁——炒钢和百炼钢。
一日数万斤铁的庞大产能,早已经是大楚皇朝境内最大的铁制器具生产基地。
每日都能生产大批量的生产农具,锄头、犁、菜刀、砍菜刀等为主,生产之后运送到各个郡县去贩卖。
丹阳县的地理,太得天独厚。
拥有马鞍山这座江南第一露天巨矿,铁矿根本挖不完。
又靠近金陵城这个百万人口的巨城,每家每户买一把菜刀、锄头和砍菜刀,那都是难以想象的庞大市场。
生产出来的农具,一日就能运到金陵城卖掉,很快就能收回本钱,继续投入扩大生产。
正是这个市场的便利,才让丹阳县迅速扩增到百座土高炉的生产能力。
丹阳县往北是中原,往南是正在大开发的江南。
钢铁农具市场大的难以想象。
楚天秀命李敢年安排一批铁匠,专门秘密打造三百套新式钢制铠甲,给平王府的侍卫们换上。
他手里虽然没有兵,可是王府有三百名亲兵啊!
平王府的侍卫都是王府亲兵,而且大多都是李家旁支子弟。
李家的子弟兵,除了平王李荣之外,便只有丹阳郡主李虞可以一句话便能轻易调动。
太尉李荣可以合法拥有三百名甲士,都是携带刀剑和铠甲,自是不用担心会被告状谋反。
大楚皇朝最好的装备,是铁制铠甲,那是禁军的待遇。
而清一色的百炼钢,品质比皮甲,还有皇宫禁军的制式铁铠甲,要好上太多,以一当十。
铁刀砍上去,也就一条浅浅的刀痕而已,砍个几十刀也破不了甲。
每名甲士再装备上一把削铁如泥的百炼刀,足以一刀砍翻对手。
楚天秀寻思着,光有百炼铠甲和近身百炼战刀,这些还不够。
还需要远程射击,才能攻防兼备。
再打造一批上百副钢制破甲强弩,寻常皮甲、铁甲,一箭射穿的那种。
对了,平王府还有很多优良战马,能长途奔袭。
装上马鞍、马镫,还能正面硬干。
给它们全部打造皮甲,甚至钢甲。
训练有素的平王府三百侍卫,全部换上新式钢甲,携带强弩,骑上批甲的战马,战斗力绝对彪悍。
三百侍卫,足以横扫三千普通皮甲装备的士卒。
城外,打野战不敢说。
至少这金陵城内,哪怕几千名兵卒不要命的围攻,想要攻进平王府,那也是毫无可能。
平常上街,他带十个全副武装的铠甲护卫,保护自己的安全,那也是绰绰有余。
“嘿嘿,什么叫战斗力?生产力就是战斗力!”
楚天秀心中得意。
这就是穿越两千年的巨大优势,深深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
没有丹阳县这个庞大的钢铁生产基地,上百座土高炉日夜生产钢铁。全县一万五千人口全部都投入炼钢的大生产。
谁能在极短时间内,爆出多达三百副百炼甲、三百柄百炼刀、上百副破甲强弩?
这需要足够高的炼钢技术,大量的铁矿,需要一大群顶尖的铁匠,需要高达数万两银子。
没人能做到。
就连大楚朝廷,太尉府的兵器督造司都做不到,都还在打造铁制兵器,根本还没有掌握百炼钢的技术。
一名全副百炼甲士卒,能在普通甲士里面杀个七进七出。
一大群百炼精兵,几乎能在战场上横着走。
那些诸侯王们,想刺杀他小昏侯?
呵呵!
还不如直接起兵造反呢,或许更容易一些。




楚氏赘婿 195 相约起兵,摔杯为号!
吴楚密谋
吴国都,会稽。
吴王宫。
从帝都金陵城飞出的一封飞鸽传信,飞快的抵达大楚众诸侯之一吴王宫殿内。
项弼和妃妾们正在欢愉,收到侍卫送来的密信,不由面色一变,大怒摔杯,拍案而起,“这小昏侯,胆敢如此欺本王!
怂恿皇帝,一道圣旨便要封禁天下铜山,只准朝廷铸币,严查私铸铜币。
我吴国自立朝以来,世代铸币,凭什么说封就封?
吾儿,你来看看,这小昏侯都干了什么好事!”
“是!”
吴王世子项贤立刻接过密信来一看,顿时目露阴毒之色,“又是这个小昏侯在搞鬼!”
之前在秦淮河畔烟雨画舫,小昏侯和太子项天歌,百般嘲讽于他,太子甚至丢掷飞剑伤了他的下体,让他从此不能人道。
若非他早有子嗣,恐怕世子之位都不保。
这是不共戴天之仇。
从此他便暗暗发誓,必报这奇耻大辱。
总有一日,他要助父王夺了这大楚皇朝的天下,自己当上太子,将这痛苦百倍还给太子项天歌和小昏侯。
只是,造反也要讲究时机。无缘无故造反,没人支持,容易被镇压。
最好是朝廷倒行逆施,天下诸侯和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纷纷造反才好。
否则名不正言不顺,没有人愿意追随。
他苦无机会。
现在,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小昏侯居然献上《禁私铸铜币策》,祸害天下诸侯和满朝的权贵,皇帝居然同意了,朝廷这是要一举惹怒众诸侯。
“父王,明上是小昏侯献策。但实际,皇帝这是要用刀子割我们诸侯的肉啊!
我吴国每年铸铜币十数亿,乃是吴国的一大收入。
现在朝廷要封禁天下铜山,我吴国至少要损失四五分之一的钱财。我吴国财力富庶,养精兵数万,花的就是这些铸造铜币的钱财。
损失如此之重,这是绝无法容忍的!干脆,反了它!”
项贤咬牙切齿,献言道。
“你的意思,不忍了?...但为了这件事情造反,是不是有些过了?!”
项弼眯着眼睛,问道。
自从金陵城回来,世子项贤重伤醒来之后发现断了根,受奇耻大辱的刺激,日夜发奋苦读治国韬略、兵书战策。
已经成为他治理吴国最得力的助手。
“断然不能忍!”
项贤恨道:“这《禁私铸铜币令》,虽然不足以致命,但却是钝刀子割肉,一点点抽我们诸侯的血!
儿臣敢断言,小昏侯在怂恿朝廷禁了铜币之后,还会继续下手,从诸侯身上搜刮更多的钱财。
指不定,还会禁绝其它。
长此以往,我众诸侯国定然血尽而亡。等到众诸侯国血流耗尽,疲惫不堪之时,便动用最后的手段——削藩。
这就是小昏侯和皇帝最阴毒的地方,他们不急着逼我们造反,而是先割肉放血。
我们决不可坐以待毙。除了造反,无路可走。
当然,儿臣以为,造反也不能太过仓促。
1...8990919293...1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