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群芳寻踪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金之天狼
金良点头赞许道:“马太保言之有理,待我等把激励生育的基本国策定下来以后,便入宫向太后、天子禀明此事,发诏令颁布国策,然后便劝谏天子。”
金良把自己对激励生育的基本国策做了一番阐述。
首先,激励结婚,规定道:
大汉治下,男女都要在十八岁以前完婚;
地主豪绅家蓄养的丫鬟女仆必须在十八岁前择人婚嫁;
汉族男子可娶异族女子为妾,女奴如有汉族男子愿娶她为妻妾者可除奴籍;
汉族女子不得嫁异族男子,除非该名男子足够出色够格入汉籍;
妓女从良嫁人者一律有赏。
其次,激励生育,规定道:
夫妻成婚后一年内必须生育,有身体疾病者必须就医治疗;
孕妇怀孕脯乳期免役,生二个孩子以上者每多生一个可获官府补助;
生二孩子以上的妾可转平妻;
异族女子或女奴生育的后代即为汉民,此类孕妇同样享受官府补助。
为了消除平民生育的后顾之忧,规定道:如有家庭抚养不起多出的子女,则可将子女送往当地郡县官府开办的福利院,由官府雇人抚养长大。
鉴于古代孩童夭折率甚高,金良还规定在随后逐步建立起的各州郡县的公立医院里设置儿科,免费为孩童看病,规定每个孕妇生育时都必须要专业稳婆和妇科医生看护。
金良把基本国策阐述完毕,众人都颌首赞许,御史中丞田丰却举手质疑道:“将军说到的国策里仅有对响应国策的民众给予奖赏,却没有对那些违反国策的民众给予惩罚的条款,我认为这样赏罚不明是不足以推动国策执行下去。”
金良知道田丰现在称呼自己为将军而非主公,是因为现在的场合不是在中央军、将军府里,而是在内阁,大部分大臣都不是金良的嫡系,田丰自然要避嫌。
金良点头赞许,田丰提的意见很对,便笑问道:“以元皓之意,该如何是好?”
田丰笑道:“关于如何惩罚,早已有许多先例可援。春秋越国规定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娶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三十不娶,其父母有罪,齐国也规定男二十岁、女十五岁必须成婚,否则父母有罪。便是本朝,惠帝时期,也曾颁下诏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书中暗表,‘算’是汉朝计征人头税的一种计量单位,是开国皇帝刘邦在建国后第四年定下的税收办法,15岁以上、56岁以下的国民,都要缴纳人头税,每人税款金额是120钱,称为‘一算’。加上五算就是720钱,也就是说,如果适龄不结婚,就要缴五倍人头税的罚款。或许有人会认为不高,实际上在当时并不算低,以整个西汉的粮食均价每石100钱上下的标准来算,720钱可以买到七八石粮食,至少是一个成年人一年的口粮,仅仅因为没有及时结婚,一年的口粮就没了。
田丰说完,其他大臣也都或多或少地做了一些补充,“激励生育”的基本国策便又增加了几点道:
男女若在二十岁以上不婚嫁者,父母子女每年罚钱各五百钱。
男女若在二十五岁以上不婚嫁者,可由官府强制婚嫁。
男子贪龙阳而不娶者斩,女子贪百合而不嫁者罚为官妓。
金良想起后世那些寄生官僚们扒房拆屋、抄家灭门、强制拘留孕妇、强制大月份引产等灭绝人性、惨绝人寰、天理不容、丧心病狂的行径,气愤填膺,不可遏制。
不能再做那种断人子嗣生孩子没**的事情,金良不走那个所谓盛世的歪道,他积极顺应国人多子多孙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行人间正道,规定道:
一个女子必须要生两个孩子以上,只生一个孩子,每年罚社会抚养费一百钱,直至生两个才免除罚款;
孕妇肚里的宝宝亦是一条生命,亦受大汉律例保护,若有人跟孕妇生气斗殴致使孕妇流产者,一律视为杀人罪,特别是各级官吏,不准因为收税、罚款等狗屁行政狗屁执法而伤及孕妇,若是有官吏伤及孕妇的,不但涉事官吏被判处杀人罪,重罪惩处,连举荐该名官吏的官僚也要免职。
大汉还没有出现朱熹那个存天理没人性的王八蛋,封建礼教还未形成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妇女的禁锢也并不严厉。比如对妇女的再嫁,在当时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并不是丢人卑贱的事。这从刘兰芝被焦仲卿的老母休回娘家后县令、太守遣媒说亲便可以得到证明,类似的情况如蔡文姬初嫁匈奴河东卫仲道,再嫁匈奴左贤王,曹操用金璧赎回来后又允嫁董祀,虽两次改嫁却不减身价。卓文君夜奔司马相如同归成都的故事,还传为美谈。所以暂时还没有“女子从一而终不能改嫁”的歪风陋习,这时候的礼法并不禁止“男子娶寡妇、寡妇再改嫁”。
金良便在“激励生育”的基本国策里添加一条道:夫妻成婚后一年内未有生育者,必须接受官府医疗检查,不论任何一方有疾病不能生育,都必须离异,让能够生育的一方再行婚配;妻子亡故,丈夫必须另娶,再生子女,丈夫亡故,妻子可以守寡,若是寡妇另嫁,可获官府奖励。
有的大臣家中多有妻妾,便举手问道:“贤霆公所说的‘生二个孩子以上者每多生一个可获官府补助’,在下有些不明,我家里有六个孩子能否得到补助?再者,这个官府补助,是怎么样一个补助法呢?
金良认得他,新任的将作大匠李植,知道他生性吝啬,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捞钱的机会,哪怕是利用孩子赚钱,便哈哈笑道:“李大匠,莫要太过贪心了。生两胎以上者,指的当然是母亲,而不是父亲,要是你一下子娶上十个妾侍,生下来几十个孩子,难道朝廷都给你补助不成?!这样一来,大家都不用干事了,天天在家里敦伦生孩子算了!”
内阁里哄堂大笑,将作大匠李植羞惭地把手放下。
金良止住笑容,耐心解释道:“生二个孩子以上者每多生一个可获官府补助,这条法令日后会有详细的解释条款,我现在就稍微解释一下,一个母亲只生一个孩子,要向官府缴纳社会抚养费,大概是每年缴纳一百钱,直至生了第二个孩子,才免除社会抚养费,若是她生了三个孩子,官府要给她这第三个孩子补助,大概是一年一百钱,若是她生了四个孩子,官府给第四个孩子补助,大概是一年二百钱,以此类推。”
刚才那个举手发问的将作大匠李植再次举起手,怯怯地问道:“将军,现在钱这么贬值,只是发一百钱。尚且买不到一斗米,一斗米如何能够养活一个小孩一年呢?这样的补助很难吸引百姓们多生子女!”
金良皱起眉头,想了一下。后清和谐年间那些寄生官僚给独生子女的奖励不过是区区百十元,根本无法抵御国人“多子多孙生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同样自己这微少的补助也无法保障那些孩子多的家庭的生计。他们要是养活不了,他们就不会响应国策去多生孩子。
金良心里细细盘算了一下,便道:“这样吧,前两个孩子要自己养,第三个孩子,官府一个月补助三斗粮食;第四个孩子则是一个月补助四斗粮食;第五个孩子则是一个月补助五斗粮食;如此类推,多生一个孩子就多些补助,不过。这些补助只发到孩子十五岁。”
书中暗表,按东汉制度,十斗为一石,一石黄米约等于后世三十斤粮食,一斗米约等于后世的三斤。
说得这里,金良望着脸上露出得意笑容的李植,泼了他一头凉水道:“这些补助只限于平民百姓。因为你们世家大族都家大业大,多生养一些孩子,对你们来说并不困难,反而能把你们的家族兴旺发达起来,朝廷财政本就紧张。你们就为国分忧,就不要再稀罕这么一点儿补助粮食了吧。”
金良的话掷地有声,那些世家大族出身的大臣们已无话可说,李植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乖乖接受。
金良话音刚落,负责朝廷收支的大司农朱光站起身,质疑道:“金将军,我不是说这个国策不好,可若是全天下的数千万平民百姓们都响应国策,积极生儿育女,每家男子都娶上几个妾侍,每个妾侍生上七八个胎,有些还是双胞胎三胞胎,朝廷到那里筹措那么多粮食补助给他们呢?”
金良笑道:“大司农,你过虑了。
这个基本国策一开始并不马上推向全国,只是在魏郡实施,待实施细节成熟以后,才慢慢推行全国其他地方,在一开始也并不覆盖到所有人群,只在自耕农和军人家庭实施,待措施成熟以后,才慢慢推广到其他阶层。
而且这个基本国策只针对平民百姓,他们一日三餐若能得济再娶个妻子便是万幸了,那里还会有什么闲钱纳妾呢,而且,他们不仅要努力挣钱去养活前面那两个孩子,还要努力照顾前两个孩子和随后出生的孩子,再多的孩子他们也照顾不过来,所以一家顶多生四五个孩子。”
虽然金良尽量在淡化这个国策对财政的压力,大司农朱光还是坚决不同意由朝廷财政来支撑这个。
金良只好退让一步,由中央军的财政收入来支撑这个。
原来这个襄阳朝廷暂时无力向全国征税,无力支撑中央军的军费开支,太后何莲、少帝刘辩、内阁辅臣同金良商议好了,朝廷现在从冀州、并州等能够征税的地区征收上来的赋税,两成归皇室使用,四成归内阁支配,剩下四成归中央军支配。
本来金良强力要求得到赋税的六成支配权,后来在卢植的劝说下,中央军通过退让两成赋税,获得了全权支配战利品、屯田和其他特种贸易收入的特权,所得大于所失,这便是妥协。
金良除了养活三四十万中央大军,还要负责中央大学堂、中学堂和小学堂的所有费用,现在还要去养活那些计划外的孩子们,靠着四成赋税并不算充裕。
即便靠洛阳皇宫的宝藏、十常侍的宝藏、赵忠的宝藏、汉灵帝的宝藏、叛乱世家的殉葬品,坐吃山空,恐怕在两三年内也会被金良的疯狂上马这个基本国策给搞光了。
即便是屯田大丰收,暂时也只能顾个温饱。
金良还需要开辟新的财源,所幸的是他争取到赌马、马球比赛、蹴鞠比赛这三大赛事的所有经营权,同时他暗地里又拥有青楼、神仙院、忘忧馆、神仙丹、忘忧丹的经营收入,与此同时,所有地区新开发的矿产都归中央军所有,从境外进口的奴隶全归中央军处置,所以金良不愁养活不起那些孩子。
但是,他不能就轻易地答应下来。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金良答应由中央军出钱来补助那些多生出来的孩子,但这些孩子虽然还受父母的抚养,但他们的前途则有中央军掌控,他们必须接受中央军的安排,去上中央军下属的小学堂、中学堂,中学堂毕业以后,选择加入中央军队伍,或上中央大学堂。
二十年以后,这群被超生出来的孩子变成了中央军的主体。
就是这群超生出来的孩子,将要横扫整个欧亚大陆,打造出大中华共荣圈。就是这群超生出来的孩子,把华夏国土上所有的寄生虫一般的官僚给血洗干净,打造出廉洁自律的中华官场。
各个郡县的儿童福利院,全都有中央军财政支持,也变成了中央军名下的产业。
儿童福利院除了抚养那些在战乱中失去双亲的孤儿,还抚养那些被父母嫌弃的儿童,若是那些父母觉得自己养活不了那么多孩子,也可以把他们报到儿童福利院,儿童福利院一次性补给这些父母一万钱,这些父母跟这些被他们遗弃的孩子一刀两断,从此之后,这些儿童都改姓为金。(未完待续。)
三国之群芳寻踪 第312章:以身作则否?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三国之群芳寻踪最新章节!
刘汉皇室有些不满,太后何莲曾经质问为什么不让这些儿童姓刘,金良装出一副无奈样,若是你们能够出钱来养活他们,也可以让他们姓刘啊,刘汉皇室吝啬无比,不愿意出钱抚养这样孩子,便无奈地同意了金良这个有几分大逆不道的举动。
从儿童福利院出来的金姓孤儿,相当一部分人加入了金良麾下的三大情报组织和日后组建的廉政公署,他们只忠于金良,利用金良给他们的特权,横扫一切反对金良的势力,让所有心怀不轨的人都闻风丧胆、望风而逃。
为了促使各地郡县官府推动“激励生育”的基本国策,金良便把对“只生一子”的罚款任务交给了各地郡县官府,让那些世家子弟掌控的地方官府去做这种得罪人的事情,而金良的中央军则去各个超生家庭里送粮食。
此消彼长,使得平民对世家文臣的厌恶日甚一日,对中央军的好感也日甚一日,等到金良彻底掌握政权以后,经过金良的授意,各地便自发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清除世家运动,不过这是许多年后的事情,现在金良只是在平民心里埋下对世家的仇恨就可以了。
金良还给这个“超级激励生育”又名“超生”的基本国策定了一个口号,名为“如果要想致富,多生孩子多种树!”
那些生孩子多的家庭,在一开始照顾孩子有些吃力,但因为中央军扶持力度大,他们的孩子都健健康康地长大了,老大和老二,若是男孩留在家里继承父业种地,若是女孩出嫁,嫁得好可以改变家境,最关键的是,他们的老三、老四、老五,接受中央体系的教育,或入中央军做士卒,中央军的待遇是大汉所有军队里最好,或者在中央军的体系里做官、做商人、做工,有中央军罩着,他们的待遇只会越来越好,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孩子生的越多,将来家庭越兴旺发达。
至于多种树为什么能发财致富,因为金良在到处扩建城堡又在打造海船,需要很多木材,多种一些树,若干年后把大树卖了,挣的钱至少够棺材本了,跟多生一些孩子一样,都可以防老。
后清和谐年间那些寄生官员的“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是自相矛盾的屁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多种树是防备老,多生孩子能防备老,那少生孩子能防备老吗?只要稍微思索一下,就知道那些屁股决定脑袋的家伙说的话全是狗屁不通!
下了朝以后,郭嘉笑道:“主公,你这个基本国策好是好,推行下去还有一个不利之处!”
“什么不利之处啊?”金良诧异地问道。
“呵呵,主公,你作为这项基本国策的发起人、推动人、总负责人,自己都没有以身作则,何以服众啊?”郭嘉笑眯眯地扫视了一下空荡荡的大将军府。
“这是从何说起呢?”金良一下子被郭嘉说糊涂了。
郭嘉一个劲摇头道:“至今为止,您膝下只有一个即将出生的儿女,可您已经二十八岁,即将进入而立之年,像您这样岁数的平常百姓谁没有两三个孩子环绕膝下。您说说,以您现在的状况,何以服众?”
金良哈哈笑道:“奉孝,我的妻妾全都身怀六甲,你怎能说我不以身作则?”
郭嘉愕然而喜道:“难怪回到襄阳好几天了,却不见几位主母出来,原来都在安胎。”
在金良身旁的嫡系将领们纷纷向金良道贺。
吕范先是道贺,继而一脸严肃地说道:“主公,您贵为骠骑大将军,位比三公,却只有三个妻四个妾而已,跟那些世家大臣相比,主公你的内宅甚空,属下建议,主公您须要多纳妾侍。”
董昭亦点头郑重其事道:“奉孝和子衡说得很对,莫说是为了以身作则来推动这个利国利民的鼓励生育的基本国策了,便是为了主公的基业传承下去,主公还是要尽早多纳一些美妾。为主公生育儿女。”
被郭嘉、吕范、董昭这些亲信如此一说,金良浑身起了鸡皮疙瘩,自己那方面的事情似乎不只是关系到自己的性-福。还关系到大汉万民的幸福,似乎自己不带头种-马的话,国家大业似乎就推动不了似的。虽然心里有几分排斥。但他身在这个位子,就必须要接受这样的命运安排,他只能乖乖地做那样的事情。
金良本就是一个喜欢多子多孙的典型的国人,同时他又喜欢跟美女们做繁衍后代的快乐事情,只是最近一段时间里,事情繁多,应接不暇,让他无暇再去补充自己的后-宫。
金良心里盘点了一下自己的女人。正妻蔡琰,平妻甄姜,妾侍张宁、貂蝉、杜秀娘、邹晴,情妇太后何莲、皇后唐月、影踪统领吴苋,当然还有尚未过门的蔡琰,算起来已经有十个了。
当然太后何莲、皇后唐月跟金良的奸情永远都是不能说的秘密,吴苋和蔡琰还未过门。金良现在只有六个妻妾,对于一般男子来说有六个娇妻美妾已经不白活一回了,但金良现在的身份决定着他不能这样小富即安,有六个妻妾算什么,最起码也要超过十个。甚至要更多。
金良有时不无自恋地想到,像自己这样的猛男,女人少了,就太浪费了,像自己这样独一无二的血统就应该多遗传下去一些,为人类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金良细细想过,郭嘉、吕昭、董昭这些近臣们的建议,正中自己下怀,自己不论是在后清和谐年间那个灵魂还是东汉末年的灵魂,都是一个对女性美极度追求甚于一切的人物,既然骨子里已经是这样了,就没有必要装作一副非礼勿扰的卫道士模样。
郭嘉嘻嘻笑道:“主公,您不是说要构建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公平秩序嘛,那这个秩序就要由您先开始,主公您高大威猛,乃天下第一奇男子,御女有道,就应该拥有更多的女人,不然就说不过去了。”
金良一眼就看出郭嘉话语中的隐含之意道:“奉孝,老实交代,你现在纳了多少妻妾了?是不是快超过我,又不敢超过我,所以怂恿我多纳妻妾?!”
郭嘉嘿嘿一笑道:“主公英明!最近几个月里,董卓从司隶地区交出了四十万妇人,我们暗部门下面的移民司又从大汉其他地方、倭国、高句丽等地运来十数万妇人,那六十多个叛乱世家覆灭后,他们家族的女眷都全归我们处置,我们不但成功地把十五万中央军战兵的婚姻问题解决了,还为中高级将领解决了妾侍问题,属下我近水楼台先得月,已经纳了五位妾侍。”
那个贩卖国际人口的组织被金良美其名曰为移民司,却也并不是彻底的恶搞,因为对高句丽、倭国以及其他国度的女子来说,到富饶的大汉境地,就是移民,好比从和谐国移民到美国一样,现在的大汉虽然被世家吸取不少营养,折腾得国力孱弱,却还是东亚地区最文明最强大的国度,是其他异族女子心目中非常向往的国度。
金良上下打量了一下郭嘉,看他体格健壮,面目红润,才放下心,但他还是有些担心郭嘉重蹈历史覆辙,便提醒道:“奉孝,你之前的身体非常羸弱,现在虽然健康许多,可色是刮骨钢刀,若长时间纵欲过度,身体还是会垮下去的。”
郭嘉一脸得意道:“主公,您请放心,我不但戒了丹药戒了酒,还时常跟随华神医修炼五禽戏,跟随王剑师练习剑法,身子骨越来越结实了,与此同时,我还遵从主公您的原则,只在妾侍们最有可能受孕的几天里跟妾侍做那样的事情,既舒爽了自己还有利于繁衍后代还不用天天做。”
金良轻轻摇摇头道:“你总是说妾侍,没听你提起妻,你为何不娶正妻,却先纳妾纳的那么欢?!”
郭嘉嘿嘿笑道:“主公,娶妻当娶贤,纳妾当纳美,属下运气不佳,贤良淑女藏在深闺未曾识得,而飘落在外的美貌女子甚多,属下现在身子健壮了,恐孤枕难眠,只好先纳妾了。”
金良指着襄阳那些高大的门庭道:“那些良善世家的女子,应该有你想要的贤良淑女,你可多加打探,若是遇到合乎眼缘的,我愿为你做媒。”
郭嘉猛地摇摇头,压低声音道:“主公,世家是无法抑制自己对权力财富的贪婪的,今日的良善世家未必不是明日的邪恶世家,主公今日与他们合作确保冀州并州安宁,未来还是会为了天下万民福祉而打压他们,属下知道主公的决心,又岂能为了世家女子而影响我们君臣的关系呢?”
说到这里,郭嘉扫视了一下跟随金良身后走出内阁的中央军高级将领和某些世家大臣,有些高级将领竟然跟某些世家大臣相谈甚欢,郭嘉禁不住摇了摇头道:“主公,我们中央军的大将不能与世家联姻!”
金良之前没有考虑到这一层,见郭嘉表情凝重,便压低声音问道:“奉孝,这是为何呢?”
郭嘉紧走几步,拉开跟那些世家大臣、中央军大将的距离,金良亦疾走几步,跟郭嘉并肩而行。
郭嘉方才压低声音道:“主公,您应该清楚,所有世家都有发展扩大势力的野心,世家除了培植子弟门生故吏之外,联姻也是他们扩大自己势力的一法门。若是我们中的某个大将像卢冲、高览那么有野心,他们跟世家联姻,肯定会勾结在一起,培植双方的势力,可谓是强强联合,这样的结合无论现在如何,迟早都会对中央军的稳定团结造成不利的影响,更会为主公造成威胁,不可不察!”
金良深思片刻,毅然决然地对郭嘉说道:“这个问题不可轻视。这样吧,你们情报组织要密切监视我们中央军营帅、营参军以上将领以及各地县尉、郡尉的男女关系,防止有些心怀不轨的世家对他们进行美色引诱,防止某些有野心的将领或世家以此为机会进行勾结啊。”
金良转头对掌管军纪的吕范悄声说道:“为了势力平衡,营帅、营参军以上军中将领以及各地县尉、郡尉都不得娶世家女子为妻妾,若是执意迎娶,就给予一级警告,擢升上给予限制啊。”
吕范稍微想了一下,微皱眉头道:“主公,外面的世家早晚会知道这个军令的,他们一定会认为主公是专门针对他们,会影响他们跟我们中央军的合作!”
金良笑道:“子衡,这个规矩不用形成白纸黑字,只作为你们军纪监督部门的一个潜行规矩吧,若是那些大将犯了这个错误,你们就要及时出面,说服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过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