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凤栖海棠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楚潆

    第二天一早,太子四辆马车,三十匹马慢慢悠悠上了路,这边人还没到京城,那边翟昆已经搜了一遍庄子,返到京城向皇上汇报情况去了:

    “禀皇上,太子离开后,整个东庄和挨着东庄的山林,方圆几里我们都搜了个遍。东庄里有三十匹马,其中二十匹是昨日才从马场买回来的。六间营房也都去数了,一共有五十四个铺位。我们倒是找到了一个山洞,里面放着几十件蓑衣,还有一些农具,并未找到违禁军资。不知谁的消息,这么不可靠。”

    皇上皱了皱眉头,果然觉得康王有些多事。想想又问:“昨天詹士府没有去接人吗怎么还没见太子回宫”

    翟昆回禀:“去是去了,可临走太子妃又肚子不舒服,只好多住了一夜,现在他们人已经在回京的路上了,就着太子妃,马车走得慢些。”

    皇上才想起太子妃也怀着孕,便点头说道:“太子妃怀着孕,也难为她了。路平,去挑一对玉麒麟,等太子妃回了东宫,你给她送去压压惊。”

    凌风带着暗卫侍卫们回了太子府,太子、太子妃带着丫头们回了东宫。东宫里的内侍、宫女们亲眼看见太子好好的回来了,都激动得热泪盈眶:整整四个月啊,没了主人的东宫,再怎么镇定,都是虚张声势。

    常喜拿着一枝新鲜的柏树枝,常乐端了一盆柚子叶泡的水过来,笑嘻嘻的说:“太子、太子妃,这是昨儿纪妃娘娘交代的,让你们进门前,先洗洗手,再用柏树枝拍拍衣角,去去晦气。百病不生、百无禁忌、百子千孙、长命百岁!”

    青梅端着一个罐子给太子妃看,她笑道:“娘娘,您回来得刚好。这是咱们树上的蜂巢里采出来的,昨天常喜可费了不少劲!”

    “你们就别挡在门口,让太子、太子妃先进去吧!”崔嬷嬷笑着接过常喜手里的柏树枝,朝太子太子妃背后的衣角扫了扫,也念叨:“百鬼不侵,百病全消!”

    这时门外进来三个人。纪妃娘娘听说他们回了宫,等不及他们过去请安,就迫不及待的跑过来了。她拉着谢睿樘的手上下打量,含着泪说:“虽说早就得人报了平安,如今实实在在看见了,母妃才能安心!”

    纪妃又看着海棠的肚子道:“辛苦你了,怀着孩子还要东奔西跑的”诚王已经到青禾宫告诉她,太子被曹保立下了乌香毒,已经被太子妃医好了。纪妃心里很是感激海棠。

    两人刚扶着纪妃进宫坐下,路平就捧着一对玉麒麟摇摇摆摆过来了。

    路平给几位请了安,笑道:“皇上知道太子、太子妃今日回宫,特意赐了一对玉麒麟给太子妃,说是太子妃一路劳顿,给太子妃压压惊。”

    两人起身谢了恩,给路平赏了一袋金叶子,也恭喜他回到皇上身边当差。路平接了赏赐,满意的走了。

    “海棠啊,道妃已经随时要生了,可那孩子还不知道……我们在宫里悄悄的查了,那个道士确实多次进出皇后的赤云宫,尤其是道妃有孕的那一个月,足足来了四、五次!若生个公主还好,生个皇子”

    纪妃忧心忡忡的说:“可惜我们又没有证据,这种事也不能大张旗鼓的查。我着急赶来,是想提醒你们,最近这两个月,不知为何,皇上变得喜怒无常。有时明明好好的,一点小事激怒了他,便暴跳如雷。一会你们过去请安谢恩,一定要当心,别惹你父皇生气。”

    纪妃昨日已经听袁妃说了早朝的事,还好查了一通,太子并未做什么出格的事,今日也平安回来了,否则还不知会生出些什么奇谈怪论来。交代了他们几句,纪妃便去墨玉宫见太后报平安去了。

    太子两人也不敢耽搁,更了衣,太子便扶着太子妃往武英殿里去。行至武英殿外,刚巧,迎面遇到从殿里走出来的苏妃娘娘。曹保立死了,郭宽和路平两个,并未把皇上围得跟铁桶一样,宫里的娘娘们要见皇帝也容易了许多。

    “太子、太子妃回来了本宫还以为你们要把皇孙生到宫外头去呢!”苏妃装模作样的笑道:“这下好了,宫里一个皇子、一个皇孙,还真是热闹了!”

    太子夫妇客气的给她见了礼,就听到内侍来请他们进去。

    海棠走到皇上跟前一看,不禁暗暗吃惊:皇上这满面红光,红得太不正常,这可不是件好事情,多半是心脏出了问题。还有,皇上脸颊虽红,但眉间却有隐隐的乌气,就是俗称的印堂发黑,这是肝脏、肾脏出现问题的征兆。

    皇上这是病得不轻啊!

    “你们舍得回来了”皇上听到脚步声,头也不抬的问道。听到二人给他请安,皇上这才抬起头来。

    本来想吼儿子两句,看见大腹便便的儿媳妇,皇上把窜到心头的火气压了压:“宫外再怎样,也比不得宫里。太子妃往后也不必各宫请安了,好好在东宫安心养胎。你若是觉得无聊,可以让青瑶进宫来陪你。太子明日起就原样上朝吧。”

    等了一下,皇上没话了,两人便谢了恩。谢睿樘扶着海棠刚想退下,皇上却道:

    “太子留下!”




第251章 换汤不换药
    听到皇上让他单独留下,太子看了海棠一眼,示意让她宽心,海棠只好惴惴不安的退到殿外等太子。

    郭宽见她挺着个大肚子站着不走,便让小内侍搬了张椅子过来,请她在廊下坐等。海棠谢了郭公公,也不推辞,坐了下来。

    “郭大人好久不见,您的腰疼好些了吗”海棠随口问道。

    “上回用了娘娘给的狗皮膏药,好了一阵子,如今回了武英殿,这腰疼又时好时坏了。”郭宽也实在烦恼这个问题,他们做下人主要是伺候人,尤其是伺候皇上,最忌讳就是身体有病痛。皇上跟前,再痛也得忍着啊!

    “郭大人若不嫌弃,回头我再让常喜给您送几贴过来,还有个更好的法子,叫艾灸。我让常喜过来做一遍示范,教了您身边的小内侍,每天灸一灸,又不用您往外跑。艾灸比那膏药更好,能好得更彻底一些。”海棠笑着说。

    郭宽大喜,他毕竟年纪大了,这次回来,以往不显山露水的路平,处处抢了他的风头,一头是皇后压,一头是路平压,他这腰痛确实是他的难言之隐。太子妃这是救他于水火啊。

    “郭宽得太子妃娘娘垂爱,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谢娘娘恩典!郭宽当值,就不给您磕头了!”郭宽满心感激的说。

    郭宽让徒弟郭宏邦去拿了把折扇过来,说道:“这是老臣在西市交易场里淘到的,上面有蔡襄的字,放在老臣手上糟蹋了,若是太子妃扇着凉快,也算它得了好去处。”

    海棠忙起身谢了郭宽。正好,太子从殿里走了出来。

    太子出来就牵起海棠的手说:“外面热,怎么不回宫等着这是什么”他看见了海棠手里的扇子问道。

    海棠将扇子递给谢睿樘,谢睿樘展开来,是蔡襄一副不错的字,蔡襄很少写扇面,这也算难得了。海棠笑道:“这是郭宽送的,答谢我给他的药。陛下找你说了什么”

    “就是问了我在东庄的情况。听父皇的口气,我猜,他连我的西郊庄子也没放过。万幸的是,从月岭搬回来的武器,用的用,转移的转移,也清干净了。”太子刚才也是兀自捏了一把汗。

    谢睿樘突然问海棠:“你觉得……父皇的身体如何”

    “你也看出来了回去再说吧。”海棠拍了拍太子的手背,向他使了个眼色。太子抬头一看,远远的见康王正匆匆向苏妃的紫霞宫走去。

    太子紧了紧海棠的手,两人不再说话,静静回东宫去了。

    他们远远就看见,沈从曦正着一身官服,候在门外。看见他们来忙笑道:“太子、太子妃回来了微臣送邸报过来。”

    太子和沈从曦进了外书房,海棠则叫了常喜、常平进去,她要教常喜做艾灸。

    外书房里,太子一边翻看邸报,一边听沈从曦悄悄说道:“这次康王出手想把您拉下台,一是道妃的孩子快出生了,但这不是最主要的问题,而是他听说……皇上曾晕倒过一次,太医院都封锁了消息。我找唐誉也证实了这个消息。”

    太子翻邸报的手顿了顿,他刚才正想问海棠的,就是他看见皇上犯困和不耐烦的样子,和他犯病时如出一辙

    “不过那件事保密程度很高,大家都是看见太医进出,猜的。唐誉也交代此事只限你我知道。”沈从曦看着太子道:“康王可能是怕夜长梦多,才着急动手。我们只是防守退让,恐怕防不胜防。”

    “郭宽和路平回来接替曹保立,他们现在怎样”太子想起郭宽送给太子妃的那把扇子。

    “还能如何换汤不换药而已。”从曦嗤之以鼻:“表面上,他们都是皇后的人,但我看路平的野心不小,现在他官拜秉笔内侍,皇上也越来越倚重他。假以时日,他就是第二个曹保立。”

    太子沉思了一下,将邸报随手夹到他惯常用的一个夹子里,说道:“三条线:皇上的病情;道妃的孩子;康王的把柄。明日早朝后,我会去太子府,你通知大家过去议议。”

    沈从曦点点头,告辞出宫了。从东宫出来,沈从曦就一直面带微笑:这才是他认识的谢睿樘,不,他也不是以前的谢睿樘,他现在是心思缜密、指挥若定的太子谢睿樘!

    太子进了内殿,见常喜、常平两人正笑嘻嘻的进来,常喜说道:“见过太子、太子妃。小的已经把艾灸方法教给郭宏邦了,狗皮膏药也都交给了他。郭大人让小的谢谢您呢!您瞧,小的还得了赏赐。”

    “兔崽子!赏了你就收着,还拿出来显摆。没见过银子似的,你在东宫当差很穷吗”太子笑骂道。

    “不穷不穷!小的是好笑,大家都是内侍,我居然还得了他的赏赐”常喜笑着退了出去。

    海棠拉着谢睿樘坐到软榻上,她认真的说:“刚才在外边你问我,父皇的身体如何,这也正是我想对你说的。我一进去就发现了,父皇红光满面,为阳亢之兆,恐怕心脏有问题。他印堂发黑,显示肝脏、肾脏不堪重负,积重难返。”

    她又说:“刚才我仔细想了想,最有可能的,就是父皇一向所服的丹药,里面或许有朱砂、罂粟的成分。所以他才会呈现和你当时中毒时相类似的症状。”

    “还能治吗你还有办法治吗”

    海棠的话,印证了谢睿樘的担心。他隐隐有些揪心,再怎么不好,毕竟那是自己的父亲。如今朝堂不安,天朝又连年天灾,民不聊生,改朝换代确实不是好时候,更何况自己布局未稳,恐宜生变。

    “以皇上如今多疑、易怒的性格,你觉得他能让别人治吗”海棠反问道。

    “唐誉说,最近父皇曾晕倒过。”谢睿樘问:“若是这样,他还能撑多久”

    “随时。”海棠毫不犹豫的回答:“因为他每天仍在进服丹药,等于是以毒攻毒,表面会因为药物的刺激而显得矍铄,但体内的毒素越积越多,当父皇的身体不再能够承受,随时都可能爆发。”

    “我知道了。”谢睿樘叹了口气,将海棠揽入怀里,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低声说道:“我唯一担心的是,在这个腥风血雨的时刻,只怕会顾不到你。”

    海棠摇摇头,伸手去捏捏他的鼻子道:“开弓没有回头箭。没有你挡在前面,我们哪来的安全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为了孩子,为了你,我一定会稳住东宫,做你的后盾。”

    重回东宫的第一夜,天空中一丝云也没有,只有半轮盈凸月,竟然也很亮。



第252章 皇上语录
    第二天早朝,重新上朝的太子,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亲近太子的大臣们见太子神色如常,心里安稳了很多;亲近康王的大臣表面高兴、暗地扫兴;墙头草大臣又开始骑墙看戏。而太子本尊,也领教了路平秉笔大内侍臣风范。

    “有本上奏,无本退朝。”路平站在龙椅边唱到。今日皇上并未上朝,路平也不啰嗦。

    “臣有本!”户部尚书裴世炎出列道:“湖广今年涝灾提前,且来势汹汹,湖广总督申请拨银粮救灾的本子已经递上去,不知内侍臣何时能够批复”

    裴世炎三天两头被湖广总督李伯才骚扰,不胜其烦。李伯才苦着一张老脸说:“裴大人,您这灾银拨下来,我的灾也救了,您的孝敬也有了,岂不是皆大欢喜若非如此,那些泥腿子三天一小反,五天一大反,老臣吃不消啊”

    可皇帝不知、内侍不急,没有圣旨,裴世炎的户部也不好办。

    曹保立被处死以后,被皇后重新召回到武英殿的,有两名大内侍。

    郭宽,是皇上的死忠;路平,原来只是在外殿听差的内侍领班,被贬到御马监后,路平受尽白眼折磨,几乎欲死,这次有机会回来,他便暗暗下决心,定要做人上之人。因此路平如同脱胎换骨,变了一个人。

    康王原是想亲近路平的,后来却发现,他一直以皇后的提拔之恩为借口推托,就知他心中已有主意,是不会帮自己的。不是康王不会做人,而是路平这个人记仇:路平在御马监受苦,主要是因为御马监的掌印太监,而他刚好是康王的人。所以有人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不过,只要路平不是帮太子,康王就不甚在意:区区一个宦官!

    听了裴世炎的话,路平眉头一挑,笑道:“裴大人这话怎么说的该批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批。不过,天朝年年旱灾、涝灾不断,又不是只有一个湖广。若是湖广单得了了,先北后南,先漕运后河湖。你敢质疑皇上的决策吗”

    太子听了这句话觉得有些耳熟,好像确实为父皇所言。不过……直到走到大殿外面,太子才想起来,这句话是多年以前,天朝多地同时爆发洪灾,父皇当时做决策时说过的话。难怪耳熟!

    这个路平,竟如此活学活用,竟是比曹保立还聪明三分。曹保立是控制皇上,表里不一的一言堂,路平是顺着皇上,用皇上的话断章取义。太子笑着摇摇头,沈从曦说得没错,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父皇身边还真是盛产人精!

    太子照计划出宫回了太子府。

    大家一听太子说完路平那句话的来历,都笑了起来。孙彦晞道:“这个路平,不知背了多少皇上语录,随时可以拿出来套用这倒不难,我们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此话怎讲”赵慕哲问道。

    “比如说救灾这事,皇上过去一定有过批示,就拿批示一套,也不必等朱批了。”孙彦晞笑道。

    “等到你拿来用,他就该说‘此一时、彼一时’了!”沈从曦摇头道:“祸国佞臣,真是杀之不尽。走了一个曹保立,又来一个路平。”

    太子却没接着说,他认真问到:“从曦,我让你找的道士如何了”

    从曦笑道:“已经谈妥了一位,道号青夕道长。他也算是半个官家,原是一个未入品的主簿,被上司连累罢了官,便入了五行观修道,也有近三十年了。他还是念着皇恩的,愿意为我们办这件事。”

    “好!那孤便安排他入宫,借他之手,把药丸当作丹药献给皇上,看看能否拖延他的病情发作。”太子无奈解释道:“如今我父皇痴迷修道,太医的药石他都拒绝服用,为他医病,还要用这种法子哄他吃药。”

    “不妥,这样做风险很大。”榠世子皱眉反对道:“且不说这道士够不够忠诚,万一皇上出了事,丹药也是药,你的药丸也是药,简直就是个祸根!”

    “不如把太医院拉进来走官方渠道,将药方记入皇上脉案,药丸也由太医院炮制,太医院也头痛不能劝皇上服药,现在只不过是给皇上换了种吃药方式,他们应该会支持。我可以想办法说服他们。”唐誉出了个主意。

    榠世子笑夸道:“唐少主果然内行,走了官路,这药就名正言顺了。”

    太子也点头笑道:“还是你俩细心。那就等唐太医通知,从曦再让青夕道长进宫,直接与太医院联系。还要劳烦唐太医走一趟东宫,向太子妃要方子。”
1...9596979899...1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