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战长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阳电
龙战长空 第一二九三章 理论型选手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龙战长空最新章节!
ps:看《龙战长空》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即可),悄悄告诉我吧!参加航空竞技的不只是狂热军迷、或者战斗机的铁杆爱好者,在龙云还十几岁、血气方刚的年代还有一点奇怪。
不过如今世易时移,随着航空竞技的迅速发展和日渐普及,逐渐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包括ift在内的国际赛事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航空竞技正逐渐从军事兴趣的狭窄领域中剥离,成为了一种杂糅军事、科技与竞技的综合性领域。
这样一种变化,龙云之前只执着于飞行、没有特别的感受,不过和经由刘威介绍来的“三零一”战队前成员杨一琛面谈片刻,发现这位思维缜密的年轻人就不是喜欢打仗的那一种类型,而差不多是站在一种纯竞技的角度在看待问题,或者说,就是有一点理论派的风格;作为一名战场上摸爬滚打的空战老手,他也说不上这是好、还是不好,总之是有点耳目一新,接下来就请周晓东和这位杨一琛打两场测试赛,自己则继续考虑“安娜”、“娜塔莉亚”这两位孪生姐妹的问题。
“龙队长,我觉得那个杨一琛,他技术不错,你看呢?”
当天中午,结束了一上午的忙碌,接待过了来应聘的俄罗斯姐妹花和文绉绉的年轻人,龙云知道边超刚从中东探亲归来、家里还有些事情要忙,就给他放了半天假,他和队里资历最老的主力成员周晓东一起去餐厅吃饭。在不起眼的二楼隔断式包厢里边吃边谈。
按照队长的吩咐,周晓东上午和名叫杨一琛的应聘者切磋了两场,战绩是意料之外的一胜一负:驾驭歼-10a“猛龙”,他第一局居然败给了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不过第二局时明显改变了风格、开着挂满pl-12的“猛龙”和对手不紧不慢的打超视距空战。掌控jas-39这么一种小众机型的杨一琛明显不太适应,在第三次迎头拦截时被周晓东抓住机会占位、继而追击得分。
两场比赛打完,腼腆依旧的杨一琛礼貌告别,静候“宸龙”这边的消息。
而周晓东呢,本来对自己驾驭“猛龙”的能力很有信心,结果第一局居然在格斗中迅速落败。他一边大口咀嚼烤牛肉、一边回忆对抗细节,没发现自己犯了什么大错,jas-39的机动性总不能说比歼-10a还好,这么看来,那家伙还真有两下子?
出于这样的考虑。他谨慎的向“宸龙”一哥说出看法,龙云却笑着扬一扬手机,上面是从战队服务器上链接过来的测试赛数据:
“这位小杨吗,呵呵,意识和判断力是相当不错的。
不过有一点,老周,你可别妄自菲薄,前一阵子你加入咱们‘宸龙’的消息已经传开。我看你们打得这两局,杨一琛他显然是有备而来,他恐怕专门研究过咱们几个的战斗风格和优劣之处。所以才能在第一局里迅速取得优势。
至于‘此人是否合适’,恩,这个我还真得好好想一想。
你是知道的,我在航空竞技圈里呆的时间不长,打过交道的人里头可没有这样文质彬彬的类型;‘杨一琛’,恩。他在模拟器上的表现相当不错,头脑也很灵活。但还是那一句话,ift可不是在模拟器上决胜负。而需要真刀真枪的升空战斗——小伙子、他好像说过,近视多少度来着?
这个近视的问题,必须考虑,毕竟赛场上超视距对抗的情况少,目视空战的机会多,近视的话……的确是一个问题。”
“噢、是啊!
他戴一副眼镜的,你不说我还忘了。”
一心回忆之前的测试赛经过,周晓东被龙云提醒才想到了这一点。
视力的好坏,在航空竞技界的确十分重要,虽然现在有隐形眼镜、视力矫正术等解决手段,比赛也不是真要打仗,但近视者在其中的确一点都不沾光,高g机动时,隐形眼镜容易滑脱位置,此外近视者的动视力往往都不怎么样,在态势瞬息万变的格斗中可能成为一种致命缺陷。
不过就算如此,大概是受到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人类的近视率近年来一直在升高,年轻人的平均视力状况不容乐观,这也是一种客观现实。
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进步,战斗机本身变得越来越容易操控,此外还有其他辅助、或者解决视力缺陷的高科技手段,日益普及的航空竞技自然不可能对庞大的视力不良者一律紧闭大门,不过随意参与是一回事,真到了高水平赛场上,近视选手的比例自然就很低,但并不代表没有,只是相对来说挺稀少罢了。
简单商议过杨一琛的情况,对这位履历简洁的年轻人,龙云没贸然下结论,在一大堆求职者中此人实力算中等偏上、而非顶尖,到底适不适合“宸龙”,还要再接触两次,更全面了解一下这个人才行。
如果只看水平,到了队里却一味“独走”、或者太有个性,对战队来说可就大大不妙。
除此之外,这小伙子的体能如何,也需要在训练中心测试一下才知道,当然那还是后话,周晓东接下来就问一问队长,除了挺书生气的杨一琛外,他对那两个俄罗斯女孩的印象如何,却得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回答:
“那对双胞胎吗?
说真的,人我还没多少了解,但我觉得挺合适。”
“啊……龙哥,这怎么说,”
对技术强大到无法战胜的“宸龙”一哥,曾经的手下败将周晓东一向很佩服,以他的直觉判断,感觉龙云就像是一部蛰伏在太平社会的战争机器,平时也许看不出来,但驾机升空后就会是所有对手的噩梦;然而现在呢,却听他说出这么一句没头没脑的话,一时间就瞪大了眼,没遮拦的随口问句,“难不成,嘿嘿……可咱们‘宸龙’也不需要找女孩来宣传,苏姑娘那不就是——”
“呵呵!老周你误会了。”
不用察言观色,也能通过意识窥探知道周晓东的想法,龙云有一点哭笑不得,他举杯向后者示意、呷了几口啤酒,才慢悠悠的说出自己的真正考虑:
“这两位姑娘,技术水平如何是另一回事,不过她们有自己的参赛用机,这对咱们‘宸龙’来说可是一种利好。
咱们‘宸龙’嘛,不比那些老牌强队,现在队里手头紧,比赛日程又近在眼前,——而且、老周啊,我一直觉得‘宸龙’应该有两架重型机,这样在打选拔赛的时候才更有把握,这不正好是一个机会?”
“重型机?恩,说来也是……”
原先在“天河”一直摆弄歼-10a“猛龙”,飞惯了轻型战斗机的周晓东对类似f-15、su-27一类的双发重型机也挺向往,虽说在先进技术的作用下,轻型机的性能未必落后于重型机,但带给人的心理感觉还是会有一些区别。
加入“宸龙”战队不久,此前却很早就知道有这么一支队伍,周晓东对战队的运作情况比较了解,新成立的“宸龙”资金并不宽裕。
现在呢,“安娜”与“娜塔莉亚”这一对孪生女自带战机前来,当然是一个好机会。
不过另一方面,所谓“自带战机的女性选手”,他也挺担心战队的配合问题,毕竟“宸龙”现在等于是一支专攻“猛龙”的航空竞技队,不论队员、还是战术安排都是基于这一款三代轻型战机,现在加进来两架su-27bm,虽然有了重型机,但到了赛场上真能发挥作用、而不会出现一些战术、配合上的问题吗?
和大多数圈内人一样,周晓东的性格也是挺直率的那一类,他直言不讳的提出质疑:
“不过队长,说到队里的战机缺口,咱们咬一咬牙的话还是可以解决的。
现在么,那两个小姑娘自带座机加入,按照惯例,怎么说战队也要多支付一些报酬、算是合作租用战机,bm型的价码可不低,这样算下来,当然比咱们自己租两架su-27bm合算,但也还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此外还有,队长,平常吗,咱们这些人肯定都喜欢拉风的重型机;不过说真的,比赛里轻型机可不一定吃亏,你说呢?”
“是啊,老周你说的很对,咱们‘宸龙’不也是从轻型机起家嘛。”
周晓东的疑问,得到了龙云的一部分认同,从“宸龙”航空竞技队成立时开始一步步走过来,龙云自己就用过歼-7iim、歼-10a这两款轻型战斗机,比赛中碰到的对手也是轻型机居多,在航空竞技界,虽然选手们都喜欢看起来威风凛凛的双发大飞机,可真到了比赛里却是小家伙一手遮天,这并非一个多么理解的现象,而是有背后的深层面原因。
作为航空竞技用机,重型机与轻型机比较起来,首先采购价格和使用成本肯定是一个重要因素,而航程、载弹量等作战时的关键指标则不怎么重要,前者当然就不占优势。(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微信公众号!)(未完待续)
龙战长空 第一二九四章 孰重孰轻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龙战长空最新章节!
ps:看《龙战长空》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即可),悄悄告诉我吧!不过,即使抛开这些因素,重型机相对于轻型机就一定有优势吗?
这个问题,一般的飞行爱好者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航空竞技的铁杆粉丝也难免有个人偏见,在两个世界里经历过不知多少次空战,对龙云来说,他倒是很有一些个人见解,当下就说给周晓东听一听。
按照“宸龙”一哥的看法,与不少爱好者的直觉相反,看上去强壮孔武的重型机,在性能上相对于轻型机并无多大优势,原因是受到了物理定律的限制。
众所周知,对一架依赖空气动力、而非浮力飞行的航空器来说,最基本的气动力参数有若干类;这其中,决定战机最大平飞速度、加速性的指标很多,比如推重比、阻力曲线等,这方面重型机相对轻型机有确切的优势,由于前者一般安装两台大推力引擎,在推重比上胜过单大推、或者双中推的轻型机一点都不难,所以一般说来,双发重型机的极速都要比类似配置的轻型机更高,比如f-15与f-16、su-27与mig-29,前者的极速都要高于后者,有时候这个差距还会很大。
当然,战机的高空最大平飞速度,这一指标要考虑到不同机型的实际需求,并不是说轻型机就一定逊色于重型机,但至少在同等技术水平下。轻型机的速度要和重型机持平是挺困难的,这也决定了双发重型战斗机一般都有较好的截击性能。
速度的比拼,重型机比轻型机有一定优势,然而到了空战至关重要的机动性这一方面,情况就变得有些微妙。
首先。按照不少人奉为圭臬的“能量机动”理论,既然战斗机的能量在空战中十分重要,而由于推重比、加速性占优,重型机补充起能量来要比轻型机更容易一些。
那么岂不是说,前者的机动性一定优于后者,更容易在格斗中取胜?
这一观点。显然与现实相去甚远。
单纯考量推重比、sep、爬升率等参数,从动力性上讲,同样技术水准的重型机的确优于轻型机,然而另一方面,决定战机机动性高低的“翼载荷”这一参数。尺寸、重量更大的重型机却天生居于劣势——要理解这一点,不妨考虑一种简化情形,倘若把某型战机的尺寸按比例放大的原来的两倍,在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机体的升力面积会扩大到原先的四倍,重量却会攀升到八倍,在气动构型没有本质区别的前提下,这意味着战机的“翼载荷”会提高一倍。机动性就难免会严重下降。
正因如此,身材强壮的重型机,看上去不需要像苗条的轻型机一样重视体型。为了减阻、减重而费尽心思,实际上却必须考虑一个绕不过去的“翼载荷”,结果是重型机看起来都比较“扁”,这可不只是横置双引擎所致。
如果偏离这一原则,那么,这一款重型机的极速多半很不错。机动性却只能算是一般般,就好比mig-25、f-4甚至歼-8的情况。
如此浅显的道理。即使没有一点专业知识也不难理解,接下来两名选手的话题就转到了战机上。
算是午餐时的闲聊。龙云就随便说起世界上的三代、四代重型战机,为了在加大尺寸的同时保证有良好机动性,必然会采取一些气动措施——比如f-15的轻量化和主翼前缘弯扭,f-14的展宽式机身和变后掠翼,su-27的大边条和中央升力体,总而言之,既然是大飞机,那必然要有一些气动上的独到之处,否则机动性难免无法与同时代轻型机抗衡,这一规律直到四代机的时代也未曾改变。
一种种机型如数家珍,桌子对面的周晓东听的也津津有味,作为一名优秀的航空竞技选手,龙云说的这些道理他当然懂,不过所谓闲谈,像“宸龙”一哥这样娓娓道来却是不太容易,显然这家伙对诸多机型的掌握程度已经非常之深:
“的确啊,龙哥,到了四代机的时代,各国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美国人的f-22‘猛禽’就沿用了f-15的思路,机体尺寸在重型机里算小的、重量控制也很不错,和咱们的‘威龙’、苏俄的mig-44都不是一路。
不过么,哈,到了所谓‘轻型机’这一块,‘球电’可把美国人坑得不轻,四代机里面这玩意的机动性可没法和‘猛禽’比,算不算被重型机逆袭了一把?”
“呵呵,当然算啊!
谁让‘肥电’贪大求全,把自己吃撑了呢。”
在航空竞技圈子里,每次谈论战机性能,挪揄f-35“肥电”大概已经成为一种恶趣味,两人哈哈笑上几声,周晓东就换上副挺认真的神色:
“嘿,既然如此,龙哥你想必不是看重bm型的机动能力了,那咱们的考虑是什么?”
“这个嘛,我的想法挺简单,重型机也有重型机的一些好处,关键看咱们怎么用;否则,决定胜负的要不是人、而是武器,那航空竞技还有什么看头,双方就看谁的毛爷爷多、然后钱少的直接弹射认输不就得了。”
说到自己的考虑,龙云当然是从“宸龙”的整体实力出发,在计划中的四架歼-10a之外再添加两架双发重型苏霍伊,他的计划里,与其说是用这两架su-27bm去参与乱战群殴,倒不如说是准备在“宸龙”组建一支比较有力的bvr作战力量,凭借su-27系列战机的特有优势去支援“猛龙”的战斗。
su-27与歼-10,曾经是中国空军、海军航空兵的主力机种,本身也是很典型的一种重型机和轻型机,在航空竞技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存量众多的“梁龙”与“猛龙”,两者之间的优劣对比早已是人所共知。
说到前者的优点,在龙云看来,大概就是基于双发重型设计的庞大机体,随之而带来的一系列好处:
大内油航程,大载弹量,更好得雷达性能,以及实战状态下的推重比优势。
既然是吃饭时闲聊,面对的又是一名圈内好手,龙云就没在这几方面罗里吧嗦,他着重说了说重型机对“宸龙”的意义。
毕竟,全国选拔赛可不是一场双机对抗决胜负的ift大区预选赛,赛程中不仅有一对一单挑,真正决定胜负的还是双方战机编队的较量,按照规则,即使在空战中完胜,也不一定就能确保取得胜利,最起码,竞赛环境设定中有不少空对面攻击的场合,而歼-10a并非一种很合适的对地攻击机型。
“……所以说嘛,如果是编队作战,咱们的战术安排肯定会进一步细化,战场态势越复杂,战斗过程越繁复,重型机的优势就越大。
本来我就有此意,还打算去游说一下出资方、看能不能让‘宸龙’租用两架重型机,否则仅仅依靠这几架‘猛龙’,别说战机故障什么的会直接影响参赛,真打起来,对手也不一定会痛痛快快和咱们格斗、不是吗,如果局面陷入胶着,在天上多飞一刻就多一分取胜希望,老周,咱们可不能只盯着空战这一块啊。”
“的确,从赛制上考虑的话,——那咱们队就定下来了,要她们两个?”
“差不多是吧,再一个,我也有点好奇,那两个俄罗斯族姑娘是什么来路,手头如此宽裕,居然还跑来打航空竞技,不觉得奇怪么?”
说到这儿,龙云微微眯起眼睛,好像是对这一件事情十分新奇,脸上神色也有点古怪,对面把盘子里东西一扫光、端着杯子喝茶的周晓东有点不明所以,他还以为这位“宸龙”一哥在展望战队前景,却不知道龙云已经凭借超能力知道了一些细节,这两个年纪不到二十的女孩子显然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除了彼此间的配合与战力,大概也窥探了一点安娜与娜塔莉亚的家室,龙云其实一早就有心招募两人进战队,这里面,多少也有一点个人的私心,不过究其原因,他自己也有点说不清楚为什么。
似曾相识,一种隐约的下意识念头,但是这可能吗……
当天中午在餐厅一叙,算是主动找周晓东探讨队务,龙云这么做有多方面的考虑,“宸龙”组建不久,队里人手不多、又全是新人,正经八百招人这也还是头一次,他觉得还是与前“天河”副队长这样的圈内老手商议比较妥当。
除此之外,对这位曾经的对手,他也有一点借机考察的意思,不是说存有戒心,而是想通过一些赛场外的场合来加深了解,动员自己堪忧的情商去全面认识这一位竞技好手,如果后面他龙云因为一些变故而无法参赛——想到“组织”的安排,那简直就是一定的,年轻的“宸龙”就需要一位技术过硬、心态成熟的老兵来率众出击。
现在看来,这一任务只能交给周晓东,哪怕此人的战力不能与他龙云匹敌,至少比赛经验上还是有所胜出的。(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微信公众号!)(未完待续)
龙战长空 第一二九五章 务实的选择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龙战长空最新章节!
ps:看《龙战长空》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即可),悄悄告诉我吧!一场午餐时的闲聊,差不多决定了战队的人事安排,龙云对杨一琛的定位大概就是“称职的沉默替补”,他和周晓东告别后掏出手机,和刘威通了一通电话,问过歼-10“猛龙”的租约洽谈情况后,就问他见过杨一琛本人没有,对这个青年人的印象如何。
电话上,听队长说有意招此人到麾下,刘威就坦率说出自己的看法。
杨一琛其人,在观看收集到的“三零一”战队训练资料时,他就觉得这家伙有点“闷”,成绩也谈不上太出色,否则不会在战队铩羽预选赛后成为一个自由人,显然“杨一琛”这个名字并没出现在“三零一”绝对主力的名单上。
不过另一方面,和大堆简历里的求职者相比,年轻人的另一项长处却引起了刘威的注意,此人打比赛、做事情似乎都很有条理,每次正式比赛、或者队内测试赛,他都会在网络平台上详细写出战况回顾与分析,最后还有自己的一些总结——不过这部分,他一律设置为“隐藏”,但只看前面的记叙和分析,应该说这就是一个很有头脑的家伙。
假如,仅仅只是假如,倘若他真能在对抗中一丝不苟的完成所有计划,“兵来将挡、水来土屯”般的完成应对,那么理论上讲,但凡常见的空战套路他都能赢。当然实战中能不能做到就是另一回事了。
以理论分析来指导实际对抗,在航空竞技领域,算是一种挺另类的存在,说好听的是“思维缜密”,不好听的干脆就是“脱离实际”;具体情形怎样。龙云感觉,杨一琛应该属于前者,这样一名军师般的人物——如果他不是一个狗头军师的话,对“宸龙”的ift征程还是很有帮助:
“好吧,这一位咱们先定下来,如果体能测试没问题。就签合同,待遇方面由陈经理去谈好了,咱们的职责就是考察一下人合不合适。
——哦,还有那一对俄罗斯女孩,这个嘛……我回头和老板商量一下再说。”
主动找上门来的克拉夫琴科姐妹。相比杨一琛的情况就更复杂些,两人的性别且不论,她们是自带战机,这在航空竞技领域里可不多见;如果招募二人到“宸龙”麾下,就会牵扯到战队的一大笔支出,龙云觉得还是请示一下上官凌比较好。
决定了战队的人员安排,左右无事,龙云当天下午一直在训练基地里盘桓。
闲暇时分。他和战队机师们凑在一起聊了会天,还驾驶“宸龙”自有的两架歼-10a之一升空训练,一方面检验战队资产的保养情况。另一方面也是熟悉座机、找回手感,毕竟在现实世界里他已很久没驾驶过“猛龙”,预选赛复赛中的第二场较量还是远程遥控进行,现在为了准备全国选拔赛,熟悉武器就是一个完全必要的环节。
驾机在天上走一遭,随行的周晓东担当僚机。两架为迎接新赛事而涂装一新的歼-10a在天上四平八稳的飞了几圈,其间短暂进入格斗状态。测试过各系统工作正常后就返航归来。
降落之后,龙云和周晓东暂时告别。提前离开训练基地去往市区。
搭乘地铁返回北京大学,他在路上接到刘威的一通电话,小伙子报告队长,说“‘猛龙’已经有了着落,他建议从‘雷霆’租用两架,如果可以,明天一早就去找他们负责人谈价格”,对这一事情的进展还挺满意,听到“雷霆”这个名字,龙云心有所感的嘱咐刘威“放心去办”,他挂上电话后又沉思了一小会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