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子
女人出来抛头露面原本就被人非议,现在又被夫家人找上门来,她想的只是别被人左右了婚姻,至于丈夫留给她的家产她也不准备争了,娘儿俩能有点保命钱回到家乡投奔亲戚也就算了。
可听了沈溪的话,惠娘重新燃起希望。
之前周氏总在她面前称赞老道士神通广大,沈溪入学便拜其所赐,而且随便教沈溪几个字就能让沈溪在同学之间出类拔萃,随便写个戏本就能令汀州府上下轰动,还未卜先知拿出一幅画变卖让一家人在县城安家落户。
这样一个高人指点说要到衙门报官,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真的行吗?要是打官司的时候那老先生不出现怎么办?惠娘急切地看着沈溪,现在她急需要一个主心骨。
周氏这时候帮沈溪说话:妹妹放心好了,如果老先生真肯出头帮忙,妹妹的官司一定没问题,到时候不但家产能保住,妹妹想给相公守节也能遂了心意。不然妹妹带着闺女千里迢迢回乡,家里又没亲人,不改嫁如何能活得下去?
惠娘想了想,终于点头应了。
事情定下来,就要到衙门打官司。
这时代打官司可不是小事,首先要找人写状纸,沈溪口中的老先生暂时不会露面,就必须得去找懂得状纸格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了然于胸,能把事情阐述清楚并且博得县太爷好感的状师,这下子又把孙惠娘给难住了。
妹妹,写状纸不难,街上摆摊写信的那些人,应该都可以写吧?周氏想帮忙,但在这问题上她只能胡乱出出主意。
其实惠娘自己就识字,之前沈溪就见过她看方子抓药,一个女人能出来打理药铺,没有本事可吃不开。到底眼界要比周氏开阔得多,惠娘觉得有些不妥,迟疑地问道:这能行吗?
先请人写写看,然后再找人指导下!
沈溪微微一笑,插话道:姨,如果不争肯定保不住铺子,官司输了也最多是把铺子丢了,该怎么做不是很明显吗?
周氏骂道:大人说话,你一个小屁孩插什么嘴?知道你姨心情不好,还跳出来添乱,出去,出去。
沈溪吐吐舌头一溜烟跑了,到门口时听惠娘说:小郎说得对,不争就丢了亡夫走南闯北辛苦多年挣来的产业,打官司总归有一线希望。
这下沈溪没再停留,去了他跟王陵之藏宝贝的破房子。
既然他提出那老道士会出来帮忙,状纸自然由他来写。
虽然沈溪并无写状纸的经验,但却知道行文格式,再加上他熟知明朝典章制度,对于案子的关键点非常清楚,状纸叙述了惠娘母女在丈夫死后的惨状,表明惠娘为丈夫守节的决心,而重点则落在了陆曦儿这个亲生女身上。
一张状纸对于沈溪来说并不难,等他写好看过觉得没有问题后,心境稍微平复了些,但依然不可避免地感到担心。
在这个的时代,打官司不是谁有理就一定赢的,何况这案子也不能说惠娘占着全部的理,毕竟法律对于祖产的定义非常模糊,全看县太爷的认知,若是遇到贪官污吏,再有理也会输了案子。
不管怎么说,沈溪还是要把状纸给惠娘送去,但不能明着送,而是趁着晚上塞进药铺后院的门缝里,这样会显得更神秘一些。
第二天早晨,惠娘老早就来小院找周氏说话,原来她看到了塞到门缝里的状纸。
这事儿可真稀奇,是谁知道妹妹有难,特意把状纸送来?憨娃儿,事情是不是你做的?
沈溪正在往嘴里扒拉饭粒,听到周氏的话后连忙摇头。
周氏看向惠娘,妹妹,这状纸可用得上?
惠娘点头道:我看了,状纸是高人写的,条理分明,有理有据,而且是按照一定的格式写的,拿到官府应该没什么问题。
周氏欣慰地笑道:那就好,既然用得上,就别管是谁送来的或者是老先生昨日见妹妹你有难,挑着需要的时候送上也未可知。
等官府受理了案子,咱就跟陆家来人据理力争憨娃儿,你看什么看,吃过饭先早读,上学也莫迟到了,千万别考得好就翘了尾巴。
沈溪点头应了。
但今天是关乎到惠娘母女命运的一天,他心里实在放不下,到了学堂,沈溪一直惦记官司的事,放学时早早交了功课,直奔衙门而去。
等沈溪到县衙时,门口已经聚集了很多人。
有明一代,按规矩每月会有两天固定时间开堂审案,但宁化县少有诉讼,就算村民有矛盾争执,基本都会由本乡本土的甲长和里长出面调停解决,像惠娘和陆家争产的案子竟然闹上官府,十分少见。
案子由县令韩协亲自审问。
百姓喜欢凑热闹,衙门外密密麻麻都是人,沈溪是个小孩子,从人缝中钻进去,恰好是开堂的时候。
宁化是个小县,衙门占地面积并不大,在县衙门口里面的情形就一目了然。只见惠娘跪在悬挂有明镜高悬匾额的大堂里,伸出双手请衙役把状纸递上去。陆家一老一少也跪着,老者嘴里不断埋怨惠娘不遵妇道,归还祖产这样的小事竟然惊动了官府。
吵吵什么,肃静!
韩协有些不耐烦,一拍惊堂木,嘈杂的大堂内外迅速安静下来。
韩协从衙役手里接过状纸看了一遍,不动声色地将状纸交给了自己的师爷。师爷匆匆浏览完,又交到坐在大堂一角矮几后面的夏主簿手里。
你们说说,到底怎么回事?听你们的口音,不像是汀州府人氏。韩协看了看惠娘,再看看惠娘身边长方跪石上正在大叫着请青天大老爷做主的陆家人。
陆家老者道:回老爷的话,草民陆有成,江西建昌府人氏,乃这刁妇死去丈夫的堂伯。早年我堂侄在外经商,为陆家置得产业,因常年离家在外,我等皆不知他已亡故,想来是这刁妇刻意隐瞒堂侄死讯所致。
我等得知消息后,立即前来跟她讨要祖产,不想却被她反咬一口,这刁妇实在是狼子野心。
韩协皱眉道:到底是一家人,为何不能闭门商议?丈夫死了,产业由夫家收回天经地义,陆孙氏,你且为何要告到官府来?
县老爷的话惹来门口围观百姓议论纷纷。
虽然惠娘母女孤儿寡母的非常可怜,但在百姓眼中却不是那么回事。
也许是这时代人对女人的偏见,女人就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竟然全都站在陆家人的立场指责惠娘不守妇道。
惠娘本来还有信心一争,但到了公堂上,被韩县令质问,又被后面的百姓评头论足,她忍不住啜泣起来,连韩协问她话都不知道回答。
:今天起恢复两更啦!
谢谢这几天宝少爷olaraus银币金币nockcount天下纵横有我燕天月历史思考者魔女麾下潜水老虎圣战之雄狮老衲失羞aindo书友160208064741437时空交错的孤独寂寞落玖剑魄赵子艾下雨天看着大海听雨行走之風我爱玄幻。奇幻无言看着我凤日春晖默默的橘子企鹅店i~kno瘋ご岢薆隔壁小小张神龙翔云书友160201224831059饭见或不见非常情谊不懂再说山村俗子大大的打赏!
新书期间,收藏数据非常重要,请大家轻轻点击一下收藏按钮,感激不尽!
第三十七章 周旋(求下三江票)
沈溪在人群中干着急。
要是他年长一些,而且有秀才的功名榜身,大可以主动站出去为惠娘说理。
可沈溪现在只是个小娃娃,等不到他冲进大堂就会被衙役赶出来,说不定还会因为擅闯公堂被打得屁股开花。
惠娘不为自己辩解,只顾哭哭啼啼,他再是心急如焚也没用。
憨娃儿不是说老先生会来么,怎的还不见人?沈溪正紧张的时候,就听到一个声音响起,他一撇头,正好瞧见老娘周氏站在他不远的地方,沈溪赶紧把头猫进人群中,防止被老娘看到。
大堂之上,不管韩县令问什么,惠娘就是娇面梨花带雨什么都不说,这让韩县令非常生气。
这时候夏主簿站了起来,几步来到韩协身边小声说了句。
韩协微微点了点头,最后一拍惊堂木,道:这案子暂缓,明日升堂再审。退堂退堂,看热闹的都散了吧。
县太爷说散,百姓也就哄然而去,作鸟兽散。
倒是那陆家老者得理不饶人,在公堂上指着惠娘怒骂:你个恶妇,本来好事好了,你居然闹上官府,等此间事了带你回去开过祠堂,就把你和你女儿浸猪笼!说完气势汹汹离开衙门。
惠娘跪在大堂中央,没人理会。
两边的衙役打着哈欠看着,比惠娘更可怜的人他们都见过,早已经炼就铁石心肠。周氏连忙上去把兀自垂泪不止的惠娘扶起来,然后陪她返回药铺,一路上周氏不断安慰惠娘。
沈溪躲在衙门的台阶后面,看着老娘和惠娘渐渐远去的背影,不由幽幽叹了口气他虽然把一切都给惠娘准备好了,却没办法改变世人的看法,更没办法让惠娘变得坚强敢于在公堂上据理力争。
听韩县令的口气,似乎已经认定了寡妇争产无理,要是不做什么,官司输定了!沈溪目光变得坚毅起来,接下来他必须抓紧时间上下打点,看看有没有赢下案子的希望。
之前沈溪送出《定军山戏本的时候就知道,工部郎中林仲业要赶回京城给太子朱厚照庆生。
朱厚照九月的生日,眼下已经是七月。
从福建回京山长水远,没两个月时间赶不及,所以林仲业早早把督造水利工程的事放下,这两天就要启程。
不多久,衙门里走出两个衙役。
沈溪连忙迎上前,两个衙役虽然不是当日克扣他赏银的那位,但随夏主簿到王家的时候好歹照过面。
又是你小子,跑来衙门口干嘛?一名衙役带着戏谑的口吻笑道。
一个乳臭未乾的孩子,能把自恃资格老在一群皂隶中作威作福的李大力折腾得不轻,这件事早就被引为笑谈。
衙役分为皂快壮三班,其中皂隶是指在县衙站堂值班看守大门的人员,李大力以及眼前两位便属于此列。快手即捕快,负责缉捕,而壮班的衙役是指负责治安和防卫的民壮。平日里老百姓接触最多的,便是皂隶。
两名皂隶其实也是抱着逗乐的心态问沈溪,但沈溪打蛇随棍上,一本正经地道:官差大哥好,我要面见夏主簿。
高个子皂隶大笑道:小鬼头,说话像个大人,官差大哥岂是你叫的?还想面见夏主簿,他老人家忙得很,回家玩儿去吧。
沈溪眼睛眨了眨,一脸无辜:可是让我来的老先生说,他还有戏本送给朝廷来的上官,要是话不能带到,那位老先生一定会责罚我的。
两名皂隶一听,相互看了一眼,脸上不屑的笑容立即淡了下去。
夏主簿奉了韩县令之命为林仲业找戏本的事他们一清二楚,为此三班衙役差点儿把宁化县城抄了个天翻地覆。
你小子等着,我这就去通知夏主簿。高个子皂隶觉得事情挺重要,也就耐着性子进去通传。
沈溪在衙门口等了半晌,那名高个子皂隶出来带他进去。到了夏主簿办公的房间,夏主簿坐在书案后翻看公文。
主簿虽然仅仅只是从九品官员,但好歹是县衙的三把手,平日里这宁化县衙有什么事情,韩县令未必会过问,但夏主簿必然经手。
给主簿老爷请安。沈溪进到里面并未下跪,深鞠一躬把礼给行了,仿若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
夏主簿有些不满地瞅了沈溪一眼,但看到沈溪站着也没他坐着高,心气也就平了。他甚至都没站起身,直接问道:小娃娃,你说来送戏本,戏本在何处啊?
老先生没说,他说戏本今天就会送过来,但要请主簿老爷行个方便。
夏主簿冷笑一声:倒跟我谈起条件来了,真不怕我带人去拿了他问罪?
沈溪脸上露出茫然的神色,他很清楚,只要他装作什么都不懂,夏主簿绝对不会跟一个孩子置气。果然夏主簿咳嗽一声,好像觉得对沈溪说这番话有些不智,问道:那人让你传什么话,一并说了。
沈溪这才恭敬地道:老先生说,陆孙氏很可怜,求知县老爷能网开一面,帮帮她们孤儿寡母。老先生说会感谢知县老爷和主簿老爷的恩德,再写一个戏本送过来,同时把《杨家将的故事补全。
夏主簿有些不太乐意。他堂堂的朝廷命官,在普通百姓面前那是高高在上,被人开出条件令他心里不痛快。
不过,之前虽然得到了《定军山的戏本,但从韩县令那里得知,林仲业没听到《杨家将的结尾并不怎么满意。
要知道林仲业跟太常寺少卿李东阳过从甚密。
李东阳八岁时以神童入顺天府学,天顺六年中举,天顺八年举二甲进士第一,授庶吉士,官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并在去年因纂修官修《宪宗实录有功升为太常寺少卿。
作为弘治皇帝宠信的近臣,李东阳来日很有机会入阁,韩县令想搭上李东阳这条船就必须要从林仲业身上入手。
今日陆孙氏的状纸也是那人写的吧?倒是不卑不亢条理分明,一看就非平常之人,通晓我大明律法,说不定之前在衙门中做过事。
沈溪支吾了一下:我我不知道。
夏主簿淡淡一笑:量你也不知,回去后跟那人说,要县令大人帮陆孙氏不难,到底陆孙氏户籍在宁化,县令大人不会偏帮外人,但戏本和说本必须今晚就要送到衙门来,否则免谈。
沈溪再度鞠躬:我记住了,回去之后会对老先生说清楚。
夏主簿不耐烦地摆了摆手,示意沈溪可以走了,沈溪行礼后快步离开。
等沈溪背影消失在门后,当日被沈溪要挟屁股上揍开了花的李大力进来,问道:主簿大人,要不要派两个人跟着,把背后那人给拎出来?
你拎他出来,他能给你写戏本吗?若是个普通读书人倒简单,可对典律如此精通之人,岂能没有官府的门路?算了,别自找麻烦了,能要来戏本和说本,县令大人那边过得去,我们就过得去,节外生枝对谁都没好处。
沈溪从衙门出来,回头看了看有没有人跟着。
等进了县衙前的小巷,他先在角落里躲着,过了好一会儿确定没人跟着才往王家大宅后面的破房子而去,拿出文房四宝后就在附近林子里的石桌石凳上把戏本写了,连同《杨家将的说本一并补全,洋洋洒洒竟有数千字。
眼看已是日落西山,沈溪不得不又快步赶去衙门。可惜这回守门的皂隶没让沈溪进去,沈溪也就没再见到夏主簿,只好带着些许遗憾回家。
:突然发现正在三江封,天子求下三江票,拜谢!
第三十八章 衙门有人好办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