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红楼]权臣之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故筝
而从更宏观的国家层面上来说。
有一个稳固的国家银行, 也能更好地发展国家经济,提升国家实力。
所以不管是出于私欲, 还是出于稍微伟大些的情操。
和珅对创办国家银行, 扶持票号, 是势在必得的。
这是历史必经的一个过程, 而他要做的, 就是把这个阶段尽量以合理的方式提前。
“去吧。”乾隆低声道,面上还带着挥之不去的兴奋之色。
乾隆很希望能做出比老爹更多更好的功绩来,功绩却不是那样容易成就的。
眼下,和珅却递了个台阶到他的眼前,乾隆哪有不下之理?
他恨不得将和珅赶回去,让他一夜便写出个折子来。
但乾隆也清楚,这样的折子并不是能轻松写就的,所以他没有催促和珅,甚至还道:“朕许你告几日的假。”
和珅心中一动,想的却并不是写折子这回事儿,而是黛玉。
他面上丝毫不显,又躬身谢过了乾隆,然后才离开了。
待他走后,乾隆越想越觉兴奋,竟是连觉也睡不着,令身边伺候着的小太监研了墨,连夜叫来翰林院的庶吉士写了封圣旨,再交到内阁大学士处奏定。
乾隆行事手段果决,常人不能拦也。
第二日,内阁大学士虽多有疑惑,甚至觉得不大合规矩,但最后到底还是将圣旨发放了出去。
和珅坐在家中,就得了这么个喜讯砸在头上。
他又升官了。
而这次更了不得,乾隆授了他户部侍郎的位置。
这个位置有多高呢?
在明代时正三品,在清朝时却是从二品。
和珅花了没几年的功夫,就坐到了二品大员的位置上。
最明显的差距在哪里?
就是他的宅邸,日后也敢称府了。
和珅毕恭毕敬地接了圣旨,谢了恩。
心中忍不住感叹。
历史上和珅的升职之路也快得很。
几乎是隔了一月、两月,乾隆便觉得不升他的职不舒服,最后又得授总管内务府大臣,正二品。
而这时,和珅何等年轻呢?
他尚且二十六。
历史上乾隆着实是个荒唐皇帝,但对于此刻的和珅来说,却又正合心意不过。
若是事事都按礼法来,那和珅是断然走不到这一步的。光一个年纪就可以将他死死压住了。
那日圣旨一下,自然是掀起了轩然大波,但这波才刚掀起个弧度,便又沉了下去。京中最多谈论起的,便也仅仅是和珅何等厉害,如何得了皇上的赏识,可引为天下读书人向往之楷模。
就连林如海、贾雨村等人也得了信,纷纷写信来恭贺。
当然,那都是后话了。
此时和珅正在府中,安心写他的折子。
写了一半,故作烦躁不安,抛下笔墨,踏出门去。
而乾隆始终关注着这头的动静,自然也让人盯住了,虽无恶意,只是因为过分迫切的心情而已,但和珅还是早早就发现了。
因而,和珅那故作烦躁不安的表现,便被报到了乾隆的跟前。
“气性大了些,摔了就出门去了,终究还是个少年心性,当不得大事。”那人如此对乾隆道。
乾隆却是笑了,反用责怪的目光看向那人:“话不能如此说,他年纪轻,能做到这等地步,本已是不易。他口中那些话,往日可曾有谁提出?仅此一点,他有再大的气性,那都是配得上的。世间哪有完人?若是年纪不大,还有老谋深算的本领,沉稳平静的姿态……”
乾隆摇了摇头:“那怕是什么精怪变的了。”
那人这才收敛了情绪,点头道:“还是皇上英明,这些臣下便丝毫想不到。”
乾隆闻言,笑了起来,随后摆手将那人打发走了。
“你便不用管他做什么去了,憋得狠了,说不得要去干些少年人爱干的事……”
乾隆不会捉着这样的小事去为难自己欣赏的臣子。
哪怕和珅出了门,直奔妓.馆赌坊,再心有不快,与谁打了一架……那也都是使得的。
但和珅却是径直往城郊去了。
今日陪着和珅出门的乃是刘管家的儿子,刘全。
这人年纪比和珅还要大一些,个头不高,但却四肢强健,行事又干练得很,比刘管家的话要多,但却从不出纰漏。
历史上,这人也的确是和珅的一个忠仆。
马车一路摇摇晃晃地上了山,最后停在了一家道观外。
那道观门匾之上书“清静”二字,而正如这二字的模样,道观内外清清静静,别无喧嚣打搅。
和珅下了马车,迈入门内。
刘全紧跟在后头。
而这时门内有道童并一个小厮将和珅拦住了:“今日道长不再见客。”
刘全脸色微沉,正要说话,和珅抬手按了按,刘全便低头闭嘴不语了。
“那便等一等吧。”和珅道。
但那小厮瞧着和珅,瞧着瞧着却是突然变了脸色,也不知是想起了什么。
之后约莫半炷香的功夫内,那小厮都在翻来覆去地打量和珅,像是在确定和珅的身份。
终于,那小厮弯了弯腰,怯声问:“可是和侍郎?”
年纪轻,通体气派,生得俊美不凡,小厮又总觉曾经见过。
毕竟他从前常伴在二老爷左右,送着二老爷上朝,倒是见过二老爷的同僚几面的。
这身份似乎便呼之欲出了……
和珅当然知晓那小厮是谁家的奴仆,不然他也不会往这里来了。但他还是作出疑惑之色,将那小厮上下打量一番,点了头:“你是谁家的?”
小厮忙道:“小人是伺候荣国府二老爷的,从前有幸见过和侍郎一面……”
说罢,那小厮还讨好地笑了起来。
荣国府中的奴仆是大都横行,但到了贵人的面前,却都是一个模样,谁也不敢造次了去。
小厮推了推道童:“去报给道长吧!”
小厮就是因为懂得瞧眼色,才总被贾政带在身边,此时他心思一动,暗道,二老爷最是喜欢同读书人打交道。
这和侍郎,既是今科状元,甚是了不得。
又刚得了恩宠,这会儿正风头无两。
二老爷应当也是乐意同他来往的。
小道童被推搡着踉跄了一下,但他也不敢抱怨,忙转身乖觉地去报消息了。
不多时,小道童出来了。
一并出来的还有贾政,以及那身形清瘦,穿着宽阔道袍的宣通道长。
宣通道长刚想冲和珅笑一笑,却直接被和珅避开了。
宣通道长一愣,随即明白了什么,忙端住了姿态,再目不斜视。
贾政走在前头,并没注意到这一细节。
贾政虽与和珅同朝为官,但他很少注意到和珅。皆因为和珅身上的气焰着实太盛了,贾政拼了命地想做个好官,却偏又做不好,他多与些酸秀才打交道,见多了颇有才华却难以考取个好功名的人。
而和珅打他出现在朝中起,便是个另类。
不费吹飞之力,中了状元。
又瞧不见如何为民为国了,就又一路升了官职。
贾政从前不愿意拿正眼瞧他,但此时却是不得不拿正眼去瞧。
这一瞧,贾政便顿住了。
原来,这少年状元郎,并不似他想的那样属奸猾之辈。
反倒生得好一副清俊相貌。
着实当得起“颜如舜华”之赞。
“员外郎。”和珅微微一笑,唤道。
贾政望着他,不自觉地拜了一拜:“侍郎。”这人礼仪得当,开起口来,叫人如沐春风。
倒是他从前看走了眼,错将珍珠当了鱼目。
懊悔心情涌起,反倒叫贾政看待和珅时更觉亲切了些。
宝玉年纪也不小了,两人差了不几岁,但怎么连人家的一分也不及呢?
贾政想着,便又觉胸中气闷,只恨王夫人未能生个好儿子出来!
“不如请里头一并坐着说话?”宣通道长开口道。
“好,侍郎请。”
“员外郎请。”和珅又是一笑,同贾政并肩走了进去。
贾政初时还略有些别扭,毕竟对方年纪着实年轻了太多。但念及对方的才华,便又觉得,正该如此,该由才情来衡量才是。
读书能读出今日成绩,是个大本事!
三人室中落了座。
贾政满心念着对方的状元之名,茶也不品了,也不同宣通道长论道儒了。
他开始同和珅聊天,说的尽是四书五经。
和珅也不惧。
和珅这人,既又实干之才,又能通上的深浅。而他也恰好完美继承了这些。
贾政说一句,他便能接上两句。
兼之和珅给人洗脑的功力着实厉害,上辈子他就靠着这个本事,手底下的员工都踏实得很。因而,才一盏茶的功夫,贾政便已经忍不住要将和珅引作知己了。
和珅暗叹贾政实在好哄骗。
果真是应了名字,贾政,假正。
待到一番意犹未尽地说完话,贾政瞧了眼天色,问了小厮时辰,才不舍地告辞。
而告辞前,还邀了和珅前往荣国府,一边饮茶,一边笑谈,该是一件快意事!
这事快意与否,和珅不知。
但去荣国府一趟,瞧瞧黛玉的近况,该是快意的。
贾雨村一走,宣通道长的屁股下就如同着了火似的,他“噌”的一下站了起来,道:“公子要来,怎么不让人先传个信来?倒是怠慢了公子,我心中难安极了。”
自他入了这道观,和珅便从未踏足过这里,两人仅靠书信维持往来联系。
宣通道长也着实没想到,今日和珅会突然前来,一时措手不及,此刻正心中惴惴,回忆着今日种种行径,可有将和珅得罪。
“无事,今日也不是为了你来。”
宣通道长讪讪地笑了笑。
又听和珅道:“日后这样便很好,不必刻意迎合我。当心漏了你的底。”
宣通道长一个激灵:“是是是,公子说的正是。”
“我今日来,是求宣通道长给一道药的。”
宣通道长一愣,心说,我的药方不全都是你给的么?怎么还问起我要药来了?
但见和珅神色淡淡,没有要改口的意思,宣通道长这才斗胆猜测,公子作此行径怕是要糊弄旁人的。
宣通道长便也拿出了往日的派头,点头道:“那便请公子等一日,明日我让道童送往公子居所。”
和珅满意了,起身走了出去。
宣通道长努力克制着亲自送人的冲动,站在门内,目送着和珅远去。
直到和珅上了马车,那马车也渐渐远了,宣通道长才松了一口气。
希望今日没有揣摩错公子的意思才好……
话说这头贾政回了府,还满心激荡,难以平复。
正因为这等心情按捺不下,于是一时热血上头,要好好教导宝玉读书。抬腿便往宝玉的院子去了。
还未进门,却就听见宝玉同丫鬟嬉闹的笑声。
什么读书声。
翻书声。
那都是梦里才有的。
梦想破灭如此之快,令贾政眉毛一扬,脸色一怒,对身边跟着的小厮道:“取我那棍子来!”
小厮呆了呆,结结巴巴地道:“二、二老爷……”
“去!”
小厮忙去取了棍子,但也一边悄悄与丫鬟说了。
那丫鬟忙又去寻了王夫人,又报给了贾母知晓。
这宝玉乃是老太太的心头肉,这二老爷打了,顶多被说上几句,但他要是取了棍子,不往外头传一声,最后说不得就会被打个半死,赶出府去,还要在头上钉个“恶仆”之名。
不出半个时辰,院子里便响起了宝玉“哎哟哎哟”的痛呼声,一干丫鬟在旁边都哭成了泪人,但谁也不敢上前。
贾政如今正是荣国府当家的人,除了贾母能喝住他以外,连王夫人在他跟前,也不过是个挨训的份儿。
谁敢打这个头呢?
过了好一会儿,贾母才赶来了。
这时再一看,宝玉的屁股已经高高肿了起来,他正抱着那长板凳,丝丝抽气。
贾母气得落下泪来,指着贾政好几声责骂 ,但最后到底也没如何,只搂着宝玉,一口“心头肉”一口“心肝儿”地叫着,将人带走请大夫去了。
王夫人也忍不住哭了,但她却不敢驳贾政半句,只是暗自抹泪,低声道:“宝玉尚小,老爷日后教导他时,下手轻些……”
“小?何曾小了?”贾政摔了手头的棍子,脑子里来来回回滚着今日与那少年状元聊的那些话,更觉怒不可遏:“你虽处后宅中,但消息也该灵通!你该听说了,今科状元中了时,也才不过十六!正小着呢!”
“再瞧瞧你护着那儿子,什么模样!”
王夫人微微傻眼,只好埋头闷声,只顾着哭。
心里却忍不住作了别的盘算。
那薛蟠是娘家侄子,终究更亲近些,若他是个好的,能带得宝玉好生读书,那便好了……
什么十六的状元郎。
她儿日后说不得有更大成就。
见王夫人不吭声,贾政怒气更甚,将王夫人左瞧右瞧,都觉得不甚顺眼。





[红楼]权臣之妻 64.第六十四章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红楼]权臣之妻最新章节!
此为防盗章, 您的购买比例不足80%,请24小时后清缓存再看 于是宝玉便将那盒子搂在怀中,谁也不给看了。
“有了妹妹送的人参, 我这身上便是半点痛也不觉了。”宝玉笑得灿烂,他五官生得好,这样一笑, 自然引了不少瞩目。
薛宝钗到了荣国府也有许久了,之前宝玉与黛玉说不上话,便会挑上些时候往宝钗跟前扎。
这会儿听见宝玉同谁都是这样亲近的口吻,宝钗便不由得多瞧了一眼。
黛玉抿了抿唇,实在接不上话。
她同宝玉虽是表兄妹, 但关系却到底不够亲近,这样的话说来, 岂不是有些轻佻?黛玉的目光悄悄扫了一圈儿,却见旁人都没什么惊诧的神色。
竟像是常态了!
黛玉心中一惊, 不动声色地扶住了鹦哥的手臂,准备找个藉口先行离开了。
外祖家的姑娘们都是好的,但这个宝玉, 却总无端叫人觉得害怕。
此时宝玉的目光又落到了鹦哥的身上, 道:“鹦哥从前跟着老祖宗,如今跟着林妹妹,可有将妹妹照顾好?”
鹦哥脸色怪异了一瞬。宝玉的话实在问得不该。
但鹦哥还是笑了笑, 得体地回了话。
宝玉的性子惯是跳跃的, 此时便又听他道:“鹦哥这个名字不好, 不好!既是已经到了妹妹身边了,那便应当换个名字才是。”
宝玉说着又看向黛玉,道:“袭人姐姐从前也是老祖宗身边伺候的,那时叫珍珠呢,后来老祖宗做主改了名字,给了我……”
宝玉似是很喜欢,这样的小细节上同黛玉有了相似之处,说着便自己笑得更灿烂了。
黛玉只是缓慢地眨着眼,并不接这话。
鹦哥是老祖宗给的人,她初来贾府,又怎能擅自做主给鹦哥换了名字?旁的不说,若是叫人误会她对老祖宗有什么不满,那便不好了。
但宝玉来了兴致,道:“鹦哥过于沉闷,没甚灵气。不若今后便改叫作‘紫鹃’?”
宝玉素来得老祖宗宠爱,他说的话,只要不是牵扯上是非大事,便都可做算的。鹦哥瞧得透彻,于是当即笑道:“那便要多谢二爷赐名了。”
鹦哥说话实在规矩过了头,宝玉听在耳中,觉得乏味,便也没了往下说的兴致。
黛玉这才换了称呼,道:“紫鹃,我身上有些发冷。”
紫鹃对上黛玉的双眸,先是一愣,随即便灵巧地悟了黛玉的意思,于是皱着眉道:“出门前还好好的,姑娘怕是不要再吹风了。”
别的几个人,连同宝玉都着急了起来,忙道:“不若先回去歇着吧……”
“正是,正是,日后同样能聚的。”
宝钗也走上了前来:“正是,妹妹莫要着了凉,反倒叫从前那位大夫的调理都作了废……”
黛玉仰头看了看她,总觉得宝钗瞧出她是装病来了。
但宝钗面上又瞧不出异色,她便只好点了点头,由紫鹃扶着,又领着雪雁,往碧纱橱回去了。
黛玉几人的身影渐渐远了。
宝玉在后头长吁短叹的,兴致更下去了一截。
探春打趣了几句,也觉得实在没意思得紧,便带着两个姊妹,往薛宝钗那里去说话了。
待回了碧纱橱。
黛玉方才忍不住问:“那些玩意儿很稀奇么?”
“姑娘从前在姑苏不曾见过的吧,这些玩意儿在京里才流行着呢。只多的是人听过,却少有人见过。都是打海外带回来的,说是宫里头都少呢。”紫鹃说完,这才想起来问:“姑娘今日送出去的……”
“都是才送来的。”黛玉眉心微微蹙起:“早知道这样,便不送这样稀罕的玩意儿了。”
她原先是瞧送来了那么多,便想着应当也不贵重的。
她孤身来荣国府时,身上并未带多的东西,若说送些东西出手,都没甚可拿出去的,这才那个哥哥送来的里头,随意挑拣了一盒。
黛玉心中倒未曾觉得不安。只是论起关系,她应当是与那个哥哥更亲近的,如今这样再一瞧……便觉得送给宝玉,有些可惜了。
紫鹃道:“可是姑娘的家人送来的?”紫鹃误解了黛玉的意思,便道:“姑娘不必忧心,不会有人因为礼重说闲话的。”
黛玉这才又反应过来。
原来礼送得重了,便将她同宝玉的关系衬得亲近了。
黛玉又蹙了蹙眉。
只希望宝玉莫要误会了去!
“紫鹃姐姐。”屋外有人唤。
紫鹃应了声,向黛玉告了罪,便到屋门外去说话了。
这头雪雁便守在了桌旁,结结巴巴地道:“姑娘不,不回那边一个消息吗?”
“那边?”黛玉顿了顿,“你是说……送礼来的,那边?”
雪雁点着头。
这是兄长之前同她嘱咐的话,说是记得提醒姑娘,多与那边联系。
虽然不合规矩,但见到这些送来的东西,雪雁便放下了半个心。这样熨帖,又叫人挑不出不和规矩的地方,还是走的明路,打二老爷眼皮子底下过的……这样的行事,想必是不会将姑娘置于危险中的。
黛玉抿了抿唇,似也有些意动。
“雪雁,替我研墨。”
“哎!”
“姑娘,老祖宗那边差人送药来了……”紫鹃的声音突然近了。
黛玉原本还斟酌着字句,可否有逾越的地方,这会儿倒也顾不上了,匆匆合上,塞入备好的信封中,递给了雪雁。
雪雁便立刻揣入了怀中。
而恰巧这时,紫鹃已经跨门进来了。
她身后还跟了几个小丫头。
一个小丫头送了药上前来,另一个小丫头却是躬着腰道:“林姑娘。”
“这是二老爷院里的。”紫鹃指着那小丫头道。
那小丫头笑着说:“是来请林姑娘给一个方子的。”
“二老爷吩咐下来,说是林姑娘的一位世叔说,林姑娘常用的药方,是要隔上一月便要换的,否则便失了药效。从前都是在姑苏换的,如今来了京里,要换药便得请新的大夫,便须得请林姑娘拿出从前的方子来,也好叫大夫瞧一瞧。”
黛玉何等聪慧,立时便明白了这其中用意。
她的药方子本就是那个哥哥给的,又何须再来要从前的方儿?
有这一出,怕只是方便了她传递书信出去。
将药方同书信夹在一起,过二舅舅的明处,不会有半点错处容他人挑拣。
黛玉拢了拢耳边的碎发,细声道:“容我找找。”
“雪雁,你去取那个盒子瞧瞧,方儿可还放在里头。”
雪雁也明白过来,忙点着头,转身去取盒子了。
……
另一厢。
贾政又将和珅约在了道观中。
贾政叹了口气道:“那大夫实在没甚本事,竟是治不得致斋兄的病症。”
“无碍,道长方才说去取药给我试一试。许是这回便成了呢。”和珅的指腹摩挲着手边的茶盏,微微一笑道。
实在一副端方君子的好模样!
贾政又道:“我那外甥女的药方,我已派人去取了,明日让人给你送来?”
“好。”和珅一副并不上心的模样。
贾政并不如何关心外甥女,反正一切自有王夫人照料。于是心思也不在此处,三言两语间,两人的话题便又拐了个弯儿,说起四书五经来了。
他便也丝毫不好奇,和珅对黛玉的这般照料,是否过了头。
第二日。
和珅坐在书房中,挥笔写下了最后一句话。
整个折子已然完成。
他搁下笔,忍不住往窗外探了探。
窗外却是冒出了个戴着帽子的脑袋。
“兄长,在瞧我么?”
和珅没好气地道:“赖在这里作什么?”
1...3334353637...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