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大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圣灵之地
好,你既然敢这样说,我也不怕给你一次机会。要是你真能把周边县给我军拿下来,到时候是要加入我剿匪军还是要拿钱有人都随你。许离果摒退了上前来二人后说道。
但是,你要是敢蒙骗我。到时候也别怪我残忍了。
听完许离果的警告,王在远连呼不敢。看着满是自信的许离果,王在远总觉得他有的是办法对付自己。
清军的突然战败消息,随着逃跑出来的乡勇很快就传入了于都县。
此时,于都县乱成一团。
在那些逃出来的乡勇跟绿营兵口中,剿匪军犹如天兵一样的存在,根本没有办法打胜。
如此调论更是把城中不少大户吓得不轻,要知道他们可都有出钱出乡勇来抵抗剿匪军。可是,如今二千多清军连三百多剿匪军一个罩面都挡不住。听说这剿匪军可是有百万军队,一旦剿匪军追究起来,他们不得满门被抄斩?
于是,不少的大户在乱作一团中拼命的收拾东西。准备放弃县城中的房屋,想着要赶在剿匪军还没有进城之前到乡下躲躲。然而,却有更多的大户动起了投机的心思。
城中大乱,捕快不愿多事,地痞流氓们正是放任之时。虽然大户他们欺负不了,但是小家小户却只能任他们鱼肉。
没有秩序的地方,不需要多久。仅一个时辰,城内便有多起火灾,奸淫掳掠之事更是难以计算。
在平民们呼天抢地之际,剿匪军骑兵带着崔逸贤进了城。许多大户收拾完东西还没有来得及走就被紧闭的城门给拦住。
城中知县回城,主心骨一回来,捕快也就很快回到了职位之上。在捕快的带领之下,加以剿匪军骑兵的武力,城中的乱像很快被平定了下来。
经过城中的大乱,终于恢复平定的于都县百姓突然发觉,剿匪军进城其实也是不错的事。
虽然进城的剿匪军仅有三十来骑骑兵,然而却没有几个人敢挑战他们的兵威,毕竟敢挑战兵威者都去了地府。可是,城中百姓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进城的剿匪军还是太少,必须要多些才安全,让人放心。
又一个时辰过去,天色已近黄昏。
终于,在太阳完全下完山之际。于都县的百姓期待着剿匪军主力终于抵达了于都县城外安营扎寨。此时,原本还担心的百姓们也放下心。因为他们发觉这伙反贼比起清兵更像朝廷兵马。
剿匪军军规中特别规定,不准扰民。早在剿匪军的将士加入剿匪军时就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告诫过。
于都县百姓由抗拒到转迎也仅仅是不到三个时辰的事,这一切让崔逸贤暗自称奇。
自古百姓造反,能做到如此行令如一者也就得当前的剿匪军莫属。不得不说,剿匪军的监军军正一职真的厉害。这剿匪军由上至下都让张瑞把控得严严实实,谁想要从剿匪军中抽调人出来反他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崔逸贤心中默默的想到。
剿匪军的行为让城中绝大多数的大户看在眼里,更是坚定了他们的想法。即使是剿匪军对他们支持清军抵抗剿匪军做出了罚钱罚地的处罚,他们都毫无怨言。
毕竟这要是换作清兵,他们下场绝对是全家被斩杀,至于钱粮田地也就不用再想。
随着在剿匪军宣传兵的各种宣传之下,许多富家子弟更是偷偷的加入剿匪军中。有些人是受不了满清的不公平待遇,有些人是受不了头上那根丑陋的辫子,更多的人则是为了复仇。
王道复古,尊王攘夷。十世之仇,犹可报也!
本来剿匪军参谋部给出铁拳营的任务是占据于都县,然后再往周边移动。
却没想到,铁拳营由于王在远的加入。在拿下于都县没多久便轻松的拿下是周边几座县城。速度之快连许离果都不能不佩服王在远的本事。
乾隆二十一年
六月,中旬。
受信息传输的限制,江西跟福建的战事,张瑞也只能放手交给张之山以及李国忠。
良将难求,一个好的统帅更加难得。能有现成的人才谁都想用,实在没有也就只能自己培养。自古以来,名将不都是自己慢慢打出来。
以剿匪军当前资本加上对付的已经开始腐朽的清军,只要他们二人能稳抓稳打,想来问题不大。
此时,张瑞也告别了朱婉莹以及朱大常一家,带着朱一章快马加鞭的赶回了武昌城。
第二百二十五章 骨气
华夏战事
自古由北往南征易,由南往北伐难。
为何?势也!
北地比南方寒冷。身体为了抵御寒冷,会生长得更为高大一些。故而,北方人普遍会比南方人高上越多。
冷兵器时代,身材高大魁梧会占上便宜。北方产马,更利于战场机动跟突袭。故而,宋以前的华夏战局皆是由北定南。
然而,那也只是宋之前。
自朱明起,火器的使用使得北方的优势开始逐渐减少,这也使得后面的北伐成功奠定基础。
火器固然重要,但是将士如果连在战场上肉搏厮杀的勇气都没有,那就好再精良的火枪也一样会败。在武昌城外的校场中,张瑞回答朱一章所问的为什么火枪兵要练习刺刀上说道。
舅舅听过戚家军没有?张瑞问道。
名动天下的戚家军自然听过。朱一章毫不掩饰心中敬佩之情的说道。
那你知道他们在辽东的浑河一战吗?张瑞再次问道。
这个这个书本中没有记载,也没听人说起。所以我也不是很清楚。朱一章有些不好意思的回道。
其实这也怪不得朱一章,清朝廷不可能任由这类书籍流行市集之中。毕竟当年浑河一战,他们清军赢得实在不怎么样。
他们当年那一战可谓悲壮。以三千步兵对抗近三万八旗兵,在弹药消耗殆尽后,肉搏战愣是打得八旗兵不敢上前。若非辽东兵无所作为,估计他们也不至于消失。张瑞感慨叹息的说道:我那书房中有本关于他们的记录,有空你可以拿去看看。
那好。谢了,六子。朱一章作揖说道。
虽说张瑞是自己的外甥,但终究还是有君臣之别,这礼仪始终不可少。朱一章觉得自己爹逼着自己发那样的毒誓,无非也是要自己明白这点。以免他日惹人非议,带来祸事。
自家人,客气什么呢?张瑞有些嗔怪的说道。但对于朱一章的礼仪之举,张瑞也只好听之任之了。以史为鉴,这其实也是一种他自我保护的方法。
舅舅在参谋部可还习惯?张瑞扯开话题问道。
甚好,在这里有很多东西可以学习。不出行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朱一章很满意的回答道。
那就好。我刚收到消息,清军于南昌中集结了大量清兵,我们必须要先清除掉他们。不然他日我军兵进安徽时怕后方会有危险。张瑞话语中的语气很是平静,似乎对集结的清军完全不在意的样子。
的确如此。他们控制着九江就会影响我们的长江粮道。朱一章点了点头赞同道。
嗯,武昌目前的情况还不稳定,所以我需要你替我坐镇武昌城中稳定民心。这样我才能安心带兵出去攻打九江口,然后清掉集结在南昌的清军。张瑞说道。
你带兵去?让李德军长带兵过去不就可以了吗?朱一章担心的说道。
没有办法,尖刀军成军时间太过短暂,很多将士都还没习惯现在的状态,我不得不跟过去拾遗捡漏,以防出现大差子。张瑞无奈的说道:
尖刀军现在虽然士气旺盛,一路上势如破竹。但那都是建立在我军一直胜利上,一旦受到大败,军心很容易动乱。
正是如此,你才不应该跟过去。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君主当坐镇后堂。朱一章满是担心的劝说道。
有头发谁会想做癞痢?别看我军现在声势雄壮,但是成军时间太短是我们现在最大的致命伤。各方人员还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整,这种情况下,让我如何安心待在后方?即使张瑞能明白朱一章所说的道理,但是他也有自己的苦衷。世间百态,哪能事事安心顺意?
舅舅放心吧,我自有我的办法。张瑞安慰朱一章说道。
听着张瑞所说的话,朱一章脸上满是歉意的说道:六子,也怪我没有多大的本事,不能为你排忧解难。
舅舅不可妄自菲薄,我可还是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舅舅帮我处理的。张瑞看着朱一章脸露着笑容说道。
对了,敏瑞的尸体可有埋了?张瑞突然想起来问道。
是的,已经按着你的吩咐加了棺木厚埋。朱一章回答道,他不明白张瑞为什么突然问起这个。于是他便开口说道:
不过,参谋部很多人不理解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我们弱小,弱就得认。葬他,不是说明他有多值得尊敬,只是葬给别人看的而已。张瑞回答道:
好了,我们走走吧!一会还得回城处理事务。
是
随着校场检阅的结束,张瑞等人便离开校场回往武昌城。
武昌城至今有千余年历史,城中房子早已人满为患。
城郊外,居住区。
一眼过去,全是低矮的茅草房。
居住于此之人皆是无恒产者,只能靠着卖力卖命苟活于世间。如果城中尚有官府维持秩序,城外则是以三教九流之规矩生活。居住在此的普通民众如不能加入势力,那就只能接受各方势力无尽的剥削。
张瑞一众人马缓缓而过,所遇百姓皆是身着褴褛,脸带菜色神色麻木的蹲在一旁。
路边上有几个没有穿有任何衣物的小孩子在玩耍,在张瑞一众人经过时也让自家的大人压在路边不让乱动。
有胆小者,甚至直接跪在一旁的地上,生怕冲撞得罪了途经的贵人,给自己惹下祸事。
看着两边百姓的模样,张瑞心中很感慨。
我们汉人的骨气竟然已经被压制到如此低贱?要知道以前就是皇帝出游,百姓也只需驻足观望便可1。张瑞心中暗暗问道。
回想起后世清末,民众对西方过来的乞丐都得卑躬屈膝的喊着洋大人,张瑞就特别气愤。要是在明朝,即便是他们主教过来,在民众眼里也不过是红蕃而已。
也许,伟人的最大功绩就是改变了四等汉人,提升了民族的自豪跟骨气。可惜
注1:资料来源参考百度,有兴趣了解的朋友请百度一下:古代老百姓碰见皇帝必须下跪吗。
第二百二十六章 决战九江
后世之人多谈弱宋,殊不知宋朝却是最开明的皇朝。以至于,宋灭亡时,近十万军民跳海而亡。这即使是明亡时也没有如此壮举。
春秋战国时,秦灭齐赵等国都比较容易,唯独灭楚时却异常困难。
为何?因为楚国国风自由,国中百姓相对于苛秦自然更加拥护爱戴楚国。这才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说。
道路两旁的百姓看着张瑞等人经过,脸上更多的是冷淡与麻木。在他们心中,无论是剿匪军还是清军,哪个打胜了都与他们无关,只要能不打扰他们安静的活着便是王师。
鸦片战争前期,我大清的百姓可都是帮助英国人搬运物质,甚至不断卖食物给英国人。若非后来英国人所做的事情过于残暴不仁,估计也没有百姓会抵抗英国人的入侵,这么奇葩的事情也只有我大清才能有。
看来宣传部的宣传还是不够,得让百姓相信帮助剿匪军就是帮助他们自己才行。清鞑子善于包装自己宣传自己,没有理由我军还会败给他们。张瑞看着道路两旁冷漠的百姓心中想道:
他们会宣传,我们也得会宣传。驱除鞑虏,不应该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应该只是剿匪军的事情,应该是全民共同的使命。
一路上所见到百姓的贫苦麻木,让张瑞心中更坚定自己观点。
也许自己会败,会被清朝廷捉住凌迟处死。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燃,只要把希望的种子撒出去,即使自己失败了,那这次起义就是有意义。
江西,九江。
九江者,一指众水汇合之意,又指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即九条江河汇集的地方。
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与鄱阳湖和赣鄂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百川归海,水势浩淼,江面壮阔。
清乾隆时期,长江水域多由江宁水师驻守。然而乾隆十六年四月,乾隆以奉皇太后阅兵后,便将江宁水师中的绿营兵剪裁出去。
自清以来,各八旗水师营管理混乱,战斗力低下。绿营水师教习官兵备受到歧视跟差别对待。旗人坐食钱粮,惰于训练,一直没有熟练掌握驾船及水战技艺。绿营兵员也因受到歧视而缺乏积极性。
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初。
由于张瑞的重视,剿匪军于长江组建了长江水师。长江水师出战满清八旗水师时以弱对强姿态,诱歼了满清江宁八旗水师以及镇江水师副协。
自此时,满清于长江水域再无水师。长江水域已被剿匪军掌握在手。
七月中。
受剿匪军一直胜利消息刺激的乾隆再也忍受不住傅恒的不作为。强令傅恒必须出战剿匪军,再无作为将要去掉顶戴花翎。
傅恒无奈,无法再收缩兵力拒敌不前。
在双方的意愿下,张瑞率领尖刀军赤野军两个军共六万余兵力号称三十万兵力,傅恒带领的八万各式清兵乡勇号称五十万兵力,两兵相战于九江。
九江一处,地小,本不利大军之战。
自古有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路运困难,水路运输却要好上许多。为了争夺这运输之路,两方不得不手底下见真招。
九江,西平口。
地势平坦开阔,适合大军之战。
双方斥候接触便展开了各自兵力阵行。大军团接触之战,任何谋计都是枉然,唯有真正的实力取胜。
清军四里开外。
此刻可见剿匪军把炮兵位于阵前。
大大小小六十多门大炮,一字拉开,气势甚是壮观。
中军位放置着剿匪军一万左右的火枪兵,分两队并排而行。左右两翼有弓箭手,二者都位于火炮后不远。长枪兵位于在火枪兵与弓箭手两侧,刀盾兵则在火枪兵跟弓箭兵之后。为数不多的骑马则守护着中军,亦作奇兵一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