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贞观皇储李承乾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陈叔挚
    “大将军,大将军,学生来给你敬酒了。”,任凭李绩如何的唤,李靖就是一脸老神的坐着,一动不动就好像失聪了一样,弄的李绩站在那里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好不尴尬啊。

    “卫国公啊,李将军给你敬酒呢。”,对面的长孙无忌看场面不好看,赶紧说了一句。

    “谁敬的酒老夫都喝,他敬的酒老夫不敢喝,这里面谁知道有没有毒呢。”

    这特么是彻底尴尬了,饶是长孙无忌机变无双也拿这个倔老头没有办法。此刻殿内文武官员的目光都随着李靖的那句有毒汇聚到了这里。

    “卫国公,陛下今天赐的都是好酒啊,您老这还是没喝好。

    来来来,本宫敬你们二位一杯。一来恭贺二位大帅为我大唐建此不世功勋,二来也感谢在军中的言传身教,让本宫受益匪浅。”

    李靖可以不卖学生的面子,但李承乾这个太子面子他不能不给,尤其是前两天张宝相来府所说的话,这可是个大大的人情啊,这杯酒要是不喝,那就是太不知趣了。

    “哎,懋公,嗣昌你们都过来,朕有话对你们说。”,看到儿子圆满的化解了这尴尬的局面,李世民随即笑着对李绩等人招了招手。

    “按照朝廷府兵制的典制,应该是将归于朝,兵散于府。你们也知道在这次定襄会战中,十六卫的精锐折损严重,战力严重下降。

    朕打算从这次归朝的府兵中挑选一些精壮充斥其中,其他的将校则去州府出任折冲都尉,这样了一来将领和士兵的就都有了出路,军队的战力也不会下降。

    朕已经和房杜两位宰相研究过了,有了一些想法。你们几个回去再好好准备一下,过几日进宫来咱们共商此事如何啊。”

    皇帝是真恨啊,咱们这还没有提出来请施行募兵之法呢,他就把调子定完了,而且还让你说不出反对他的理由。

    理所当然的接管自己在军中精锐,还把那些低阶的武将都派了出去,募兵的愿望算特么是落空了。

    “众位将军,这可是陛下对你们关心,只要是对诸将有利的,陛下都替你们想到了,这可真是浩荡天恩。”

    杜如晦把天恩两个字咬的很重,他希望这些将军们都明白,不要和皇帝玩心眼儿,不然的话,后果他们是知道。

    “你们都听见了吧,陛下早就在为到大伙儿的出路考虑了。咱们还什么奏章,陈什么情,这么做岂不是多此一举。”,李绩也再小声的训斥道。

    “臣等谢过陛下隆恩,下面的那些弟兄知道陛下如此的为他们考虑也会欢欣鼓舞的。”,拜谢过皇帝后,李绩带着垂头丧气的柴绍等人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陛下,您看是不是该演秦王破阵乐了。”,老太监甘郧不亏是皇帝最贴心的狗腿子,知道什么时候,说什么话。看到有些冷场了,随即就从内侍手里捧过了鼓锤。

    “嗨,看朕这个记性。今天是庆功宴怎么又扯到国事去了,来,奏乐。”

    看着这一百二十八位甲十,在皇帝亲自擂鼓声中舞起这熟悉的七德之舞,阎立德不由的嗅了嗅。

    “殿下,你在这席间闻出什么味儿了吗”

    “什么味儿啊小王什么都没闻到啊。”,难道是自己这老岳父喝多了,没味啊。

    “不,这席间充斥着一股杀气。”,阎立德干了手中酒,一本正经的说道。




第一百三十六章 暗流涌动(1)
    待破阵乐后,只见一个肥胖突厥汉子恭敬的对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后,阵阵羌笛之声传入耳中,

    他身体直立,挺胸立腰,身是右手在的顺分旗位,右手掌心向下,中指稍向里收,中指按着帽顶。

    随即右前脚掌着地,左肩向抬、右肩下压,右脚原位抬起。左腿稍屈膝,膝关节连续不断,小而快,重拍向的屈伸。

    随着乐曲的节奏可快可慢,在慢中可走着做,在快中可做成跳步。就是随着膝关节的下屈伸,体做平稳的下摆动。

    “太子殿下,对颉利的舞蹈不满意吗据说他可是准备了好久呢。”,刚刚来到李承乾身旁的房遗直疑惑问道。

    “不,本宫满不满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什么也下场来跳这么一遭。”,李承乾指了指鸿胪寺的番邦使节们。

    听李承乾这么说,房遗直不由的笑了笑,自己的主君最大的优点就是时刻提醒保持清醒的头脑,即使是在这个人人欢庆的时候。

    “殿下莫急,早晚不等他们都会下来跳的。”

    “你说的对,他们早晚都得走这一遭的。”,随即一道寒光从他眼中闪过,又和房遗直碰了一杯。

    “臣是特来向殿下谢恩的,臣能这样轻易的越级晋升都是仰仗殿下的恩典。”,房遗直的话语间带着一丝腼腆。

    看来房玄龄是将那日弘文殿的谈话告诉他,不然他不会如此的不好意思。

    “遗直,你的晋升完全是因为军功所至,这个怀化中郎将你实至名归,心里不要有什么包袱。

    本宫这么做一是对你多年劳苦的褒奖,二来是看不惯他们那些按资排辈的道道。”,话毕,拍了拍他的肩膀。

    “父皇,您看颉利跳的怎么样,真没想到他堂堂的东突厥大可汗这伺候人的本事也是了得的啊。”

    也不知道是喝多了,还是大胜之后急于向父亲显示自己武功,李世民极为主动向李渊请教。

    哎,东突厥当年何其强盛,如今也成了自己这个不孝子的忧怜,真是造化弄人啊。

    此刻的李渊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自己又何尝不是李世民供起来的泥菩萨呢。

    “皇帝,朕听说太子在定襄会战中立了一等功勋,此事是否属实。”,李渊是搞不明白自己这个孙子,好好的太子不当,为什么非要在尸山血河走那一遭呢,这不是没事找罪受嘛。

    “那是自然,您别看承乾年纪还小,但无论军政皆为一时之选。”,提到李承乾的军功,李世民的脸洋溢着满意的笑容,最近有不少朝臣都在私底下赞他为“小秦王”了。

    历代君王选择后世之君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子类其父,李承乾象极了年轻的时候自己,这怎么能不让皇帝高兴呢。

    “哦,这么说来太子和你少年时期倒是十分的相似了。”,李渊拂了拂胡子,他对李承乾的兴趣起源于李元昌和孙安。

    自那件事以后,李渊对他的关注甚至超过对皇帝的关注。

    这个孙子作事天马行空,不拘常理,能容人纳物而且在民间的名声也出奇的好。

    而且在勋贵间,不少人都对他敢怒而不敢言,私低下也时常以暴戾称之,这是个多矛盾的人啊。

    “太子,到朕这来。”,看到父亲对李承乾感兴趣,李世民赶紧对李承乾招了招手,这可是改善关系的好机会。

    老百姓不是常说老儿子、大孙子是老人的心头肉嘛,他的父亲虽然是帝王,但年纪毕竟大了,喜爱孙子也是人之常情嘛。

    “朕听你父皇说这次北伐,你亲自阵斩杀了几员番将,你为何如此的不爱惜自己呢”

    李承乾怎么也没想到,李渊的问题竟然是这个,他不应该对怎么抓到颉利更敢兴趣吗

    “定襄一战关乎国运,如果我唐军失利,那么秦、隋就是前车之鉴。

    承乾为皇帝首嗣更该以身作则,以激励全军下与敌军决死一搏。

    此战之所以大获全胜,都是仰仗皇帝洪福齐天和三军将士用命,如臣这般军功者,在三军之中如过江之鲫,不值一提。”

    李承乾的话说的很明白,皇帝不止有他一个儿子,为了给大唐争一个局势,个人安危也就顾不了。

    如果他真的战死了,那李靖麾下这三十万唐军必然成为哀兵,那真是突厥的噩梦呢。

    嘶,倒吸了一口凉气后,李渊用复杂的眼神看着恭敬侍立在下的李承乾,他很难想象一个人竟然可以疯狂到这个程度,要拉着一个国家给自己陪葬。

    “皇帝,朕的好奇心满足了,你不是想让朕主持大礼授你传国玉玺嘛,挑日子吧。”

    老李渊撂下这么一句后,转身离席而去。

    听到老头子这么说,李承乾算是明白了,自己这老爹为什么捧着传国玉玺这么久就不难出来用,原来是等着这个啊。

    如果能让老李来主持授玺那对因玄武门之变一直饱受非议的皇帝是很有帮助的。

    “殿下,你看谁来了。”,灌了一肚子酒的李泰刚刚回府,就见杜楚客将一位大将军服饰的大将引了进来。

    “郧国公,请坐,请坐,你怎么回来了。”,对于张亮的突来来访李泰感到十分奇怪,他不是应该在洛阳嘛。

    “臣前日突然接到陛下的手谕,不知为何这样着急召臣星夜返京。刚才进宫见了陛下,才知道是陛下调臣出任右卫大将军。

    而且要臣马到军中接管兵权。出了宫就直接奔您这里来了,想见殿下一面,然后立即去有右卫军履职。”

    这就奇怪了,不应该等南归的府兵解散后,在考虑十六卫大将军的调动嘛,为什么要这么急呢。

    “最近朝中传闻说父皇有意让长孙顺德接任这个位子,怎么突然又交给郧国公你了呢”

    “臣在洛阳也听说过这个传言,所以今天这件事儿,让臣觉得着实有些唐突。

    陛下以命长孙顺德出任洛阳都督,节制其境的所有兵马。殿下,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第一百三十六章 暗流涌动(2)
    能出什么事呢,李泰皱着眉头想着,按道理说像右卫大将军这样职务是不可能交给没有参加过北伐的将领的。随即又想到夜宴中言语反常的阎立德。

    “陛下还说朝廷正在研究设立一些新的军府,南归很多将领都要到州府履职,这样一来地方的都督也要更换。

    长孙顺德是军中元老由他先去署理洛阳的军务更为妥当,所以先由臣来掌管右卫军。”

    看李泰在沉思,张亮就把他知道的消息儿都说了出来,希望这些消息儿能对他有所帮助。

    “除了萧瑀那档子事儿外,朝廷看起来还算平静。郧国公,你经的事儿多又刚刚回来,旁观者清,你说说父皇这么做的用意是什么呢”

    连李泰这个亲王都不知道,那就真是个大事了,再联想到自己一路的见闻,多年的戎马的张亮可不觉的这是平静。

    “臣可不这么想,现在的长安和以往大有不同。左右金吾卫五府之兵比往日要整肃得多,城门、坊间的兵士、武侯也多于往日,绝对是在戒备着什么。”

    张亮打了半辈子仗,对弈军队的调动则是更加敏感,自然是要比自己这个书生强百倍。

    “郧国公,咱们这么猜不是个办法,你去右卫军履职,本宫去阎大人问问。”

    “殿下问臣陛下最近在戒备着什么,你还今晚在庆善宫时臣所说过的话吗”,老丈人阎立德正襟危坐,一边倒茶,一边问道。

    “大人说,你闻到到了一股杀气。”

    阎立德抿了一口茶:“张亮和长孙顺德反常的调动就恰恰证明了臣的判断。为了保证北伐的胜利,朝廷去年多次征发府兵,发往定襄前线的高达到三十二万八千人。

    为了给这些兵马提供粮草,朝廷可是这几年积蓄的库藏全都掏空了。”

    “就眼下班师回朝屯驻在城外,等待遣散归府的那些府兵,每一天消耗的粮食就要八千石之多。

    为了给他们运粮,朝廷就征了三万人后勤部队和劳役。殿下你说这种时候,陛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阎立德说的这些数字真是吓了她一跳,他只知道数量庞大,但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人,而且每天这么多消耗对朝廷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包袱。

    “那自然是让这些班师归来的府兵们尽速解散回家,朝廷那有那么多粮食养着他们啊。”

    李泰的这个想法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正常反应,战争每天的消耗是一个天文数字,朝廷是勒紧裤腰带打赢的这场仗,自然是希望越早解决越好。

    阎立德点了点头,随即又给李泰倒了一杯。

    “你说的没错,可是陛下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又提出了抽调大批的将领和精壮充斥十六卫和建立新的军府呢。是因为军中的诸将不愿意放弃手中的兵权,和张宝相有一样想法的可不止一个。”

    “自西魏实行府兵之制以来,为什么历朝天子都把他奉为至宝呢,这奥妙就在于推行府兵制之后,朝中常备之军并没有多少。

    主要是十六卫军和边兵,而十六卫军恰恰是掌握在皇帝手中,这样就使军权不至于旁落,社稷也就没有危险。”

    “而若施行募兵之法,则军队常年不散,皇帝对军队掌控力则逐年减弱,不管是那个人当皇didu是不愿意看到的。

    而陛下现在的作为就说明了军中一定是有人想接着这个机会逼迫朝廷推行募兵之法。”

    见李泰没有说话,阎立德又进了杯茶,压了压酒气接着言道:

    “前次张宝相谎报军情,李靖顺势弄出了个西征。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为的是给这些将领们谋一条好的出路。可朝廷现在那有多少好的位置给他们呢。

    要是保不住兵权,你让这帮武将们往后怎么办。西征未成,军中有些人不甘心,所以他们就想出了一个新法子。”

    阎立德分析让李泰目瞪口呆,这里面还有这么多道道

    要不怎么说人老成精呢,自己平时善于经营权术,和秦王府这些久经战火的老人是比不了的,看他这位老泰山就知道了。

    “你是说,军中诸将已经串通好了要请朝廷实行募兵之法。父皇知道了这个情况后怕引起乱子,是以决定先发制人,用高阶军职和这些新的军府来稳住诸将。”

    这些人的胆子也太大了吧,难道就因为父皇没有处置李靖和张宝相让他们起了轻谩之心了。

    “从前,臣仅仅是猜测,可是张亮一回来就接管右卫军,长孙顺德又晋为洛阳都督。

    这就足以证明了臣的猜测,在件事一定是那些和蜀王亲近和跟李靖亲近的人站到了一起,而陛下则想用太子和你的人来制约他们。”

    阎立德不亏是跟随李世民多年,皇帝的心思他都猜中了。之所以不让李承乾一系的人单独的面对这些武将,是不想他浴血奋战和这些人建立的香火情付诸东流。

    可有了李泰的参与就不一样,这水混了,谁还能搞清楚呢。

    “还是大人看的透彻,透彻啊。但是还是有一点小王不明白,父皇向来以强硬著称,他怎么能容忍这些将领来天子之权呢。
1...4445464748...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