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寻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枪手1号
“给他们这么高?”夏荷惊呼道。
“陈长平是个有本事的,抛开他本身的武力不谈,光是他能聚拢人心这一条,便值得我为他开出这样的价格。以后要用他的地方还多呢。”李泽道。
“这个人十年过后,公子真放他们走吗?如果他真这么有能力,以后只怕会知道我们很多秘密的?”
“那里用得着十年?”李泽笑道:“或者三五年,这世界就将大变,到了那个时候,他们要么会远走高飞,要么便会对我死心塌地,所以啊你甭想那么远啦!他们四个的婆娘娃娃都安置好了?”
“当然,这可是人质,女人我都安置到了工坊里,娃娃们都安置在墨香居。都派人暗地里看着呢!”夏荷道。“既然他们是对公子有用的,那总得让他们为公子尽心尽力努力干活才是。”
“陈氏四兄弟,暂时让他们就负责新来的那一摊子事,然后瞅机会,有意识地让他们接触一些外围的秘密,一步一步的来。”李泽将最后一块馒头塞进了嘴里,咀嚼着道:“我还是挺看好他们的,一旦世事有变,他们也算是几张好牌呢!”
“我明白了!”夏荷连连点头。“公子还吃馒头吗,我再去给公子拿一个来?”





寻唐 第六十六章:陈长平的困惑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寻唐最新章节!
(特别感谢书友jawu武的十万大赏,寻唐的第一位盟主.)
咣当一声,陈长平抡起大捶,将面前半人多高的一块已经被大火烧烤了一个多时辰的大石头给敲下了一大块来,接着锤如雨下,又将其敲成了比婴儿拳头大不了多少的小石块,一边的陈长富挥舞着铁锹,将这些碎石块给铲到了两个篓子当中,另一个汉子将桑木扁担往中间一穿,挑上便走。
他们在修路。
在整治好了安身之地之后,这是李泽给他们的新任务,修一条路与他的庄子连通,这可不是一个小工程,他们这里,距李泽的庄子足足有小十里路的样子,他们这边就算是全员出动,也就千把人而已,估摸这个冬天他们是根本做不完的。
“好好的干嘛要修一条路出来,以前又不是没有路?”陈长富挥锹又铲满了一篓子,不满地道:“大冬天的,这个姓李的,就是在折腾我们。”
陈长平直起身子,看着前方正在忙碌的人群。
男女老幼一齐上阵,每个人都在忙碌着,没有人偷奸耍滑,因为没有机会。李泽派出了专门的人员监管着他们干活,一千多人,除了娃娃们,剩正的都分成了小组,每个小组干什么,怎么干,要达到什么程度,都明文规定的清清楚楚。甚至连每半天干到什么程度,都有着清楚的规定,完不成,相应的处罚就会接锺而来。超出了规定的量,奖励也就应声而至。
现在这个刚刚被李泽命名为青山屯的村子还在吃大锅饭呢!而这些粮食全部都是由李泽提供,惩罚和奖励很简单,就是有饭吃和没饭吃的区别。只过了短短的一天,大家就弄明白了这其间的差距,不需要人说,便将活计干得飞快。
而他,现在是这里的工头,带着这些人干活。
陈长平发现自己完全看不懂李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自问走南闯北,也算见多识广,但对面李泽的时候,却发现此人身上就像是笼罩了一层厚厚的雾蔼,让他如同雾里观花,根本无法对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最初的时候,他以为李泽是成德节度使治下的官员,虽然年轻了一些,但对于这些贵胄子弟来说,年纪从来都不是问题。但在庄子里呆了一些天之后,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李泽似乎就是一个乡村小地主。
如果说他是一个乡间大豪,但当地官府对此人却是言听计从,几乎就是他面前一条狗,李泽说什么,那就是什么,不长的时间里,他已经见过了武邑的县令去李泽的庄子两趟了。
这个人不是官,却胜似官。
更重要的是,这个人有着一支相当厉害的武装力量。那支包围了他们最终让他不得不投降的军队,从他们出山之后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再也看不到影子了,倒是率领这支军队的一些军官,很多都在庄子上看到过,不过彼时的他们,脱去了盔甲,穿上了与他身上一样的青衣仆从服。
他见到了李泽在庄子上训练那些农夫,这件事尤其让他感到震惊。六七百精壮的农夫,在那些护卫的指挥之下,进退有度,宛如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一般,如果当时的他,有这样一支队伍,在面对柳成林的时候,也不至于全无还手之力。
但当他看到了这些李泽提供给这些农夫们的伙食之后,他又颓然了。就算他有时间,有空间来训练当初的那些农夫,他又哪里来的这么多的粮食,肉食将这些农夫们喂得一个个红光满面?如果有这些粮食,那些农夫们又何必跟着他一起造反?
想想在李泽庄子上看到的那些精壮的农夫,再看看眼前这些在风雪之中劳作的精瘦无比身上没有二两肉的农夫们,陈长平突然明白有一天李泽看似无意间在跟他说过的一句话。
“军马未动,粮草先行。”
自己四兄弟,现在被李泽分成了两班,每十日一倒班,两个在这里带人干活的时候,另外两个人就在庄子上的外院里值勤,那个护卫头领屠立春倒也没有格外的对待他们,反而是各自安排了一个队长的身份,与那些农夫们一起训练。
而这,正是让陈长平最为不解的地方。
因为除了跟这些农夫们一起训练之外,作为庄子里的护卫之一,李泽的仆从之一,他们还会在晚上被开小灶,不但要读书认字,还要学习领兵作战。而讲课的人,有时候是屠立春,有时候,是一个叫做石壮的人。
陈氏四兄弟,都不识字。虽然有一身勇力,在横海那边也闯下了不小的名头,但对于领兵作战,却也完全是陌生的,这些小灶,无疑是为他们打开了另一扇窗户,让陈长平明白了很多事情。
他甚至有些后悔,如果自己早明白这些事情,那或者自己也不会落到这样的下场。或者还是会输,但他绝对能做出更大的事情来。
虽然不明白李泽这样对他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但这些知识却不是假的,陈长平如同一块海绵一样,拼命地吸收着这些知识,与他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陈长安和陈长贵,也就只有眼前的这个老三陈长富,到现在还有着抵触情绪,以至于陈长平不得不强摁着他老老实实的做事,学习。
一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二来,学到这些东西,于他们而言,的确是一种进益。
知识,在这个时候可不是想学就能学得到的,而屠立春石壮他们教授的兵法,在某种程度之上来说,更是不传之秘。
现在他们能学到,已经是赚大发了。
屠立春也好,石壮也好,绝对都不是普通人物,二人在讲学的时候,不经意间举出来的一些实例,就能证明他们绝对是亲自参与者,而且地位不低,否则不可能有这么深入的理解,但他们为什么也成了李泽的仆从呢?
在庄子上呆得时间越久,陈长平便愈是看不懂李泽,不知不觉之中,他对于李泽竟然产生了一种畏惧的心理。
人对于自己看不懂的,不理解的,总是会莫名的感到害怕和畏惧。
屠立春也好,石壮也好,在学识之上要远超自己,自己与他们根本没有可比性,而在自己骄傲的武力之上,他们也丝毫不逊色,面对面的格斗,屠立春完全能打得自己没有还手之力,那个石壮更是可怕,在他手下,自己走不下十招。
唯一能让自己骄傲的就是一手箭术无人可比。百步穿扬对自己来说,只不过是起步,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天大的难题了。
也正是因为这手箭术,自己也收获到了这二人的尊重。
咣当又是一锤子下去,陈长平看着那些飞溅的碎石,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些数字,那些天在山里见到的士兵,再加上庄子里的这些训练有素的农夫,李泽的手下,竟然掌握着一支上千人的精锐部队,这让他悚然而惊。
李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挥舞着锤子,脑子里始终盘旋着这个问题。
现在他在这些人中的权威性,已经呈直线下降了,大家更敬畏的是李泽派来的那个担任青山屯屯长的家伙,一来此人现在掌握着所有人的衣食住行,二来,此人行事也颇为公正。而对于陈长平他们四兄弟,这些屯民现在的感情则是复杂了许多。
没有陈长平,他们或者已经死了,但也正是因为陈长平,他们流离失所,许多的亲人倒毙在路上。在这里,他们突然发现,自己似乎有了一片新天地,有了一种新生活。
至于李泽,那是他们需要仰望的存在,对于他们来说,此人那就是再生父母一般的恩人了。现在吃的粮食,穿的衣裳,晚上盖的棉絮,甚至他们立足的土地,都是这个人赏赐给他们的。
陈长平能清楚地感受到这一点,在陈长富痛骂这些人忘恩负义的时候,陈长平却想得更多,也看懂了更多。
这个世道,当然应当是这样,谁能给他们安稳,谁能给他们饭吃,他们自然就会拥护谁,难不成他们放着眼前的好日子不过,反而愿意跟着自己过那种朝不保夕颠颠沛流离的日子吗?
谁会那样傻?
别看李泽现在似乎在拼命地压榨着这些人干活,但在这些人看来,这却是给了他们活命的机会。
不劳动者不得食。
这个道理,其实这些最底层的百姓懂得最深,了解得最清楚。




寻唐 第六十七章:紧锣密鼓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寻唐最新章节!
作为一个忧患意识极其强烈的人,李泽自然不会忘记在家里随时屯集大量的粮食以应对不适之虞。他很清楚,一旦乱世来临,粮食,也只有粮食才会是这个世界之上的硬通货。金银财宝在和平年代自然是人见人爱,但战乱一起,这些东西的价值可远远不及粮食的作用了,拿着钱没地儿买是再也寻常不过的事情了。
但自从新建的青山屯里那一千多口子人出现之后,李泽屯集的粮食,便开始日渐减少了,这让他忧心如焚。杨开不敢动常平仓里的粮他是能理解的,必竟那是战备粮,而县里本来多余出来的一些粮食,又在今年被征走了,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收留这些流民李泽有着自己的考量,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是一个好人。他只是单纯地从长远的利益来做这一件事情,他眼馋那几百个青壮,这些人已经不是单纯的农夫了,造过一次反的人,胆子比起一般的人就是要大一些,以后用起来,也会更顺手一些。而且陈长平四兄弟对于横海那边的情形相当熟悉,这也符合李泽制定的长期战略。
他跑路的方向,就是横海军那边,到时候有这样几个武力不错的地头蛇作为向导,自然事半而功倍。
当然,要做到这一切,前提就是要将这些人先安顿下来。
哪怕李泽为他们提供的,也就是勉强能让这些人活下来的量,但对于这些曾经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人来说,却是已经足够了。
已经是隆冬时节了,春天已经不远了。熬过了这个冬天,便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一切都可以从头再来,这些流民都抱着无比美好的愿望,期待着新生活的开始。
在李泽为每日消耗的粮食而心疼的时候,王明义终于押运着翼州奖励给武邑的物资抵达,王明义也是一个妙人,他直接把交货的地点,定在了李泽的庄子上。人到了李泽那里,才派人去通知杨开。
“王兄何故姗姗来迟也?”看到一车车的粮食,李泽心情大好。
“王某就知道这件大事是小公子一手促成,果然不假。”王明义大笑:“既然是小公子所需要的,王某自然要多想想办法,光靠州里的那点赏赐,于小公子而言,恐怕是杯水车薪。”
指着一车车的粮食,李泽道:“莫非这里头还有王兄的私人赞助?”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王明义笑道:“我的家底儿,家父清楚得很,要是乱动,不免要穷根究底,我这是找上州里的某些大户乐捐而来,名义嘛,自然多得是。然后乐捐之来的数字稍微微动动手脚,小公子这里的所需也就出来了。”
李泽大笑,压低了声音道:“原来是勒索而来。”
“小公子不喜欢?”
“喜欢得紧。”李泽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此乃天道也。”
两人相视一笑,惺惺相惜。
物资入库自然有屠立春等人去负责,夏荷看着每日只出不进的库房终于又有了被填满的趋势,一张小脸笑颜如花,一手帐本,一手毛笔,忙得不亦乐乎。
待到走到屋内,宣暄完毕,一盏子热茶扫走了周身的寒气之后,王明义的脸色却殊然没有了外面的轻松。
“本来想着明年春上还往卢龙那边跑几趟的,不料局势却愈发的紧迫起来,边境卡子不再通融了,所以这条线,现在就基本上就算是废了。”王明义皱着眉头道:“小公子想要的那些东西,短时间内也不可能进来了,特别是马,现在上头只要看到大牲口就会被征用,遑论是马了。”
“不是说至少还有一年的缓冲期吗?”李泽的消息终究来源有限,远远比不得王明义消息灵通。
“张仲武杀杨子师,算是触到了朝廷最后的底线了,这跟扯旗造反已经没有什么两样了。”王明义摇头道:“真是没有想到张仲武跋扈至此,一点脸面也没有给朝廷留。”
“这是下定决心要打了!”李泽不开心地道,于他而言,战争自然是愈晚爆发愈好。
王明义点了点头,“皇帝是想打的,中书令汪书支持,但侍中田令孜却还想再努力一把,尚书令陈笔也持慎重态度,一番争论下来,朝廷取了一个折中方案。”
“这怎么折中?先打一下,再招抚?”李泽有些不解。
“朝廷已经下了旨意,加封张仲武为怀化大将军,正三品,挂中书省侍郎衔,参议朝廷大政。”王明义道,“宣旨的人这个时候,差不多已经要到卢龙了吧?”
李泽摇头:“张仲武要是答应那才是见了鬼了,离开了卢龙,离开了他的军队,他就是朝廷毡板上的一块肉,想什么时候砍就什么时候砍,一个怀化大将军,顶个屁用!”
“谁说不是呢?”王明义一拍大腿道:“所以大家都知道这不过是朝廷的最后通碟,大家仍然在紧密锣鼓地准备着战争。这一次朝廷是发了狠的,据可靠消息,朝廷已经准备任命归德大将军陈邦召集结左右骁卫前来。”
“啊!”李泽这一次倒真是有些吃惊了。“不是以河东节度使高骈为首吗?这又来一个陈邦召,到时候谁听谁的,而且左右骁卫如果全员齐编的话,数万大军的粮草后勤又怎么应对?”
“朝廷自然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的,之所以选择陈邦召,是因为这个陈邦召曾经是高骈的旧部,在指挥之上,倒不存在互相挚肘的问题,而粮草供应,自然是要靠地方的,不过据我所知,不管是振武,还是横海以及我们成德,都是不可能为这支大军承担粮草负担,徭役征发的。”
“那就全靠高骈撑着了,他架得住吗?”李泽心道这才是这个时代正常的表现,朝廷对于地方上的约束力,实际上已经相当低了。
“高骈咬着牙也会撑着的。”王明义摊了摊手,“不过单靠他一家,是根本负担不起的,所以最后左右骁卫最多来一支,不会超过一万人。”
“一万甲士,也很不错了,对于高骈来说,咬咬牙顶住了,在战场之上,这一万甲士对张仲武可就极有威胁了。”李泽道。
“你想多了。”王明义摇头道:“现在能打的军队,基本上都集中在各大节度使手中,朝廷征集左右骁卫,也都只能在京畿征召,战斗力只怕堪忧,不过他们的装备倒是极好的,没有哪个节度使的军队能跟他们比。”
“毕竟老底子还在,军官还在,打上几仗,也就练出来了。”李泽摸着还光溜溜的下巴,沉吟道:“咱们成德,就没有担忧?”
王明义瞅着李泽,目光之中满是惊讶之色,李泽这随口一句话,可真是说到了点子上了,可是连他都没有想过的问题,还是得到他老子提醒才明白的事情,李泽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是如何就能一针见血的点到了问题的关键的?
瞅着王明义讶然的目光,李泽奇怪地问道:“你怎么啦,这个问题很可笑很愚蠢么?”
王明义有些神情复杂地摇摇头:“当然不是。”




寻唐 第六十八章:各有盘算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寻唐最新章节!
李泽的老子李安国,对于现在能执掌成德一地,当着土皇地是相当满意的,所以对一切试图改变现状的行动,都深恶痛绝。
卢龙的张仲武野心勃勃,想要干一干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事情,他自然是极其痛恨的,却又不得不积极应对,因为他成德的地盘,与卢龙可以说是近在咫尺,他张某人想要做那天下第一人,当然需要踩着他李安国的肩膀往上爬。
这如何能让他开心?
张仲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李安国清楚得很,相比起来,李安国更愿意自己的脑袋上站着的是现在的大唐皇帝李俨,那是一个空有大志,但却严重缺乏行动力的人。张仲武可就不同了,那是一个典型的敢想,敢干,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家伙,给这样的家伙打工,那自然远远不如给李俨打工。
但现在朝廷的反应却让李安国又举棋不定了。
如果仅仅是高骈联络指挥大家一齐对抗张仲武,李安国觉得一点问题也没有,但朝廷派来了直属兵马,意义可就大不一样了。
仔细盘算一下实力,河东节度,振武节度,横海节度,再加上他成德节度,四个节度使的实力加在一起,不说碾压他张仲武,但在实力之上稳胜一筹那是一点儿也没有错的,如果再加上朝廷的左右骁卫,估计张仲武可就没啥戏可唱了。
问题是,以后呢?
大家伙齐心协力,把张仲武彻彻底底的一把干掉,然后自己怎么办?
高骈就是一个愚忠的,朝廷让他干什么,他绝对就干什么,这一点李安国也是清楚的,将来干掉了张仲武,朝廷必然威势大涨,到了那个时候,朝廷借着这股东风,顺势收拾一下他们这些土皇帝,那简直是再容易不过了。
只需要用现在对付张仲武的那一招,给你升官,然后召你回长安,你去不去?
不去?你是想造反啊!那张仲武的下场,就是你的下场了。
去?
然后老老实实的去长安当个什么狗屁的大将军或者什么紫金光禄大夫之类的散官,拿着一点可怜的俸禄窝在长安当寓公吗?只怕到时候随随便便一个小衙门里的吏员,都能欺负到自己头上来吧!
张仲武是要打的,但绝对不能将他打得没有了,这样对大家都不好嘛!教训一下他那勃勃的野心也就可以了。
这是包括李安国在内的其他几位节度使的共同想法。
所以,朝廷的直属兵马进来,他们是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当然,这些理由自然是上不得台面也不能公开讲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私底下想尽各种办法阻挠,大家在长安谁还没有几个亲朋好友啊,统统发动起来唱反调。
光唱反调自然是不能阻碍皇帝的决心的,那么实际行动也要跟上。最简单的,便是地方上不为你提供粮草。
我们自己为了替皇帝征讨反贼已经是竭心尽力啊,治下百姓已经是民不聊生了啊,再来一支几万人的大军,那老百姓们就要造反了嘛!
朝廷大军要来也不是不可以的,但粮草辎重,可得自备着,随军民夫,也请陛下一并征发了随军而来,可不敢骚扰地方啊。
为了表达地方之上对供养数万朝廷大军的担忧,万民书请愿自然是要搞的,地方上的暴乱也要策划几起,反正朝廷不是在各个节度使治下都放了有监察御史么,由这些人上一封言辞恳切的奏章说明一下地方上的困难,让皇帝三思再三思。
一顿操作猛如虎!
然后皇帝便犹豫了,便害怕了。
节度使们群起反对,他不想闹一个众叛亲离,再者如果百姓们真的再度造起反来,那后果还是极其恐怖的,前些年那一场席卷整个大唐的农民起义,在这一个庞大的帝国身上留下的伤疤,至今还让大唐隐隐作痛,而这些节度使,也正是那一次农民起义留下来的产物。
真再来一次,大唐帝国还会存在吗?
听完了王明义的讲述,李泽苦笑不已。
这就是现状。大家各有各的利益,各有各的诉求,看起来大的方向是一致的,但具体到每个人的要求,那就千差万别了。
或者朝廷中的那些大人物们,也的确存了这样的心思,先扫荡了张仲武,然后再借势削掉那些权势熏天的节度使。站在他李泽的立场之上,他愿意他老子就此没了这滔天权势吗?当然不愿意,一旦他老子不是成德节度使了,他还能悠哉游哉地在这里当他的乡村小地主?
随便来一个小官便能收拾得他不要不要的。
“或者张仲武正是看清楚了如今这大唐看起来仍然是大一统的格局,实际上早就分崩离析的现状,所以才有这样的胆子跳出来吧?”李泽道。“战还没有开始打呢,大家伙就已经各自盘算开来了,本来有七八分胜算,现在恐怕就只有五六分了,然后大家在闹点小矛盾,或者因为分赃不匀什么的达不成一致,那又得减几分,王兄,我怎么感到背心里凉嗖嗖的啊,觉得这一次凶多吉少啊!”
“小公子多虑了。”王明义却不太在乎,“大家只是不想朝廷的直属兵马进来,请神容易送神难,对付张仲武,四大节度手上的兵力已经足够了。”
1...2223242526...5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