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贞观皇储李承乾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陈叔挚

    权万纪这话把李恪逗乐了,这小子眼睛还真毒,要么不张嘴,张嘴就是个这么紧要的缺。权万纪是封德彝留给他的,又自己才被贬道鸿胪寺,同甘共苦这么多年,这点忙要是不帮那就真要寒他的心了。

    “仓部郎中可是个肥缺啊。”

    “这还不是岑大人一笔的事儿吗”,李恪的调笑让他有些不好意思。

    “好吧,本王回头去问问老师。”

    “有谁在岑大人那比殿下还有面子啊,臣在这多谢殿下了。”,说完就和李恪碰了一杯。

    提到岑文本,一旁柴哲威也不也佩服的直竖大拇指。

    “要说这岑大人还真是不得了,看看这才几年的光景啊,就从中书省小小的秘书郎升到中书侍郎,成了离陛下最近的臣子。”

    不要说柴哲威佩服,满朝文武有几个不佩服了。能从一介小吏,既不是秦王府出身,有没什么功劳。能做到中书省首脑的位子足以证明其能力绝对是出类拔萃的。

    往往皇帝刚想到的事,人家都给你准备好了,能不招皇帝喜欢嘛。最主要的是手腕,封德彝的门人多了,能从这么多人里面脱颖而出,成为士族领袖,这样的人心智其是一般人能比的。

    还有一点就是好名声,衮衮诸公,那个能像岑文本一样,即把事做了,还能让人家说他好的。

    “哈哈,殿下什么时候学会替人说项了。”,李恪能为手下考虑足以说明他再长大,这是个好的现象,毕竟谁也不愿意自己效忠的是个薄情的人。

    让岑文本调侃,李恪不由的挠挠了下吧,他知道岑文本为什么笑。难怪父皇常说,战场是最好的学堂,要是以前,凭着他的孤傲,是不会向被人伸手的,那怕那个人是自己的老师。

    但经历过生死后,李恪看得开了,身边的人,手中权才是真的。这一点李承乾确实做的比自己强,要不然怎么那么多人愿意跟着他赴汤蹈火呢。自己为手下的兄弟申申手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老师,您也知道,万纪以前一直跟着封老,后来就跟着我,论起来还和先生有些渊源。而且这么多年来他对本王十分的忠心,办事还很勤勉。放在鸿胪寺这个地方确实是委屈他了。”

    接过李恪手里的茶,岑文本抿了一口。

    “仓部良中这个位置是要缺,有人找老臣说过情,也有人送过礼,甚至还有给老臣送钱的,不过都被我回绝了。”

    “那老师能答应我吗本王可是头一次跟你伸手要官啊。”,李恪一脸希翼的看着他。

    岑文本摇了摇头,还没等李恪问为什么,岑文本就伸手拦住他的问话。

    “臣举荐的这个人叫郑仁基,这个人在洛阳司录的位置干了八年,错过了很多次晋升的机会,算是个官吏,这样的人再不提拔可就是朝廷的损失啊。”

    嗨,还以为什么大人物呢,听都没听过,这种只会拉磨的官儿渭河里的王八都比他这样的多的。他这个老师的菩萨心肠又发作了,要是见一个帮一个,那得帮到什么时候。

    看到李恪不以为意,岑文本接着解释道:“殿下不知道此人也并不奇怪,因为此人从来不会曲意逢迎,一心扑在政事。不过若是说起另外两个人,你一定知道,李绩和郑仁泰。”

    嘶,“他们”,李恪倒吸一口凉气,不是说李恪没见识,而是这两个人分量太重了。郑仁泰不仅是秦王府的旧将,更是玄武门九将之一。

    最主要的他是玄甲军的中郎将,官是不大,但却是皇帝十足的亲信。李绩就更不用说了,是这次北伐的副帅,论军功列为头等。

    “老师,你没开玩笑吧!郑仁基又这样的门路还能在小小的司录参军的位置干这么多年。”,李恪一脸不可思议问道。

    这两个人随便一个都是大靠山,这个叫郑仁基要不是脑子有病,要么就真是个刚正不阿的直臣。

    “郑仁泰少时父母双亡,都是有他这个堂兄照顾的,后来他进了秦王府,又跟着陛下参见了玄武门之变。而郑仁基据说是怕弟弟落下话柄才不让他帮忙的。”

    “而李绩原本是曹州卫南的富户,郑仁基曾任隋卫南县尉,学问闻名遐迩,李绩幕贤名投于门下。后来李绩与人结怨杀了人,还是郑仁基四处奔走才保了他一命。

    被判发配的李绩在途中寻机逃走,了瓦岗,从了翟让。大唐立国以后,李绩抓住时机投奔了武德皇帝,这才有今天。”

    听岑文本这么说,李恪算是明白这个郑仁基还真不简单的人物啊。老师的眼光还真是毒辣,心细如发啊,官场这些犄角旮旯的事儿,满朝也就长孙无忌能和他这个老师有一比。

    “可是老师,您难道不知道李绩是长孙无忌的人吗”,拉拢郑仁泰倒是没什么。可那李绩是什么人啊,最近东宫的风头出的够大了,他可不想在这个时候给李承乾锦添花。

    “那不是因为长孙无忌帮过他嘛。所以臣这才想起帮他恩师一把。不仅拉拢了李绩,还拉了一个郑仁泰,这比买卖不赔吧。”

    这么一说肯定是稳赚不赔的,一旦成功蜀王系的实力必然成倍增长,在军中的势力就可以和李承乾形成对峙的局面,这是多大的好事啊。

    喜眉梢的李恪,端起茶盏敬了岑文本一本。言道:“就着老师说的做,权万纪那边我再给他想法子。”

    岑文本摆了摆手,他可不想李恪因为给权万纪要官的事在生出什么枝节来。

    “老臣手里还有个侍御史的职位,他之前还做过,这个官,殿下以为如何。”

    能让权万纪官复原职还能有什么不满意。虽然没有多少油水,但实权可一点都不差。

    这才真是一举两得呢,当下大喜道:“那本王就带万纪谢过先生了。”

    当中书省的庭寄到洛阳的都督府的时候,都督张亮看的直挠头。这是怎么了,怎么都在这选官呢。先是刘仁轨,现在是郑仁基,平时怎么没看出他们有这背景呢。

    要知道象他们这样的小官想要直接提拔到中枢那比登天还要难。可就是这样的撞天运自己的手下里竟然出了两个,这要是让人不糊涂就怪了。

    可中书省的命令是不能违背的,顶着一头雾水的张亮也只好签押了调令放人了事。




第一百一十章 天下英雄进入吾彀中矣 (1)
    隋朝虽然是个短命的王朝,但是却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都算是有所作为的王朝。

    它不仅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的第二次国家统一,开凿了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

    尤其是废除了以门第取士的九品中正制,代之以科举制,也起到了加强皇权作用。

    唐承隋制,并将科举这一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大安宫的那位爷早在武德五年的选举诏令:择贤任能,救民之要术;推贤进士,奉良规。

    自古哲王,弦风阐化,设官分职,惟才是与。然而岩穴幽居,草莱僻陋,被褐怀珠,无因自达。

    实资选众之举,固籍左右之容……招选之道,宜革前弊,惩劝之方,式加恒典,苟有才艺,所贵适时,洁已登朝,无贤自进。

    宜令京官五品以及诸州总管、刺史各举一人。其有志行可录,才用未申,亦听自举。具陈艺能,当加显擢,授以不次。……”

    这就是说不论门第出身,只要能通过考试,就可以授官,这也算给科举制定下调子。

    科举设科也比较繁多,其常设的科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科。至于这考试的方法却有五种之多,即口试、帖经、墨义、策论、诗赋。

    考的多也就算了,还有那么多礼仪要遵守,这也让跟随皇帝来校阅的李承乾不由一真头疼。

    但也打心眼儿佩服旁边抚着花白胡子的萧瑀,老头子脾气虽然不好,但要说这方面的门道,确实不是其他人所能比肩的。

    看着学子们在官员们的组织下鱼贯而入,李世民志得意满说道:“天下英雄进入吾彀中矣。”

    “武德五年的时候,老臣主持秋闱,那时候大唐刚刚立国不久,这考场的学子寥寥无几。

    可今年就不一样了,真可谓群贤毕至啊。可见陛下这几年耕耘并没有白费。”

    萧瑀这个人是又臭又硬,能从他嘴里听出好话来确实比太阳打西边升起来还难。这马屁把李世民派的真是舒坦了,连连摆手。

    “唉,时文过誉了。论识卷阅文,为国伦才,萧时文当世第一,真不愧是我朝大儒。”

    花花轿子人人抬啊,李世民虽然是皇帝,但这点做人的道理还是懂了,周围的大臣也都跟着随声附和。

    这情况不对啊,从李承乾的角度来看,萧瑀就是一头倔驴,牵着不走打着倒退,他要是以前都能像今天一样还能丢了相位吗

    哦,明白了,萧瑀这是有所图啊。这次北伐他的姐姐萧皇后被压了回来后,直接就送到李世民的后宫里。老头儿这是想把皇帝哄了乐,好换回自己的姐姐。

    而皇帝呢,也假装听不懂,也就跟着打哈哈。对于自己老爹的这个毛病,让李承乾不由的头疼。一个土埋半截的老太太了,能有多漂亮啊。

    这也不是第一次了,从齐王妃到李瑗的爱姬,这回轮到了萧后。难怪那些世家总是嘲笑李家是胡汉两家的结晶,这点儿游牧民族的劣根性能不让人家笑话嘛。

    折腾了大半天皇帝的虚荣心终于满足了,而李承乾也拖着病体回到东宫,等张玄素到书房的时候,御医正好给李承乾把完脉。

    “殿下,不是老臣唠叨,您以后可不要亲自阵了,这要是出了什么差错,那是会动摇国本的。”

    自打李承乾回来,每一次张玄素都要数落他几句,这回竟然还碰到御医请脉,自然也是说教一番的。老夫子的好意李承乾自是知道的,所以每次都是躬身受教。

    “殿下今天贡院一行还顺利吧。”

    “本宫是第一次看到学子们考试,只是见人数众多,足见学子们侍君报国之心,父皇和萧老还难得感慨一番。”

    北伐的风头出的太大,皇帝之所以让他主持军祭,一方面是堤防李靖做大,另一方面对他未尝没有警告之意的。所以李承乾这次回朝不管是什么事都不轻易的表态。

    “额,殿下是否知道通榜和行卷”

    “本宫对此略知一二,师傅有什么直说就是。”,从老头期期艾艾的样子来看,这肯定又出什么幺蛾子了。

    对于张玄素说的通榜和行卷,李承乾多少还是知道一点的,不少的文人墨客都是通过这两种方法入仕和扬名的。

    所谓通榜,即主考官根据学子在民间的才德声望,制成“榜贴”,有时候也委派专人进行这种采访,叫做“通榜贴”,简称通榜,为考官在录取时参考。

    所谓行卷就是学子在考试前,将自己平时所作的诗文择其佳者汇集成册,投献达官显贵,世族门阀,以求其赏识,向考官推荐。

    还有学子直接向主管考试的尚书省礼部投卷,称之为省卷,又称公卷,以供考官参考。

    “殿下,这一榜一卷本就有些水分了,贵者以势托,富者以财托,亲故者以情托。可最近有个叫薛子收的,只要肯花钱,他都能帮人列甲科。”

    这可有意思了,花钱就能买,那特么还考什么,直接办场拍卖会好不好。

    国家花费这么大的人力和物力就是为了挑选治国理政的干才。现在倒成了一些人发财的途径了,这和东汉卖官鬻爵有什么区别。

    啪,李承乾直接就砸了手中的茶盏,随即大怒道:“这个薛子收是个什么东西,拿国家的法度当什么,他是那部的官员。”

    “殿下,这个薛子收只不过是礼部的一个小小的郎中,听说和萧瑀的小女儿刚定了亲事。而且现在还没有放榜,要是现在抓了他人家矢口否认怎么办。”

    老头儿这话得对,现在要去抓了人就打草惊蛇了,回头人家说就骗财,你能把人家怎么样。

    而提到萧瑀,李承乾明白了,肯定是李泰那小子又让人算计了。老头儿之所以不想说是因为李泰是东宫的对手,帮他就是对自己的不忠。

    但这事关国家社稷,不说又不行,着实让这位老夫子左右为难一阵儿。

    “张师傅,你的顾虑本宫明白,多半是有人算计青雀。

    有些事是要早些处理的,等事情败露了陛下的面会更不好看,你觉得岑文本看不出来吗本宫可是听说他的外甥也在这一科中。”

    “一会儿本宫去见陛下。”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天下英雄进入吾彀中矣 (2)
    自打从贡院回来李世民一天都是乐呵呵的,还特意吩咐甘郧一会儿烫壶酒,解解乏。

    李承乾进殿的时候,李世民还高兴的对他招招手,示意一起喝一杯。

    出了这这种事那还有心情喝酒啊,要知道由于李世民不是顺位继承的皇位,前几年根本就没有什么学子来参考。

    好在经过这几年的仁政总算收拾了点人心,要是这时候再特么弄出来个科场舞弊案,那真是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拜辞后,李承乾就在就随便找了地方做了下来。李承乾爱喝酒他是知道的,可今天是怎么了。

    难道是身体出了什么事李承乾在阴山大战受的伤可是不轻,戎马多年的他怎么不知道战伤发作的痛苦呢。

    想到这,李世民也就吃不下了,扯着下李承乾打量一番后问道:“是不是战伤发作了,传御医看过了没有”

    看皇帝一脸紧张的模样,李承乾不由的心中一暖,也扫视了一眼在殿内伺候的宫人。

    “多谢父皇关心,些许小伤无碍的。要是您不吃了,咱回承庆殿去”

    看到不是因为身体的问题,李世民松了一口气,随即点了点头儿。

    “说吧,有出什么事儿了”,李世民端起参茶,抿了一口悠悠的问道。

    在他看来李承乾刚才很不正常,可眼下大唐刚刚定鼎漠北,有在积极的开科取士,可以说是一片欣欣向荣啊。

    他实在想不明白能有什么事让李承乾这么重视。

    “父皇,据张玄素说,萧瑀的门生薛子收借着开科之际大肆敛财,只要是钱给够了,为例甲等也是可以的。”

    什么,李世民的第一个反应是李承乾嫉妒自己刚刚晋封李恪和李泰的爵位。

    可转过头来一想,不对啊,李承乾对他们从来都是宽容的,不会在这种事做文章啊。

    要是这么说那这事恐怕就是真的,张玄素就是再向着李承乾也不敢在国家伦才大典做文章。

    “你说这事和青雀有关系吗”,李世民的脸色十分难看,刚封了魏王,再整出这么个事让他和整个皇室点脸往哪放。
1...3334353637...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