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子
上次开茶肆,沈溪跟沈明钧出去,经常需要沈溪出面说和,可这次开印刷作坊,有能言会道的惠娘出面,沈溪就只需要跟在屁股后面当个小跟班就行了。
因为惠娘是宁化药铺商会的当家,在城里算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一听说是女神医出面,就算是不懂行的也都会推荐人过来试试。
惠娘一一见过,最后选了几个曾在图书之府理学名邦的建阳从事过印刷这一行但因为各种原因返乡的熟手。
人选好,接下来便是选定作坊的位置和商量购买工具。
前后不过三天,事情就差不多全搞定了,这天把一切处置好惠娘和沈溪回到药铺跟周氏一说,周氏大为惊讶,没料到新生意筹备这么快。
还是妹妹有本事,要是让我家那没良心的出去做这些,十天半个月也未必行。周氏由衷夸赞道。
姐姐取笑了,毕竟不需要开有门面的铺子,租的地方只需要干净整洁光线好就行了,小作坊嘛,规模暂时不会太大,按照妹妹的意思,先印一些说本出来试着卖,若是好生意好的话,咱再加印。
沈溪心说还是惠娘会做生意,就算觉得这生意有利可图,也不会盲目一次投资太多,先印一些看看市场的反应,这样才好确定需求到底有多大,即便亏损也不会赔太多钱。
之后几天,沈明钧都没回过家,毕竟兄长失踪,他担心的同时还要安慰老娘。
李氏因为大儿子丢了,对于接手茶肆的事只得暂时放下,周氏觉得生意已经归了家里,那她没道理去管,这一来茶肆那边便出现无人照料的状况。
最后韩五爷觉得事情不妥,亲自到药铺这边来询问周氏这个老板娘的意思。
我说夫人,您再怎么说也是茶肆的掌柜,您这么两手一撩,让我们这些人怎生是好?这些天铺子的进项没人管,客人又多又杂,乱成一团,这可真是难煞老朽了。
韩五爷满脸的无奈,就算茶肆他有分成,但终究还是打工的。
以前沈明钧虽然放权,但每天早起开铺晚上关门,都是沈明钧亲自来做,每天收钱算账,加上发工钱分红,沈明钧也做得有模有样,现在沈明钧和周氏不去,什么事都要韩五爷来做,韩五爷把账算完,又担心掌柜这边怀疑他私下克扣,连自己那份分红都不敢拿。
下面的伙计虽然每天工钱不少,但以往沈明钧觉得伙计做得累,总会发一些安慰性质的勤工奖,这也是沈溪提出来让伙计做事有动力的方法。
现在没人做主,韩五爷可不敢随便发钱,宋小城和新来的几个伙计都颇有微辞。
韩五爷,不是妾身不想过去,您老也看到了,这药铺也忙,我还要带孩子要不这样吧,每天里的进项,您老算好了送过来,我亲自再算算,没问题的话,茶肆就暂时交给五爷您来打理。
韩五爷一听这话有些急了,赶紧道:沈夫人,您不但要难煞我,还要折煞我。我就是个说书的,这茶肆的掌柜,可是万万做不得的。小掌柜呢?怎不见他,小掌柜平日里最有主意。
遇到为难的事情,韩五爷终于记起还有沈溪这个智多星,四下观望,最后听到后院传来一阵琅琅的读书声,原来沈溪在教林黛和陆曦儿读书。
韩五爷把沈溪请到前面来,想听听沈溪的意思。
在茶肆里,沈溪这个小掌柜还是很得人心的,连韩五爷这样人老成精的人也佩服沈溪的智计。
五爷,既然娘说由您老来管,您管着就是了。生意本来就是您老人家帮忙一起操持的,您当得起。
沈溪带着几分恭维道,再者,茶肆的生意,赚多了您老也分得多,赚少了您荷包也空瘪着,想我爹我娘就算不相信旁人,还能信不过五爷您?
沈溪对于经商颇有头脑,并不局限一隅,自家的生意,可以请别人来管理,就好像公司请职业经理人一样,不是每件事都需要幕后出资者来完成,在他的理念中,日常营运和决策完全可以分开。
有了沈溪的话,韩五爷觉得好像是这么回事。
最初茶肆开张时候,就沈家父子加上他跟宋小城四个人,现在伙计数量增加,但他好歹也是元老,且赚多他分得也多。
韩五爷留下来跟周氏合计一番,根据沈溪的建议制定未来一段时间茶肆的发展策略,为了避免韩五爷说书跟管理铺子二者一肩挑太过疲劳,干脆决定他一天只说两个时辰的书,早上和下午各一场,主要负责新说本的内容,剩下的时间,则请其他说书人来说。
韩五爷来的时候愁容满面,走的时候脸上满是轻松和愉悦,在沈家老太太正式派人来接手茶肆之前,他就是茶肆的掌柜,甚至连发勤工奖也只需要回头在账册上列明,告诉沈明钧或者周氏就可以了。
转眼到了四月初一,沈明文失踪七天了。
在这七天时间里,不但沈明钧忙着找大哥,连县里沈家大房以及旁支的人也被李氏上门烦了个遍。
以往沈家有什么红白事,沈家人聚在一块,李氏嘴里总挂着他那争气考上秀才将来前途无量的长子,惹来别人不快,现在沈明文失踪,别人根本爱搭不理,毕竟从沈溪爷爷那辈已经分家,各家过着自己的日子,互不相干。
终于在四月初一这天下午,沈明钧打听到有个游学的秀才曾经遇到过大哥,说是在往北去邵武府的官道驿站里照的面。李氏二话不说,让沈明钧雇了马车,不辞辛劳往北边追去,一走又是两天杳无音信。
周氏非常生气,以前丈夫总是借口做工太忙没时间回来陪她,现在为了他人的事情连工都不做,更是把家丢在一边。
每天沈溪都小心翼翼免得点了老娘的火药桶,除了上学,他就是帮惠娘弄印刷作坊的事。
经过这段时间的查缺补漏,刊印说本的工具材料终于准备齐全,这年头要印什么书,不用找什么部门审核,甚至连去官府报备都不需要。
作坊规模不大,两个印书的师傅加上两个帮工,一共四个人,先要印的说本是《说岳全传和《童林传,选用铜活字,两本书的第一册都印一百五十页。沈溪看过样稿,字体太大,句里行间没有标点符号,读起来颇为拗口。
沈溪虽然知道中国早从先秦时代就已经有标点符号了,但一直没有统一标准,同时也没有运用的习惯,绝大多数古籍都是没有标点符号,只能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断句。
之前他给韩五爷写说本的时候,除了排头两个字空格外,还有意在两句话之间留白。写的时候觉得没什么,但在印刷书籍的时候留白,就需要大量空白活字,书印出来会显得不伦不类。
这年头印书大多是经史子集及医书等教科书,小说毕竟是给市井之人看的,语段之间没有间隔会带来听读障碍,影响故事的可读性。
最后沈溪决定冒险,当作是印书业的一次变革,把一些常用的标点符号加入到其中,主要有逗号句号冒号和引号,这基本已能令一部说本读起来通顺流畅易于理解,在断句上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当沈溪把他重新校对好的《说岳全传和《童林传拿给印书的师傅看过后,他们也觉得不错,虽然感觉稍显另类,但沈溪毕竟是印刷作坊的负责人,连请他们来的惠娘都明言,但凡是沈溪让他们做的,一律照做就行了。
四月初三下午,《说岳全传第一册印刷完毕,全书十回共计四万二千字,沈溪把样书拿回去给惠娘过目。
惠娘看过后喜不自胜,她赞成印书的主要原因是方便自己看书。
拿到样书后,惠娘吃晚饭时有些心不在焉,匆匆吃过便让宁儿和小玉收拾,自己则在柜台前照着桐油灯专心致志。
因为沈明钧没回来,周氏带两个小的回去差不多要等到二更天,本来周氏留下来会跟惠娘聊些女人的私房话,彼此都可以舒缓郁结的心情,可惠娘眼下只顾看书,就连平日里无话不谈的好姐姐也给晾在了一边。
夜深人静周氏带两个小的回去,惠娘也没心思出去送送,周氏回到家连说惠娘魔障了,沈溪听了笑而不语。
:第二更送上!
谢谢定风波0328高山流水5梦也许在飞zdtha1天下纵横有我老衲失羞米虫一只顺风的鱼拾山天下纵横有我乄上邪灬来自大海的石头潜水老虎老衲失羞东四十米虫一只百里夜雨balyggbong明眸清胜雪魔女麾下yyjcxpjf寒冰vs天宇~夏天的鱼~鱼心徐伯离傻娃娃自掛西北枝和书城书友唯一曾經蒼井户微风}}绿草大大的打赏!
天子继续求收藏和推荐票支持!
第九十六章 惠娘的牵绊
第二天早晨,沈溪很早就去了药铺。
以往清晨只要破晓,惠娘一定早早地便起床做事,要么在院子里筛药晒药,要么准备开铺子,可这天早晨却不见惠娘的人。
沈溪问过正在做早饭的宁儿才知道,原来惠娘昨夜熬到很晚,宁儿半夜起夜听到四更鼓响,惠娘都还没入睡。
贤惠勤快的惠娘居然破天荒睡懒觉到日上三竿,还是周氏过来开铺子的声音稍微大了些,惠娘才扶着头从房间里走出来。
辛苦姐姐了,没想到时间已经这么晚了。惠娘脸上带着些许歉意,坐下来后整个人仍旧没精打采。
陆曦儿走过去拉住惠娘的手摇晃:娘,娘,您是不是生病了?
沈溪把她拽回来,道:你娘身体不舒服,别去烦她,吃过饭跟黛儿姐姐玩,等我下午放学回来一起玩丢沙包好不好?
陆曦儿刚萌生的孝心,迅即就被玩耍的童心给取代。
等陆曦儿跟林黛手牵手去了后院,惠娘才轻叹道:昨夜看书看得太晚了,故事正到精彩的地方却没了,让人好生着急,心里想着一时难以成眠。
周氏马上一巴掌拍在沈溪的后脑勺上:都是你这小子没事印什么书,让你孙姨没休息好。
怎能怪小郎?是我心里想着故事,还有别的事情才睡不着。小郎,这第一册印完,下一册快些印好才是,不然姨心中总有个疙瘩。
沈溪摇头苦笑:姨,这第一册刚印出来,还没拿到书店去试卖,这就印第二册是不是快了些?
惠娘这才反应过来:说的也是,那今天咱就去书铺看看,每家都放上几本,希望能多卖些出去。
惠娘心中牵挂已到夜不能寐的地步,等成书肯定来不及,沈溪笑道:姨既然喜欢看,其实不用等第二册印好,我以后每次先把稿子给姨看过就是了。
对啊!
惠娘脸上露出一丝惊喜,还是小郎聪明,不过就怕翻看的时候把稿子弄脏,影响后面排版。
沈溪咧嘴笑着:没事的,弄脏了再镌写一份就是。
惠娘想到晚上回来就能接着看故事,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虽然昨夜看书看得很晚,白天不怎么有精神,但惠娘是个勤奋之人,说到做到,药铺生意忙却犹记挂卖书的事。因为沈溪要上学,去书店谈寄卖之事只能惠娘亲自出面,按照计划,每家书店放上几本看看行情。
但涉足一个新行当,刚开始的时候很容易碰钉子。
这时候的书店,大多是读书人光顾。他们到了店里,大多是为了买跟科举有关的经史子集以及时文,自然不会主动去问说本。沈溪下午放学后,先去各家书铺看过,送去的《说岳全传第一册都原封不动摆在那儿,碰都没人碰。
这天黄昏的时候,沈明钧终于回来了,与他同时归来的还有李氏和失踪了十多天的沈明文。
沈家院子里,沈明文蓬头垢面一身邋遢站在那儿,没有半点读书人的斯文,而李氏也顾不得体统了,坐在井沿边一句话不说,脸上的怒色已说明她此时的心境。
大哥,要不您给娘陪个罪,娘或许会原谅你。沈明钧本来就不太会说话,见母亲跟兄长不言不语,便想说和一番。
李氏怒斥:这个孽障,我怎把他生下来?不顾礼仪体统,居然因盗窃而被人殴打,可是想把咱沈家的脸丢尽?
沈溪刚进门就见到这一幕,突然感觉似乎来错了地方,周氏赶紧过来把沈溪拖了出去祖母要教训父辈的人,必须得先把孩子带走,免得影响父辈在孩子心目中崇高的地位。
沈溪没走远,站在门口听了一会儿,这才知道原来沈明文离家出走早有预谋,他进城之前跟妻子要了一点碎银,说是进城后准备买些东西回去。结果岁考结束次日,他就拿着这笔钱离开宁化,想一走了之。
可能是沈明文没有太多见识世面的机会,为人又抠门小气,一路上都靠两条腿走路,餐风露宿,就连什么时候别人将他身上的钱给偷走都不知道。沈明文饥不择食,在建宁南部的乡镇偷别人卖的馒头,被人当街殴打,好在李氏和沈明钧赶到把他救了下来。
你说,你怎对得起九泉之下的父亲?回去后给我好好反省!李氏教训完就准备收口,毕竟不是什么体面的事情。沈明文做得再不对,也要回到桃花村以后再罚,现在得先交待完这边的事赶紧上路。
沈明文却支吾几声,最后用坚决的口吻道:我我不不想回家。
沈明文成婚生子多年,大儿子都快长大成人了,但他依然活在母亲的阴影下,这是他第一次喊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沈溪透过门缝看了进去,此时李氏老脸气得通红,她苦心培养出来一直都是她引以为傲的儿子居然公然跟她顶嘴。
这种场面多看无益,沈溪决定还是赶紧回药铺那边。
到天完全黑以后,沈明钧到药铺跟周氏简单交待两句,他要陪李氏到长房那边,以他为难的脸色看,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大哥赌气去城里客栈暂住,房钱我先给他出了,娘气得说不出话来,看样子娘明天回乡不想再管大哥了。
沈明钧说这话的时候满脸无奈,其实整件事都跟他没关系,李氏进城,茶肆的生意他没法打理,王家那边也没去上工,甚至连家都不能回。到头来,他却两边不讨好,老娘不领情,兄长又觉得他是母亲的帮凶。
周氏这时候没泼冷水,甚至连句抱怨的话都没说,叮嘱丈夫要保重身体,然后温顺地送他出门。看到沈明钧走远,周氏才突然来了气,把手上的簸箕重重扔在地上。
姐姐,好端端跟簸箕置什么气?姐夫不过是为家事所累,他也不想冷待你,姐姐还是看开些。惠娘劝解道。
不劝还好,一劝之下周氏抹起了眼泪。
过了好一会儿,周氏情绪才稍微缓解,姐妹二人相携进到后院堂屋,坐在饭桌旁,周氏却没有提筷子之意。
惠娘往周氏碗里夹菜,劝慰道:小郎现在逐渐长大了,夫妻间再有什么不快也不该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唉,咱们还是焦心一下新的营生吧,书都送到几个书铺一天时间了,可一本都没卖出去,实在愁煞人。
周氏无精打采地摇摇头:卖不出去也罢,这么多糟心的事情,哪里还有心思管这些?
瞧姐姐说的,感情不是姐姐出的钱?别忘了这营生姐姐可是占大头,要实在是咱做得不好,生意亏了,妹妹也认了,可若是因为姐姐心不在焉不搭理生意而蚀本,妹妹还不依呢。
惠娘的话很管用,周氏想了想觉得没必要生气。沈明钧虽然听老娘的话,但平日里对她也是千依百顺,她希望李氏明天就走,最好是别回城来。
第九十七章 好吃懒做的新掌柜
猜你喜欢