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逆袭大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圣灵之地

    “江南地区的口味是清淡为主。外公平时习惯吃辣,那就更觉得清淡了。这样吧,稍后我让人给外公送些辣椒1过去吧!想必外公会喜欢。”张瑞微笑的说道。

    其实张瑞本人不怎么吃辣,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都是如此。他之所以会让人种植辣椒在军中食用,完全是因为辣椒可以开胃驱寒湿。而且辣椒中的维生素c很高,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对于从南方往北方战斗的将士来说,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一道调味品或者说是菜式。

    “辣椒那东西的确不错。那我…哦,不…是微臣谢过汉王了。”曾在军中的伙食中食过辣椒的朱大常回想起来那个味道,有些忍不住流出了口水来。

    “外公客气了,这不算什么。”张瑞说道。

    “外公这次过来就不回去了吧!”

    “这个看情况吧!你外婆还有其他人都还在家中,如果没有什么事的话,我估计还是得回去。”朱大常晃了下脑袋回答道。

    “怎么没有带外婆他们过来呢南京城这边什么都有。”张瑞疑惑的问道。

    “下次吧!这次是因为有事要赶时间。”朱大常回道。

    “哦什么事这么匆忙吗”张瑞好奇的问道。

    “是的,汉王。我…微臣现在就是有一事请求,不知该不该说。”朱大常突然间从位子上站起来望着张瑞,有些严肃的问道。

    “外公客气了,有什么事直接说就好。只要我能办到的一定办。”张瑞见状,也站了起来压了下手势说道。

    此时,朱一章看着朱大常异样不免有些担心,害怕他会提出什么




第二百九十一章 出身
    在张瑞看来,朱大常之所以要求站前面,不过是想着祭拜明孝陵可以得到明朝皇帝的庇佑而已。既然身为礼部主事的关仁礼说他不适合站在前面,想来朱大常也不会再强求了,以免得不到庇佑还要召开霉运。

    “报,汉王。营外有礼部官员求见。”就在张瑞想要问朱大常意见之际,却见营帐外的守卫进来传报道。

    “传进来吧!”张瑞回答道。

    “遵命,汉王。”守卫应答完后便出了去。

    “…已经检查完了,请大人进去吧…”

    “好的,谢谢…”

    在门外隐约的对话过后,便见一个身着官服的人从门口进了来。

    “微臣礼部祭司王景忠见过汉王殿下。”进来之人对着主位上坐着的张瑞作揖礼拜道。

    “爱卿平身,不知道爱卿过来所谓何事”张瑞看着底下这恭谨的官员和声地问道。

    “谢汉王殿下。回汉王殿下,祭拜吉时已到,微臣过来告知汉王该去陵墓行祭拜仪式了。”王景忠说着再次躬身作拜。

    “好,既然这样,那我们大家一起过去吧!”张瑞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说道。

    “臣等遵命…”坐下的众人纷纷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对于张瑞躬身作揖道。

    朱大常则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但是见到众人都这么说着,自己也不好也只好跟着众人的话一起回答道。

    一众人浩浩荡荡来到明孝陵外。此时,鼓乐之声早已响彻云霄。礼部官员们也已经把将陵祭所用香、祝、牲、帛等物品一一准备妥当。

    此次祭拜不同于剿匪军刚刚攻下南京城时的仓促,一切都按着皇家陵祭该有的规模去执行。

    由于张瑞对这次祭拜的重视,所以各级重要的官员也都纷纷到场,以免在新朝廷新皇帝面前落下一个不好的坏名声。

    在礼部主事关仁礼的引领下,张瑞正慢慢的靠近明孝陵墓前。

    自自己穿越到这里,受着各种艰难困苦,怀着对未来的未知,一步一步的走到现在,张瑞心中有着许多的苦却是没法与人说。

    一样是驱除鞑虏,对于朱元璋这人,张瑞是由心的敬重。朱元璋成功了,但是自己能不能成功呢张瑞心中的担忧更是不敢跟他人述说,只能自己一个人默默地扛着。

    毕竟起义不过玩游戏、过家家说停就可以停。如今更是千万百姓的身家性命都系在自己的身上,如果自己决策出了大错,对于自己治下的百姓来说将会是一场残酷的浩劫。

    经历过同样的处境,张瑞算是明白朱元璋的了不起。同样是一穷二白,自己比起朱元璋可还多了几百年的见识以及现代化的教育,朱元璋却是真正的放牛娃摸打滚爬起来的。

    陵墓就在前面,张瑞一步一步的靠近着,此刻可见各案之上祭品的陈设均有定式。

    皇帝正案之上分别陈设有爵三、茶一、汤二、饭二、菜四、炙肉一、炙肝一、肉骨一、油饼一、角儿一、栗一、枣一、圆眼一、荔枝一、胡桃一、馒头二、羊肉一、豕肉二、汁壶一、酒壶一。皇后正案上陈设的祭品除不置酒壶置茶壶外,余同皇帝案。

    此外,帝后正案之前还共设黝牛〈犊〉一、羊一、豕一,再前置帝后奉先制帛各一段,帛前设香一、烛二。

    左侧设司樽桌放酒樽,右侧设祝桌放祝版。视版上书写祝文。祝文由起首及正文两部分组成。起首部分均须备书该陵帝后的庙谥号及嗣帝称谓。



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知道的事
    常言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会打洞。古人对出身向来看重由来已久,绝非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便会无视掉个人的出身。

    秦统一以前,国家,那都是贵族之间的游戏。没有好出身的平民想要登上国家的舞台难以登天,更不用说成为一方王候。

    陈胜吴广以后,一切没有太多的变化。无非是没出身的制造一个出身或者认一个出身,如李世民需要认老子为祖先一样。

    出身,对于国人来说,实在有着不可多得的助力。这助力可以推动你在成功的路上更加便利。

    “老…国丈…大人,你刚刚说…的是…什么”此刻,王景忠满脸不敢相信,紧张得有些结巴的问道。

    不但是王景忠,连张瑞也完全没有意料得到朱大常会突然之间这么说,。此刻,张瑞正静静地在一旁看着朱大常。

    “我是说,我是明太祖皇帝的第十七代孙子。请你一会在念主祭人的时候帮我加上去。”朱大常却已经是没有任何的犹豫跟恐惧,神色自然的说道。

    朱大常的声音不大,但是对于站在前排能听到朱大常话的官员来说,这话带来的震撼不亚于经历着一场大地震的感觉。

    “关大人,刚刚是我幻听了吗还是说我听错了什么吗老国丈说他是前明皇室的后裔”南京户部主事施望晧满脸震惊的对着关仁礼问道。

    “施大人,我想你没有听错,我也没有听错。老国丈说他是明太祖皇帝的第十七代孙。”关仁礼也是不敢相信的转过头望着施望皓回答道。

    顷间的寂静过后,在一阵的交头接耳声音传来,消息一下子就传散了开来。

    “如果老国丈说的是真的,那就真是太好了。汉王如果真是前明皇帝的十八世外孙,那看北边一直看不起汉王出身的酸儒们还有什么理由继续躲在鞑子朝廷那做官。”

    “北孔那帮狗东西不一直污蔑汉王是泥腿子,没出身注定成不了事。如今看北边的那些酸儒们还能怎么污蔑汉王。”此时,参谋长王凯元心中默默地盘算着该如何坐实汉王就是前明皇室后裔的事情。

    “爹,你在瞎说些什么我们好好平民百姓又怎么会是明朝皇家的子嗣”闻言,朱一章再也按耐不住的上前来对着朱大常问道。

    “一章啊,爹可没有胡说。我们家的确是前明的皇裔。”朱大常看着上来的朱一章满怀歉意地说道。

    此时的朱大常完全可以理解朱一章的急躁。没错,自己是前明皇裔的出身对张瑞来说的确是助力,但是对于自己的儿子来说却未必是好事,在某些有目的的人的操作之下,也许还会给他带来杀身之祸。

    反清复明,反清复明。这口号已经喊了上百年,可是真正能成事的确是一个都没有。

    如今张瑞凭着一已之力打下了这半壁江山,可是张瑞终究只是外孙不是皇室正孙,识趣的人都知道张瑞不可能提什么复明,而且他从起事以来也没有喊过反清复明的口号。最怕的是有不识趣的傻子却还非要弄什么复明,那将致朱一章为何地

    皇权威胁向来残酷,朱大常不得不害怕。

    假如朱大常一家本是平民百姓之家,凭借着朱一章是张瑞舅舅的关系,那朱一章的前途将不可限量。可是,如果朱一章成了前明的皇裔,那他的一切就得看张瑞的气度了。这也就是朱大常一直以来纠结犹豫的原因。

    但是,天下苦清久已。

    清视百姓如猪如狗,张瑞出现成绝大多数对清朝极度不满的百姓能看到的希望。所以朱大常才宁愿冒着生命危险也得说出来助他一臂之力。无论是为补偿他那苦命的女儿还是天下的百姓。朱大



第二百九十三章 暗卫
    发生过我们不知道的事难道当年还有什么隐情是我们不了解的

    此刻,所有人都自觉的安静下来,不敢发出一丝的吵杂声来,哪怕是呼吸都不敢太重,生怕会一不小心就会打扰到老国丈大人,打扰到大家听清楚这事。

    这是真正大事件,能有幸亲耳听到这样的事件可以说是一生的荣幸,谁敢不严肃认真

    陵墓前一下子就寂静了下来,甚至连平时常见的鸟飞虫鸣之声也无所踪影。若非烈日当空,这近乎诡异的场景甚至都得让人怀疑陵墓前站着的这些人是不是都是鬼魂。

    一阵微风吹过,陵墓前插着旗帜轻轻飞扬了起来。

    “爹,到底是发生过什么事你到是说啊!”望着停在那里不发言的朱大常,朱一章不由得催促的嚷道。

    朱一章这话一出,立刻得到了在场官员们的点头认同。

    可不是,所有人都在等你老的话呢!

    这时,朱大常缓缓的深吸了一口气,似乎在整理思路一般,然后缓缓的动起了口来说道:“这事还是得从明崇祯十五年说起。”

    “终于开口了!要开始了吗”

    听到了朱大常的开口讲述,所有人都打起了精神竖起耳朵了起来,生怕会听漏任何一句。

    “崇祯十五年时,天下已经乱作一团。各种天灾**,让崇祯爷备感无力。他虽然设想了诸多方法去拯救天下,但是朝堂上那些尸位素餐官员们都是一些只会束手谈道德文章之辈,做事不行,党派争斗却是能人。特别是以当年占据朝堂的东林党众者,政事若不符合他们利益,那是连出朝堂都难。”

    “自己在朝廷的无力,崇祯爷也算明白了东林党的无耻,对于罢撤两厂一卫之事也深感后悔。不过事情已经到了这个田地,崇祯爷就是想要再次建立两广一卫也是不可能了。”

    “于是,崇祯爷便在十五年的时候,用仅剩不多的皇家內帑让太监王承恩在原解散的锦衣卫中挑些能力出众的人来建立了锦衣卫暗卫。”

    “这锦衣卫暗卫人数不多,为了不刺激朝堂上的官员,这些锦衣卫暗卫的主要职责就是保护皇室中人的安全。”

    朱大常一口气说来有些吃力,就稍微停顿下来换换气。待朱大常刚刚换过气来准备继续说下去时,却听见一个不识趣的声音问道:“请问老国丈,这锦衣卫暗卫,朝廷上有人知道吗为什么没人记载呢”

    虽然这声音很让人烦,却也问出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之处。

    的确,锦衣卫听过,东厂西厂的番子也听说过。但是这个锦衣卫暗卫却是从来没有听说过,不会是老国丈自编的吧!

    众人由话题中回过神来再次看向朱大常,等待着他的答案。

    “虽说这暗卫建立得隐蔽,但是肯定是有人知道的。毕竟当时朝堂上东林党势大,想要完全隐瞒他们估计也不可能。不过,这暗卫主要就是护卫皇家安全而已。在他们看来,这所谓的锦衣卫暗卫不过是大内侍卫的另外一个叫法,只要不会影响到他们,他们也都默认了。这皇家始终有皇家脸面,动用自己的钱财招几个护卫,朝廷的官员也不好说什么。”

    朱大常的话落,官员们也都纷纷点头认可了这说法。

    “成立这锦衣卫暗卫也是崇祯



第二百九十四章 为了你好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已经从闯营中逃出的朱慈烺本该同当时已经怀有身孕的孙惠英一同离开,然而在朱慈烺得知自己姐姐太平公主还活着的时候,决定去国舅府中与她见上一面,而这一去也成了他的不归路。”

    “随着吴三桂放满清入关,北方战乱不休,死伤无数。太子被满清杀害了之后,孙惠英算是看透了京城的那些官员以及满人们的嘴脸。”

    “南明诸公的懦弱也让孙惠英失望万分。在李自成被杀的消息传来后,孙惠英的心结也渐渐打开了。随着天下渐稳,孙惠英也在忠义暗卫的护卫之下离开了京城的是非之地,逐渐迁到湖南安居。”朱大常缓缓说道。

    “老国丈大人,你说的这些我们都‘相信’,但是你要是能有皇家信物佐证就更好了”关仁礼听到这里时忍不住出言打断了朱大常的话。

    其实也难怪关仁礼要这么着急的发问,这事无论真假都跟礼部脱不了关系,所以在朱大常成为天下人笑话之前,他必须要弄清楚事情的真相才行。

    这是要是真的最好,但是如果朱大常拿不出任何的信物,那就只能是朱大常的空口白话了。到时候丟了汉王的脸面,他这个礼部主事就不见得会好过。

    朱大常就单单这么一个故事也的确很难让天下人信服。

    “这个自然。关大人,我身上有太子朱慈烺当年的东宫玉牌以及印章,而且还有李闯赐给太子朱慈烺所谓的宋王令牌。”朱大常话说着便从怀中掏出了一块包裹的布,然后打开拿着三样东西递交出来。

    见状,关仁礼对着张瑞以及朱大常躬身作揖了一下,在看到张瑞的点头示意后便起身靠了上去,双手接过朱大常递过来的信物仔细检查了起来。

    此时,底下不少的官员都伸长着脖子在往着关仁礼望来,要不是张瑞站在这里,他们恨不得都围观上来一观究竟。

    “怎么样,关大人,是真的吗”南京临时户部主事刘可闵问道。

    “如果我没有看错,这些应该是真的。”关仁礼在把手中的信件小心翼翼的交还给朱大常后回答道。

    听到了关仁礼的话后,众人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激动,交头接耳的议论了起来。

    “如果说这些东西都是真的,那老国丈说的事情也是可以信了”

    “这还用怀疑肯定不会错了。自古都说冥冥中自有天意,我看也是这么一回事。以前,蒙古鞑子占据了汉人的江山由明太祖赶跑。现在是满清鞑子占据了我汉人江山还是由明室后裔赶跑…”

    “可不是,原本北面的那些穷酸们还说什么‘汉王出身低贱无名,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现在我倒要看看他们还能扯什么不要脸皮的言论出来…”
1...128129130131132...1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