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大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圣灵之地
大人说笑,属下哪里会把两广过来的瘦猴子看在眼里。只是他们的‘炮仗’声有点响得吵人,不习惯罢了。他们要是敢过来,属下会教明白他们该如何做人。那叫做王壮的亲卫壮了壮胆气说道。
哈哈好。有勇士如此,何愁反贼不灭。待平定了反贼,本官亲自替你们请功,让你们也去做官去。到时候要钱有钱,要女人有女人。尤世慨大声的激励道。
属下(小人)谢过守备大人,愿为守备大人效死。闻言的亲兵纷纷跪地答谢道。
第二百四十二章 攻克铜陵
尤世慨并非不知剿匪军势大而来。只是自古常言富贵险中求,尤世慨认为自己如果去不搏一把,怎么知道自己会不会有机会成为一代名将,流芳千古?
况且,傅恒跟他有约定,只要他能坚守十天左右,必有援兵。待铜陵之围一解,傅恒保他入旗,官升三级。傅恒的承诺让尤世慨欣喜若狂。
肉太诱人,以至于眼前有再大的危险也不值得一提,哪怕是螳臂挡车也毫无畏惧。
杀啊
上快上,攻上去
在混乱的呐喊声中,铜陵县的城墙上已经纷纷架上了梯子,攻城的人马不断的蜂拥而上。
快,快出去守城丟石头,丟木头金汁金汁准备好了没有铜陵城墙上也在急促的喊叫声。
砰
剿匪军的攻城塔随着攻城人马的步伐也在不停的靠近城墙,攻城塔上轮番不停的火枪的为攻城的人作最后的掩护。
咻咻
靠近城墙底下,剿匪军的弓箭手们也不停的往墙缺口射箭。
杀啊
第一个举盾上到城墙凹垛处的攻城绿营兵大喊着跳进了城墙道中。待跳入城墙道了以后才发现,这城墙道上的守军是不少,不过绝大多数都是躺在血泊之中不动或者是在那里捂着伤口嚎叫。
随着第二个攻城的绿营兵们跳进城墙之中,剿匪军的排枪声便停了来,城墙下的弓箭手们也停下了射箭,以免误伤己方人马。
剿匪军的火枪跟弓箭兵都已经作了做大的努力,剩下的就看到攻城的绿营降兵们的本事了。如果这样都打不过守军,那么攻城的降兵们也就怨不得剿匪军了。
清兵守军在战事一开场就受到剿匪军猛烈的炮火洗礼,死伤无数。直至攻城的人马攀进了城墙道中,这才敢蹬上城墙中进行肉搏,清军这样的士气能好才怪。
反贼能如此轻易便登上了城墙,而已方对于他们却毫无办法。要大炮没大炮,要火箭没火箭,弓箭射不过别人,即使能挡下了这一波攻城的人马又能如何?
如今整个铜陵城可都是被剿匪军团团围住,即使能挡住了这一波的反贼,后面的反贼也是一波跟着一波上来。
守城的将领们还说只要挡住反贼半个月即可,可是这才开战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就受到如此猛烈的攻击,还能如何守城抵抗?
与守城的清兵不同,此时攻城的降兵们却是异常的兴奋,士气前所未有的高涨。
他们之前还是百般无奈,准备英勇赴死状,却没想这么简单就攻上城墙,这与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啊!
爬上城墙的攻城降兵越来越多,但是抵抗的守军们却是越来越少。
降者免死,降者不杀
许多攻上了城墙的降兵们操着一口正宗的安徽当地方言在大声唤降着。不管这喊叫有没有用,能喊多降一个自己多一分安全,没有什么比不用命去搏杀更好的了。
你不是广东的瘦猴子,也是俺们安徽的老乡?一守城的清兵有些不敢相信看着拿刀相对的攻城降兵问道。
你傻啊!俺哪里什么广东的。俺是池州人。看着他的攻城降兵不屑的回答道:你降不降,不降老子的刀可不跟你客气。
降,降老乡,真的是投降不杀?这守军询问道。
骗你作什么,投降不杀,老子不也是投降过来的。不骗你。不但不杀,还会有钱领。但是你要是敢反抗,别怪老子刀下不认你这个老乡了。这攻城降兵趾高气扬的吼道。
这?是是,俺这就降说着,这守军也不敢再多迟疑,直接丢了刀跪在地上投降。
无论是眼前的顺境还是身后洪亮的鼓声,都使得攻城的降兵们士气如虹,似洪水猛兽一般碾压着过去。守城的清军中除了少许的职业绿营兵,其余多属于乡勇。
城头的炮击早已把这些临时组建的乡勇的勇气轰没了,剩下的人多数只想着如何保住性命活下去而已,至于有几个冥顽不灵的人也无害大局。
战局已再明朗不过,不是顺降就是灭亡。
剿匪军如此快速就攻入铜陵城,让尤世慨瞬间就明白了什么叫做螳臂挡车。他也明白过来,为什么傅恒敢跟他保证,只要他完成任务就能给他官升三级。
别说官升三级,就是跟他说直接官升总兵也没用,因为他根本完全不了这个任务。现在别说是十天,就是半天也没有办法抵挡这反贼军威。
一下子,尤世慨才想起来。傅恒可是手握着十多万兵力跟反贼一战而败,才逃到这里。他许自己这天大的好处,不过是想让自己阻挡一下反贼的步伐罢了。
相信连傅恒也没有考虑过自己可以抵挡得住反贼的攻击,可笑自己还傻傻的幻想着自己能力勉狂澜。
随着战事的推进,之前还叫嚣着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两个的王壮等人,在被攻城的降兵们包围之后也都随着尤世慨纷纷弃刀而降。
直至王壮投降,他才发觉自己之前的叫嚣是多么的愚不可及。剿匪军都没有出手,只是驱赶的降兵就已经足够把他灭了几回。
安徽,池州,剿匪军总部。
此时,在参谋部处庞大的沙盘上正插着许多的红红绿绿的小旗。
此刻,代表着铜陵城的红色小旗一如剿匪军的参谋们在沙盘上的推演一般,轻松的拔掉了那阻挡的旗帜。接下来的目标就是沿着长江水道,放眼芜湖了。接下则是扫通水路,兵临南京。
南京,两京之一。
自明末后,汉人政权中,只有当年的朱明的国姓爷朱成功才有过兵临南京城下之威。可惜,他最终还是败了。
如今,百年时间。南京能否再次回到汉人的手里,也就只有看剿匪军的了。
整个天下都放眼相望,只要剿匪军能拿下南京城,站稳脚跟。那么天下文人必将争先来投,剿匪军也将正式拥有逐鹿天下的资本。
报六哥,福建有紧急军情。参谋部军营房外,有通传声传来。
第二百四十三章 改变
传进来屋内的张瑞放下手头的工作,对着跟在身旁的亲卫缓缓吩咐道。
福建,目前是李国忠(军长)跟蒋泓(军正)在负责。
当初的白丁一个的乡下小子成长为剿匪军的一军之长,李国忠靠的可不仅仅是他对张瑞的忠心不二,他的沉稳能干也让张瑞放心。
至于蒋泓,在直连山时便是剿匪军的骨干,其行事作风也属于沉着稳重之人。
张瑞有点想不明白,以影部跟参谋部收集到信息来看,他们二人如果按着参谋部制定方案行动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才对,为什么还会有紧急军情传来?
是
一小会后,门外就进来了一名风尘仆仆的通信兵兵。
报,六哥。福建军情急报通信兵对着张瑞恭敬的行了一个军礼,双手递出军情信件。
刘石头见状,很自然的走了过去接过信件,然后打开了递给张瑞。
刘石头如此行径,倒也不是因为张瑞懒惰或者是他不尊重送军情过来的通信兵。只是今时不同往日,随着剿匪军地盘的不断扩大,张瑞不得不注重自身的安全。
同时,在后世的各种暗杀毒杀间谍杀等等电影电视剧的影响下,张瑞还怎么敢拿自己的安全任性妄为?毕竟自己不再是一个毫无实权一穷二白的山野村夫。现在各种凌乱交错的利益之下,如果自己有个三长两短,剿匪军说不定就会瞬间分崩离析,败亡消失。
其实也有人跟张瑞提议,早日大婚,只要诞下了子嗣则能安稳住大军以及群臣的心。
对于他们的提议,张瑞自然明白。不过,剿匪军从起义到现在也不过一年半多些的时间而已。剿匪军会有这般快速壮大的发展连张瑞也是意想不到,只能说人心不在清。
但是谈起子嗣问题,张瑞这副身体现在也不过十七岁,过了年才只能算得上是十八。
这成年礼还没有到,在早龄结婚的古人来说也算是早的了。太早行房对于身体总归是有所损伤。张瑞也不说为别的什么,就算是要跟乾隆比谁还能在这个世界上活得长命,张瑞也希望能活过已经四十六岁的乾隆,不然岂不成为天下的笑话。
然而比起这些来,张瑞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要拿下南京,进而占领东南边的半壁江山。如果南京拿不下,被满清反攻回来。那就别谈什么子嗣了,免得到时候他生出来也是受罪,正如洪秀全的儿子洪天福被满清来个凌迟处死一般。
信纸不大,内容字数也不多,大概只有几百字的意思。信纸右边结尾出赫然签着李国忠跟蒋泓二人的属名。
此刻,张瑞从刘石头的手中接过了信纸,放眼扫了几眼。
只见上面说道,福建近几日遭受了强台风,运输军粮的海船受了风灾沉没大海。广东那边即使能够在最快的速度接到信息,再准备军粮运送抵达福建军营也得近三个月,那军中早已断粮。
台风过境,百姓受灾。当地官府的官员贪污亏空库粮厉害,以至于福建此刻没有足够的库粮赈灾。福建的粮商们有粮在手,却不肯卖给剿匪军赈灾,却要高价卖于百姓,以至于百姓苦不堪言。
救灾如救火,目前二人协商张瑞的请示,是否先暂停对杭州攻势,全力救灾。对于无良的奸商能否便宜行事?同时,他们二人目前扣下由朝鲜过来的两艘粮船,用来平价粮食。对于朝鲜,六哥准备如何看待?
张瑞看完,轻皱了几下眉头。随着各种事务处理的越来越多,张瑞的眉间甚至都出现了皱纹。
此时,张瑞拿着信纸坐了下来。拿起桌面上的毛笔粘了粘墨砚里的墨水,快速的书写道:
进攻不可停,留下少许兵马监督当地官员救灾即可。至于那些奸商们,允许便宜行事。朝鲜粮船,不必在意,平价给钱即可。
随着张瑞的快速批阅完,他便又把信件折好交给刘石头,让他再安排人手给李国忠送回去。
太平,去把秦岩给我找来。张瑞好像忽然想起了什么唤道。
是,六哥。我这就安排人过去找秦团长。陈太平回答道。
顷间过后
属下见过六哥。秦岩快步而来,行了军礼说道。
秦团长,池州的那些乡绅地主们把粮都送过来了没有?张瑞问道。
是的,六哥。他们已经都运过来。秦岩恭敬的回答道。
也难怪张瑞紧张。随着剿匪军的快速推进,剿匪军后勤的压力越来越重。为了能保证战事能更快速的推进,张瑞只好采用了尽可能的就食当地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后勤运粮的压力,进让他们能更多的运输兵器火炮枪支弹药之类的战斗物质。
这种办法也不见得好,容易给大军形成断粮的危险。也正是这样,所以张瑞不得不在池州等待,囤积足够的粮草。
说是就食当地,其实主要就是要那些地主乡绅们出钱出粮。这方法对当地的地主乡绅自然不公道,不过跟自己的大军相比。张瑞也只能低声的说了抱歉。
钱粮,从来都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既然要钱粮,就只能问有这些的人要。普通百姓就是拿刀割也割不出几两肉。再者,张瑞也不是白问他们他们拿,这只是借,还会有利息还他们。
其实,也不是张瑞多仁义,对于那些没有作奸犯科的汉人土财主们,他们的钱粮也来得不容易。至于那些完全不肯合作的,只好杀鸡儆猴了。
要知道,这个时期的地主乡绅在当地百姓面前可是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有时候朝廷的命令也不见得比他们话好使。
为了把更多的地主乡绅绑上剿匪军的战车,张瑞这个办法虽谈不上光明却也不得不说是好事。
胜了满清,一切好说。不胜满清,钱粮全无,自求多福。
为此,当地的地主乡绅们也唯有配合好剿匪军的宣传队进行征兵。
忽然之间,剿匪军的征兵工作由原本的越来越难便得容易上了许多
第二百四十四章 唐努乌梁海
一阵风凛冽的吹过,唐努乌梁海面上泛起了错乱不断的涟漪。
唐努乌梁海位于喀尔喀蒙古西北,西伯利亚以南。北至萨彦岭,南到唐努山。
乌梁海之称出现于清代,其先世为中国史书中出现的温良改斡良改;唐代的都播都波
在唐朝时,都播等部先后遣使请求唐朝在其地设置唐官,唐朝置坚昆都督府,隶属于安北都护府管辖1
此时,乌梁海隶属于扎萨克图汗部的和托辉特部。
八月中,蒙古的气候早已转冷。
穿过乌梁海边的森森林木,在离之不远的丘陵处住扎着不少的蒙古包。
这蒙古包群的北面,有一个比较特别的蒙古包。与其他蒙古包相比,它要大上许多,同时它的布料亦更加的奢华。在整个蒙古包群中显得鹤立鸡群,身分尊贵。
此时,这个蒙古包有缕缕烟雾由顶部散发而出。走近一观,只见它的正中心有一堆烧得正旺盛的柴火在煮着水。
良好的换气系统,使得烟雾袅袅而上,柴火燃烧出来的热量暖和了整个蒙古包却不会使烟雾弥散开来。
蒙古包內堂处,左右按列放着六个案几,案几上摆着一些壳仁果子和一壶由茶砖沏出的浓奶茶。
此刻,蒙古包门外进来了十二个穿着相似,身形各异的蒙古人。
他们在参拜完坐在主位的一个满脸胡子的中年男子后,也就纷纷找位子坐下来。
好了,人都到齐了吩咐下去,把烤好的牛肉羊肉都抬上来。看着纷纷坐落在位来人,在主位上的中年男子便对着身旁的侍从吩咐道。
是侍从躬身行礼回答后便出了去。
尊敬的青衮杂布台吉,不知道您召集我们过来有什么事情吩咐?案几左边,一个身形粗犷的人站起来对着主坐上的中年男子躬身施礼说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